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达标检测试卷
满分:120 分 得分:________一、积累与运用(20 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狡黠(xiá) 惨戚(qī) 惟妙惟肖(xiào)
B.诘难(jié) 滞碍(zhì) 栩栩如生(xǔ)
C.笼统(lónɡ) 暮霭(ǎi) 味同嚼蜡(jiáo)
D.萌生(méng) 契合(qì) 信手拈来(niā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要决 练达 目不忍睹 身临其境
B.渲染 谚语 浮光掠影 寻章摘句
C.附丽 藻饰 相得益彰 闲情逸志
D.意蕴 寂寥 铢两悉称 娇揉造作
3.依次填入下面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 )
(1)一生颠沛流离的陆游以“驿外断桥边”的梅自许,________“零落成泥碾作尘”,
________绝不向权贵卑躬屈膝。
(2)月亮是别在乡村上的一枚徽章,禾苗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月光,溪流上________的月光……月亮无时不在乡村美景上留下时间的烙印。
A.虽然 但 跳动 飘摇
B.宁可 也 飘摇 跳动
C.即使 也 跳动 飘摇
D.不但 而且 飘摇 跳动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对待学习,我们应该有一丝不苟的态度,对任何细小的问题都要吹毛求疵。
B.从他们的高谈阔论中,我吸收到了很多营养。
C.湛蓝的海,洁白的云,时而有几只海鸥掠过船舷,眼前的一切真是栩栩如生。
D.我们读书时,要边读边思考,才能真正达到开卷有益的效果。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 分)( )
A.随着中国对洋垃圾实施进口禁令,使西方国家陷入集体焦虑。
B.风靡一时的电影《解忧杂货店》改编自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同名小说。
C.中国慕课数量已经稳居世界第一,在线学习的人数也是全世界最多的国家。
D.基层干部既要想干敢干,又要能干会干,切忌不可蛮干。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①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出,就是一幅画。②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③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
④这样,窗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画。
⑥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A.①③②④⑥⑤ B.①③⑤④⑥②
C.②③①⑤⑥④ D.②①③④⑥⑤
7.默写。(8 分)
(1)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江城
子·密州出猎》)
(2)行路难,行路难,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行路难》)
(3)________________,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孟子《鱼我所欲也》)
(4)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纳兰性德的《浣溪沙(身向云山那畔行)》一词中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以及范仲淹的“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有相似寥廓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性学习(10 分)
8.综合性学习。(10 分)
(1)某校文学社将请作家王先生来做一次讲座。这几天,大家正抓紧时间阅读王先生的代
表作《》。文学社楠楠对艳艳说:“我从小琪那儿借的《》还没有看完,麻烦
你告诉她不要着急,我会抓紧看,后天一定还她。”第二天,艳艳见到了小琪,对小琪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分)
(2)讲座在学校书吧举行,书吧门口有一副对联“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请用楷体
将这副对联抄写一遍。(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讲座开始前,请你作为文学社代表做一个简短的开场白。(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是某位同学以文学社名义起草的致王先生的感谢信初稿的片段,其中有多处表达
不得体的地方,请找出来。(找出原文即可,不要求修改;每处不超过 6 个字)(3 分)
您讲的内容很有趣味,态度也很和蔼。特别是您对文学的独到见解和海阔天空的议论,
显示您确实有较高的水平,令人钦佩,一些同学听完讲座,都觉得挺不错的,还想请您在我
校开设系列讲座。
①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理解(40 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2 分)
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
陈 凌
①每至世界读书日,这样一张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总会被人提起:1940 年 10 月 22
日,英国遭受空袭,位于伦敦的荷兰屋图书馆也难以幸免,几乎被炸成废墟,墙壁倾颓,砖
石满地,但有三名男子竟不顾敌机刚刚离去,又在尚未倒塌的书架前翻检书籍,战火的残酷
与读书所展现的不屈意志,两相对比,不仅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更给人以持久的感动。
