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2018-2019学年上学期2017级 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 考试时间:‎‎2018年11月14日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戏曲通过综合化的舞台手段来表现生活,因而是“表现性”的艺术。它不像西方写实戏剧那样对生活动作进行直接模仿,而是经由节奏、韵律、姿态对生活动作进行加工、抽象、美化之后,再用它来表现生活,它的表现生活就不是写实性而是写意性的。马鞭一摇就是在路上走马,船桨一晃则是在江里行船,快步跑圆场则是人在急速行路——戏曲表演与生活动作拉开了距离。‎ 西方美学以逼真为美的极致,无论是古希腊的雕塑,还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都高度体现了这一原则。古典主义将这种原则充分运用在戏剧之中,高乃依《论三一律》说:“戏剧作品是一种摹拟,说得确切些,它是人类行为的肖像;肖像越与原形相像,它便越完美,这是不容置疑的。”这种理念最终导致了自然主义戏剧的泛滥。中国古典美学原则却尽量避免因注目于对事物的逼真摹仿而丧失了对其内在精神的把握,提醒人们要防止“谨毛而失貌”。与西方美学“模仿说”以物为主、心附于物、强调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服从不同,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比兴说”强调人心对于外物的感应,重视人的感觉和诉诸联想,追求心物交融,也就是强调审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这种美学原则在通过艺术手段表现对象时,就会提倡内在精神的传达而非外貌的逼真,状摹对象追求神似,追求“不似之似”,而不去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欣赏一幅画只注重运笔是否气韵生动,可能并没有留心它是否逼真,这就叫做“得意忘形”“貌离神合”。‎ 戏曲对于生活的撷取是极具选择性的,重在揭示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心情与心境,重在将人物可喻不可即、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状态,通过比喻、象征、对比、夸张等手法表现出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昆曲《荆钗记·上路》中钱流行失去女儿后,女婿接他前去同住,他眼睛里看到的是春天景色,嘴里唱出来的却是“景萧萧”“古树枯藤栖暮鸦”的意象、“自叹命薄,难苦怨他”的心境、“叹衰年倦体奔走天涯”的凄苦。把人物的主观情感同客观景物揉为一体,客观景色经过人物感情过滤之后转换了寓意,从而表现出特定环境中活动着的人的精神面貌,这就是戏曲叙事抒情的情景交融效果。 ‎ ‎(《中国戏曲的写意性》)‎ ‎1.下列各项不属于中国戏曲“写意性”的一项是( )‎ A.马鞭一摇就是在路上走马,船桨一晃则是在江里行船。‎ B.剧中人物高兴时演员放声大笑,剧中人物悲伤时演员失声痛哭。‎ C.昆曲《荆钗记·上路》中钱流行眼睛里看到的是春天景色,嘴里唱出来的却是“景萧萧”“古树枯藤栖暮鸦”的意象。‎ D.把椅子摆在舞台上,它既是椅子,也可以成为寒窑或者监牢的门,还可以是井。‎ ‎2.下面对中国戏曲“写意性”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对生活动作进行直接模仿,然后进行加工,再通过综合化的舞台手段来表现生活。‎ B.提倡内在精神的传达而非外貌的逼真,状摹对象追求神似,追求“不似之似”,而不去注意艺术与对象之间的距离。‎ C.对于生活的撷取是极具选择性的,重在揭示人生的体验和感悟、心情与心境。‎ D.通过比喻、象征、对比、夸张等手法将人物可喻不可即、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状态表现出来。‎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西方美学以逼真为美的极致,在这种美学理论的指导下,西方写实戏剧特别强调对生活动作的直接模仿,从而最终导致了西方自然主义戏剧的泛滥。‎ B.中国戏曲演员把人物的主观情感同客观景物揉为一体,从而表现出特定环境中活动着的人的精神面貌。‎ C.中国戏曲将人物内在的情感状态通过比喻、象征、对比、夸张等手法表现出来,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从而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D.