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中小学试题 / 中学语文试题 / 初三下册语文试题 / 模拟试题 / 2019-2020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及答案解析(云南昆明五华)

还剩 9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 页(共 31 页) 2019-2020 云南昆明五华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含 17 题,共 22 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1.(8 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题。 ①语文是什么?也许我们很难给它下确切的一个定义。如果可以进行比拟的话,我想, 语文应该是茶。 ②中国茶种类繁多,品色齐全,风格独具,雅俗共赏。语文如茶,林林总总的文章文字, 便如同名类繁多的各式茶叶,或醇香悠长,或清香灵动。各人泡茶的偏好、手法不同, 又韵化出不同的滋味和色泽,正如作家们笔下迥异的文学风格、多彩的情感意趣。质朴 的玻璃杯,剔透的瓷杯,粗矿的土碗,都可以用来喝茶,各有各的趣味。品读语文也是 如此。 ③善品茶者,初呷,便会感觉满口清冽,神清气爽;再慢啜,更有烦忧顿消、心胸空灵。 善品语文者,心境如水,邀约明月,畅对清风,与文本对话,让心灵在文字的精妙处来 回穿梭。吟咏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想象“积水空明”的宁静澄澈;吟咏辛弃疾 的《破阵子》,况味“可怜白发生”的沉郁嗟叹;吟咏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了悟“ 舍生而取义”的崇高豁达。一篇真切实在的散文,就像盛在玻璃杯中的茶,饮之让人冲 淡平和;_________,饮之让人回味悠长;一篇激情四射的论文,就像盛在土碗中的茶, 饮之让人酣畅淋漓。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①迥异   ②剔透   ③清冽   ④嗟叹    (3)语段第②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进行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 (4)请在语段第③段空白处补充句子,使之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2.(2 分)下列两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坐落 轮廓 饮泣吞声 鸦鹊无声 (2)脉胳 耽搁 异想天开 兴高采烈。 3.(2 分)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18 年,他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 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多侧面地反第 2 页(共 31 页) 映了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B.《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诗》<书》《礼》《易》《春 秋》合称“五经”3“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C.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伦•凯勒和海明戚都是美国著名作家。其中马克•吐温是美 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D.古代文人雅士多有“号”。有人以居住地为号,如苏辅号“东坡居士”,王安石号“ 半山”;有人以志趣为号,如陆游号“放翁”,辛弃疾号“稼轩”。 4.(10 分)按要求默写。 (1)四面湖山归眼底,   。(湖南岳阳楼对联) (2)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孟子•鱼我所欲也》) (5)“   ,若出其中;   ,若出其里。”曹操在《观沧海》中描绘大海容纳 万物的情境,气势磅膺,意境博大,借此展露自己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6)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组成的词语,运用得适当,就能够在诗词中营造出余韵 不绝、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木兰诗》中“   ,   ”用叠字将木兰在征途 中夜暮时聆昕河水流动之声而思念亲人的情绪表现得细腻动人。《蒹葭》中也多处使用 叠字,首句   就用叠字来描绘河畔的芦苇,烘托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7)《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着浪漫与激情,尤其“   ,   ” 两句既突出了泰山的高峻,也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 气概。晚年时的杜甫历经战乱流离之痛,仍不忘初心,面对大风吹破自家草屋的凄惨现 实,却联想到天下寒士的遭遇,发出了“   ”的无私宣言,将他心中炽热的忧国忧 民之情展露无遗。 (8)请写出你在初中阶段学过的古代诗词中含有“春”字的连续两句:“   ,   ” 二、阅读理解 5.(3 分)(一)诗歌赏析。 读王维的《使至塞上》,按要求回答问题。 羊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 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请赏析诗人在额联中写“董”和“雁”的妙处。第 3 页(共 31 页) 6.(12 分)(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拐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呆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 l 悔之,曰:“天 下无马!”呜呼!其具元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 [乙]人之有材能者,其形①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②而利害得,治因而 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鸳骥杂处,饮水食垒③,嘶呜琦喝,求其所以异者寡矣。 及其引重车,取夷④F 各,不屡策,不烦⑤衔,一顿⑥其卷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 使莺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合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 耳其骥与莺骆⑦另 1)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 之耳。试之之道,在当③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论》) [注]①形:外形,外貌。②画策:出谋划策。③当:喂畜生的草。④夷:平坦的。⑤烦 :劳烦。 ⑥顿:振,抖动。⑦弩验:劣马。⑧当:担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骈死于槽橱之间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④不屡策 (2)下面旬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虽有名马/彼竭我盈故克之 B.只辱于奴隶人之于/无丝竹之乱耳 C.安求其能千里也/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D.其真不知马也/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展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横线的旬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第 4 页(共 31 页) (4)青结合甲乙两则选文内容思考:选才者应当如何识别并选拔人才? (5)甲乙两则选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 7.(11 分) 动车和高铁 ①10 年前,一种被称作“和谐号”的白色精灵开始在中国大地上驰骋,“动车”逐渐走 进人们的视野;10 年后,中国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一高铁大国,“高铁”成为引领和开拓 “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名片。 ②从字面意义上讲,动车就是指带动力的车辆,在铁路交通领域,它是相对于不带动力 的车辆(俗称拖车)的一种车型。