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教案学案 / 语文教案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全套

还剩 9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五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注:3* 月是故乡明 没有教学反思 1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反思】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是南宋诗人范成大所作的一首田 园诗,诗人抓住村庄男女的劳动局面描写,男的外出劳作,女的在家 忙碌,就连那小孩也深受家长勤劳品质的影响,学着做一些力所能及 的事,真实地再现了夏日乡村农忙时的质朴生活,那生活充溢着辛劳, 也充溢着恬适,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劳动人民的赞 扬。全诗语言平白、朴实、自然,具有浓浓的乡村生活气息,是陶冶 情操的好教材。 一、在引导的基础上,使学生能读出诗歌的节奏,读出诗歌的韵 味。 二、使学生在借助注释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体会诗人的美好情怀。 三、迁移拓展阅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引导学生主动积累。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描绘的忙碌景象,距离 现在孩子的生活比较遥远,一些人们劳动的画面可以更好地引导他们 感受农村男女夜以继日辛勤劳作的劳动场面,进入诗歌描写的意境, 感受作者的情怀,使学生更容易入境。 我想,今后不仅要钻研教材,更要钻研学生,引导学生主动积极 思考探索,真正突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是我今后课堂教学中应该付诸实践的首要任务。 1 古 诗 三 首 稚子弄冰 村晚 【教学反思】 这两首古诗都能体现儿童们的无忧无虑、天真可爱。在教学时引 导学生抓住作者运用巧妙的几个字,体会儿童们的可爱。在学习这两 首诗时,学生兴趣浓厚,课堂上学生们积极发言,都想把自己的理解 表达出来,但在学习《村晚》的过程中,“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 日浸寒漪。”这两句诗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在我多次指导下,学 生才感悟到村晚的美丽景色,最后我又拓展了两首诗,将课内与课外 结合起来。  2 祖父的园子 【教学反思】 《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作者萧红 童年的故事。那份藏在祖父园子里无拘无束、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 童年生活令人向往。文中字字句句童心四溢,贴近儿童生活,很容易 引起学生的共鸣。 我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两个问题:课文中描写了一 个怎样的园子?“我”在园子里做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让学生体会 “我”在园子里自由自在、快乐无忧的心情。 祖父的园子给了萧红自由欢乐、幸福的童年,这个园子承载了祖 父和萧红纯真、亲密而浓厚的亲情之美。所以教学中我紧扣“园子”展开教学。课始,以“园子留给你怎样的印象”为引子导入课堂教学, 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萧红童年时代的那个动人的生活环境中。引导学 生在学习时重在体会园子的特点:大、样样都有,同时感受作者对童 年生活环境的怀念和喜爱之情。学习倒数第四自然段,重在感觉园子 里的一切都是自由的,感觉园子的活泼和灵气。 第二课时重在学习祖孙俩在园中发生的趣事,体会作者在园子中 自由快乐的生活。最后补充资料,推荐学生阅读《城南旧事》,把课 文拓展到了课外。 3* 月是故乡明 无 4* 梅 花 魂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寓意非常深刻的文章,课文记叙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 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深深的热爱,表露了一 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文章的篇幅比较长,体会华侨老人眷恋祖国的 心情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从课题《梅花魂》入手,先提问学生课题《梅花魂》从字面上理 解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是梅花的精神。这时,我在课题魂字的底下 批注精神二字。然后我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体会外祖父的思乡情。 学生在学习第十三自然段时体会到了梅花不畏严寒的特点,寒冷对其 他的花意味着死亡,而对梅花则意味着生存。面对严寒,梅花傲然屹 立,不屈服,从而体会到梅花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不仅如此,学生还体会到了,这不仅仅是梅花的精神,而且也是中华 儿女,无数中国人的精神。他们顶天立地,从不肯低头折节,构筑了 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魂。紧接着,我问:“中华儿女千千万,具有梅 花精神的人数不胜数,你都知道哪些人物具有梅花的精神?”学生纷 纷发言,列举出了许多古今我国具有梅花精神的英雄人物。我让他们 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之情来有感情地朗读第十三自然段。最后我播放张 明敏的《我的中国心》,同学们也情不自禁地高唱起来,可以看出, 学生们被外祖父的这种深切的爱国情意打动了。