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高一语文试题 2017.10.06
(说明:选择题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题号后。其余题目完成在答题纸相应题号后)
一、 语言运用(20分)
1. 下列加点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百舸(gě)争流 灰烬(jìn) 漫(màn)江碧透 六艺经传(zhuàn)
B.浪遏(è)飞舟 彳亍(chìchù) 三省(xǐng)吾身 不屑(xuè)一顾
C.挥斥方遒(qiú) 颓圮(pǐ) 锲(qiè)而不舍 不知句读(dòu)
D. 贻(yí)笑大方 跫(qióng)音 不积跬(kuǐ)步 峥嵘(zhēngróng) 岁月
答案B 解析:不屑(xiè)一顾
2.在下面句子空缺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匆忙是为了掩盖焦虑,热闹是为了掩盖空虚,但是_______ 。人们憎恨安静,害怕独处,无休止地用事务和交际来麻痹自己,_______一旦安静独处,耳边就会响起一个声音,搅得人_______。可是那个声音恰恰是我们应该认真倾听的,它叮咛我们:“成为你自己!”
A.自欺欺人 因为 心烦意乱 B.欲盖弥彰 因为 心烦意乱
C.欲盖弥彰 如果 魂不守舍 D.自欺欺人 如果 魂不守舍
答案:B 解析(这个语段由三个句子组成。从第一个句子的内容构成看是谈匆忙掩盖不了焦虑,热闹掩盖不了空虚,既是谈“掩盖不了”,欲盖弥彰一词是最好的选择。第二句因为有“人们憎恨安静,害怕独处”的内容,在关联词语处选择“因为”比“如果”要好;而耳边的那个声音搅得人是“魂不守舍”还是“心烦意乱”,可由上下文来推定,下文除了说这个声音我们要认真倾听外,还有这个声音是叮咛我们“成为你自己”的内容,如此看“心烦意乱”应为最好的选择。)
3.下列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闰土的巨大变化则令“我”生叹生悲,仿佛石膏像一般的木偶人取代生龙活虎般的少年形象,以“老爷”取代“迅哥”的称呼,以规矩恭敬的态度取代自然欢喜之神情,确乎使我的心灵来了一次巨大的震颤,这彼此间“可悲的厚障壁”使“我”说不出话来。
B. 如果没有政界的支持,再好的点子也可能被埋没;如果没有商界的参与,再好的城市规划都有可能被束之高阁,成为一纸空文。
C.查韦斯推行的咄咄逼人的外交攻势引起了国际上各种各样的评论。作为一个国家元首,在联合国讲坛上骂另一个国家元首为“魔鬼”是不符合外交礼节的。
D.国庆假期里,我多数时间都是躲在房间里,仿佛了无牵挂,为所欲为地安排时间,可它还是流逝而过,飞快地充斥着无数琐事,来不及我多加考虑
答案:D 解析:【分析】“为所欲为”多指贬义,用在这里不合语境,应为“随心所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当年,如何处理台湾问题在《中日联合声明》中的表达方式及内容,是中日邦交正常化谈判的最大难点,谈判气氛也曾一度趋于紧张。
B.为了创建新优质学校,我们主动与研究所、报刊社、高等院校、网络系统等部门沟通,取长补短,增强自身教科研的创新能力。
C.两款三星公司的新产品上市,将使苹果公司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后者与三星及其他安卓智能手机制造商的竞争愈演愈烈。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我们将在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中践行“求是”的文化理念,切实落实“民主管理”“ 幸福课程”“ 健康心理”等,让学校文化深入人心。
答案:A 解析:B项高等院校、网络系统不应修饰部门;C项语序不当,“两款”应在“新产品”前;D成分残缺,“落实”后没有宾语。
5.下列交际用语使用得体的一项是(2分)
A.打扰您了!我想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并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
B.明日搬新家,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家中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C.贵书店即将开张大吉,无论是多忙,到时我都一定会拨冗出席!
