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教案学案 / 语文教案 /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全套

还剩 9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全套 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部分:回忆往事 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教学设计 教 学 目 标 1.阅读相关文章,怀念小学生活,制定综合性学习计划。 2.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填写时间轴,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和同学分享。 3.收集、筛选资料,整理资料,制作成长纪念册。 4.策划毕业联欢会活动,学写策划书,制作节目单,举办毕业联欢会。 5.给老师、同学、母校或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表达真情实感。 教 学 重 点 . 1.收集、筛选资料,整理资料 1 2.填写时间轴,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选取时间轴上有代表性的内容和同学分享。 3.收集、筛选资料整理资料,制作成长纪念册。 教 学 难 点 1.策划毕业联欢会活动,学写策划书,制作节目单,举办毕业联欢会。 2.给老师、同学、母校或自己写一封信,表达真情实感。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回忆六年的小学生活,激发对母校、对师友的情感。 2.根据本单元内容制定好综合性学习计划。 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学校的风景图片、四季图片、文体活动照片和“百年名校”荣誉展(重点) 等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 入 ( 6 ) 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活动 1.播放学校的风景图片、四季图片、文体活动照片和“百年名校” 荣誉展(重点)等,创设依恋母校的情境。 综合性学习 的目标和学 生的实际生2.多媒体展示送别诗,师生齐诵: 【出示课件 2】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 我情。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 故人。 3.师:古人离别时,多做送别诗,今天,我们即将小学毕业,大家 将告别美丽的校园,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我们要用什么形式来表 达对老师和同学的感情呢? 新 课 教 学 ( 32) 分钟 二、了解任务,制作方案 1.引语:在进行综合性学习之前,要做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制 定活动计划。有了好的活动计划,就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基础。请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在制定综合性学习活动计划时有哪些要求?揭示 题目,板书(综合性学习)。2.学生汇报制定活动计划的要求。 教师强调: ①自由组成小组 ②讨论活动内容 ③制订活动计划 ④活动计划包括:清楚活动内容、明确活动重点、确定活动时间、 安排分工情况等(板书)。【出示课件 3】 ⑤活动结束后要展示活动成果 3.教师提示:为了更好地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课本中特向我们提出 了一些建议,请大家一同走进课本 P93 和 105 页。 活相联系,设 计的活动与 小学毕业生 的生活相关, 采用展示校 园图片、古人 送别诗等方 式,促使学生 产生强烈的 探究兴趣,这 是综合性学 习的前提。 突出综合性 学习的自主 性,主要由学 生自行设计 和组织活动。 学生能通过 阅读活动要 求,结合班级 实际,制定计 划,选择活动 方式。4.学生自由读 “活动建议”。 (要求:从活动建议中知道了什么?要特别注意哪些建议?) 学生讨论哪些活动应如何开展,还可以补充什么活动。 三、明确建议,突出重点 1.学生汇报活动内容 教师相机提示:围绕“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可以有选择地开展哪些 活动,如何开展活动。 2.师进行总结这次综合性学习开展的活动有: 出示课件: “回忆往事” 要做的是 ①朗读“回忆往事”阅读材料中的文章。 ②回忆和说说自己成长的故事,共同寻找班级“成长的足迹”。 ③搜集个人和集体“成长的足迹”,说说小学生活中难忘的人和事, 填写时间轴。 ④搜集、筛选成长资料,根据需要给收集的资料分类,编排制作成 班级纪念册。 3.“依依惜别”板块可以有选择地开展下面的活动: ①阅读“依依惜别”中阅读材料中的文章,体会作者对母校、对师 友依依不舍的情感。 ②为老师和同学写毕业赠言。 ③给老师、同学、母校或自己写一封信,表达真情实感。 ④策划毕业联欢会活动,学写策划书,制作节目单,举办毕业联欢 会。 在老师的指 导下,学生能 更有效地抓 住重点,自主 开展活动。 帮助学生制 定好计划安 排表,极大地 方便了学生 的综合性学 习活动,为活 动的落实做 好了准备,确⑤为母校做点事,留作纪念。如:出一期“再见吧,母校”的黑板 报;开展“我为母校捐本书”活动。 4.归纳活动重点。 这么多活动中,最主要的两大活动,一是收集整理资料制作班级纪 念册;一是举办毕业联欢会。综合性学习中的其他学习都是围绕这 两大任务进行的。【出示课件 4】 四、小组合作,制定计划。 综合性学习计划安排表 活动阶段 活动内容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组织者 预期效果预期效果 浏览建议、 制定计划 准备阶段 收集整理照 片、资料等 填写时间轴 阅读“阅读 材料” 讲述自己成 长中的故事 回忆往事 制作成长纪 念册 举办毕业联 欢会 给师友、母 校写一封信 依依惜别 毕业赠言 保各项实践 活动的成功。 综合性学习 要注重小组 合作能力,分 享活动经验, 互相提出建 议,共同解决 困难,从而开 拓思路,完善 研究成果。 课 堂 小 结 及 拓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强调合作精 神,注意培养展延伸 ( 2 ) 分钟 1.合理、科学地制定好计划能更确定我们的目标,能更有效地节约 我们的时间,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按计划有条不紊地做好准备 吧!课堂没有完成的,课后小组同学再一起商议,议定最恰当的方 法。 2.搜集名人尊师的故事。 学生策划、组 织、协调、合 作能力。 板 书 内 容 清楚活动内容 明确活动重点 确定活动时间 安排分工情况 教学反思: 本课为此次综合性学习的第一节课,教学理念凸显“综合”特色,敢于综合,敢于整合, 语文教学才会在综合性学习活动呈现出别具活力的、精彩的面貌,语文才能呈现出更鲜活的 模样。本节课教师播放学校视频、学生照片、朗诵诗歌,在激情引导下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 探究兴趣。在教学中敢于放手,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让他们的才能在语文综合性 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的锻炼和提高,活力得到更多的释放和张扬,当然教学就会更加精彩。 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学习文章,感受刘绍棠、黄蓓佳对小学老师的尊敬和怀念。 2.回忆六年来在老师教导下成长的点点滴滴,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 入 (4 ) 分钟 一、激情谈话,导入主题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老师。 有人说,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像蜡烛,照亮了 学生前进的道路……可见,老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影响巨大。 引用比喻,激 发学生对老 师的感激之 情。六年级的上节课老师布置了同学们搜集名人尊师重教的故事,请同学们来分 享一下。 今天我们来学习两篇和老师有关的文章,看一看老师能对学生产生 多大的影响,首先我们学习《老师领进门》。【出示课件 1】 板书课题:老师领进门。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出示课件 2】 谁领谁进什么门? 课文中指的是什么门? 是怎样领进门的? 学生已经具 备搜集知识 点的能力,课 前的分享又 提高了学生 的表达能力。 新 课 教 学 ( 33) 分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流课题提出的问题 (随机形成板书:) 领 进 田老师 -----→刘绍棠 门 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出示课件 3】 刘绍棠(1936~1997)中国作家。北京通县(今通州区) 人。1954 年入北京大学学习。1956 年在团中央工作。同年 回家乡从事专业创作。曾任中国作协理事。中学时代即开始 文学创作。写有《青枝绿叶》、《运河的桨声》、《瓜棚柳 巷》、《蒲柳人家》、《京门脸子》等许多小说、散文。作 品多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语言淳朴,乡土气 息浓郁。 引入:同学们,你们一定很好奇刘绍棠是怎样成为这样一名大作家 的?是什么样的老师运用了什么“绝招”使幼小的作者对文学产生 了浓厚的兴趣,从而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田老师用讲故事的绝招让 介绍作者的 成就,激发学 生了解作者 的老师的想 法和上课的 兴趣。刘绍棠走上了文学创作之路) 3. 请同学们再读故事,思考:田老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田老师 的故事打动了孩子们吗?从哪里能够看出来?田老师的故事如同什 么? 