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题型八 简单实验方案分析型 ‎1.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1滴酚酞,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红色褪去 ‎2 min后,试管里出现凝胶 酸性:盐酸>硅酸 B 常温下,向浓硝酸中投入铁片 铁片不溶解 常温下,铁不与浓硝酸反应 C 在酒精灯上加热铝箔 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熔点:氧化铝>铝 D 向某溶液中先滴加KSCN溶液,再滴加少量氯水 先无明显现象,后溶液变成红色 溶液中含有Fe2+,没有Fe3+‎ 解析:选B。加盐酸后产生硅酸,利用了强酸制弱酸原理,A正确;常温下,铁遇浓硝酸钝化,钝化是化学变化,B错误;铝箔加热熔化但不滴落,是因为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C正确;加入KSCN溶液后不变红,说明不含Fe3+,加氯水后溶液变红,说明含Fe2+,D正确。‎ ‎2.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验证Cl2的氧化性强于I2‎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变成蓝色 B 配制100 mL 1.0 mol·L-1 CuSO4溶液 将‎25 g CuSO4·5H2O溶于100 mL蒸馏水中 C 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 D 验证Cu(OH)2的溶解度小于Mg(OH)2‎ 将0.1 mol·L-1 MgSO4溶液滴入NaOH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0.1 mol·L-1 CuSO4溶液,可观察到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 解析:选B。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将碘离子氧化生成碘,加入淀粉后溶液变蓝色,说明碘离子被氧化生成碘单质,所以氧化性:Cl2>I2,A正确;配制100 mL 1.0 mol·L-1 CuSO4溶液时,所得溶液体积必须为100 mL,而将‎25 g CuSO4·5H2O溶于100 mL蒸馏水中,所得溶液体积不是100 mL,B错误;分别将少量钠投入盛有水和乙醇的烧杯中,根据反应剧烈程度可以比较水与乙醇中氢的活泼性,‎ C正确;先有白色沉淀生成后变为浅蓝色沉淀,可说明氢氧化镁转化为氢氧化铜,则Cu(OH)2的溶解度比Mg(OH)2的小,D正确。‎ ‎3.下列有关实验原理、装置、操作或结论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图1可实现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置换反应 B.图2可分离CH3CH2OH和CH3COOC2H5的混合液 C.图3可用于锌粒与稀硝酸反应制备氢气 D.图4可说明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和还原性 解析:选D。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A错误;CH3CH2OH和CH3COOC2H5互溶,不能用分液操作,B错误;锌粒与稀硝酸反应不能产生氢气,C错误;由图4可知浓硫酸具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SO2具有漂白性和还原性,D正确。‎ ‎4.仅用下表提供的仪器和药品,就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仪器 药品 实验目的 A 托盘天平(带砝码)、胶头滴管、量筒、烧杯、药匙、玻璃棒 NaCl固体、蒸馏水 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 B 分液漏斗、烧瓶、锥形瓶、导管及橡皮塞 盐酸、大理石、硅酸钠溶液 证明非金属性:Cl>C>Si C 酸式滴定管、胶头滴管、铁架台(带铁夹)‎ 已知浓度的盐酸、待测NaOH溶液 测定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D 烧杯、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 待提纯的AlCl3溶液、NaOH溶液 提纯混有MgCl2杂质的AlCl3溶液 解析:选A。A项能达到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目的;B项,盐酸不是氯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含氧酸,不能用于比较元素的非金属性,且盐酸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氯化氢也可与硅酸钠反应生成硅酸,错误;C项,缺少碱式滴定管,无法量取待测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缺少锥形瓶、指示剂,错误;D项,分液漏斗无法进行过滤实验,缺少玻璃棒、普通漏斗、稀盐酸等,错误。‎ ‎5.下列依据实验操作及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向亚硫酸钠试样中滴 产生白色沉淀 试样已氧化变质 入盐酸酸化的Ba(ClO)2溶液 B 向Co2O3中滴入浓盐酸 产生黄绿色气体 氧化性:Co2O3>Cl2‎ C 向待测液中依次滴入氯水和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待测液中含有Fe2+‎ D 向Na2SO4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浑浊 Ksp(Ag2SO4) <Ksp(Ag2CO3)‎ 解析:选B。