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中小学试题 / 中学语文试题 / 高二下册语文试题 / 单元测验 / 2017年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二~四单元试卷(人教版带答案)

xb.doc

  • 8 页
  • 152.5 KB
还剩 3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下载资料包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单元测评一(第二~四单元)‎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阅读题(4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导学号5495005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黄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早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近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起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的年代》)‎ ‎1.下列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同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土,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解析“《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错。原文第1段“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中的“其”字应该是指“先秦诸子”,而非“《老子》和道家”。‎ 答案B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没什么用处。‎ B.《黄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同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黄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黄帝书》。‎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解析原文中先引用孔子师生关于怎样“报怨、报德”的一段对白,然后引朱熹的话(语气不确定),以证明《老子》一书也有这样的话。因此,D项的表述有两个错误:一是无中生有,二是强加因果。‎ 答案D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于老子一事。‎ 解析“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错。原文第4段中,作者引入申不害、慎到、韩非等学者的事例,讲他们曾引用阐发《黄帝书》,主要是为了证明《老子》的年代比他们更早,而不是说因他们的引用阐发,《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 答案C 二、文言文阅读(31分)‎ ‎(一)导学号5495005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4~7题。(15分)‎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梁惠王曰:“晋国,天下莫强焉,叟之所知也。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寡人耻之,愿比①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孟子对曰:“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②,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③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彼夺其民时,使不得耕耨以养其父母。父母冻饿,兄弟妻子离散。彼陷溺其民,王往而征之,夫谁与王敌?故曰:‘仁者无敌。’王请勿疑!”‎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两段文字分别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第一、五章)‎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第十四)‎ 注①比:为,替。②耨:nòu,锄草。③梃:棍棒。‎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B.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C.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D.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 答案B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叟,在本文中是对老人的尊称。古代也用来称呼老年人,如:“河曲智叟亡以应。”‎ B.家,本文中的意思是家庭。古代人的家庭观念较重,如《论语》中有“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名句。‎ C.大夫,官名。夏商周三代,官职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为上中下三等。‎ D.庶人,古代称小官吏为庶人,也称老百姓为庶人,本文中指前者。‎ 解析家:古代执政大夫都有一定的封邑,称为家。‎ 答案B ‎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孟子反对追求“利”,他认为人们之所以抛弃父母,弑杀君王,正是因为互相争夺利益,而“仁义”则是解决这些弊端的根本。‎ B.孟子批评那些不实行“仁政”的君王使老百姓陷于痛苦之中,也直接地批评了梁惠王“东败于齐”“西丧地于秦”“南辱于楚”的根本原因。‎ C.孟子的思想主张并未被梁惠王等君王采纳,因为当时各国君王信奉的是“攻伐”之道,而孟子对此是深恶痛绝的,因此退而跟弟子著书立说。