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第一框人民的选择__历史的必然 ‎1.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资产阶级也没有能力领导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更谈不上实现人民民主。‎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寻求适合的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3.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梦想的破灭:资本主义制度行不通 ‎[识记·探究层级]‎ ‎(1)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资产阶级也没有能力领导人民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更谈不上实现人民民主。‎ ‎(2)旧中国的政治制度,无论采取何种形式,都没有改变其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本质,中国人民仍然处于被压迫、被奴役、被剥削的悲惨地位。历史证明,在中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的模式行不通。‎ ‎[理解·应用层级]‎ 正确理解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 ‎(1)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就是掠夺财富,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因此,帝国主义不可能帮助中国发展资本主义,不允许中国走向独立富强。‎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2)国内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相互勾结,反对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发展资本主义,必然要损害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和帝国主义在华利益,因而国内封建势力必然要与帝国主义勾结起来,极力阻止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担当不起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的重任。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十分弱小,既受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又与他们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具有先天的软弱性,他们不能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并取得彻底胜利。‎ 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下,中国要振兴,要实现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这是由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 ‎1.今天仍有人认为,如果效法欧美国家采用资本主义民主制度,近代中国就能实现现代化。这一观点(  )‎ A.是正确的,欧美国家通过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成了发达国家 B.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彻底推翻剥削阶级统治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制度,建立新型人民民主的政治制度,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C.是正确的,因为至今仍有很多人支持在中国建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D.是错误的,资本主义的一切制度都是与社会主义相对立的 解析:中国近代革命的实践证明,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题中观点是错误的,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人民的选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 ‎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寻求适合的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 ‎(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 ‎(2)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3)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 ‎(4)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各地普遍召开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国体和政体 ‎(1)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2)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开始,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进行了不断地探索和创造。综观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历程和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新型人民政权的实践,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A.新中国的政体必须是人民民主专政 B.新中国的政体只能是民主集中制 C.与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相适应的政体只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新中国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的政权 解析: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B两项表述错误;新中国的政权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D项错误。‎ 答案:C 历史的必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新中国成立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地位,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2)195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普选,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 ‎(3)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 总之,历史的发展表明,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历史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到2014年,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走过了60年的光辉历程。1954年9月15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这次会议成为我们国家民主法制进程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它标志着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 综观中国近现代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采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政权组织形式,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长期艰苦探索的结果。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A.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通过 C.新中国的成立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解析:此题要求指出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的标志。A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以国家形式出现的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机关,B项是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C项是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创造前提条件,只有D项才符合题目要求。‎ 答案:D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孙中山先生一生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奋斗,为建立民主共和国呕心沥血。据此回答1~2题。‎ ‎1.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但他所致力的民主共和国的奋斗,终究以失败告终。这说明(  )‎ A.中国应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B.中国应实行三权分立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 D.孙中山的奋斗没有任何意义 解析:近代中国革命的实践表明,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必须有新的社会制度才能挽救中国和人民,C项正确。‎ 答案:C ‎2.辛亥革命后,代表各种政治势力的政客竞相仿效西方议会民主而建立多个政党,但是他们大多成了各派军阀、官僚、政客借以争夺权力的工具。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议会民主制度,到了中国却成了一幕幕闹剧。这是因为(  )‎ A.在中国不适合建立民主制度 B.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延续几千年,应该继续保持君主制 C.当时的政党都是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利益的 D.各派军阀、官僚、政客之间的利益不均衡 解析:中国可以建立民主制度,君主制的废除是历史的必然,A、B两项表述错误;D项与题意不符;C项正确表述了近代中国不能实行西方民主制的原因。‎ 答案:C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3.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寻求适合的政权组织形式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下列属于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探索的标志的是(  )‎ ‎①罢工工人代表大会 ②工农兵代表苏维埃 ③参议会 ‎④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工农兵代表苏维埃、参议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都是中国共产党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的探索和创造,故选D项。‎ 答案:D 从1953年7月至1954年5月,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据此回答4~5题。‎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走过近58年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这一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的组织基础是(  )‎ A.1953年全国范围内的第一次普选 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的召开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 解析:1953年,我国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普选,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大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 答案:A ‎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和确立表明(  )‎ ‎①这一制度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 ②这是与我国国体相适应的一种政权组织形式 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 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的必然选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和确立的认识,①②③④均正确。‎ 答案:D ‎6.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上述论断体现的观点是(  )‎ A.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一定的政体体现出来 B.政体决定国体,政体具有一定独立性 C.国体与政体是互为前提而存在的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D.政体对国体具有反作用,政体能够巩固国体 解析:上述材料体现了国体对政体的决定作用,A项正确,B、C、D三项均表述错误。‎ 答案:A ‎7.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一纲领(  )‎ ‎①具有临时宪法的地位 ②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③是党领导人民建立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 ④是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1927年,上海特别市临时市政府的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民主制度的第一次尝试,③错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1954年宪法,④错误。故选A。‎ 答案:A ‎8.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 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  )‎ ‎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 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 ‎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由宪法规定,材料中的改革措施会使民主主体更加广泛。①表述错误,②③④均正确。‎ 答案:C 二、非选择题 ‎9.我国对民主政体的探索经历了长期的艰难的选择过程。‎ 材料一 孙中山一生致力于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奋斗,但他建立共和国政体的尝试,在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的压迫下,终归失败。孙中山沉痛地说:“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人民民主而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罢工工人代表大会和农民协会,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工农兵代表苏维埃,从抗日战争时期的参议会,到解放战争后期和建国初期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这些探索和创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近代中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尝试以失败而告终说明了什么道理?‎ ‎(2)‎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综观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而进行的长期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人民民主政权建立的客观必然性及其建立发展的历程。材料一主要反映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也是第(1)问的问题指向。解答第(2)问,应结合材料分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和确立的必然性,说明其是适合我国国体和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 答案:(1)说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在中国行不通。‎ ‎(2)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只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同这一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形式,只能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2014年3月13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政府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等。‎ ‎(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的什么政治制度?‎ ‎(2)这一政治制度的确立经过怎样的过程?‎ 解析: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各种报告、决议和计划等,说明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制度的确立过程,可以依据教材知识回答。‎ 答案:(1)上述材料体现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①1949年建国前夕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地位,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法律基础。‎ ‎②1953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第一次普选及在此基础上自下而上逐级召开的人民代表大会,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奠定了组织基础。‎ ‎③1954年9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 天添资源网 http://www.ttzyw.com/‎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