他们的心中也涌动着 一颗中国心。歌以咏怀,言为心声,语文的人文性在这里得到了弘扬。 这节课比我预想的效果好,但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对题目的深入 理解不到位,以后,我会继续努力,不断进步。 5 草 船 借 箭 【教学反思】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六 回相关的内容改写的。课文写了周瑜对诸葛亮心怀妒忌,要诸葛亮在 十天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他。诸葛亮用妙计向曹操“借箭”, 挫败了周瑜的暗算,表现了诸葛亮有胆有识、才智过人。 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就以训练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 章的脉络为主。第二课时再深入地分析课文,抓重点词句帮助学生理 解、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这堂课,我主要围绕“诸葛亮的 ‘神机妙算’表现在哪几方面?”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先让学生默读 课文,从中找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然后进行交流。学生都能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能说出自己的理解和体会。在教学时还需 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引导,总体效果还不错。 总之,一堂课下来,我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今后应改善的地方还 有许多,驾驭课堂的潜力还有待提高。 6 景 阳 冈 【教学反思】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我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 的写作顺序,并给每个小故事列小标题:喝酒——上冈——打虎—— 下冈。    一、具体学习打虎的部分,感受武松的勇武、机敏。    武松赤手空拳打死老虎这部分是课文重点,也是教学重点。学习 本部分课文时,我先让学生边默读课文边画出描写武松打虎的动作的 词语,在旁边写感受。学生很快就找到了 “闪”“揪”“按”等动词。 再通过换词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然后想象武松打虎的画面,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武松的豪放、倔强、勇敢、机敏的英雄形象。    二、除了打虎,课文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与打虎有什么关 系?解决这个问题的重点落在抓住关键语句感受武松人物形象上。我 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品读课文,边读边作批注,体会人物性格。学 生在读课文时找到了很多描写武松语言、心理、神态的句子,通过全 班交流,集体讲读这些句子,学生对武松的性格特点有了较全面的了 解。    本堂课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把课本剧表演“武松打虎”片段这一环节延伸到了课外。 7* 猴 王 出 世 【教学反思】 《猴王出世》一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 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 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这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有些词语与现代语言有区别,因此,理解这些词 语进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中了解课文的 大体内容。然后围绕“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为猴王的”等 问题读读议议。学生能感受到石猴的勇敢无畏,对于猴、人、神集一 体的形象,教师适当点拨,可以完成。 为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引导学生说说与孙悟空有关的其他 故事,学生讲“大闹天宫”“闹地宫”“闹龙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等脍炙人口的故事。 不足:如果这一节课能真正放手自主,学生也能自己理解、体会 石猴的形象,但用时太长,所以,我认为教师课前就应该根据自学提 示自学,在自学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务。 8* 红 楼 春 趣 【教学反思】 《红楼梦》是我国的经典著作,这篇课文的重点是品味课文中的 人物形象。课文中的有些用字与现在不同,学生理解起来有些困难,所以使学生们只要理解大致内容即可。在教学的时候,引导学生首先 弄清楚课文中出现的人物关系,对于后面理解人物形象是很有帮助的。 在理解人物形象的时候,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体会人物, 同时也让学生感悟到“趣”字。为了引起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我把 放风筝的寓意做了引生,让学生感受到名著的魅力。这篇文章学生读 起来、理解起来有一些困难,需要老师的多次指导、帮助来解决问题。 9 古 诗 三 首 从 军 行 【教学反思】 古诗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可以说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 就教他们背诗。