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模块综合检测(二)‎ ‎ (时间:150分钟 满分:16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 教练看到林书豪在球场上的表现之后总是会说:“他比外表看起来还要敏捷。”林书豪感觉出了________,知道这是一种歧视。他将此负面的情绪转化成正面的动力,一再地以________的瞬间移动,人球合一般杀入禁区,为球队赢得了胜利,让球迷________,为他大喊:“上帝降lin!”‎ A.弦外之音 兔起鹘落 望其项背 B.胯下之辱 兔走乌飞 望洋兴叹 C.胯下之辱 兔走乌飞 望其项背 D.弦外之音 兔起鹘落 望洋兴叹 解析:选D 弦外之音: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或文章里并没有明说出来而间接透露的意思。胯下之辱:从胯下爬过的耻辱。指极大的侮辱。此处结合教练说的话,应选用“弦外之音”。兔起鹘落: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比喻动作敏捷。也比喻书法笔姿飞舞。兔走乌飞:“乌”,古代传说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太阳为金乌;“兔”,古代传说月中有玉兔,故称月亮为玉兔。形容光阴迅速流逝。此处结合“瞬间移动”,可知指动作,故应用“兔起鹘落”。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项和背脊,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望洋兴叹:仰望海神而兴叹。原指看到人家伟大,才感到自己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不胜任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此处结合语境,应选用“望洋兴叹”。‎ ‎2.关于下列诗句中修辞手法的使用,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夸张: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B.借代: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C.对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D.比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解析:选D 因为“泥”和“尘”是同一事物(梅花)前后状态的比较,不是将梅花与不同的事物作比,所以不是比喻修辞。‎ ‎3.宋朝的苏东坡,年轻时就已是学识渊博、人见人夸的青年才俊。日子一久,不免自满起来。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看了,担心儿子自大,不求上进,又怕撕下对联伤了他的自尊心,于是提笔在对联上各加了一个词语。苏东坡回来后,看见父亲的字,心中十分惭愧,从此虚心学习,有了非凡的成就。你认为苏东坡父亲修改后的对联是(3分)(  )‎ A.轻松识遍天下字,等闲读尽人间书 B.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 12 -‎ C.识遍天下字今非昔比,读尽人间书后生可畏 D.耳濡目染识遍天下字,温故知新读尽人间书 解析:选B 不仅要注意对联要求的词性相对、句式结构的对仗,还要结合苏洵劝诫儿子不要骄狂自大的语境去考虑,由此可知B项最符合这两方面的要求。‎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黄沙就在此时滚滚而来,太阳不见了,远远近近都是苍黄的色彩。空气令人窒息,我在弥漫的黄沙中艰难地朝回走。世界一片混沌,我的眼前一片模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只觉得自己被人活生生地抛到了荒郊野外 ‎②有人把我活生生地抛到了荒郊野外 ‎③人群、树木、公共汽车都不见了 ‎④人群不见了,树林不见了,公共汽车也不见了 ‎⑤无边无际弥漫着的是那用粗哑的嗓子歌唱着的黄沙 ‎⑥用粗哑的嗓子歌唱着的黄沙无边无际地弥漫着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①④⑤‎ 解析:选D 根据陈述对象一致的原则,第一空填①句为宜;第二空填④句为宜,因为排比句加强了气势,突出了风沙之狂;第三空填⑤句为宜,因为这个句子以“无边无际弥漫着的”这个短语为主语,突出了黄沙弥漫,突出了语段的中心。‎ ‎5.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对它的寓意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 A.