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期中检测卷
(60分 45分钟)
题 号
一
二
三
总 分
得 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P—31 Ca—40
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 案
C
B
D
A
C
C
B
C
A
A
1.下列庆祝活动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2.“绿色化学”是21世纪化学发展的主导方向,其核心要求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下列做法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A.将垃圾废物浇上汽油焚烧 B.研究、开发、利用新能源
C.将工业污水直接排入河流 D.禁止化工厂生产化工产品
3.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4.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语委、全国科技名词委联合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为115 B.元素符号是MC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73 D.相对原子质量为288 g
5
5.如图表示的是纯净物、单质、化合物、含氧化合物、氧化物之间的包含关系,若整个大圆圈代表纯净物,则①②③④所属物质类别正确的是
A.①单质、③氧化物
B.②化合物、④含氧化合物
C.①单质、②化合物
D.②含氧化合物、④氧化物
6.据报道,我国科学家发现一种氦钠化合物(化学式为Na2H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2He中Na为+1价,He为-1价 B.Na2He中Na、He元素的质量比为2∶1
C.Na2He中既含金属元素,也含非金属元素 D.稀有气体都很稳定,不与任何物质反应
7.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氢气和液氢都可用作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B.热胀冷缩——分子大小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C.“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的间隔变大
8.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B.为了节约用水,可以用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C.将天然淡水经沉降、过滤、吸附、杀菌等操作后,可供人们生活用水
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9.下列图像表示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受热过程中某些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其中正确的是
【解析】B项,氯酸钾最终完全分解,质量分数会变为0,错误;C项,起始时固体中含有二氧化锰,故起点不应为0,错误;D项,氯酸钾分解需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才能产生氧气,因此起始时氧气的体积应为0,错误。
10.在宏观与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是物质甲与乙反应生成丙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甲和乙属于单质,丙属于化合物
C.一个丙分子中含有2个氢气分子 D.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增加了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
11.(6分,每空1分)正确填写化学符号或其表示的含义。
(1)5个钾原子: 5K 。
(2)4个氢氧根离子: 4OH- 。
(3)2个钠离子: 2Na+ 。
5
(4)标出氧化铝中铝的化合价: O3 。
(5)CO2中“2”的含义: 一个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 。
(6)Ca2+中“2”的含义: 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
12.(8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① 试管 ,② 锥形瓶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A (填字母序号),实验时要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作用是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合适时间是 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 。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过氧化氢水+氧气(2分) 。
(4)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 a (填“a”或“b”)端管口通入。
13.(5分,每空1分)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的主要操作流程如图:
已知常用的絮凝剂是明矾[KAl(SO4)m·12H2O],消毒剂是液氯(Cl2)。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X的名称是 过滤 ,试剂A的名称是 活性炭 。
(2)明矾[KAl(SO4)m·12H2O]能作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m= 2 ,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 Al(OH)3 。
(3)液氯与水中杂质反应会生成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例如三氯甲烷(CHCl3),三氯甲烷属于 纯净物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14.(9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做完“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后,某兴趣小组有一些疑惑,于是进行了以下探究。
【问题1】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
【资料1】铁制品一般含有少量碳,含碳细铁丝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在熔融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态物质因气泡炸裂而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
【设计实验】为了验证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与铁丝中是否含碳有关,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取长短粗细相同的含碳细铁丝和不含碳的细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两集气瓶大小相同,氧气含量相同),观察现象 。
【实验探究1】小明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却不见铁丝燃烧,反复实验均未成功。写出导致小明实验失败的两点可能原因: 铁丝表面有锈迹,影响了反应的进行 、 点燃火柴后立即将它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内,火柴燃烧消耗了氧气,不利于铁丝的燃烧(合理即可) 。经过改进,该同学完成了该实验,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2分)。
5
【问题2】铁丝燃烧时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是否还含有铁?
【资料2】自然界中铁的氧化物主要有Fe2O3和Fe3O4两种(Fe2O3为暗红色,FeO极易被氧化为Fe2O3)。
【实验探究2】将冷却后的黑色物质碾碎,经实验证明溅落下来的黑色物质中含有铁。
【问题3】铁燃烧的产物为什么不是Fe2O3呢?
【资料3】①Fe2O3和Fe3O4的分解温度见下表;②Fe2O3高温分解成Fe3O4。
Fe3O4
Fe2O3
Fe
分解温度/℃
1538
1400
熔点/℃
1535
【交流讨论】根据实验现象,并结合表中数据,可推知铁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的高温在 1535 ℃~1538 ℃ ,此温度范围Fe2O3已分解,故铁燃烧的产物不是Fe2O3。
【拓展延伸】①Fe2O3高温分解生成Fe3O4和一种气体,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氧化铁四氧化三铁+氧气 (2分)。
②一些食品包装盒内放有黑色的氧化亚铁粉末,若粉末的颜色 变成暗红色 ,则说明包装盒漏气,售货员就能及时发现并处理。
15.(6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实验室常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 (2分)。
小芳发现,氯酸钾与氧化铜或氧化铁混合加热,也能较快产生氧气,于是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猜想】除MnO2外,CuO和Fe2O3也可以作KClO3分解的催化剂。
【完成实验】按下表进行实验:测定分解温度(分解温度越低,催化效果越好)。
实验编号
实验药品
分解温度/℃
①
KClO3
580
②
KClO3、MnO2(质量比1∶1)
350
③
KClO3、CuO(质量比1∶1)
370
④
KClO3、Fe2O3(质量比1∶1)
390
【得出结论】(1)由实验 ① 与实验③④对比,可说明猜想合理。
(2)实验所用的三种金属氧化物,催化效果最好的是 二氧化锰 。
【反思】(3)若要证明CuO和Fe2O3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要验证它们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质量和 化学性质 不变。
(4)同种催化剂,颗粒大小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将氯酸钾与不同颗粒大小的同种催化剂等比充分混合,加热测定其分解温度(合理即可) 。
注意:若答对下列小题奖励4分,化学试卷总分不超过60分。
(5)同种催化剂,还有哪些因素可能影响催化效果,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探究一种因素即可)。
【影响因素】 催化剂与反应物的质量比(合理即可) (2分)。
【实验设计】 ①取同颗粒大小的同一催化剂与氯酸钾以不同质量比充分混合;②分别加热,测定其分解温度(合理即可) (2分)。
三、本大题共6分。
16.
5
(6分)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晶体[Ca10(PO4)6(OH)2]形式存在。牛奶含钙丰富又易被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的比例适中,是健骨的理想食品。如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的一部分文字。
(1)计算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保留至0.1%);
(2)成人每天至少需要0.6 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于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几盒这种牛奶?
解:(1)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9.8%。(2分)
(2)由牛奶提供的钙为0.6 g×90%=0.54 g,(1分)
则需要这种牛奶的盒数为0.54÷(0.11×2.5)≈2(2分)
答: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39.8%;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2盒这种牛奶。(1分)
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