D.天气日渐寒冷,侄儿在校是否需要叔父寄送御寒物品?望钧裁!
答案B 解析: A项“垂询”,垂,敬语,多用于尊称长辈、上级对自己的行动。该词是敬词,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对象不对。C项“拨冗出席”是指推开繁杂事务,抽出时间前来参加的意思。该词应声用于对他人的敬词。D项“钧裁”是对上级裁决的敬称。
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我写苏东坡传并没有什么特别理由,只是以此为乐而已。______________,此外,还需要什么别的理由吗?
①或者翻译些他的诗文
②像苏东坡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作品相伴就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③我一直都希望写一本有关苏东坡的书
④现在,我能专心致志地写关于他的传记,自然是件乐事
⑤即便此愿不能实现,在我旅居国外时,也愿意身边有他的作品相伴
A.③⑤②①④ B.④③①②⑤ C.③①⑤②④ D.④③①⑤②
答案C 解析:④要么是开始句要么是收尾句,⑤句与②句相连,③句与①句相连,比较C项与D项,在语意连贯性上,C项与前后文的衔接最自然
7.结合语境下列文言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再、又)
B.君安于项伯有故(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C.从骊山下,道(取道)芷阳间行
D.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 答案A 解析:复(回答)
8.以下文学常识说法不对的一项是(2分)
A.韩愈,字退之,又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谥“文”,后人称“韩文公”,著有《昌黎先生集》。“说”是一种文体,议论文的一种。“师说”就是说说关于从师的事。
B.荀子,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今存《荀子》一书,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劝学》出自《荀子》,该文提出了“君子善假于物也”的中心论点。
C.朦胧诗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是伴随着文学全面复苏而出现的一个新的诗歌艺术潮流,以舒婷、 北岛、 顾城、 梁小斌、 江河、 食指、 芒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等先驱者为代表。朦胧诗,以内在精神世界为主要表现对象,采用整体形象象征、逐步意向感发的艺术策略和方式来掩饰情思,从而使诗歌文本处在表现自己和隐藏自己之间,呈现为诗境模糊朦胧,诗意隐约含蓄、富含寓意,主题多解多义等一些特征。
D.“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卞之琳的《断章》清新质朴,寓含哲理,睿思藏于字句之间。作者用具体的意象道出了抽象的哲理,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类似的位置,物与我,我与他,他与你……之间都有着内在的关系,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在被别人影响,也在影响着别人。 答案B 解析: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9.有关中国文化常识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
A.中国古代常见年龄称谓中“垂髫”指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古稀”指七十岁,“期颐”指八九十岁。
B.“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 “黄昏”相当于现在19-21点。 “自非亭午夜分”中的“亭午”指一天的正午,中午。
C.古代纪日法中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十六叫“望”,而每月最后一天被称为“晦”。
D.杜甫“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阴阳”这里指山北山南。割:划分。这句是说,泰山横天蔽日,山南向阳,天色明亮;山北背阴,天色晦暗。同一时刻却是两个世界。此二字也成为我国古代地名命名的依据,由此推知“华阴县”应该在华山之北,“江阴市”应该在大江之南。
答案A 解析“期颐”指一百岁。
10.下列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说法不对的一项是(2分)
