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八年级上册生物全册教案.doc

还剩 9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第五单元 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一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一节 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几种动物的了解,学会总结一类动物的主要特征,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总结 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形成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 学基本观点。 2、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知道水螅和涡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 ●教学难点: 水螅的捕食和体型,血吸虫生活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图片放映海底世界画面出示相关图片,观看海底景象。 思考:固着在海中礁石的海葵,看起来宛如艳丽的花朵,因此有人称之为”海中之花”.然 而,他们却不是植物,而是动物.那么它们是如何捕食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美丽的海底景象,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求知 欲。 二、互动授课腔肠动物 学生自学教材第 3-4 页,找出水螅的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与生理功能,组织学生小组 自行解决问题。 1.水螅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2.水螅的形态有何特点? 3.水螅身体结构是由什么构成?体壁由几层细胞构成,体内有几个腔,食物和残渣由何处 进出? 4.水螅如何完成捕食和御敌? 2 5.结合水螅身体结构,阅读“观察与思考”,推测水螅是如何消化和排泄的。小组讨论并相 互验证答案正确性,统一答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对比各种腔肠动物,总结出 主要特征。学生讨论并熟记。腔肠动物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里;身体呈辐射对称;体壁由 两个胚层构成;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设计意图:在授课中锻炼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速记,分工合作分析归纳,总结能力,让 学生体验到努力的喜悦二次备课 三、扁形动物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6 页前三段,就涡虫的生活环境,结构形态及主要的生理 功能。回答下列问题: 1、涡虫生活在哪里?样子如何? 2、涡虫的形态有何特点?有何意义?教师根据学生回答,作简要讲解。 引导学生自学华枝睾吸虫的图片,让学生看图并参考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它的消化器官有何特点? 2、它的生殖器官有何特点? 3、它是怎样感染人体的?什么是寄生?分析各种扁形动物,总结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四、练习巩固 五、课堂小结,总结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的代表动物及主要特征。 板书设计: 第一节腔肠动物和扁形动物 一、腔肠动物 1、水螅生活环境、形态及结构特点 2、主要特征 二、扁形动物 1、涡虫身体特征 2、寄生华枝睾吸虫血吸虫 3、主要特征 ●教学后记 3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了解蛔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对人体的危 害,以及预防感染的方法;掌握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2.通过蛔虫对寄生生活适应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3.通过理解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特点,继续进行“生物体的形态结构 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教育。 过程与方法 以蛔虫的生为主线,让学生通过对蛔虫的观察了解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通过对如何预 防蛔虫病的讨论,渗透本课的德育目标。让学生树立要养成卫生好习惯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蛔虫的生活史和蛔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使学生理解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 意义。 ●重点、难点分析 1.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2.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也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二、探究新知 认识蛔虫的形态结构 雌雄异体,身体细长圆柱形, 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 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 名字吗?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 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师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过渡:“大家刚才在短片中看到, 医生把蛔虫,从人的肠中取出。 为什么它没有被人体消化液消化 掉?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蛔虫的形 态结构特点。 教师:在大屏中出示图片让学生 观察 学生总结:蛔虫的形态点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 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 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 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 情。 出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培 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 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 4 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 白色,有时微带线色。雄虫较 小,体长 15-25cm 雌虫较大体 长 15-35cm 身体表面有半透明的角质层, 消化管十分简单,是一条纵向 管道前端是口,接着是食和肠 生端肛门。我发达的生殖器官 生活史: 蛔虫适于寄生生活的特点: 了解蛔虫的感染途径 了解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思考预防的方法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细长;消化管前端有口, 后端有肛门。体表有角角质层。 常见的线形动物; 钩虫和蛲虫 小结: 作业:必做 家庭生活中,要求把切生肉、 生菜的发和案板与切熟食的 分开使用。你认为这样做有必 要吗?说说你的理由? 师:提出问题 雌回虫雄蛔虫的大小一样吗形态 如何?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蛔虫的形态 结构特点。 教师板书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蛔虫的形 态结构特点。现在我们来了解一 下蛔虫生活。 师: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了解 蛔虫的生活史,思考并得出。蛔 虫的生活方式。适于寄生生活的 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给预提导。 让学生通过预习和对蛔虫生活史 的了解来总结,蛔虫的感染途径 学生通过阅读,及预习谈谈蛔虫 对人类的危害 教师设疑:引导学生总结预防蛔 虫病的方法。 过渡:刚才我们走进了蛔虫的生 活世界。了解了蛔虫的形态以及 生活。大家知道蛔虫属于哪种生 物类群吗? 对线形动物。那你能 从蛔虫身上总结一下线形动物的 特征吗? 让学生分组讨论,学生总结:线 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设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 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总结蛔虫适 应寄生生活的特点。渗透 生物的形太结构与生理 功能是样适应的。 通过对蛔虫生活史的了 解,让学生认识蛔虫的感 染途径。 了解蛔虫对人类的危害, 为如何预防奠定基础。 通过对预防方法的总结, 渗透德育目标。要珍爱生 命养成卫生好习惯。 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重点内容。以分小组讨论 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 让学生养成总结的好习 惯。 课堂上已经总结的内容 加以整理,是每个学生必 须做到的,养成良好的复 习习惯。 板书: 第二节 线形动和环节动物 5 一、蛔虫的形态结构 身体呈长圆柱形,两端逐渐变细,活虫身体为乳白色,有时微带红色。 体表有角质层 消化管简单前端有口后端有肛门,生殖器官发达 二、感染途径-------消化道感染 三、危害 四、预防措施 五、线形动物的主要特征 六、常见的线形动物 ●教学后记 6 第二节 线形动物和环节动物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和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生理等方面的特征;了解蚯蚓与 人类的关系,在了解其它环节动物的基础上,理解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蚯蚓的实验,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通过对观察到的现象分析与讨 论,对环节动物门特征的概括,继续培养分析、归纳、综合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特点,培养“结构与功能”“生物体与环境”相适应的 观点;通过环节动物与其它动物的比较,进行生物进化的观点教育;通过了解蚯蚓与人类的 关系,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重点、难点分析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蚯蚓”的实验,并通过实验了解蚯蚓适于穴居生活的形态结构和 生理特征。 ●方法的训练 观察→发现问题→提出见解(假说)→实验验证(反复多次)→得出结论 ●教具准备 挂图、水蛭和沙蚕标本、活蚯蚓。 7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 四、探究新知-----实验 认识蚯蚓的形态结构 1、身体细长圆筒形,有许多 相似的环形体节构成。 2、靠近身体前端的地方有几 节较大,这是蚯蚓的环带,依 靠环带区分蚯蚓的前端和后 端。 3、可以感觉比较粗糙或刺手, 用放大镜观察,蚯蚓的大多数 体节都有些小突起------刚毛, 刚毛朝向身体的后方。 观察蚯蚓的运动: 将蚯蚓放在粗糙的纸上,观察 发现,蚯蚓的身体不断的变粗 短或细长, 并在粗糙的纸上 快速的蠕动,这是蚯蚓刚毛和 肌肉配合作用的结果 蚯蚓的呼吸 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其 呼吸要考分泌的粘液、始终保 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故称体 壁呼吸。所以用手触摸蚯蚓时, 可以感觉到其表面有一层黏 滑、润湿的粘液。 教师口述导语:大家请看大屏幕 上的动物,大家知道这种动物的 名字吗?学生回答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种生物 的生活世界来了解一下它。 师出示大屏,并板书课题 蚯蚓是人类的好朋友,对人类有 许多益处 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蚯蚓的形 态结构特点。 教师:取出活蚯蚓让学生观察 学生总结:蚯蚓的形态特点 师:提出问题 1、蚯蚓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2、 怎样区别它的前后、左右和背腹? 师:提出问题 3、用手指从前到后、从后到前触 摸蚯蚓腹面,有什么感觉?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蚯蚓的形态 结构特点。 师:提出问题 蚯蚓是怎样运动的? 学生:通过观察总结蚯蚓的运动。 师:提出问题 触摸蚯蚓会有什么感觉? 学生:通过触摸感觉体壁呼吸。 注意事项: 1、 在观察时,应当常用湿润的是 棉球轻擦蚯蚓的体表,使它的 体表保持湿润; 2、 实验结束后,应将蚯蚓放归大 自然环境中。 通过色彩鲜艳刺激的视 频图片将学生带入学习 的世界。激发学生的好奇 心,让学生迸发学习的热 情。 出示实物让学生观察培 养学生观察能力,通过总 结让学生提高总结能力 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让学生总结蚯蚓的 运动特征。渗透生物的形 太结构与生理功能是样 适应的。 重点突出,强注意事项。 注意保护蚯蚓,培养学生 爱护小动物的良好品质 8 蚯蚓的生活习性 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 润的土壤中 常见的环节动物; 沙蚕和蛭(蚂蝗)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 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 辅助运动。 环节动物和人类的关系 (1) 作为饵料 (2) 医学药物 (3) 蚯蚓可以疏松土壤,改善 土质,消除环境污染等 教师板书 过渡,刚刚我们认识了蚯蚓的形 态结构特点。现在我们来了解一 下蚯蚓生活。 师:出示图片,让学生通过了解 蚯蚓的生活习性,思考并得出。 学生回答教师给预提导。 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认识 其他环节动物。 通过自主学习,学生总结出环形 动物的主要特征。 师设疑: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 了解到了哪些知识?学生回答。 教师补充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重点内容。以分小组讨论 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对学过的知识加以总结, 让学生养成总结的好习 惯。 课堂上已经总结的内容 加以整理,是每个学生必 须做到的,养成良好的复 习习惯。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线形动和环节动物 一、蚯蚓的形态结构 身体呈长圆筒形,有许多相似的环节组成,前端有环带 二、蚯蚓的运动 肌肉与刚毛的配合蠕动 三、蚯蚓的生活习性 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中,以土壤中的有机物为食 四、蚯蚓的呼吸 依靠能分泌的粘液、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 五、其他环节动物 沙蚕和蛭 六、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 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课后练习: 1.雌、雄蛔虫在形态上的区别是                ( C) A.雌虫较大,尾端向腹面卷曲    B.雄虫较小,尾端尖直 9 C.雌虫较大,尾端尖直;雄虫较小,尾端向腹面卷曲   D.颜色不同  2 下列与预防蛔虫病无关的卫生习惯是             (B ) A.早晚刷牙、洗脸    B.注意饮食卫生,不吃没有洗干净的瓜果、蔬菜 C.不喝生水,饭前便后洗手    D.不随地大便 3.在下列蛔虫的形态结构特点中,哪项是不属于适于寄生生活的(A )  A.身体呈圆柱形 B.体表有角质层  C.生殖器官发达 D.消化管结构简单 4.在下列蛔虫形态结构的特征中,哪项是比水螅在进化上的高等之处(D ) A.虫体细长  B.具有消化腔 C.四周围有三片唇 D.具有口和肛门 5.蛔虫进入人体是通过(B )  A.呼吸道    B.口腔   C.蚊虫叮咬   D.皮肤 6.患蛔虫病的人常有失眠、烦躁、夜惊等症状,其原因是蛔虫(C )  A.唇片叮咬   B.虫体活动  C.分泌毒素   D.吸食人体营养 7.能正常生活的蚯蚓,其体表状况应为( C ) A.湿润、光滑 B.干燥、光滑  C.湿润、粗糙 D.干燥、粗糙 8.在做观察蚯蚓的实验时,下列哪种操作可以使蚯蚓处于正常的生活状态( D )  A.环境气体流通好,使蚯蚓体表干燥 B.将蚯蚓的体表涂抹凡士林,使体表保持湿润   C.将蚯蚓放入水中,避免体壁变干燥 D.经常用浸过水的棉球轻擦蚯蚓体表 9.蚯蚓的生存环境是(C )。 A.干燥,疏松的土壤    B.潮湿,疏松,富含氧气的土壤 C.潮湿,疏松,富含有机物的土壤  D.潮湿,疏松,植物稀少的土壤 10.雨后,常见到地面上有一些蚯蚓,这是因为( )。 A.蚯蚓爬出地面呼吸   B.蚯蚓爬出地面饮水   C.蚯蚓喜欢在潮湿的地面爬行   D.借助潮湿的地面,蚯蚓可以迅速改变生存环境 11.蚯蚓的体壁总是湿润的,这有利于蚯蚓( A )。   A.完成呼吸 B.在土壤中运动 C.吸收营养 D.保持水分 12.蚯蚓体表刚毛的作用是( B ) A.防御敌害 B.协助运动 C.捕杀小动物 D.协助呼吸 13.观察蚯蚓标本时,应区分其前、后、背、腹,标志是(B ) A.有眼睛的是前端,颜色浅的是背面  B.有环带的是前端,颜色深的是背面 C.有肛门的是后端,颜色浅的是腹面  D.有口的是前端,颜色深的是腹面 14.蛔虫的成虫在人的___小肠_____里吸食___食糜_____的食物,并且分泌____霉素____, 引起人体精神不安,如____失眠____、_____烦躁___________、___夜惊_____、____磨牙____ 等; 15.(1)线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是:身体 细长 ;消化管前端 有口 ,后端有 肛门 。 体表有 角质层 。 (2)环节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呈 圆筒形 ,由许多彼此相似的 体节 组成,靠 刚毛或疣足 辅助运动 ●教学后记 10 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举例说出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典型代表 2、知道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3、说出它们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教材培养学生识图能力,阅读、分析和综合能力。 2、通过师生相互交流,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知识的学习,让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1、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1、软体动物的运动和捕食 2、外骨骼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 设疑自探 1.激情导入:首先请大家观看几幅图片,大家认识这些动物吗?(生:齐说;师:大家知道 的真不少)这些属于软体动物,如果大家到海边旅游的话,到处可以见到这些动物的贝壳。 接着再看一类动物:……你们上树捉过知了吗?这一类是节肢动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 章 动物的主要类群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板书课题第三节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2.本节的学习目标是:(出示) 2.学生设疑:下面请大家依据图片并围绕课题和目标大胆提出所想知道的问题。(学生可能 会提出下列问题) ⑴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主要特征?) ⑵与人类的关系? ⑶结构?功能?等等 (大家提出的问题属于本节的重点,也很全面。根据教材内容我把大家提出的问题细化形成 本节的自探提示。 11 【投影】自探要求: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哪些?观察与思考 P12 缢蛏的内部结构并回答讨论题。 2、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软体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4、常见的节肢动物有哪些?观察与思考 P14 的图片并回答讨论题。 5、蝗虫身体分为哪几部分?各部分各有什么功能?外骨骼有什么作用? 6、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7、节肢动物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认真对照插图、观察与思考和小资料进行自学圈记。(约 8 分钟 ) 二、解疑合探 (学困生回答,中优等生补充评价) 【师】:下面来检测一下你们的自学情况,首先来看第一个问题: 1、常见的软体动物有:河蚌、蜗牛、缢蛏、田螺、乌贼、扇贝等等 讨论题:⑴贝壳的作用:保护内部的柔软器官。 ⑵依靠足运动;依靠鳃呼吸。 ⑶在吸水和排水的过程中,摄取水中的食物颗粒,排出食物残渣。 (结合插图:给学生讲述摄食过程) 2、【师】:这些软体动物有哪些主要特征,谁愿意总结一下? 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提问】:是不是所有的软体动物都有贝壳和足呢?(结合插图让学生看资料了解) 3、【师】中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总量名列世界第一,其中贝类产量位居世界首位。 那么与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有利的方面: ⑴牡蛎、扇贝、鲍等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且脂肪含量低,所有可以食用; ⑵鲍的壳(石决明)、乌贼的壳(海螵蛸)、珍珠粉可以药用; ⑶螺壳和珍珠是很好的装饰品; 不利的方面: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寄主,与血吸虫的传播有关。 【提问】有谁知道美丽的珍珠是怎样形成的? 河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的刺激时,会分泌大量的珍珠质把异物层层包裹起来,最后形 成了珍珠。 12 4、【师】下面我们来看第二类动物,节肢动物,你熟知的节肢动物有哪些呢? 节肢动物是最大动物类群,目前已命名的种类有 120 多万种以上,占所有已知种数的 80%以 上。包括大家熟知的蝉、蟋蟀、蝴蝶、蜻蜓、蜜蜂、蝗虫、七星瓢虫、虾、蟹、蜘蛛、蚊、 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节肢动物在水体、陆地、空中都可生活。 讨论题:⑴图表略 ⑵蝗虫、七星瓢虫等动物的形态结构相似。 共同特征是:有一对触角、三对足,两对翅等 ⑶、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5、【师】下面我们以蝗虫为例说说节肢动物的结构和功能: 蝗虫身体分为: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⑴.头部——负责感觉和摄食,有一对触角、三 个单眼和一对复眼,口器用于摄食。 ⑵胸部——运动中心,有三对足,善于跳跃;有两对翅,适于飞行。 ⑶腹部——集中容纳内脏器官。此外,体表的气门用于呼吸。 昆虫的外骨骼作用:⑴保护;⑵防止水分蒸发 6、【师】谁愿意总结一下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 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其实节肢动物可以分为:昆虫纲、珠形纲、甲壳纲、多足纲,每一种包括(投影)这些动物。 而在四个纲中:昆虫纲种类最多,包括(投影)这些动物,几乎遍布了海陆空的各个角落。 7、【师】节肢动物分布这么广泛,与人类肯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谁愿意总结一下: 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的方面:⑴虾、蟹等为人类和其他海洋生物提供动物蛋白;⑵ 蜜蜂等昆虫为开花植物传粉;⑶蝎、蜈蚣、蝉蜕可入药,治疗疾病;⑷果蝇是非常经典的实 验材料; 不利方面:蚊、螨叮咬人,并传播疾病。 本节的主要内容就到这里。请大家回头来看一下,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都解决了吗?熟记本 节知识 2 分钟是的时间。 三、质疑再探: 通过刚才的学习对本节知识你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我们共同探讨。(学生提出问题, 由其他学生回答,或者讨论解决等等) 四、运用拓展 勇敢展现自己!我一定最棒!富有激情的评价,你最给力!加油!同学们,笑到最后的一定 13 是我们!(下面给大家带来几道题目,来检测一下本节的学习情况) 1、下列动物全是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 A、鲍鱼、河蚌、蜗牛、水母 B、缢蛏、田螺、乌贼、扇贝 C、扇贝、河蚌、鲤鱼、海马  D、文蛤、田螺、蝗虫、鲍鱼 2、关于外套膜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外套膜包裹着内脏器官,对内脏器官具有保护作用 B、贝壳就是外套膜分泌的物质形成的 C、河蚌的外套膜受到沙粒等异物刺激,会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裹,形成珍珠  D、外套膜除了保护和分泌功能外,还能够完成呼吸 3、世界上种类最多的动物是:( ) A、腔肠动物 B、环节动物 C、软体动物 D、节肢动物 4、中药材“蝉蜕”是蝉的(  ) A、外骨骼 B、外套膜 C、翅  D、足 接着大家请看书本 P17 练习:给大家 5 分钟时间完成。(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适时进行 评价和讨论) 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的学习,你在知识和方法上有哪些收获? (出示小结,学生读背) 2.在今天的课上,你认为自己有什么样的进步?对这样的学习方式有什么建议? 作业布置: 家庭小实验: 纸片诱蝶(菜粉蝶) 注意:把白色纸片做成粉蝶大小的样子,用线吊住,然后在菜园里不断挥舞,会有雄蝶飞来 追赶,把它误认为雌蝶,前来求爱。这个实验说明,雄性菜粉蝶是通过视觉来发现雌蝶的。 ●教学后记 14 第四节 鱼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说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结构特点。 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探究鱼类的外形和呼吸方式,概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我国渔业资源的现状及保护 ●教学重点: 1、 探究鱼的外形、运动和呼吸方式,并概述鱼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 举例说明鱼和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1、播放鱼游泳的视频:《人与自然》中海洋鱼类的视频 2、展示鱼的骨骼图片:问:那些动物是有脊柱的?那些动物是没有脊柱的?脊柱与鱼的运 动有关吗? [探究新知] 一、明确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仔细阅读教材 p19 页第 1、2 段,明确动物的种类 及主要生活环境是怎样的? 温馨提示:脊柱是由脊椎骨构成的.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概念 二、了解多种多样的鱼。 视频展示:学生探究了解: 1、鱼的种群数量 2、鱼的生活环境、食性…… 3、四大家鱼:列举淡水鱼 15 4、列举常见的海水鱼四、认真观察课本 p20-21 页图片,归纳一下鱼适于水中生活的特点有 哪些? [成果展示质疑深化] 1、 探究总结:鱼的主要特征 4 个点 鱼的外形:大多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水的阻力。 鱼的体表:鱼的体表有鳞片和黏液;既能保护身体又有利于克服水的阻力 鱼的运动:鱼通过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完成游泳运动 鱼的呼吸:鳃 2.探究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展示图片:蛋白质重要来源 2、明确《渔业法》相关规定:养殖、捕捞 [检测提升] 师:大屏幕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完成 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展示。 1、鲫鱼在水中不停地吞水的作用主要是( ) A、滤取食物 B、进行呼吸 C、平衡身体 D、调节身体密度 2、当水流过鱼鳃时,渗入鳃丝毛细血管的是( ) A、食物 B、二氧化碳 C 、氧气 D、水流 3、鲫鱼的生殖特点是( ) A、雌雄同体,体内受精 B、雌雄同体,体外受精 C、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D、雌雄异体,体内受精 4、鲫鱼身体内的血管有(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血管 D、以上三者 5、鲍鱼称“鱼”而非鱼类,而有些动物不称“鱼”而属鱼类,如下列动物中的(  ) A.海豚 B.海狮 C.海豹 D.海马 6.具有“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鳍游泳,用鳃呼吸”特征的动物是(  ) A.蚯蚓 B.鲤鱼 C.褐马鸡 D.金丝猴 7.下列生物都生活在水中,其中不属于鱼类的是(  ) A.鲫鱼 B.海马 C.鲸鱼 D.鲨鱼 8.鱼的呼吸器官是(  ) A.鳔 B.鳃 C.口 D.肺 9.生物名称真难认,名称里面有“鱼”的不一定是鱼,名称里面没有“鱼”的倒有可能是 鱼.聪明的你一定知道,下列动物中哪一种是鱼?(  ) A.鱿鱼 B.鲍鱼 C.海豹 D.海马 10、海马用鳍辅助运动,用鳃呼吸,有由脊椎骨构成的脊柱,而且终身生活在水中.据此, 你判断海马是属于下列哪类动物(  ) A.马科 B.马属 C.哺乳纲 D.鱼纲 16 11、茂名是个水产养殖大市,水产品远销国内外,如养殖有河蟹、沼虾、鲫鱼、河蚌、中华 鳖、日本鳗鱼等,请指出以上属于鱼类的动物是 12、鲤鱼用 呼吸,蚯蚓用 呼吸,蝗虫用 呼吸。 13.鱼终生生活在 中,体表覆盖黏滑的 ,身体一般为 型,用 游泳,用 呼吸. 14、“鱼儿离不开水”.