②或许,也会有人不解:战火纷飞,还不忘阅读,为的是什么?“很多人被生活的艰难
折磨得心灵枯萎,但有书香滋润的灵魂不会。”不久前,在一家书店里看到的一则读者留言,
或许可以作为解答。对于那三名男子而言,阅读绝非是暂时忘记战乱的“镇定剂”,而是勇敢
面对现实,让精神再次振奋、让意志战胜泪水的方法和途径。
③阅读何以有这样的伟力?一位作家曾指出,阅读实际上会给人以两种收获:一种是通
过读书,知道自己原来不知道的东西;另一种是通过读书触发反思,知道自己本来就有的东
西,并激活它。前者是知识,后者是智慧。越是走在人生的“三岔口”,越是面临困难和选择
之时,阅读的力量就越能显示出来。一个人的努力往往会让自己有更多选择,知识让我们理
解每一项选择的意义,而智慧还能进一步让人知道,自己的选择是符合内心的,从而坚定前
行的意志。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
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
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
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装点门面
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不能与书籍独处,只会让人生之路走向狭隘,甚至禁锢心灵;
浸润书香,才能让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海洋。
⑤读书或许并不必然导向外在的成功,但它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这些年,两季《中国
诗词大会》的冠军,惊艳了无数人,一位是第二季的武亦姝,另一位是第三季的雷海为。令
人动容的,并不仅仅是武亦姝 2000 多首诗词记忆量的才情,也不全是雷海为以外卖小哥身份
成功逆袭的不凡,更是因为他们身上散发的那种“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的从容淡
定,这样一份独特的气质,正源于阅读的滋养。有句话说得好,“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
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
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⑥有人以为,读书太多,容易脱离生活。其实不然,读书不是要逃离这个世界,而是要
让人拥有平视世界的眼睛,阅读本身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正如哲人所言,“一个人和书籍接触得愈亲密,他便愈加深刻地感到生活的统一,因为他的人格复化了,他不仅用他自己的
眼睛观察,而且用着无数心灵的眼睛观察”。既塑造丰盈的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让人
生气象万千,这便是阅读之于人生的独特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9.文章开头描述了照片所定格下的历史瞬间,有什么作用?(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第④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曾国藩们”是怎样的一类人。(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第⑤段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________,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2 分)
12.如何理解文章题目《人生因阅读而气象万千》?(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根据文章内容,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从一个方面谈谈你因阅读而发生的改变。(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2 分)
老家缝纫店
李 汀
①小店在一棵小叶榕树旁,绿油油的树叶遮挡了店名,只从窗户玻璃反射出“老家缝纫
店”五个字。每天上下班,我都要经过这家小店,布料的那种青草和泥土味迎过来,感觉像
置身在青草盈盈的田野,吸入的每一口气都那么干净纯粹。
②那天一时兴起,我在下班路上拐进小店。一位精神矍铄的老妇人静静坐在一台老式缝
纫机前,埋着头,花白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她戴着一副黑框老花镜,笑容安静地绽放。她
手上的鞋垫已经绣出一朵花的雏形,是桃花绽放的样子。她头也不抬,低声地招呼我一句:“随
便看哈。”那声音温暖地传入我的耳朵,像极了母亲的一句问候。
③小店只有几平方米,却很整洁,一排木架子上一字摆好小布鞋,还有叠好的布围裙。
这时,屋子里一幅“中国梦,我的梦”的十字绣吸引了我,我静静欣赏着。老人依然头也不
抬,低声地说了一句:“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呢。”我连连称是,随手又拿过一双绣好的鞋垫
看,一朵朵花绽放在鞋垫上。
④我拿过一双千层底的布鞋,沉甸甸的,手摸上去,那种厚实感一下笼罩过来。我见过母亲做千层底布鞋,一张张白色的土布用面糊粘起来,再剪成各式鞋样,然后用细麻绳一针
一线地钉。钉好一双千层布鞋底,需要密密麻麻钉上两千多针,母亲要费上十多个夜晚才能
做好。母亲右手中指上戴着一枚铜顶针,针头吃进布底后,再用铜顶针去顶针尾,针头露出
来,再用牙齿把针头扯起来。两千多个针眼,就是这样反复两千多次。母亲扯线有时用力过
猛,线头“嘣”一声断了。断了,接上,母亲有的是耐心。生活需要耐心,没有耐心,什么
也干不成。母亲常这样告诉我。
⑤我端详着这一双双千层底布鞋,心里盘算着,做一双鞋需要十几个夜晚,这些布鞋,
需要多少个夜晚?我眼前的这个老人,她把日子过得这么安静,这么平和。做好一双千层底
布鞋,摆一双在木架子上,她为自己的劳动由衷地欢喜。我恭敬地把手上的一双千层底布鞋
放回木架子上,深深地回望了一眼。
⑥小店在一条热闹的大街上,人声嘈杂,老人却视而不见。她要么专心绣着鞋垫,要么