A.龚自珍《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中“九州”指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所以又有称全国为“九州”。
B.农历正月初一是春节,又叫阴历(农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古代的春节叫“元日”、“元旦”、“新年”。 辛亥革命后,才将公历一月一日正式定名为春节。
C.中国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的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他创始于隋朝,确立于唐朝,完备于宋朝,兴盛于明、清两朝,废除于清朝末年,历经隋、唐、宋、元、明、清。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0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
D.中国古代丧礼制度,等级分明。同样是死,说法就尊卑有别,“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丧礼也有不同的等级。
答案B 解析:辛亥革命后,才将农历一月一日正式定名为春节
一、 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孟 德 传
【宋】苏辙
孟德者,神勇之退卒也。少而好山林。既为兵,不获如志。嘉祐中,戍秦州。秦中多名山,德逃至华山下,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自念:“吾禁军也,今至此,擒亦死,无食亦死,遇虎狼毒蛇亦死。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惟山之深者往焉。食其饼,既尽,取草根木实食之。一日十病十愈,吐利胀懑,无所不至。既数月安之,如食五谷。以此入山二年而不饥。然遇猛兽者数矣,亦辄不死。德之言曰:“凡猛兽类能识人气。未至百步,辄伏而号,其声震山谷。德以不顾死,未尝为动。须臾奋跃,如将搏焉。不至十数步,则止而坐,逡巡弭耳而去。试之前后如一。”
后至商州,不知其商州也,为候者所执,德自分死矣。知商州宋孝孙谓之曰:“吾视汝非恶人也,类有道者。”德具道本末。乃使为自告者,置之秦州。张安道适知秦州,德称病,得除兵籍为民。至今往来诸山中,亦无他异能。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夫孟德可谓有道者也。世之君子皆有所顾,故有所慕,有所畏。慕与畏交于胸中,未必用也,而其色见于面颜,人望而知之。故弱者见侮,强者见笑,未有特立于世者也。今孟德其中无所顾,其浩然之气发越于外不自见,而物见之矣。推此道也,虽列于天地可也,曾何猛兽之足道哉!
(选自《栾城集》,有删改)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书孟德事见寄,余既闻而异之,以为虎畏不惧己者,其理似可信。然世未有见虎而不惧者,则斯言之有无,终无所试之。然曩余闻云安多虎,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怪,虎亦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 (选自《东坡全集》,有删改)
11.对下列句子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吐利胀懑,无所不至 利:通“痢”,腹泻
B.此三死者,吾不复恤矣 恤:忧虑、担忧
C.德自分死矣 自分:自己料想
D.至以首觗触,庶几其一惧 庶几:差不多
答案: D (庶几:希望、企图的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孟德在山中的几年里多次与猛兽相遇,了解到它们大多有能辨识人气的习性。
B.宋孝孙认为孟德不像是恶人,于是派人向上级报告,并把孟德安置在秦州。
C.苏辙认为孟德是有道之人,孟德意识不到自己的浩然之气,而外物感觉得到。
D.苏轼的《书后》写了一则小儿不知道怕虎而虎也没伤害小儿的故事。
答案: B (宋孝孙并没有派人向上级报告)
13.苏轼所述二小儿不畏虎的故事与孟德为苏辙所推崇的经历和表现给我们怎样的启示?(3分)
答案:人心中无所恤、无所顾、无所畏可具备浩然之气而特立于世。
1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3分)
(1)以其衣易一刀十饼,携以入山。(3分)
答案:(1)(孟德)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和十个饼,携带(这些东西)进入山中。(主语、“易“、“携”,1分)
(2)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无所施欤?(4分)。