在孩子的成长中,古诗总是陪伴孩子左右。古诗教学 从一年级就开始了,那么我们在高学段应该教给孩子一些什么呢?我 想,不仅仅要坚持一如既往的看注释,想画面,理解古诗大意,体会 古诗情感,更要让孩子也如阅读其他文章一样,学会抓词、抓句,体 会作者情感。因此,在这节古诗教学课中,我旨在引导学生通过“暗” “孤”体会写景诗句“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对“暗” 字的理解,初读诗句的孩子们想到的一定是浓云遮住阳光。因此,我 进一步引导孩子想象边塞大漠的荒凉、战争的硝烟,让雪山暗了下来, 同时,环境的凄凉更应衬托出将士思乡心切。大漠荒凉的环境,远离 亲人的孤寂,戍边生活极为艰苦。但凄苦的戍边生活却吓不倒将士们 保家卫国的决心,“穿金甲,终不还”就是将士们忠心报国的精神写 照。而“穿金甲”又一次向我们揭示了边塞军旅生活的艰苦。其中“穿”和“暗”的意义发生了变化,由此教学生学诗不能只从字的表 面意思去理解古诗大意。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归纳、积累学 习的方法,以培养学生今后独立阅读古诗的能力。这节课学生在回答 我设置的一些问题时抓不住要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注意问题的准 确性和侧重性。 9 古 诗 三 首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教学反思】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南宋诗人陆游的一首爱国诗篇, 集中而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怀念北方人民、渴望收复失地的心情。整首 诗情感真挚,字字句句饱含诗人强烈的爱国之情:因为大好河山的沦 丧而悲愤;因为中原百姓的悲惨生活而同情;因为南宋权贵的醉生梦 死而愤怒。体会诗人的情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应该是这首诗教 学的重点所在。 1、课题质疑,首尾呼应。 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呢?(为什么会在即将天亮的秋夜 走出家门呢?诗人有什么样的感慨?为什么有这样的感慨?)带着这 些问题,我们走近陆游,走进陆游的内心世界,去感受秋夜将晓,篱 门外一位老人的情怀。 这首诗的题目揭示了全诗的内容,蕴含了诗人的爱国情感。由诗 题产生的疑问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慨及产生感慨的原因,体会诗人的情感,学生学有目标。 在理解全诗的基础上再来读一读诗的题目:作者为什么会在即将 天亮的秋夜走出家门呢?(忧国忧民、难以入睡)就在这样一个秋夜, 陆游因为大好河山的沦丧而痛苦;因为中原百姓的悲惨而同情;更因 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而悲愤!诗人感慨万千! 在品析全诗的基础上再回头看诗题:作者为什么会在即将天亮的 秋夜走出家门?水到渠成,与诗题的质疑形成了很好的照应,整节课 的教学清清楚楚一条线。 2、自读自悟,以悟促读。 五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古诗自学能力,理解这首诗大致的意思 并不是难事。怎样让学生去品味诗句背后的情感呢?我采用了自读自 悟的方式。读一读,想一想:注意了哪些字?圈画出来写写自己的感 受。然后集体交流(重点字的理解根据学生的汇报可以打乱顺序)。 引导学生品析“遗”“泪尽”“胡尘”“望”“又”等字词,从中体会诗 人的情感。 3、以点带面,拓展阅读。 陆游一生所作诗篇众多,他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情感。 出示幻灯片:《关山月》《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秋夜将晓 出篱门凉有感》《示儿》。你能从这些诗中感受到什么呢?(陆游一生 都在关注着国家的命运,他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拓展了几首诗,既加深了学生对陆游爱国情操的感悟,又激发了 学生课余时间去了解更多陆游的诗篇的兴趣。教学总是有遗憾的。如果在“读悟”这个环节给予学生更多的时 间去交流,深入体会字词之间的情感联系,一定会生成更多的精彩。 9 古 诗 三 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教学反思】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 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流露 出强烈的爱国热情。这首诗看似内容浅显,实质内蕴丰厚,学生不易 深刻感悟。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全诗为 “喜”而作,包含着诗人强烈的爱国心,你是从哪些字词看出来的? 能想一想诗人是怎么表达他的情感的吗?学生通过思考回答这些问 题,自然就能感受到诗人的拳拳爱国之心。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感 情地朗读,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这次教学,我主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我让学生各自去查询作 者当时的写作背景。训练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先让学生在朗读的基 础上画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问后,再让学生交流、评议。整首诗重 点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的。 可是,由于安排不够合理,所以本课略微出现了一些前松后紧的情况, 可能没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以后可以把理解诗句 跟理解诗歌主题合并起来,这样时间就充裕了。