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从甲图到乙图表明( )
甲 清初男子剃发蓄辫 乙 民国初年男子剪辫
A.先进习俗必然取代落后习俗
B.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
C.专制王朝由强大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
D.专制与民主的斗争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上海外滩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至今仍保留了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了( )
A.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
B.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
C.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D.中西文化交流频繁
3、1993年,号称“中国第一票”“第二货币”的粮票终于完成其长达38年的历史使命,退出历史舞台。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粮票是中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的产物
B.取消粮票是建立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基础上的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C.粮票的长期实行充分满足了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
D.粮票的取消意味着我国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迈进
4、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
A.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5、下图是电视剧《闯关东》朱开山(义和团失败,朱开山走上闯关东之路,在广袤荒凉的土地上和妻子儿女们白手起家,一路拼搏,最后一举成为哈尔滨重工业富商)一家从山东辗转逃亡到东北途中用到的四种交通工具。据此,对晚清的经济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A.新旧交通工具并存,体现了晚清社会受工业文明的冲击
B.中国民族工业一定程度推动近代人民的出行生活新变化
C.近代列强的侵略加剧中国社会的贫穷落后
D.在近代社会转型中,中国社会经济以民族经济占主导地位
6、1879年盛宣怀指出:电报为国防要务,利于用兵调度和联络,非急起图功不可。由此可见盛宣怀兴办电报事业的目的在于( )
A.提升军事调动的效率 B.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C.传播民主平等的思想 D.壮大洋务企业的实力
7、阅读部分科技发明在沪渝两地应用年份的比较表。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时间
上海出现时间
重庆出现时间
铁路
1825 年
1876 年
1934 年
电话
1876年
1882 年
1912 年
电灯
1881 年
1882 年
1906年
该表反映出近代中国( )
A.民族企业主要分布在沿海
B.应用西方科技速度不断加快
C.基本完成工业化的使命
D.东西部发展差距不断扩大
8、近代中国哈尔滨、太原、成都、昆明等铁路局修建的铁路轨距是1米,俗称为“窄轨”,与中国当时四大干线京汉、京奉、津浦、沪宁“接不上轨”。这种情况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
A.地理环境差异 B.重工业基础薄弱
C.列强经济侵略 D.铁路建设各自为政
9、下面是1895—1898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对表中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份
当年创刊总数
中国人自办报刊
总数
所占百分比
1895
7
3
42.9%
1898
47
39
83.0%
①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报刊业的主体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②维新变法推动了报刊业的发展
③言论自由的局面已经出现
④报刊成为新思想传播的载体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0、《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的创刊人说:“这个月刊是为了维护广州和澳门的外国公众的利益而开办的。它的出版意图,就是要使中国人认识我们的工艺、科学和道义,从而清除他们那种高傲与排外的观念。”其创刊宗旨的实质是( )
A.传播西方近代先进科学知识
B.进行文化渗透和精神征服
C.促进中国与西方的文化交流
D.推动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
11、现在有网友认为: 你的粉丝超过了100,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你就是个布告栏;通过了1万,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你就是cctv。可见微博的影响力不容忽视。这从侧面反映了互联网( )
A.促进了信息传播的平等性
B.取代了传统的传播媒体
C.成为思想解放的主要手段
D.激发了信息技术的革新
12、抗战期间,有电影人认为,中国影片自产生以来,其制作的对象,都是都会市民。而今天抗战电影最大多数的观众,是农村的小城市市民与农民士兵,我们必须制作以农村观众为对象的“农村影片”。这主张意在( )
A.激发沦陷区民族意识
B.以文化宣传增强抗战力量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实现电影创作重心的转移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以及广州的《述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览,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 维新变法迎来了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湖南维新派创办《湘学新报》(后改名《湘学报》)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70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是哪些人?报刊的基本内容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
14、在高中学习阶段,历史老师指导同学们结合课本知识,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材料一),小华同学对陆路交通工具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图片和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材料二)。
材料一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请回答:
1.材料一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
2.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3.观察材料二,与传统交通工具相比,近代新式交通工具有什么进步之处?
答案
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清兵入关后强迫男子遵照满洲习俗剃发蓄须;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这说明某些生活习俗具有深刻的政治意义,故选B;A项说法过于绝对,而且不是材料的主旨;蓄辫、剪辫风俗的变迁也不能反映出专制王朝的兴衰和专制、民主的斗争,C、D项均可排除。
2答案:A
解析:上海是依据《南京条约》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之一,通商后成为多国的租界所在地,各国把本国的建筑风格带入上海,外滩的西洋式建筑充分反映了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产物。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依据题干中“38年”可知普遍实行粮票是在1955年,A项符合这一史实。B、D两项是取消粮票的原因和意义。C项错在“充分满足了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上,因为实行粮票正是因为物资不充足,需凭票供应。
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历史现象变化的认识能力。B、C 、D的说法都过于绝对并具有片面性,元旦日期的变化明显反映出中国的传统文化与西方的文化结合起来的特点。故答案为A。
5答案:D
解析: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始终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D项说法错误;A、B、C三项都可从材料中反映出来。
6答案:A
解析:根据题目中”电报为国防要务,利于用兵调度和联络”可知A项正确:题目中并未提到盛宣怀兴办电报是为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和壮大洋务企业的实力,故 B、C、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涉及民族企业的分布,故A项错误;从材料可知西方发明传入中国和在中国传播的速度在不断加快, 故B项正确;近代中国没有形成完整工业体系,故C项错误;材料中上海和重庆先后使用西方发明的时间在缩短,表明东西部发展差距在缩小,故D项错误。
8答案:D
解析:“窄轨”涉及哈尔滨、太原、成都、昆明等铁路局,遍布中国东北、西南等地区,并没有体观出明显的地理环境差异对轨距的影响,A项错;重工业基础薄弱是近代中重工业发展的观状,但是与材料中观象的出观并没有直接关系,B项错;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体观在争夺修筑铁路权,并借铁路的延伸进行侵略,但是与”窄轨”关系不大,C项错:“窄轨”修建时正值北洋军阀时期,军阀割据一方,故标准不一,D项正确。
9答案:B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人自办报刊的比例上升到83.0%,说明①正确;当年创刊总数由7发展为47,说明②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正确。报刊创办与言论自由无直接关系,③错误,故选B项。
10答案:B
11答案:A
12答案:B
13答案:1.主体:中国知识分子。基本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原因:政治方面,列强侵略,民族觉醒,探索救亡道路。经济方面,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化方面,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加上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
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
3.宣扬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使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播以及整个文化事业迅猛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报刊业的发展和作用。
第1问,依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回答,“内容”可提炼材料回答,“原因”要结合19世纪70年代的社会背景回答,可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思考。
第2问,从报刊的宣传内容上可总结报刊的“核心内容”,“特点”要依据材料中的“报刊约120种”“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在北京……上海……湖南……” “推动……促进……”等信息分角度总结。
第3问,需要注意问题的几个限制词,“综合以上材料”“自办”“当时”,回答“意义”时,要求依据上述材料,而不是笼统地回答报刊对社会所有角度的影响。
14答案:1.
服饰(装)和婚姻礼俗。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2.通过图书馆、互联网收集资料,进行分类比较的方式。还可以通过调查、采访、分析比较等方式。
3.交通运输更为便捷、牵引动力发生变化、更有利于国计民生(或速度更快、运力更大、费用更低廉等)。
莲山课件http://www.5ykj.com/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