三、研读课文,感受师恩 1.交流:田老师编故事、讲故事真可以说是“天下一绝”!你能用课 文中的三个成语来形容一下吗?(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 2.还可以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交流出示句子。 ①我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 直到三年级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出示课件 4】 这句话是围绕句子中哪个词语来写的?(入迷)“入迷”是什么意思? 句中的哪些词语生动的表现了“我”入迷的样子?(恍如、发呆、惊 醒) 这句话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意思?(田老师讲故事娓娓动听、引人入盛、 身临其境;“我”喜欢听田老师讲的故事,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被田老师的文学艺术吸引了,感染了,从此“我”爱上了文 学。) 一首小诗就有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一个故事就是一粒文学的种子, 播入幼小的心田。 出示句子: ②我在田老师门下受业四年,听到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 【出示课件 4】 作者从田老师动人的故事中读懂了什么?(田老师口才好,文笔好, 想象力丰富,还教给我做人的道理。) 田老师讲故事和 “春雨点点入地”有什么联系? 田老师最擅 长的就是讲 故事。抓住田 老师讲故事 时“我”的神 态描写,体会 田老师讲故 事给我留下 的印象之深。 引导学生发 散性思维,感 受作者内心 的舒畅、欣喜 以及对田老(田老师那上千个故事不仅把作者引入令人神往的境地,而且大大激 发了他的想象力,激发了他编故事的欲望,这样也就把他领入了一 扇文学创作之门。田老师的教学方法真高明!) 这是个什么句子?(比喻句)作者为什么要用“春雨”来比喻呢?闭上 眼睛想象:当种子受到春雨的滋润会是怎样的情景?会有怎样的感受? 朗读句子,将作者的舒畅、欣喜、感激之情表达出来。 田老师像“春雨入地”般的教育悄然无声地进入到了孩子的心田, 这不禁让我们想到了一首古诗。【出示课件 5】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4.田老师讲故事真是娓娓动听、身临其境、引人入胜,使幼小的“我” 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长大后成了作家。“我”深深感谢田老 师,赫赫有名的大作家回到家乡,见到了阔别 40 年的小学老师,是 怎样的?(出示句子,学生读) 【出示课件 6】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田老师拄杖散步,仍然像 40 年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 深感谢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上,播下文学的种子。 大作家深深感谢“老师领进”。(指着课题)“门”指的是什么门?(文 学的大门、文学殿堂的大门。(板书:文学创作之门)你想对田老 师说什么?(田老师的教学方法真高明!)5.面对学生的深深感谢, 田老师是怎样做的? 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啊!” (1)理解“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后出示):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出示课件 7】 (2) 田老师说的“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罢了”反映了什么? 师的感激之 情。 引用诗歌体 会田老师的 教育如“春雨 入地”般地 滋润着我的 心田。 成名之后的 刘绍棠依然 像昔日的小 学生一样对 老师彬彬有 礼,说明了老 师的教导已 经深入其心, 植根于骨底。 引导学生体①田老师谦虚。 ②当年只不过是讲讲故事而已,不必感谢。 ③田老师当年并没有刻意要去培养一名未来的作家。 ④“你的成功并不是我的功劳,而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 这四种理解都正确,如果要选择一种最恰当、最符合老人家心意的 理解,应该是哪一个?(第四个,在课题后板书:修行靠自身)【出示 课件 7】 齐读: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 6.出示,指名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理解?【出示课件 7】 (①比喻人才的培养是百年大计;②形容培养人才不容易) “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如何理解(板书)? (① 师对“我”的教育、培养,“我”不能忘记;②即使是小的恩情 “我”也不能忘记) 齐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出示课件 7】 这句话大家来读读,你读出了作者对田老师的什么感情? (培养一个人才要花费很多心血,即使田老师谦虚地认为自己并没有 特别为作者做过什么,但作者仍旧对老师当年的栽培深怀感激。) 7.刘绍棠认为,田老师对自己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影响很大,所以 他一直在他的作品里赞美老师,让我们来轻轻读一读吧——【出示 课件 8】(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老师,无论我长成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我都会用生命的 会田老师默 默地付出,默 默地耕耘,不 求回报的精 神更令人敬 佩。 通过反复诵 读强调作者 对田老师的 感激、敬佩之 情。 这个音乐大 家耳熟能详, 配乐的朗诵 能更深入体 会作者对老 师的情感。翠绿向您致意,向您祝福! 忘不了您和风细雨般的话语,荡涤了我心灵上的尘泥;忘不了您浩荡 东风般的叮咛,鼓起我前进的勇气。老师,我终身感激您! 即使我两鬓斑白,依然会由衷地呼唤您一声——老师!在这个神圣而 崇高的字眼面前,我永远是一个需要启蒙的学生。 ——刘绍棠 四、小结过渡,学习新课 1.不同的老师对学生关爱的方式不同,接下来我们来学习黄蓓佳所 写的文章《作文上的红双圈》,看看这位老师的关爱和鼓励对作者 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揭题。【出示课件 10】板书:作文上的红双 圈 2.学生自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出示课件 11】 ①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②“我”的作文《补考》有着怎样一段补平凡的经历? ③当“我”听说作文被贴在报告栏上时,“我”有什么表现? ④“红双圈”给“我”这一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组织学生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教师明确:①文章写了因为一篇作 文的成功,给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 最终成为知名作家的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②贴在报告栏上——发表在县办刊物上——发表在地区刊物上—— 发表在正式刊物上。 ③“我很兴奋,即刻就想去看看,却又矜持,不愿在同学面前显出 我的迫不及待。” ④影响:“我”在红双圈的鼓励下,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最终成 引导孩子们 用清晰的语 言,响亮的声 音,优美的体 态,把诗歌里 对老师的敬 佩、感激之情 表达出来。 略读课文,安 排学习文章 的时间为十 分钟左右,安 排学生自主 学习课文,抓 住文章的脉 络,针对问题 进行合作探 究。为作家。 五、总结归纳,体会写法【出示课件 12】 1.《作文上的红双圈》这篇课文通过描写因为一篇作文的成功,给 了作者自信和力量,自此以后,陆续发表文学作品,最终成为知名 作家一事,表达了作者对老师的感激之情。2.从本文中你学到了什 么写作手法? 明确:文章以小见大,从一篇作文上的红双圈,赞颂了老师对自己人 生的引领作用。随机形成板书。 3.师:作文《补考》可以说是作者成长中的一块里程碑,而老师的九 十八个红双圈,则开启了她文学创作的大门。可见,有时候,成功 就来自一点小小的鼓励。六、总结全文,深化中心 1.师恩难忘。当你长大成人,面临职业选择的时候,你也许会发现 正是由于当年的一位老师激发了你对某一专业的兴趣,才决定了你 今天的选择。当然,想开拓出一片更广阔的天地,还要靠自己不懈 的努力!老师领进门,修行靠自身。2.几十年过去了,作者对他的恩 师念念不忘。六年的小学生活,你肯定也有难忘的老师,说一说你 最想感谢哪位老师。请你写几句话向老师表示祝福或感谢,并将“感 恩卡”亲手交给他。 用“感恩卡” 表达对老师 的感激之情。课 堂 小 结 及 拓 展 延 伸(3) 分钟 六、课外延伸,作业布置【出示课件 13】 1.感念师恩的作品有很多,老师想推荐几篇给大家,课后你们去找 来读读。 《藤野先生》(鲁迅) 给老师徐特立的信(毛泽东) 2.准备一张校园生活的照片。 板书 老师领进门 作文上的红双圈 领 进 田老师 -----→刘绍棠 感恩老师母校 文学创作之门 走进文学之门 插柳之恩 终生难忘 备课素材 作者简介: 刘绍棠,中国著名乡土文学作家,“荷花淀派”的代表作家之一,“大运河乡土文学体 系”创立者。 13 岁时就开始发表作品,加入作协时是当时最年轻的作协会员。受到作家孙 犁和肖洛霍夫的影响,走上乡土文学之路,作品题材多以京东运河(北运河)一带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淳朴,乡土色彩浓郁。 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国内奖项并受国家嘉奖;又有多部 作品被翻译成外文,在国际上亦有所影响。被称为“神童作家”、“大运河之子”。 创作背景: 《老师领进门》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作品。