而我们一般提到的动车组,是指一种固定编组的列车, 这种编组一般是由若干动车和若干拖车组成,并且在其正常使用寿命周期内这种编组不 会改变。动车组有很多种类型,如果以动力类型进行分类,可分为内燃动车组和电力动 车组;如果以动力配置方式来分类,则分为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型动车组;如 果以速度类型来分类,可分为高速动车组和普这动车组。 ③我们都知道,普通列车价牵引动力依赖于车头的机车,而动车组在运行时,不光有机 车带动,车厢也会“自己跑”,这样就可以把动力分散,运行速度也就更快。同时,与 普通列车相比,动车组的震动和嗓音都偏小。 ④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是指一种铁路线路类型。我国的铁路类型分三档:高速铁路是 设计运行时这 250 千米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的铁路:快速铁路是设计运行时这 160 千米一 一 250 千米列车的铁路:普通铁路是设计时这低于 160 千米列车的铁路。在高速铁路上 运行的是高速动车组列车;而在快速铁路上,主要运行普速动车组列车,但同时也可以 运行高速动车组列车和普通列车;普通铁路上运行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绿皮、红皮、蓝皮 的普通列车了。 ⑤高速铁路的另一大特征便是大多采用无砟(zha)轨道技术铺就,而快速铁路和普通铁 路则采用有 4 轨道技术铺就。所谓碎,就是岩石、煤等碎片。洋可以减少噪音、吸热、 减振、增加透水性,同时造价低廉,但有待轨道容易下陷,维修费用较大。列车高速运 行有可能导致有碎轨道路祥飞溅。而无梓轨道的路基是由混凝土浇灌而成,可以减少维 护、降低粉尘、美化环境,所以高速铁路基本都是无神轨道。 ⑥不过,在现在的中国,高铁和动车还分别代指两种客运列车类型。高铁是运行时速在 250 千米以上,以 G 字头命名的一系列客车,它们是运行在高速铁路上的高速动车组列车;第 5 页(共 31 页) 动车则是运行时速在 200 千米左右以 D 字头命名的一系列客车它们是运行在快速铁路上 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和普速动车组列车。 ⑦高铁和动车的出现改变的不只是地域之间的距离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忠、维方 式。近年来,京津冀不断推进高速铁路的相连相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已经形 成“一小时都市圈”,越来越多的人突破地区界限,实现工作、生活、休闲、置业、消 费的日益“同域化”。据不完全统计,仅长期往返于京津两地的“双城族”就不下 5 万 人。 ⑧目前,中国的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并且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已不弱于世 界上任何竞争对手。应该可以相信,在中国高铁从业人员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的高铁制 造业将持续改变中国,不断改变世界。 (1)下面这个旬子应该放在文中哪个段落之后?为什么? 由此可知,动车和高铁是两个层面上的概念,前者描述的是“车”,后者描述的是“路” 。 (2)选文第④段画横线的旬子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动车组一般由若干动车和若干拖车组成,如果按照动力配置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内 燃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 B.高速动军组列车、普速动车组列车和普通列车都可以在快速铁路上运行。 C.无昨轨道的路基是由混凝土浇灌而成,不会在列车高速运行时导致路昨飞溅。 D.高铁运行时速高于 250 千米,动车运行时速是 200 千米左右。 (4)“一切事物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飞高铁也同样利弊共存。青阅读下面的链接材 料,结合选文内睿,说说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一]图表:高铁带来的城市区域结构演化图第 6 页(共 31 页) [链接材料二]日本修建高铁新干线,本来是希望新干线拉动关西地区的发展,结果修通以 后关西企业的劳动者更多地向东京聚集。高铁一个重大的趋势是将大城市的机会分享给 更多的人,所以大城市发展速度更快,这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也没有想到的,但很可能 这是一种趋势。 [链接材料三]据报载,记者在体验河南省安阳市区前往安阳东高铁站时倍感艰辛。首先感 觉“乱”一一出租车司机随意提价拒载,“黑车”趁着大雪天气漫天要价;其次感觉“ 少”,公交车线路少且运行时间长,从安阳市区到高铁站需要 50 分钟左右。很多城市的 高铁站远离市区,与市区之间又迟迟没有建设完善便利的公共交通设施很多乘客花费太 多的时间和金钱前往高铁站乘坐高铁。 8.(14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只要有爱就是无价 ①在北京,刚刚飘起小雪的日子里,很适合围炉吃火锅。朋友们知道我喜欢吃火锅,特 地带我去一家城西的老店。这里有红灯笼、黄木板,每一桌上都有一座热腾腾的铜锅, 锅子的烟囱高耸,烟囱的盖子大开,烧滚的锅子热汽腾腾弥漫了整个屋子,外面的景物 一时隐去,只剩下明天的车灯疾驰照射。我喜欢雾气迷离的火锅店的感觉,尤其是这种 没有太多现代装潢的火锅店,使人依稀回到素朴而羊纯的年代。朋友把菜单推到我的面 前,叫我点一些菜。我点了几个菜,特别点了爆炒黄鳝和韭黄炒鳝。跑堂的过来,看了 菜单,好意地探询:“先生,您点了两道鳝鱼呢!”我说:“对了,我喜欢吃鳝鱼!” 北京的朋友问:“老师怎么爱吃鳝鱼的呢?”我沉思了一下,简单地说起一段往事。第 7 页(共 31 页) ②小时候,我家门前的屋檐下,有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缮鱼面。摊子黄昏才开 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我远远地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唤觉似乎与视觉同时 抵达,香味猛然蹲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这时,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 家里。我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不要说炒缮鱼, 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元弟姊妹就有十八个,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 了。 ③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 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④晚上,妈妈时常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地丢到大锅熬煮。为什么洗 也不洗?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过了两三个 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去,汤水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 把葱花,关火。鳝骨汤做成时,夜已经深了。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问,一人一碗汤,再配 上她在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炙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我们始细地咀 嚼面包皮,自己着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虽然吃不起鳝鱼与面包,但 是鳝鱼与面包是有钱就吃得到,鳝鱼骨汤和烤面包皮却是只有深爱我们的妈妈才做得出 来。 ⑤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就一定会喝到鳝鱼骨汤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 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甚至是市场里捡来的青菜虽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充满 了美味的魔术。鳝鱼骨汤,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⑥最神奇的,算是炸缮鱼骨了。缮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突然被拉直了, 一根一根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 ⑦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去外地念书。