‎ D.孟子对孔子的学说不但有所继承,而且在此基础上发展为仁政学说,成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选文第一、二段所体现的即是这种思想主张。‎ 解析B项,并未直接地批评。‎ 答案B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3分)‎ ‎(2)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3分)‎ 参考答案(1)从没有讲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 ‎(2)在家便侍奉父兄,在外便侍奉长辈、君王,这样,就算让他们造木棒也可以抗击秦国和楚国的坚实盔甲和锋利兵器了。‎ 参考译文孟子见梁惠王。王说:“老先生!不远千里而来,将对我国有利吧?”‎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孟子回答说:“王!何必讲利?只要有仁义就可以了。王说:‘怎样对我国有利?’大夫说:‘怎样对我的封地有利?’士人和老百姓说:‘怎样对我自己有利?’上下交相求利,那国家就危险了。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它的君王的,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杀掉它的君王的,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在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一千辆兵车,在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拥有一百辆兵车,不算不富有了。但如果把义放在后头而把利放在前头,那他不争夺是不会满足的。从没有讲仁却遗弃自己父母的,也没有讲义却轻慢自己君王的。王只要讲仁义就可以了,何必讲利?”‎ 梁惠王说:“晋国,天下没有比它更强大的国家了,这是老先生所知道的。到了我这时候,东边败于齐国,大儿子牺牲了;西边割地七百里给秦国;南边又受辱于楚国。我感到耻辱,希望为死者尽洗此恨,要怎么办才行?”‎ 孟子回答说:“有纵横百里的土地就可以行仁政而使天下归服。王如果向老百姓实行仁政,减轻刑罚,减少赋税,深耕细作,及早除草;年轻人在闲暇时修养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忠诚守信的道德,在家便侍奉父兄,在外便侍奉长辈、君王,这样,就算让他们造木棒也可以抗击秦国和楚国的坚实盔甲和锋利兵器了。”‎ ‎“别的国家妨碍老百姓适时生产,使他们不能靠耕作来奉养父母。父母饥寒交迫,兄弟妻儿离散。它们使老百姓陷于深渊之中,王去讨伐它们,谁能抵抗您?所以说:‘仁德的人是无敌的。’王请不要怀疑!”‎ 孟轲,是邹国人。向子思的弟子求过学。事理已经通达后,就出游侍奉齐宣王,宣王没能任用他。到大梁去后,梁惠王没有实行他的主张,认为他的话迂曲遥远并且空阔不切实际。在这时候,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富兵强;楚国、魏国任用吴起,打了胜仗削弱了敌人;齐威王、宣王任用孙膑、田忌这些人,因而诸侯都东来朝见齐王。天下正力求合纵连横,把攻城伐地当作贤能,可是孟轲却称述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功德,因此他所到的地方都不适合。返回来和万章这些人编订《诗经》《尚书》,阐述孔子的意旨,写作《孟子》七篇。在他以后有邹子等人。‎ ‎(二)导学号5495005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1题。(16分)‎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除鄢陵知县,征授御史。出按辽东,疏陈安攘十策,又请速首功之赏。改巡山西。还朝,会廷臣方争建储。登云谓议不早决,由贵妃家阴沮之。十六年六月遂因灾异抗疏,劾妃父郑承宪,言:“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不但惠安遭其虐焰,即中宫与太后家亦谨避其锋矣。陛下享国久长,自由敬德所致,而承宪每对人言,以为不立东宫之效。干挠盛典,蓄隐邪谋,他日何所不至?”疏入,贵妃、承宪皆怒,同列亦为登云危,帝竟留中不下。久之,疏论吏部尚书陆光祖,又论贬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罢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论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右皆惮之。时方考选科道,登云因疏言:“近岁言官,壬午以前怵于威,则摧刚为柔;壬午以后昵于情,则化直为佞。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二十年来,以刚直擢京卿者百止一二耳。背公植党,逐嗜乞怜,如所谓‘七豺’‘八狗’者,言路顾居其半。夫台谏为天下持是非,而使人贱辱至此,安望其抗颜直绳,为国家锄大奸、歼巨蠹哉!与其误用而斥之,不若慎于始进。”因条数事以献。出按河南。岁大饥,人相食。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帝立遣寺丞锺化民赍帑金振之。登云巡方者三,风裁峻厉。以久次当擢京卿,累寝不下,遂移疾归。寻卒。‎ ‎(节选自《明史·陈登云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B.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C.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D.承宪怀祸藏奸/窥觊储贰且广结术士之流/曩陛下重惩科场/冒籍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用以恐喝勋贵/簧鼓朝绅/‎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应首先整体理解句子意思,再根据句子的结构进行断句。“窥觊储贰”“广结术士之流”两句均为动宾关系,连词“且”连接两句话,所以应断开,据此排除A、D两项;“承宪妻每扬言事由己发”中“扬言”的宾语应是“事由己发”,所以不能断开,“用以恐喝勋贵”为动宾关系,必须与前面断开,据此排除B项。‎ 答案C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宫是皇后所居之宫,后来又可以借指皇后,这与东宫又可借指太子是同样道理。‎ B.陛下指宫殿中立有护卫的台阶下,因群臣不可直呼帝王,于是借用为对帝王的尊称。‎ C.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 D.