观察图 3 鲫鱼的鱼鳃,请填空. (1)图中 A 所示是鱼鳃的主要结构,称为 . (2)水流经鱼鳃后,溶解在水中的气体减少的是 [板书设计] 第四节 鱼 一、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按体内没有由脊椎骨形成的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二、多种多样的鱼:淡水鱼:四大家鱼。海水鱼: 鱼的主要特征:1、生活在水中 2、体表常有鳞片覆盖 3、用腮呼吸 4、通过尾部和躯干部的 摆动以及起的协调作用游泳。 三、鱼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后记 鱼这种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很近,所以学习起来难度不大,但是由于经费和时间的限制, 没有进行实验,学习效果有所下降。 17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知道学生阅读教材提供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法、实验法及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引入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爬行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树立保护意识。 2、观察实验活动中培养的探究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说明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适应各自生存环境的特点。 2、探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各自种类的主要特征。 3、制定可行的探究方案。 ●教学难点 1、怎样引导学生探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2、怎样引导学生简历保护生态环境的观点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青蛙和龟的视频,教师问: 1、青蛙和龟既能水中生活,又能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龟属于爬行动物, 这是为什么呢? 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自主探究] 一、播放蝌蚪和青蛙生长发育过程片段的视频: 要求: 1、用自己的话描述青蛙的发育过程,说出他们之间的变化。 2、为什么青蛙是两栖动物?“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 对吗? 二、探究“青蛙是如何适应这样的生活的”?播放相关视频 18 1、外部形态的适应:鼓膜、鼻孔、前肢、后肢 2、内部结构的适应:肺、皮肤辅助呼吸 三、探究爬行动物蜥蜴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特征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颈、四肢、皮肤、肺、受精场所、卵……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成果展示] 教师指导,学生交流总结: 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环境、呼吸方式;成体生活环境、呼吸方式 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呼吸、产卵。 [质疑深化] 1、两栖动物和人类的关系:害虫天敌 2、爬行动物和人类的关系:食用、入药 [检测提升] 师:大屏幕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完成 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展示。 1、有一动物体表覆盖有鳞片,体内受精,受精卵有卵壳保护.据此我们可初步判断它属于 (  ) A.鱼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2.扬子鳄是我国特产的淡水鳄类,是世界上濒临灭绝的动物.为了保护扬子鳄,国家把它 列为一级保护动物,并且建立了扬子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下面有关叙述中,与扬子 鳄相符的是(  ) A.卵的表面有坚韧的卵壳,卵很小,储存的养分很少 B.母鳄承担孵卵直到幼体孵出,这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D.身体表面覆盖着较大的角质鳞片,靠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C.幼体必须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 3.在爬行动物中,蜥蜴、扬子鳄等依靠什么器官进行呼吸(  ) A.内鳃和外鳃 B.肺 C.气管、鳃和皮肤 D.鳃和肺 4.2013 年是蛇年,下列关于蛇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 A.蛇主要用鳃呼吸 B.蛇是恒温动物 C.蛇是体内受精 D.蛇是无脊椎动物 5.蜥蜴的皮肤干燥又粗糙,表面覆盖着角质鳞片,这样的皮肤有利于(  ) A.爬行 B.吸收营养 C.辅助呼吸 D.减少体内水分蒸发 6、能正确表示动物与其气体交换部位的是(  ) ①蚯蚓---体壁 ②鲫鱼---鳃 ③家鸽---肺和气囊 ④青蛙---鳃和皮肤 ⑤家兔---肺. A.①③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②③⑤ 7、列关于两栖类动物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两栖类指的是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生物种类 B.两栖类的动物都属于脊椎动物 C.蛙是常见的两栖类动物 19 D.两栖类动物能够进行有性生殖来繁殖后代 8、青蛙是田园卫士,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青蛙.下列有关青蛙的叙中,错误的是 A.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水陆两栖 B.幼体用鳃呼吸,成体主要用肺呼吸 C.雌雄异体,受精作用在体内进行 D.幼体与成体差异很大,其发育过程为变态发育 9、下列动物中,用两个器官进行呼吸的是(  ) A.蛇 B.鲫鱼 C.青蛙 D.鲸 10、在我国北方,每年 1O 月以后到第二年 3 月之前,青蛙呼吸的情况是(  ) A.完全靠肺呼吸 B.主要靠肺呼吸 C.几乎全靠皮肤呼吸 D.靠肺和皮肤呼吸 11.两栖动物中的青蛙、蟾蜍等,幼体生活在水中,用 呼吸,称为蝌蚪,蝌蚪要经 过 成为成体,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 呼吸,同时用 辅助呼吸. 12、爬行类由于具有较发达的 ,生殖不需要 而成为真正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 13、两栖动物是从 开始向 过渡的类群.其繁殖和幼体发育阶段必须在 中进行。 14、蚱蜢和螟蛾是稻田里的害虫,它俩在一起琢磨着如何对付小青蛙.蚱蜢说:“青蛙蹦得 高,跳得远,我们见了它要逃得快才好.”螟蛾说:“青蛙的眼力好,让它瞧见就跑不了啦, 还是想法子躲起来好.”正说着,只见一只小青蛙蹿过去,蚱蜢叫声“快溜”,张开翅膀就 飞,螟蛾却伏下不动.聪明的同学,请你猜猜看,青蛙首先捉住了哪个害虫? [板书设计] 第五节 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一、两栖动物 1、外部形态、内部结构 2、适应生活的特点 3、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二、爬行动物 1、蜥蜴:(1)外部形态特点 (2)内部结构特点 2、蜥蜴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 3、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后记 本节内容较简单,教学完成后,发现利用表格来对标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不同,说明 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更为有效。 20 第六节 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阐明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 概述鸟类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鸟适于飞行的特点”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 ●重点难点 1.鸟类适于空中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 2.鸟类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视频,创设情景, 学生观察各种鸟类的飞行姿态图片, 师导入:仰望蓝天上高飞的鸟儿,你也许会想:“我要是能飞那该有多好?”是啊,能 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是人类一直以来的梦想,直到一百年前,莱特兄弟制造了飞机,才实现 了人类的夙愿。我们不禁会有这样的疑问: 鸟儿为什么能飞呢? [自主探究] 【学习任务一】引导学生观看鸟的图片外形,羽毛,骨骼,肌肉图片,并认真思考回答 下列问题: 1、鸟的体形呈什么形态?对鸟的飞行有什么帮助? 2.家鸽的肌肉,哪里最发达?与翼的飞翔运动有什么关系? 3.鸟的骨骼有什么利于飞行的特点? 【学习任务二】 师:展示有关鸟类消化特点的资料,鸟类呼吸的过程,并让学生思考:这些与飞行有何 关系? 师生互动、归纳点拨 21 【学习任务三】鸟与人类的关系。 生看课本,总结:鸟与人类的关系 1. 农田害虫天敌 2. 食用 3. 观赏 【学习任务四】通过以上认识,感知动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机能及生活习性与其生 活环境相适应的基本生物学观点;养成保护环境的良好品质。 [展示成果] 总结:鸟类是适合飞行的特点: (一)外部形态 1、外形 2、体表: (二)内部结构 1、肌肉 2、骨骼 (三)生理特征 1、消化系统 2、循环系统 3、呼吸系统  [检测提升] 师:大屏幕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完成 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展示。 1.对家鸽气囊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气囊位于内脏器官之间,有的突入到骨的空腔里 B.气囊可进行气体交换 C.气囊可减轻家鸽的比重 D.气囊可以起到散热降温的作用 2.鸟最发达的肌肉是( ) A.颈部肌肉 B.胸部肌肉 C.四肢肌肉 D.头部肌肉 3.“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诗中写的动物属于( ) A.鸟 B.哺乳动物 C.环节动物 D.节肢动物 4.飞行使鸟( ) A.扩大了活动范围 B.利于觅食 C.利于繁殖后代 D.以上都对 5.鸟飞行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下列叙述中,与提供能量没有关系的是( ) A.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 B.鸟的呼吸旺盛,供氧能力强 C.鸟的胸肌发达,收缩有力 D.鸟的体温高,循环系统发达 6、家鸽胸部的骨很突出,其作用是( ) A.减少空气的阻力 B. 维持身体平衡 C. 减轻体重 D. 附着发达的胸肌 7、下列不属于鸟类气囊作用的是( ) A.进行气体交换 B. 散热降温 C. 降低身体的比重 D 减小飞行时内脏之间的摩擦 8、鸟类与其它种类动物最主要的区别是( ) 22 a. 体表有羽毛 b. 前肢变为翼 c. 用肺呼吸并用气囊辅助呼吸 d. 心脏四腔 e. 体温恒定 A. a b c B. b d e C. a c e D. c d e 9、许多鸟类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下列属于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是(  ) A、身体呈纺锤形,体表覆盖鳞片 B.胎生哺乳,体表多被毛 C.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 D.卵生,靠湿润体表呼吸 10、“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与鸟类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是 ①前肢变成翼 ②长骨 中空 ③胸肌发达 ④体温恒定 ⑤有气囊 ⑥有复杂的繁殖行为(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⑤⑥ D.②③④⑤ 11、动物都有与各自生活环境和习性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征.请分析回答问题: (1)蝗虫生活在干旱的陆地上,它具有______,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2)鲫鱼的身体呈______形,可以减小游泳的阻力. (3)家鸽在飞翔时需要消耗大量的氧,因此,除了用肺呼吸以外,还有______辅助呼吸. 12、请结合家鸽的骨骼图,运用所学知识,归纳家鸽哪些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适于飞翔. (1)家鸽的身体呈______形,这种体形可以减少飞行时的______ (2)观察家鸽的骨骼,可以发现____________很突出,长骨中空,内有空气. (3)家鸽等适于飞翔生活的鸟类,一般具有______的呼吸方式,这种呼吸方式,提高了对 ______摄取能力.体内有发达的______与肺相通,它们分布在内脏器官之间,有的还突人到 骨的空腔里. 13.通过探究“鸟适于飞行的特点”,你发现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有: (1)鸟类的体形呈______型,可减少飞行时空气对它的______; (2)鸟的体表覆盖着羽毛,用于飞行的羽毛主要是正羽; (3)前肢变成______,呈扇形; (4)鸟的胸部肌肉______; (5)鸟的骨很轻,长骨都是中空的; (6)鸟的食量______,消化能力______,食物残渣形成后在体内不停留; (7)鸟的心率比人快,血液运输能力强。 (8)鸟呼吸时,除了有肺这一器官外,还有许多与肺相连的______. 14、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为了探究鸟适于空中飞行的特点采用了不同的探究方法进行探究, 以下是他们总结交流的内容. 甲同学:我观察的鸟类大部分都呈流线型,我认为这是鸟适于飞行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乙同学:我上网查了一下几种鸟类消化特点的资料如下:雀形类的鸟一天所吃的食物,相当 于自身体重的 10%~30%.蜂鸟一天所吃的蜜浆,约等于它体重的两倍.体重为 1500 克的雀 鹰,能在一昼夜吃掉 800~1000 克肉.我觉得鸟类食量如此之大也可能与它的飞行有关. 丙同学:我直接问了老师,老师给我介绍了鸟类独特的呼吸方式,在飞行过程中能够获取充 足的氧气. 依据这三位同学阐述请回答下面问题: (1)科学探究可以采用多种方法,甲、乙和丙同学分别采用的是 、资料法和走 访法. (2)甲同学说流线型是鸟适应飞行的特点,其原因是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飞行时 的 . (3)乙同学认为食量大适应鸟的飞行,是因为鸟类可以从食物中获取大量的 ,经 过呼吸作用为鸟类的飞行提供能量. (4)丙同学所说的独特的呼吸方式具体是指 . 23 (5)请再举一项以上没有提到的鸟适于飞行的特点是 板书设计 第六节 鸟 (一)外部形态 1、外形 2、体表: (二)内部结构 1、肌肉 2、骨骼 (三)生理特征 1、消化系统 2、循环系统 3、呼吸系统  ●教学后记 24 第七节 哺乳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哺乳动物动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点,概述动哺 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2.阐明狼和兔在牙齿等方面与其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3.了解哺乳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总结和概括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重点难点 动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多种哺乳动物的图片,包括水生哺乳动物:海豚;鲸鱼;会飞的哺乳动物: 蝙蝠;陆生哺乳动物:鼹鼠等。 提问:它们形态各异,生活环境差别很大,为什么都属于哺乳动物呢? 生:回答...... 引入新课 [自主探究] 【学习任务一】引导学生看课本 36 页,总结哺乳动物的两个特征 1.体表被毛(少数水生种类除外) 体毛有很好的保温作用,哺乳动物是恒温动物。 2.胎生:绝大多数哺乳动物的胚胎在雌性体内发育,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营养,发育到 一定阶段后从母体中产出。 哺乳:雌性用自己的乳汁哺育后代,使后代在优越的营养条件下成长。 胎生哺乳提高后代的成活率 【学习任务二】 25 师:展示兔子和狼的牙齿图片,引导生观察并讨论课本上的问题,并总结哺乳动物的第 三个特征 3.哺乳动物的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学习任务三】引导学生看课本 37 页,总结哺乳动物的最后一个特征 4.哺乳动物有高度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能灵敏感知外界环境变化,迅速做出相 应的反应。 [成果展示] 总结: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 胎生,哺乳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学习任务四】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引导学生看课本 37 页,总结哺乳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并思考鼠类猖獗应该怎么办? [检测提升] 师:大屏幕展示练习题,引导学生完成 生:自主完成练习题,并展示。 1、与其他动物相比,哺乳动物后代成活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心脏四腔 D.体表被毛 2、国宝大熊猫“团团”、“圆圆”作为大陆人民的友好使者被赠送到宝岛台湾.下列不属于 大熊猫主要特征的是(  ) A.用肺呼吸 B.胎生、哺乳 C.牙齿分化 D.体温不恒定 3、蝙蝠能够飞行,但不属于鸟类,而是属于哺乳类.主要由于是(  ) A. 蝙蝠能用超声波定位 B.蝙蝠能滑翔 C.蝙蝠四肢有爪 D.蝙蝠有胎生、哺乳的特征 4、深圳野生动物园有①长颈鹿②鳄鱼③大象④蝴蝶等动物,小明把这些动物分成了两类, 一类是①③,另一类是②④.他分类的依据(  ) A. 是否会飞 B.是否会游泳 C.是否胎生哺乳 D.是否有脊椎骨 5、下列不具有膈的动物是(  ) A. 鱼 B.羊 C.牛 D.猪 6、2012 年伦敦奥运会吉祥物“文洛克”是以萨罗普羊为原型设计的.萨罗普羊在繁殖上具 有胎生、哺乳的特点,它属于(  ) A. 两栖类 B.爬行类 C.鸟类 D.哺乳类 7、“美人鱼”的学名叫儒艮,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美人鱼”,是因为母兽给幼崽喂奶时常浮 出水面,像人类哺乳的情形.你认为“美人鱼”属于(  ) A. 鱼类 B.软体动物 C.哺乳动物 D.两栖类 8、生物体的结构与其功能是相适应的,下列结构特点不与家兔食草生活相适应的是(  ) A.犬齿发达 B.消化管长 C.盲肠发达 D.臼齿发达 9、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 26 A.体表被有鳞片,用鳃呼吸 B.体表被毛,胎生,哺乳 C.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D.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10、洞庭湖江豚之死,触目惊心,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请根据材料回答: (1)江豚身体呈流线型,四肢鳍状,适于在 中生活. (2)江豚的繁殖和哺育后代的方式与人类相似,具有胎生和哺乳的特征,因此江豚属于 动物. (3)江豚以鱼类为食,它们之间构成了 关系. (4)江豚死亡事件发生后,有关人员对死亡的江豚进行解剖,发现多数死亡的江豚胃内食 物很少,甚至没有.据此推测,造成江豚大量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写一项即可) (5)保护江豚,刻不容缓.请你向有关部门提出一项保护江豚的合理化建议: 11、哺乳动物的牙齿出现分化,观察兔和狼的牙齿: (1)兔和狼的口腔中都有的结构,它的名称是______. (2).狼和兔相比,狼所特有的结构是______,它的功能是______. (3)兔和狼的牙齿有区别,说明了______ . (4)兔主要以植物为食,与此相适应,兔消化系统中的______十分发达. 12、哺乳动物除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 、 等特征. 13、如图 A 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 B 为四种生物关系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 A 中,蝗虫是 动物,蛙是 动物,蛇是 动物,鹰是 动物,老鼠 是 动物。 植物中的能量流动到鹰的途径有 条.汞在生物体内难分解并且无法排除,当该生 态系统长期被汞污染,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 . (2)图 B 中的阴影部分是鼠、鹰、蛇和蛙的共同特点,若阴影表示生态系统中生物部分 的组成成分,则该阴影为 ,若阴影表示生殖方式,则该阴影为 。 [板书设计] 第七节 哺乳动物 体表被毛(部分水生哺乳动物除外) 胎生,哺乳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教学后记 哺乳动物离学生的生活很近,因为很多家养的宠物,家畜都是哺乳动物,可以多举例来 说明。 27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运动系统组成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认同动物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通过学习运动这一功能,使学生能阐明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通过各种动物的运动与观察,使学生能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重点 1.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结构,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使学生阐明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3.使学生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认识动物的运动中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并能阐明运动与其他系统的联系。 ●教学方法 谈话式、演示式、举例式、启发式。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家兔骨骼标本;人体骨骼模型;人体骨骼肌与骨、关节关系的模型; 蛙神经——腓肠肌标本。 (2)动物觅食、避敌等各种动作与劳动机器等的影像资料或画片。 (3)解剖器官。 2.学生准备:(1)猪、羊等的前肘关节(最好带些骨骼肌) (2)硬纸板、松紧带、图钉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观看录像、直接导课] 教师首先播放有关猎豹、狮子等捕食斑马、羚羊、仙鹤起舞、鸟儿高飞、鱼翔浅底、运 动员的竞技表演等内容的录像资料,最后将画面指向运动员凸起的肌肉和猎豹奔跑时强劲收 缩的后肢肌肉;然后教师出示人体运动模型或直接用自身作标本,用自己的体态语言示屈肘 的动作,让学生注意观看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教师可以如下导课: 教师:……大家注意观察老师的胳膊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胳膊上的肌肉鼓起来了。 学生:发生了一种动作。 28 教师:是的。但这种动作是怎么发生的呢?再请大家来看看这个模型(出示人体骨骼模 型)。我现在用手牵引着它的手骨,结果,大家看,它怎么了。 学生:胳膊绕着肩关节(或肘关节)发生了运动。 教师:很好。大家答得完全正确。那么,我要不牵引它呢?能动吗? 教师的这几个设问答案是很明显的。但答案本身不是设问的目的,设问的目的是要引出 “运动的结构”。最终使学生认识:运动是由运动系统来完成的;运动系统是由关节、骨和 骨骼肌组成的。其中,关节是运动的支点;骨是运动的杠杆;骨骼肌是运动的动力。为了强 化这一认识,教师可用劳动工地上的大吊车、挖掘机等画片或影像资料,与人的运动的画片 或影像资料在多媒体上播放,让学生充分理解:关节是运动中的支点、骨是运动中的杠杆、 骨骼肌是运动中的动力。 最后,让学生结合课本 29 页的讨论问题进行讨论,根据讨论结果和以上知识让学生用 自备的硬纸板、松紧带、图钉制作肌肉牵动骨运动的简易模型。从而巩固了以上所学知识, 也使学生在认识运动的结构的基础上,尝试模拟制作实验的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使学生在日后的成长道路上,善于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 活动紧密联系,发展学生的发散、创新的思维能力。 [模型展示,体态语言,引申新课内容] 首先,教师用青蛙(或蟾蜍)的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装在实验仪器上,让学生注意 观察针刺激肌肉时,指针是否发生变化,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停止刺激,指针又发生了什么 变化,原因是什么。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理出: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 骼肌的牵引,因为骨骼肌具有一个收缩的特性。 然后,结合学生观察自备猪、羊的关节(带些肌肉能示关节组成),进一步理解关节的 组成并观察骨骼肌的组成。 通过观察使学生认识:骨骼肌由肌腱和肌腹两部分组成,肌腱可绕过关节分别连在不同 的骨上。从而认识:当骨骼肌受刺激收缩时,就牵引着附着的骨发生运动。 然后,教师可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屈肘下蹲、蛙跳等动作。这样做的时候,教师首先要组 织好课堂纪律。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一、活跃课堂气氛;二、让学生充分体验运动时身体的 哪一些部分的肌肉和骨发生了运动;三、让学生充分理解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从而引 出运动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 [亲身体验,发生联想,提高认识] 接着上面的活动,教师接着让学生做一个屈肘动作,维持一段时间,学生会给出一个结 果:老师,我胳膊上的肌肉酸胀;支撑不住了;累了。此时教师恰好抓住酸、累这一感觉引 出神经系统与运动系统的联系,进而引出运动系统与其他各系统的联系。例如:教师可以如 下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噢!你累了,怎么就知道困了、累了? 学生:我感觉到的。 教师:哦,是感觉到的。那你知道感觉由哪个系统完成?假如我们今天一上午都是体育 课,那你还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可能会答出:饿了、出汗、脸红、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疲劳等等。教师应及时抓 住各系统的功能对学生进行引导。比如: 29 教师:饿了,你要干什么? 学生:吃饭。 教师:与哪个系统有关?这个系统出现什么生理变化? 学生:消化系统。这个系统将会…… 如此,引导学生联系各大系统,让学生能够阐明各类动物的运动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 和控制下完成的。除受神经系统的调节外,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的参与 配合。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并使学生确立全面综合,辩证统一看待事物的 人生态度。 [观看录像,小结训练,结束新课]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正在猎食的狮、豹等动物的奔跑画面、正在亡命逃奔的斑马、瞪羚的 画面和其他动物的捕食与被捕食的过程的画面,引导学生认识并总结运动对于动物生存的意 义。 然后,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时内容,突出重、难点,强化学生的理解,加深学生的 认识。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运动的骨骼肌在运动中起 A.杠杆作用 B.动力作用 C.支持作用 D.支点作用 答案:B 2.关节在运动中起 A.连结作用 B.杠杆作用 C.支点作用 D.支持作用 答案:C 3.骨在动物的运动中起 A.支点作用 B.协调作用 C.动力作用 D.杠杆作用 答案:D 4.把骨骼肌连在骨上的结构是 A.关节 B.韧带 C.肌腱 D.关节囊 答案:C 5.屈肘动作的完成是由于 A.肱二头肌收缩 B.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收缩的同时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等屈肌肌群收缩,同时肱三头肌等伸肌肌群舒张 答案:D 二、观察与思考 1.某人因脑部外伤,结果出现了下肢瘫痪,下肢并没有受任何损伤。这是怎么回事? 30 答案:骨骼肌具有收缩的特性。但骨骼肌必须接受由神经传来的兴奋,才能收缩,进而 牵引所附着的骨围绕关节运动。某人脑部外伤,可能是伤害了运动中枢,致使兴奋不能传至 下肢,骨骼肌不能收缩。若长期不运动则肌纤维萎缩、瘫痪。 2.某人直臂提取一桶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收缩还是舒张? 答案: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肘关节的屈伸。当人直臂提水时, 处于单纯伸肘状态,但同时,还需用力才能将重物提起,所以,这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必 须同时收缩才能完成直臂提水这一动作。 ●板书设计 第二章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第一节 动物的运动 一、运动的结构及功能: 二、运动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1.呼吸系统——消耗氧,产生二氧化碳,呼吸频率加快 2.消化系统——消耗有机物,加快吸收,产生饥饿感 3.循环系统——消耗氧与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与废物,使血流加快、心跳加快 4.皮肤排泄——血流加快、血管舒张,体内热量随汗液分泌而释放,出现脸红、出汗 等现象 5.