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学业达标]‎ 读下面的漫画,回答1~2题。‎ ‎1.这幅漫画可以用来说明(  )‎ A.骆驼是由羊进化来的 B.草原逐渐演化为沙漠 C.物种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是其灭绝的主要原因 D.一个物种灭绝后,又有新的物种产生,因此,人们不必担心生物多样性的消失 ‎2.针对漫画中的问题,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 A.保护和改善生物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防止进一步恶化 B.物种灭绝是一种自然现象,对人类没有影响,可任其发展 C.在此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防止沙漠进一步恶化 D.图示环境的变化与人类活动无关 解析: 第1题,任何一种生物都有适应它生存的环境,当外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生物会因为适应不了新环境而导致数量的减少甚至是灭亡,所以保护物种的多样性就必须保护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第2题,图中反映出的环境问题是土地的荒漠化,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人类的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破坏了地表植被,所以荒漠化是可以治理的。但治理时一定要因地制宜,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是不符合实际的。‎ 答案: 1.C 2.A 读下图,回答3~4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3.对该图理解正确的是(  )‎ A.影响环境污染水平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增长速度 B.环境污染处理技术水平可以决定环境污染水平 C.环境政策对环境污染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会造成环境污染加重 ‎4.关于人口与环境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口数量增长是导致环境污染最重要的原因 B.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一样的 C.人口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人类活动的环境后果 D.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影响 解析: 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与环境污染程度关系很大;仅靠改进技术,不可能遏制严重的环境污染,对环境污染起至关重要作用的是环境政策,倡导清洁生产,制定和执行消除污染的政策,改进污染处理工艺,可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第4题,环境污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过程中不重视保护生态环境等多方面造成的,人口数量只是其中之一,但也不能忽视人口数量对环境恶化的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答案: 3.C 4.C 大气污染与使用能源的种类密切相关。读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完成5~6题。‎ ‎2014年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 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 ‎5.关于四省市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SO2污染的贡献率,正确的叙述是(  )‎ ‎①广东省以煤炭最小 ②福建省以薪柴最大 ③江苏省以薪柴最大 ④北京市以秸秆最小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减少我国农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有(  )‎ ‎①发展沼气 ②开采小煤窑 ③利用太阳能 ④种植薪柴林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5题,读图可知,农村不同生活能源对大气二氧化硫污染的贡献率,广东以煤炭最小,福建以薪柴最大,江苏以秸秆最大,北京以薪柴最小。第6题,发展清洁能源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有效措施。‎ 答案: 5.A 6.B ‎[能力提升]‎ 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7~8题。‎ ‎7.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森林锐减 C.土地荒漠化 D.矿产资源枯竭 ‎8.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 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 C.农作物侵入牧区 D.土地生产力下降 解析: 第7题,由图可知,导致该环境问题的直接原因有三个:一是草地变旱地;二是压缩草场面积,牧场超载;三是牧场向环境脆弱地区转移;可推知该区域的环境特征是干旱,故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8题,由图可知,人口增长过快→粮食短缺→农作物侵入牧区→草地变成旱地→环境问题,故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口激增,素质较低。‎ 答案: 7.C 8.B 读某区域30年前和现在环境变化示意图,回答9~11题。