后来偶尔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 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爱一一一(融熬添) 入了那平凡的汤,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 精神饱满。 ⑧“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总会点两 道来吃,一边吃就会一边怀念起那段艰苦的岁月。”我对北京的朋友说。大家听得入神 ,当然,有故事加味,鳝鱼也变得别有滋味了。 ⑨吃完火锅,在飘着小雪的北京街头漫步,我想到我们的生命正是这些看似微贱的东西, 累积出一些无价的意义,使我们感到丰盈。谁能告诉我鳝鱼骨头一斤多少钱?面包皮一第 8 页(共 31 页) 袋多少钱?市场里捡来的青菜一斤多少钱?只要有爱,它们就是无价的。 (选自林清玄《所有的遗憾都是成全》) (1)第①段末加点的“一段往事”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2)请从“融”“熬”“添”三个字中选择一个填入选文第⑦段的空白处,并说说你这 样选择的理 由。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选文结尾处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本文采用什么顺序进行记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请发挥想象,在第⑧段横线处补一段话,把大家昕完作者讲述往事之后的情形描写 出来。(80 字左右) 三、综合性学习. 9.(3 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滋养着人的身心,人的精神塑造了山水的气质。 下面是“山水•人”主题语文活动,邀请你一起来参加。 [山水启哲思} 自然是人类之友,人们总能从山水中获得人生的启示。 晓琴同学想从下面四则素材中挑选三则来制作一期以“山水启哲思”为主题的小报,请 你帮她选择一则可以删去的素材,并向她讲明理由。 素材一:茸飞庆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一吴均《与朱元思书》素 材二: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 长、 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成为主旋律。 一一谢大光《鼎湖山听泉》素材三:沿“百步云梯”而下翘首昂视“莹鱼峰”上有一巧 石如同一只“螺册”。看上去好像 一条巨大的莹鱼要一口吞掉“螺圳”。可是,你从另一个方向望去,它又像聋鱼驮着一 只金龟。 一一柯蓝《飞红滴翠记黄山》 素材四: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但是毫无疑问的 是,小 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正是时间,正是生活。第 9 页(共 31 页) 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山水寄情感] 人们常常以山水寄情。那么山水景物与人的情感有什么相互关系呢? 10.(3 分)请你阅读比较下面两篇文章中写景抒情的文字,写出探究结果。 范仲淹《岳阳楼记》才仰宗元《小石潭记》若夫淫雨牢牢,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一碧万顷;沙 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商旅不行,椿倾梓摧;薄暮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 特月千里,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也,则有 去国怀乡,忧馋畏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坐潭 上,四面竹树坏合,寂寥无人,凄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做尔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居,乃记之而去。相乐。 [山水添兴昧] 文学作品中少不了描绘山水,用以渲染氛围、暗示情节、烘托人物,常有出彩的效果。 11.(2 分)下面文段选自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描写的是花果山。这段描写对于暗示 后面情节起到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 有词赋为证,赋曰:势镇汪洋,成宁璐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 翻雪浪昼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自 1]壁奇峰。丹崖上, 彩凤双呜;削壁前,麟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 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整 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四、解答题(共 1 小题,满分 50 分) 12.(50 分)请以“一首_____的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 600 字。第 10 页(共 31 页)第 11 页(共 31 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积累与运用(含 17 题,共 22 分)(答案用黑色碳素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1.(8 分)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题。 ①语文是什么?也许我们很难给它下确切的一个定义。如果可以进行比拟的话,我想, 语文应该是茶。 ②中国茶种类繁多,品色齐全,风格独具,雅俗共赏。语文如茶,林林总总的文章文字, 便如同名类繁多的各式茶叶,或醇香悠长,或清香灵动。各人泡茶的偏好、手法不同, 又韵化出不同的滋味和色泽,正如作家们笔下迥异的文学风格、多彩的情感意趣。质朴 的玻璃杯,剔透的瓷杯,粗矿的土碗,都可以用来喝茶,各有各的趣味。品读语文也是 如此。 ③善品茶者,初呷,便会感觉满口清冽,神清气爽;再慢啜,更有烦忧顿消、心胸空灵。 善品语文者,心境如水,邀约明月,畅对清风,与文本对话,让心灵在文字的精妙处来 回穿梭。吟咏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想象“积水空明”的宁静澄澈;吟咏辛弃疾 的《破阵子》,况味“可怜白发生”的沉郁嗟叹;吟咏孟子的《鱼我所欲也》,了悟“ 舍生而取义”的崇高豁达。一篇真切实在的散文,就像盛在玻璃杯中的茶,饮之让人冲 淡平和;_________,饮之让人回味悠长;一篇激情四射的论文,就像盛在土碗中的茶, 饮之让人酣畅淋漓。 (1)请用正楷将语段中画横线的内容工整地书写。 (2)请给语段中加点的字注上汉语拼音。 ①迥异 jiǒng ②剔透 tī ③清冽 liè ④嗟叹 jiē  (3)语段第②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找出来进行修改。(不抄原句,直接写修改后的句子 ) (4)请在语段第③段空白处补充句子,使之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句式相同。 【分析】这个文段,把语文比作茶,是很新颖有趣的。第一段总写,语文似茶。第二段 把各类文章文字比作名类繁多的各式茶叶,各有各的色泽和滋味。第三段就怎样品茶进 行了举例描述。 【解答】(1)本题考查汉字的书写。抄写工整、规范即可。 (2)本题考查汉字的字音和字形。“迥”念 jiǒng.“剔”念 tī.“冽”念 liè.“嗟”第 12 页(共 31 页) 念 jiē。 (3)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各人泡茶的偏好、手法不同,又韵化出不同的滋味 和色泽,正如作家们笔下迥异的文学风格、多彩的情感意趣。”本句中的“滋味与色泽” 与“迥异的文学风格、多彩的情感意趣”是相对应的。根据寓意,应该是“滋味”与“ 迥异的文学风格”相对,“色泽”与“多彩的情感意趣”相配,因此“滋味”“色泽” 位置互换,或“迥异的文学风格”“多彩的情感意趣”位置互换。 (4)本题考查句子的补写。根据上段中“质朴的玻璃杯,剔透的瓷杯,粗矿的土碗,都 可以用来喝茶”,再联系前后句的句式,应补写的句子是“一……的……(文体),就 像盛在瓷杯中的茶”的句式。 答案: (1)风格独具,雅俗共赏。 (2)①jiǒng ②tī ③liè ④jiē (3)各人泡茶的偏好、手法不同,又韵化出不同的色泽和滋味,正如作家们笔下迥异的 文学风格、多彩的情感意趣。 (4)一首精致优美的诗歌,就像盛在瓷杯中的茶 【点评】仿写句子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参照题干所提供的 句式,另选一个或多个句式相同、内容与上下文衔接的句子。 仿写注意事项: 1、看要求:看所要仿写的句子句式方面的要求,修辞手法上的要求以及字数等方面的要 求。 2、看语境:看所要仿写的句子给定了一个什么样的语言环境。 3、看表达:看给出的例句句式表达上有什么样的特点,弄清句子间的内在联系,看句子 之间是怎样衔接的。 2.