这是作者四十年回到老家遇到田老师,看到 老师白发苍苍,身形佝偻,忆起往日老师对他的教导,一时有感而发所写的一篇回忆录,是 一篇文质兼美、情感至深的阅读课文,“领进门”不仅仅是将学生领进文学艺术的殿堂,更 是为学生缔造一个广阔的学习空间。 文章赏析: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代,在启蒙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从小受到文学感染,在心田里播下了 文学的种子,表达了作者尊敬老师,热爱老师,对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阅读时要体会文章 通过哪些具体事例的叙述,表达出对田老师深深的感激之情。文章重点写了田老师教一首小 诗,他以诗为内容,编了一段故事,娓娓动听的讲述,让孩子“听得入迷,恍如身临其 境”。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演绎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这些故事,有如春雨点点入地,在作 者心中播下了文学的种子,培养了他丰富的想象力,引导他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让我们深 深感到,启蒙老师对人一生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文末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 终身难忘”是全文的点睛之笔,作者用格言式的语句,说明了教育对人的巨大影响,感谢老 师对自己的启蒙教育。文章用深情的回忆、具体的事例说明田老师“很有口才,文笔也 好”,一个优秀老师的形象跃然纸上。叙述生动,行文简洁,是本文的特色。 作者简介 黄蓓佳,女,1955 年生于江苏如皋县,1982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历任江苏省外 事办公室干部,省作协理事、副主席,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专业作家。1972 年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并发表处女作《补考》,1984 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代表作品: 《夜夜狂欢》《午夜鸡尾酒》《何处归程》《世纪恋情》及《含羞草》等。 文章赏析: 《作文上的红双圈》是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以课堂教学为线索,以师生对话交流为主要 形式,以孩子们情绪变化为描写的主要内容:由兴趣、快乐到沉默,又从沉默渐渐回到热闹。 学习这篇文章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通过自读自悟感受老师对自己的关爱和鼓励,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为综合性学习 活动开展奠定基础。 教学反思: 本文在写作上有三个特点:1.选材有点有面,详略得当。2.语言委婉,含义深刻,运用 了大量的俗语、谚语,有较强的表达效果。3.人物形象鲜明,文中刻画了田老师令人尊敬的 老师形象:循循善诱,博学多才,口才好,文笔好,而且善于教学,深受学生喜爱。   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语文课所特有的体会语言、感悟语言、鉴赏语言的特点。抓住课 文关键的语句自主探究,“入迷”“身临其境”“发呆”“惊醒”等词语,运用理解词语的 方法,联系上下文或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理解。创设情境,进行语言训练,重点引导学 生从“我”的行动中感受“我”对田老师的尊敬,从田老师的语言中感受他的谦虚。并在学 生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训练。介绍刘绍棠的成就,创设情境:假如你是作者,40 年后, 走在乡间小路上,看到了白发苍苍的田老师,你心情怎样,你会怎样做,你会对田老师说些 什么?从学生说、演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们已经理解了“我”对田老师的深深感谢之情, 理解了“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终身难忘”这句话的含义。以反复朗读为主要手 段,让学生在读中感知课文,读中想象感悟,读中探究思考,读中习得语感,读中接受情感的熏 陶,让学生的学习走向个性化。 另外,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因为 学生天天与老师接触,很容易对老师产生敬佩心理。在教学中联系实际,更能打动学生,并 从中悟出道理。学生更加理解文章,懂得生活,并且油然而生出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当然,在课堂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引起我的思考。如所提问题过细,对学生评价时语 言显得很苍白,对学困生缺少耐心等。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情感,做到声情并茂,才更容易拨 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的心里产生共鸣。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努力进取,使课堂更高效。 第三课时 教 学 目标 1. 回忆六年来在老师教导下成长的点点滴滴。 2. 学习整理资料的方法,填写时间轴。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3) 分钟 一、激情谈话,导入主题 古人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时间就是生命,时 间就是力量。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 贵、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一转眼,我们在小学校 园里度过了六年的时间,六年来我们聆听着老师的教诲,与同学一起 学习、劳动、游戏。今天就让我们的思绪尽情驰骋,从记忆中搜寻最 心动的情景,让我们一起分享那一个个印象最深的老师、同学,一件 件难以忘怀的事吧。【出示课件 1】 时间易逝, 用抒情的 语言引起 学生对小 学六年的 回忆,表达 了对老师 的感激之 情。 新课 教学 ( 34 ) 分钟 二、勾起回忆,引起共鸣 1.想想在小学生活里,曾经发生过哪些让你难忘的人或事?借助照片, 小组互说。 2.全班分组讨论,自主交流。 3.创设情境,和同学分享一下你在小学时代的各个场景,并想一想, 哪些事情是最有意义、最有代表性的。【出示课件 2】 第一天进教室 第一天看见老师同学 第一次离开爸爸妈妈 第一次考试 第一次发言 第一次领奖 第一次升旗 设置各种 情景,引发 学生回忆, 并为后面 填写时间 轴做好准 备。时间安 排五分钟 左右。 在回忆小第一次挨批评 第一次被表扬 那一次运动会 那一次研学 那一次出丑 那一次欢笑 那一次流泪 难忘的老师同学 难忘的一节课 难忘的一次活动 难忘的文艺演出…… 三、总结归纳,整理资料 1.我们在学校度过了六年的美好时光,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回忆,即将 离开校园,我们要用笔把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写下来。【出示课件 3 时 间轴】。大家看,这是一个时间轴,想一想,刚才大家有那么多回忆, 能不能全部都填写在上面?我们应该在上面填写些什么呢? 2.讨论发言。 3.学习整理资料 整理资料是继搜集资料,作为科学研究操作程序的继续,是一种对于 有价值信息的自觉加工与管理。整理资料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保存与应 用。其通常步骤为: ① 分类。六年来的资料很多,怎样选取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呢?我 们第一要做的事情就是分类。分类的意思是把无规律的事物分为有规 律的,按照不同的特点划分事物,使事物更有规律。分类是管理的开 学六年的 最有意义 的事件的 基础上,再 来表达对 同学、对老 师的情感。 时间安排 三分钟左 右。 本活动能 充分调动 学生的参 与性,学生 结合本次 语文综合 性学习“难 忘的小学 生活”活动, 学生能从 课外带到 课内、课内 带到课外, 体现了语 文综合性 学习的趣始,可以按事物的性质来划分类别。(出示图片)这些图片,都记载 了我们的小学生活,你觉得可以分为哪些类别?课堂表现、家庭作业、 班级荣誉、学生获奖、满分试卷等可以分为学习类;这些图片,课间、 研学、游戏、午餐、午休、运动会等可以分为生活类。我们首先应该 要搜集能体现六年美好记忆的图片,再按照我们刚才所分的类别来进 行整理。如:我们六年来参与各项活动的图片资料;每位同学的作文、 习题等文字资料;大家拍摄的视频、音频等资料;个人成长中有意义 的资料;班级、学校所获的荣誉等资料。(板书) ②排序。可依时间顺序排列。(板书) 3. 总结。综上所叙,我们在资料整理中只需选择小学阶段学校的照片、 奖状、作文等物品。我们收集的照片、声音资料要清晰;奖状应是全 班一起获得的;作文要文笔优美。按照时间顺序从一年级排到六年级。 【出示课件 4】 4.具体分工。我们可以采取分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收集整理。 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小组,成立以下小组:【出示课件 5】 “学校组”:搜集学校有特色的成就,如:吟诵、啦啦操、醒狮、 合唱、击剑、乐器队、篮球、超市等; “荣誉组”:搜集六年小学生活班级获奖的奖状及情况等; “师恩组”:挖掘六年小学生活中学生与任教的老师之间感动的 事情等; “活动组”:回忆六年来班级共同参与的文娱、体育、研学等集 体活动,搜集照片、文字资料; “留念组”:在离校之前为母校做点事,如,为学校图书馆修补 图书,为校园里的花草树木浇水培土,修理课桌椅等;以小组或班级 为单位写倡议书、建议书; “难以忘怀组”:回忆小学生活,表达情感。如,难忘的老师和 味性,并通 过积极的 参与,亲身 的体验更 加深入理 解一些学 习语文能 力。 填写时间 轴的关键 在于选取 最有意义、 最有代表 性的事情。 时间安排 三分钟左 右。同学、难忘的校园生活、难忘的一节课或难忘的一次活动等; 5.