答案:(2)推测虎(要)吃人,先用威风压倒对方,但(对于)不害怕它的人,虎威就无处施展了吧?(“意”、“被“、句式、语气,各1分)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3分)
答案:略(定后 名作状)
(4)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
答案:取独 句式语气 “于”
【参考译文】 孟 德 传
【宋】苏辙
孟德,是禁军神勇营的逃兵。年少时喜好山林,当了兵,“好山林”的志愿没能够实现。宋仁宗嘉祐年间,戍守秦州,陕西关中名山很多。孟德休掉妻子,把他的儿子也给了人,逃到华山脚下,用他的衣服换了一把刀十个饼,拿着进了山。自己想:“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我是禁军的一员,如今到了这里,被捉住也是死,没吃的也是死,遇到虎狼毒蛇也是死。对这三种死,我不再忧虑了,只管向山的深处去呀!”他的饼吃完了以后,采草根树果来食。一天病十次愈十次,呕吐、下痢、腹胀、胸满,全都出现了。数月以后,吃这些如吃五谷一样平安。因此进山二年不饿,然而多次遇到猛兽,也总是没死。孟德说:“凡是猛兽,大都能识别人的气息。离人尚有百步,就伏在地上号叫,声音在山谷中震响。我因为不怕死,没有被它吓住。过一会,它就跳过来像是要与我搏斗,离我十几步,又停下来蹲坐在那里,迟疑不决,终于俯首贴耳地走了。再试之其它猛兽,前后都一样。”后来孟德来到商州,他不知是商州,被哨兵抓住,孟德自料要被处死。商州知府宋孝孙对他说:“我看你不是坏人,好像有道之人。”孟德全部说出了事情的始末,就让他作为自首的人,把他安置在秦州。张安道恰巧作秦州知府,孟德自称有病,得以复员为民。至今仍在各山中往来,也没有其它奇异的本事。
孟德可以说是一个有道之人啊。世上的君子都有所顾惜,所以对有的事仰慕,对有的事畏惧;仰慕畏惧交织心中,虽未必在行动中有所表现,但情绪表现于面色中,旁人一望而知。所以弱者受人侮辱,强者受人讥笑,没有一个是超凡脱俗、独立于世的人。如今孟德心中没有眷念,盛大刚直之气表现在外,自己虽不觉得,但众人却见到了。把这个道理推广开来,即使同天地并列也是可以的,猛兽又何足道哉!
书《孟德传》后
【宋】苏轼
子由写的《孟德传》寄来了,我已经听说了这件事并且对此感到讶异,认为老虎畏惧不害怕自己的人,这道理似乎可以相信。但是世上还没有见到老虎而不害怕的人,就这样说这事有或没有,始终没有办法试验这件事。但我又听说忠、万、云安地方上有很多老虎。有个妇人白天把二个小孩放在沙上而(自己)在溪水中洗衣服,老虎从山上奔来,妇人很慌张地沉进水里躲避它,二个小孩子在沙上戏耍,神态依然如故。老虎细看了很久,去用头触碰(他们),希望其中一个能害怕,而小孩天真,竟然不知道惊怪,老虎也终于离去了。意料老虎吃人,必定先使他遭受威吓,而(对此)不感到害怕的人,(老虎的)威吓不就没有可以施加的地方了吗?
三、古诗词鉴赏(18)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西涧注即事示卢陟
韦应物
寝扉临碧涧,晨起澹忘情。空林细雨至,圆文遍水生。
永日无余事,山中伐木声。知子尘喧久,暂可散烦缨。
【注】西涧:在滁州南岩寺内。
15.请简要赏析诗篇中间四句的写景特色。(4分)
①视听结合,以动(声)衬静(2分)
②通过山林中的濛濛细雨、湖面的处处涟漪以及山中传来的阵阵伐木声,营造了一种清幽寂静的环境氛围,(1分)
③表达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1分)
【解析】写景特色包括选取典型景象和写景手法,这是江苏设题的特点,考查考生答题的规范程度。
16.诗歌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①对晚生卢陟的关切之情;(1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②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2分)
③对世俗事务的超然之情。(2分)
【解析】情感从热爱山水、远离喧嚣、关心卢陟三方面。诗歌中多有提醒,如忘情、无余事、尘喧、散烦缨等。考查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到位程度。
【总体分析】
这首诗属于综合性较强的题材。从题目看,属于寄友诗,从内容看,属于山水诗,从情感看,又含有摆脱世俗的想法。因此考点比较丰富。设题立足写景和情感两方面,亦不为难考生
(二)赏析宋诗,完成17~19题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
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