(2 分)下列两组词语中,每一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1)坐落 轮廓 饮泣吞声 鸦鹊无声 (2)脉胳 耽搁 异想天开 兴高采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注意结合语境和音节写成正确的汉字, 可根据形声字的特点来判断汉字的写法。 【解答】(1)“鸦鹊无声”改为“鸦雀无声”,属于同音字误用; (2)“脉胳”改为“脉络”,属于形似字误用。第 13 页(共 31 页) 【点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修改错别字的能力。根据词语的意思来修改即可。注意不要 和同音字与形似字混淆,注意“壁﹣璧、概﹣慨”的区分和运用。 3.(2 分)选出下列说法中有误的一项。 (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1918 年,他在《新青年》杂志上首次以“鲁迅” 为笔名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多侧面地反 映了他青少年时期的生活。 B.《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诗》<书》《礼》《易》《春 秋》合称“五经”3“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C.马克•吐温、杰克•伦敦、海伦•凯勒和海明戚都是美国著名作家。其中马克•吐温是美 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D.古代文人雅士多有“号”。有人以居住地为号,如苏辅号“东坡居士”,王安石号“ 半山”;有人以志趣为号,如陆游号“放翁”,辛弃疾号“稼轩”。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 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 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解答】A.正确; B.正确; C.马克•吐温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 D.正确。 故选:C。 【点评】做本题时注意作者与作品、事件的一一对应,不要张冠李戴。 4.(10 分)按要求默写。 (1)四面湖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 。(湖南岳阳楼对联) (2)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 (4)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鱼我所欲也》) (5)“ 日月之行 ,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曹操在《观沧海》中描 绘大海容纳万物的情境,气势磅膺,意境博大,借此展露自己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第 14 页(共 31 页) (6)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重叠组成的词语,运用得适当,就能够在诗词中营造出余韵 不绝、回味无穷的艺术效果。《木兰诗》中“ 不闻爷娘唤女声 , 但闻黄河流水鸣 溅溅 ”用叠字将木兰在征途中夜暮时聆昕河水流动之声而思念亲人的情绪表现得细腻 动人。《蒹葭》中也多处使用叠字,首句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就用叠字来描绘河畔 的芦苇,烘托出一种朦胧的意境。 (7)《望岳》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着浪漫与激情,尤其“ 会当凌绝顶 ,  一览众山小 ”两句既突出了泰山的高峻,也写出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 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晚年时的杜甫历经战乱流离之痛,仍不忘初心,面对大风吹破自 家草屋的凄惨现实,却联想到天下寒士的遭遇,发出了“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 寒士俱欢颜 ”的无私宣言,将他心中炽热的忧国忧民之情展露无遗。 (8)请写出你在初中阶段学过的古代诗词中含有“春”字的连续两句:“ 春风又绿两 江岸 , 明月何时照我还 ” 【分析】.《莱茵》中也多处使用叠字,首句 就用叠字来描绘河畔的芦苇,烘托出一种 朦胧的意境 【解答】(1)万家忧乐到心头 (2)我寄愁心与明月 (3)赢得生前身后名(重点字:赢) (4)贤者能勿丧耳 (5)日月之行 星汉灿烂 (6)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8)春风又绿两江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春色满园 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点评】名句默写中需要注意的七点:①领悟含义,圈点强记,边诵边写;②要突破生 僻难写字,规范书写;③要注重同音异义词;④要关注同义异形词;⑤要留意具体语境 ;⑥要留心语句顺序;⑦要注意语句出处。 二、阅读理解 5.(3 分)(一)诗歌赏析。 读王维的《使至塞上》,按要求回答问题。 羊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第 15 页(共 31 页) 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请赏析诗人在额联中写“董”和“雁”的妙处。 【分析】本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记行诗。首联两句交 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颔联两句包含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 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阔雄奇的景象;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流露出对都护的赞 叹。做题时要读懂诗文,仔细体会诗中的佳句妙语,理解作者的情绪情感。此题考查诗 歌的炼字,解答时要读懂句子并赏析精彩字词的妙处。 【解答】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首先在诗文中要找到该炼字,炼字一般为动词、形容 词或特殊词(如叠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等).炼字赏析常见答题格式:字在诗句中 的意思是…,作用是…,它运用了…的修辞(或化静为动,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虚为 实)写出了…的景象,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两句的 意思是千里飞蓬也飘出汉塞,北归大雁正翱翔云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 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 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 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答案: 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 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 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点评】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 情达意。其目的在于以最恰当的字词,贴切生动地表现人或事物。答题模式:解释该字 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像,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 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6.(12 分)(二)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 之手,骈死于槽拐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呆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 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 l 悔之,曰:“天 下无马!”呜呼!其具元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韩愈《马说》)第 16 页(共 31 页) [乙]人之有材能者,其形①何以异于人哉?惟其遇事而事治,画策②而利害得,治因而 国安利,此其所以异于人也。鸳骥杂处,饮水食垒③,嘶呜琦喝,求其所以异者寡矣。 及其引重车,取夷④F 各,不屡策,不烦⑤衔,一顿⑥其卷而千里已至矣。