各组讨论制订活动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四、选取最有意义的事件,按照时间顺序,填写时间轴 五、整理活动材料,交流活动收获 1.把积累的材料整理好。 2.展开评价工作:自评、互评、老师评相结合。【出示课件 6】 附活动评价表 活动过程评价表 自己评:我认为在这次活动中我能 (达到目标□ 接近目标□ 继续努力□)。 小组评:我们欣赏你在活动中的表现,认为你能 (达到目标□ 接近目标□ 继续努力□)。 老师说:我高兴你能在活动中付出自己的努力,认为你能 (达到目标□ 接近目标□ 继续努力□)。 爸妈说:我想对你说,这次活动你能 (达到目标□ 接近目标□ 继续努力□)。在这次活动中我一共获得了 颗星星,我会继续努力的。 注:评价为①得 3 颗星,评价为②得 2 颗星,评价为③得 1 颗星。 课堂 小结 及拓 展延 伸(3) 分钟 六、课堂小结 1.听到同学们对小学生活的回忆,看到大家填写的时间轴,六年发生 的点点滴滴都在这一刻涌上老师心头,老师看着你们一点点成长,一 点点进步,特别为你们高兴,你们就要离开这个熟悉的校园,离开熟 悉的老师、同学了,老师非常舍不得你们,不知你们的内心是否和老 师一样? 2.我们学习了整理资料的方法,并按照这个方法填写了时间轴,大家 也都进行了分工合作,让我们一起动手为我们的小学生活留下最美好 的记忆,按计划准备好照片、稿件、资料,为班级纪念册做好准备吧! 再次以谈 话的形式 进行引导, 为学生制 作班级纪 念册做好 准备。 板书 搜集——分类——排序 备课素材 一、整理资料是继搜集资料之后,作为科学研究操作程序的继续,是一种对于有价值信息的 自觉加工与管理。整理资料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保存与应用。其通常步骤为: 1.分类。分类是管理的开始。这里指的是在特定的专题中,建立资料的种属关系。资料 的整理工作是科学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研究结论最终是从观察、调查、测量中 获得的事实资料中分析并推论出来的,被整理的事实资料是否真实、可靠、准确,将直接影 响到结论是否正确、可靠,所以说,做好资料的整理是做出科学结论的前提。而资料整理的 核心工作就是资料分类。要进行资料分类首先解决按什么标志分类,而分类标志就是资料分 类所依据的特征。它有两条原则:首先,应根据研究课题的目的来确定分类标志。其次,是 对资料进行质量分类和数量分类。资料分类时,还要注意把反映人们主观意见、感受的资料 和反映客观事实的资料分开,把反映特殊情况资料和具有总体特征资料区分开。 2.排序。排序也称赋序。是指使资料在资料库中有一个固定的位置,便于查找。小额资 料可依时间顺序往下排列。大额资料可分年度 3.编目。编目可使繁多的资料成为有序集合,便于查找运用。每份资料均应及时填入目录,并注明有关项目,一般指:类别、编号、资料名称、作者、发表日期、资料来源、入档 日期。 二、整理资料的具体方法 资料的内容、形式与应用方式不一,因而整理资料的方法也就有所不同。 1.卡片 部分形式的资料,如提纲、片断、语录等,常用抄录卡片的方式。因字数不多,阅 读时随手制作,应用也很方便。 2.剪贴 过期的报纸刊物中的有用资料,应用这种方法最为合适。既可保留全文,又很简便 省事,也是一种很有效益的利用。 3.打印 一式多份的资料,应用打印件散发保存,是最经济可行的方法。 4.复印 资料内容比较重要、需要复制保留全文的完整形式,而且所需份数不多,以此方法 最为理想。只要条件允许,可适当应用。 5.电子文档保存于磁盘。 第四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认识成长纪念册。 2.学会收集资料,根据需要给收集的资料分类、筛选资料。 3.编排成长纪念册。 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 入 (3) 分钟 一、合唱歌曲,激情导入 播放歌曲《童年》,一起演唱。 学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在这里我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即将 离开生活了多年的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肯定会依依不舍。 童年的时光匆匆而过,在小学即将毕业之际,同学们一定想把美好 的童年生活留在美好的记忆里,让我们一起动手,拾起童年生活的 点点滴滴,选出我们具有代表性的相片,动手制作一本毕业纪念册 在轻松的音 乐中,心情更 愉悦,更容易 激发出自己 动手制作班 级纪念册的 灵感和意愿。吧! 新 课 教 学 ( 36 ) 分钟 二、选取范例,重点讲评 1.展示学生收集的照片,【出示课件 8】思考:这张照片是在什么情况 下拍的,其中有什么故事? 2.你为什么用这张照片?它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它能说明什么?想 一想,谁愿意说一说? 3.讲评重点:围绕一个内容意思要有具体,特点要介绍清楚。 (板书:内容具体,特点清楚 )4.教师讲评,进一步启发思维,引导学生介绍各自照片的特点。 三、选题习作,修改誊清 1.选题:【出示课件 9】 ①为我的照片写一份说明(介绍照片中的“我”); ②为同学的照片写一份说明(介绍照片中的“他”)。 2.限定时间,快速习作。 3.找一个朋友,征询意见,自行修改。 4.把小作文修改、誊清。 四、合作讨论,制作相册 1.师:六年的小学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难忘的。让每一个学生都 把珍贵的回忆留住,不仅是对过去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对未来学习 生活的激励。许多年后,当一个个同学长大成才,在不同的岗位上 工作的时候,班级纪念册将永远连接着小学老师和同学的情谊。 2.讨论纪念册内容 ①小组讨论,确定班级纪念册的名字和班级纪念册板块名称和内容。 综合性学习 重方法,重体 验。通过学生 的体验、探究 以及教师的 点拨、示例使 学生认识制 作班级纪念 册的基本要 求。 教学中应注 重让学生能 积极投入到 思考、设计、 动手实践中, 培养学生实 践操作能力, 促进学生主 动学习和思 维能力的发 展。②集中小组建议。 预设: 【出示课件 10】班级纪念册名称如《我们的班级》《快乐童 年》《彩色童年》;班级纪念册各板块名称如,“师恩难忘”“同 学情深”“个性特点”“集体荣誉”“运动场上”“艺术天地”“美 好祝愿(离别赠言)”“依依惜别”等。分好各个板块的类别后, 我们再根据板块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搜集资料。 班级纪念册是为了留下美好回忆,所以形式可以多样。【出示课件 11】 可以是书刊式的纸制班级纪念册,也可以是网页式的多媒体班级纪 念册。不管是哪一种形式的班级纪念册,都要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 的聪明才智,努力做到图文并茂,有的还可以用实物。老师都鼓励 大家有创意地制作“班级纪念册”。 3.合作编辑【出示课件 12】 ①选取制作负责人 ②提名美编、资料收集人、文字编辑、审稿人等 ③每个学生要做的:上交一张照片写上自己的特点(简明扼要) ④有特色的照片要配上说明和故事。 4.讨论分工和具体要求: ①班级成立编委会,选出主编、美编、打字、组稿催稿人等,明确每 个人的工作职责等。 ②负责催稿的同学,要制作交稿登记表,按姓名、文章、照片、图 画等列成表格,并规定交稿时间,交稿的打勾标记。 ③打字员,所有稿件由打字员统一打印 ④全班每个同学按时上交一篇自己最满意的作文,一张生活照,加 上自己的个人小档案、给同学的话等。如有绘画、书法等作品也可 上交。 综合性学习 通过学生有 目的地搜集 资料并根据 需要给资料 分类,拓宽了 语文学习的 内容、形式和 渠道。 各个环节选 好负责人,既 做到人尽其 才,充分发挥 每个孩子在 综合性学习 过程中的主 体地位,又各 司其职,相互 配合有条不 紊地完成班 级纪念册。5.学生提出其他问题或建议,集体讨论解决。 课 堂 小 结 及 拓 展 延 伸( 1) 分钟 五、作业布置 课后继续分组完成 “班级纪念册” 的制作,并在班级展示。 学生活动评价表 评价类别 具体内容 需改进之处 自己评分 家长感受 老师评价 封面 扉页 正文 附录 板书 内容具体 特点清楚 教学反思: 1.本课的综合性学习中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为每一位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 保证学生获得实在的发展,获得整体发展。 2.本课侧重“大家评”。教师不是具体评价的完成者,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家长、师 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增强评价的民主性,评价中注重双向选择、沟通和协商,使被评价对 象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而不是把评价结果“强加给”学生。 3.通过本课学习,学生切实掌握了如何在众多的资料中分类整理、筛选的方法。 拓展素材 藤野先生 鲁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 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 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 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 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 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我到仙 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 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 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 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 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 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 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 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 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 们便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 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 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 独的头骨中间,——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我交出所抄的讲义去,他收下了,第二三天便还我,并且说,此后每一星期要送给他看 一回。