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教学反思】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的一篇精读课文。全文以毛主席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先写彭 德怀从朝鲜发出来的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和毛主席收到电 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志愿军司令部请示是否运回岸英遗体,而 朝鲜方面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这两种抉择,毛 主席最后作出了将爱子葬于朝鲜的艰难、痛楚的决定。表现了毛 主席常人的情感,超人的胸怀。 这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 人物的内心,所以我引生抓住重点语段,品读感悟,体会情感。课文 中毛主席的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次对话,一次心理活动都能体现 他的情感世界。让学生抓住这些语句去感知毛主席作为平凡人的情感 世界,作为一代伟人的宽广胸襟。教学时,文本中两处让我读着读着 就哽咽了,一处是“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 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另一处 是“(毛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 限的眷恋……”从这儿进一步体会到毛主席失去爱子的万分悲痛。但 最后毛主席还是签字,让儿子的遗体就安葬在朝鲜。这里表现出了毛 主席伟人的风范及博大的胸怀。学生先抓住重点词 语“整整一天” “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热了几次”等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 里行间流露的悲痛感情,然后带着感情朗读,这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想象,把文本的语言文字蕴含的感情充分表达出来,让无声的语言文字变得有声有形,使人真切感受到主席内心那份撕心裂肺、肝肠寸断 的痛楚。 11 军 神 【教学反思】 《军神》这一课故事情节较为简单,作者通过大量的人物对话、 神态描写,从正面刻画和侧面烘托来塑造具有钢铁般坚强意志的刘伯 承元帅的形象。如何去领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人物内心活动是本 文教学的难点。 在第一课时,我在引生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让生找出文章的 中心句;接着快速默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找出体现刘伯 承 “神”的句子;然后,抓住几个能体现刘伯承钢铁般意志的句子 感悟、理解,朗读中体会。这样既引导学生直扑中心,通过具体的语 言文字体会人物的品质,同时又能充分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 在第二课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刘伯承将军坚强的意志,主要抓住 写沃克医生情绪、神态变化的句子。要理解这些变化,必须联系上下 文,结合刘伯承手术前后的表现;同时,理解了这个变化,也就体会 了刘伯承坚强的意志。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沃克医生情绪变化 这一主线,让学生充分自主阅读感悟。通过有层次的读,让学生充分 理解课文,并用语言表述出来。我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把思绪推向高 潮。但还觉得还有许多地方值得探讨。 1、教学设计时的主线很明显,但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枝叶太繁茂。举例来说,教师已经引导学生解决了他们提出的与主题密切相 关的问题,但对于一些探究性不大的问题,教师是否可以留到课后或 简单点拨。 2、朗读的形式及时间都比较少,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不能很好 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朗读。 12* 清 贫 【教学反思】 《清贫》这一课我设计的教学流程是比较清晰的。紧紧围绕“清 贫”展开教学,首先从正面感悟“清贫”,然后抓住描写国民党兵士 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侧面感悟清贫,最后总结“清贫”,再联系 实际升华“清贫”,再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说出自己的朗读 感受。其他小组也能针对他们的发言做有效补充。但是总是感觉抓得 不实。分角色朗读,学生读得不够到位,以后应该在这一方面加强训 练。 13 人物描写一组 摔 跤 【教学反思】 这一单元是让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初步运用描写人物 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这节课结束后,我进行了反思,我觉得成功的方面有: 1、抓住了重点与难点——人物性格展现方法来学习。本单元的 教学中,明确贯穿整个单元的教学主题是运用人物描写方法来刻画人物。在教学过程中,我紧扣重点,抓住相关词语、句子,引导学生进 行针对性的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去找句子与分析句子。如在分析小嘎 子的心理时,使学生结合描写小嘎子的一系列动作的词句,再加上联 系上下文内容,从而体会到小嘎子富有心计、机灵的特点。 2、让学生模拟摔跤,学生兴趣浓厚,在笑声中深入地了解了课 文。 