当是之时, 使莺马并驱,则虽倾轮绝勒,败筋伤骨,不合昼夜而追之,辽乎其不可以及也,夫然后 耳其骥与莺骆⑦另 1)矣。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材,尽其道以求而试 之耳。试之之道,在当③其所能而已。 (节选自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材论》) [注]①形:外形,外貌。②画策:出谋划策。③当:喂畜生的草。④夷:平坦的。⑤烦 :劳烦。 ⑥顿:振,抖动。⑦弩验:劣马。⑧当:担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骈死于槽橱之间 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等 ④不屡策 (2)下面旬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A.故虽有名马/彼竭我盈故克之 B.只辱于奴隶人之于/无丝竹之乱耳 C.安求其能千里也/以手拂之,其印自落 D.其真不知马也/当余之从师也,负筐曳展 (3)用现代汉语解释甲文中画横线的旬子。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青结合甲乙两则选文内容思考:选才者应当如何识别并选拔人才? (5)甲乙两则选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有何异同? 【分析】译文: [甲]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名贵的 马,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尽一石粮食。饲养马的人不懂得它有能日行千里的 能力而像普通的马来喂养它。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但吃不饱,力气不足, 才能和品德就显现不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第 17 页(共 31 页)   驱使千里马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 鸣,却不能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握着马鞭站到它的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 难道(这世上)是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乙]况且有才能的人,他们的外表凭借什么和其他人不一样呢?在于他们遇到事情能够处 理好,出谋划策能够得到好处,治理国家能够使国家安定,这就是他们和别人不 一样的 地方。所以在上位的人如果不能够认真选拔,正确任用,即使他们胸怀如皋、夔、稷、 契等人一样的智慧,尚且也不能使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啊!何况他们是处 于下位的人呢? 世上目光短浅的人还说:“一个人如果身怀不凡的能力,就像锥子处于口袋中,它的尖 端立刻会钻到外面来,所以不存在有能力却没有表现出来的人。“这 只是他看到锥子在 口袋中的情形,却原本没有看到马在马厩中的情形。劣马与良马混杂相处,一样地喝水 吃草,嘶叫踢咬,要寻找它们不同的地方,那是很少的。 等到良马拉着沉重的车子,走 平坦的道路,不用多次鞭打,不烦劳人驾驭,一拉缰绳,千里远的路程已经走到了。在 这个时候,让劣马和它并驾齐驱,那么即使劣马 跑翻了车轮,扯断了马笼头,弄得筋断 骨伤,日夜不停地追赶它,也远远地赶不上啊。在这之后良马和劣马才能区别开。古代 的君主知道这种情况,所以不认为天下 没有无才的人,于是就想尽办法来寻找并且考查 他们罢了。考查的方法就在于让他们担任适合自己的工作罢了。 【解答】(1))考查对常见文言词(实、虚词)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本 题要词语在句子里的意思,词义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 ①一同死在马厩(jiù)里。骈:两马并驾; ②喂养它,不能够充分发挥它的才能。通“才”,才能; ③想要和普通的马等同尚且不可能。等:等同,一样; ④不用多次鞭打。策:本指马鞭。这里指鞭打。 (2)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为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 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 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A 句意:因此即使有名贵的马。故:因此;对方士气全无,我方士气旺盛,所以战胜了 他们。故:所以。 B 句意:只能辱没在马夫的手里。之:结构助词的;没有音乐声扰乱我的耳朵。之:主 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无意义; C 句意: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其:代词,它;用手轻轻一弹(抹),那些字模就第 18 页(共 31 页) 自然就掉下来。其:代词,那些字模; D 句意:大概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也:感叹词,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 书箱,拖着鞋子。也:表停顿。 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 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 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句中重点词有:“食”指顿;“或”,有时。翻译为: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 一担粮食。 (4)此题考查的是写作方法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要注意思想倾向,抓住作者基本的感 情立场。甲文统治者对待人才的态度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 通其意”,概括为埋没人才,压制人才。乙文“古之人君,知其如此,故不以天下为无 材,尽其道以求而试之耳。试之之道,在当③其所能而已。”选才者应当要十分重视人 才、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精察之 审用之当其所能 (5)此题考查的是文章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结合上下文 分析。千里马的遭遇。根据“策之不以其道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 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通过对食马者动作、神态等描写,刻画了 食马者浅薄愚妄的形象,表达了作者蔑视、愤怒的思想感情。王安石尖锐地指出:“天 下之患,不患材之不众,患上之人不欲其众;不患士之不欲为,患上之人不使其为也。 精察之 审用之当其所能“这番话表明作者阐述他对人才问题的看法,是有很强的现实 针对性的。 两文的共同点:都对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有比较全面的看法,甲表达了作者 蔑视、愤怒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是委婉提出。 答案: (1)①两马并驾;②通“才”,才能;③等同,一样;④本指马鞭。这里指鞭打。 (2)C (3)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吃完一担粮食。 (4)选才者应当要十分重视人才、善于发现人才和使用人才。 (5)两文的共同点:都对发现人才、培养人才和使用人才有比较全面的看法,甲表达了第 19 页(共 31 页) 作者蔑视、愤怒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是委婉提出。 甲表达了作者蔑视、愤怒的思想感情。乙文则是委婉提出。 【点评】重点词解释: 1.之 虽有千里之能:的。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的,结构助词。 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定语后置标志。无义。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词。 食之不能尽其才:代词,它,在本文中代指千里马。 2.能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能够。 3.策 策之不以其道:名词活用动词,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马鞭。 7.(11 分) 动车和高铁 ①10 年前,一种被称作“和谐号”的白色精灵开始在中国大地上驰骋,“动车”逐渐走 进人们的视野;10 年后,中国已经发展为世界第一高铁大国,“高铁”成为引领和开拓 “一带一路”伟大战略的名片。 ②从字面意义上讲,动车就是指带动力的车辆,在铁路交通领域,它是相对于不带动力 的车辆(俗称拖车)的一种车型。而我们一般提到的动车组,是指一种固定编组的列车, 这种编组一般是由若干动车和若干拖车组成,并且在其正常使用寿命周期内这种编组不 会改变。