中国传统美学强调人心对于外物的感应,强调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服从。‎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这篇散文,完成4~6题。‎ 老 腔 我第一次看老腔演出,是前两三年的事。朋友跟我说老腔如何如何,我却很难产生惊诧之类的反应。因为我在关中地区生活了几十年,却从来没听说过老腔这个剧种,可见其影响的宽窄了。开幕演出前的等待中,作曲家赵季平也来了,打过招呼握过手,他在我旁边落座。屁股刚挨着椅子,他忽然站起,匆匆离席赶到舞台左侧的台下,和蹲在那儿的一位白头发白眉毛的老汉握手拍肩,异常热乎,又与白发白眉老汉周围的一群人逐个握手问好,想必是打过交道的熟人了。我在入座时也看见了白发白眉老汉和他跟前的十多个人,一眼就能看出他们都是地道的关中乡村人,也就能想到他们是某个剧种的民间演出班社,也未太注意。赵季平重新归位坐定,便很郑重地对我介绍说,这是华阴县的老腔演出班社,老腔是了不得的一种唱法,尤其是那个白眉老汉……老腔能得到赵季平的赏识,我对老腔便刮目相看了。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 轮到老腔登台了。大约八九个演员刚一从舞台左边走出来,台下观众便响起一阵哄笑声。我也忍不住笑了。笑声是由他们上台的举动引发的。他们一只手抱着各自的乐器,另一只手提着一只小木凳,木凳有方形有条形的,还有一位肩头架着一条可以坐两三个人的长条板凳。这些家什在关中乡村每一家农户的院子里,锅灶间都是常见的必备之物,却被他们提着扛着登上了西安的大戏台。他们没有任何舞台动作,用如同在村巷或自家院子里随意走动的脚步,走到戏台中心,各自选一个位置,放下条凳或方凳坐下来,开始调试各自的琴弦。‎ 锣鼓敲响,间以两声喇叭嘶鸣,板胡、二胡和月琴便合奏起来,似无太多特点。而当另一位抱着月琴的中年汉子开口刚唱了两句,台下观众便爆出掌声;白毛老汉也是刚刚接唱了两声,那掌声又骤然爆响,有人接连用关中土语高声喝彩,“美得很”!“太斩劲了”!我也是这种感受,也拍着手,只是没喊出来。他们遵照事先的演出安排,唱了两段折子戏,几乎掌声连着掌声,喝彩连着喝彩,无疑成为演出的一个高潮。然而,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站在最后的一位穿着粗布对门襟的半大老汉扛着长条板凳走到台前,左手拎起长凳一头,另一头支在舞台上,用右手握着的一块木砖,随着乐器的节奏和演员的合唱连续敲击长条板凳,任谁也意料不及的这种举动,竟然把台下的掌声和叫好声震哑了,出现了鸦雀无声的静场,短暂的静默之后,掌声和欢呼声骤然爆响,经久不息……‎ 我在这腔调里沉迷且陷入遐想,这是发自雄浑的关中大地深处的声响,抑或是渭水波浪的涛声,也像是骤雨拍击无边秋禾的啸响,亦宛如知时节的好雨润泽秦川初春返青麦苗的细近于无的柔声,甚至让我想到柴烟弥漫的村巷里牛哞马叫的声音……‎ 我能想到的这些语言,似乎还是难以表述老腔撼人胸腑的神韵,听来酣畅淋漓,久久难以平复……‎ 后来还想再听老腔,却难得如愿。不过两年之后,我竟然在中山音乐堂再次过足了老腔的瘾。那天,无论白毛老汉,还是其他演员,都是尽兴尽情完全投入地演唱,把老腔的独特魅力发挥到最好的程度,台下观众一阵强过一阵的掌声,当属一种心灵的应和。纯正的关中东府地方的发音,观众能听懂多少内容可想而知,何以会有如此强烈 的呼应和感染力?我想到的是旋律,一种发自久远时空的绝响,又饱含着关中大地深厚的神韵,把当代人潜存在心灵底层的那一根尚未被各种或高雅或通俗的音律所淹没的神经撞响了,这几乎是本能地呼应着这种堪为大美的民间原生形态的心灵旋律。‎ 我在那一刻颇为感慨,他们——无论秦腔或老腔——原本就这么唱着,也许从宋代就唱着,无论元、明、清,以至民国到解放,直到现在,一直在乡野在村舍在庙会就这样唱着,直到今晚,在中山音乐堂演唱。我想和台上的乡党拉开更大的距离,便从前排座位离开,在剧场最后找到一个空位,远距离欣赏这些乡党的演唱,企图排除因乡党乡情而生出的难以避免的偏爱。这似乎还有一定的效应,确凿是那腔自身所产生的震撼人的心灵的艺术魅力……在我陷入那种拉开间距的纯粹品赏的意境时,节目主持人濮存昕却做出了一个令全场哗然的非常举动,他由台角的主持人位置快步走到台前,从正在吼唱的演员手中夺下长条板凳,又从他高举着的右手中夺取木砖,自己在长条板凳上猛砸起来,接着扬起木砖,高声吼唱。观众席顿时沸腾起来。这位声名显赫的濮存昕已经和老腔融合了,我顿然意识到自己拉开间距,寻求客观欣赏的举措是多余的。‎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对老腔产生神秘感的原因是看见演唱老腔的白发白眉老汉等一群关中农民得到了赵季平的赏识。‎ B.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板凳发出的响声经常掩盖了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 C.