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原来我的讲义已经从 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不但增加了许多脱漏的地方,连文法的错误,也都一一订正。 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可惜我那时太不用功,有时也很任性。还记得有一回藤野先生将我叫到他的研究室里去, 翻出我那讲义上的一个图来,是下臂的血管,指着,向我和蔼的说道:——   “你看,你将这条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了。——自然,这样一移,的确比较的好看些,然 而解剖图不是美术,实物是那么样的,我们没法改换它。现在我给你改好了,以后你要全照 着黑板上那样的画。”   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   “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学年试验完毕之后,我便到东京玩了一夏天,秋初再回学校,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 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这回藤野先生所担任的功课,是解剖实习和局部 解剖学。   解剖实习了大概一星期,他又叫我去了,很高兴地,仍用了极有抑扬的声调对我说道:   “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现在总算放心了, 没有这回事。”   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 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呢?” 有一天,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 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句是:   “你改悔罢!”   这是《新约》上的句子罢,但经托尔斯泰新近引用过的。其时正值日俄战争,托老先生 便写了一封给俄国和日本的皇帝的信,开首便是这一句。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 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其次的话,大略是说上年解剖学试验的题目, 是藤野先生讲义上做了记号,我预先知道的,所以能有这样的成绩。末尾是匿名。   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因为要开同级会,干事便在黑板上写广告,末一句是 “请全数到会勿漏为要”,而且在“漏”字旁边加了一个圈。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 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   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 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 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结末是我便将这托尔斯泰式的信退还了他们。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 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 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 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 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 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他的 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我想去学生物学,先生教给我的学问,也还有用的。”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 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为医学而教的解剖学之类,怕于生物学也没有什么大帮助。”他叹息说。   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 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 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   我离开仙台之后,就多年没有照过相,又因为状况也无聊,说起来无非使他失望,便连 信也怕敢写了。经过的年月一多,话更无从说起,所以虽然有时想写信,却又难以下笔,这 样的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杳无消 息了。   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 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 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 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他所改正的讲义,我曾经订成三厚本,收藏着的,将作为永久的纪念。不幸七年前迁居 的时候,中途毁坏了一口书箱,失去半箱书,恰巧这讲义也遗失在内了。责成运送局去找寻, 寂无回信。只有他的照相至今还挂在我北京寓居的东墙上,书桌对面。每当夜间疲倦,正想 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中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 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 字。 赏析: 《藤野先生》是鲁迅关于留日生活的“回忆的记事”,以记叙藤野先生为中心内容,以 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内在线索──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抱负和志向,和藤野对 于这种爱国主义的同情与尊重。“爱中国”“为中国”是沟通两颗心的渠道,是维系两人友 情的纽带。通过直接描写和间接表现、正面记叙与反面衬托,深情地赞颂了藤野先生正直高 尚的思想品德、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特别是“为学术”“为中国” 的伟大精神,以及他对作者的深刻影响。   总之,这篇文章,从内容到形式,都是朴实无华的,它不依靠惊人的题材、离奇的故事 和俏丽的语言,却开掘了如此深刻的主题。课堂作业新设计 基础知识大巩固★ 1.给文中画线的字注音。 红摹纸( ) 恍如( ) 戛然而止( ) 堤坡( ) 阅读能力大提升★★ 材料一:徐特立曾经是毛泽东的老师。20 年以后,当徐老 60 岁生日时,身为中共领袖的毛 泽东,特地写信向他祝贺:您是我 20 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 我的先生。信中还表示:我佩服您的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的高贵品质,愿继续学 习您。 材料二: 1959 年 6 月 25 日,毛泽东同志来到阔别 32 年的故乡韶山,特意邀请自己在私塾读书 时的老师毛禹珠一起吃饭。席间毛泽东热情地向老师敬酒,毛禹珠老先生说:“主席敬酒, 岂敢岂敢!”毛泽东笑着回答:“敬老敬贤,应该应该!” 2.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什么? 3.毛主席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思维创新大拓展★★★ 4.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老师对我们的关爱。 参考答案 1.mó huǎng jiá dī 2.两则材料共同说明了毛主席尊师重教,敬重老师。 3.毛主席地故事告诉我们要敬重老师。 4.略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部分:回忆往事 第五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学会写毕业联欢会活动策划书。 2.用各种节目形式大胆展示自我,表达内心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对童年、对未来的感情。 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 入 (3) 分钟 一、激情谈话,导入新课 1.你们观看过哪些晚会?都有哪些节日呢? 2.同学们,毕业了我们也举行一场毕业联欢会吧!【出示课件 1】可 以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以年级形式。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联欢 会,事先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怎样组织一场联欢会呢? 