向亚硫酸钠试样中滴入盐酸酸化的Ba(ClO)2溶液,ClO-溶液具有氧化性,能够将亚硫酸钠氧化为硫酸钠,生成硫酸钡沉淀,不能证明试样已氧化变质,A错误;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中氧化剂的氧化性比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强,向Co2O3中滴入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氯气,说明氧化性:Co2O3>Cl2,B正确;应该先滴加KSCN溶液,后滴加氯水,C错误;向Na2SO4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能够反应生成硫酸银和碳酸银沉淀,不能证明Ksp(Ag2SO4)<Ksp(Ag2CO3),D错误。‎ ‎6.如图装置进行相关实验能实现目的的是(  )‎ 选项 Ⅰ中试剂 Ⅱ中试剂 目的 装置 A 澄清石灰水 足量酸性KMnO4溶液 检验SO2中是否混有CO2‎ B 溴水 NaOH溶液 除去CH4中混有的C2H4气体 C 饱和Na2CO3溶液 浓硫酸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D 澄清石灰水 CuSO4溶液 证明混合气体中含有CO2和H2O 解析:选B。二氧化硫、二氧化碳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应先通过高锰酸钾除去二氧化硫再检验二氧化碳,A不能实现目的;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可用溴水检验乙烯,B能实现目的;二者都与饱和Na2CO3溶液反应,应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除杂,C不能实现目的;不能检验是否含有水,应用硫酸铜粉末检验水,然后再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D不能实现目的。‎ ‎7.下列实验方案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或结论 A 比较不同反应的反应热数据大小 判断反应速率的大小 B 取‎2 g铝箔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充分反应,逸出的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测定其体积为V L(标准状况)‎ 测定铝箔中氧化铝的含量 C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SO2具有漂白性 D 将硫酸酸化的H2O2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 氧化性:H2O2比Fe3+强 解析:选B。不同反应的反应热数据大小,不能作为判断反应速率大小的依据,反应速率受反应物性质影响,同时受外在因素影响,A不选;Al与NaOH反应生成H2,浓H2SO4干燥H2,则测其体积为V L(标况)为H2的体积,以此可计算出氧化铝的含量,故选B;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使其褪色是因为SO2与KMnO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是因为SO2具有漂白性,C不选;将硫酸酸化的H2O2滴入Fe(NO3)2溶液中,溶液变黄色,不能说明H2O2氧化性比Fe3+强,因为溶液中存在H+、NO,能形成具有更强氧化性的HNO3,从而影响实验结果,D不选。‎ ‎8.下列实验中,对应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都正确且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法或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小块Na放入CuSO4溶液中 钠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溶液中有红色沉淀生成 金属Na比Cu活泼 B 在淀粉粉末中加入适量浓硫酸 淀粉变黑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C 在AlCl3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然后通入CO2气体 先出现白色沉淀,后沉淀消失,最后又出现白色沉淀 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但不能溶解在某些弱酸中 D 将装满氯水的圆底烧瓶倒置在有氯水的水槽中,日光照射 烧瓶内有气泡向上逸出 日光照射时,溶解的Cl2逸出 解析:选C。选项A,在水溶液中,Na先与水反应生成NaOH,NaOH与溶液中的Cu2+反应,生成Cu(OH)2蓝色沉淀,错误;选项B,浓硫酸使淀粉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脱水性,错误;选项C,AlCl3溶液中逐滴滴入NaOH溶液至过量先出现Al(OH)3沉淀,后Al(OH)3溶解在NaOH溶液中,生成NaAlO2,AlO与碳酸反应生成Al(OH)3沉淀,正确;选项D,氯水受日光照射,其中的HClO分解生成氧气,不是氯气,错误。‎ ‎9.