老腔从宋代唱到现在,从乡野唱到音乐厅,说明这种表演形式一直很流行。‎ D.作者第一次看过老腔表演之后,感到震撼;再看老腔表演时,怀疑其中是否掺杂了乡情带来的偏爱,但最后认识到自己被老腔征服完全是因为老腔自身强大的艺术魅力。‎ ‎5.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6分)‎ ‎ ‎ ‎6.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6分)‎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近年来,多地加大力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却在部分地区遭遇了“有戏没人看”“场馆没人去”的尴尬。戏剧的发展困境,一方面因为其自身形式和内容过于陈旧、存在创新惰性、脱离时代文化审美,另一方面也因为城镇化进程中,乡村社会的传统生活方式逐渐瓦解,‎ ‎ 进入城镇的青年群体相继转向了电影、电视、广播、互联网等现代传播媒介,使得传统戏曲的受众群体不断萎缩。‎ ‎(摘编自《传统戏曲困境还需要创新求解》) ‎ 材料二:戏曲没有赢得青年学生关注的原因主要有:①“听不懂”。戏曲唱词中大量的方言、典故,舞台上的特殊的时空间度都会使平时毫无戏曲知识的青年学生感到一头雾水;对剧情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不甚了了,难以领会其中深层的意蕴,也导致了他们对于戏曲兴致的丧失。②戏曲程式化。程式所赖以生存的耽古守常的精神氛围和耽溺故旧的审美情趣,在青年观众的身上已经荡然无存。程式的刻板、教条很难适应现代化的社会。③内容与现代生活太脱节。许多传统戏曲往往宣扬封建的伦理道德、三纲五常,与现代观众的审美期望相去甚远。④认为戏曲是老年人的专利。一个青年学生表示:“我对戏曲其实并不反感,只是感觉它太过时,如果说喜欢会被同学嘲笑老土。” ‎ 材料三:没有专业的剧场和舞台,却有独具特色的戏剧表演,行进在街道、咖啡屋、茶馆、书店或美食区,都能偶遇川剧变脸、古装小品、剧情再现、杂技魔术…… 在四川大佛景区可以看到,与之毗邻的特色文化街区散布其间的数十个小戏台,观众、游人摩肩接踵,人气、商气、财气异常火爆。戏剧与特色街区结合,依托特色街区人文和“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通过创新剧目、创新演艺、创新运作等方式,推动戏剧在适应现代市场需求中得到传承与发展。戏剧艺术表演与特色街区结合,主要以小景式演出为主,不拘形式、剧目、场地,采取多点位同步演出方式进行,商业运营方免费演出服务,所有演出方均不收“门票”,观众和游客行走在街区随时都可驻足观看。观众观看戏剧表演的同时,通过微信发图、发视频扩大宣传效应,可以在短时间内形成强大的人气。看似“不花钱”的艺术表演,其实却延长了观众和游客在街区活动的时间,增加了周边商业项目的经济消费量,免费演出服务的商业运营方,通过整个街区效益的增加而得到了回报。‎ ‎(摘编自《瞭望东方周刊》) ‎ 材料四:最近,“河南稀有剧种北京公益展演周”燃爆大舞台,多场大戏让观众过足了戏瘾。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近百万戏迷通过“戏缘”APP直播观看了演出盛况。作为中国首个“互联网+戏曲”移动平台,“戏缘”上线两年多来,已在全国建立 300 多个推广站,覆盖32个剧种,合作艺术家达280位,用户近300万。目前,“戏缘”将戏迷、艺术家、媒体、戏曲行业等资源整合互联,围绕戏曲打造全产业链,无论是中国首个戏曲电商平台“戏缘商城”,还是与旅游结合的“戏缘号”,都在不断激活戏曲的崭新传播模式。‎ ‎(摘编自《河南日报》) ‎ ‎7.下列关于中国传统戏曲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当前中国传统戏曲发展陷入困境,这既有戏曲自身的原因,也有社会发展方面的原因。‎ B.在我国,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和现代传媒技术的不断发展,导致了传统戏曲受众的不断流失。‎ C.耽古守常的精神氛围和耽溺故旧的审美情趣是戏曲程式的存在条件,现在这些条件已荡然无存。‎ D.有些青年学生对戏曲有误解,再加上害怕被别人嘲笑,所以即使喜欢也不太愿意接触戏曲。‎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重点分析了中国传统戏曲在新时代遭遇生存问题的内部原因,材枓二则重点分析了外部原因。‎ B.材料三、材料四介绍了中国传统戏曲在适应时代方面的成功尝试,是对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问题的回应。‎ C.在乐山大佛景区特色文化街区,戏剧表演虽然没有专业的剧场和舞台,却独具特色,很好地实现了戏曲与现代生活的对接。 ‎ D.手机 APP 可以扩大戏曲的宣传效应,拓展戏曲的传播途径,必将成为移动互联网时代戏曲振兴的关键。‎ ‎9.如何推动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 ‎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2分)‎ 汤显祖传 ‎  汤显祖,字若士,临川人。少善属文,有时名。张居正欲其子及第,罗海内名士以张之。闻显祖及沈懋学名,命诸子延致。显祖谢弗往,懋学遂与居正子嗣修偕及第。显祖至万历十一年始成进士。授南京太常博士,就迁礼部主事。十八年,帝以星变严责言官欺蔽,并停俸一年。显祖上言曰:“言官岂尽不肖,盖陛下威福之柄潜为辅臣所窃,故言官向背之情,亦为默移。御史丁此吕首发科场欺蔽,申时行属杨巍劾去之。御史万国钦极论封疆欺蔽,时行讽同官许国远谪之。一言相侵,无不出之于外。于是无耻之徒,但知自结于执政。所得爵禄,直以为执政与之。纵他日不保身名,而今日固已富贵矣。给事中杨文举奉诏理荒政,征贿巨万。抵杭,日宴西湖,鬻狱市荐以渔 厚利。给事中胡汝宁攻击饶伸,不过权门鹰犬,以其私人,猥见任用。夫陛下方责言官欺蔽,而辅臣欺蔽自如。夫今不治,臣谓陛下可惜者四:朝廷以爵禄植善类,今直为私门蔓桃李,是爵禄可惜也。群臣风靡,罔识廉耻,是人才可惜也。辅臣不越例予人富贵,不见为恩,是成宪可惜也。陛下御天下二十年,前十年之政,张居正刚而多欲,以群私人,嚣然坏之;后十年之政,时行柔而多欲,以群私人,靡然坏之。此圣政可惜也。乞立斥文举、汝宁,诫谕辅臣,省愆悔过。”帝怒,谪徐闻典史。稍迁遂昌知县。二十六年,上计京师,投劾归。又明年大计,主者议黜之。李维祯为监司,力争不得,竟夺官。家居二十年卒。‎ ‎  显祖意气慷慨,善李化龙、李三才、梅国桢。后皆通显有建竖,而显祖蹭蹬穷老。三才督漕淮上,遣书迎之,谢不往。‎ ‎  显祖建言之明年,福建佥事李琯奉表入都,列时行十罪,语侵王锡爵。言惟锡爵敢恣睢,故时行益贪戾,请并斥以谢天下。帝怒,削其籍。甫两月,时行亦罢。‎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命诸子延致 延:请 ‎  B.鬻狱市荐 鬻:买 ‎  C.以渔厚利 渔:掠取 ‎  D.省愆悔过 愆:罪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代学官名。始于战国、秦汉相承。唐设太子博士、太常博士、太医博士等,后世沿置。‎ ‎  B.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南北朝北周始设。隋唐为六部之一。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审定法律、掌管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  C.言官即谏官,是中国古代历朝所设的评议朝政的官员。宋代以前,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以后,谏官主要评议宰相是非,将宰相置于言谏监督之中。‎ D.元杂剧的体例十分精严,一般由四折一楔子构成一本,演述一个完整的故事。舞台演出由唱、科、白三部分组成,由男角主唱的叫末本戏,女角主唱的叫旦本戏。‎ ‎12.下面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评述,不恰当的一项是 ( )‎ ‎  A.汤显祖年青时就擅长写文章,张居正非常想招致当时有学名的汤显祖陪其子读书。‎ ‎  B.汤显祖认为是皇帝赐予大臣们的权力为辅臣所窃,致使言官无所适从。‎ ‎  C.听了汤显祖的上言后,皇帝把申时行发配到徐闻任典史,后又调任遂昌任知县。‎ ‎  D.汤显祖认为不论是张居正还是申时行任宰相,都没有尽职致使圣政可惜。‎ ‎13.翻译文中画线语句。(10分)‎ ‎(1)辅臣不越例予人富贵,不见为恩,是成宪可惜也。‎ ‎ ‎ ‎(2)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完成14~15题。‎ ‎[双调]沉醉东风•渔夫 白朴①‎ 黄芦岸白蘋渡口,绿柳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②,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注】①白朴,元代戏曲作家,元曲四大家之一。字太素,号兰谷。幼年时蒙古军攻占东京(今开封),父母离散,曾由元好问照料。蒙古灭金后,终生不仕。作杂剧16种,今存《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三种。②忘机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古代诗人认为鸥鹭才没有“机心”,愿与鸥鹭为友。‎ ‎14.