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7.“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18.“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19.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4分)
答案:
17.轻微、新鲜、清爽等
18.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19.“白苎新袍入嫩凉”“ 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四、名句名篇默写(12分)
2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⑵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⑶君子生非异也 ,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⑷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荀子《劝学》)
⑸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韩愈《师说)
⑹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⑻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9)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
(10)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苏轼《稼说送张琥》)
(11)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周易》)
(1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欧阳修《伶官转序》)
五、阅读文学类文本,完成21~24题(20分)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窗里窗外的世界
迟子建
哈尔滨是一座缺少绿地的城市,所以在这里是没有草地上的阅读的。我所渴望的在假日中带着一本书,能够懒洋洋地坐在草地上的阅读也就只能成了一种奢望。好的读书环境应该是与自然联系在一起的,可是在拥挤、喧闹的城市里,你只能蜗居在家里读书。
从鲁迅文学院毕业后到哈尔滨工作,正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脱离了北京那种躁动的生活环境,哈尔滨的相对宁静让我觉得格外舒适。在北京的三年中,读了很多“热点”和“潮流”中的作家作品,比如马尔克斯、劳伦斯、米兰·昆德拉等。那些作品完全是由于大家一致叫好而跟着去阅读的,其实读后觉得他们并不像人们推崇的那么伟大。
我刚来哈尔滨时,住在省图书馆附近。那时我就有了创作长篇小说《满洲国》的动机。我在省图办了一个借阅证,每周都要去那里几次,查阅关于“满洲国”的相关资料,做了大量笔记。有的时候懒得回家做饭,从省图出来就进了附近的小餐馆,吃上一盘水饺,或者是一个玉米面菜团子。街市是热闹的,可人一旦进入读书状态,所有的热闹似乎都与己无关了。由于沉浸在对“满洲国”的幻想中,所以我常常觉得街上的行人穿的是长袍马褂,某个门脸俗艳的铺子是那个时代的妓院,有点“不知今夕何夕”之感。在留意“满洲国”相关资料的同时,我也阅读其他的书籍。我发现,人越是独自面对着生活,才会有独特的判断力。这时我已经不喜欢读那些人云亦云的“潮流”中的书籍了,我重拾经典著作,读《红楼梦》、《三国演义》、《复活》、《包法利夫人》、《神曲》、《红与黑》、《悲惨世界》、《鱼王》等作品,同时也读安徒生、格林的一些童话作品,觉得它们真是好,它们的魅力有如陈年老酒,愈久愈醇。读书之余,有的时候也到外面走一走,最常去的是松花江边,我喜欢黄昏时去,倚着江畔的栏杆看落日。落日浸在江水中时,水面的波光就会变成金黄色,好像江上游着一群一群的金鱼。
哈尔滨有“冰城”之称,它一年之中大约有半年时间是在冬天。冬天更是读书的好时节。夜晚,你坐在灯下,听着北风在窗棂上呜呜地叫,感受着室内有如春天般的温暖,你随便拿起一本书来,都会有一种无与伦比的幸福感。尤其是下雪的日子,你坐在窗前,看着窗外飘飞的雪花,手中握着一卷书,会更加的思绪翩翩。这种时候你会想起叶芝的诗: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思昏沉,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慢慢地读,回想你昔日眼神的柔和……所以我每年创作力最旺盛的季节,就是冬季。大自然进入了休眠状态,再没有绿树红花了,但我的思维却空前活跃起来,不仅创作激情飞扬,而且爱大量地读书。我的枕畔,常同时摆着好几本书。比如读累了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我会马上拿起辛弃疾的诗词;被《日瓦戈医生》的沉重而压抑得要出现失眠的感觉时,赶紧读两篇周作人的散文。中国那些好的文学作品,从来都不乏优雅、闲适的气息。好的文字对我来说就是一片片飘舞的雪花,让人赏心悦目、滋润心田。