传统如陷阱,陷入便不能自拔。‎ B.只有走出传统,才能推陈出新。‎ C.面对传统,应当学会自我救赎。‎ D.泥古不化,易被传统捆住手脚。‎ 解析:选D 揭示寓意,即通过漫画揭示出事件的本质内涵。先要认真细致地观察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讽刺、颂扬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要注意:画面的形象主体不一定是讽刺或颂扬的对象,要学会由“实”及“虚”,由表及里;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通过围成圈的竹简和里面伸出的双手这一画面,可知其隐性信息即为束缚。‎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 12 -‎ 道山亭记 曾 巩 闽,故隶周者也。至秦,开其地,列于中国,始并为闽中郡。自粤之太末,与吴之豫章,为其通路。其路在闽者,陆出则阸于两山之间,山相属无间断,累数驿乃一得平地,小为县,大为州,然其四顾亦山也。其途或逆坂如缘,或垂崖如一发,或侧径钩出于不测之溪上:皆石芒峭发,择然后可投步。负戴者虽其土人,犹侧足然后能进。非其土人,罕不踬也。其溪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水行其隙间,或衡缩蟉糅,或逆走旁射,其状若蚓结,若虫镂,其旋若轮,其激若矢。舟溯沿者,投便利,失毫分,辄破溺。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其水陆之险如此。汉尝处其众江淮之间而虚其地,盖以其陿多阻,岂虚也哉?‎ 福州治侯官,于闽为土中,所谓闽中也。其地于闽为最平以广,四出之山皆远,而长江(闽江)其南,大海在其东,其城之内外皆涂,旁有沟,沟通潮汐,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麓多桀木,而匠多良能。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而佛、老子之徒,其宫又特盛。城之中三山,西曰闽山,东曰九仙山,北曰粤王山,三山者鼎趾立。其附山,盖佛、老子之宫以数十百,其瑰诡殊绝之状,盖已尽人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为是州,得闽山嵚崟之际,为亭于其处,其山川之胜,城邑之大,宫室之荣,不下簟席而尽于四瞩。程公以谓在江海之上,为登览之观,可比于道家所谓蓬莱、方丈、瀛州之山,故名之曰“道山之亭”。闽以险且远,故仕者常惮往,程公能因其地之善,以寓其耳目之乐,非独忘其远且险,又将抗其思于埃壒之外,其志壮哉!‎ 程公于是州以治行闻,既新其城,又新其学,而其余功又及于此。盖其岁满就更广州,拜谏议大夫,又拜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今为越州,字公辟,名师孟云。‎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石错出其间       错:交错 B.舟载者昼夜属于门庭 属:聚集 C.宫室之荣 荣:华美 D.以寓其耳目之乐 寓:寄托 解析:选C 荣:繁荣。‎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记:古代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B.中国:文中指中原地区,现在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C.涂:文中通“途”,指道路,“生灵涂炭”中的“涂”即是此意。‎ D.拜:文中指授予官职之意,“除”也是此意。‎ 解析:选C “生灵涂炭”中的“涂”是泥沼的意思。‎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虽其土长川居之人,非生而习水事者,不敢以舟楫自任也。(4分)‎ - 12 -‎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以屋室巨丽相矜,虽下贫必丰其居。(4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即使是长久居住在这的本地人,如不是一生下来就练习水上功夫,也不敢担任起行船的职责。‎ ‎(2)人们竞相夸耀自己房屋的大并且华丽,即使是下等贫苦的人也一定要使自己的住宅宽敞。‎ ‎9.请简要概括程公修造道山亭的原因。(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本题,需先把每一段的段落大意概括出来,然后找到问题所在的段落进行概括。本文第1段主要写了闽之历史,水路山水之奇险。第2段写了福州城的特点和百姓的安居乐业。