神经系统——代谢速度的加快,产生肌肉酸困、疲劳、饥饿、热、竞争等复杂的感 觉和运动 三、运动对生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后记 31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通过学习使学生能阐明动物的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重点 1.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使学生对一些动物行为判别。 2.使学生能够阐明动物的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使学生能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使学生懂得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遗传性。 ●教学方法 谈话式、演示式、启发式、举例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各种动物行为的影像资料。 (2)具有拟态、警戒色等行为特征的动物(如尺蠖、毒蛾)或图片。 2.学生准备:鼠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录像,导入新课] 教师采用谈话式教学法,边放录像边和学生对话,借此组织教学。组织教学时,教师应 注意选择典型的动物行为引导学生注意观看。教师选择的行为应该有以下内容:奔跑、游泳、 飞翔、爬行、游走等,可以是取食、繁殖、攻击、防御等行为,特别注意提示学生:动物竖 起耳朵、注目凝视、改变体色、静止不动等都是动物的行为。加入拟态、警戒色等动物行为 加深学生理解。 对于动物的奔跑、取食、攻击、逃跑等行为学生很容易理解,但对于动物竖起耳朵静听 注目凝视以及静止不动这些都是行为,可能有的同学不能很好理解,教师应及时抓住时机启 发学生理解动物的行为。例如可要求学生观察鼠妇的假死行为。 录像观看完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在刚才播放的录像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 习行为。使学生能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应引导学生抓住两点去 区分:一是行为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二是动物的某种行为是否生来就有的行为。此处 是一个难点。教师可就典型事例加以引导,比如用众所周知的狼孩事例。例如教师可以如下 述突破难点: 教师:狼孩毕竟还是人,他能直立吗? 学生:能。 教师:狼孩为什么能直立而狼不能直立呢? 学生:他毕竟还是人,是由人生的。 32 教师:很好。这说明他的这种直立行为是由人的遗传因素决定的。那么,我再问大家, 这个狼孩平常习惯于直立呢,还是习惯四肢着地爬行呢? 学生:肯定是四肢着地爬行的时候多。 教师:那么,他为什么不直立行走而要四肢着地爬行呢? 至此,很简单的问题或许因为某种原因,而不能答出。若不能答出或有其他答案,教师 应善于及时抓住契机对学生进行引导,直至找出准确答案。最终让学生明白这么一个道理: 狼孩之所以能身体直立是因为他的遗传物质决定着他的行为特征;狼孩之所以四肢着地爬行 是因为他的后天生活的环境——狼窝没有他学习直立行走的外界条件。 [继续观看录像,引申教学内容] 教师选择猎豹捕食、两只雄性鹿或猴子争斗、逃奔的黄鼠、野兔或羚羊、蜜蜂采蜜、鸟 类的育雏行为和迁徙行为等画面让学生观看并理解:两只同种的个体互相争斗是为了保存自 己的生存空间或食物;猎豹捕猎羚羊,羚羊躲避逃奔都是与自己生存有利的。鸟儿的育雏行 为和迁徙行为有利于它们繁殖后代;蚂蚁、老鼠、蜜蜂等动物具有贮藏食物的行为,有利于 它们度过食物稀少的季节等。 然后,引导学生对比课本所给资料所示的图片进行比较并讨论。最后组织学生汇报讨论 结果。例如可做如下组织: 教师:刚才,大家对课本的资料进行了讨论。现在,我们以小组形式交流一下各组的意 见。 第 3 组:我们认为小袋鼠如果没有爬向妈妈育儿袋的本能,它就不可能成活。所以,小 袋鼠的行为属于先天性行为,是最基本的生存行为。 教师:噢!你们认为先天性行为是最基本的生存行为。哪个组来说说对资料 2 的理解呢? 好,第 1 组来说说。 第 1 组:我们觉得蚯蚓走迷宫,这个迷宫是人为设置的,所以,蚯蚓最终学会了走迷宫 是一种学习行为,学习行为要比先天性行为复杂得多,同样是生存,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 适应性强。 教师:很好,你们组认为学习行为比先天性行为的适应性强。第 7 组再来说说对于资料 3 你们是怎么理解的? 第 7 组:我们认为美国红雀总是给养鱼池的金鱼喂食,它不辞劳苦就像一个慈爱的妈妈。 教师:噢!你们对资料 3 得出这样的结论。也不错。那么,咱们每个人都有妈妈,想想 看,在你的生活中,有多少事情是妈妈含辛茹苦、不计辛苦为你不停付出。所以,咱们每个 人都应该永远记住:要热爱自己的母亲。好,现在我们还是回到课本上,接着讨论资料 3 和 资料 4,哪个组再来说说呢?好吧,让第 8 组说说看。 第 8 组:我们组认为美国红雀喂养金鱼的行为毫无意义…… 至此,每个小组的讨论都各有特色或者毫无结果,或者转移主题,此时,教师应该最好 地发挥自己的组织教学才能。一方面,教师要善于把移走的主题拉回来;另一方面,还应注 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研究分析问题,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生物行为对于生物生存的意义,以培养学生学会随时总结所学 知识,形成一个系统的概念。 [小结教学内容,巩固练习,结束本课] 33 师生共同总结,采用谈话式教学法,教师要向学生点明本课的重、难点,难点中的“让 学生懂得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遗传性”。在小结时一定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使学生明确不同 动物的学习能力不同,学习能力的差别取决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产生反应的神经结构。神经结 构高等则学习行为复杂,神经结构简单则学习行为也简单,而神经结构的简单与复杂又取决 于各种生物的遗传素质,最终归结到结构与功能是相统一的这一辩证观点,从而树立学生全 面辩证看问题的人生观点。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下列不属于动物行为的是 A.心脏跳动 B.飞蛾扑火 C.鸟类育雏 D.蜜蜂采蜜 答案:A 2.每年春季,雄蛙的鸣囊鼓起,发出鸣叫,这种行为属于 A.进攻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捕食行为 答案:C 3.下列行为中,不属于繁殖行为的是 A.两只狗争夺一块肉骨头 B.雄蜘蛛给雌蜘蛛献上一份精美的礼品 C.园丁鸟花费很长时间和精力装饰巢穴 D.杜鹃鸟将卵产在喜鹊的巢里 答案:A 4.动物的学习行为有利于 A.找到食物 B.适应复杂的环境 C.找到配偶 D.逃避敌害 答案:B 5.在紧急情况下,会发生蜥蜴甩掉尾巴,螃蟹自切弃足,海参抛出内脏等现象,这些 都属动物行为中的 A.攻击行为 B.防御行为 C.繁殖行为 D.节律行为 答案:B 二、观察与思考 1.小羊出生以后,不用母羊教,就能找到母羊奶头,碰到奶头就能吸吮乳汁。这属于 什么行为。 答案:先天性行为 2.饲养员在给猴子喂甜薯时,不慎把一个甜薯掉进水池里,一只小猴费了好长时间, 才把甜薯捞上来。几个月后,饲养员发现给猴子喂甜薯时,有相当多的猴子把甜薯拿到水池 中擦洗,再也不吃沾满泥土的甜薯了,猴子的这种表现属_____________行为。 答案:学习行为 ●板书设计 34 35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尝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教学重点 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教学难点 探究动物行为成因的实验及其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 谈话式、演示式、启发式、实验式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1)各种动物行为的录像片。蝴蝶、蜜蜂、蚂蚁行为的录像或图片。 (2)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榨汁,其他植物(玉米、菠菜)叶片的榨汁(也可由学生准 备)。 (3)滤纸。 2.学生准备:(1)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其他植物的叶片。 (2)菜青虫。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首先播放关于动物各种行为的录像片,使学生对上节课的知识得以巩固、确认,然 后由各种动物行为,尤其鸟儿的繁殖行为的复杂性,如占巢行为、求偶行为、育雏行为、迁 徙行为等要想法引起学生的重视,最后将画面逐渐由其他的动物行为集中于忙碌的蜜蜂采蜜 的行为,飞舞在田园花间的菜粉蝶上。这样使教学的组织由复习开始,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 动物行为的复杂性,最后导入新课——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进行探究实验时,教师首先要检查学生教具情况, 同时做适当调整,以启发学生应该确立团结友爱、互助互学的做人态度。其次要引导学生提 出问题,并针对所提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并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探索实验,分析讨论] 实验开始,教师可用投影先打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 1.你知道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吗? 2.如果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的植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的话,菜青虫会有什么行为变化? 如果不是,它又会有什么变化? 3.如果用滤纸分别沾取十字花科植物叶片的榨汁和其他植物叶片的榨汁,菜青虫又会 发生哪些行为变化? 4.滤纸的颜色影响菜青虫的行为吗? 5.通过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 6.你的假设得到验证了吗? 36 7.你的结论是什么? 8.为什么不选取“动物绕道取食行为”在课堂上观察? 9.可不可以选择较为低等的运动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10.能不能用哺乳动物(如猫、兔等)观察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 [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教师:刚才,大家对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做了认真的探究实验和讨论,现在请大家对你们 的实验谈谈你们的看法,咱们还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第 10 组:我们发现即使把菜青虫放在菠菜叶或是柳叶上,它也不吃,如果把它放在白 菜叶上就不一样了。这说明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教师:嗯,很好。哪个组再来说说。好,第 3 组。 第 3 组:上课之前,我们已经把菜青虫饿了好几天了,可是即使它很饿,它也不吃玉米 叶子。我们组也认为它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教师:哦,很好。你们饿它的目的是什么呢? 第 3 组:我们想动物可能会有“饥不择食”的行为。饿了不是就什么也想吃了吗? 教师:你们的想法真好!对,学习就要向第 3 组一样,要多想想,多设想一下可能发生 的事情,这对大家今后的成长也是很重要的。大家应该向他们组学习。下面哪一个组再来谈 谈自己的看法呢?好,第 11 组谈谈。 第 11 组:我们组是培养了好几只菜青虫,经过不同处理以后,再做比较的。 教师:这个做法更好。实验就要对比,只有经过对比,才能得出更为准确的结论。 …… 学生的说法不一。每组的结论基本一样,但做法各不相同。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做法 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得到同一结论:菜青虫取食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巩固练习] 一、看谁填得对 1.后天性行为不是动物生来具有的,而是动物在_____________过程中,通过生活 _____________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答案:成长;经验 2.一般说来,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_____________,后天性行为就越 _____________,而且后天性行为在动物的全部行为活动中所占的比重_____________。 答案:复杂;复杂;越大 二、观察与思考 原生动物对外界的刺激只是简单的应激性。腔肠动物对外界刺激也只是全身收缩,而扁 形动物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请你说说这是为什么? 答案:原生动物没有神经结构;腔肠动物是最低等的网状神经,所以二者没有“学习能 力”,只具有先天性行为,从扁形动物开始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说明它的神经结构 比较高级。 37 ●板书设计 第二节 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探究菜粉蝶的取食行为 一、菜青虫与十字花科植物。 二、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 结论:菜青虫的取食行为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教学后记 38 第三节 社会行为 ●教学目标 1.动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 2.社会行为的特征。 ●教学重点 1.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 2.社会行为的特征。 ●教学难点 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 ●教学方法 讨论法、例举法、直观图示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准备一些《动物世界》中群居生活的影像资料及有关动物传递信息 的资料。 (2)投影胶片 2.学生准备:课下收集各种动物群居的资料及有关动物是如何传递信息的资料。 ●课时安排 2 课时 ●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师活动)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知道地球上的动物种类繁多,各有各的生活方式,有独居的,也有营群居生活的,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以下问题: 1.你们知道有哪些动物是营群体生活的吗? 2.这些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 可以查找相关资料,整理成体系列到黑板上,比一比哪组做得更多更好。 (学生活动) 查资料、讨论、总结。 学生可能会将如下动物写在黑板上。 1.白蚁、羊群、鸡群、牛群、马群、蜜蜂、羚羊群、狼群、黑猩猩等等。 2.这些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如白蚁的社会行为。 39 小组依照自己书写的顺序讲解,不足之处,教师补充,但均给予鼓励。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 我们一起来分析这些营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 (师生互动) 学生分析,老师板书 1.这些动物不是独居的,是很多动物生活在一起的。 2.它们不是同种的许多个体简单的聚集。 3.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分工合作的。 4.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5.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 (教师活动) 总结以上内容,打出投影胶片(内容如下): 1.社会行为:动物营群体生活,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 活。 2.社会行为的特征 (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3)有的群体还形成等级制度。 (教师活动) 根据社会行为的特征,分别举一些事例加以说明 多媒体播放课前准备的《动物世界》剪辑录像 1.白蚁群体成员的分工 2.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3.一群蜜蜂 4.一群鸡(有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 5.一群山羊(有一只威猛的头羊)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分析、尝试回答 及时评价,最后给予点拨 40 学生如:分析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的群体生活 1.有一个最占优势的雄狒狒,是首领。 2.有下级雄狒狒、雌狒狒和幼狒狒。 3.首领的优势: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4.首领的职责:负责指军整个社群的行动,并与其他雄狒狒共同保卫这个群体,这就 是一个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的等级社会。 学生:分析蜜蜂群体是有组织的,各有分工的。 1.蜂王负责产卵,繁殖后代。 2.工蜂负责建造蜂房、采集食物、抚育后代、照顾蜂王、防御敌害等。 3.雄蜂负责与蜂王交尾。 它们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繁衍。 学生:分析鸡群和羊群 在鸡群和羊群中都有占优势者。 1.鸡群中是一只漂亮健壮的大公鸡为首领。 2.羊群中是一只威猛的头羊为首领。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 1.是群体的领导者。 2.享有取食、选择配偶的优先权。 教师:非常好。通过对以上事例的分析,使同学们对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更加理解, 同时也培养了你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表扬并激励发言的同学,同时指出营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成员,少则几十只,多 则几千至几万只,它们的分工合作需要随时交流信息,俗话说:人有人言,兽有兽语。动物 的语言是很丰富的。包括动物的活动、声音和气味等。分组讨论一些群体动物的信息交流方 式,并依序无重复地列举出来,可以把电视、网络、课外资料的新信息告诉大家,共同交流 分享。 (师生互动) 学生举例,老师整理,及时激励表扬并补充。 学生:动作传递信息。 如:蜜蜂的圆形舞和“8”字摆尾舞,可以告诉伙伴蜜源的距离和方向。 如:雄黑鹳是从频频地点头来招呼雌黑鹳的,雄白鹳则是以上、下喙发出啪啪的响声来 表示“欢迎”雌白鹳占巢的。 学生:声音传递信息。如:母鸡有多种不同的鸣声,而每一种鸣叫声表达不同的信息, 有的叫声是召唤小鸡的,有的叫声表示找到了食物,有的叫声表示敌害即将来临。 学生:有靠气味传递信息的。如:蚂蚁外出寻找食物时,能够利用它的分泌物来标志路 线,引导同巢的其他蚂蚁找到食物的所在地。 教师:同学们查找的资料太好了,还有没有补充的同学? 41 学生:蝙蝠、海豚是用回声定位来传递信息的。 教师: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自然界 150 多万种动物就是靠形形色色的不同语言来交流 传递信息,维持着种族的生存和延续,如果我们人类能掌握动物的语言,对于我们保护和利 用有益动物,防治和消灭有害动物是很有帮助的。 (师生互动) 先由学生主动举手总结本节内容,后由全体学生闭上眼睛过“电影”,最后抽查一人代 表小组作本节小结。 学生:总结(略) 教师:肯定学生的总结,动物与人共同生活在这个地球上,人类与动物的地位是平等的, 我们不应该由于自己的私心而去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人类应更好地处理好与动物的关系尊重 动物的各种行为,因为这是大自然选择的结果,利用动物的行为、语言为人类服务从而使人 与动物的关系朝着更加和谐的方向发展。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同学们查资料、举例,我们知道了许多营社会行为的动物,通过观察、分析 营群体生活动物的特点,归纳总结出了社会行为的概念和特征;采用分析、讨论、归纳观察 法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培养了大家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拓展了大家 的思维空间。 下面我们来做一些课堂练习。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具有社群行为的一组动物是 ①蚂蚁 ②菜粉蝶 ③蜜蜂 ④狒狒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2.下列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乌贼受到威胁释放的墨汁 答案:D 3.蜜蜂的群体是一个社群,是因为 A.蜂群中蜜蜂数目很多 B.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有分工 C.蜂群中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 D.蜜蜂聚集在一起可以防御敌害 答案:C 4.一个白蚁的社群中,其职能为建筑蚁巢,喂养雌蚁、雄蚁、幼虫和兵蚁的是 A.雄蚁 B.雌蚁 C.工蚁 D.兵蚁 答案:C 42 [作业布置] 1.参考书 P39~41 探究蚂蚁的通讯。 2.到果园向园工征集诱杀农业害虫的方法。 3.到养蜂场探究蜜蜂的信息交流方式。 ●板书设计 社会行为 43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实验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 2.参考有关资料探究蜜蜂的通讯方式,把探究(或证实)的结果向全班交流。 3.了解其他动物的通讯方式。 4.利用动物的通讯方式,吸引益虫,消灭害虫,为人类造福。 ●教学重点 1.动物随时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2.探究蚂蚁的通讯方式。 3.培养学生完成“探究实验”的能力。 ●教学难点 探究侦察蚁通过什么方式将信息告知其他工蚁。工蚁又是凭借什么找到食物的。 ●教学方法 引导法、启发式、实验法、探究法、归纳法 ●教具准备 动物世界之“动物信息交流”光盘、VCD、面包、鱼缸、蚂蚁(一窝)、28 张正方形白 纸片、28 片杨树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社会行为”的特征,请同学们讨论说明:动物的社 会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何意义?以白蚁举例说明。 分组讨论 2 分钟后,抽小组代表发言总结。 (参考答案:白蚁群体内部有一定的组织及明显的分工,如兵蚁专司蚁穴的保卫,相当 于公安、军事部门;工蚁的职能是筑巢,喂养雌蚁;雄蚁和兵蚁,相当于建筑部门和食品部 门;雄蚁、雌蚁负责繁殖后代,延续种族,四者既分工又合作,保证了蚁群的安全、生活及 繁殖,对白蚁群的生存起了决定性作用。) (学生活动) 采取激励和竞赛法。比哪一组回答的有序而完善。肯定学生的回答,培养学生的自信。 (教师活动) 上节课我已安排第一组利用课外时间完成 39 页探究实验,把研究蚂蚁通讯的方式的实 验过程和结论现在向全班同学汇报。 (学生活动) 参照下列层序进行 1.探究课题:蚂蚁是怎样交流信息的。 2.本小组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 44 3.探究计划及行动: (1)用大些的鱼缸(透明、便于观察)饲养一整窝蚂蚁(在野外找)。 (2)在距蚁穴稍远的地方放一些面包,看蚁群派出的侦察蚁如何侦察?(报告看到的 现象的每一个细节) (3)侦察蚁返回去后,见到其他工蚁有何细微的行动? (4)在侦察蚁返巢的路上事先放好一张纸片,让它从上面爬过。待大批工蚁出洞时, 取走或挪动纸片,观察蚂蚁的行动。 (5)蚂蚁在纸上留下气味了吗?如何证明? (6)用多张小纸片事先铺满蚂蚁要走的路径。当蚁群走过后将小纸片重新排列,如排 列成半圆形等。并将食物放在圆心处,蚂蚁的行动有无变化?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7)补充说明。你们用什么饲养蚂蚁?做实验用什么食物较好?把纸片换成杨树叶可 否?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 实验结果是否支持你的假设? (教师活动) 听了一组代表的汇报,请同学们讨论:蚂蚁的通讯方式是依靠气味吗?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 2 分钟后,各自发表见解,并讲出依据。 (教师活动) 许多种动物营群体生活,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就需要通讯。例如:蝶蛾类昆虫的雌虫,体 表腺体分泌能吸引雄虫的物质——性外激素。性外激素是挥发性物质,并且有特殊的气味, 雄虫靠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感受到同种雌虫性外激素的气味后,就会飞过来同雌虫交配。下 面,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再看一下熊猫、长尾猴、蜜蜂各自的种群内又是如何进行信息交 流的。 教师播放录像一:一只发情的雌熊猫爬到树上发出一种声音,闻声两只雄熊猫跑过来为 夺取交配权打斗起来,最后战败一方逃走,胜方与雌熊猫交配…… 录像二:一只黑长尾猴发现雄鹰在天空盘旋时,发出一种叫声,仍在大树外侧或站在草 地上容易受到袭击的猴立即聚集到树林附近浓密的树枝间或窜入密密的灌木丛中。另一只长 尾猴发现地面有一条蛇,发出第二种声音,其他猴子闻声后,腿直立并仔细审视地面…… 录像三:蜜蜂发现蜜源后,返回巢跳起舞蹈(8 形舞、圆形舞、抬头、低头、摆尾,各 有不同的含义,代表着不同的信息),其他工蜂得到信息到蜜源处采蜜…… 教师提问:课外第二小组到养蜂的农户进行了实地考察,现在请第二组代表发言,你看 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 注:第二组学生可以互相补充。 同学们,动物之间能进行通讯,但每种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不同。请同学们把你在报纸、 杂志、电视、网上得到的有关知识告诉大家,共同分享,好吗? 45 我们学习知识是为了使用它为人类造福,请同学们讨论:如何利用害虫的通讯方式消灭 害虫? 学生回答:①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②在田间施放 一定量的性引诱剂,干扰雌雄虫之间的联系,使雄虫无法判断雌虫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达 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 (教师活动)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小结一下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课堂小结:由学生完成。 结束语: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 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 整体。 [巩固练习] 1.下列不属于动物的信息交流方式的是 A.蜜蜂的舞蹈动作 B.鸟类的各种鸣叫声 C.蜂王释放的特殊分泌物 D.蜥蜴遇到敌害,断掉尾巴 答案:D 课后作业布置: ●教学后记 46 第三章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 子等方面的作用。 2.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重要成员的观点。 ●教学重点 辩证地认识动物维持生态平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 方面的作用。 ●教学难点 对生态平衡和物质循环两个抽象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谈话引导法、分析归纳法、温故知新法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片、录像片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教师:杜甫笔下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美妙景象,现在我们已很少 看到,究其原因之一,是近几百年来人们滥捕乱杀动物,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大自然也 给了人类最严厉的惩罚:土地沙漠化、洪水、黑风暴、沙尘暴等等。我们知道绿色植物养育 着地球上的其他生物,那么动物在自然界中起什么作用呢? 【自主探究】 一、动物在自然界的作用 (一)、在生态平衡中的重要作用 1、生态平衡的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 和所占的 总是维持在 的状态, 这种现象就叫 。 2、食物链、食物网与生态平衡 (1)、食物链: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 形成了食物链。 请写出一条简单的食物链 47 (2)、食物网:许多食物链相互交织成复杂的网状叫食物网。 (3)、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生态系统能保持动态平衡,关键在于生态系统具有自动调 节能力。 【成果展示】动态平衡:例如,在某一地区由于雨量充沛气候适宜,草木繁茂,使兔子的数 量剧增,但是兔子不会无限制的的增长下去,是因为兔子的数量多,捕食兔的狐、鹰等动物 就有了足够的食物,数量也随之增多,结果兔被大量捕食后,数量又会随之减少,整个生态 系统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上述例子中兔子、狐以及鹰他们的数量有增有减,是一种动态的过程,但是他们兔与狐 或鹰的比例总是维持相对平衡,像这样一种平衡就是动态平衡。) (二)、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产者——植物 生物部分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微生物 生态系统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 (三)、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1 例如:(1)、蜂鸟在取食花蜜的同时,为一些植物传播花粉 (2)、松鼠在贮食食物时,帮一些植物传播种子 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2、意义: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粉,使这些植物顺利地 。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 有利于扩大植物的 。 3、危害:当某种动物数量过多时,也会对植物造成危害,如蝗灾。 