移疾指官员上书称病,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解析本题考查“中宫”“陛下”“吏部”“移疾”等古代文化常识。D项,“移疾”指旧时官员上书称病,多为居官者求退的婉辞。“实际是官员受到权臣诋毁,不得不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的表述错误。‎ 答案D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陈登云不畏权贵,弹劾贵妃之父。他出于对朝廷的忠心,即便对郑承宪这样的国戚,也大胆揭发对方为非作歹,包藏祸心,幸而皇上并未因此发怒。‎ B.陈登云敢于直言,检举多名重臣。他在朝既久,发现诸多问题,于是奏告一干大臣,其中有些人因此遭到贬职或罢免,以至朝廷大官们都很畏惧他。‎ C.陈登云上疏指出,选才慎于始进。他认为二十年来,刚直者很少被提拔进京,在朝者却背公结党,谄媚权贵,与其误用后罢免,不如进用时慎重。‎ D.陈登云关心百姓,奏请救助灾区。在他巡视河南期间,当地年成歉收,百姓相食,他向朝廷呈告灾情,皇上当即派遣寺丞锺化民筹措钱款赈济灾民。‎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时应认真对照原文,核对选项的内容,即采用“题文对照法”。D项,“筹措钱款”理解有误,“帑金”指库银。‎ 答案D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其间岂无刚直之人,而弗胜龃龉,多不能安其身。(3分)‎ ‎(2)副使崔应麟见民啖泽中雁矢,囊示登云,登云即进之于朝。(4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1)关键词:“弗胜”,不能承受,禁不住;“龃龉”,抵触排挤。(2)关键词:“啖”,吃;“矢”,通“屎”,粪便;“囊”,名词作动词,装入袋中。‎ 参考答案(1)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 ‎(2)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 参考译文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进士。授职鄢陵知县,召入朝中授为御史。出外巡视辽东,上疏陈述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派巡视山西。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太子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不能早决定,是因为贵妃家人暗中阻挠这件事。万历十六年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直言,弹劾贵妃的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太子之位,并且广泛交结术士之流。以前陛下严厉惩罚科场冒名顶替之人,‎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郑承宪的妻子常常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功勋权贵,以巧言迷惑朝中大臣。不但惠安遭受他们的嚣张气焰,就是皇后与太后家也小心地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治理国家已很久了,自是崇尚德行所致,而郑承宪经常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预阻挠立太子的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做不出来呢?”奏疏呈入,贵妃、郑承宪都很愤怒,同僚大臣也替陈登云害怕,但皇上最终把奏疏留下没有下达。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光祖,论告贬斥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论告罢免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又弹劾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官员,陈登云于是上疏说:“近来谏言官员,壬午以前害怕淫威,刚正的变柔顺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奸佞的了。其中难道没有刚正的人,但禁不住抵触排挤,大多无法安身。二十年来,因为刚强正直提升为京官的一百人中只有一二个人罢了。背弃国家利益培植党羽,追逐权贵嗜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之类,言官反而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却让人轻视侮辱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公正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举荐。”于是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出外巡视河南。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见到百姓吃湖泽中的雁粪,便装入袋中给陈登云看,登云随即送至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锺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多次巡视地方,刚正不阿,执政严厉。凭资历应当提升为京官,多次搁置不下达,于是他称病辞官归家。不久去世。‎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可是也有人不愿按部就班,想去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②生活方式包括个人在衣食住行、工作休息、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一系列习惯,不少养生专家认为,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和长寿休戚相关。‎ ‎③鲁迅在他的《序言》里说,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物者,即使有人讥之为“教授小说”,也属于“实难组织之作”。‎ ‎④陶潜提出读书要“不求甚解”,是否意味着读书就不需要字斟句酌呢?