第3段写了道山亭四周景色的优美,交代了命名的缘由,赞扬了程公的知山乐水,建亭雅趣。第4段主要点破了其余功在于建道山亭。可以看出答案在第3段,可概括为“览山水之胜、寄寓欢乐、忘掉闽中的险恶与偏远、提升思想境界”。‎ 答案:尽览山水盛景;寄寓耳目之乐;忘却闽地险远;升华思想境界。(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闽,原来隶属于周朝。到秦时,开辟了这方土地,列入中原,这才合并为闽中郡。从越国的太末县,和吴地的豫章郡,是(自中原通向)它的通道。这通道到了闽地,陆路就被阻塞在两山当中,而山相连没有间断,接连过了几个驿站才能见到一块平地,小的作为县,大的作为州,然而州、县(城)的四面望去也都是山。它的道路有的迎着山坡像攀援着粗绳,有的垂直挂在山崖上像一丝头发,有的小路蜿蜒在深不可测的溪流上:(路旁)都有石刃从峭壁上刺出,要看准了脚下的地方然后才可以举步。背着、顶着东西的人即使是本地人,也要侧着脚然后才能够前进。不是那个地方的人很少不被绊倒的。走水路,水都是从高处奔流而下,岩石交错出于水中,如树木竖立,如兵马遍布野外,上下千里,见不到头尾。水流穿行在它的空隙间,有的曲折盘绕流淌,有的逆行侧射,它的形状像蚯蚓盘结,像虫形雕刻,旋涡像轮子,水流激射如箭。船逆行而上或顺流而下时,要善于利用水势,稍微有分毫差错,即刻船破溺水。即使是长久居住在这的本地人,如不是一生下来就练习水上功夫,也不敢担任起行船的职责。闽地水陆两路的艰险就是这样。汉代曾经把这里的人民迁徙到江淮之间,而使这地方空着,大概是因为这地方险狭多阻,难道这是虚言吗?‎ - 12 -‎ 福州的州治所在侯官,对闽地来说是土地的中部,就是所说的闽中。它是闽地最平坦宽广的地方,离四面的山都很远,而闽江就在它的南边,大海就在它的东边,城内外都有路,路旁有小河,小河可以沟通大海,船载的人和货物昼夜都可以聚集在家门。山上多大树,工匠中有很多是手艺精湛的。人们竞相夸耀自己房屋的大并且华丽,即使是下等贫苦的人也一定要使自己的住宅宽敞,而佛教、道教之徒,他们的庙观又特别壮丽。城中有三座山,西边的叫闽山,东边的叫九仙山,北边的叫粤王山,三座山鼎足而立。沿着山势,佛教、道教的庙观有数十上百处,它那宏伟奇异绝然不同的形状,也许已经用尽了人工之力。‎ 光禄卿、直昭文馆程公主政福州,在福州的高耸处,建了一座亭子,这里的山水胜景,城池的宏大,宫室的繁荣,不用走离竹席就尽可观望四面景色。程公认为这里在江海之上,作登山四望的观看,可以和道家所说的蓬莱、方丈、瀛州三座仙山并列,所以为它起名叫“道山之亭”。闽地由于道路险远,所以做官的常怕到此任职,程公能够依照这地方的长处筑亭,用来寄托他耳目的欢乐,不但忘掉了它路远而险峻,又将他的思想高出于尘埃之外,他的志向多么壮阔啊!‎ 程公在这个州府由于治理得好而闻名,既改造了城墙,又革新了学府,并且利用公事之余的时间又办到了建亭这件事。因此他一年以后就改任广州知府,随后又赴任谏议大夫,接着任给事中、集贤殿修撰,现在担任越州知府,他的字是公辟,名字叫师孟。‎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0~11题。‎ 蝶恋花·离情 李清照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注]斜攲,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 山枕: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10.请赏析结句“夜阑犹剪灯花弄”的妙处。(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运用细节描写,通过“剪”“弄”两个动作以及“犹”字,写出了主人公心烦意乱、夜深无眠的复杂情感,表现了主人公的思之深、愁之浓。‎ ‎11.全词以“愁”字贯串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首先由春景落笔,引出愁情;接着通过几个典型的生活细节,多侧面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愁情;最后直抒愁情,并在剪弄灯花的动作中结束全词。‎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 12 -‎ ‎(1)朝搴阰之木兰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_____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5)望西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6)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7)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8)问君何能尔?