精心纳着千层鞋底,要么专注地转动着缝纫机,给顾客缝补一个拉链,为顾客改一条裤子。
走进这家小店,我或者买一双千层底布鞋,或者买一双鞋垫。每次我走进小店,和老人有一
句没一句地说几句话,心里也会像被春风拂过一样,平展而安静。即便什么也不说,能够在
小店门口呼吸一下那些布料的气息,心里也会安逸很多。
⑦一天,小店贴出一张告示,告知小店搬去了东城。我赶紧骑车去找。一条街上,清一
色的小店,传出“嗒嗒嗒”响的缝纫店,散发着木香的小木工店,满屋子小背篼、小箩筐、
小斗笠、小蒸笼的篾具店,还有摆着小铁锤、小锄头、小镰刀的铁具店。我走进“老家缝纫
店”,老人一眼认出我,不停地给我说,这街上人气旺,整条街都是小商小店。老人滔滔不绝
地讲着,这个城市好呢,专门给我们腾出一条街来,让我们小店都经营得很体面。
⑧我推着自行车走到一棵小叶榕树下,看着那些缝纫店、木工店、篾具店、铁具店,我
很激动,为这个城市拥有这些小店激动,为这些小店的老人们激动。这个城市有这么多小店,
为我们的日子积聚着点点滴滴生活的便利与温暖。
⑨回到家里,我有了新的愿望,哪天退休了,我也要去东城开家小店,做老布鞋垫,做
千层底布鞋,天天享受那种布料带来的幸福味道。
(有删改)
14.第④段回忆母亲做千层底布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第③段中的语句。(4 分)
老人依然头也不抬,低声地说了一句:“每个人都有一个梦呢。”我连连称是,随手又
拿过一双绣好的鞋垫看,一朵朵花绽放在鞋垫上。
(1)赏析画线的句子。(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赏析加点的词语。(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小店老妇人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文章标题《老家缝纫店》中的“老家”二字有什么内涵?请简要分析。(3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4 分)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8.诗人是如何描写孤雁的执着的?请加以分析。(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尾联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12 分)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
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令既具,未布①,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
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卒②下令。
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③也,不可
施刑,刑④其傅⑤公子虔,黥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
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节选自《〈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
【注释】①布:颁布,公布。②卒:终于。③嗣:继承。④刑:处罚。⑤傅:老师。⑥
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额上刺字,再涂以墨。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 分)
(1)有一人徙之 ______________
(2)秦民大说 ______________
2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B.故/外户/而不闭
C.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
22.翻译下面的句子。(2 分)
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乙】文卫鞅(商鞅)在实施新法令之前,做了“立木南门,徙者奖励”这件事,他这
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甲】文中的“________”二字也能体现这一点。(2 分)
24.有同学读完【乙】文后得出“秦国已进入【甲】文所说的‘大同’社会”的结论,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4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50 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文章。
有个人肚子饿了,到饼店去买煎饼吃。他一连吃了六个,觉得还没饱,就再买第七个,
刚吃了半个,就觉得很饱了。他心中懊恼,用手打着嘴巴说:“我是这样的愚痴不知节约
吗?”当代社会,不少人急功近利,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和故事中的这个人一样可笑。
请你写一篇文章,向世人阐释“日积月累,才能成功”的道理。
要求:①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
外)。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和地名。
参考答案
一、1.C 点拨:笼 lǒng。 2.B 点拨:A.决—诀;C.志—致;D.娇—矫。 3.B 点拨:
第一句,只有“宁可……也绝不……”的搭配才能充分体现陆游的气节;第二句,“飘摇”
和“跳动”所表现的情态对应“禾苗”和“溪流”更贴切、生动。 4.D 点拨:A.褒贬失当,
“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毛病找错,是贬义词;B.褒贬失当,“高谈阔论”是贬义词;C.对象误用,“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不能形容
自然景物。