但是,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这节课,我其实还有 可以改进的地方: 练习少了一点。如何落实练习内容呢?好像没有很好地结合,只 在结尾点了一下,便延伸到了课外。 13 人物描写一组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从祥子的装束、体态、身段、容貌等方面来写祥子,体 现了一个充满阳光、善良朴实、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人物形象。 这一单元的重点是训练描写人物的方法,这一篇文章主要对祥子 进行了肖像描写,所以我也是重点抓住人物的肖像描写,让学生感受 人物的性格特点。学生归纳得不够完整,我想应该引生养成细读课文, 边读边想,及时批注的好习惯。 13 人物描写一组 两 茎 灯 草 【教学反思】《两茎灯草》一文选自《儒林外史》,记叙了严监生临终前因灯 盏里点了两茎灯草,伸着两根指头不断气,直到赵氏挑掉了一茎,才 一命呜呼的故事,刻画了严监生爱财胜过生命的守财奴的形象。 本文是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人物描写一组》中的一篇,学习这 一单元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这一节课我的主要教学任务是通过抓住动作、神态描写来让学生 感受严监生这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同时学习作者抓住细节描写刻画 人物的方法。在备课时,我抓住“严监生伸出的这两个指头代表的究 竟是什么?”这一线索来贯穿整堂课的教学。 首先引导学生体会严监生病情严重,再通过学习“严监生喉咙里 痰……伸着两个指头”一句,引导学生质疑,严监生的病情都这么严 重了,为什么他还伸着两个指头,这两个指头到底代表什么?接着再 由这个疑问引出亲人和严监生的对话,最后揭晓答案,从而体会严监 生这一吝啬鬼的形象。最后我让学生再读课文,找出严监生临死前的 动作和神态描写,并根据动作、神态的变化揣摩他当时的心理活动。 学生意识到严监生把一茎灯草看得比生命、亲情、财产都重要,这就 是所谓的吝啬。教师要以学生的眼光看问题,才能更好地预设出教学 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因势利导,有的放矢。 14 刷 子 李 【教学反思】 本文选自冯骥才的《俗世奇人》。既然是奇人,则轶事多多,但 作者只选择了一件极富戏剧性的小事来塑造一个特立独行、技艺高超的“刷子李”,由于课文的故事情节比较吸引人,学生学习的兴趣也 比较高。 教学时我注意了以下几点: 一、重视文字品读 在教学“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 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时,我要求学生自读,比赛读, 挑战读,带上动作读,在品读中谈体会,我启发学生说:“此时此刻 你觉得刷子李是在刷墙吗?想想他更像在干什么。”学生积极踊跃地 发言,从交流中体会刷子李技艺的高超和充分的自信。 二、 注重学法的指导 这一单元的重点是学习描写人物的 方法,教学时我有意侧重学法的指导和运用,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等方法融汇在学生的学习中,引生把这种方法运用到习作中去。 困惑:曹小三的心理变化,也能体现刷子李的技艺高超,黑衣黑 裤也能体现技艺高超,如何很好地结合,是我一直探讨的问题。 15 自 相 矛 盾 【教学反思】 课文《自相矛盾》简短易懂,学习这篇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了 解祖国的文化,体会语言的博大精深,感受寓言这种文学体裁的无穷 魅力。为此,我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一、首先激趣导入,通过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寓言的兴趣,然 后让学生以很高的热情投入到这节课的学习中去。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首先指导学生读好文言文,再引导学生交流理解寓言的大意。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课文读通读顺读懂,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寓言 的大意。 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寓意。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老师以提问的方式把学生引入到学习的内 容当中去,并让学生在老师设计的教学情境中,让学生想象楚国人当 时的神态、动作、语言等,进一步加深对寓言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明 白寓言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最后,我又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生 活中自相矛盾的例子,让学生对自相矛盾理解得更加深刻。 尽管我精心组织课堂,但也有不足,或许引导不到位,所以一些 同学在课堂上不积极、不主动,今后我会想办法,争取把全班同学都 调动起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16 田 忌 赛 马 【教学反思】 《田忌赛马》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齐国的大将田忌与齐威王 赛马,田忌的门客孙膑出谋划策,使田忌赢了齐威王的故事。整篇文 章赛马过程情节生动,文字浅显易懂。 教学时,我首先通过课题质疑的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然后找 出描述赛马过程的段落,了解事情的经过,然后让学生复述故事,突 破了本单元的重点。接着追问,田忌取胜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还是 原先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获胜?