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答案:(1)夕揽洲之宿莽 (2)抱明月而长终 (3)艰难苦恨繁霜鬓 (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5)意踌躇 (6)猿猱欲度愁攀援 (7)濯清涟而不妖 (8)心远地自偏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3~16题。‎ 赤壁怀古怀东坡 陈世旭 ‎①跋涉过千山万水,在一个叫“黄州”的地方久久停留。只为向一位我极其崇拜的诗人顶礼,是他将一段绚烂的文学史凝固成赤色的坚岩。‎ ‎②黄州古城,赤鼻矶头,林木葳蕤,亭阁楼榭半隐在绿丛。一山陡峭,站立着昔时的汉川门。褐色石阶沿坚岩蜿蜒,石阶磨出了凹陷,记录着岁月。条石护栏下面,苏东坡热爱的翠竹挺拔直上,微风轻拂的竹叶簌然。‎ ‎③上八卦桥,经锁春台,绕楼花园,过蜂腰桥,问鹤亭下,荷花池回环曲折,莲叶间传出平平仄仄的清韵。登高一览,远山似眉黛,原野一碧万顷。是谁问:君见否,苏子泛舟作赋、酹江邀月?‎ ‎④相隔了一千年的沧桑,浩瀚大江的岸际线已随波涛滚滚的历史远去,永远留下的是诗人的歌吟和歌吟中的诗人的灵魂,以及后世人们的无尽浩叹,一腔怅惘。‎ ‎⑤九百三十四年前那个晦暗的春天,被贬谪的诗人蹒跚走出落满乌鸦的御史台。整整四年又四月,团练副使躬耕于黄州荒芜的坡地,中国最伟大诗人的行列有了“东坡居士”。‎ ‎⑥“神祇编织不幸,以便人类的后代歌唱。”一场乌台诗案,让总是不合时宜的诗人因言获罪,曾经锦衣玉食的荣华轰然坍塌。诗人瞬间由仕宦而成流人;由繁华京都到偏僻小城;由高第府宅到小寺寄居,“与僧人蔬食”,到“自筑雪堂”,又“筑建南堂”,方“得其所居”。‎ ‎⑦但历史的悖论决定了:落寞者成圣。‎ ‎⑧乱石穿空,正直遭受强暴;惊涛拍岸,论证谁是风流人物。庙堂是滋生阴谋的牢笼,山野才有五谷丰登的沃土。真正的天才不会耿耿于冤屈、戚戚于困境。固然是朝廷放逐了诗人,又何尝不是诗人放逐了朝廷。‎ - 12 -‎ 遗世独立,冯虚御风,去追逐流水行云。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诗人回归于清纯和空灵。‎ ‎⑨或竹笠草屐,与渔樵杂处,“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掬苦汗,使一泓清流落英缤纷;或一蓑烟雨,放浪山水,“终日无事,啸咏而已”,倚杖听江声,夜饮醒复醉。一杯酒在胸膛燃烧着另一杯酒,“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心则随风景而去,苍茫不可知;或焚香静坐于寺院,“撷亭下之茶,烹而饮之”,物我相忘,身心皆空,跟和尚聊天,尽兴处,打个喷嚏也是诗。“古今往事千帆去,风月秋怀一笛知”,却没有人能真正读懂他的内心。‎ ‎⑩池岸断壁上,睡仙亭有石床石枕,醉卧过泛舟归来的诗人。多情的人早生华发,背倚绝壁,心头过尽千帆。听江涛高一声低一声,荆棘丛生的心,打开千古的怀抱,一如不系之舟。风生水起,宠辱偕忘,任音符的一江春水,沿着文字的阶梯,升华或沉沦。苦难是一种宿命,而永恒不需要证明。‎ ‎⑪那一夜,诗人面对大江长天,凝神伫立于船头。“濯长江之清流,挹西山之白云”,“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一袭衣髯飘逸,在漫江透明的月色里时隐时现。目光越过壁立的山峰,宽大的衣襟里,藏着如椽之笔。举手若电,寒气凛冽的长剑,从诗歌的战场划过。豪气在刹那间逼近,照亮了语言。莫大的痛苦与盖世的才气,惊呆了历代狷狂之士的眼睛。‎ ‎⑫乌台诗案是政治迫害,却成就了文化奇观。因为歌吟,苏东坡跌入人生的“井底”;同样因为歌吟,苏东坡攀上时代的巅峰。绝世的才情,让一个蛮荒之地,从此万树繁花,千年烂漫。‎ ‎⑬一首词,两篇赋,让一座城池获得巨大的光荣:“唯楚有才,黄郡实当其半。”‎ ‎⑭贬谪是诗人的不幸,贬谪于黄州却是诗人的大幸。“黄州山水清远,土风厚善。其民寡求而不争,其士静而文,朴而不陋。虽闾巷小民,知尊爱贤者……”不愧为苏东坡人生最重要的驿站。‎ ‎⑮漫步黄州,空气里弥漫着苏东坡的气息,到处是诗人的身影,到处是诗人的足迹,街道、地名、书院、广场乃至肉、饼、羹,皆冠其名。“苏东坡”早已植入黄州市井的生活。‎ ‎⑯长江依古城流过,水面浮着雾霭,含了浪漫的品质。月色将至,繁星现出微光。山岚、村庄、树木,对岸的灯火轻笼于空明。柔风在林中徘徊,相伴怀古的幽情。‎ ‎⑰“世界的存在为了一本书。”‎ ‎⑱赤壁的存在为了苏东坡。‎ ‎(有删改)‎ ‎13.文章②③段中有关黄州环境的描写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写出了黄州的风物特点,引出了对苏东坡的描写,结构上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答案:通过描写黄州的自然风物,自然引出苏东坡和黄州的渊源,由物及人,(2分)为下文进一步写对苏东坡的怀念做了铺垫。(2分)‎ ‎14.理解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含意。