‎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9.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盐碱化 D.水污染 ‎10.造成该问题的原因是(  )‎ A.过度砍伐森林 B.过量引水灌溉 C.过度开发沼泽 D.城市化过度发展 ‎11.该地森林资源的生态意义主要是(  )‎ A.保护耕地 B.美化环境 C.涵养水源 D.保持水土 解析: 第9题,根据两个图对比,30年前该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但是现在森林覆盖率极低,荒漠化面积大,所以图示地区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第10题,对比两幅图可知,该地区森林面积大大减少,所以造成土地荒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过度砍伐森林引起的。第11题,该区域30年前水源充足,森林覆盖率高;现在森林覆盖率低,河流短小,说明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答案: 9.B 10.A 11.C ‎12.阅读关于PM2.5的资料,回答问题。‎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物,颗粒直径只有一根头发丝粗细的1/20,又称可入肺颗粒物。人吸入过多的PM2.5可引起多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环境空气质量指导值中,PM2.5为每立方米10 μg。‎ 我国华北某城市冬季监测采样点环境状况和PM2.5监测浓度 采样点 采样点环境状况 PM2.5(μg/m3)‎ 甲 学校。东、北、西约1 000 m处各有一条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40‎ 乙 老城改建区。南面、西南面约1 000 m是煤矿,北临车流量较大的公路 ‎160‎ 丙 步行街。紧邻车流量较小的公路 ‎70‎ 丁 居民区。紧邻大型集市、交通繁忙区,东北约500 m有一热电厂 ‎170‎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戊 煤化工区。 东邻车流量较大的国道 ‎340‎ ‎(1)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值相比,所列采样点的PM2.5浓度均已超标。归纳监测点PM2.5污染物可能的主要来源。‎ ‎(2)一般而言,大气中的PM2.5浓度除与污染源有关外,还会受哪些气象因素影响?如何影响?‎ ‎(3)大气中的PM2.5除影响人体健康外,还会对大气环境产生哪些影响?‎ ‎(4)为降低大气PM2.5含量可以采取哪些积极的举措?‎ 解析: 第(1)题,归纳表中采样点的环境状况,可以看出交通运输、居民区以及工矿企业生产都会造成PM2.5浓度升高。第(2)题,PM2.5为大气中的微颗粒物,如果大气的流动性较强或湿度较大,会有效地降低它的浓度。第(3)题,大气中PM2.5浓度较高时,不仅会造成严重污染,还会影响大气的能见度及降水状况。第(4)题,主要从控制污染源排放的方面分析降低大气PM2.5含量的举措。‎ 答案: (1)机动车尾气排放;企业和居民燃煤。‎ ‎(2)大气中PM2.5浓度还与风速、气温、降水等因素有关。(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风速:风速较大时,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PM2.5容易积聚。‎ 气温:近地面气温较高时,大气对流作用加剧,可以降低PM2.5浓度;反之,大气出现逆温层时,PM2.5不易扩散。‎ 降水:降水有利于降低PM2.5浓度。(任答两个因素即可)‎ ‎(3)利于水汽凝结,形成云雾和降水;削弱部分太阳辐射和阻挡地面辐射,影响气温;污染大气,降低能见度。(任答两点即可)‎ ‎(4)借鉴发达国家大气环境污染治理的经验和技术;严格立法与执法,提高大气质量标准;提高汽车尾气排放标准;积极发展煤炭的气化、液化技术;推广利用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提高植被覆盖率。(任答四点即可)‎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河北怀来县的“天漠沙丘”向东南移了大约1 000米。据专家称,如果不控制这种局面,不出十年,沙漠就会逼近北京。‎ 材料二 “新疆和田地区保护绿洲的三道防线示意图”。‎ ‎(1)我国近50年来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由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下荒漠化在社会、经济、生态、生产方面的危害。‎ ‎(3)材料二图中三道防线,其中林带主要发挥了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因此,绿洲地区的风速比沙丘地区________,蒸发量比沙丘地区________。‎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4)由图示可以看出,________是防治荒漠化的有效途径。‎ 解析: 第(1)题,近几十年来人为因素成为荒漠化形成及严重的重要因素。第(2)题,荒漠化的危害表现为:社会经济方面,造成重大损失,会威胁到公共基础设施;生态方面,造成表土裸露,容易出现生态问题;生产方面,使生物生产能力下降,导致减产等。第(3)题,由图示可知,经历三道防线后,流动沙丘被固定下来,风速减小。第(4)题,由图可知,植被可有效减缓荒漠化的蔓延。‎ 答案: (1)人类生产活动与生活活动不当。‎ ‎(2)①荒漠化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许多村庄、铁路、公路以及灌渠等受到风沙的威胁;②荒漠化造成表土裸露,为沙尘暴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沙源;③荒漠化导致了植被和地表形态的破坏,使得生物生产力持续下降,粮食和牧草减产甚至绝收,进而引发饥荒。‎ ‎(3)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小 少 ‎(4)恢复植被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