对这首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支曲子的一、二两句,对仗工丽。作者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色渲染景物,色彩明艳,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 B.“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妙生动。秋江浩淼,江面上白鹭沙鸥自在飞翔,点面结合,动静相宜,展现出一幅生动的鸥鹭秋江图。‎ C.作者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渔夫”“傲杀人间万户侯”,其中的“傲”字表明了作者鄙弃官场,淡泊宁静的高洁志趣。‎ D这首小令辞藻华丽,风格雄浑豪放,鲜明表达了备受压抑的知识分子所追求的生活理想。‎ ‎15.本诗描写了一个怎样的渔夫形象?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6分)‎ ‎ ‎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在《登岳阳楼》一诗中描写了洞庭湖浩瀚壮阔的景色, , 是千古传诵的佳句。‎ ‎(2)《记承天寺夜游》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从侧面描写月光皎洁的句子是 ,‎ ‎ 。‎ ‎(3)《阿房宫赋》中 , ?两句是杜牧对秦统治者剽掠无度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无道行径的愤激质问。‎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一夜,他观看到昆曲戏班“仙霓社”的演出,一下子被它的清幽、婉约与文雅勾住了灵魂。班主被他的真诚感动,特意送他一段昆曲。( )啊!艺术原无界限,融合可成一家!他的心中,由此展示出一条新的艺术之路:独创,唯有独创。‎ ‎1937年父亲回到上海,在《银宫惨史》中,以一曲“太子哭坟”轰动上海滩。他巧妙化用京剧中的“五音联弹”,字字紧逼,句句推进,宛如长琴暴鼓,疾雷裂电,骄阳坠落的回声,曲折表达了孤岛市民无力回天的悲愤。申曲后起之秀解洪元的名字 。‎ 这种创新,成了父亲一生的追求。他见多识广, ,把京剧的大气、昆曲的婉转、评弹的优雅、梆子的雄浑、民歌的幽默一起吸收到自己的艺术创造里来,以清晰坚挺、富有韵律的道白和跌宕有致、 的唱腔成为沪上出名的“解派小生”。‎ 他开始组建自己的“洪元剧团”,接着又不失时机地联合沪上其他名角,建立了六大头牌的“中艺沪剧团”,事业 。他曾以“羊角先生”为名,自编自导自演《皆日可杀》的大戏,招来伪军的抓捕;也以《出走之后》的社会警示剧为负债的同行举办义演。他雄浑淳厚、回肠荡气的“解派”唱腔彻底征服了沪剧观众,终于在1949年初由《沪剧周刊》举办了观众投票,获“沪剧皇帝”之名。‎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不胫而走 融会贯通 余音不绝 如日中天 B.口耳相传 聚精会神 不绝如缕 如火如荼 C.不胫而走 聚精会神 余音不绝 如火如荼 D.口耳相传 融会贯通 不绝如缕 如日中天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倾听着,灵魂与肉体都为之一颤,精神似乎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忽然感觉到天地相融,金玉相漱。‎ B.使得他灵魂与肉体都为之一颤,精神似乎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他倾听着,忽然感觉到天地相融,金玉相漱,‎ C.他倾听着,忽然感觉到天地相融,金玉相漱,灵魂与肉体都为之一颤,精神似乎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D.使得他忽然感觉到天地相融,金玉相漱,他倾听着,灵魂与肉体都为之一颤,精神似乎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雄浑淳厚、回肠荡气的“解派”唱腔彻底征服了沪剧观众,终于在由《沪剧周刊》1949年初举办的观众投票中获“沪剧皇帝”之名。‎ B.他雄浑淳厚、回肠荡气的“解派”唱腔彻底被沪剧观众征服了,终于在1949年初由《沪剧周刊》举办的观众投票中获“沪剧皇帝”之名。‎ C.他雄浑淳厚、回肠荡气的征服了沪剧观众的“解派”唱腔,终于在1949年初由《沪剧周刊》举办的观众投票中获“沪剧皇帝”之名。‎ D.他雄浑淳厚、回肠荡气的“解派”唱腔彻底征服了沪剧观众,终于在1949年初由《沪剧周刊》举办的观众投票中获“沪剧皇帝”之名。‎ ‎20.