动车组有很多种类型,如果以动力类型进行分类,可分为内燃动车组和电力动 车组;如果以动力配置方式来分类,则分为动力集中型动车组和动力分散型动车组;如 果以速度类型来分类,可分为高速动车组和普这动车组。 ③我们都知道,普通列车价牵引动力依赖于车头的机车,而动车组在运行时,不光有机 车带动,车厢也会“自己跑”,这样就可以把动力分散,运行速度也就更快。同时,与 普通列车相比,动车组的震动和嗓音都偏小。第 20 页(共 31 页) ④高铁是高速铁路的简称是指一种铁路线路类型。我国的铁路类型分三档:高速铁路是 设计运行时这 250 千米及以上动车组列车的铁路:快速铁路是设计运行时这 160 千米一 一 250 千米列车的铁路:普通铁路是设计时这低于 160 千米列车的铁路。在高速铁路上 运行的是高速动车组列车;而在快速铁路上,主要运行普速动车组列车,但同时也可以 运行高速动车组列车和普通列车;普通铁路上运行的就是我们熟知的绿皮、红皮、蓝皮 的普通列车了。 ⑤高速铁路的另一大特征便是大多采用无砟(zha)轨道技术铺就,而快速铁路和普通铁 路则采用有 4 轨道技术铺就。所谓碎,就是岩石、煤等碎片。洋可以减少噪音、吸热、 减振、增加透水性,同时造价低廉,但有待轨道容易下陷,维修费用较大。列车高速运 行有可能导致有碎轨道路祥飞溅。而无梓轨道的路基是由混凝土浇灌而成,可以减少维 护、降低粉尘、美化环境,所以高速铁路基本都是无神轨道。 ⑥不过,在现在的中国,高铁和动车还分别代指两种客运列车类型。高铁是运行时速在 250 千米以上,以 G 字头命名的一系列客车,它们是运行在高速铁路上的高速动车组列车; 动车则是运行时速在 200 千米左右以 D 字头命名的一系列客车它们是运行在快速铁路上 的高速动车组列车和普速动车组列车。 ⑦高铁和动车的出现改变的不只是地域之间的距离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忠、维方 式。近年来,京津冀不断推进高速铁路的相连相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已经形 成“一小时都市圈”,越来越多的人突破地区界限,实现工作、生活、休闲、置业、消 费的日益“同域化”。据不完全统计,仅长期往返于京津两地的“双城族”就不下 5 万 人。 ⑧目前,中国的高铁技术先进、安全可靠,并且性价比高,运营经验丰富,已不弱于世 界上任何竞争对手。应该可以相信,在中国高铁从业人员的不断努力下,中国的高铁制 造业将持续改变中国,不断改变世界。 (1)下面这个旬子应该放在文中哪个段落之后?为什么? 由此可知,动车和高铁是两个层面上的概念,前者描述的是“车”,后者描述的是“路” 。 (2)选文第④段画横线的旬子主要使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3)选出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 A  A.动车组一般由若干动车和若干拖车组成,如果按照动力配置方式进行分类,可分为内 燃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第 21 页(共 31 页) B.高速动军组列车、普速动车组列车和普通列车都可以在快速铁路上运行。 C.无昨轨道的路基是由混凝土浇灌而成,不会在列车高速运行时导致路昨飞溅。 D.高铁运行时速高于 250 千米,动车运行时速是 200 千米左右。 (4)“一切事物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飞高铁也同样利弊共存。青阅读下面的链接材 料,结合选文内睿,说说你的看法。 【链接材料一]图表:高铁带来的城市区域结构演化图 [链接材料二]日本修建高铁新干线,本来是希望新干线拉动关西地区的发展,结果修通以 后关西企业的劳动者更多地向东京聚集。高铁一个重大的趋势是将大城市的机会分享给 更多的人,所以大城市发展速度更快,这是很多人不愿意看到也没有想到的,但很可能 这是一种趋势。 [链接材料三]据报载,记者在体验河南省安阳市区前往安阳东高铁站时倍感艰辛。首先感 觉“乱”一一出租车司机随意提价拒载,“黑车”趁着大雪天气漫天要价;其次感觉“ 少”,公交车线路少且运行时间长,从安阳市区到高铁站需要 50 分钟左右。很多城市的 高铁站远离市区,与市区之间又迟迟没有建设完善便利的公共交通设施很多乘客花费太 多的时间和金钱前往高铁站乘坐高铁。 【分析】这是一篇说明文。第一段提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动车与高铁。第二段到第六段 介绍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最后两段介绍了高铁对我国以及世界产生的影响。说明顺序 是逻辑顺序。 【解答】(1)本题考查句子与段落内容的衔接。解答此题要概括句子与段落的内容来判 断。从句子来看,这句话应是对动车和高铁的特点都介绍了以后出现。文章二、三段介第 22 页(共 31 页) 绍动车及其特点,四、五两段介绍说明什么是高铁及其特点,由此可以判断应在第五段 后出现。 (2)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 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 表达其作用。从句子内容来看,用的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我国铁路根据时速而 分为三档,使说明条理清晰。 (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这是一道选择题,从文中找出与四个选项相对应的内 容,进行仔细的分析比对,即可作出正确的选择。按文中的介绍,动车组“如果以动力 类型进行分类”,可分为内燃动车组和电力动车组,可见表述错误的一组为 A。 (4)本题考查材料的阅读与探究。解答此题读懂材料,对每个材料所表现的信息进行提 炼概括,然后针对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即可。 答案: (1)⑤段后;因为前文分别介绍了动车及高铁,这句话是对上文内容的一个总结,由此 引出下文“现在的中国,高铁和动车还分别代指两种客运列车类型”的介绍。 (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介绍了中国铁路因时速的不同而有三个档次。 (3)A (4)高铁方便捷了我们的生活,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突破地区界限,实 现工作、生活、休闲、置业、消费的日益“同域化”。但与此同时,要注意高铁修建后 要注意便民性,政府要考虑为百姓乘车提供更方便快捷的公交线路的开辟。 【点评】本阅读第(1)题是说明文阅读的典型题,初中说明文常用说明方法的分类及作 用: ①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 服力。 ②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③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④作比较:把___和____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⑤打比方:将_____比作______,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作引用:引用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文献、诗词、歌谣、传说 等进行说明,从而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 ⑦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第 23 页(共 31 页) 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8.(14 分)(四)阅读下文,完成下题。 只要有爱就是无价 ①在北京,刚刚飘起小雪的日子里,很适合围炉吃火锅。朋友们知道我喜欢吃火锅,特 地带我去一家城西的老店。这里有红灯笼、黄木板,每一桌上都有一座热腾腾的铜锅, 锅子的烟囱高耸,烟囱的盖子大开,烧滚的锅子热汽腾腾弥漫了整个屋子,外面的景物 一时隐去,只剩下明天的车灯疾驰照射。我喜欢雾气迷离的火锅店的感觉,尤其是这种 没有太多现代装潢的火锅店,使人依稀回到素朴而羊纯的年代。朋友把菜单推到我的面 前,叫我点一些菜。我点了几个菜,特别点了爆炒黄鳝和韭黄炒鳝。跑堂的过来,看了 菜单,好意地探询:“先生,您点了两道鳝鱼呢!”我说:“对了,我喜欢吃鳝鱼!” 北京的朋友问:“老师怎么爱吃鳝鱼的呢?”我沉思了一下,简单地说起一段往事。 ②小时候,我家门前的屋檐下,有一个鳝鱼摊子,专卖炒鳝鱼和缮鱼面。摊子黄昏才开 张,正是我放学返家的时间。我远远地就会看到爆炒鳝鱼的大烟,唤觉似乎与视觉同时 抵达,香味猛然蹲进我的鼻子,把我勾到摊子前面。这时,我便低着头绕过巷子,回到 家里。我为什么要低着头呢?因为炒鳝鱼的价钱很贵,我们根本吃不起。不要说炒缮鱼, 连鳝鱼面也吃不起,我们家元弟姊妹就有十八个,一人吃一碗面,恐怕是一星期的饭钱 了。 ③妈妈经常向卖鳝鱼的妇人央求拜托,杀了鳝鱼剩下的骨头,一定要留给我们。妈妈深 信鳝鱼的骨头充满钙质,还有各种维生素,对我们这些正在成长的孩子大有帮助。 ④晚上,妈妈时常会从鳝鱼摊提回一大袋的骨头,洗也不洗地丢到大锅熬煮。为什么洗 也不洗?妈妈说鳝鱼骨头上还带着鲜血,那是最为滋补的,洗净多么可惜!过了两三个 小时,鳝鱼骨头几乎在锅中化去,汤水成咖啡色,水面上浮着油花,这时,妈妈会撒一 把葱花,关火。鳝骨汤做成时,夜已经深了。妈妈把我们叫到灶问,一人一碗汤,再配 上她在一家面包店要来的面包皮,在锅里炙热了,变成香味扑鼻的饼干。我们始细地咀 嚼面包皮,自己着香浓的鱼骨汤,深深感觉到生活的幸福。