(6分)‎ ‎(1)固然是朝廷放逐了诗人,又何尝不是诗人放逐了朝廷。(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贬谪是诗人的不幸,贬谪于黄州却是诗人的大幸。(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理解句子含意,需要结合文章理解句子中重点词语的含义。第一句中的重点在于对“诗人放逐了朝廷”的理解;第二句重点在于对“诗人的大幸”的理解。‎ 答案:(1)因乌台诗案朝廷流放了苏东坡,苏东坡因此远离了滋生阴谋的朝廷,回归于清纯和空灵,突显了其遗世独立的可贵品质。‎ ‎(2)贬谪是诗人人生的不幸,而被贬谪到山水清远、土风厚善的黄州却是苏东坡最大的幸运,因为在此他收获了丰富的文学创作成果。‎ ‎15.赏析第⑨段画波浪线的句子的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解答表达技巧和表达效果类的题目,要思路清晰,用术语答题。首先点明语句所采用的手法,然后回答这些手法的效果,一般从内容、情感等方面作答即可。‎ 答案:画线的句子使用了引用、化用等手法,(2分)概括写出苏东坡被贬谪黄州后的躬耕、宴饮、郊游、赋诗的生活情景,突出表现了苏东坡旷达、率性的文人情怀。行文整散结合,文采斐然,表现力强。(2分)‎ ‎16.文章的收束句是:“赤壁的存在为了苏东坡。”作者为什么这么说?谈谈你对此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这句话强调的是赤壁对于苏东坡的意义,也强调苏东坡对于赤壁的意义,将二者的结合点答出即可。‎ 答案:黄州是苏东坡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的人生驿站,他在这里度过了四年零四个月的流放生活;一首词两篇赋让蛮荒之地的赤壁变得千年烂漫;“苏东坡”植入了黄州市井生活,黄州弥漫着他的气息,刻下了他的烙印;赤壁的壮丽山水、风土人情成就了苏东坡的千古文名。(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六、现代文阅读(二)(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贝多芬:一个巨人 何 为 客人敲开了贝多芬家的门。‎ ‎“他不肯接见你的,”女佣站在门槛上为难地说,“他任谁都不肯接见,他厌恶别人去打扰他,他要的是孤独和安静……”‎ 但是这个好心肠的女人经不住客人的苦苦要求,捏弄着她的围裙答应去试试看。‎ 她带领来客到贝多芬工作的屋子,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只对放的大钢琴。女佣在一旁指点着说:“他在这只钢琴上工作,在那只琴上经常弹奏。别以为这房间杂乱无章,我曾经想收拾一下,后来发觉那是徒然的。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弄得凌乱不堪。过去那一边是他的厨房,他自己做东西吃,吃得这样简单随便,也不让我帮他一点忙。可怜他几乎完全聋了,又常常不舒服,什么声音他都听不清楚,看着真叫人难受。还有他那个流氓一样的侄子,一天到晚来麻烦他。——瞧,他下来了,我希望他不会责怪我。”‎ 沉重的脚步声踏在楼梯上清晰可闻。到第二层的时候,他稍稍停留。随后他走进门来了。一个躯体五尺左右的人,两肩极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担负得起。这一天他身上的衣服是淡蓝色的,胸前的纽扣是黄色,里面一件纯白的背心,所有这些看上去都已经显得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上衣的背后似乎还拖着什么东西,据女佣解释,那拖在衣服后面的是一具助听器,可是早已失去效用了。‎ 他无视于屋内的人,一径走向那只巨熊一样蹲伏着的大钢琴旁边,于是习惯地坐下来,拿起一管笔,人们可以看见他那只有力的大手。‎ 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他的脸上呈现出一个悲剧,一张涵蓄了许多愁苦和力量的脸。草一样蓬勃的头发,盖在他的头上,好像有生以来从未梳栉过。深邃的眼睛略带灰色,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长而笨重的鼻子下一张紧闭的嘴,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颌,整个描绘出坚韧无比的生的意志。‎ 女佣略一踌躇后,走上前去引起他的注意,可是他的表情是不耐烦的。‎ - 12 -‎ ‎“什么?又是怎么了?”他大声说。接下去倒像在自言自语:“倒霉,今天!哦,今天我碰到的那些孩子,对我嘲笑,捉弄我,模仿我的样子。”‎ 女佣向客人指了指。‎ 贝多芬说:“谁?那是谁?”‎ 他又粗着嗓子喊:“你们说的声音大些,我是个聋子!”‎ 客人小心翼翼递过去一张字条。