二、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化学物质(二氧化碳、含氮 无机物和其他物质)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48 (一)、调查动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 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结果 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调查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取的调 查对象称为样本。 2、生物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 (1)、在医药保健中的重要价值:如,牛黄、鹿茸、麝香、蜂王浆等医用保健价值 (2)、在工业方面:如哺乳动物的毛皮是制裘或鞣革的原料,紫胶虫产的紫胶、白蜡虫分泌 的白蜡均广泛应用于工业。 (3)、动物在欣赏上的作用:如,海洋馆、动物园 (4)、提供食用 你能举出更多关于动物在人们生活中作用的例子吗? (二)、动物与生物反应器 1、生物反应器 概念: 2、乳房生物反应器 概念: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如牛、羊)的 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生 产和分泌出 的某些物质。 例如,通过改造奶牛的遗传基因使奶牛所产的牛奶中含有人铁乳蛋白。 49 保健品:无乳糖奶、含有人铁的转铁蛋白牛奶、人牛混合奶 3、生物反应器可用于生产 食品:甜味剂、调味剂等 药品:药用蛋白 4、生物反应器的优点。 (二)、动物与仿生 仿生: 宇航服模拟长颈鹿 雷达模拟蝙蝠回声定位 冷光灯模拟萤火虫的发光 动物与仿生 薄壳建筑模拟乌龟的背甲 直升机模拟蜻蜓 核潜艇模拟海豚 【展示模块】 1、 你认为人类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为什么? 2、 你认为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动物的数量能不能无限增长?为什么(以一个小生态系 统为例加以说明) 3、 以一个小的生态系统为例,说明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 4、 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和水制造的有机物,是怎么变成二氧化碳和水返回无机环境中的?假 如没有动物这一过程会受到影响吗? 5 生物反应器在生产时有哪些好处?都可以用来生产哪些物质? 50 6、举出关于动物仿生的实例,并解释。 【巩固练习】 1、下列那一项措施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A、减少捕食者和寄生生物的数量 B、增加物种的数量 C、使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保持平衡 D、增加降雨量 2、下列关于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其重要作用 B、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C、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 D、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 3、我为了消除狼对牲畜的威胁,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几乎将他们赶尽杀绝。从长远看,这种 做法对于草原环境的影响是( ) A、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B、畜牧业发展得到保障 C、畜产品产量将持续提高 D、草原环境的稳定性得到增强 4、人奶对人来说是最佳的营养品,如何才能使牛奶中含有人奶的成分( ) A、将分离出的人奶蛋白基因转移到奶牛体内 B、将乳糖基因导入奶牛体内 C、将人奶中的物质转入奶牛体内 D、将奶牛的某些基因转移到体外 5、“乳房生物反应器”是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如牛羊)的( )进行改造,使这些物 质的乳房可以产生和分泌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 A、乳房 B、遗传物质 C、细胞核 D、染色体 6、下列组合中与仿生学的科研成果不相配的是( ) A、军用雷达与蛙眼 B、冷光与萤火虫 C、核潜艇与海豚 D、薄壳建筑与乌龟背甲 7、下列为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研究“一个小型生态系统中动物数量和植物数量关系”的实 验数据。实验中使用了以下实验用具:有盖玻璃瓶、小鱼、水草、沙子(含少量淤泥)、经 纱布过滤的池水,并把这五个生态瓶均放置在实验室窗台上,并使它们所处环境的非生物因 素基本相同。 编号 小鱼(条) 水草(棵) 实验结果 生态瓶 1 号 4 12 小鱼存活 8 天 生态瓶 2 号 4 8 小鱼存活 6 天半 生态瓶 3 号 4 4 小鱼存活 3 天 生态瓶 4 号 4 2 小鱼第二天上午死亡 2 条,下午死 2 条 生态瓶 5 号 4 0 小鱼在当天下午和晚上相继死去 请分析数据并回答下列问题 (1)小生态瓶 1~4 号均可看做是一个小生态系统,在这些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的生物 是 ,属于生产者的生物是 池水,沙子中的 是分解者。 (2)比较生态瓶 1 号和生态瓶 2 号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植物数量多时,动物 存活的时间相对 ;由生态瓶 5 号的实验结果中得出的结论是:没有 , 51 动物就可能死亡。 (3)生态瓶 1 号的动物虽然存活时间最长,但是最后还是死亡了,最有可能的原因是由于 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 ,不能达到一种真正的平衡, 能力比较差 的缘故。 ●教学后记 52 第四章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联系日常现象,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2.观察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菌落实物,说出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3.尝试采用细菌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教学重点 细菌和真菌分布的特点。 ●教学难点 如何确认培养基中的菌落类型及描述它们的特点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谈话法、观察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细菌和真菌的菌落挂图。 (2)自制的细菌和真菌菌落培养基。 (3)投影片,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 2.学生准备:(1)查阅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 (4)准备一些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的食物。 ●教学过程 [创设情镜,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当你们走进五彩缤纷的自然界时,首先印入眼帘的是什么? 学生:有花,有草,有树,还有各种动物。 教师:好,那么,大家可曾想过自然界中除了植物和动物外,还存在另一类生物吗?下 面就分组观察各组准备的实物,然后回答你们观察到了什么。 学生:分组观察实物(发霉的桔子、长毛的馒头、发馊的牛奶、腐败变质的食物),讨 论。 教师:你们谈一谈观察结果。 学生:桔子上长了绿毛,馒头长有绿毛,也有黄黑斑。 学生:牛奶闻着发酸了,但看不到什么东西。 学生:腐败的食物表面有白色小圆斑点,也有绿色斑点。 教师:很好,同学们观察得都很仔细,那么,你们知道这些都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吗? 要解开这个谜团,就需学习本章讲述的知识——分布广泛的真菌和细菌。 (提醒学生用塑料袋把实物放好,并洗干净手) 53 [收集资料,了解细菌和真菌分布的广泛性] 学生:细菌和真菌分布得特别广泛,无论是空气中、土壤中、水里乃至我们的身体上, 都可以找到它们。 学生:科学家还发现,在寒冷的极地,在很热的温泉中,甚至在深海的火山口中还发现 了古细菌。 教师:你们的资料准备得很充分。是的,细菌和真菌可以说是无孔不入了。但是,我们 在一般情况下用肉眼是看不见它们的(大型真菌除外)只有当它们大量繁殖形成集合体后, 肉眼才能看到;其实,刚才同学们观察到的桔子上的绿毛,食物中的斑点都是成千上万个细 菌或真菌组成的菌落。下面你们认真观察菌落图片和老师培养的菌落实物,以小组形式观察、 讨论、思考,选出每组回答较全面的同学作小组发言,看哪个小组总结的最好。 (出示不同形态的菌落图片及教师培养的菌落实物) 教师:刚才我们评出了最佳小组,请这个小组派代表总结两种菌落的特点。 学生:细菌菌落比较小,呈白色,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学生:真菌菌落较大,颜色呈红色、褐色、绿色、黑色、黄色等,形态呈绒毛状、絮状 或蜘蛛网状。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总结得也很全面,那么,你们能不能结合日常所见,举一 些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例子呢? (学生活动) 热烈讨论,思考,积极踊跃回答。 学生:我家在夏天做的肉汤放久了,在肉汤表面就会出现一片一片的白色,绿色斑点。 学生:我家平房放的皮鞋,在夏天的时候容易长绿毛。 学生:吃不了的馒头、面包放久了,就会长些白色、黑色或绿色斑点。 学生:水果放久了就会腐烂。 教师:你们举得例子太好了,说明你们真是生活中的细心人,确实这些都是由细菌或真 菌引起的。在你们查找的资料中,有没有关于细菌和真菌与人类之间发生的真实故事呢? 如果有,大家不妨互相交流,共同增长见识。 学生:19 世纪的欧洲,肺结核病十分猖獗,每 7 个人里就有 1 人被它夺去生命。科赫 为了找到肺结核的病因,日夜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了致病的结核杆菌。通过动物实验,他 证明结核杆菌能通过空气传播,使人患肺结核。 学生:将结核杆菌放入土壤,它会被杀灭。土壤里有约 10 万种微生物,是谁杀死了结 核杆菌?美国微生物学家瓦克斯曼不厌其烦地将土壤里的微生物一一进行培养试验,终于在 实验到 10000 多种微生物时,找到了杀灭结核杆菌的菌,提炼出链霉素,为医学工程作出了 杰出贡献。 学生:1928 年,英国圣玛丽学院的讲师弗莱明发现,培养葡萄球菌的培养基里长出了 霉花。奇怪的是,霉花周围的葡萄球菌不见了,难道是霉菌杀灭了葡萄球菌?他试着将霉菌 用水稀释后,滴进其他细菌培养基里,结果,霉菌又杀死了其他病菌。弗莱明喜出望外,将 这种霉菌分泌出的杀菌物质称为“青霉素”。青霉素在战争中救治了许多伤员,于是,青霉 素与原子弹、雷达一起,被誉为第二次大战时期的三大发现。 54 学生:1855 年,法国里尔的酒厂常为美味啤酒变酸而苦恼,就去请教里尔大学教授巴 斯德。巴斯德在显微镜下发现,啤酒变酸是酒里的乳酸杆菌捣乱。于是,他用加热的方法杀 死乳酸杆菌,保证啤酒不变酸。他成为发明消毒法的第一人。后来。巴斯德又发现了使蚕生 病的致病细菌,成为现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 教师:太棒了,我没想到你们知道这么多有关微生物的知识,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知 道的。 学生:我们查资料,上网知道的。 教师:从刚才同学们交流的故事中,看到许多科学家为战胜病菌,一丝不苟,严谨治学, 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知识迁移,学生细菌和真菌的一般培养方法] 教师:下面我给大家讲个肉汤的故事。 1872 年,普鲁士医生科赫让妻子熬了一锅肉汤,用来培养细菌,进行研究。细菌在肉 汤里繁殖得又多又快。但是,各种细菌混杂在一起无法分离出单纯的菌种来研究。一天,科 赫吃饭时,看妻子做的琼脂果冻,大受启发。于是,他在琼脂胶液里加进牛肉汤,冷却凝固 成肉汤琼脂,再接种细菌,果然繁殖出了单纯的菌种。他又给透明的细菌染上颜色,在显微 镜下就能清清楚楚地看到细菌的活动了。科赫利用制作的培养基先后抓住了霍乱病菌、疟原 虫、锥体虫等害人精,还成功地控制了牛瘟、淋巴腺鼠疫、回归热、昏睡病等恶疾的蔓延。 1905 年,他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从以上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在 进行微生物研究中,配制培养基是很重要的。下面同学们自学课本 56 页第二段,并思考以 下问题。 (投影仪打出) 1.怎样配制培养基? 2.什么是接种? (学生活动) 阅读课本,思考问题,尝试回答。 学生:用牛肉汁(或土壤浸出液,牛奶)与琼脂混合在一起,就可以制成培养基。 学生: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教师:回答得很好,你们想一想,在接种之前,我们把配制好的培养基应如何处理,才 能保证实验的成功? 学生:必须进行高温灭菌。 教师:接种后,应把培养基放在什么地方培养? 学生:应把接种后的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 进行培养。 教师:很好,下课后,同学们领取培养基和无菌棉棒,为下一节探究实验做准备工作, 为了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信性,希望各组组长将采集菌种地点讨论划分一下。 [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55 教师:既然我们知道了细菌和真菌几乎无处不在,又知道它们中有许多种类对人类有害, 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学生:勤洗手,勤换衣报,打扫环境卫生。 学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光自己做到,还要制止他人的不良行为。 学生:开展绿化校园,美化环境,减少细菌的产生。 学生:对公共卫生场所经常消毒、清洁。 教师:非常好,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做一个爱护环境,讲究卫生的好学生,为地球母 亲添光增彩。 [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教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生物圈中除了动物、植物外,还有另一类生物——细菌和真菌, 观察了菌落图及培养基,总结了两个菌落的特点,通过互相交流了解了医学发展的历史,激 发了大家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和学习科学家一丝不苟的精神。 [巩固练习] (投影仪打出) 1.判断下列物体中哪些是细菌菌落?哪些是真菌菌落? (1)腐败肉汤表面上的白斑 (2)馒头上的绿色毛斑 (3)发霉的花生米 (4)长绿毛的鞋子 答案:细菌菌落:(1) 真菌菌落:(2)(3)(4) 2.科学家在深海的火山口等极端特殊的环境中,发现了古细菌,古细菌的存在说明了 什么问题。 答案:说明了细菌的分布很广泛,同时也说明细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强。 3.填表 答案: 细菌菌落: 大小         形态 比较小   光滑黏稠,粗糙干燥 真菌菌落: 56 大小         形态 比较大   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 ●板书设计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观察菌落 1.细菌菌落 2.真菌菌落 二、细菌、真菌培养的一般方法 1.制备配养基 2.接种 57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用实验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2.学会观察培养基中细菌和真菌菌落并且能够用语言描述其特点。 ●教学重点 设计并实施实验的过程 ●教学难点 探究实验的组织教学 ●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法、谈话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每组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经高温灭菌)、无菌棉棒、放 大镜、标签纸、透明胶带。 2.学生准备:课余查找有关细菌和真菌的资料。 ●教学过程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用谈话式教学法与学生共同简要复习上节课内容,从而导入新课。 具体活动如下 (师生活动) 教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细菌和真菌的一些知识,你们能简单回忆一下 吗? 学生:细菌很小,用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学生:细菌繁殖很迅速,它们繁殖后就可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学生:细菌的菌落很小,它的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学生:真菌有大型的类型如蘑菇,也有用肉眼看不到的酵母菌和霉菌。 学生: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常形成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的 菌落。 学生:真菌菌落还能呈现红、褐、绿、黑、黄等不同颜色。 教师:同学们对所学知识掌握得很牢固,上节课安排了你们课余分小组去不同地点接种, 下面就请各组组长汇报你们采集的地点、接种过程及探究假设。 一组:采集地点——菜市场 方法: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 10 分钟,再盖上,封好。 假设:菜市场周围空气中有许多细菌和真菌。 二组:采集地点——汽车站 方法:打开培养皿,暴露在空气中 10 分钟,再盖上,封好。 58 假设:汽车站周围空气中有许多真菌和真菌。 三组:采集地点——池塘水 方法:用无菌棉棒蘸取池水,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假设:池水中有许多细菌和真菌。 四组:采集地点——土壤 方法:用无菌棉棒蘸取土壤,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假设:土壤中有许多细菌和真菌。 五组:采集地点——口腔内部 方法:用无菌棉棒擦取口腔内部,在培养基轻轻涂抹。 假设:口腔内部也有细菌和真菌。 六组:采集地点——手 方法:用无菌棉棒擦取手心,在培养基上轻轻涂抹。 假设:手上有许多细菌和真菌。 七组:采集地点——钱币 方法:将硬币放在细菌培养基上轻轻一按。 假设:硬币上有许多细菌和真菌。 教师:你们的设计思路很好,那么你们把培养基放在怎样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呢?两套装 培养基的培养皿都需要在同一环境下培养吗? 学生:我们把一套培养基(1 号)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把另一套培养基(2 号)放在 冰箱中培养(一、二、三组)。 学生:我们把一套培养基(1 号)放在潮湿的地方培养,把另一套(2 号)放在干燥的 环境中培养(四、五、六、七组) 教师:好,下面你们分组观察培养皿中菌落形成情况,然后再互相交流观察结果,最后 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 分组观察、对比、互相交流、分析、判断、推理,得出结论。 学生:在温暖、潮湿环境下培养的菌落比较大,生长比较好。 学生:在干燥、冰冷环境中培养的菌落很小,生长缓慢。 教师:这说明一个什么问题呢? 学生: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还有有机物。 教师:通过我们的探究实验及观察结果,思考分析如下问题。 (投影仪打出) 1.为什么培养用的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必须高温处理?为什么要用无菌棉棒? 2.不同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吗?哪种环境中更多一些?哪种环境中少一些?哪种环 境中根本没有? 59 3.在这个探究中,不可能有的情况是哪一种?为什么? 4.这个实验是否要设置对照? (学生活动) 讨论、思考、争辩,尝试回答。 学生:高温消毒是为了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上原有的细菌和真菌,增加探究实验的可信 性和科学性,用无菌棉棒也是这个道理。 学生:大多数环境中都有细菌和真菌,在空气中、池水中、土壤中、口腔中、手上、硬 币上甚至非常恶劣的环境中,都有它们的足迹。 学生:在空气中、水中、土壤中、手上、硬币上较多,身体内部较少,在高温、真空、 干燥环境中根本没有细菌和真菌。 学生:在这个探究实验中,不可能有的就是没有打开盖的经高温消毒的培养基,因为它 们已经被高温杀死。 学生:这个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比如我们把 1 号和 2 号培养基放在不同的环境条件 下培养,观察细菌和真菌的繁殖情况,从而才能总结出它们生存的条件是什么? (教师活动) 激励评价,补充不足。 教师:我们通过探究实验,知道了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分布最广泛的生物。了解了它 们生存的条件,这样对于我们消灭有害细菌利用有利细菌为人类服务提供了科学依据。其实 我们大可不必谈菌色变,自然界中,只有少数细菌、真菌对人、动物、植物有害,大多数的 细菌和真菌对人类是很有益的。有兴趣的同学,回去查找资料,有待我们下节上课时备用。 [课堂小结] 探究实验的成功,取决于同学们的积极参予,献计献策,大胆创新;通过实验,培养了 大家团结合作的精神和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了大家观察、判断、实际操作的能力。 [巩固练习] 1.某同学在琼脂培养基上接种了 A、B 两种细菌进行培养,同时,他还在培养基上放了 盐水浸过的纸片。经过恒温培养一天后,盐纸片周围只有 A 细菌生长。你对这个实验结果怎 样解释? 答案:因为 A 细菌的生长需要盐分。 2.你见过泡菜坛吗?泡菜是用乳酸菌使蔬菜中的有机物生成乳酸。因此泡菜坛的结构, 既要加盖,还要用一圈水来封口,你能推测其中的科学道理吗? 答案:因为乳酸菌是厌氧菌。 3.为什么高温消毒就能达到杀菌目的? 答案:因为细菌、真菌的生存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高温下它们无法生活。 ●板书设计 探究实验 ——检测不同环境中的细菌和真菌 60 探究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一、学生汇报 二、观察、讨论、总结 三、提出问题 四、小结 ●教学后记 61 第二节 细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会描述细菌的基本形态。 2.能识记细菌的结构特点。 3.通过与动植物细胞的比较,推测出细菌的营养方式。 4.结合生活实际,推测细菌的生殖方式。 ●教学重点 1.细菌的基本形态。 2.细菌的结构特点。 ●教学难点 对细菌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推测。 ●教学方法 谈话法、自觉法、比较法、讨论法、分析法 ●教具准备 教师:1.多媒体细菌形态图片 2.挂图——细菌的结构示意图 3.细菌的永久涂片,植物结构示意图 4.显微镜 学生:课下收集各种有关细菌的资料或图片,尤其是收集最新科技成果。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教师活动) 教师:用谈话法复习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采集并培养了细菌和真菌,并观察了两种菌 的菌落不同;其实,它们的形态结构也相差甚远。现在,我们就共同来探讨细菌。你们先自 觉预习课本 58~59 页——细菌的发现内容,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或疑问写在纸上,然后再小 组讨论、总结,看哪位同学总结得最好。 [创设情境,讲授新课] (学生活动) 阅读课文,思考、讨论问题,并尝试回答: 学生:17 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显微镜,并用它发现了细菌。 学生:虎克发现这些小生物呈杆状、螺旋状或球状。有的单个存在,有的几个连在一起。 学生:简述巴斯德的著名实验,证实肉汤中的细菌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由原来已存在 的细菌产生的。 62 学生:巴斯德被后人称为“微生物之父”,他对人类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发现了乳酸 菌、酵母菌,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 (教师活动) 教师:同学们总结得非常好,请问这位简述巴斯德的著名实验过程的同学,你是从哪里 查到资料的。 学生:课外读物。 教师:很好,希望其他同学向他学习,课余多看一些有关科学发现和进展的书,开拓自 己的视野。我们知道,无论是在空气、水、土壤中,还是在人体皮肤的表面或身体内部,都 有细菌存活着。不过,细菌太微小了,我们用肉眼看不到,只有借助显微镜才能见到它的庐 山真面目;虎克显微镜的发明,为我们配制了一把打开微观世界大门的钥匙。巴斯德实验的 科学研究过程,又使我们认识到科学的新发现是建立在缜密思维和仔细的实验基础上的。下 面,我们就课文中的讨论题“你对科学的发现有什么新的认识?”来交流一下你们自己的看 法。 (师生互动) 学生热烈讨论,畅所欲言,互相交流看法,教师参与某一小组的讨论,对他们新颖独特 的看法加以鼓励,激发他们热爱科学的兴趣、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 [互相交流,突出重点] 教师:细菌非常微小,我们需要用高倍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形态和结构。 多媒体投放出电镜下的几种细菌形态图片 观察这些图片,总结细菌的形态是怎样的,比一比,看哪位同学总结得最好。 学生:细菌的个体十分微小,大约 10 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粒那么大。 学生:细菌的种类有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种。 学生:它们都是单细胞个体。 教师: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你们想不想自己亲自观察一下细菌的形态呢? 学生:想。 教师: 出示显微镜,细菌的永久涂片 学生:分组观察,观察到细菌后很兴奋。 教师:你们在显微镜下只能观察到细菌的形态,要了解细菌的结构,必须在电子显微镜 下才能观察到。 出示细菌和动植物细胞结构图 学生:观察、回忆、对比,得出结论。 学生:植物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学生:动物细胞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学生: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没有细胞核, 只有 DNA 集中的区域,没有叶绿体,有细胞膜、细胞质。 教师: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大家通过复习旧知识,对比新知识,从而能更准确地把握 细菌的结构,你们回忆动植物结构很准确,新旧对比更容易记住细菌独特的结构。通过对比 63 我们发现细菌的结构中没有叶绿体,那它是靠什么来获取营养的呢?结合比较内容,加以推 测。 [对比结果,突破难点] 学生:植物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自养生物。 学生:动物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以现成的有机 物作为生物,是异养生物。 学生:细菌体内也没有叶绿体,那它一定也是异养生物了。 教师:同学们根据动植物的营养方式,推测出了细菌的营养方式是异养,说明你们分析 判断问题的能力都很强。你们来考虑一下这个问题:夏秋季人们容易患的痢疾是由痢疾杆菌 生活在人体肠道内引起的;落叶枯草的腐败是由枯草杆菌引起的,同样是摄取营养,若将两 者的生活环境变换,两者能生存吗? 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讨论分析细菌的营养方式有哪两种。 学生:若将两者的生活环境变换,两者都不能生存,因为它们虽都属异养,但营养方式 不同,痢疾杆菌是营寄生生活的种类,而枯草杆菌是营腐生生活的种类。 教师:你们能结合生活实际,举一些营两种生活的细菌的例子吗?分组讨论举例。并比 赛。 学生:营寄生生活的:如:肺炎双球菌、幽门螺旋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炭疽芽孢 杆菌等。 学生:营腐生生活的:醋酸杆菌、乳酸菌、甲烷细菌等。 教师:刚才,我们评出了每组的第一名和第一名的小组,大家应该向他们学习;平时多 积累经验和知识,运用大脑去分析判断这些知识,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现在,同学们考虑一个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夏天比冬天鲜肉腐烂的速度快?猜一猜:细 菌的生殖方式是简单还是复杂呢? 学生:因为夏天气温高,空气湿度大,这些条件非常利于细菌的大量繁殖,我认为细菌 的生殖方式很简单——是分裂生殖。 教师:能分析一下它是裂殖的原因吗? 学生:能,我认为只有最简单的裂殖方式,才能使细菌在短时间内大量的繁殖,我从资 料中查到,细菌的繁殖速度是每 30 分钟繁殖一代,如果是有性繁殖的话,根本不可能这么 快,所以我认为它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教师:太棒了,同学们请为这位同学的精彩发言掌声鼓励;下面我们来检验一下你们的 计算能力。 假如你手上此刻有 100 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 30 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 手的情况下,4 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 学生:计算得出结果,大约是 25600 个。 教师:哇,好可怕的数字,通过计算,我们看到细菌的繁殖速度如此之快,数目增加如 此之多,如果这么多的细菌被人吃到肚里,将会是个什么后果? 学生:肯定会得病的,因为病从口入吗? 教师:那么我们应该养成什么样的个人卫生习惯呢? 64 学生:勤洗手,勤换衣服,搞好环境卫生,多开窗通风等。 教师:没想到同学们的卫生意识这么强,以上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希望大家养成良好的 卫生习惯,才能不生病,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保证学业的顺利进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知识迁移,拓展思维] 教师: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食品放置一段时间就会腐败变质,这是微生物食品中 大量繁殖的结果。根据你们的日常经验,谈谈保存食品的方法有哪几种。 学生:讨论,查资料,谈自己的体会。 学生:比如罐头食品,就是将食物进行短时间的高温高压处理,然后放入已经消毒的金 属或玻璃瓶中。这种方法应该叫罐藏法。 学生:腌制法,把肉类用盐腌过后,挂在房下风干,可以保存很长时间。 学生:巴斯德发明的巴氏消毒法,可以杀死酒中的杂菌,使酒保存很长时间。 学生:我们家的冰箱能冷冻冷藏好多食品,我们去商场或超市能买到许多的冷冻食品 ——如饺子、包子等,使我们既能节省时间又能吃上可口的食物,我想这种方法应该叫冷藏 法吧。 学生:农民收获玉米等粮食后,会把它们风干,我们吃的方便面、咖啡等也是用这种干 燥法制成的。 教师:同学们掌握的课外知识非常丰富,基本上概括了当今食品保存的几种方法。你们 知道,这些方法是根据什么原理施行的吗?