虽然吃不起鳝鱼与面包,但 是鳝鱼与面包是有钱就吃得到,鳝鱼骨汤和烤面包皮却是只有深爱我们的妈妈才做得出 来。 ⑤只要卖鳝鱼的来摆摊,我们就一定会喝到鳝鱼骨汤妈妈担心我们会吃腻,有时会在汤 里加点竹笋,或下点蛋花,甚至是市场里捡来的青菜虽然用的都是普通的食材,却充满第 24 页(共 31 页) 了美味的魔术。鳝鱼骨汤,我从来没有喝腻过,而且一直觉得这是人间至极的美味。 ⑥最神奇的,算是炸缮鱼骨了。缮鱼骨本来是歪曲扭动的,下了油锅时突然被拉直了, 一根一根就像薯条一样,起锅时撒一些胡椒、盐,香、酥、脆,真是美味极了。 ⑦我吃了好几年的鳝鱼骨头,一直到我去外地念书。后来偶尔回到乡下,喝到妈妈亲手 熬的汤,总是觉得美味如昔,心中更是充满了感动,妈妈把深情与爱一一一(融熬添) 入了那平凡的汤,使我们身强体健,在普遍营养不良的乡下孩子中,我们总是气色红润, 精神饱满。 ⑧“也许是小时候吃不到鳝鱼,长大之后,只要到馆子吃饭,看到有卖鳝鱼,总会点两 道来吃,一边吃就会一边怀念起那段艰苦的岁月。”我对北京的朋友说。大家听得入神 ,当然,有故事加味,鳝鱼也变得别有滋味了。 ⑨吃完火锅,在飘着小雪的北京街头漫步,我想到我们的生命正是这些看似微贱的东西, 累积出一些无价的意义,使我们感到丰盈。谁能告诉我鳝鱼骨头一斤多少钱?面包皮一 袋多少钱?市场里捡来的青菜一斤多少钱?只要有爱,它们就是无价的。 (选自林清玄《所有的遗憾都是成全》) (1)第①段末加点的“一段往事”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2)请从“融”“熬”“添”三个字中选择一个填入选文第⑦段的空白处,并说说你这 样选择的理 由。 (3)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选文结尾处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4)本文采用什么顺序进行记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请发挥想象,在第⑧段横线处补一段话,把大家昕完作者讲述往事之后的情形描写 出来。(80 字左右) 【分析】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①),写朋友邀我吃饭,因我点了两道鳝鱼 而引起了朋友的好奇;第二部分(②~⑧),写我回忆小时候艰苦岁月里,母亲要来鳝 鱼骨为我们熬汤改善生活,让我们身强体壮的往事;第三部分( ⑨),写我由往事真切 的感受到“只要有爱,就是无价的”人间温情。 【解答】(1)本题考查词语内容的概括能力。“一段往事”出现在第一段末,第二至八 段则具体回忆了这段往事,可见将第二至八段的内容概括出来即为本题的答案。这几段 主要写在小时候的艰苦岁月里,母亲要鳝鱼骨为我们熬汤改善生活,使我们身强体健。第 25 页(共 31 页)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语境选择恰当词语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语境与词语的意思来 判断。“融”表现二者混为一体;“添”只是单纯的加入,缺少情感;“熬”是经过长 时间的煮炖,将多种事物混为无法分开的整体。结合语境来看,这里表述的对象为“鱼 汤”,从语言搭配习惯来看,应用“熬”;二则,更能表现母亲的爱与“汤”的融合。 (3)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语法、修辞、情感、背景几方面入手 。这是文章末段的抒情议论句,往往提示了作者的观点、情感与态度,赏析要抓住主旨 进行。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排比与设问的方式,表现了鳝鱼骨虽然普通,但因为有了 母爱而不寻常,引起读者的思考与注意。 (4)本题考查记叙顺序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记叙的顺序分为顺叙、倒叙、插叙三种, 本文是由朋友的邀请引出我的回忆,属于倒叙。结合倒叙在文中的一般作用进行分析即 可。 (5)本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展开合理的联想与想象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看,补写的内容 主要表现朋友们听完故事后的感动,对鳝鱼骨的珍视。要注意表述语句的连续与通顺。 答案: (1)在小时候的艰苦岁月里,母亲要鳝鱼骨为我们熬汤改善生活,使我们身强体健(气 色红润,精神饱满)。 (2)熬;因为这里说的是鳝鱼骨做的汤,用“熬”更合适;其次,用“熬”能表现时间 的长久,突出母爱的程度之深。 (3)画线句子运用了排比与设问的修辞,引起读者的思考与关注,旨在表现很多事物的 本身很普通,但融入了母爱它的意义是非凡的,是无价的,突出了母爱的珍贵。 (4)倒叙,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为下文道出鳝鱼骨的意义作铺垫。 (5)纷纷夹起鳝鱼,细细咀嚼。 【点评】记叙顺序要理清:所谓顺序是记叙事件时安排材料的先后次序,先写什么,后 写什么,再写什么,只有安排得恰当,才能叙述得条理清楚。记叙文写作顺序主要有顺 叙、倒叙、插叙三种类型。 答题方法:(1)顺叙(就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记叙。)作用:叙事有头有 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就是把事情的结果或事情中最 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造成悬念、吸 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 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第 26 页(共 31 页) 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作用:补充交代了…内容,丰富了…的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中 心,为下文…作铺垫。 三、综合性学习. 9.(3 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水滋养着人的身心,人的精神塑造了山水的气质。 下面是“山水•人”主题语文活动,邀请你一起来参加。 [山水启哲思} 自然是人类之友,人们总能从山水中获得人生的启示。 晓琴同学想从下面四则素材中挑选三则来制作一期以“山水启哲思”为主题的小报,请 你帮她选择一则可以删去的素材,并向她讲明理由。 素材一:茸飞庆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一吴均《与朱元思书》素 材二: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 长、 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成为主旋律。 一一谢大光《鼎湖山听泉》素材三:沿“百步云梯”而下翘首昂视“莹鱼峰”上有一巧 石如同一只“螺册”。看上去好像 一条巨大的莹鱼要一口吞掉“螺圳”。可是,你从另一个方向望去,它又像聋鱼驮着一 只金龟。 一一柯蓝《飞红滴翠记黄山》 素材四:小溪在搏斗中竭尽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动着,但是毫无疑问的 是,小 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正是时间,正是生活。 普里什文《林中小溪》 [山水寄情感] 人们常常以山水寄情。那么山水景物与人的情感有什么相互关系呢? 【分析】第一小题考查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第二小题考查观察生活和语言表达能 力。 【解答】(1)本题考查根据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作答本题一定要明确主题,认真阅读 所给材料,材料要与主题严密契合。小报主题为“山水启哲思“,也就是赏析山水描写 中的哲理,而第三则材料纯为写景,并无哲思。据此可作答。 (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学表述山水与人的感情的关系,作答时第 27 页(共 31 页) ,需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语序合理,不能有明显的病句,此题不设统一答案。 答案: (1)素材三;因为这则素材纯为写景,并无哲思在其中。 (2)山水景物可以影响人的感情,是时人的主观情感也会影响景物带给人的感觉。 【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察学生的审 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 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 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 达自己的见解。 10.(3 分)请你阅读比较下面两篇文章中写景抒情的文字,写出探究结果。 