下面是一封求职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词不当,请找出来并加以修改。(5分)‎ ‎ 日前惠顾你们剧团网站,得知招聘演员的消息,我决定应聘。我是广天学院表演专业2018届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优秀,表演能力强,身体健康,颜值在线。现寄上我的相关资料,如有意向,可尽快与我洽谈。‎ ‎(1)将 改为 ;‎ ‎(2)将 改为 ;‎ ‎(3)将 改为 ;‎ ‎(4)将 改为 ;‎ ‎(5)将 改为 。‎ ‎21.右边是高二年级举办课本剧表演晚会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写作(共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当下很多年轻人流行“花钱买自律”。比如背个单词花钱打卡,出勤就能退款,还能获赠实体书;减个肥买套餐加微信,根据排行榜可以领红包;买个“Flag险”,督促自己早起、做题……对自律的强烈需求,催生出不小的商机。‎ 支持的人认为,这是一种社群化成长方式,自律需后天培养,投资自己是最好的选择;反对的人则指出,“这不是智商税,是懒税”,真正自律的人,不需要外界的约束。‎ 你认为花钱能买到自律吗?对“花钱买自律”的做法,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关于自律你有什么经验和方法吗?‎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1.B (A、C、D三项指的都是中国戏曲的“写意性”,而B项说的是写实性。)‎ ‎2.A (“对生活动作进行直接模仿”是西方写实戏剧的做法,而不是中国戏曲的“写意性”。)‎ ‎3.D(“强调审美主体对客体的服从”是西方美学的特点。“中国传统美学中的比兴说”,强调审美主体与客体的统一。)‎ ‎4.D(A.结合文本加以理解,作者“再看白发白眉老汉安静地在台角下坐着,我突然生出神秘感来”。B.演员以木砖连续敲击长条发出的声响太有震撼力,观众的掌声和叫好声被震哑了,而出现了静场。 C.说明老腔这种表演形式自身拥有强大的艺术魅力,绵延传承,深受人们的喜爱。)‎ ‎5.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 ‎①联想。从老腔的腔调联想到关中大地特有的生活,点出了老腔源于关中大地、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特点。‎ ‎②比喻。将老腔的腔调比喻为骤雨击拍秋禾的啸响、雨润麦苗的柔声等,既写出了老腔的雄浑奔放,又写出了老腔的婉约平和,将抽象的感觉化为形象的画面,生动地写出了老腔给作者带来的感受。‎ ‎③排比。几个句子构成排比,强化了作者自己聆听老腔时的内心感受。‎ ‎④化用古诗句。如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等,丰富了作品的文学意蕴。(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4分,答对三点给6分。)‎ ‎6.例1:赵季平:著名作曲家与老腔演员很熟悉,并给予老腔高度的评价,写出了老腔的艺术价值。‎ 例2:濮存昕:节目主持人出人意外地走到台前击凳高吼,融入表演,突出了老腔的感染力和震撼力。‎ 例3:观众:观众在看老腔表演过程中经久不息的掌声与喝彩声,表现了老腔演出带给观众的精神享受。(每点2分,满分6分)‎ ‎7.C(“这些条件已荡然无存”扩大范围,原文只说“在青年观众的身上已经荡然无存” ) ‎ ‎8.A(材料一、材料二都既分析了内因,也分析了外因。)‎ ‎9.①创新传统戏曲的艺术形式和内容,接轨时代文化审美。‎ ‎②加强传统戏曲文化在青少年群体中的普及教育,以更新更好的艺术形式,更符合现代观众审美期望的优秀戏曲作品赢得青少年受众的关注和喜爱。‎ ‎③打造戏曲特色街区,不断创新剧目、创新演艺、创新运作;打造“互联网+戏曲移动平台,围绕戏曲将各种资源整合互联,打造全产业链,激活戏曲的崭新传播模式。推动传统戏曲在适应现代市场的需要中不断传承与发展。‎ ‎10.B(鬻:卖)‎ ‎11.B(刑部职掌国家法律的审定。)‎ ‎12.C(皇帝把汤显祖发配到徐闻任典史,后又调任遂昌任知县。)‎ ‎13.(1)辅政大臣不违背先例给予人富贵,却没有被人君施以恩惠,这是既定的法令的可惜之处。(越例:“违背先例”(1分); “见”:表被动(1分);“是……也”,判断句(1分);句意2分。‎ ‎(2)给你三枝箭,你一定不要忘记你父亲的心愿。(尔:“你” (1分);其:祈使语气,“一定”(1分);乃:“你”(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  汤显祖,字若士,临川人。年轻的时候擅长写文章,在当时很有名气。张居正想让自己的孩子科举中选,于是网罗招致天下有名气的学士(和他的儿子一同学习准备科考)。