谈话导入,引 导学生回忆 节目形式,为 联欢会筹备 多种形式的 节目做好准 备。 新 课 教 学 ( 35 ) 分钟 二、小组交流,选定内容 1.认识联欢会【出示课件 2】 联欢会是一种以情感交流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一种较为轻松的聚会 方式。最具代表性的联欢会:班级元旦联欢会、春节联欢晚会、老乡 会等。我们的毕业联欢会的作用就是通过各种形式表达对学校、对 老师、对同学、对童年的不舍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2.你们都喜欢什么形式的节目呢?【出示课件 3】归纳节目形式:小 品、相声、双簧、歌曲、舞蹈、器乐、童话剧、变魔术、诗歌朗诵 等。 看样子大家都很见多识广啊!如果老师想让大家担任我们这次联欢 会的小导演,不知大家有没有这个胆量?大家勇气可嘉,可我想请 问一下各位导演,你们对这台联欢会的节目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归纳节目要求:节目的题材要新颖,内容要健康,形式要多样。 节目有了,联欢会就可以开始了吗?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培养学生思 维的灵活性 和开阔性,对 学生的个性 发展和创造 思维的培养 起到良好的 促进作用。用 “小导演” 来吸引孩子 的注意力,用 “不知大家 有没有这个 胆量”来激 发担任小导 演的勇气、决 心和兴趣。三、合作讨论,确定方案 1.确定主题,如: “我们都很棒”毕业联欢会 “记住我”毕业联欢会 “难忘今朝”毕业联欢会【出示课件 4】 2.时间安排: 根据考试时间决定演出时间,让学生自由报名参加表演 3.排练节目: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编排,经讨论决定 4.挑选主持人,写串词,全班一起讨论串词的编写要领 5.其他分工。【出示课件 4】 ①美术组。要求:绘制海报,布置好黑板,体现班级特色,烘托联 欢氛围。 ②美工组。要求:做好教室环境布置,干净、整洁、美观。 ③电脑组。要求:制作 PPT 有标题页,各环节页面有节目名、表演 者名称。 ④音乐组。要求:所有音乐全部下载插入到 PPT 里。 ⑤后勤服务组。要求:负责列出所需物品的清单并且做开支预算。 ⑥邀请组。邀请好学校领导代表、各科老师、家长代表。 ⑦宣传组。为这次联欢会拍好照片,写好报道,制作美篇。 6.做好名单。【出示课件 5】 体现教师在 综合性学习 中的指导性, 为学生创设 新奇、和谐、 有趣的学习 情境,为学生 创造思维做 好必要的准 备。 给每组配好 相应的名字, 让孩子的责 任意识感更 加强烈。 课 堂 小 结 及 拓 展 延 伸( 2) 分钟 四、课堂小结 各项做好策划之后,我们要全局考虑,综合安排,才能更好地筹备 好这次班级联欢会。 引导学生在 体会相互合 作与成功的 喜悦。备课素材 联欢会是一种以情感交流为目的而组织起来的一种较为轻松的聚会方式。联欢会的组织 者一般具有某种特定的目的,但是情感交流是联欢会成员参与活动的主要手段。联欢会成员 可以是过去的同学、同事、同乡或者是曾经有过较密切的交往人员,也可以是现实的同行、 朋友。联欢会依赖于成员间的活动来维持其存在与发展,这些活动基本上体现在演出会、舞 会、节日聚会、参观活动,撰写校史、厂史、军史、回忆录、教育青少年等方面。通过这些 活动,联欢会成员可以增进相互间的友谊,达到精神保健之目的,同时也为社会进步与发展 做出一定的贡献。一般的联欢会有:节日的联欢会、同学之间的联欢会、单位企业的周年庆 联欢会等。最具代表性的联欢会:班级元旦联欢会、春节联欢晚会、老乡会等。 毕业联欢会可以以班级形式进行,也可以以年级组形式(所有的毕业班合在一起搞活动) 进行。前者准备方便,参与面广;后者气氛热烈,场面隆重。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联欢会,事先都要进行周密的安排。先要总体设计毕业联欢会的安 排,再具体编创和排练节目;也可以让学生自由报名参加表演,再根据报名情况进行编排。 要考虑学生的参与,在这次联欢会上尽量让班上每一个学生都有事做,都发挥参与者的作用, 不要只当观众。一台精彩的、人人参与的联欢会,将是学生一生美好的回忆。联欢会尽可能 由学生自己策划、主持、布置环境,给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 教学反思 学生在本课的活动设计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收获。孩子们自己做 主,他们热情高涨,从一开始的布置教室,到“小记者”“小摄影”的活跃身影,再到后来, 学生们自编自导了一整台节目,简易的节目单、男女主持人、“摄影师”、“灯光”、“舞 台”、“道具”、“后勤”、全员参与“演出”、全程拍照、摄影。之后,让相关人员将拍 摄的录相刻录光盘,以此留作纪念。 第六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学习课文,能感受作者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情感。 2.给老师、同学或未来的自己写一封信,表达对老师、学校或同学的感恩之情,或 许下美好的志愿。 3.把自己的想法写清楚,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据,表达出真情实感。4.通过本次习作训练,让学生巩固书信的格式,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 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课件、一封学生写给老师的信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 入 (3) 分钟 一、激情引入,明确主题 1.人们常常用红烛,用园丁,用绿叶,用春蚕来比喻老师。的确,在 这六年的时间里,是老师伴随我们走过春、夏、秋、冬,是老师教 会我们怎样学习,怎样生活,每一位老师都心甘情愿地做我们成长 道路上的引路人,每一位老师都期盼我们快乐成长,每一位老师都 有各自的精彩。 2.同学们,你想对老师说什么? 激情谈话以 激发兴趣,阅 读教材以明 确主题,使学 生消除畏难 情绪,满怀热 情投入。 新 课 教 学 ( 35) 分钟 二、学习课文,体会情感 1.导语:是的,是老师把我们带到知识的彼岸,是老师把我们带到知 识的殿堂。此时此刻,你一定有许多话想对老师说。让我们来读读 书哲同学写的《给老师的一封信》,看看他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老师 的敬爱之情的。揭题【出示课件 1】 2.朗读字词。【出示课件 2】 稚嫩 铭记 白皙 熏陶 沮丧 叮咛 教诲 栀子花 语重心长 忐忑不安 浅笑盈盈 一字一顿 娟秀端庄 歪歪扭扭 随风舞动 端庄整齐 稚气未脱 无怨无悔 懵懂天真 心智成熟 呐喊助威 3.自由读文,按提示自主学习。【出示课件 3】 ①回忆了方老师的哪些事例? ②哪些语句令你感动? ③赞美了方老师的什么品质?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建立多维互 动的师生关 系,在活动中 培养学生自 主选择,自主 发展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 生的合作精 神,唤起学生 的创新意识。 抓住关键句④文章具有哪些写作特色? 4.交流领悟 ①文章回忆了方老师的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刚跨进校门,是方老 师把我带到座位上;第二件事是方老师指导我写字;第三件事是运 动会上对同学的关爱。 ②朗读文章中感动人的句子,并重点理解: 【出示课件 4】句子一:“您俯下身子,轻轻地对我说:“你是书 哲?”我抬起头来望着您,惊讶于您居然叫得出我的名字。”(“俯 下身子”“轻轻”表现了方老师动作轻柔。能够叫出学生的名字, 体现了方老师对学生的关爱。) 【出示课件 5】句子二:“说罢,亲切地摸摸我的头,然后握着我的 手,捏着笔杆慢慢地在纸上移动,几个端庄整齐的汉字便出现在了 本子上。”(老师和蔼可亲,手把手教“我”写字,“我”受到老 师的启发和熏陶,从此字写得越来越好。)老师是怎样启发“我” 的?(不能一味地模仿,还要仔细观察字的结构……) 【出示课件 6】句子三:“当运动员冲向终点时,您会快步奔上去, 紧紧地把他搂在怀里,脸上洋溢出孩子般的幸福与骄傲。遇到没发 挥好的运动员,您会拉住他的手,温柔地鼓励他别放弃。” (老师为胜利的孩子感到骄傲,对失败的孩子温柔鼓励,她得法的 教育,使孩子们感受到关爱与温暖,在学生心中树立起了一个崇高 的形象。) 【出示课件 7】《给老师一封信》这篇文章通过记述方老师曾经给予 自己和同学们的种种关爱和教诲,赞美了方老师的奉献精神,表达 了对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写作特色:重要体会作者把叙述、描绘、想象结合在一起,用优美 抒情的语句,用对具体事例的回忆,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谢之情。 子和词语,引 导学生感受 对老师的深 情。 抓住关键词 句,让学生在 交流、汇报、 探讨中,从不 同角度回顾 追忆,感受老 师的辛勤付 出,感受浓浓 师生情。【出示课件 8】总结:《给老师的一封信》是学生书哲写给他的老师 的一封信。作者赞美了老师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对老师真挚的感谢 之情。 三、创设情境,小组交流。 1.让我们一起来回忆各种场景 课堂上,老师绘声绘色讲着,我—— 下课后,老师欢快地和同学游戏,或埋头批改作业,我—— 放学后,老师与我促膝谈心,我—— 2.说说自己和老师交往中最难忘的一件事,抒发自己最真实的感情; 3.同学间交流,听一听同学的建议,并相互补充,提出修改意见。 四、范文引路,激发兴趣 1.出示一封学生写给老师的信,教师真情朗读,让学生体会在这封信 中学生对老师的真情。 2.赏析这封信,说说这封信的特点,教师板书:真情实感。 3.提出习作要求:【出示课件 9】 ①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老师真挚的感情; ②要写真人真事,抒发真情实感; ③写完后认真修改。 五、倾诉心声,表达情意 1.选题写封信:为母校或老师写一封信。 2.自主选题:你打算给谁写封信?在这封信中,你准备写什么内容? 要注意什么? 3.复习写信格式,写好称呼、问好、正文、祝福语、落款、日期(板 让学生回忆 美好的小学 生活的各个 场景,用心感 受老师的辛 勤耕耘,在浓 浓的师恩中 找寻成长的 足迹,并以此 为动力,继续 前进。书)。4.出示写作评价标准 5.