我想二者并不对立,都是读书之法。‎ ‎⑤幼儿教育需要那些真正热爱孩子的人来从事,尤其是能使自己真正对孩子一生幸福产生深刻影响的人,但当前幼师队伍水平良莠不齐。‎ ‎⑥天灾人祸已然让人痛心,而随后一些不良媒体或别有用心之人制造出的耸人听闻的谣言,更是让人愤怒。‎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解析按部就班: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强调的是行为。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②句强调关系密切,应用“息息相关”。言必有物:指言论或文章内容充实,③句应用“言必有据”,强调有根据。字斟句酌: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在一起。⑤句应用“参差不齐”。耸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 答案B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为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从现在起到年底,国家大剧院宣布将承办31场精心策划的演出。‎ B.这部小说中的“边缘人”是一个玩世不恭、富有破坏性却真实坦白的群体,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C.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4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出现自去年12月以来的最大涨幅,但仍低于相关机构的预测。‎ D.为进一步保障百姓餐桌安全,国家对施行已超过5年的《食品安全法》作了修订,因加大了惩处力度而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 解析本题从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等角度设题考查辨析病句。A项,语序不当。“从现在起到年底”应调放在“国家大剧院宣布”之后,明确界定承办演出的时间段。B项,主谓搭配不当。问题主要出在后半句“人们面对这类形象时会引起深深的思索”,这个分句的主语是“人们”,谓语是“引起深深的思索”,而从上下文来看,引起思索的并不是“人们”,而是“这类形象”,原句显然不恰当。正确的说法应该是“这类形象会引起人们深深的思索”。D项,成分残缺。“被冠以‘史上最严’的称号”前面缺少主语,应在“因加大了”前面加上“《食品安全法》”。‎ 答案C ‎14.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认为,亲密的人际关系是精神健全的最重要标志,  ①  有人称它为人生意义和幸福的唯一源泉。  ②  ,人际关系并没有如此高的位置。斯托尔是极具人文修养的精神科医生,专注于分析人类的负面情绪。在《孤独》中,他本着一颗同理心,讲述了科学、哲学、文学、音乐等领域的绝顶天才的故事,通过犀利  ③  温婉的语言,剖析一系列心理个案,揭示亲密关系并不是获得价值的唯一要素,肯定了孤独在人生中的价值,是人生意义的重要源泉,  ④  对具有创造性天赋的人来说,孤独几乎起决定性作用。孤独不是一种病态,  ⑤  不是借此逃离生活的不幸,  ⑥  摆脱过往,获取新生的方法。 ‎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也 所以 ‎/‎ 这 也 因此 B 更 也许 而 ‎/‎ 但 ‎/‎ C 也 所以 ‎/‎ 故 既 且是 D 更 其实 但 而 更 而是 解析语段主要介绍了斯托尔的专著《孤独》的内容及重要价值。要注意梳理语段内部语句之间的关系。如第一句后两个分句之间为递进关系,故①应选择“更”。第二句是陈述事实,且承接上文转折,故②应用“其实”。第四句中“犀利”与“温婉”是两种对立的语言风格,故③用“但”;同时,指明了“孤独”对具有创造性天赋的人所具有的意义,而如果用“这”的话,则会造成表意不明,故④填“而”;第五句中“不是一种病态”与“不是借此逃离生活的不幸”两者之间,前者为认知,后者为行动,故其关系为递进关系,应选择“更”,而句子本身又是一个并列关系复句,且与前句“不是”照应,故⑥处应填“而是”。‎ 答案D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5分)‎ 蜜蜂的尾端有一根针,因为这根针连着身体里的毒腺,所以是毒针。①                    ,遇到敌人侵害时,蜜蜂会把毒针刺入敌人的身体,然后放出毒液。有时你无意中打死一只蜜蜂,会有一群蜜蜂飞来蜇你,这是蜜蜂在报复你。②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但是却被它蜇了,那是因为误会,蜜蜂错以为你要伤害它,所以蜇了你。总之,③                    ,因为一旦蜇了人,它就会很快死去。 ‎ 解析本题从扩展补写角度考查语言表达准确、简明、连贯的能力。①处上文提到毒针,下文写蜜蜂如何利用毒针保护自己,据此推断该处要说毒针是蜜蜂的武器。②处依据下文的“但”一词,可知此句和下文构成转折关系。③处由“总之”一词,可知该句对上文进行概括总结。‎ 答案示例①毒针是蜜蜂在自然界进行自卫的武器 ②还有时你并没有惹它 ③蜜蜂不会轻易用毒针蜇人 ‎16.下面是某中学暑期瑶族村考察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字。(6分)‎ 解析本题为树形图表,瑶族村三日行考察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去前的“准备”——查阅资料了解瑶族的情况和准备好考察行程;二是到达之后的“实施”过程——参观、访谈、举行联谊活动和写好考察日记。最后,将这些信息有条理地连贯起来。‎ 参考答案本次瑶族村三日行考察要求参加人员事先查资料,了解瑶族概况,备好所需行装;考察期间的主要活动有参观、访谈以及与村民联谊,每人需写日记,记录考察情况。‎ 四、作文(60分)‎ ‎1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经济学领域,面对风险,有人做过两个实验——‎ 一是有A、B两个选择:A是肯定赢1 000元;B是50%可能赢2 000元,50%可能什么也得不到。结果,大部分人都倾向A。‎ 二是同样有A、B两个选择:A是肯定损失1 000元;B是50%可能损失2 000元,50%可能什么都不损失。结果,大部分人倾向B。‎ 看完这两个实验,你有怎样的感悟和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例文略。‎ ‎ ‎ 由莲山课件提供http://www.5ykj.com/ 资源全部免费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