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高三年级化学试卷 第 1 页 共 5 页 2019-2020 学年度(上) 沈阳市五校协作体期中联考 高三年级化学试卷 考试时间:90 分钟 考试分数:100 分 试卷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1-10 题,每题 2 分;11-20 题,每题 3 分,共 50 分) 和第Ⅱ卷(非选择题,21-24 题,共 50 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 写在答题卡上。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S:32 K:39 Fe:56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1.化学与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切开的苹果和纸张久置在空气中变黄原理一致 B.铁制品和铜制品均能发生吸氧和析氢腐蚀 C.高温加热和“84”消毒液均可杀死禽流感病毒 D.根据我国最新垃圾分类标准,废旧干电池属于可回收垃圾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固体制取氨气 B. 漂白粉属于混合物,液氯属于纯净物 C. 醋酸、烧碱和过氧化钠分别属于酸、碱和碱性氧化物 D. 煤的气化与液化均属于化学变化,煤的干馏属于物理变化 3.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羟基的电子式: B.Cl-的结构示意图: C.二氧化碳分子的比例模型: D.葡萄糖的摩尔质量:180 4.三种气体 X、Y、Z 的相对分子质量关系为 Mr(X)Y>Z B.化合物 ZY 和 RY4 化学键类型相同 C.W、R 最高价氧化物均能与水反应,且生成的酸的酸性:W>R D.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在与 X 单质反应时既显氧化性又显酸性 15.水溶液 X 中可能溶有 K+、Mg2+、Al3+、AlO2-、SiO32-、SO32-、CO32-、SO42-中的若干种离 子.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了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气体甲可能是混合物 B. 沉淀甲是硅酸和硅酸镁的混合物 C. 白色沉淀乙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 D. K+、AlO2-和 SiO32-一定存在于溶液 X 中 16.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O2、溴蒸气 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则 该气体为溴蒸气 B 验证I-还原性强于Cl- 向NaI溶液中依次滴入少量新制氯水和苯,振荡、静置, 上层溶液呈紫红色 C 检验Fe(NO3)2 晶体是否已氧化变 质 将Fe(NO3)2样品溶于稀硫酸后,滴加KSCN溶液,观察溶 液是否变成红色 D 检验SO2的漂白性 将SO2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观察溶液是否褪色 17.C(s)+2H2(g) CH4(g) ΔH。在 1 L 密闭容器中投入 1 mol 碳,并充入 2 mol H2, 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已知:可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算出平衡常数 Kp,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下列 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ΔH<0 B.p1<6 MPa C.T1<1 000 K D. A 点的平衡常数 Kp=1/9 18.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向久置的 Na2SO3 溶液中加入足量 BaCl2 溶液,出现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稀盐酸,部分沉淀 溶解,则部分 Na2SO3 被氧化 ②将某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则该溶液中一定含有 CO32- ③向某溶液中加稀硫酸和单质铜,溶液变蓝色,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遇空气后 变红棕色,说明原溶液含 NO3- ④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 Fe2+:取少量待检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 KSCN 溶 液,观察实验现象 ⑤向某溶液中加浓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品红溶液褪色,证明原溶液中含有 SO32- A.①②③ B. ①③⑤ C. ①③ D. ②③④⑤ 19.下图是用于航天飞行器中的一种全天候太阳能电高三年级化学试卷 第 3 页 共 5 页 化学电池在光照时的工作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夜间无光照时,a 电极流出电子 B.光照时,H+由 a 极室通过质子膜进入 b 极室 C.光照时,b 极反应式是 VO2++2OH--e-=VO2++H2O D.该电池与硅太阳能电池供电原理相同 20.常温下,将等浓度的 NaOH 溶液分别滴加到等 pH、等体积的 HA、HB 两种弱酸溶液中, 溶液的 pH 与粒子浓度比值的对数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 点时,溶液中由水电离的 c(OH-)约为 1×10-10 mol·L-1 B.电离平衡常数:Ka(HA)< Ka(HB) C.b 点时,c(B-)=c(HB)>c(Na+)>c(H+)>c(OH-) D.