大家讨论一会儿,然后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请× ×同学回答这个问题。 学生:上节课我们学到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 还有有机物,以上的方法,或是减少水分,或是降低温度,或是消毒杀菌,其主要目的就是 破坏它们的生存环境,抑制细菌的繁殖,从而达到了保存食品的目的。 教师:这位同学能用学过的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真正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下面全班交 流,认识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学生:互相交流,各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学生作补充发言,有的说细菌真讨厌,像结核 杆菌、肺炎球菌使人得病,也有的学生举出大量有益细菌的例子,如醋酸杆菌、乳酸杆菌。 美国最近推出了一种“超级细菌”能在几小时内降解海上油船事故后的浮油……学生查阅的 资料,内容丰富,远比教师讲更有说服力。 教师:引导学生辩证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例如每位学生各有优缺点,要互 相取长补短,才能共同进步。 [课堂小结,作业练习,结束新课] 教师进行简短的小结,本节课我们了解了细菌的发现,重点学习了细菌的形态和结构; 对细菌的营养方式、生殖方式我们用对比、推测的方法进行了总结,培养了你们辩证思维的 能力、互助合作的精神,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巩固练习] 一、看谁选得对 1.与洋葱表皮细胞相比,细菌的细胞里缺少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D 65 2.关于细菌的错误论述是 A.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B.都是单细胞个体 C.都对人有害 D.一般不含叶绿素 答案:C 3.细菌进行生殖时的方式通常虽 A.孢子生殖 B.出芽生殖 C.裂殖 D.有性生殖 答案:C 4.有些细菌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有机物来生活,叫做 A.自养 B.异养 C.腐生 D.寄生 答案:D 二、思考题 1.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有关? 答案:细菌个体微小,易被各种媒体携带,分裂繁殖速度快,数量多,芽孢有厚壁,对 不良环境抵抗能力强。 2.为什么自然界中,不会有大量的动植物遗体堆积? 答案:因为自然界中无数的腐生细菌会促使动植物的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最终使它 们消失掉。 3.为什么把食品放在冷凉的地方?可以保存较久? 答案:冷凉的地方,气温较低,可以减缓细菌进行裂殖的速度,所以食物不易腐败。 ●板书设计 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 细菌 一、形态 1.个体十分微小 2.类型——球菌、杆菌、螺旋菌 3.都是单细胞个体 二、结构 1.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2.有些有鞭毛、荚膜,有些能够形成芽孢。 三、生殖方式——裂殖 ●教学后记 66 第三节 真菌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形态。 2.识记青霉、曲霉的形状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重点 1.真菌的形状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 2.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 ●教学难点 1.怎样识别青霉和曲霉 2.如何制作孢子印 3.真菌的繁殖方式 ●教学方法 观察法、图示法、实验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多媒体画片(各种食用或药用真菌的图片) (2)投影胶片 (3)学生分组实验用的培养皿、解剖刀、放大镜 2.学生准备:(1)每小组准备一些新鲜蘑菇或香菇 (2)白纸或玻璃板 (3)查找一些有关真菌的资料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导入新课] 教师:用谈话法与学生共同简要复习七年级有关真菌的知识。有哪些同学知道馒头、面 包的发酵需要哪一种菌类? 学生:酵母菌,它是真菌的一类,是一类单细胞种类。 教师: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知道真菌还有哪些种类,看谁知道得多,并及时给予鼓励。 学生:蘑菇、木耳、灵芝、猴头。 学生:还有青霉、曲霉等。 教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食用蘑菇、木耳、香菇等营养价值很 高的真菌;但我们也经常为桔子长毛、馒头长毛、衣物发霉而苦恼;这些令我们既爱又恨的 真菌分别有哪些形态结构特点和特征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67 打出多媒体画片(几种常见的食用或药用真菌) [创设情境,展开新课] (学生活动) 观看、认识、讨论、说出名称 有木耳、牛肝菌、香菇、灵芝、银耳、口蘑、猴头菌等。 教师:同学们认得很对,有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它们有哪些营养价值和药用价 值呢? 学生:例如香菇,它含有人体必需的 7 种氨基酸,蛋白质含量比一般蔬菜、水果多,还 含有钙、铁、锰等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 学生:在古代,传说灵芝具有起死回生的妙用,是一种使人长生不死的灵丹妙药,这当 然是没有科学根据的,但它的药用价值确实很高。 教师:太棒了,告诉老师你们是怎样知道的。 学生:我们查资料,上网知道的。 教师:很好,课外资料能使我们的视野更加开阔,既然我们知道这些真菌对人类大有益 处,就多吃一些诸如常见的木耳、香菇、银耳等来增强体质。 [观察实验,突出重难点] 教师:下面我们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注意它们的形态与颜 色并思考下列问题。 1.青霉和曲霉在形态和颜色上有什么不同? 2.它们又有什么共同点? 组织同学分组观察,检查学生教具准备情况,给予评价,引导学生发扬集体互助,团结 友爱、共同进步的精神。 (学生活动) 1.分组观察本组准备的培养皿中培养好的青霉和曲霉。 2.自学青霉、曲霉结构图。 每组派代表介绍各组的观察结果,推选最好的一组做总结发言。 学生:不同点 1.青霉的孢子体排列成扫帚状,而曲霉的孢子体排列成球状。 2.青霉是青绿色的(如桔皮上的毛),而曲霉有黄色、橙红色、黑色(如馒头上的 毛)。 相同点: 1.都是多细胞的生物。 2.每个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3.都是由菌丝集合而成的。 教师:这位同学语言准确,观点明确,说服力强,口头表达能力、归纳分析能力很强, 大家给他掌声鼓励。 68 根据刚才你们的总结,完成下列图表。 投影打出 一、填表 二、根据下图判别它们的名称并回答: (1)图 A 是_____________霉,理由是直立菌丝的顶端有_____________结构,图 B 是 _____________霉,理由是直立菌丝的顶端有_____________结构。 (2)请注明③的名称_____________。 (3)图 A 中①是_____________,成熟时呈_____________色。图 B 中④是 _____________,一般呈_____________色、_____________色或_____________色。 教师:巡视同学们完成情况,及时给予激励评价,请两位同学在投影片上完成作业。 (师生活动) 69 教师:前面我们已知道蘑菇的营养价值很高,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更容易采到? 学生:在潮湿阴暗的地方,雨后更容易采到。 教师:你们现在分组观察准备的蘑菇,观察它们的形态。 学生:用放大镜观察,小声讨论。 教师:你们看蘑菇的外形像什么? 学生:很像一把张开的伞。 教师:根据你们观察的结果及查阅的资料,大家来总结一下蘑菇的组成。 学生:整个蘑菇是由子实体和菌丝两部分组成的。 学生:子实体又由菌盖、菌褶和菌柄组成。 学生:还有它的孢子生长在菌褶上,依靠菌丝来吸取营养。 教师:非常好,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资料准备得也很全面,你们填写下面图片: 投影打出 4.右面是蘑菇的结构示意图: (1)填写各部分名称。 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 (2)子实体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3)孢子生在_____________上。 (4)依靠_____________呼吸养料和水分。 请一位同学上来填写 参考答案:(1)①菌盖 ②菌褶 ③菌柄 ④菌丝 (2)子实体是由菌盖、菌柄构成的 70 (3)孢子生在菌褶上 (4)依靠菌丝吸收养料和水分 教师:巡视各小组观察情况,总结交流各组填图情况,加以鼓励。 刚才,我们已观察到青霉、曲霉及蘑菇的形态结构,发现它们与细菌有很多不同之处, 它们都属于真菌,那么真菌是怎样繁殖后代的呢?是否和细菌一样是分裂生殖呢? 根据你们查阅的资料,互相交流看法,然后做出总结,比一比,谁总结得最好。 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尝试回答。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综合刚才所学知识,我们发现,不管是青霉、曲霉还是蘑菇,它 们都生有大量的孢子,孢子很轻,能随风飘散到各处,它们遇到合适的环境,就能发育成新 个体,所以,我认为真菌是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教师:你分析总结得很对,真菌确实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但是它们的繁殖是需要合适 的环境的,这环境是指什么? 学生:首先要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次是阴湿的环境,两者缺一不可。 教师:很好,你们能举例说明吗? 学生:比如夏天,受潮的粮食、衣服和皮鞋常常发霉长毛;而干燥的粮食、衣服和皮鞋 就不长毛。 学生:在夏季或秋季的清晨或雨后,在潮湿的树干或草地上容易采到蘑菇。 教师:这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学生:这说明真菌适于生活在温暖、潮湿,有机物丰富的环境中。 教师:你们能不能从真菌的生活习性上推测它们的营养方式是属于哪一种? 学生:不管是青霉、曲霉,还是蘑菇,在营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都是利用现成的有机物 为食物,所以真菌应属异养。 学生:又由于它们是靠分解有机物来获取营养的,所以应属于异养中的腐生类型。 教师:很好,我们知道了真菌的营养方式,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亲 自动手栽培一些蘑菇。 [突破难点,推向高潮] 教师:上节课布置你们回家分组制作孢子印,制作好了没有? 学生:制好了。 打出投影片上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实验过程 1.你选取的材料是什么?谈谈制作过程。 2.如何能防止孢子被风吹散? 3.你是如何根据蘑菇孢子印的特点,对蘑菇的位置、形态、作用有更深理解的? 学生: 1.分组观察并讨论 2.讨论实验问题并做出回答 71 教师: 巡视各小组制作情况,及时给予激励。 请一组同学回答问题 学生:我们选取新鲜的蘑菇作为实验材料。 制作过程: 1.用解剖刀将菌盖从菌柄上取下来。 2.把菌褶那面朝下平放在白纸上,扣上培养皿。 3.第二天,拿开培养皿和菌盖,就可以看到白纸上留下与菌褶排列一致的放射状孢子 印。 学生:根据观察孢子印,我们了解到蘑菇的孢子位于菌褶内,它是呈球状的,有繁殖后 代的作用。 教师:同学们的探究实验做得非常成功,你们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巧,动手能力得到了 锻炼,这对你们今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知识迁移,拓展思维]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灰指甲和足癣病? 学生:见过,我还得过脚气病呢?但不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教师:甲癣也叫灰指甲,是指发生在指(趾)甲上的癣,是由红色癣菌感染引起的,甲 癣是皮肤感染中相当顽固的一种,但只要坚持治疗也是可以治好的。 足癣也叫脚湿气,是一种由足癣菌引起的传染病,许多人得过此病,足癣病人的鞋子、 袜子和浴巾等都带有大量的足癣菌。平时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患者接触,患了足癣后要及 时治疗。 另外,脚气病与脚湿气是两回事,脚气病是一种维生素 B1 缺乏症,两者不要混淆了。 教师:青霉、曲霉对人类的害处是有目共睹的,那它们是不是一无是处了? 学生:不是,比如我们能从青霉中提炼青霉素,用曲霉来制作酱油和酿酒。 教师:很好,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这对于培养我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很有益 处。引导学生总结真菌的生殖特点及营养方式,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比一比,看哪一组同 学总结得最好,挑选最好组代表总结。 学生: 1.真菌的靠孢子来繁殖后代的。 2.真菌的营养方式也是异养。 学生: 真菌的主要特征: 1.有多细胞的也有单细胞的。 2.细胞中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细胞壁。 3.细胞中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是异养。 4.靠孢子繁殖后代。 72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几种常见的食物、药用真菌,观察并总结了青霉、曲霉的形态结构, 重点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探究,对真菌的生殖做了一些实验,最后共同总结了真菌的主要特 征,培养了同学们观察、分析、动手的能力。 [巩固练习] 1.青霉区别于曲霉的结构是直立菌丝顶端的分枝结构排列成 A.球状 B.丝状 C.芽状 D.扫帚状 答案:D 2.工业上能用于制酱油、制酒的是 A.真菌 B.酵母菌 C.青霉 D.曲霉 答案:D 3.下列生物的细胞中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的是 A.水绵 B.细菌 C.青霉 D.海带 答案:B 4.孢子生在菌褶上的是 A.青霉 B.曲霉 C.酵母菌 D.蘑菇 答案:D 5.下列生物中,不能靠孢子繁殖后代的是 A.酵母菌 B.细菌 C.青霉 D.蘑菇 答案:B 快速抢答 1.真菌的细胞内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答案:有 2.孢子排列成球状的是哪一类真菌? 答案:曲霉 3.真菌的生殖方式是什么? 答案:孢子生殖 4.桔子发霉长得毛与馒头上长得毛是否为同一类霉菌? 答案:不一样,前者是青霉,后者是曲霉。 [布置作业] 请课余时间设计细菌和真菌的比较表格。 ●板书设计 真菌 一、 真菌 73 二、真菌的特征 1.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 2.细胞内有成形细胞核 3.异养 4.孢子繁殖后代 ●教学后记 74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概括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三大作用:A.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B.引起动 植物和人患病 C.与动植物共生 2.探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分解作用。 3.探究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三个作用:与动植物共生。 ●教学重点 1.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腐生) 2.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引起动物和人患病。(寄生) 3.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可以与动物共生。 ●教学难点 1.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2.细菌和真菌可以与动物、植物共生。 ●教学方法 分组实验方法、多媒体演示法、观察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有关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三大作用的多媒体片断或相关挂图。 (2)蒸馏水、树叶 2.学生准备: (1)腐烂的梨(或苹果)和完好的梨或苹果各一只。 (2)搜集与细菌、真菌有关的信息(从日常生活中收集)。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问答,导入新课] 教师:前一章,我们学习了细菌、真菌,那么从形态上讲,细菌和真菌的最大区别 是……(学生接述:细菌没有细胞核,只有核区;而真菌具有成形的细胞核,具有细胞完整 结构)。我们学习过的细菌按形态分,可分为……(学生接述:球菌、杆菌和螺旋菌),学过 的真菌有……(学生接述:酵母菌、青霉、曲霉,还有蘑菇等食用菌)很好。 细菌和真菌虽然个体小,不像动植物那样惹人注目,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却是不可 低估的。这节课,让我们来共同关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板书: 第四节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从生活现象入手,通过做实验,探究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三大作用] 75 教师:首先请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细菌和真菌吗? 学生:通过讨论,课下收集资料,日常生活经验等。可能有以下几种答案。 (A)手中腐败的梨(或苹果)里有。 (B)在妈妈实验室的显微镜下见过。 (C)根瘤菌里有。 (D)没见过。 教师: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底和细菌、真菌接触吗?好,先请同学们观看老师准备的多 媒体课件。注意观察课件里所涉及到的细菌和真菌的生活现象。 随即播放多媒体课件(没条件的可观察书上 P66~P68 的图片) 多媒体演示 一只完好的梨,用刀子给它划一个小口。画外音:“请过几天再观察。”梨缺口处大面 积腐败了。画外音:“如果继续放置,它会(慢语速且极具探索性)全部腐烂。”梨由部分 腐烂到全部腐烂的动态过程(速度很快)。画外音:“这便是食物的腐败现象。梨为什么会 腐败呢?其实是枯草杆菌把它分解的结果。” “有些真菌和细菌还可以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和人体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 植物和人患病。”同时画面显示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人手癣、体癣的大特写。 画外音:“但有些细菌和真菌能与动植物共生,它们相互依赖,一旦分开,彼此不能独 立生活。如地衣、根瘤菌。”画面显示地衣大特写。显示一农民拔出大豆苗(长有大豆菜) 的根系,用手指根瘤。(后衬有白色衣服较容易观察根瘤长势)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回忆,刚才多媒体课件里有哪些细菌、真菌的生活现象? 学生:(观察课件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后可抢答)可能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1)枯草杆菌可将梨分解——梨的腐败同细菌有关。 (2)真菌可使小麦得小麦叶锈病,使水稻得水稻稻瘟病,可使人生癣——细菌和真菌 可使动植物和人患病。 (3)地衣和根瘤是真菌和细菌与动植物共生的结果。 教师:(鼓励评价学生)看来,同学们收集信息能力很强。 请同学们观察手中腐败的梨(或苹果),将其和完好的梨相比较。联想一下,除了梨和 苹果,日常生活中,你还见到些什么东西会腐败变质?试举例。 学生:(先观察腐败的梨和完好的梨,加深对腐败的认识,再展开联想做答)答案可能 有:变馊的饭菜、垃圾堆上发臭的老鼠、朽木…… 教师: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食物的腐败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到,自然界里的物质 循环更是须叟不会停止。这其中,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中充当了分解者的角色。 打出图《真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详见书 P66。请同学试解图。 76 学生(指图并解释):细菌和真菌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 质又能被植物重新吸收和利用,其中水和无机盐可被植物根吸收,二氧化碳可做为光合作用 原料,进而制造有机物。这例是细菌和真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循环中起的重要作 用。 (其余想讲解的同学还可进行讲解,允许 2~3 名同学讲解) 教师:几名同学讲完后,对不同学生的长处进行激励评价,同时也得纠错。 教师:接下来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来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有分解作用。 ●实验名称: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 ●实验目的:探究细菌对植物遗体有分解作用。 ●实验方法步骤: 1.同学分三组,取同种树叶分成甲、乙两堆。 2.第一组同学取甲堆树叶放于无菌条件下,乙堆树叶放在自然条件下(直接暴露在空 气中)。 3.第二组同学取甲堆树叶灭菌后(蒸 30 分钟)放无菌条件下,乙堆树叶放自然条件下。 4.第三组同学将甲、乙两堆树叶均灭菌(均蒸 30 分钟),甲堆树叶放无菌条件下,乙 堆树叶接种细菌后放无菌条件下(可用手摸一下)。 ●注:实验期间要求不断地往树叶上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此实验结果可在一周左右得出。 ●实验期间学生注意观察树叶变化情况,比较甲、乙两堆树叶不同环境下的变化情 况。教师监督实验进程。 [教师板书] 板书: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枯草杆菌使梨和苹果腐败。 2.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作为分解者,对于自然界中 CO2 等物质循环起着 重要作用。 教师:刚才播放多媒体课件时,同学们收集到的第二个有关细菌、真菌的信息是…… 学生:(经回忆抢答)细菌和真菌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教师:重新展示多媒体课件中有关细菌和真菌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的片断。 77 学生:积极收集信息,联想日常生活中感性认识,甚至可以展示自己的体癣。总之,认 识到,细菌和真菌中的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从活的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导致动 植物和人患病。 教师:参与讨论并及时板书。 板书:三、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1.细菌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2.真菌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教师:从多媒体课件中,同学们收集到的第三个信息是…… 学生:(经回忆回答)细菌、真菌与动植物的共生现象,如地衣、根瘤菌。 教师:重放有关共生的片断。 教师:出示两幅图。甲幅是用根瘤菌拌种后播种后的豆科植物。乙幅是未经根瘤菌拌种 后播种的豆科植物。请同学们比较植株生长状况,并分析原因。 学生:甲幅图植株枝叶茂盛、茎杆粗壮。乙幅图植株明显不如甲图植株健壮。原因是甲 植株播种前用根瘤菌拌种,所以产根瘤大而多,植株长势良好。 教师:给予肯定,激励评价,及时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大多数同学自信 心和学习动力。 再请同学看书,加深理解记忆。 及时总结:这便是细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第三个作用:与动植物共生。 板书:三、与动植物共生 1.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 2.根瘤——根瘤菌与豆科植物根共生。 教师:其实,草食性的动物,如牛、羊、骆驼、兔子等,在其胃肠内,也存在着细菌, 细菌可以帮助动物分解植物中的纤维素,而动物的胃肠也为这些细菌提供了食物和生存场所, 同学们说,它们两者是什么关系? 学生:共生。(可叫中等学生回答) 教师:人的肠道里也有大量细菌,如大肠肝菌,其中有些细菌能够制造维生素 B12 和维 生素 K,对咱们身体也有一定益处。所以,我们平常应多吃一些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后 有 Vk 资料) 板书:3.动物胃肠中的某些细菌与该动物共生。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一步认识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作用,同学们认识到细菌 和真菌与动植物可营腐生、营寄生及营共生生活,它们对自然界有三大作用,分别是…… (学生接述),可见,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不可低估。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细菌中属于寄生生活的是 A.生活在枯枝、烂叶上的细菌 78 B.生活在人体小肠内的细菌 C.生活在馒头上的细菌 D.生活在土壤中的细菌 答案:B 2.能够使梨和香蕉腐烂的细菌是 A.链球菌 B.枯草杆菌 C.根瘤菌 D.真菌 答案:B 二、动动脑 小猫把鱼内脏埋在土里,过一段日子,小猫再挖开泥土,内脏不见了。你能告诉小猫, 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现象对自然界有何意义? 答案:在适宜条件下,内脏被土壤中腐生细菌分解了。细菌把内脏分解成 CO2、H2O 和 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被植物体所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有机物又可被动物所利用。可 见,这种现象对于自然界中 CO2 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板书设计 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一、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1.枯草杆菌使梨或苹果腐烂 2.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对于自然界中 CO2 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1.细菌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2.真菌可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三、与动植物共生: 1.地衣——真菌和藻类共生。 2.豆科植物根瘤——根瘤菌和豆科植物共生。 3.动物胃肠中的某些细菌和该动物共生。 ●教学后记 79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演示实验和制作甜酒使学生明确——许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和真菌。 2.探究食品腐败原因,使学生明确——食品的保存与细菌、真菌有关。 3.多种疾病的防治与细菌和真菌有关。 4.研究细菌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教学重点 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腐败的原因及食品保存的主要原理。 3.人类利用细菌和真菌对疾病的防治及利用细菌保护环境。 ●教学难点 1.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离不开细菌和真菌。 2.食品防腐败的保存办法。 3.探究细菌和真菌对生活污水处理办法。 4.认识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教学方法 实验法(演示实验、对照实验、分组实验)、多媒体演示法、“观察—讨论—归纳”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温开水、糖 1 斤、酵母、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小气球若干个;课外活动小组 已准备好的发酵实验挑选效果明显的一组; (2)有关食品保存的多媒体课件;有关污水处理的多媒件课件或电视节目。 (3)酒曲三块、浸泡一昼夜的糯米 4500 g(即 9 斤)分成三份、凉开水、清洁容器、 蒸馏水、清洁筷子、清洁蒸布若干块。 2.学生准备: (1)收集各类药物说明书(特别注意是抗生素药物的);食品保存方法(从日常生活 中收集)有关处理污水的信息收集。 (2)各类酸奶袋或瓶。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热点情境,导入新课] 80 教师:当前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尤其是生物科学技术,克隆技术、转基因药品、干细胞 移植等都是人们关注热点。另外国际重大事件中炭疽热、核泄漏、生物武器等,也是人们关 心的焦点。请同学们注意,我刚才说到的热点和焦点信息中,你能指出哪些是和细菌、真菌 有关吗? 学生抢答:转基因药品和炭疽热、生物武器。 教师:很好,看来同学们收集信息能力很高。什么是转基因药品,什么是炭疽热呢?还 是让我们先来重新认识一下细菌和真菌吧。 请同学们列举已学过的细菌或真菌。 学生(举手做答):学过的细菌有枯草杆菌、根瘤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醋酸杆菌、 乳酸杆菌等。学过的真菌有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学生回答不全,允许其他学生补充) 教师:哪些是对人类有利的?哪些是对人类有害的? 学生:(讨论后做答)有利的包括根瘤菌、醋酸杆菌、乳酸杆菌、曲霉、酵母菌、食用 蘑菇等;有害的是枯草杆菌、链球菌、肺炎球菌、青霉等。 教师:很好。平常一提起细菌和真菌,人们往往只想到它们的害处,其实,很多细菌和 真菌对人类是有益的。看来,我们这节课要给细菌和真菌“平反昭雪”了。 板书: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利用 教师:(拿出课外活动小组已做好的有关发酵现象的实验,其实验效果接近书 P71 页上 发酵现象图)请同学观察我拿出的这个瓶有何特点? 学生:(认真观察之后做答)瓶内不断有气泡产生,瓶口套的小气球在不断地膨胀变大。 教师:同学们观察的很细,原来小气球胀大的原因是因为瓶内不断产生气体的原故。 同学们,为什么瓶内会不断产生气体呢? 你想知道我放进瓶里的是什么东西吗? 学生:想知道! 教师:这个问题,请生物课外小组的同学回答。 