贝多芬戴上眼镜,专注地凝望了一会,“好,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他说,虽然严肃,但脸上浮现善良的微笑,“你们很勇敢……可是你们不容易了解我,也很难使我听懂你们的话。过来坐在我旁边,你们知道我听不见的。”‎ 他敲敲自己的耳朵,随手拿过来一张纸一支铅笔给客人。‎ 客人在纸上写道:“我们要知道你的生平,把你的消息带给万千大众,使他们了解你真实的好灵魂。”‎ 看了这几句话,一滴泪在大音乐家眼里闪光。他喃喃地如同独语:“我的好灵魂!人家都当我是个厌世者,你们怎么会想到这个!在这里我孤零地坐着,写我的音符——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较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我有时不免叹息,我真软弱……一个音乐家最大的悲剧是丧失了听觉。”‎ 贝多芬神往地说:“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他接着说:“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贝多芬激动而又沉郁的情绪深深感染了来访者,客人不断写下笔记。‎ 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这犹如一座永无天日的幽囚的小室,牢牢地困住了他。不过反过来在另一方面,“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所隔绝的安静。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登和巴哈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贝多芬还向他的客人叙述自己最后一次出席指挥音乐会……‎ 他对客人大声说:“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 ‎17.结合上下文,说说贝多芬为什么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2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贝多芬把客人的来访称为“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因为他知道别人把他视为难以接近、难以了解的怪人,厌恶别人打扰;了解到客人来访的意图后,他感到欣慰,语带幽默。‎ ‎18.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方面,耳聋给贝多芬造成了交流的障碍,常常被人误解,他的社会交往受到极大的约束,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另一方面,耳聋后的贝多芬远离人世的喧嚣和纷争,获得了心灵的纯净和安宁,就心灵的纯净而言,社会中的人不如树好。‎ ‎19.谈谈你对“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峰岭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这句话的理解。(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了的火山”,“熔岩”是指他的创作激情。正当他对音乐的理解更进一步,创作欲望旺盛之时,遭到耳聋的打击,他不甘心就此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巴望”表现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七、作文(70分)‎ ‎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70分)‎ 象棋中,卒,力量小,常起掩护作用,有时会被放弃了来“保车”;但是,小小的卒只要没有死,就会向前拱,有时候能发挥制胜的作用。‎ - 12 -‎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是说卒的力量小;第二层是说卒有时候能发挥制胜的作用。综合来看,材料是说力量小的东西有时候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考生可以从“弱小的东西有大作用”“平凡也可以伟大”这类判断上入手作文,也可以从“不要轻视弱小(平凡)”这种态度上入手作文。另外,“卒只要没有死,就会向前拱”,说明卒有无所畏惧、执着向前的精神。因此考生也可以从“执着是有所成就的关键”等角度入手作文。需要注意的是,不管从何种角度立意,作文都要避免空谈。‎ - 12 -‎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