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学 习课文,这样能够唤起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激发思维动机,从而调 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用心性。赛马的过程描写是教学的重点。对文中描写的三次比赛过程进行 梳理,以表格的方式将赛马过程中马匹的安排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 前。使学生通过学习明白换一种思维去看待和解决问题,往往能获胜 的道理。 17 跳 水 【教学反思】 《跳水》一课记叙了发生在一艘环游世界归来的帆船上的惊险故 事。课文情节曲折,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记叙了几个过程:船员逗猴子, 猴子放肆起来;猴子戏弄孩子,孩子爬上桅杆追猴子;孩子为拿到帽 子,走上最高的横木,遇到生命危险;船长命令孩子跳水,水手把孩 子救上船。课文虽然在船长出现之前,用了大量的篇幅写了事情的发 生、发展、经过,但目的还是为了体现船长的机智,为了表现他的冷 静、果断。怎样引导学生从文本中理解呢? 一、联系上下文理解。 使学生初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我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处境危 险的句子。学生找到了“甲板上的水手全都吓呆了”,“即使拿到了帽 子,也难以回转身来”。理解了情况的危急,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 从而体会情感。然后让学生找出描写孩子表情、动作的词语:哭笑不 得、气得脸都红了、气极了,从而体会到孩子的内心。  二、设身处地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 让学生说说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做的?拿着枪指着孩子。想 象一下,当时船长是怎么想的?学生从而想到:孩子掉在甲板上,必死无疑;跳入海中,虽有危险,但有海水,还有生还的希望。用枪逼 孩子跳水, 是不让他因惧怕而犹豫,因犹豫而拖延时间,拖延时间, 有可能掉在甲板上,就意味着死亡。读到这儿,我们不得不对船长的 机智和果敢产生敬佩之情。  三、想象故事的结尾。 学完课文,我让学生说说从故事中获得的一些有益的启示,孩子 得救后,船长、水手、孩子可能会说什么。学生有的说,水手会说: “累死我了,还好救上来了。”有的说,船长会说:“一个帽子而已, 有这么重要吗?”有的说,孩子会说:“爸爸,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还有的说,孩子会说:“爸爸,我要学游泳。”从而体会文中蕴含的 道理。 语文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精神营养,不仅需要我们遗词造句之妙, 还要我们悟布局谋篇之美,更要我们透过文本,体验情感,从而做到 内心思想的升华。 18 威尼斯的小艇 【教学反思】 一、教学成功之处   1、课件展示,激发情感。   威尼斯异国他乡的独特地理风貌,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虽然 课前查阅过资料,但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完全有必要先对该水上城市 的奇特风光,诸如河道、古建筑、桥梁、小艇、船夫等有大体的感性 认识。教学之初,让学生通过威尼斯风光展示“游览”威尼斯水城,谈感受,从而激发求知全文的兴趣。   用课件辅助教学,为课文提供信息,成为理解内容与激发情感的 工具。当学生体会威尼斯城夜的宁静时,再一次用了图片展示,“把 月夜的威尼斯人歇、艇停、城静的美丽夜色,呈现于学生眼前。两处 用上风景图片展,给学生提供了 “动”与“静”强烈对比的生活信 息,加深了小艇在威尼斯作用的体验,感情上起到了“呼应”的作用。   2、自读自悟,启迪思维。   在引导学习“小艇的样子”“船夫技术特别好”的段落教学中, 明确 “主体”地位和训练“意识”,给出时间,让学生直接感受,运 用不同的比喻词表述,内化课文语言和积累运用课文语言,学生对课 文内容的理解也逐渐加深。在此基础上因势利导,让学生感情朗读课 文。 3、注重情境的创设。 在最后一段的教学中,注重情境的创设,课堂上呈现出威尼斯夜 寂静的美的氛围。这个过程中,教师侧重对学生情感的启动。   首先,启发学生:欣赏着这样的风景,你们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在理解精彩语句的过程中,不断突出其“静”的美。珍视学生的独特 体验,如宁静、古老、浪漫、温馨、陶醉等等,然后让学生怀着这种 种美妙的感受一起朗读。这是在朗读教学中情感启动前的理解,让学 生去体会所朗读的语句的情感。但情感的启动不是一激而就的,有个 情感变化、逐渐深入形成的过程。在朗读效果没有突显之时,教师引 导学生体会“大大小小的船都停泊在码头上”“静寂笼罩着这座水上城市”这两句话,让学生领悟小艇与夜之寂静的关系。并展示威尼斯 夜景图片,让学生有感情地试读。朗读的启动过程,一层一层并非机 械地进行,穿插着老师的讲解,学生有感情地试读,分男女读。老师 把情感这根弦绷得紧紧的,不让他走样,无论是肯定表扬或批评指正, 都是为了对情感的理解与启动,因此学生读威尼斯夜景段落时入情入 境,感悟较好。  二、遗憾:   本来教学设计中预设了让学生想象的一个环节,即让学生展开想 象,猜一猜还会看到什么人,并让学生照着书上的句式说说还看到谁 也来了,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训练口语交际能力。但在实际教学时, 因顾及时间,没有落实,感觉学生体会小艇的作用不够深刻。   19 牧 场 之 国 【教学反思】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课文所描写的是被称为 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的荷兰的田园风光,字里行间洋溢着宁静 悠闲的情趣和意境,让人不觉为之动容。 