下列实验中,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目的 A 将炽热的木炭与浓硝酸混合所得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验证碳的氧化产物为CO2‎ B 向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探究Na2CO3和NaHCO3‎ 溶解度相对大小 C 向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和稀硝酸 检验原溶液中是否含SO D 向FeCl2溶液通入足量Cl2,充分反应 除去FeCl2溶液中少量的FeCl3‎ 解析:选B。选项A,4HNO3(浓)+C4NO2↑+CO2↑+2H2O,NO2溶解于水生成硝酸和NO,硝酸与CaCO3反应,故在NO2存在的情况下不能检验CO2,错误;选项B,Na2CO3+CO2+H2O===2NaHCO3↓,正确;选项C,稀硝酸有强氧化性,不能排除溶液中有SO、HSO或Ag+,也不能排除溶液中有Ag+,错误;选项D,最后得到的是FeCl3溶液,错误。‎ ‎10.根据下列有关实验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结论 A 同温时,等质量的锌粒分别与足量稀硫酸反应 产生氢气量:加入胆矾=没加胆矾 B 向Fe(NO3)2溶液中滴入用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则溶液变黄 氧化性:H2O2>Fe3+‎ C 相同温度下,等质量的大理石与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反应 反应速率:粉状大理石>块状大理石 D 向2 mL 0.1 mol·L-1 Na2S溶液中滴入几滴0.1 mol·L-1 ZnSO4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几滴0.1 mol·L-1 CuSO4溶液,则又有黑色沉淀生成 溶度积(Ksp):ZnS>CuS 解析:选C。因为Zn+CuSO4===ZnSO4+Cu,且Cu不与稀硫酸反应,所以加入胆矾与没加胆矾产生的氢气量不相等,A项错误;酸性条件下,NO能将Fe2+氧化为Fe3+,对实验产生干扰,B项错误;粉状大理石与盐酸的接触面积大,反应速率快,C项正确;Na2S过量,Na2S可与CuSO4反应生成黑色沉淀,D项错误。‎ ‎11.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利用图一方法验证装置的气密性 B.利用图二装置制备氯气 C.利用图三制备Fe(OH)2并能较长时间观察其颜色 D.利用图四装置制备氨气 解析:选A。图一可以利用液差法(两导管液面高度差不变)检验装置的气密性,A项能达到实验目的;MnO2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需要加热,B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电解法制备Fe(OH)2时,Fe作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C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利用Ca(OH)2和NH4Cl制备氨气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且收集气体的试管口应塞一团棉花,D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12.下列化学实验事实及其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事实 结论 A 将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生成H2SO4‎ HClO酸性比H2SO4强 B 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熔化但不滴落 铝箔表面氧化铝熔点高于铝 C SiO2可以与NaOH溶液及HF溶液反应 SiO2属于两性氧化物 D 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 SO2具有漂白性 解析:选B。将SO2通入含HClO的溶液中生成H2SO4,是因为HClO具有氧化性,A项错误;铝箔表面的氧化铝熔点高于铝,故铝箔加热熔化但不滴落,B项正确;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C项错误;将SO2通入溴水中,溴水褪色是因为发生反应:SO2+Br2+2H2O===H2SO4+2HBr,说明SO2具有还原性,D项错误。‎ ‎13.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对应且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少量溴水加入KI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再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液体呈紫色 氧化性:Br2>I2‎ B 常温下,打磨后的铝片放入浓HNO3中,无明显反应现象 常温下,铝不与浓HNO3反应 C 向一定量AgNO3溶液中,先滴加几滴KCl溶液,再滴加几滴KI溶液,先出现白色沉淀,后出现黄色沉淀 Ksp(AgCl)>Ksp(AgI)‎ D 用pH计测定NaF溶液和CH3COONa溶液:pH(NaF)<pH(CH3COONa)‎ 酸性:HF>CH3COOH 解析:选A。下层液体呈紫色,说明生成了I2,则发生了反应:Br2+2KI===2KBr+I2,故氧化性:Br2>I2,A项正确;常温下,铝遇浓HNO3发生钝化,而不是二者不反应,B项错误;AgNO3溶液过量,可与KI溶液直接反应生成AgI沉淀,不能证明Ksp(AgCl)>Ksp(AgI),C项错误;应分别测定相同浓度的NaF溶液和CH3COONa溶液的pH来比较HF和CH3COOH的酸性强弱,D项错误。‎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