习作要求:【出示课件 10】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习作要求及作文评价表,学生习作。 6.静心思考,独立写作(要注意抒发真情实感)。 运用表格形 式的评价表, 让学生更明 确写作的要 求。体现老师 的引导地位 和学生学习 的主体地位。 课 堂 小 结 及 拓 展 延 伸( 2) 六、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书哲写给方老师的一封信,感受到了他在离别母 校之时对老师依依不舍之情,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书写,写完后 轻松的音乐 缓缓响起,让 学生在不知分钟 仔细修改,表达对老师的情感。 播放背景音乐《送别》,学生写信,写完修改,并交给想感谢的那 位老师。 不觉中静下 心来思考如 何修改作文。 板书 设计: 称 呼 写 问候语 真 一 正 文 情 封 写信人 实 信 写信日期 感 备课素材 信件格式 称呼,顶格写,根据写信对象的身份年龄,要有礼貌。 问好,另起一行空两格。要简单明确:“你好!”或“您好!”或根据不同对象确定。 正文,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也可以紧接问好的短句写正文。要真实真情,可写一个内容,也 可以写多个内容,注意详略得当。 “此致”有两种安排法:一是“此致”接在正文后,后面不用标点符号;二是另起一行,空 两格写“此致”,后面同样不用标点。“此致”可用“顺祝”“敬颂”之类的词语替换,但 此致后可以用“敬礼”也可以不用。 “敬礼”另起一行,空两格写,后面用叹号。 落款,另起一行,靠右写自己的落款。 落款下标注写信的日期。 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注重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的统一,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采取谈话以激发学 生兴趣,阅读教材以明确主题,使学生消除畏难情绪,满怀热情地投入;然后组织学生探究并体验,最后结合实际进行拓展延伸,从而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语文 课的开放性和语文课与社会、与人生相结合的特点。 第七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培养学生正确上网,文明上网的习惯。 2.教育学生自觉拒绝网络不良信息,文明上网。 3.倡导学生关掉网络,走进大自然,争做文明学生。 教学重难点:把握自己,把握美好未来。 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 导 入 (3) 分钟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未来,你们的生命阳光 灿烂,前途无量,可是你们知道吗?在我们的身边有一样非常普通 的东西,它成为了影响青少年最大的东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网 络) 2.你们平时喜欢上网吗?上网都做些什么呢?(学生回答) 3.师述:看来,同学们利用网络做了许许多多的事情。通过网络我们 能查资料,玩游戏,聊天,看天气预报,看新闻,看小说,发邮件, 听音乐,看电影,购物等。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许多便利, 网络世界是精彩的,它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板书:便利)但是如果 不能科学、安全、合理地上网,同样会也给我们带来了危害。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把握自己,把握美好未来》。(板书课题)【出示 课件 1】 提问引入课 题,说说网络 的便利,激发 孩子的兴趣。 新 课 教 学 ( 36 ) 分钟 二、教学过程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这是一篇演讲稿, 演讲的内容是提倡小学生科学、文明地使用网络) 2.网络是把双刃剑,刚才我们讲到了网络的好处,可是青少年受网瘾 了解演讲稿 及演讲内容。危害触目惊心的案例成了各类媒体频频关注的热点,很多青少年为 了上网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讨论, 说一说长时间上网的危害。(板书:危害)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补充并总结,网瘾的危害:【出示课件 2】 ①影响了学习。长时间上网,玩游戏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必然会影 响学习。 ②影响心理健康。长时间玩游戏容易使人沉溺于幻想中,在与他们 交往时,易产生距离感,不能与人正常的沟通与交流。 ③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④弱化道德意识。 ⑤影响人际交往能力。 ⑥影响人生观、价值观。 ⑦影响身体健康。长时间的上网容易造成大脑缺氧,精神萎靡不振。 造成近视。而且电脑还有辐射,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最近我看到一些案例,说的是有一少年长时间在网吧上网,付出了 生命的代价。 3.师总结:网络对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那么我们 应该怎样合理安排上网时间呢?【出示课件 3】 ①上网时间最多不要超过 2 小时。 ②学会目标管理和时间管理,提高上网效率。 ③积极应对生活挫折,不在网络中逃避。 ④遵守网络规则,保护自身安全。 ⑤一定要上健康的网页,如中国儿童资源网,六一儿童网,腾讯儿 童,里面有很多丰富的内容。 学生合作讨 论,老师补充 总结,找出网 络危害。 在利弊之间, 让学生在讨 论之间学会 如何均衡。4. 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除了上网,我们还有其他事情可 以做吗?(有) 不上网,我们还有很多选择,请大家来说一说(唱歌、打球、跑步、 游泳、跳舞、看画展、读名著……【出示课件 4】)对啊,阳光如此 灿烂,空气如此清新,生活如此美好,我们怎能把自己禁锢在网络 的虚拟世界里呢!让我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沉迷网络失去自我 的痛心,来读一读这篇演讲稿,并把你的喜爱和憎恨强烈地表达出 来吧! 三、知识延伸 1.网络安全知识竞赛。 他们做得对吗? ①小明经常不吃早饭,他把妈妈给的早饭钱省下来用来上网。 ②12 岁的小军利用星期天的休息时间去网吧玩了一小时。 ③丽丽在上网时进入了一个色情网站,她立刻关掉了。 ④星期天小芳趁父母不在家,上网玩了一整天游戏。为了指导青少 年能够科学、文明、安全地上网,团中央,教育部,文化部还联合 制定了《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借此机会,下面请全体起立, 举起右手至耳旁,让我们庄严地宣誓:【出示课件 5】 要善于网上学习 不浏览不良信息 要诚实友好交流 不侮辱欺诈他人 要增强自护意识 不随意约会网友 要维护网络安全 不破坏网络秩序 要有益身心健康 不沉溺虚拟时空 除了网络生 活,我们还可 以多姿多彩。 强调情感在 演讲稿中的 重要性。 孩子们特别 喜欢各种竞 赛,通过这样 的方式让他 们拥有正确 的网络使用 价值观。 通过强烈的 仪式感让孩 子们自觉遵 守网络文明 公约,从我做 起,才能影响 他人。 课 堂 小 结 四、课堂小结 授予学生“网及 拓 展延伸 ( 1) 分钟 同学们已经做出了自己的承诺,我相信同学们从现在起一定能 做到科学文明地使用网络,把握自己,把握美好未来。希望大家课 下把学习到的网络安全知识广泛宣传,人人争做网络文明小卫士。 络文明小卫 士”的称号, 让他们自觉 自愿地维护、 宣扬网络文 明。 板书 把握自己,把握美好未来 便利 危害 教学反思: 网瘾成人尚且难以戒除,更何况孩子?学生接触到网络已经不是一天两天,所以在教学 中,我没有采取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各种提问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多次采用合作讨论的 形式让所有学生参与,通过“宣誓”、“网络安全知识竞赛”、争当“网络文明小卫士”等 环节让孩子们自觉自愿参与进来并激发他们自愿维护、宣扬网络文明。没有告诉他们怎样 “有感情”地去进行演讲,只要求他们“带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沉迷网络失去自我的痛心, 来读一读这篇演讲稿,并把你的喜爱和憎恨强烈地表达出来”,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第八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学习《我为少男少女歌唱》,深刻理解诗人对新生活的赞美与热爱。 2.品味朴素、清新、优美、明快的语言,领会诗人丰富的想象。 3.体会诗人炽烈的感情,培养学生奔放快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 入 (3) 分钟 一、激情谈话,导入课题 我们经常说青少年是“花季少年”“花季少女”,青少年阶段是“花 样年华”,因为我们都觉得青少年是最美好的时期,它意味着希望, 激情谈话,开 门见山,导入 主题。象征着未来,代表着正在生长的蓬勃力量,它值得我们为之歌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板书课题)。【出 示课件 1】 新 课 教 学 ( 35 ) 分钟 二、课文朗读,把握节奏 1.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理解词意。【出示课件 2】 颤抖:chàn dǒu 哆嗦;发抖。 琴弦: qín xián 琴上赖以发声的弦线。 渴望:迫切地盼望 2.出示节奏朗读诗歌,体会作者情感。【出示课件 3】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歌唱/早晨,   我歌唱/希望,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明确歌颂对象,凸现喻体形象)   我的歌呵,   你/飞吧,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突出“飞”,显其热情奔放)   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都变成声音/飞到/四面八方去吧,   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正确读音,正 确把握节奏 才能更好地 了解诗歌大 意,体会诗人 情感。  