课外小组同学:瓶内放进了糖和酵母。 教师:原来,瓶内放进了糖和酵母,就会产生气泡把小气球吹起来。那好,我们请同学 当场做实验证明。 学生活动:演示实验开始进行实验。 ●学生 1:介绍实验用具,即玻璃瓶或矿泉水瓶、糖、酵母、小气球、温开水 ●学生 2:介绍实验步骤 ●学生 3:具体操作。操作步骤如下:(a)先将温开水中倒入一大勺糖和一小包酵母, 搅拌,倒入玻璃瓶或矿泉水瓶,再往瓶内放入一些温开水。(b)将一瘪小气球套在瓶口。 (实验完毕) 教师:同学们看,刚装好的瓶里有没有气泡产生,小气球胀了没有? 学生:摇头叹气。 81 教师:为什么? 学生:(讨论、分析原因)放的时间短,应放在温暖的地方才会有气泡。 教师:好,那我把瓶放在教室窗台上,同学们可记住每天观察。 接下来,老师倒有一个问题要问同学们:记得刚才做实验的同学放到瓶子里的是糖、酵 母和水,没有气体呀!可为什么在温暖的地方放置一段时间就会产生气泡? 学生:(讨论后应答)因为酵母把糖分解了,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小气泡就是二氧化 碳气体。 教师:太感谢同学们能给出答案。其实,这便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发酵现象”。 板书:发酵现象 [对实验拓展—延申—应用,归纳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教师:同学们请继续观看讲桌上瓶子(已具实验效果的瓶子),如果这里面我放的不是 糖,而是面粉和酵母;如果不是糖和酵母,而是牛奶和乳酸菌,如果不是牛奶和乳酸菌,而 是麸皮、小米、红粮混在一起再放入醋酸菌;如果不是这样,我又换成糯米,接种上曲霉, 那又会是什么样呢?……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 P71 第二自然段,再做答。 学生:积极阅读,急于想找到答案,数分钟后解答: (1)酵母分解面粉,会使面团发酵; (2)乳酸菌可分解牛奶,会使牛奶发酵而制作成酸奶; (3)醋酸菌会使麸皮、小米和红粮发酵,制作出醋。 (4)曲霉能分解糯米,使糯米发酵而制作出酒。 教师:非常欣赏同学们的判断能力,同学们的表现令老师佩服。 好,现在,我们便来尝试甜酒的制作。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打出实验报告单及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注意事项: 1.制作甜酒的工具操作过程要保持清洁。 2.酒曲和糯米比例一般为 1:6。 3.在甜酒制作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为什么?)本实验需较长时间(冬季 3 天左右)。 4.温度要保持 30℃(为什么?)。 5.记录实验现象。 6.糯米蒸熟,一般需 20 分钟左右。 板书: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1.发酵现象 2.利用细菌制作食品:酸奶、泡菜、醋、利用真菌可制作食品:馒头、面包、酒、酱 油等。 3.甜酒的制作过程: 82 附:实验报告单_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_月_____________日_____________组 实验名称 制作甜酒 实验目的 将甜酒制作出来 实验用具 酒曲 1 块、糯米 4500 g,凉开水、清洁容器、蒸锅、清洁筷子、洁净的 蒸布一块 实验步骤 1.糯米:教师已在上课前进行了浸泡处理。 2.在蒸锅的笼屉上放蒸布,将糯米倒入、铺平,盖好锅盖,置于旺火上 蒸熟。将蒸熟米饭用凉开水冲淋一次。用手摸约 30℃时,再装入清洁容 器中。 3.将酒曲碾成粉末,撒糯米上,搅拌均匀,压实,中间挖一凹坑,淋凉 开水。 4.盖好容器,采取保温措施。 5.放温暖地方。 实验结果 1.打开容器可闻到酒香。 2.糯米粒呈柔软状,食无酸味。 3.凹坑内有液态的酒,便是米酒已酿出。 实验讨论 1.实验过程要保温,约 30℃是容器内糯米的温度,此温度下,曲霉分解 作用最为旺盛。2.实验过程,一定注意清洁,以避免带入杂菌,影响实 验结果。 改进措施 酒曲事先碾成粉末,以节省实验时间。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做实验认识了发酵现象,并认识到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息息相关, 并亲自操作了甜酒的制作实验,本实验持续时间较长,请注意观察及实验结果。(3 天后可 开盖) [巩固练习] 1.蒸馒头时,使用下列哪种物质 A.乳酸菌 B.曲霉 C.醋酸菌 D.酵母菌 答案:D 2.酸奶食品利用的菌是_____________。 答案:乳酸菌 3.试分析乳酸菌制作酸奶的过程。 答案:方法步骤:(1)选奶粉混水,加热,冷却(消灭杂菌的过程)。(2)分装洁净, 巴氏消毒(60℃,30 分钟煮过)后的瓶。(3)接种,将市售的酸奶分倒入各瓶,密封。 (4)置入 18℃左右保温箱内。(5)一周后便可变成酸奶。 83 ●板书设计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1.发酵现象 2.利用细菌制作食品:酸奶、泡菜、醋等,利用真菌可制作食品:馒头、面包、酒、 酱等。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课,引出食品保存方法]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发酵现象,了解到发酵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并且 同学们亲手酿制了甜酒。有些同学也尝试制作了酸奶。那同学们,咱们制作的酸奶能长期保 存吗? 学生:不能。第一天,我喝自己做的酸奶还好喝,到第二天便变味了,还拉肚子呢。 教师:是酸奶变质了。请问,你把制出来的酸奶放在什么地方了? 学生:放在桌子上。 教师:其他同学能找到酸奶变质的原因吗? 学生:没有保存好,酸奶才变质。 教师:对极了。请同学们讲,日常生活中,除了酸奶,你还见过哪些食物变质现象? 学生:变馊的米饭、腐烂的鱼内脏、发臭的肉汁、腐烂的菜叶…… 教师:如何防止它们的腐烂呢?这节课,咱们便来认识一些具体的保存食物方法。 [认识食物保存方法,探究食物腐败原因] 教师:请同学们查找手中所拿酸奶袋或瓶上有没有食物保存方法,保存日期。 学生:(积极查找)的确有。有的是常温,6 个月;有的是-4℃,15 天。 教师:除了酸奶,你还知道哪些食物保存方法? 学生 1:用冰箱把肉冷冻起来,把馒头冷藏起来。 学生 2:用盐把蔬菜腌起来,做成咸菜。 学生 3:把肉做成罐头,把水果也做成罐头。 学生 4:……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现在请同学们看一段食品保存片断,请你尽力记录有多少种 保存办法。 多媒体课件播放内容: 画面中有将鱼放入冰柜的场景,有制作罐头的过程,有用巴氏杀菌法(60℃煮 30 分钟) 给牛奶消毒的场景,还有高温瞬时杀菌来处理鲜奶的场景;有干制的香菇、被真空包装的各 类肉制品、糖渍杏肉、蜜枣等糖果、正冒着热气的鸡等等食物的大特写。 84 学生:仔细观察,紧张记录。 教师:请试列举刚才所看到的食物保存方法。 学生:(1)低温保存鱼 (2)真空保存熟肉制品 (3)干燥保存香菇等干果 (4)巴氏消毒法保存牛奶 (5)高温瞬时杀菌的牛奶、啤酒等 (6)糖溃保存鲜果制成果脯 (7)熏蒸保存肉制品 (如果答不上来,教师可重新播放一遍课件学生再答。课件可播三次) 教师:请同学再来总结一下书 P73 页图中有哪些保存方法。 学生:仔细看图,及时总结。 教师:(可叫中下或差生来做答,以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自信心。答对者要及时表 扬。) 教师:为使食品能放置更长时间,人们还往食物中添加了防腐剂,如肉制品中添加了亚 硝酸盐,饮料中添加了山梨酸钾等。那么,这些食品保存的方法都可以达到防止食品腐败变 质的目的。而食品腐败的原因是什么呢?请同学参见书 P73 中第一自然段。 学生:食品腐败变质主要是由细菌和真菌引起的,这些细菌和真菌可以从食品中获得有机物, 并在食品中生长和繁殖,导致食品腐烂。 教师:可见,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就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 的生长和繁殖。 板书: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1.食品腐败原因 2.食品保存办法 [探究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情况及细菌与环境保护关系] 教师: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而细菌和真菌也可以使食物腐败。同样,细菌、 真菌可以使动植物和人患病,人也可以利用细菌和真菌来对疾病进行防治。 板书: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教师:请同学们查看自己收集到的各种药品说明书,特别是有关抗生素的说明书。并结 合书 P74 页第一自然段,对抗生素有所了解。 学生活动 1:明确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用来杀死致病细菌的。 学生活动 2:阅读了《阿莫西林胶囊说明书》,认识到阿莫西林胶囊是一种真菌——青 霉菌产生的青霉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多种细菌迅速成为球状 体而溶解、破裂。如肺炎链球菌等,所以青霉素可治疗肺炎等多种疾病。 85 教师:科学家利用细菌繁殖速度很快这一特点,利用细菌,把生物某种基因转入细菌内 部,使细菌能生产出药品,以满足临床药物的供给,减轻病人的痛苦。这种药品叫“转基因 药品”。 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课本中所提到的“转基因药品”——胰岛素的生产过程。 学生:首先剪切胰岛素基因,再将胰岛素基因转入人的大肠杆菌内,再创造大肠杆菌裂 殖的有利环境,对大肠杆菌进行大规模培养,使之产生大量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胰岛素。 (可选 2~3 名同学试讲) 教师:非常棒。目前转基因技术是国际热点问题,希望同学们积极收集有关资料,关注我国 转基因和国际上其他国家对转基因的研究的进展情况。紧跟时代发展,千万不可掉队。 板书: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1.真菌与疾病防治——有关抗生素药品 2.细菌与疾病防治——有关转基因药品 教师:为使同学们更深了解“转基因”这个新名词,老师找到了相关资料提供给同学们 阅读(用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打出) 资料一 我国抗虫转基因水稻研究获重大发展 据东方网 2002 年 8 月 16 日消息,由福建省农科院与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研究所共同承担 的国家 863 计划项目——抗虫转基因水稻研究已获得重大发展,所培育的转基因水稻生长良 好,无需喷洒任何杀虫剂就可以完全避免鳞翅目害虫的危害。该项转基因技术具有自主知识 产权。 资料二 转基因鼠蓝光下毛色变绿 据 2002 年 9 月 26 日《参考消息》援引英国《新科学家》周刊 9 月 14 日文章称,美国 加州圣远戈市霍夫曼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把一个水母基因转入小老鼠的毛囊内,从而改变了 老鼠的毛色。这个基因生成的一种蛋白质在蓝光下发出绿光,转基因鼠的毛色变绿。科学家 认为,这项成果大大增加了人类变白的头发恢复原色的希望,同时还预示了将来治疗秃顶的 办法,但目前的技术突破只是在使这些希望变为现实的道路上迈进了一步。 资料三 转基因植物 转基因植物指的是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插入受体植物的基因组,改 变其遗传组成后产生的植物。随着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转基因植物及其产品已经进入商业 化的阶段,日益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学生:阅读后自由讨论。 [承上启下,导入细菌与环境污染的问题] 教师:可见,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已延伸到各个领域。近年来,科学家已经能够 成功地运用细菌——来处理某些环境污染问题。 板书:四、细菌与环境污染 86 教师:请同学们回忆第一节《细菌、真菌在自然界的三大作用》中所讲到的第一个作用 是什么? 学生:细菌、真菌做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教师:能具体说明它们是怎样参与物质循环的吗? 学生:细菌、真菌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 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 教师:很好。在我们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生活垃圾中,其实还有很多的有机物,这 些有机物是不是可以作为细菌、真菌的食物呢? 学生:可以呀! 教师:科学家正是利用细菌、真菌的这一点来处理一些环境污染现象,从而进行环境保 护的。请同学们就收集的资料来讲一下,有一些什么具体操作办法? ●学生 1:根据细菌在有氧条件下,能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污水处理厂, 主要通过曝气池,向污水中提供充足的空气,从而使污水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 水,达到污水净化的目的。 ●学生 2:根据细菌在没有氧的环境中,将有机物发酵或沼气(主要含甲烷)。随着世 界性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利用沼气池分解各种有机物来获得能源。并使各种有 机废物得到净化处理,已经成为获得新能源和保护环境的首要手段之一。 电视《走进科学》栏目曾播出现代的农民,已经利用杆菌和甲烷菌来分解猪(人)粪便 和生活污水从而产生甲烷气体,甲烷气体作为一种燃料,为农民提供照明、取暖和燃料及发 电。记得电视上说,盖沼气池大约需花费一万来块钱。 可见,细菌和环境保护已进入人们的生活。 说明细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又站到了现代生物发展的前沿,可见,同学们是十分有潜 力的。 板书:四、细菌和环境保护 1.有氧条件下——细菌将有机物彻底分解 2.无氧条件下——可制成甲烷气体做为燃料 3.污水处理原理——利用微生物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 [课堂小结] 感谢同学们能够课下认真收集资料,特别是有关《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细菌与环 境保护》有关信息,对于老师来讲有收藏价值,希望同学们更加努力,将来都成为有用之才。 [巩固练习] 教师出题也可,但由于本节课学生活动较多,所以也不妨尝试同学自命题形式。 参考题目: 1.食品保存有几种方法?试例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 答案:a.低温保存:利用冰箱、冰柜保藏食物; b.干燥保存:五谷杂粮、香菇、干果等 c.巴氏消毒法:保存牛奶、啤酒等 87 d.高温瞬时杀菌:牛奶、啤酒等 e.盐渍加糖渍保存:保存各种食物如咸菜、果脯等 f.防腐剂保存:肉制品、饮料、酱油等 g.酸性保存:如泡菜 h.熏蒸保存:如熏肉、熏肠等肉食 2.细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活动情况是否相同? 答案:细菌在无氧条件下分解有机物不彻底,产生的是中间产物,如杆菌和甲烷菌在无 氧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成甲烷气体;在有氧条件下,能彻底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板书设计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保存 1.食品腐败原因 2.食品保存方法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1.有关抗生素类药品——真菌与疾病防治 2.细菌与疾病防治——有关转基因药品 四、细菌与环境保护 1.有氧条件下——细菌将有机物彻底分解 2.无氧条件下——可制成甲烷气体作为燃料 3.污水处理原理——利用微生物来分解有机物 (另:后附《阿莫西林胶囊说明书》一份) 七、阿莫西林胶囊说明书 药品名称: 通用名:阿莫西林胶囊 英文名:Amoxicillion Capsules 汉语拼音:Amoxiling Jiaonang 本品主要成分为阿莫西林,其化学名为(2S,5R,6R)-3,3-二甲基-6-[(R)-(-) -2-氨基-2-(4-羟基苯基)乙酰氨基]-7-氧代-4-硫杂-1-氮杂双环[3.2.0]庚烷-2-甲 酸三水合物。 其结构式为: 88 分子式:C16H19N3O5S·3H2O 分子量:419.46 性状:本品为胶囊剂。 药理毒理:阿莫西林为青霉素类抗生素,对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链球菌属、不 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需氧革兰阳性球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沙门菌 属、流感嗜血杆菌、淋病奈瑟菌等需氧革兰阴性菌的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及幽门螺杆菌具 有良好的抗菌活性。阿莫西林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而发挥杀菌作用,可使细菌迅速成为 球状体而溶解、破裂。 药代动力学:口服本品后吸收迅速,约 75%~90%可自胃肠道吸收,食物对药物吸收的影 响不显著。口服 0.25 g 和 0.5 g 后血药峰浓度(Cmax)分别为 3.5~5.0 mg/L 和 5.5~7.5 mg/L,达峰时间为 1~2 小时。本品在多数组织和体液中分布良好。肺炎或慢性支 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口服本品 0.5 g 后 2~3 小时和 6 小时痰中的平均药物浓度分别为 0.52 mg/L 和 0.53 mg/L,而同期血药浓度为 11 mg/L 和 3.5 mg/L。慢性中耳炎儿童患者口服本 品 1 g 后 1~2 小时,中耳液中药物浓度为 6.2 mg/L。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口服本品 1 g 后 2 小时脑脊液中的浓度为 0.1~1.5 mg/L,相当于同期血药浓度的 0.9%~21.1%。本品可通 过胎盘,在脐带血中浓度为母体血药浓度的 1/4~1/3,在乳汁、汗液和泪液中也含微量。阿 莫西林的蛋白结合率为 17%~20%。本品血消除半衰退期(T1/2)为 1~1.3 小时,服药后约 24%~33%的给药量在肝内代谢,6 小时内 45%~68%给药量以原型药自尿中排出,尚有部分药物 经胆道排泄。严重肾功能不全患者血清半衰期可延长至 7 小时。血液透析可清除本品,腹膜 透析则无清除本品的作用。 适应症:阿莫西林适用于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的下列感染: 1.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 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 2.大肠埃杀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泌尿生殖道感染。 3.溶血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所致的皮肤软组织感染。 89 4.溶血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所致急性支管炎、肺炎等下呼 吸道感染。 5.急性单纯性淋病。 6.本品尚可用于治疗伤寒、伤寒带菌者及钩端螺旋体病;阿莫西林亦可与克拉霉素、 兰索拉唑三联用药根除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降低消化道溃疡复发率。 ●教学后记 90 第五章 病毒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识别病毒,说出病毒的结构组成。 2.关注病毒与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 3.进一步提高学生搜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过程方法: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病毒的种类,以提高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对多种病毒的了解来认识病毒的结构和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关注病毒与生物圈内其它生物的关系,特别是与人类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 和一分为二辩证地看待事物的观点。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认识到生物界的多样性。 2.了解病毒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病毒的形态结构和生命活动特点。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课件、学案。 学生准备:搜集一些有关病毒引起人类疾病的资料。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问 题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大屏幕展示一些动物、植物及细菌、真菌的图片,教师设 问:这些生物都是由什么基本结构构成的呢?引出细胞是构成 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进一步提问:是不是生物圈里 的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呢?从而引入本章课题——病 毒。 自主 探究 见学案 发放学案,引导 学生完成预习新知, 巡视指导 带问题阅读教材内容, 勾画重点,完成预习新知的 相关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完 成探究中的自主探 究,同桌交流,明 确。 合作 交流 精讲 悟疑 一、病毒 的发现 引导学生带着问 题去看书:病毒是如 何被发现的?谁先发 现的?病毒比细菌大 还是小?需要借助什 么仪器观察? 并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介绍伊万诺夫斯 基试验过程,感受病毒的大 小。再列举一些能代表病毒 与细胞的大小关系的事物, 进一步认识病毒“小”的特 征。如:病毒对于细胞相当 于篮球与一个摩天大厦。只 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 提问:通过阅读, 你 学 到 了 哪 些 知 识? 91 到,要用纳米来计量病毒大 小。 二、病毒 的种类、 结 构 和 繁殖: 大屏幕出示图片: 电子显微镜下病毒几 种基本形态,引导学 生了解病毒的形态, 加强对病毒的感性认 识。 再用大屏幕展示: 病毒结构,以及病毒 的生活,繁殖过程动 画,让学生结合课本 总结病毒的结构特点 及繁殖特点。 引导:我们知道 病毒是不能独立生活 的,因此科学工作者 将引起肝炎、流感、 口蹄疫这类病的病毒 归为一类,将引起烟 草花叶病、萝卜花叶 病的病毒归为一类, 你知道它们的分类依 据吗? 观看图片,识别病毒形 态:杆形、球形、蝌蚪形。 学生观察认识病毒结 构,了解病毒的生活,强化 记忆要点: 1.病毒结构:蛋白质“外 壳”、内部遗传物质 2.病毒的生活方式:寄生 在活细胞内,进行增殖 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得 出结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但又符合生物特征,是没有 细胞结构的生物。 学生看书,总结:根 据寄生的细胞不同,寄生在 动物细胞内的,称动物病毒; 寄生在植物细胞内的,称植 物病毒;寄生在细菌细胞内 的,称为细菌病毒,也叫噬 菌体。 完成探究活动 完成课件中的及时 巩固 小组讨论:你 判断病毒是生物还 是非生物,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 完成,让学生自己 得出答案。 三、病毒 与 人 类 的关系 课件图片展示: 各种肝炎病毒、艾滋 病、SARS 等人类没法 根治的疾病。 解说:病毒不但 在疾病预防上有作用, 转基因技术也与病毒 有关,还有基因治疗, 这些常常是通过病毒 作为载体达到转基因 或基因治疗的目的。 观察图片,然后分析自己搜 集的有关手足口病的资料, 对病毒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有一定认识。 学生展开小组交流,表 达见解。 对病毒有新的认识,知 道疫苗等是一种减毒病毒, 用来预防疾病。 知道动物病毒能杀死农 业害虫, 认同病毒可以给 人类带来益处。学会一分为 二地看待事物。 完成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 分析自己收集来的 有关手足口病的资 料,代表发言。 教师引导学生 认识病毒有利和有 害的两面。 ●中考赏析 1.噬菌体是寄生在哪类生物细胞内的病毒?( ) 92 A.植物 B.动物 C.细菌 D.人 2.下列有关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B.病毒不具有生命的基本特征 C.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D.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才能繁殖 ●课时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本节课的收获,回扣本节教学目标;教师完善板书,学生学会构建知识结 构。 ●板书设计 第五章 病毒 形态:球状、杆状、蝌蚪状 结构: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 生活:寄生在活细胞内 病毒 动物病毒 种类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 与人类 有害:致病 的关系 有益:疫苗;生物防治等 ●课后反思 93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征进行分类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教学目标 1.掌握生物分类的必要性、生物分类概念及依据。 2.尝试对植物和动物根据其结构特征进行分类;列举生物的主要类群。 ●教学重点 1.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探究并掌握生物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1.尝试根据生物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2.掌握生物的分类办法。 ●教学方法 以实践活动为基础,侧重“自学+游戏”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将各种形态大小不一的橡皮、卡子、纸团混装在一个瓶子里。 (2)一枚鲜桃(或模型)。 (3)六种图片、透明胶带纸。 2.学生准备:(1)玉米种子、向日葵种子、松籽、菜豆种子。 (2)采摘玉米和向日葵叶片(如果季节、条件允许)。 (3)写有动物名称的纸,最好纸上贴有或画有动物图像,用别针别在胸前。 (4)带上七年级的植物课本。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从生活实际出发,导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上课前,我先请同学帮我做一件事。(随即拿出混装有各种形态大小不 一的橡皮、卡子、纸团的瓶子展示给大家)谁来帮老师将里面的东西分开? 学生:分开橡皮、卡子和纸团。(速度很快) 教师:很好,速度也很快。其实,刚才那位同学把这些东西分开的时候,就是在进行 “分类”的工作。请同学想一下,在日常工作中,你还见过一些什么样的分类活动? 学生 1:图书馆的阿姨把不同的书放在不同的书架上。 学生 2:超市里的营销员将不同食物分开放好。 学生 3:药品分好类后放在不同的药箱里。 94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那分类的前提是什么?请同学们动脑回答。 学生:品种繁多。 教师:很对。那么你知道自然界里的植物有多少种?动物有多少种?微生物有多少种? 学生:植物有 50 多万种,动物有 150 多万种,微生物有 10 多万种。自然界中生物约有 210 多万种。 教师:如此之多的生物更有分类的必要了。生物是怎样被分门别类的呢? 这节课,我们便尝试给植物来进行分类。 [由具体到抽象,由小及大,对植物进行分类] 教师:首先让我们来先认识一下什么是生物分类?要对生物进行分类,依据是什么? 学生:自学有关分类的概念和分类依据。(要求明确生物的分类依据是根据在形态结构 等方面特征来进行的。) 教师:将预备好的植物图片,用单独的图片,杂乱无章地用透明胶带纸粘在黑板上。 (有磁性黑板的学校可用磁铁贴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黑板上粘贴的图片,你能否将它们先分成两类? 学生:(仔细观察后,可上黑板重贴图片)将玉米、向日葵和油松贴在同一侧,而将水 绵、葫芦藓和肾蕨贴在另一侧。 (注:允许同学贴错,贴错的,教师可让其他同学改正直至贴对为止。) 教师:请刚才贴对的同学回答,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有无种子。玉米、向日葵和油松都可以产生种子,而水绵、葫芦藓和肾蕨不能产 生种子。 教师:恭喜你。首先(分类的时候)把握住了分类依据,才能够明确这六种植物的形态 结构上的最大差别。 那再请同学们将玉米、向日葵和油松进行分类。 学生:将玉米、向日葵贴在一起,而把油松贴在另外一边。 教师:那你的依据是……? 学生:玉米、向日葵的种子外都有果皮包被着,而油松的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只有种皮。 教师:好,让我们来重新回忆菜豆和玉米种子结构上有何不同。请同学们仔细观看手中 玉米和菜豆种子(已解剖开的)。 学生: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有以下差别:①玉米种子子叶 1 片,菜豆 2 片;②玉米有胚 乳,营养物质贮存在胚乳里,菜豆种子没胚乳,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③玉米外的是果皮 和种皮,而菜豆外是种皮。可见,玉米是果实,菜豆是种子。豆角才是果实。 教师:总结的很好。那今天老师带来一枚桃子,好,请一位同学来品尝。 学生:狠狠咬了一口,大半只“桃肉”没了,露出了桃核。(其他同学轰堂大笑) 教师:咬得好,(看着那同学)吃得香。那我可要你答一个问题:你吃得桃子是果实, 你知道吃得是果实哪部分?A.果肉 B.果皮 请选择。 学生:(可能有两种回答) 95 a.果肉/b.果皮 教师:(对学生的这两种回答,教师均可继续发问)对吗?(将判断的权利交给学生) 学生:分析:答果肉不对,吃的是种子外面的果皮,较厚多汁的是中果皮,带毛的是外 果皮,硬核是内果皮。核里才是桃的种子。果皮不是俗称果实的皮,而是指种子外面的果肉。 答果皮对。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基本功很扎实。那怎么区分单子叶和双子叶呢? 学生:看胚。如果具子叶 2 片,属双子叶,如果胚只具 1 片子叶,是单子叶。(举起手 中菜豆、葵花子和玉米)比如我手中的玉米就只具 1 片子叶的,而菜豆、葵花子的子叶能分 开,是 2 片子叶的。 教师:阐述的非常清楚。那平行脉和网状脉又指什么? 学生:(手举收集到的玉米叶和向日葵的叶。注:没有采到标本可利用图画解说)指叶 脉,(如图)叶脉平行走向的是平行脉,叶脉交错成蜘蛛网状的便是网状脉。 教师:很好。(一边说一边分贴开玉米和向日葵)接下来,请同学试对水绵、葫芦藓和 肾蕨来进行分类。 学生:上黑板贴,先将水绵贴在一边,葫芦藓和肾蕨贴在一起;而后,又将葫芦藓和肾 蕨分开贴起。 (此过程,允许同学贴错,其他同学纠错) 教师:请阐述您的理由。 学生:根据它们形态不同,水绵没有茎叶,而肾蕨和葫芦藓有茎叶,所以第一步把水绵 贴在一边,肾蕨和葫芦藓贴在一起。再根据肾蕨和葫芦藓的形态结构:葫芦藓的根是假根不 具有吸收功能,仅起固着作用;而肾蕨的根虽然细小,但却具有了根的吸收功能,是真根, 所以,又把它们分贴开了。 教师:分的好,阐述的有理有序。 重看黑板上这六幅图,由杂乱无章变得井然有序了。 