5.B 点拨:A.缺少主语,把“随着”或“使”去掉一个;C.成分赘余,把“国家”去
掉;D.否定失当,把“不可”去掉。
6.C 点拨:这段文字先总说窗子有重要作用,后具体举颐和园的例子介绍窗子的作用,
所以第一句应该选总说的句子,即第②句,排除 A、B 两项;④句为总结句,应该放在最后,
排除 D 项。 7.(1)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2)多歧路 今安在 (3)乡为身死而不受 (4)塞
下秋来风景异 (5)一抹晚烟荒戍垒 半竿斜日旧关城
二、8.(1)小琪,楠楠让我告诉你,她从你那儿借的《》还没有看完,她会抓紧看,
明天一定还你。她还让你不要着急 (2)室雅何须大 花香不在多 (3)示例:同学们,书是我
们亲密的朋友,你可以倾听她的声音,也可以向她述说你的收获。我们怎样才能更好地与书
为友,与写作结缘?今天就请作家王先生来给我们辅导辅导。下面请大家以热烈的掌声欢迎
王先生给我们开讲! (4)①态度也很和蔼 ②海阔天空 ③有较高的水平
三、(一)9.①照片描述了三名男子在战火纷飞中仍不忘阅读的故事,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
趣;②引出下文对“阅读伟力”的论述;③作为一个事实论据,论证了“阅读能塑造丰盈的
内心”。 10.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的人;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的人;懂得读书“能养人
精神”的人。
11.举例论证 阅读必然指向内在的丰沛,从而引起外在的改变 12.阅读能塑造丰盈的
内心,又给人以丰富的生活;阅读可以让我们收获知识与智慧,让我们理解选择的意义,能
够坚定前行的意志;阅读能解放心灵,让人生之路无限广阔;阅读必然指向内心的丰沛,从
而引起外在的改变。 点拨:本文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气象万千”形容景色或事
物多种多样,十分壮观。这里用来喻指阅读给人带来的各种各样的改变。 13.示例:曾有一
段时间,学业考试复习让我忙碌不堪,心生抱怨。后来,我读了王开岭的《精神明亮的人》,
书中福楼拜在忙碌中依然会捕捉生活之美,这种做法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人可以忙
碌却不可庸碌”的道理,在忙碌中仍要学会享受生活的美好。 (二)14.运用插叙的手法,将
老妇人与母亲的共同点表现了出来,突出了她们辛劳及认真做事的态度(耐心),表达了对母
亲的怀念及对老妇人的尊敬。 15.(1)呼应前文十字绣上的“中国梦,我的梦”;既强调了每
个人都有梦想,也语带双关地暗示自己虽老,也有梦想;老人朴实的话体现了当今主流的价
值观,使文章的主题更为深远。 (2)“绽放”既指鞋垫上绣好的一朵朵绽开的花,也指老人
的好手艺和鞋垫的好质量得到十分清楚的呈现,并且能像美丽的花儿一样给人以美的感受。
16.①小店老妇人常在缝纫机旁干活,体现了她的勤快。②老妇人常含微笑,体现她的温情与
开朗。③老妇人做工细致认真,体现她良好的职业操守。④老妇人为小店搬迁而欢欣,体现
了她的热情与满足。 17.①“老家”让人想到了家中的母亲,营造了浓浓的家的温馨氛围。
②“老家”呈现的是老手艺活儿,暗示着一些传统手工的传承不但承载着亲情,更需要传承和保护。 (三)18.诗中用一系列动词,描写了孤雁不饮不啄、边飞边鸣的情景,表现孤雁的
执着。 19.衬托(反衬、对比、陪衬)。蕴含了诗人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满与
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点拨:考查对诗歌主旨的理解。全诗以“孤雁”象征诗人自己。通过这只不饮不啄、低
飞哀鸣、思寻伙伴的失群孤雁,间接暗示了诗人在战乱中颠沛流离的处境和怀念亲朋的情怀。
尾联“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用了陪衬的笔法,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
衬“孤雁”的寂寞、愁苦。孤雁念群之情那么迫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
懂的,它们纷纷鸣噪不停,自得其乐。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野鸦(像野鸦那样的俗客庸夫)的不
满与厌恶,对孤雁的同情与赞美,对知己亲朋不能见面的伤感。 (四)20.(1)代词,指“木”(木
头)。 (2)同“悦”,愉快。 21.A 22.招募能够(把木头)搬放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 23.
取信于民(或:表明不欺骗百姓) 讲信
24.不同意。因为太子当继承人不符合“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特征;太子老师代
罚不符合“修睦”(社会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特征。
参考译文:
(乙)法令已经制订完成,尚未公布,担心老百姓不相信,就在都城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
三丈长的木头,招募能够(把木头)搬放到北门的百姓赏给十金。人们觉得奇怪,没有人敢搬
动(木头)。又下令说“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走了,当即就赏给
他五十金,以表明绝不欺骗。然后终于发布法令。
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施行,就在于上层人士带头违犯。”
准备惩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便处罚他的老师公子虔,施黥刑于他
的(另一个)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听说此事,)都遵从了法令。新法施行十年,秦国的
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失的东西据为己有,山林里也没有了盗贼,家家富裕
充足。
四、25.略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