听说汤显祖和沈懋的名气很大,于是让他的孩子去邀请。汤显祖谢绝不去,懋学于是和张居正的儿子一起读书治学,一同科考中选。汤显祖到万历十一年才考取了进士。被授予南京太常博士的官职,迁任礼部主事。万历十八年,皇帝因为(谏官没有从接连发生的)日蚀星变上预测出灾祸严责谏官欺蔽圣上,并罚停止俸禄一年。汤显祖上言说:“谏官难道没有才德吗?是皇帝的权力被辅臣窃取,所以谏官拥护和反对的态度也暗中动摇(无所适从)。御史丁此吕首先揭发考场舞弊,申时行嘱托杨巍弹劾他。御史万国钦极力表奏边疆欺蒙之事,申时行又暗示同官许国把他贬谪到很远的地方。一旦言论冒犯,(京官)没有不被外放出任地方官的。于是那些无耻之人,只知道自己与那些主持政事的人勾结。所得到的爵位俸禄,也只认为是主持政事的人给的。就算以后家身名气不在,但是如今也已经大富大贵了。给事中杨文举奉皇上旨意治理荒废的政事,却沿途征收贿赂巨万。到达杭州,每天在西湖设宴,在诉讼案件、荐举人才方面进行买卖交易来掠取优厚的利益。给事中胡汝宁攻击饶伸,也不过是权贵人家的爪牙,因为是他们的家臣,才得以随意任用。陛下方才责备谏官欺骗蒙蔽,然而辅臣们更是放任欺骗蒙蔽,如果现在不治理的话,我认为陛下会有四点可惜之处:朝廷用 官爵厚禄培养有用的人,如今却只是为那些权贵培养门生,这是官爵厚禄的可惜之处;大臣们随风一边倒向他们,不识廉耻,这是人才的可惜之处;辅政大臣不违背先例给予人富贵,却没有被人君施以恩惠,这是既定的法令的可惜之处。陛下治理天下二十年,前十年的政事,张居正强硬并且私欲多,与有权势的亲朋私交聚结在一起,喧扰不宁,败坏朝政;后十年的政事,申时行软弱而私欲多,也是与有权势的亲朋私交聚结在一起,使大臣倒向他们跟从他们,败坏了朝政。这些是圣上政事的可惜之处。请求圣上立刻斥责杨文举,胡汝宁,来告诫诏告其他辅政大臣,反省悔过。”皇上大怒,把汤显祖谪贬为徐闻典史。后来又逐渐升为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汤显祖趁任满赴京考核的机会,呈递弹劾自己的状文,弃官而归。第二年又考核政绩,主事者讨论罢免他。李维祯担任监司,极力争取没能保住,最终削夺了他的官籍。汤显祖返家居住了二十年后去世。‎ ‎  汤显祖志气刚正不阿,与李化龙,李三才,梅国祯交好。但是他们三人后来都通达显赫而且建立了功绩,但是显祖却失意潦倒直到终老。三才在淮水之上督管漕运,派人送信接他来,显祖谢绝不去。‎ 汤显祖谏言的第二年,福建佥事李琯奉表入京,列举申时行的十条罪行,言语冒犯了王锡爵。说只因王锡爵敢暴戾狂妄任意胡为,所以申时行就更加贪婪跋扈。请一并斥责以谢罪天下。皇帝大怒,削去他的官籍。刚两个月,申时行也被罢免。‎ ‎14.C (这首小令语言清新明丽,风格俊逸。)‎ ‎15.①诗歌描写了一个生活在远离尘嚣的环境中,鄙弃功名富贵,过着像鸥鹭那样自由自在生活的渔夫形象。‎ ‎②诗歌通过“渔夫”这一形象的塑造,寄寓了作者淡泊宁静,厌弃功名,鄙弃官场,流连山水,追求自由的品格志趣。‎ ‎【译文】‎ 金黄的芦苇铺满江岸,白色的浮萍飘荡在渡口,碧绿的杨柳挺立在江堤上,红艳的野草渲染着滩头。虽然没有生死之交,却有毫无机巧算计之心的朋友。点数秋江上自在飞翔的鸥鹭,鄙视达官贵人们的,正是那不识字的江上渔翁。‎ ‎【赏析】‎ 这支曲子一二两句,对仗工丽,写景如画,点染出一幅清丽无比的秋江图。然而仅仅看出这一层,未免辜负了作者的苦心。作画的颜料是精心选择的,所画的景物是精心选择的,整个环境也是精心选择的。选取“黄”“白”“绿”“红”四种颜料渲染他精心选择的那四种景物,不仅获得了色彩明艳的效果,而且展现了特定的地域和节令。看到“黄芦”“白苹”“绿杨”“红蓼”相映成趣,就会想到江南水乡的大好秋光。而秋天,正是垂钓的黄金季节。让“黄芦”“白苹”“绿杨”、“红蓼”摇曳于“岸边”“渡口”“堤上”“滩头”,这又不仅活画出“渔夫”活动的场所,同时“渔夫”在那些场所里怎样活动,以及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在活动,也不难想象了。‎ 在那么优雅的环境里打鱼为生,固然很不错,但如果只是一个人,就未免孤寂,所以还该有朋友。三四两句,便给那位“渔夫”找来了情投意合的朋友。“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也是对偶句,却先让步,后转进,有回环流走之妙。为了友谊,虽刎颈也不后悔的朋友叫“刎颈交”。“渔夫”与人无争,没有这样的朋友也并不碍事。淡泊宁静,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叫“忘机友”。对于“渔夫”来说,他最需要这样的朋友,也正好有这样的朋友,令人羡慕。‎ 一二两句写了“岸”、“堤”、“渡口”和“滩头”,意味着那里有江,但毕竟没有正面写江,因而也无法描绘江上景。写“渔夫”应该写出江上景,对此,作者不仅是懂得的,而且懂得什么时候写最适宜。写了“却有忘机友”之后,他便写江上景了。“点秋江白鹭沙鸥”,写景美妙生动。用“秋”字修饰 “江”,点明了季节。一个“点”字,尤其用得好。如果平平淡淡地说,那不过是:江面上有点点鸥鹭。