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第四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 生活中平凡的故事常常给我们很多启迪,阅读它们,感悟它们,能让我们 人生道路上足迹更踏实,步伐更稳健。平凡的人物却有着非比寻常的美德精神。本组教材就是围绕“高尚品格”这一专题写的。 本单元选编的4篇课文《故事三首》、《十六年前的回忆》、《为人民服务》、《金色的鱼钩》,从不同角度阐明了人生的哲理。‎ ‎2.本单元重点:‎ ‎(1)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故事三首》通过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现了坚劲顽强、光明磊落的优良品质。《十六年前的回忆》充分表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毛主席赞扬张思德那种为人民而生、为人民利益而死的共产主义精神。《金色的鱼钩》中表现出来的真情实感,使读者不得不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红军老战士而感动。‎ ‎(2)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习作时,选择适合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学中要抓住这一重点,引导学生深入字里行间,提炼文章的写作方法和表达方式,并结合课堂练笔进行及时地运用,为后面的习作积累写作方法。‎ 内容 ‎ 教学要点 课时 教学建议 ‎10.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通过朗读并结合插图、借助注释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竹石》。还需了解三首古诗中表达的诗人志向,学习“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2‎ ‎1.引导学生了解古诗,思考景物,发挥自主学习的意识去挖掘诗歌中的意味,增强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从不同的诗歌意向分析不同的精神品质,从而引出“托物言志”。‎ ‎11.十六年前的回忆 本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写的一篇回忆录,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害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文章是按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叙述的。全文前后照应、首尾连贯,使整篇文章显得紧凑。‎ ‎2‎ ‎1.借用毛诗《咏梅》赞颂顽强不屈的精神,从而引出文中主角李大钊同志。‎ ‎2.引导学生品析课文,学习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并作相关的习作指导。‎ ‎12.为人民服务 本文毛泽东写的一篇议论文,学习议论文主要表达方式──分层论述的表达方法,能举出“引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及逐层深入的结构特点。在深入读文、理解的基础上,体会“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 ‎2‎ ‎1.以图片导入,创设出那些默默为人民服务的人默默奉献的氛围,学生初步感受情感,激发学习兴趣。‎ ‎2.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理解词语,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 ‎13.金色的鱼钩 本文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了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 ‎1‎ 1. ‎,而牺牲了自己的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 在读中体会,在思考中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在小组互助合作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 1. 自由朗读、体会情感,再次通过文字描述体会老班长的高尚的情操和高度的革命热情让情感教育深入学生心中。‎ 口语交际:即兴发言 本节口语交际掌握即兴发言的基本技巧。学会运用即兴发言的技巧,提前打腹稿,快速组织语言,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语言、语文素养,注意说话的场合和对象,增强对汉语的兴趣和认同感。‎ ‎1‎ 1. 通过欣赏视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即兴演讲的魅力所在。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 ‎“交流平台”赏析优秀文选的开头与结尾,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直接指导习作。“词句段运用”通过诗句,说说事物在古诗中被赋予的品格和志向,再次感受“托物言志”的写法。读人物外貌描写的句子,感受它的作用。“日积月累”积累名言警句。‎ ‎2‎ ‎1.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在交流中探讨开头、结尾的好处,教师进行方法总结。‎ ‎2.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和名言警句的意思和用法。‎ 习作:心愿 以课文和交流平台为载体,能用流利、通顺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愿望。选择合适的材料,展开想象,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自由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能够让学生说真话、写真话,表达自己最希望实现的愿望。‎ ‎2‎ ‎1.用谈论交流法让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写作兴趣,搜索写作素材。‎ ‎2.结合习作例文,指导学生领悟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