我们现在由图出发,进行逆向思维,将整个分类过程由下往上用文字表达出来,老师板 书,同学们来说分类逆过程。 学生:是根据玉米是平行脉,向日葵是网状脉分开玉米和向日葵的。 教师:从玉米和向日葵的胚(或子叶)进行比较呢? 学生:玉米是 1 片子叶,向日葵是 2 片子叶。 教师:很好。(开始板书) 板书: 96 教师:如何区分玉米、向日葵、油松的? 学生:油松种子外无果皮包被着,而玉米和向日葵外有种皮包被着。 教师板书: 教师:再来看“肾蕨、葫芦藓和水绵”,肾蕨和葫芦藓形态上差别是……? 学生:肾蕨有根,葫芦藓没根,是假根,但都有茎叶。 教师板书:(从下往上板书) 学生:(待教师写完,便说)水绵“无茎叶”。这三种植物均没有种子。 教师接着板书: 97 最后的板书:   植物分类图解: 教师:请同学仔细再看植物分类图解,回忆一下咱们是怎样把这六种植物分开的。 学生:回忆分类过程,对知识再巩固。 教师:除了玉米,还有许多植物也具有叶脉是平行脉,子叶 1 片,有种子且种子外也有 果皮包被这些形态结构。凡具这些特点的是单子叶植物。请同学说出其他植物类群。 学生:具有类似向日葵植株特点的是双子叶植物。类似油松植株特点的是裸子植物;类 似肾蕨的植株是蕨类植物;类似葫芦藓植株是苔藓植物,类似水绵的是藻类植物。 教师:很好。同学们,你能试举每种类群里还有哪些植物?看谁写的多、写得准、写得 快。 学生:积极回忆,查找资料,快速书写。 可能有以下几个例子: ●藻类植物:海带、紫菜、衣藻、栅藻等。 98 ●苔藓植物:墙藓、地钱、苔藓等。 ●蕨类植物:铁线蕨、卷柏、蕨、满江红、贯众等。 ●裸子植物:银杉、水杉、侧柏、杉树等。 ●双子叶植物:大豆、白菜、花生、蒲公英等。 ●单子叶植物:葱、韭、郁金香、蒜等。 教师:你能将这六种植物由低级向高级排列起来吗? 学生:六种类群植物由低向高排列的顺序是: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 物、被子植物(单子叶和双子叶植物) 教师:对了,其中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同属被子植物。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成功地针对六种植物进行了分类,并且通过分类活动,初步掌握了植物的 分类。明确植物分类依据是……(学生接述: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我们可以去花园,对你 所见到的各植物进行分类。也可以试着对动物园里的动物进行分类。 [巩固练习] 判断题 1.有种子的植物都有根。 答案:√ 2.玉米有 2 片子叶,向日葵 1 片。 答案:× 3.绿色开花植物就是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答案:× 4.葫芦藓有根。 答案:× ●板书设计 第六单元 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 第一章 根据生物的特性进行分类 第一节 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一、植物分类 99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明确任务] 教师:上节课,我们对植物进行了分类。这节课,在上节课的基础上,通过“自学+游 戏”的方式,请同学们自己来对动物进行分类,最后,“默读”整个小结,同学们对植物和 动物的分类有个全面掌握。 接下来,请大家自学 P82~P83 页有关动物分类内容。特别注意各种动物的结构特征差别。 学生活动内容包括(用投影打出): 1.自学 P82~P83 页内容。要求明确动物分类和植物分类相比较,除了比较外部形态结构 外,往往还要比较动物内部结构和生理功能。 2.仔细观察 P82 页这 11 种图片,找出其特征并尝试将它们进行分类。(参考植物分类 办法),可草写动物分类图表。 3.上两项任务完成后,可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动物图片,用别针别在胸前,准备进入“游 戏”环节。 学生活动:积极自学,收集信息,在书上做记号,草写动物分类图表,准备进入“游 戏”。 教师:请生物课代表作“主持人”,老师负责板书。 生物课代表:请同学们推选出“11 种动物”的代表来做游戏,其余同学当啦啦队。 “代表”:出列,胸前别有动物名称,有的还画有图。 课代表:请同学在自学的基础上,首先对自己所代表的动物进行第一次分类。 “代表”:挂“蜘蛛、蚯蚓”和“蜜蜂”的同学站在一起;挂有鸟、蜥蜴、蟾蜍、青蛙、 老虎、壁虎、猫、鲫鱼的同学堆在一块。 100 课代表:请“代表”们抢答:你们为什么要这样站? “代表”:依据动物的形态特征。因为蜘蛛、蚯蚓和蜜蜂没有脊柱,属无脊椎动物;而 鸟、蜥蜴、蟾蜍、青蛙、老虎、壁虎、猫、鲫鱼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所以这么站。 教师:及时板书。 课代表:请蜘蛛描述“自己”的特征。 “蜘蛛”:我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部具单眼,有 4 对步足,腹部内具纺绩器。我 喜欢结网捕虫,对人类是有益的。我的足是分节的。 课代表:啦啦队员有没有可补充或纠正的?好,再请“蜜蜂”介绍。 “蜜蜂”:我的身体是分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 1 对触角,1 对复眼和 1 个口器; 胸部有 3 对足(足分节),两对翅。 啦啦队:拍手,没有补充。 课代表:请“蚯蚓”介绍。 “蚯蚓”:我是环节动物。我的最大特点是身体有体节,身体前端有大、较光滑的“环 带”。 生物课代表:请根据各自的身体形态特征,请你们三位无脊椎动物进一步分类。 “代表”:挂蚯蚓的同学站在另一边,而挂蜘蛛和蜜蜂的同学却仍站在一处。 课代表:请啦啦队同学抢答:为什么它俩会站在一处? 啦啦队:因为它们的足都分节,应同属节肢动物。 教师板书 生物课代表:请“脊椎动物”这边同学听好:请根据自身形态特征和其他特征再次分类。 “代表”:代表“蟾蜍”和“青蛙”的同学站在一起。 代表“老虎”和“花猫”的站在一起。 代表“蜥蜴”和“爬山虎”站在一起。 代表“鸟”的自站一处。 代表“鱼”的也自站一处。 101 (注:如站错,请啦啦队纠错) 课代表:请问“蟾蜍”为何同“青蛙”站在一起?“大老虎”和“小花猫”站在一起? “蜥蜴”和“爬山虎”站在一起?请啦啦队抢答,注意紧扣其主要特征阐述。 啦啦队:学生 1.蟾蜍和青蛙同是两栖动物,虽然它们肤色不同,但形态基本相似,都 具有以下共同特征:变态发育,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一般用肺 呼吸;皮肤裸露,能够分泌粘液,有辅助呼吸作用,心脏是二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 学生 2.“大老虎”和“小花猫”从个头看差距很大,但它们同属哺乳动物,都具有以 下共同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 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学生 3.“蜥蜴”和“爬山虎”同属爬行类动物,观察它们,所具有共同特征是:体表 覆盖无数角质的细鳞,用肺呼吸;心室里有不完全膈膜,体内受精;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体温不恒定。 (啦啦队回答问题时允许看书回答) 学生 4.鸟属于鸟类动物,区别于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它的主要特征是:有 翼(前肢特化成翼),有喙无齿、被覆羽毛;骨中空,内充气体;心脏分四腔;用肺呼吸, 并且有气囊辅助呼吸;体温恒定;生殖为卵生。 学生 5.鲫鱼属鱼类动物。鱼类动物最大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心脏是一心房一心室。身体大多覆盖鳞片。 生物课代表:怎样区别爬行类和两栖类动物?具体说,怎样区别“蜥蜴”和“青蛙”? 啦啦队:首先,①青蛙皮肤裸露;②蜥蜴身体外覆盖有无数鳞片,这有利于它在陆地上 生活,防止水分蒸发;③蜥蜴身体出现颈,而青蛙没有颈,这有利于蜥蜴在陆地上寻找食物, 逃避敌害;④蜥蜴和青蛙虽都是卵生,但蜥蜴将卵产在陆地上,卵在陆地上孵化,小蜥蜴也 在陆地上生活;青蛙则把卵产在水中,卵在水中孵化,产生蝌蚪、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变 态发育成蛙后才能来陆地上生活。所以,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是截然不同的。 生物课代表:请各代表动物按低等或高等排列的方式站好。 “代表”:找准位置,站好不动。 板书:顺序依次是: 生物课代表:请啦啦队做答,各类群动物,除了代表动物,还有哪些动物。请将答案写 在刚才草写的动物分类图表上。看谁写的多。时间 5 分钟。 啦啦队:尽力收集所想到的动物写出来。 102 可能有以下做答: ●环节动物类:水蛭、沙蚕 ●节肢动物类:蜈蚣、蟹、虾、蝗虫、蝉、蟑螂等 ●鱼类:鲫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带鱼、马面鲀、鲇鱼等 ●两栖类:大鲵、蝾螈 ●爬行类:扬子鳄、龟、蛇、恐龙(古代爬行动物) ●鸟类:鸽子、猫头鹰、啄木鸟、鸭、丹顶鹤、驼鸟、蜂鸟、朱鹮、褐马鸡、山雀等。 ●哺乳类:兔子、狗、鸭嘴兽、袋鼠、蓝鲸、蝙蝠、非洲象、长颈鹿、猎豹、雄麝、美 国臭鼬、鼩鼱、黑猩猩、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藏羚羊、羚牛、野猪、白头叶猴、狮、 象等。 课代表:请说出动物由低等向高等排列的依据是什么? 啦啦队抢答:依据生物的进化历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的方向进化的。主要 是从各类动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及生活环境几方面来比较。如环节动物中的蚯蚓和节肢 动物中的蜘蛛和蜜蜂相比较,身体结构简单,且生活环境必须是潮湿的土壤;而蜘蛛和蜜蜂 则能脱离潮湿环境在陆地上生存,且身体已比较复杂,无论从外部形态还是从内部结构来看, 如身体出现分部,出现了呼吸器官等。 学生 2:脊椎动物中,从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到哺乳类,很明显能看到它们生 活环境的变化,即从水中逐渐过渡到了陆地上。为适应干燥的陆地,逃避敌害很好生存,身 体结构也越来越复杂,比如鱼类和两栖类没有颈,而蜥蜴便出现了颈,颈的出现,能扩大蜥 蜴的头部活动范围,便于寻找食物,逃避敌害。 学生 3:为适应陆地生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从内部结构也比两栖类、鱼类要 复杂。可见,动物是从低等向高等进化的。 学生 4:比较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这三种动物,身体的形态、结构最复杂的是哺乳类, 也就是哺乳类最能适应陆地生活,也最高等。比较明显的特征是哺乳类动物具发达的大脑, 用肺呼吸且体腔有膈;体温恒定,而爬行类动物体温不恒定;最突出的是哺乳动物的繁殖后 代方式:胎生哺乳。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这样能大大提高后代的成 活率,增强对陆上生活的适应能力。 所以,哺乳动物是动物界中最高等的动物。 教师:同学们分析的非常具体透彻。那我们人类应属于……(学生接述:哺乳类),对, 人类虽然分属于哺乳动物,但却和一般的哺乳动物有着质的区别,我们的大脑特别发达,具 有无比的创造性,希望同学们能积极利用自己的大脑,挖掘潜力,好好学习知识,将来能为 社会做贡献。 [及时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先通过自学,初步了解了动物的分类,又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明确了 动物分类。其实,自然界里还有另外一类不容易引起人注意的生物——微生物,它的种类达 10 多万种,你能对它进行简单的分类吗?请上黑板写。 学生板书: 103 如果一同学写不下来,可让其他同学继续写下来为止。可适当翻阅书本和资料。 [课堂小结]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我们是否掌握了生物的分类,能否将分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请同学们默读本小节,对生物的分类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每位同学都对生物的分类做个 总结。 [巩固练习] 一、填空题 1.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是:动物体内没有_____________,不能像绿色植物那样自己 制造有机物,植物则相反;动物细胞不具有_____________,植物细胞具有。动物一般能够 _____________,植物一般不能;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比植物_____________得多。 答案:叶绿素 细胞壁 自由运动 灵敏 2.青蛙和鱼都是_____________受精,而蜥蜴则是_____________受精。 答案:体外 体内 二、选择题 1.青蛙的发育过程是 A.卵→胚胎→幼蛙→成体 B.卵→胚胎→蝌蚪→成体 C.受精卵→蝌蚪→成体 D.受精卵→胚胎→蝌蚪→成体 答案:D 2.蚯蚓在干燥的沙土里会很快死去,其首要原因是 A.体表干燥,呼吸无法进行 B.运动困难 C.体内水分蒸发,失水过多 D.难以吞食 答案:A ●板书设计 104 ●教学后记 105 第二节 从种到界 ●教学目标 1.掌握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明确“种”是最基本单位,同时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3.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4.同学至少知道一种植物或动物在生物分类学上的位置。 ●教学重点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概述生物分类的依据和意义。 ●教学难点 1.说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2.教学组织对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的阐述。 ●教学方法 采用“小话剧”表演的方法,结合自学式、问答式的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1)选善表演的 4 位同学,分别扮演四种动物,即:马、牛、狗、老鼠。 (2)拟定话剧表演稿《动物间的争论》。 2.学生准备:(1)被选中出演话剧的同学准备简单小道具,并进行简单排练。 (2)全体同学复习有关动物特征知识。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利用“小话剧”,引出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 教师:上课前,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小话剧——《动物间的争吵》,欣赏的同时,请注 意收集有关信息。老师来做话外音处理。 动物间的争吵 话外音:农家一小院,东墙根拴着一匹马,西墙根拴着一头牛。门口蹲着一只“老”狗。 墙角处那一定是老鼠新打的洞…… 夏日中午,一丝风也没有,马和牛似乎都有些不耐烦了。俗话说:“风马牛不相及”。 可今天,大家看,马和牛都有那么点意思。 “马”:(摆弄着四条腿,踱过来踱过去,不时还甩甩大尾巴) “牛”:(很钦佩的自言自语)马这种动物真是健美大将,还长着长尾巴,甩来甩去的, 多好看呀! 话外音:马被牛的夸奖感动了,竟然小跑了一圈。 106 “马”:谢谢你的夸奖,牛兄。其实,在我们的家庭里,还有比我更漂亮的。你听说过 “斑马”吗?它的皮毛是黑白条纹相间的,除此之外,其他特征我们很像。 所以,我们同是马属的动物。 “牛”:我倒没见过什么斑马,可驴我是见过的,和你可真差不多。 “马”:(直摇头)牛大哥,至于这个驴,虽说也有不少和我相同特征,比如第三趾发 达,有蹄,其余趾均已退化,但你看它的体型可比我小多了。所以,驴不是我们马属里的动 物,但却可以和我们分在同一科——马科。牛哥,这下你可明白了吧。 “牛”:照你这么说“科”比“属”大喽。那咱俩理应是同一“科”吧? “马”:牛大哥,你看我善于奔跑,主要是我第三趾发达,其余各趾消失(或退化), 你呢?(说着举起了蹄给牛看) “牛”:(也举起了蹄和马的蹄比)哟,我的前后足各具两趾,趾端有蹄,咱们长得不 一样,不能划在同一“科”里。 “马”:对喽。如果你画画妆,头上长一两个单角,前后趾具三趾,而不是两趾,变成 “犀牛”的样子,咱们便能有幸分在同一个“目”里。  “牛”:什么目?原来还有比“科”大的单位。 “马”:奇蹄目。因为趾是奇数的原故。 “牛”:那我便是偶蹄目了。原来,你们马是马属、马科、奇蹄目的动物。(很不高兴 的)怨不得别人说咱们是“风马牛不相及”,还真是那么回事。 话外音:这时,马和牛的对话引起了狗的兴趣。它从门外遛进来。 “狗”:马兄弟,那你说说,我——狗,还有牛兄弟和你可都是四条腿的动物,咱们就 没有一点联系? “马”:有联系,有联系。你看,咱们繁殖后代的方式都是胎生哺乳,咱们可都是哺乳 纲的动物。“纲”比“目”要大。 “狗”:照你这么说,猪、羊、兔、老鼠,还有吓人的大老虎和咱们都是同一个纲—— 哺乳纲? 话外音:它们的谈话吵醒了洞里的老鼠,老鼠偷听到这儿,也禁不住冒了一句…… “鼠”:哺乳纲动物肯定也包括捕我的蝙蝠和蛇了?(说完竟遛进了洞) 话外音:一石激起千层浪,马、牛和狗便针对蝙蝠和蛇是否属于哺乳纲动物争吵起 来…… 同学们,老鼠说的对吗? (全剧终) [抛砖引玉——确定生物的分类等级] 教师:小话剧看完了,我给同学们提一个问题:“小老鼠说了句什么话激起了动物间的 争吵?” 学生抢答:哺乳纲的动物肯定也包括捕我的蝙蝠和蛇了? 107 教师:老鼠说的对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共同学习生物的分类等级——从种到界。 先请同学们看 P85~P86 页的彩图内容——马是怎样被列入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的。请结合话 剧内容自学。 学生:结合话剧内容,仔细观看 P85~P86 页彩图。寻找问题答案。 教师:请回答:小老鼠的话对吗? 学生 1:不尽对。从第五列图上所列动物显示,有蝙蝠,而没有蛇。说明蝙蝠是哺乳纲 动物,蝙蝠也是胎生哺乳的。而蛇是卵生的,是陆地上的爬行动物,比哺乳动物低等。 学生 2:比较蛇和蝙蝠,它们也具有共同特征,即都有脊柱,应同属脊索动物门中的脊 椎动物亚门。 学生 3:像鲨、龟、企鹅、蛇、蝙蝠、马、牛、狗、鼠……这些都有脊柱的动物,同属 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 教师:很好!很对!!很清楚!!! 那你能明确说明马在生物分类上的位置吗? 学生:马属马种、马属、马科、奇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 教师:那“牛”呢? 学生:牛是属于牛种、牛属、牛科、偶蹄目、哺乳纲、脊索动物门的脊椎动物亚门。 教师:对极了。同学们收集信息的能力的确很强。 教师:接下来请同学们齐读 P85 页第一自然段。 学生(齐读):为了科学地将生物进行分类,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学家根据 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将生物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其他 几个界。每个界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等级,它们从大到小依次是:门、纲、目、科、属、 种。……在一个门里,可能会有成百上千种生物,但在每一种里,只有一种生物(一种生物 便是一个物种)。因此,“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最密切的。 教师:请同学们再默读几分钟。之后,老师可要问你问题的。 学生:认真默读。 (几分钟后师生互动) 教师:请同学抢答我所提问的问题。 1.分类学上最大的分类单位是什么? 学生:界。 2.刚才的马属于哪个界?桃树是哪个界? 学生:动物界。/植物界。 3.每个界中又被分为六个更小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什么? 学生:门、纲、目、科、属、种。 4.从小到大依次是什么? 学生:种、属、科、目、纲、门。 5.分类单位中最小的单位是什么? 108 学生:种。 6.课本上是怎样描述种的? 学生:种是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因此,同种生物的共同特征 也最多。一种生物便是一个物种。包括许多个体。 7.六种分类单位中,哪个单位包含的共同特征最少?举例说明。 学生:门。单位越大,共同特征越少。如蛇和蝙蝠。都属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 但它们之间共同特征就少。无论从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来看,差异很大。蛇外有鳞片,而蝙 蝠体表则被毛。蛇心脏两心房一心室,体温不恒定;蝙蝠心脏是两心房两心室,体温恒定。 蛇卵生,蝙蝠胎生。所以蝙蝠比蛇要高等,它们分属于不同“纲”,蝙蝠分属哺乳纲,蛇属 爬行纲。哺乳纲最高等,爬行纲低等。 8.请回答生物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生物分类的意义何在? 学生:根据生物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的相似程度来分类。 意义在于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课堂小结] 师生互动,共同小结。老师板书,学生总结。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第二节…… 学生:从种到界 教师:学习了生物的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学生接述),最基本单位是…… (学生接述),分类单位越小,共同特征越……(学生接述)分类单位越大,共同特征 越……(学生接述)。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生物分类的单位是 A.门、纲、目、科、属、种 B.目、科、属、门、纲、种 C.属、种、科、目、纲、门 D.门、纲、目、属、科、种 答案:A 2.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 A.科 B.纲 C.属 D.种 答案:A 二、问答题 1.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生物,对吗? 答案: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生物。物种是生物界发展的连续性与间断统一的基本间断形式; 对有性生物,物种呈现为统一的繁殖群体,由占有一定空间,具有实际或潜在繁殖能力的种 群所组成,而且与其他这样的群体在生殖上是隔离的。所以,一个物种不是一个生物,而是 一个种群的概念。 2.马和驴能否繁殖后代? 答案:马和驴不是同一个物种,是同一科的的动物。可杂交,产骡,骡不育。 ●板书设计 109 从种到界 一、生物分类单位 1.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2.最基本单位——科 二、生物分类依据 生物在形态结构上特征 三、生物分类意义 1.生物分类是了解生物多样性基础。 2.生物分类是保护生物多样性基础。 ●教学后记 110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列举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概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2.认识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及其独特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3.说明保护多样性的意义。 4.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的三个方面内容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基因多样性。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引导启发、对比分析归纳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有关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的多媒体片断或图片。 2.学生准备: (1)复习已学过的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的种类。 (2)生物的性状是基因控制的内容收集。 (3)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种类。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抓住重点,直接导课] 教师:请问“生物的多样性”这个词侧重于哪个字? 学生:“多”字。 教师:那自然界里的生物是怎样一个“多”法呢?有几个层次内容呢?“多”的意义何 在呢?好,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多媒体片断。请注意收集信息及时记录。 投放多媒体课件,有关内容如下: 111 画外音:“自然界存在着形形色色的生物。”画面中出现:游戈的鱼群、飞翔的海鸥、 扑腾入水的企鹅、跳跃的猴群、飞跑的麋鹿、追逐的猎豹、悠然的丹顶鹤、开屏的蓝孔雀、 快速旋转运动的草履虫、成片的森林(配有节奏较快的背景音乐随画面一幅幅闪过) 学生:积极思维,收集信息,及时记录。 教师:从刚才的片断中,你收集到多少种生物? 学生:近十种。 (注意:可适当的增加播放次数) 教师:自然界里的生物远不止这些,到底有多少,请同学们看书 P90 页图表。 学生:分析图表。 [概述生物多样性三方面内容及我国生物多样性现状及独特性] 教师:试分析生物多样性,从种类上看,多在什么地方? 学生:生物种类繁多,植物约有 50 多万种,动物约有 150 多万种,微生物约 10 多万种。 教师:通过分析图表,你能得到什么样的信息? 学生 1:表中第一竖行表示生物类群,共 8 种。 第二行表示我国已知种数,第三行表示世界已知种数,第四行表示我国已知种数占世界 已知种数的百分比。 学生 2:我国的裸子植物在世界上占的百分比较高是 26.7%。所以,我国有“裸子植物 故乡”的美称。相对的,爬行类占百分比是 5.97%,相对较少。我国总种数占世界平均百 分比是……14.96%。 教师:好,同学们收集信息能力相当准确。刚才同学说表中有 8 种生物类群,除了这 8 种,还有哪些类群? 学生抢答:苔藓植物、藻类植物、微生物。 教师:从表中分析我国生物种类现状如何? 学生:我国总数占世界已知总数的百分比是 14.96%。 我国是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其中苔藓、蕨类和种子植 物仅次于巴西和哥伦比亚,居世界第三位;我国裸子植物是世界上最丰富的国家,被称为 “裸子植物故乡”,我国也是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其中脊椎动物中的鱼类、鸟类和哺 乳类的种数都位于世界前列。 教师:也就是说,我国物种高度丰富,除此之外,我国的生物多样性还有其独特性,有 许多生物是我国所特有的。581 种哺乳动物中,特有种约 110 种,比如…… 学生抢答:大熊猫、金丝猴、白鳍豚、扬子鳄、朱鹮、藏羚羊、丹顶鹤、蛙蛙鱼…… 教师:植物有…… 学生:银杉、水杉、珙桐、树蕨、苏铁…… 教师:很好。偷猎者将我国特有的生物卖到国外其实是一种卖国行为,我们一定要和这 种行为做斗争。 教师:同学们再设想一个问题:是不是地球上生存的所有生物都被人类发现了? 112 学生:可能有两种回答:是/不是。 教师:回答是的同学,你从哪知道还有新的生物品种?试举例。 学生:举例…… (从事例出发,过渡到基因多样性的概述。) 教师:老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水稻草丛矮缩病是水稻植株明显矮化,叶片上出现斑点 (白色),分蘖很小,稻谷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下降的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 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野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比较强的 抵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新品种找到了必要的基因。可见,并不是地球上生 存的所有生物都被人类发现了。 这种野生水稻便是科学家新发现的生物,这种生物具有它特有的、较强的抗草丛矮缩病 的基因。所以,不同品种的生物,它的基因也不相同。这便是基因的多样性。 请同学阅读 P91 页,基因的多样性。 学生:仔细阅读,努力理解,积极收集信息。 教师:在基因的多样性里有两个事例。哪两个? 学生 1:事例一:美国科学家引进我国野生大豆与当地品种杂交,培育出抗大豆萎黄病 的优良品种,挽救了美国大豆生产业。 学生 2:事例二:我国科学家袁隆平院士利用野生水稻与普通栽培水稻多次杂交,培育 出产量很高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创造了巨大经济利益。 教师:从这两个事例和老师刚才的举例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分析讨论后发言,可能有如下内容: 1.首先生物的各种特征是由基因控制的。小麦的形态特征由小麦细胞内基因控制,水 稻的形态,特征由水稻细胞的基因控制。 2.不同种生物的基因有较大差别,同种的个体之间,在基因组成上也不尽相同。例如 小麦和水稻的基因便不同;同种的水稻,野生水稻和普通栽培水稻基因不同,我国野生大豆 和美国当地的栽培大豆基因也不同。 可见,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教师:同学们收集到的信息很准确。特别是明确了生物的各种特征都是由基因控制的。 比如我国水稻有 50 000 个品种,这些品种在基因组成上是有差别的,它们构成了水稻的基 因库。也就是说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这些个体的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 们共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 可见,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实质上是基因多样性的外在表现。 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自然表达了我国基因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可 见,我国是世界上基因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那么研究生物基因的多样性意义何在? 学生:结合课后练习题和书上例题分析。 教师:动物园饲养的华南虎产下的两只小华南虎眼睛是瞎的,科学家认为这是近亲繁殖 的结果,你认为这与基因多样性有什么关系? 113 学生:有关系。因为近亲繁殖,会使亲代的雌雄华南虎以共同祖先继承相同致病基因的 机会大大增加,这些基因遗传给后代,就会使子代出现遗传性疾病。 教师:这便是种内的基因多样性,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宝贵遗传资源的反面例证。 可见,基因的多样性对物种延续有着重要意义。基因多样性的减少会直接表达物种多样性的 减少。 (合理过渡,概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教师:在一定的区域内,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便是生态系统。生物种 类的多样性及生物基因的多样性决定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同学们,你知道哪些生态系统的类型? 学生:有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荒漠生态系统、湿地、湖泊、海洋、森林、城 市等生态系统。 教师:咱们生活的地区有哪些生态系统? 学生 1:我家住的附近有湖,湖泊里有鱼藻、鱼、浮游动物、水草等多种生物,构成一 个湖泊生态系统。 学生 2:我家附近有一块地,地里种有玉米、菜豆、各种蔬菜,还有各种杂草、害虫等 多种生物,构成的是农田生态系统。 学生 3:公园里有大面积的草坪,草坪里有蚂蚁、蚯蚓、小昆虫等多种生物群,构成了 草原生态系统。 学生 4:还有森林生态系统。 教师:同学们都很善于观察,陈述得也好。 