如今变形容词为动词,并且给鸥鹭着色,便出现了白鹭沙鸥点秋江的生动情景。仅就写景而言,这已经够高明了。但更高明之处还在于借景写人。前面写渔夫有“忘机友”,那“忘机友”正是指 “点秋江”的“白鹭沙鸥”。以鸥鹭为友,既表现“渔夫”的高洁,又说明真正的“忘机友”,在人间无法找到。古代诗人往往赞扬鸥鹭“忘机”。正由于他们认为只有鸥鹭才没有“机心”,所以愿与鸥鹭为友。李白就说:“明朝拂衣去,永与白鸥盟。”黄庚的《渔隐》诗,则用“不羡鱼虾利,惟寻鸥鹭盟”表现渔夫的高尚品德,正可作为这只曲子的注脚。‎ 结尾点题,点出前面写的并非退隐文人,而是“傲杀人间万户侯”的“不识字烟波钓叟”。元代社会中的渔夫不可能那样悠闲自在,也未必敢于傲视统治他的“万户侯”。不难看出,这只曲子所写的“渔夫”是理想化了的。白朴幼年经历了蒙古灭金的变故,家人失散,跟随他父亲的朋友元好问逃出汴京,受到元好问的教养。他对元朝的统治异常反感,终生不仕,却仍然找不到一片避世的 净土。因此,他把他的理想投射到“渔夫”身上,赞赏那样的“渔夫”,羡慕那样的“渔夫”。说“渔夫”“傲杀人间万户侯”,正表明他鄙视那些“万户侯”。说“渔夫”“不识字”,正是后悔他做了读书识字的文人。古话说:“人生忧患识字始。”在任何黑暗社会里,正直的知识分子比“不识字”的渔夫会遭受更多的精神磨难,更何况在“九儒”仅居“十丐”之上的元代。这句的“傲”字,既有坚决不向黑暗社会妥协,保持高风亮节之意,又有不愿在宦海中“风波千丈担惊怕”,希图逃世的思想。虽有其消极避世的一面,却也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知识分子的骨气和那个时代投射在他们心灵上的暗影,抒发了他们的不平之慨。‎ ‎16.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③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17.A (口耳相传: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传下去。此处不合语境,对象误用。不胫而走:没有腿而能够跑。比喻事物、消息、名声等用不着推行就能到处流走。余音不绝:形容声音绵延不断。不绝如缕:①形容声音微弱而悠长。此处不合语境。声音“清晰坚挺”并不微弱。②形容形势十分危急。如火如荼:原形容军容盛大。后形容气势盛大或气氛、情感热烈。此处不合语境。如日中天:好像中午时的太阳。比喻事物正在最兴盛的时候。融会贯通:参考并综合多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聚精会神: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此处不合语境。)‎ ‎18.C(联系上文“特意送他一段昆曲”,补写句衔接最得当的应是“他倾听着”,排除B、D两个选项。A项,逻辑关系失当。)‎ ‎19.D(A.语序不当,时间状语“1949年初”应调至“终于在”后。B.被动误用。C.主干为“‘唱腔’获‘沪剧皇帝’之名”,主宾搭配不当。)‎ ‎20.(1)“惠顾”改为“浏览”; (2)“你们”改为“贵”; (3) “颜值在线”改为“容貌端正”‎ ‎(4)“可”改为“请”; (5)“洽谈”改为“联系” ;‎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的得体”,积累必要的敬谦词知识,树立“从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的意识,留心生活中的常见的应用文体。‎ ‎21.高二年级举办课本剧表演晚会,首先是通知全年级19个班,动员同学们积极参加。同学们将选定的高中语文文本中的篇目改编成剧本,分班进行排练,并组织全年级汇报演出。本次汇演拟评定三个奖次,并在校报和校网站上进行宣传。‎ ‎22.审题:‎ ‎1.从内容来看,此材料,是围绕“花钱能否买到自律”这个问题展开的讨论。在写作时,必须围绕材料中提到的“花钱买自律”、“支持者的观点”、“反对者的观点”等内容去立意。脱离此材料,去谈论其他的社会事件,就是跑题。‎ ‎2.从写作要求来看,①“你认为花钱能买到自律吗?”在这里,强调的是“你”对此问题的看法。亮明观点:是什么。②‎ 对“花钱买自律”的做法,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要求考生对这一问题做认真的分析和思考,阐明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分析原因:为什么。③关于自律你有什么经验和方法吗?要求考生联系实际,结合自己的经验,探讨如何做到自律的良方。指明方法:怎么办。‎ ‎3.考生可以“自选角度”,见仁见智地表明观点态度。要求写作议论文,文体一定要明确。不少于800字。‎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