范仲淹《岳阳楼记》才仰宗元《小石潭记》若夫淫雨牢牢,连月不开,阴风怒号, 浊浪排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一碧万顷;沙 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商旅不行,椿倾梓摧;薄暮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 特月千里,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也,则有 去国怀乡,忧馋畏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 者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矣。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坐潭 上,四面竹树坏合,寂寥无人,凄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做尔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居,乃记之而去。相乐。 [山水添兴昧] 文学作品中少不了描绘山水,用以渲染氛围、暗示情节、烘托人物,常有出彩的效果。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 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语句,根据题目的要求,即可作答。 【解答】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时,首先需要通读材料内容,把握总结 性语句。两文都写到了水,但它们的写法不同,《岳阳楼记》一文“至若春和景明,波 澜不惊…”是直接描写春日洞庭湖水的平静、宽广;《小石潭记》一文从游鱼、阳光、 影子等写潭水的清澈,是侧面描写;两文都写了悲与喜,《岳阳楼记》一文表达了作者 希望像“古仁人”那样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小石潭记》一文作 者被贬,心中自然忧伤凄苦,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忧伤的心情,但这种从自然景色 中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凄苦的心情就会流露出来。 答案:第 28 页(共 31 页) 两文都写到了水,但它们的写法不同;两文都写了悲与喜,但境界不同。 【点评】综合读写即给出一段材料(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大家熟悉的),考察学生的审 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皆在培养学生综合读写、独立思考和 创新能力。简单地说,综合读写就是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 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 达自己的见解。 11.(2 分)下面文段选自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描写的是花果山。这段描写对于暗示 后面情节起到什么作用?请具体分析。 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真个好山! 有词赋为证,赋曰:势镇汪洋,成宁璐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穴;威宁瑶海,波 翻雪浪昼离渊。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自 1]壁奇峰。丹崖上, 彩凤双呜;削壁前,麟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 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整 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西游记》中环境描写的具体分析能力,注意结合环境描写 的作用分析。 【解答】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大多有三种作用:推动情节发展、预示人物身份、暗示小说 内容。《西游记》描写花果山对于暗示后面情节起到的作用,实际上就要结合此来分析。 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丹崖上, 彩凤双呜;削壁前,麟麟独卧”,如此祥瑞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地方,预示着后面石猴将 会有不凡的来历以及行为,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答案:花果山的描写充满了生机与祥和,暗示了石猴来历不凡,为石猴的诞生做铺垫。 又预示石猴以后的非凡经历,为故事的发展埋下伏笔。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 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掌握一些分析的基本理论。 四、解答题(共 1 小题,满分 50 分) 12.(50 分)请以“一首_____的歌”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要求: (1)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 (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第 29 页(共 31 页) (3)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4)文中请不要使用真实的人名、校名; (5)书写工整,不少于 600 字。 【分析】这算是一篇半命题作文,写作难度较大。 【审题立意】审题时应把握关键词:“歌”、“一首”。这里的“歌”,显然是比喻意 义的歌,不能实写,要写出情感或美德。文章的主题应该是积极向上的。如果需要的话, 文章里可以选择以一种声音做明线。“一首”,意味着所选的材料不能繁杂,要么写一 个材料,要么写围绕主题,从多个方面写。 【思路点拨】所选题材宽泛,给学生留出了自由的空间。情感如歌,细数父母关爱自己 的点点滴滴,撷取朋友之间欢笑与泪水的难忘瞬间;美德如歌,正直、坚强、宽容、忍 让、关爱、互助,都是值得歌颂的。历史如歌,吟唱诗词歌赋,追述历史沧桑;当今如 歌,尽数风流人物,赞美和谐生活。 【选材指导】选材要留心生活,避“俗”就新。就同一题目写作文时,材料极易雷同。 写出来的文章往往是千人一面,缺少新意。因此,选材时要尽量避开那些“俗事”,材 料力求新颖独特。其实要想做到新颖并不难,只要留心生活,就能发现一些与众不同的 材料。 【文体选择】从作文的文体上来看,既可以写成记叙文,以叙事为主。也可以写成议论 文。要选择自己最熟悉的文体写作。 【解答】【例文】 一首动听的歌 母亲是一首歌,像各种大小调般不停的变换;然而这首歌的主旋律,却永远是爱 。 ﹣﹣题记 a 小调 下了晚自习,妈妈骑电动车带着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此时已入深冬,夜晚尤为寒 冷,呼出的白气还没来得及化作水雾,就立即被冷风贪婪地吞噬掉了。一阵寒风猛然扑 来,刚才还把脸深埋在衣领里的妈妈,却瞬间挺直了身子。我的心顿时一颤,却不是因 为寒冷。 小时候,坐在妈妈的车子后座上,头刚及妈妈的肩膀高。每当冷风吹过,妈妈都 会将身子挺直,为我挡住寒风。而现在,后座上的我比妈妈矮不了多少,妈妈即使挺直第 30 页(共 31 页) 身子,又如何能替我接受风的洗礼呢?我像小时候一样,紧紧地趴在妈妈背上,而泪水 早已沾湿妈妈的发丝,随着她的长发飞舞飘扬… B 大调 又到了学琴的日子,我试探性的问妈妈:“我怎么去老师家啊?” 妈妈随意的答道:“自己坐公交车去吧。” 我顿时心灰意冷:“老师家那么远,坐公交车要二十分钟,还要自己走三个路口 …难道不能送送我么?” 妈妈坚决地说:“你不是自己跑过很多次吗?” 我满脸不高兴地装好琴谱,离开时不忘把门摔得震天响。 老师家里,没有家长陪同,没有家长帮着记要点、记作业、记上课时间的只有我 一个! 回到家,我把包重重地扔在沙发上,便躲进了自己的房间。 站在窗边,望着天空游动的浮云,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耳边响起了临出门之 前妈妈的话:“学琴是你自己的事,怎么可以麻烦别人呢?”是啊,妈妈不是一直在一 些小事上培养我独立自强的能力吗?更何况妈妈工作繁忙,还要照顾家… 我默默地走出房门,“对不起”三个字还没出口,就看到妈妈静静地望着我,脸 上带着微笑… c 小调 妈妈晾完衣服,揉着酸痛的肩膀,我看到妈妈难受的样子,连忙说:“妈,我给 你揉揉肩吧!”妈妈高兴地答应了,顺从的坐在沙发上。 妈妈问我:“学习很累吧!得注意保护眼睛,自己要学会照顾自己了!” “嗯。”我轻声答道。 妈妈惬意的闭上了眼睛,轻声说道:“有个女儿真好!” 一股暖流从心中涌起,流遍了全身。我明白,这几句平淡而简单的话里,包含着 妈妈的挚爱和希望! 母爱,如同一首歌。歌中有 a 小调的悠扬,B 大调的恢宏,c 小调的细腻… 【点评】【点评】本文推陈出新,出奇制胜,层次清晰,文笔细腻。文中巧妙的借助音乐术 语,“a 小调”、“B 大调”、“c 小调”等,来表现母爱的“悠扬”、“恢宏”、“细腻” 的不同侧面,表达自己对母爱的独特理解。文章结构明了,开头与结尾呼应,点明“母爱如 歌”的主题。中间三个层次,有起有伏。本文语言凝练。“我的心顿时一颤,却不是因为寒第 31 页(共 31 页) 冷”,细腻的写出了女儿瞬间的感动。“离开时不忘把门摔得震天响”、“我把包重重地扔 在沙发上”,与“我默默地走出房门”形成对比,表现出女儿的心理变化,形象写出了母亲 的话以及平时的教育对女儿的影响。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