总之,在各类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体。不同的生物群体要求不同生态 系统。可见,生态系统是具多样性的。 好,到现在,我们已经明确了生物的多样性有三个层次内容,它们是…… 学生: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教师:它们三者的关系,你如何理解? 学生:讨论后回答。 学生 1:每种生物都是由一定数量的个体组成,这些个体基因组成是有差别的,它们共 同构成了一个基因库;比如刚才所说我国水稻有 50 000 个品种,每个品种基因组成上有差 别,它们便构成了水稻基因库。 每种生物又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系统中,并且与其他的生物种类相联系。比如鱼生活在湖 泊或海洋生态系统,湖泊或海洋里除了有鱼,还有鱼的各种食物,像浮游动、植物、水草等。 鱼与其他生物种类是相联系的。 学生 2:某种生物的数量减少或灭绝,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生态系统。比如湖泊里的水 草大量减少,会直接影响以水草为食的草鱼的数量。过度放牧以及鼠害、虫害等原因,我国 草原面积正在不断减少,有些牧场正面临着沙漠化的威胁。 当生态系统发生剧烈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消失。如牧场 沙漠化,许多牧羊、牧马、牧牛便会出现食物短缺现象,导致种类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消 失。 114 教师:可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 措施。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及生物多样性的意义,还有生物多 样性三个层次内容的关系。 请同学们到大自然中去,做个有心人,继续关注生物,关注自然。 [巩固练习] 判断题 1.许多药材需要野生生物资源作为原材料。 答案:√ 2.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答案:× 3.野生动物一旦灭绝,就无法再生出来。 答案:√ 4.对于珍稀濒危物种,除特殊需要经过批准,禁止一切形式的猎采和买卖。 答案:√ ●板书设计 第二章 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1.植物种类十分丰富 2.动物种类十分丰富 3.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和独特性 二、基因多样性 1.基因多样性包括:种间的多样性和种内多样性。 2.我国基因多样性特点:家养动物、栽培植物和野生亲缘种的多样性十分丰富。 3.基因多样性的意义: 为动植物的遗传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 四、生物多样性三个层次之间的关系 1.生物种类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最直观的体现,是生物多样性概念的中心。 2.基因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形式。一个物种就是一个独特的基因库。 115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外在形式;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方式是 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教学后记 116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关注我国珍稀的动植物。 3.说出保护动物多样性的主要措施。 4.关注一项珍稀动物或植物保护的辩论和协商活动,提高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 1.探究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2.有关“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活动情况。 ●教学难点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及其原因。 2.“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的活动教学组织。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观察法、分析归纳法和表演方式相结合。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 (1)准备相关多媒体课件或相关图片(照片) (2)布置“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活动相关事宜,如角色的挑选、道具准备 等。 2.学生准备: 收集“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活动的大量信息,拟定发言题纲。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导课,合理过渡] 师生互动:上节课我们认识了生物多样性的三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学生接述:生 物种类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教师点头首肯)并且初步了解了它 们三者的关系,其中说到某种生物数量的减少和绝灭,必然会影响它所在的……(学生接述: 生态系统);当生态系统发生变化时,也会加速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和基因多样性的……(学 生接述:丧失)。可见,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随之生态系统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 它们是相互联系的。 学生:“物种的灭绝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人为的活动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度。 物种一旦灭绝,便不再生,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方面根本危 机,造成生态环境破坏,威胁人类的生存。” 教师:从这段文字里,你收集到了什么信息? 117 学生 1:物种的灭绝虽然是一个自然过程,但目前,由于人为原因已大大加速了物种灭 绝的速度。 学生 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将造成农业、医药卫生保健、工业 方面的根本危机,造成生态系统的破坏,直接威胁人类自身的生存。 教师:同学们收集的信息很准确。特别是提到了“人为因素”大大加速了物种灭绝的速 度。 那同学们“人为因素”到底有哪些呢?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生物物种正面临威胁?哪 些已灭绝?自己周围生态环境发生了怎样变化?让我们带着问题来学习吧!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教师:请同学观看分析教材上的图片。 学生:逐一分析观看,并适时记录灵感的火花。 教师:从第一幅图《北京南海子麋鹿园中动物灭绝年代顺序的石碑》中你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说明生物的多样性面临威胁不是危言耸听,是事实,已经有动物灭绝了。从图上 看到了为世界灭绝动物建的石碑——世界灭绝动物墓地。 教师:很好。那从第二个图表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第二幅图显示了 17 世纪以来,也就是从 1600 年到 1959 年,再过 50 年,对鸟类 和哺乳类动物灭绝数量的统计。 教师:能具体说明吗? 学生:蓝色长方框表示哺乳类,粉色代表鸟类;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动物灭绝的数 量。1600~1649 年,鸟类灭绝不到二十只,哺乳类不到十头;从 1650~1699 年,哺乳动物灭 绝已接近二十头;从 1800~1849 年,哺乳动物灭绝已超过二十头;从 1850~1899 年,哺乳类 竟已有近四十头灭绝,鸟类的数量已超过二十只;从 1900~1959 年,哺乳类已有 50 多头灭 绝,鸟类也有 35 只之多。可见,生物的灭绝速度是近年来(从 1850~1959)才急剧增加的。 教师:可见,全世界的物种灭绝速度加快了。 例如,公元 1600 年~1800 年期间,世界上灭绝了 25 种鸟;公元 1800~1950 年期间,世 界上灭绝了 78 种鸟。科学家们估计,现在每 3 年就有 2 种鸟灭绝。实际上,不少野生生物 在还没有引起人们注意的情况下就已经灭绝了。那我国情况又是怎样的呢?也不容乐观,特 别是我国特有的动植物,也濒临灭绝的边缘,请同学们仔细看插图。 学生:逐一阅读,明确有下列动植物:金丝猴、白鳍豚、朱鹮、扬子鳄、银杉、珙桐。 教师:我国野生的动植物资源也面临着严重威胁。例如新疆虎、野马等已经灭绝或我国 镜内绝迹,崖柏等野生植物也早绝迹。 请同学们看一则信息。 多媒体播放信息: 以打印机方式逐个出现字体: 地球上自从 35 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 5 亿种生物存在,如今绝大多数已消逝。物 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本是正常事件,如 2.5 亿年前三叶虫,6500 万年前的恐龙均已灰飞烟灭。但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目空一切地参与大自然的事物以后, 使整个绝灭时间表大大提前。地质时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类平均 300 年灭绝 1 种, 118 兽类平均 8000 年灭绝 1 种。到 1600 年至 1700 年,每 10 年灭绝 1 种动物;1850 年到 1950 年,鸟兽的平均灭绝速度为每年一种,即有 100 多种动物灭绝,而且这种灭绝还以加速度的 趋势进行着。1600 年以来,记录在案的动物灭绝资料已经够惊人的:120 种兽类和 250 种鸟 类已不复存在。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份报告:目前世界上每分钟有 1 种植物灭绝、每天 有 1 种动物灭绝,这种远远高于自然的“本底灭绝”速率上千倍的局面是有关地球生命生存 状况与质量的严峻警告! 教师:真是触目惊心呀!人类活动的加剧,却打破了千古不变的生态平衡,导致物种灭 绝。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到底有些什么原因?请同学们来分析资料作答。 学生 1:(分析后答)滥砍乱伐是原因之一。过度砍伐森林,破坏自然的生态系统。据 资料表明,目前全世界只剩下五分之一的森林仍保持在较大面积和相对自然的生态系统。我 国森林覆盖率由两千年前的 50%,降到 16.55%。 教师:为什么滥砍乱伐会造成生物多样面临威胁呢? 学生:森林的大面积减少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以植物为食的动物锐减,以动物为食的 动物也锐减,导致动物种类和数量锐减。 教师:还有,森林可以调节空气的温度,大面积森林砍伐,使许多尤其是阴湿植物减少 或衰亡。森林的破坏,使许多动物失去了栖息地。这也是导致动物种类和数量锐减原因。 学生 2:第二个原因是滥捕乱杀。资料表明,1986 年,藏羚羊在西藏、新疆、青海三省 栖息,平均每平方千米 3~5 头。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平均每平方千米仅 0.2 头。近年来, 藏羚羊已濒临灭绝。 教师:这是非法武装盗猎分子对藏羚羊疯狂的捕杀造成的。滥捕乱杀具掠夺性,使我国 的野生生物资源明显减少。 学生:第三个原因是环境污染。武汉市东湖在近 20~30 年间,由于排放污水,水底生活 的 113 种生物减到 26 种,有 60 种已难见到。 教师:为何生活污水排入水体,会导致水生动物种类减少? 学生:排入了有害物质。 教师:首先是生活污水的排入,大大促进了水体的富营养化,使藻类植物和其他浮游生 物大量繁殖。这些生物被分解时,大量消耗氧气,并产生有毒物质,从而导致鱼类和其他生 物大量死亡,种类和数量锐减。 学生 4:由于外来物种的入侵。水葫芦是外来物种,由最先的净化污水变成了导致水生 生物灭绝的杀手。 教师:为什么? 学生:水葫芦疯长,便占据了水生生物的生存空间。 教师:也占据了营养物质,导致其他水生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外来物种的入侵,或引种缺少天敌的地区,往往会使这些地区原有物种受到威胁。 教师:通过对这 4 份材料分析,我们明确了,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主要原因有: 学生:(1)滥砍乱伐 (2)滥捕乱杀 (3)环境污染 (4)外来物种的入侵 教师: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没有生物多样性面临锐减的现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19 学生 1:前几年,我家树上有好多鸟窝,屋檐下还有燕窝和蜜蜂房,树上有好多种鸟, 麻雀、白脸山雀还有啄木鸟。可现在,我很少见到啄木鸟了,白脸山雀数量也明显减少,麻 雀也不像以前那么多了。 这是我们周围排废水废气和废渣,造成环境污染,空气和水质量下降造成了生物多样性 的减少,甚至面临威胁。 学生 2:在我们身边有滥杀乱捕现象。以前,我常见到野兔,可现在很少见了。这是滥 杀乱捕造成的。 学生 3:在我们身边也有滥砍乱伐现象。许多高大的树木被成片砍掉,使动物,特别是 鸟类丧失了栖息地而迁走或死亡,所以,生物多样性也同样遭到威胁。 教师:同学们对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希望同学们课下继续观察你所 处的生态系统,是否存在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和外来物种入侵现象,如果有,请 观察周围的生物多样性有何变化。 教师:除了以上因素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造成了生物多样性锐减? 学生:《新闻联播》里报道过,对草原的过度开垦,挖出草根,筛出发菜,以供人所食 用。这便破坏了草原,直接危及依赖草丛生存的各种动物,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 教师:类似这种还有一个滥采乱伐的例子:我国西北某县野生甘草的面积在 1967 年 4 万公顷,30 年后竟一半被挖尽,造成土质沙化,生物多样性锐减。 除此之外,大气污染、过度捕涝、过度利用、农林鱼、畜牧业品种结构单一化,工业和 城市的发展,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和全球气候变化等,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因素。 本节内容使我们认识到人类的愚昧和冷酷。人类破坏环境的同时,就没有想到人本身也 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确“万物相形以生,众生互惠而生”。我们每位同学都应 该有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责任心,的确,保护生物的多样性迫在眉睫! [课堂小结] 面对今天已遭受生态破坏的地球,面对仍在不断下降的生物种类,人类应该采取什么措 施来挽救?请同学们课下积极想办法、找措施。 [巩固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生物已经灭绝或在我国境内绝迹的是 A.野马      B.珙桐      C.银杉      D.大熊猫 答案:A 2.据统计表明,进入 20 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 造成野生动物濒危或灭绝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天敌增多 C.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破坏 D.外来物种入侵 答案:C 二、问答题 请分析我国许多珍稀动、植物不断减少甚至灭绝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为因素和破坏了生 物生存环境。 120 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其中人为 因素是主要因素。随着我国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越来越高,超量砍 伐森林,过度放牧,开垦草原以及围湖造田等,导致野生生物生存环境的改变和破坏,使生 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许多珍稀动、植物走向灭绝。 ●板书设计 第三章 保护生物的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原因 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原因 a.滥砍乱伐 b.滥捕乱杀 c.环境污染 d.外来物种入侵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承上启下,自然导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认识到给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主要因素是“人为因素”,生物多样 性的丧失最终必定会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恶化,保护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迫在眉睫! 同学们,你们说要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应该采取些什么措施呢? 学生:小组讨论,联系上节课内容,派代表陈述,可能有以下措施: 学生 1:严禁乱砍滥伐,重新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学生 2:严禁滥捕乱杀,保护野生动物,特别是珍稀物种。 学生 3:保护环境,防止“三废”污染,合理处理“三废”,可以利用细菌和蚯蚓来处 理生活垃圾,防止环境二次污染。 学生 4:不盲目引种。据资料表明,人类盲目引种对濒危、稀有脊椎动物的威胁程度达 19%,对岛屿物种则是致命的。 对已疯长的物种进行科学防治,如水葫芦,可对它进行打捞、用杀草药进行化学防治、 用天敌水葫芦象甲虫等防治;还可以将水葫芦变废为宝,制成水葫芦饮料、饲料、化肥、食 品、保健品、药品及饲料添加剂等。 学生 5:行动起来,为动植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可制作人工鸟巢,冬季,特别是下 雪后定时定点给鸟喂食,保护幼鸟,保护受伤的鸟等。 121 学生 6:加大宣传力度,使每一位公民都建立起保护环境,爱护家园的良好意识。争做 合法公民。 学生 7:勇于同违法犯罪、捕杀动物的势力做斗争。 学生 8:对我国珍稀动植物的保护,应建立自然保护区。 (允许同学积极发言,献计献策) 教师:看来同学们的办法还真不少,老师也从同学那儿学到了不少知识。特别是有一位 同学提到对我国的珍稀动植物,应采取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办法。 那么,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不是真的能保护珍稀动植物?保护区又是依据什么建立的?好, 先让我们来学习课本中有关建立自然保护区的内容。 学生:学习课本 P96 页“建立自然保护区”内容,适时记录,寻找答案。 教师:用投影或多媒体课件打出问题,请同学回答。 1.什么是自然保护区?有几类? 2.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何在? 学生举手回答: 学生 1: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们把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 来,进行保护管理,这就是自然保护区。 学生 2:自然保护区有两类,一类是保护珍稀动植物的自然保护区;另一类是保护生态 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 学生 3:建立自然保护区具有重要功能,自然保护区是“天然基因库”,能够保存许多 物种。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和它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学生 4:自然保护区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天然实施室”,为开展生物科学研究提供了良 好基地。 学生 4:自然保护区还是“活的自然博物馆”,是向人们普及生物学知识和宣传自然保 护知识的重要场所。 教师: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其实,建立自然保护区便是就地保护动物,保护对象自然 是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然集中分布区;保护区是把含保护对象在 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专门保护和管理。 可见,建立自然保护区的确能对珍稀、濒临灭绝的动植物起到保护的作用。 那同学们知道我国有哪些自然保护区?它们的建立是保护什么动植物的? 学生:(有可能答不上来 ,有可能只知道保护动物,而不知道相应的保护区。比如只 知道为保护大熊猫已建立了保护区,不知道保护区具体在哪儿。) 教师:对回答上来的及时表扬,并问明从何处得来的信息,对同学及时勉励。 教师:老师这儿有几个保护区的例子:为保护大熊猫建立了四川卧龙、王朗等自然保护 区;为保护银杉建立了广西花坪自然保护区;为保护褐马鸡建立了山西庞泉沟保护区等。 截止 1999 年底,我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 1146 个,到 2000 年初,我国已经有 16 个自然 保护区加入到“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中。 122 教师:相对于就地保护,便是迁地保护。什么是迁地保护?迁地保护的对象是什么?请 同学看书后回答。 学生:看书后回答。 学生 1:迁地保护是指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把某些濒临灭绝(或濒危)物种迁出原地, 移入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 学生 2:保护对象是濒危动物。 教师:再透彻一点理解是:为什么要迁地?主要原因还是生物的生存条件不复存在,物 种数量极少或难以找到配偶等原因,将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才迁出原地,移入动 物园、植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管理保护。 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两者矛盾吗? 学生:不矛盾。迁地保护是针对濒危动物而言的,就地保护是针对珍稀动物而言的。迁 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 教师:很对。如果世界上还有一只恐龙存在,那我们对它便进行迁地保护,给它模拟中 生代时的生态环境,给予特殊保护和管理。 不过,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对生物的保护也进入了高科技时代,为挽救濒危物 种,防止生物物种消失,建立了濒危物种的种质库(植物的种子库、动物的精子库等),以 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可惜,恐龙时代已经灭亡了。——这便是科学研究保护。 还有些什么保护? 学生:法律保护。为打击不法分子破坏生物,我国特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保护生 物,特别是珍稀动植物。 教师:颁布了哪些法律? 学生:《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 纲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 教师:希望我们不仅做一名守法的公民,更要宣传法,使更多的人懂法、守法。 一个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也必须是以合法为前提,只有依法保护,才能保护好生物的多 样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个保护区的建立是极其不易的事。不信,咱们书上便举了这样一桩事儿:20 世纪末, 广西崇左县,当地农民与我国一种珍稀动物——白头叶猴(又名花叶猴,我国特有种,头部 连同冠毛及颈部和上肩均为白色,手、足背面亦杂白色,尾一段为白色)生活区域极为接近, 白头叶猴以植物嫩叶、枝条为食,农民靠砍伐的树木烧水、做饭和取暖。是否应该建立自然 保护区? 如果不建立,砍伐树木导致白头叶猴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可以食用的植物越来越少;要 建立自然保护区,便禁止采伐植物,这意味着农民将失去烧水、做饭和取暖的能量来源,直 接影响他们的生活。同学们,怎么办? 学生:分组讨论,准备进行“角色辩论”。 教师:出示白头叶猴的有关资料: 123 1.最早对白头叶猴进行系统研究的潘文石教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大熊猫及野生动 物保护研究中心主任。1996 年开始研究白头叶猴,每天进山看猴,引起县委书记注意,潘 提出了“生态旅游”之说,县委领导十分感兴趣。 2.潘教授对当地农民帮助非常大:给农民改善做饭条件和教育条件,引进外资等…… 潘和当地农民鱼水相溶,受到当地领导的信任和农民的尊敬。 3.2000 年 10 月,潘教授获得 5 万美元的保罗·盖地野生动物保护奖,不久又获得了 10 万元人民币的福特汽车环保奖,潘教授决定把钱用于雷寨和巴兰屯两村推广使用沼气。沼气 可代替木材提供燃料。 4.崇左县 2001 年 3 月投入 200 万把兵营建成了百头叶猴的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医学部 也在崇左建起医疗站。 5.2001 年 6 月,广西崇左县境内的 20 多平方千米研究基地内,白头叶猴由 1996 年不 足百只增加到 212 只。 6.潘教授梦想——2002 年在广西崇左县建立“白头叶猴生态公园”。 (辩论时间锁定在 2000 年前,即 20 世纪末) 辩论对方:野生动物保护专家 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 白头叶猴: 我是白头叶猴,生活在热带、亚热带丛林中,常聚集成家族小群生活,以 嫩叶、芽、花、果实为食。 可近年来,和我们共同生活的广西崇左县的农民,大量砍伐树木导致我们的栖息地越来 越 少,可食用的食物也越来越少,我们面临灭绝的危险。还有捕猎者…… 当地政府:不许农民砍伐树木,严禁偷猎白头叶猴! 当地农民:我们农民砍伐树木是为了烧水、做饭、取暖,是为了生活。至偷猎几只白头 叶猴,也是为了改善生活。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白头叶猴我国独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数量稀少,它与人的亲缘关系非常近,具有很多和人相似的基因,因此对白头叶猴的研究, 不亚于大熊猫。 目前发现白头叶猴栖息地减少,还有不少偷猎者,广西特有的白头叶猴在野外只剩下约 700 只,比大熊猫还稀少。 因此,开发保护行动是当务之急。 当地政府:国家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来保护白头叶猴呢?今天,我给大伙提个醒。有两种 办法:一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严禁乱砍乱伐,二可以将咱们农民搬迁。 当地农民:不砍树,我们怎么烧水、做饭取暖?要搬走?往哪搬呀?我们还舍不得这块 穷地方呢。 白头叶猴:我白头叶猴可是两种措施都举手欢迎。可当地农民就惨了。 124 当地政府:做为当地政府,我得替农民说句话,走,是农民舍不下这块地,不走,又不 能满足生活需要。还有,如果全部搬迁的话,困难也较多,本县居民较散,生活习性大不同, 再一个,全部搬迁的费用也实在高,当地政府恐怕也负担不起。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是否要在崇左县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否将当地农民搬迁走,国家正 在考虑之中。 其实,如果不用砍木来烧火的话,当地农民不搬迁也行。 现在,有许多农村已推广使用沼气,沼气是一种燃料,如果咱们崇左县也用上沼气,那 白头叶猴赖以生存的山林便得到了保护。 当地政府:做为当地政府,我们不得不考虑这其中的资金问题,说实话,我们县是个穷 县。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你们的老朋友潘文石教授已经替你们考虑到了,正在考虑四处筹钱, 用于雷寨和巴兰屯两村推广使用沼气。 当地政府:太感激潘教授了。我们代表当地政府感谢他。 白头叶猴:你们可太幼稚了,如果使用上沼气,倒是保住了我的嫩叶、枝条,但却还是 会有不法者来偷猎的 ,我白头叶猴还不是照样倒霉。看来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也不见得好。 当地农民:做为当地农民,能结交潘教授这样的好人,真是幸运。潘教授其实是为了保 护白头叶猴才这样做的,那我们是沾了白头叶猴的光了,日后, 我们当地的农民肯定不会 再伤害白头叶猴了,如果有外地的偷猎者来捕杀白头叶猴,一旦被发现,绝不放过。 当地政府:如发现,主要以说服教育为主吧。前两年听潘教授讲过“生态旅游”,讲保 护白头叶猴和它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当地政府和农民都十分敬佩潘教授,在他的建议下关 闭了两座采石场,后来那里还成了白头叶猴一个 7 口之家的领地。 当地农民:有次我上山,发现白头叶猴喜欢攀山,原来还以为它只会在树上荡秋千,没 想到还会攀悬崖。这才知它栖息在石缝中。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要么说白头叶猴珍稀呢。它们有一定活动范围,有固定栖息地,一 般栖息在峭壁的岩洞和石缝里,所以,关闭石场,其实是等于保护了白头叶猴的栖息地。 当地政府:潘教授讲的“生态旅游”是对保护白头叶猴和发展当地经济的最好办法,是 这样吗?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潘教授设想将你们这开发成环保旅游产业。你看,这风光好,又有 全世界独一无二的白头叶猴,光这两点,就能吸引广大游客,这叫合理利用资源,只要政府 配合,这世界上惟一的“白头叶猴生态公园”将尽快建立起来。 你看,白头叶猴已由 1996 年的不足百只有所增加了。公园建立后,将会繁殖更多。我 们建议当地政府建立有关白头叶猴研究基地,北京大学医学部也在崇左县将建立医疗站—— 所有这些努力的回报将是白头叶猴的福音。 白头叶猴:我们代表所有的白头叶猴向当地居民、当地政府和远道而来、给我们送来平 安幸福的野生动物保护专家致谢! 当地政府及农民:那咱们什么时候能建立“生态公园”? 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当然越快越好。 (教师总结) 125 建立“生态公园”来保护白头叶猴可太妙了,可谓一举三得,既考虑到农民利益,白头 叶猴利益,又顾及了当地政府利益。 [课堂小结] 通过辩论,我可喜地发现,同学们已经增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那么,就从我们 每位同学出发,行动起来,保护环境、保护生物、保护地球。 [巩固练习] 1.展示三幅图片,试判断是哪种野生动物鸟类的足? 答案:A 是猛禽类,B 是攀禽类,C 是涉禽类 2.庞泉沟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_____________而设置的。 答案:褐马鸡 ●板书设计 (接上课时)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 3.科学研究保护 4.法律保护,加强法制教育管理 三、辩论和协商怎样保护白头叶猴 ●教学后记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