首先我由荷兰的郁金香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让学生介绍收集到 的有关荷兰的资料,使小学生对美丽的荷兰有了一个整体的认识。 在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我引导生围绕“真正的荷兰是怎样的? 是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的?”展开交流讨论。让学生理解牧场是所有 动物的自由王国,它们才是这个王国真正的主人以及在荷兰动物与环 境与人和谐的统一。最后归结到课文最后小节“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一路走下来,课堂很顺畅,条理很清晰,层次也很分明。在教学 过程中把握了文章重点,体现朗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 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但我认为 还缺乏灵活性,另外我对这课的朗读的引导做得也不到位。教师对学 生朗读的指导,一直以来是困扰我心头的一个难题。 20* 金 字 塔 【教学反思】 《金字塔夕照》这篇课文主要写了金字塔在夕阳照耀下的美丽图 景。课文从色彩与光照方面给我们展示了金字塔的庄严、雄伟。学生 在课前搜集了资料,对金字塔有了一些了解。但在学习《不可思议的 金字塔》时,许多不可思议的问题,学生还是难以理解,必须在老师 的点拨下才能理解,所以我及时补充一些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最后, 把未解之谜延伸到了课外,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 21 杨 氏 之 子 【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我引生读通了课文,只有读通课文才能更好地理解。 然后教给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让生自学交流理解古文;第二课时, 重点从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中体会“语言的艺术”,我抓住句子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 夫子家/禽。”感悟小孩说话语言的技巧及小孩的聪慧,并及时拓展延 伸,激发了学生热爱语言之兴趣,引生把巧妙的语言运用到生活中去。22 手 指 【教学反思】 这是丰子恺先生写的一篇散文。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 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 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 理:“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 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在教学设计时,我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引导学生在通读 全文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在理解大意的同时也了解了本文总分 总的结构形式。其次,在品读环节,通过细读品析,着重让学生体会 作者语言的幽默性和常见修辞手法的运用,旨在渗透写作方法。最后, 通过小练笔的形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写自己的某一器官,可模仿本文 的写作方式。 23* 童年的发现 【教学反思】  《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 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 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 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样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 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在教学这篇课文中,我首 先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在学习探究过程的时候,我尽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找出“我”发现的过程,教师根据学生的汇 报进行点拨,这样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自主合作能力。 对于课文最后一段的学习比较重要,这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尤 其是对于“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现,有时还会给人带来被驱 逐和被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理解,学生读起来感到有些突兀,在 这里,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并适时给学生补充世 界上有关的科学家为了坚持真理受到迫害的事例,学生对于这句话有 了充分的理解,也巧妙地突破了文中的难点。 不足之处,这篇课文需要学生课前了解的知识比较多,但是,在 课前布置预习时,我对学生提的要求有些笼统,文中有些科学术语学 生不是很明白,而通过课上的补充又有些生硬,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 理解,这也是今后需要我改进的地方,针对不同的课文,在提问题时, 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