向 HB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至 pH=7 时:c(B-)>c(HB)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21.(10 分) (1)将 Al、Al2O3 和 Al(OH)3 的混合物恰好与 NaOH 溶液反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为 。向反应后的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在 100mLFeBr2 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 2.24LCl2,溶液中有 1/4 的 Br- 被氧化成单质 Br2, 则原 FeBr2 溶液中 FeBr2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3)三氟化氮(NF3)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是微电子工业技术的关键原料之一,三氟化 氮在潮湿的空气中与水蒸气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反应的产物有:HF、NO 和 HNO3,请根 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中生 成 0.2mol HNO3,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 ②NF3 无色、无臭,但一旦在空气中泄漏,还是易于发现,判断该气体泄漏时的现象 是 。 22.(13 分)某研究小组模拟工业上以黄铁矿为原料制备硫酸的第一步反应如下: 4FeS2+11O2 2Fe2O3+8SO2 进行以下实验,并测定该样品中 FeS2 样品的纯度(假设其它杂质不参与反应)。 实验步骤:称取研细的样品 4.000g 放入上图 b 装置中,然后在空气中进行煅烧。为测 定未反应的高锰酸钾的量(假设其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实验完成后取出 d 中溶液 10mL 置于 锥形瓶里,用 0.1000mol/L 草酸(H2C2O4)标准溶液进行滴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称量样品质量能否用托盘天平_______(填“能”或“不能”),取出 d 中溶液 10mL 需 要用______准确量取(填序号) A.容量瓶 B.量筒 C.碱式滴定管 D.酸式滴定管 ( 2 ) 上 述 反 应 结 束 后 , 仍 需 通 一 段 时 间 的 空 气 , 其 目 的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草酸滴定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滴定到达终点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滴定管初读数为 0.10mL,末读数如右图所示,消耗草酸溶液的体积为______mL, 下列操作会导致该样品中 FeS2 的纯度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盛标准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标准液润洗就装液滴定 B.锥形瓶用蒸馏水洗涤后未用待测液润洗 C.读取标准液读数时,滴定前平视,滴定到终点后俯视 D.滴定前滴定管尖嘴处有气泡未排除,滴定后气泡消失 (5)该样品中 FeS2 的纯度为__________________ (6)若用下图装置替代上述实验装置 d,同样可以达到实验目的 的是_______(填编号) 23.(14 分)利用钛白粉厂废酸(主要含硫酸、Fe3+、Fe2+、TiO2+、Al3+)制备过二硫酸铵 [(NH4)2S2O8],同时回收 TiO(OH)2 的简要流程如下: 高温 = b 空气→ 浓 H2SO4 样品 铜网 0.3000mol/L 酸性高锰酸钾 溶液 100mLa dc Ba(NO3)2 ② BaCl2+ HCl① ③ 饱和 NaHSO3高三年级化学试卷 第 4 页 共 5 页 已知:i.部分离子完全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 pH: 金属离子 TiO2+ Fe3+ Fe2+ Al3+ 开始沉淀的 PH 1.2 1.9 7.0 3.2 沉淀完全的 pH 2.8 3.1 9.4 4.7 ii.pH>7 时,Fe2+部分生成 Fe(II)氨络离子[Fe(NH3)2]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入适量铁的作用是 。 (2)生成 TiO(OH)2 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滤渣 I、滤渣Ⅱ中均含有的物质的化学式是 (4)加入 H2O2 的目的是氧化除掉 Fe(II)氨络离子[Fe(NH3)2]2+,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 2[Fe(NH3)2]2+ + +4H2O +H2O2 = + 4NH3·H2O 。 (5)常温下,电解液中含硫微粒主要存在形式与 pH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阳极放电的离子主要为 HSO4-,阳极区电解质溶液的 pH 范围为 (6)已知 Ksp[Al(OH)3]=3.2×10-34 ,当 pH=10 时,求溶液中 c(Al3+)= (7)25℃,pH=3 的(NH4)2SO4 溶液中,计算 2c(SO42-)-c(NH4+)= (列式即可) 24.(13分)氮氧化物NOx(主要指NO和NO2)会形成酸雨、光化学烟雾,破坏臭氧层,是大 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有效去除大气中的NOx是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 (1)研究氮氧化物与悬浮在大气中海盐粒子的相互作用时,涉及如下反应: 2NO2(g)+NaCl(s) NaNO3(s)+ClNO(g) K1 ΔH1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