哈尔滨是个四季分明的城市。春天,你能感受到暖融融的微风;夏季,雷声常在城市的上空响起;秋季,林阴道上会堆积着金黄色的落叶,而冬季,这城市在雪中看上去一派苍茫。读书写作之余,到道里的中央大街踏着青色的石子路走上一程,随便踅进哪家咖啡馆呷上一杯咖啡,你会有一种格外温存的感觉。当然,你还可以到索菲亚大教堂去,看着教堂的建筑,你会联想到那些总是给人带来一股博大、忧伤之气的俄罗斯文学。不过,在哈尔滨,这样的老街老建筑在九十年代初疯狂的“动迁”建设中折损不少,好在现在政府意识到了历史遗迹对一座城市文化积累的重要性,使一些老建筑“幸免于难”。
我们在窗里读书,在窗外阅读这座城市。窗里与窗外的世界有时是隔绝的,有时又是相互联系的。总在窗外流连,人就不容易走进“自我”,缺乏一个作家所应具有的内心生活,容易使艺术陷入平庸和世俗的泥潭;可是固执于在窗里营造自己的那种“阳春白雪”般的读书生活,又容易脱离了琐碎却又朴素、喧闹却又透露着温馨之气的现实生活,使艺术成为“空中楼阁”。对一个作家来讲,窗里与窗外的生活都不可或缺。
我在阅读这座城市的时候,它也在悄悄阅读我。我阅读它的风霜雨雪,它阅读我的喜怒哀乐。虽然在这里没有浪漫的草地上的阅读,我一样觉得愉悦。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21.从全文看作者围绕“窗里世界”和“窗外世界”分别写了哪些内容?请简要概括(4分)
(1)窗里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窗外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文章开头写“哈尔滨是一座缺少绿地的城市,所以在这里是没有草地上的阅读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第四段分别写到“北风在窗棂上呜呜地叫”和“窗外飘飞的雪花”,请简要赏析其作用。(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作者对“窗里世界”与“窗外世界”的关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结合艺术创作作了阐述。对两者的关系,你的观点是什么?请以“学生学习”为例进行探究。(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①窗里世界:在省图书馆查数据,读书;重读《红楼梦》等经典作品;冬天夜晚读书,创作。
②窗外世界:松花江边看落日;观赏哈尔滨的四季美景;漫步中央大街;观看索菲亚大教堂。
22.①从作者身边环境写起,自然引出本文“窗里窗外世界”这个话题,巧妙自然。
②为下文具体写“只能蜗居在家里读书”的情境作必要的铺垫。
③从结构上看,这样写使文章首尾呼应,自然圆合。
23.①写“北风在窗棂上呜呜地叫”是为了反衬哈尔滨冬天室内的春天般的温暖和冬日夜读的惬意和幸福感。同时也形象地表明“窗里与窗外的世界有时是隔绝的”。
②写“窗外飘飞的雪花”是为了交代是窗外的美景引起了作者的创作激情,也正面映衬了优雅、闲适的中国文学作品让作者“赏心悦目、滋润心田”;同时也表明“窗里与窗外的世界有时又是相互联系的”。
24. (示例)我的观点:窗里与窗外的世界是互相补充、相互促进的。
常言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学习而言,“窗外世界”可以扩大视野,通过时间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窗里世界”可以为课外实践提供基础。正所谓“知行合一”。学生总在“窗外世界”流连,一味观察、模仿,所学知识难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一味在“窗内世界”钻研、思考、练习,容易迷失方向,陷入思维怪圈,影响学习效果。(理由言之成理即可)
六、作文(70分)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写在下发的稿纸内)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就在于说出真理,按照自然办事,倾听自然的话。”就是说智者应该坚持真理,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不停跳跃的水壶盖给瓦特带来了智慧,正因如此,世界进入了蒸汽时代;树上落下的苹果激发了牛顿的智慧,正因如此,他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经典力学……“给我一个杠杆,我就能撬动地球”,生活也给了我们智慧,智慧给了我们撬动世界的力量。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