或者一片阳光。(注意声音的抑扬,情感的表达)   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逐步激昂,情感 推向高潮) 三、诗歌赏析,感受深情 1. 【出示课件 4】“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其中的“少男少女” 是什么样的少男少女?【出示课件 5】出示作者简介和时代背景,何 其芳,四川人。早在学生时代就从事诗歌创作,20世纪30年代初 就以绮丽、精致又略带感伤的诗风闻名于世,有诗集《预言》《夜 歌和白天的歌》等。这首诗写于1942年2月,那是抗日战争时 期,正是旧中国艰难的年代,但在延安,诗人生活在另一个新天地 之中,他感受到延安军民特别是年轻人焕发出来的蓬勃朝气,对祖 国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希望,他从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起点出 发,唱出这首青春的颂歌。 诗歌写作于 1942 年 2 月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歌颂的是 20 世纪 40 年代延安的少男少女。诗人面向“少男少女”,就是面向祖国的未 来,面向民族的希望,他要为祖国的“少男少女们”唱一支歌,是 诗人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具体体现。 当然,诗歌歌颂的少男少女也可以扩大为新中国的少男少女,代表 了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2.作者把少男少女比做什么?【出示课件 6】 “少男少女”好比“早晨”,好比“希望”,好比“未来的事物”, 好比“正在生长的力量”,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他 作者介绍和 时代背景介 绍能让学生 更好地体会 作者对少男 少女们的情 感。 品味形象、鲜 明、优美的语 言,领会诗人们使我“重新变得年轻了”,使我“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 满了渴望”。(板书) 3.作者用什么概括了少男少女的特点?【出示课件 6】 “未来的事物”“生长的力量”形象地概括了“少男少女”的特点, 他们充满青春活力,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一阵微风”“一 片阳光”是两个比喻,形象地写出诗人希望他的歌声能极大地感动 广大青年,引起广大青年的共鸣。 4. 作者歌唱的事物与少男少女们有什么共同点?【出示课件 7】 诗歌的第 1 句就紧扣标题,接着四句排比,歌唱早晨、希望、属于 未来的事物和正在生长的力量,这里面暗含比喻,即把少男少女们 比喻成这四种事物。其间的相似点就是:生机勃勃,充满朝气和希 望。 何其芳说:“我感到早晨、希望、未来,正在生长的东西,少男少 女,这些都是有着共同特点的,都是吸引我们去热爱的。”(《关 于写诗和读诗》)5.读完本诗后,你觉得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少 男少女?【出示课件 7】 例如:早晨的太阳(朝气蓬勃)、雨后的彩虹(多姿多彩)、绚烂的春天(生 机勃勃)、初生牛犊(英勇无畏)、雨后春笋(茁壮成长)等。 6..如何理解“我的歌呵,你飞吧,飞到年轻人的心中”?【出示课 件 8】 诗人希望他的歌真正打动少男少女,在他们的心灵上引起共鸣。 7..对“快乐或者好的思想”“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应如何理解? 【出示课件 8】 那些快乐或者好的思想,曾经像春风感动小草一样感动过诗人。 8. 【出示课件 8】第 3 节中的“微风”和“阳光”代表着什么?从 语言的角度看,这节诗只有一句话,所以要弄清这个问题,一定要 丰富的想象 与联想。 进一步激发 学生意识,增 强情感,引起 心灵的共鸣。 少男少女像 早晨一样富 有朝气,像 “希望”一 样令人振奋。 革命圣地延 安和未来新 生的祖国也 一样令人向 往,使人备受 鼓舞。结合全句来理解。作者把自己比喻为一棵小草,“快乐或者好的思 想”曾使小草“颤抖”过,也就是说作者受到过“快乐或者好的思 想”的感染和鼓舞。诗人也希望这些“快乐或者好的思想”传播开 来,像和煦的春风吹拂少男少女的心灵,像温暖的阳光照耀着少男 少女,使他们意志坚强,奋发向上,永葆青春的活力。由此可见, 这里的“微风”和“阳光”代表着“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9. 【出示课件 9】为什么我会“重新变得年轻了”?这和“我为少 男少女们歌唱”有什么关系? 延安的全新的生活,使他豁然开朗,他顿时感到生活充满阳光和快 乐,仿佛一下子年轻了许多。这体现了诗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作者热情地歌颂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少男少女,歌唱充满朝气和希望 的生活,必将影响和鼓舞一些忧伤、消极的成年人,使他们重新焕 发青春,老当益壮。这一节的内容是上一节诗意的拓展和延伸,体 现了诗人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深化了中心。 10.作者仅仅是为 20 世纪 40 年代延安的少男少女歌唱吗?【出示课 件 10】 作者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是作者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的具体 体现。由此看来,这里的“少男少女”其实不是实指,而是代表着 一种新的生活、新的希望和新的力量,诗人在这首诗中实际上是为 新世界歌唱。 11.第 4 节在诗中起什么作用?【出示课件 10】 通过写自己的变化,诗人把现在与过去进行对比,在肯定这种变化 的同时,其实还是在赞颂、歌唱新事物、新快乐、新思想。诗意在 前两节的基础上又深入一层。 诗人不但赞美了少男少女,还鼓舞了成年人,希望青年人要有朝气 蓬勃的精神面貌和开拓未来的壮志豪情,也希望成年人焕发青春、 积极进取。 整体感知这 首诗,作者被 火热的青年, 火热的生活 所感染,感到 青春焕发,充 满向上的激 情,对祖国、 对民族、对希 望,充满必胜 的信心。 明确作者热 爱青少年,热 爱新生活,用 于塑造新我 的思想。 理解作者为 少男少女们 歌唱,是作者 爱祖国、爱人 民的思想感 情的具体体 现。由此看来,12.这首诗有什么艺术特色?【出示课件 11】 ①形象鲜明,最富特征。创造了“早晨”“希望”“未来的事物” “正在生长的力量”等鲜明特征的形象,以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 喻使抽象变形象,排比层层深入,感情激昂地表达诗人热爱青少年, 热爱新生活,勇于塑造新我的思想感情。 ②语言生动,激情生动。第一人称“我”的构思,句句如真情的内 心独白,使人对真诚的诗人形象印象深刻。 ③节奏明快,讲究押韵。押 ang 韵,韵脚:唱、望、量、方、想、 光、上、伤、望。 ④层次清晰,节节深化。四节诗,第 1 节写歌唱内容,2、3 节写希 望歌能激励青年人,第 4 节是前几节的进一步深化,写诗人因他的 歌在青年人心中得以扎根,心情激动,自己也对生活充满希望。四 节诗一气呵成,形成一个整体,表现出诗人完整、巧妙的艺术构思。 四、总结全文,深情朗诵 1.这首诗借为少男少女歌唱的方式,以优美的语言、炽热的情感,替 延安得少男少女们唱出了一支热情奔放的青春之歌,表达了自己融 入新生活后无比喜悦的心情。 2.而我们,也即将告别童年,步入少年,让我们一起怀着激动的心情 来朗诵这首少男少女之诗。【出示课件 12】 这里的“少男 少女”其实 不是实指,而 是代表着一 种新的生活、 新的希望和 新的力量,诗 人在这首诗 中实际上是 为新世界歌 唱。  课 堂 小 结 及 拓 展 延 伸( 2) 分钟 五、小结全文 师:青春是美丽的。而我们,正步入五彩斑斓、充满活力的青春花 季。这是人生中最具活力、最浪漫的时期。这个时期充满阳光,充 满梦想,当然也充满无奈,但,就是这一切,使我们的青春更加显 得生机勃勃,摇曳多姿,让我们一起珍惜这美丽的青春,花样的年 华! 明确作者对 青春真诚、激 动的赞美,激 发学生对时 间的珍惜。板书 我为少男少女歌唱 早晨 希望 未来 备课素材: 作者介绍 何其芳,四川人。早在学生时代就从事诗歌创作,20世纪30年代初就以绮丽、精致 又略带感伤的诗风闻名于世,有诗集《预言》《夜歌和白天的歌》等。这首诗写于1942 年2月,那是抗日战争时期,正是旧中国艰难的年代,但在延安,诗人生活在另一个新天地 之中,他感受到延安军民特别是年轻人焕发出来的蓬勃朝气,对祖国的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 和希望,他从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起点出发,唱出这首青春的颂歌。这首诗,风格清新明快, 热情洋溢,极富感染力。 写作背景 1938 年,诗人和好友卞之琳等一道怀着对光明的渴望,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在延安, 作者亲眼目睹了根据地人民火热的革命生活,那种快乐、充实、民主的全新生活,使从黑暗 的国统区来的诗人,感到中国的希望。诗人投入到火热的革命生活中,并受到了毛主席的亲 切接见。1942 年,诗人满怀激情地写下了这首诗。 词语解释 颤抖:chàn dǒu 哆嗦;发抖。 琴弦: qín xián 琴上赖以发声的弦线。 渴望:迫切地盼望 课堂作业新设计 毕业歌 田汉词 聂耳曲 同学们,大家起来, 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听吧,满耳是大众的嗟伤!看吧,一年年国土的沦丧! 我们是要选择“战”还是“降”? 我们要做主人去拼死在疆场, 我们不愿做奴隶而青云直上! 我们今天是桃李芬芳, 明天是社会的栋梁; 我们今天是弦歌在一堂, 明天要掀起民族自救的巨浪! 巨浪,巨浪,不断地增涨! 同学们!同学们! 快拿出力量,担负起天下的兴亡! 课外知识大搜索★ 赏析《毕业歌》:这首由田汉填词、聂耳谱曲的《毕业歌》,是电影《桃李劫》插曲, 该片描写“九·一八”事变后,中国青年学生坎坷的生活道路。《毕业歌》就是影片中一群 青年毕业前欢聚一堂时唱的,联片结束时又再次响起,这首歌起了提示影片主旨,号召有为 青年走上道路。 阅读能力大提升★★ 对比课文赏析:这两首诗都是写在民族危亡的关头,都是写给抗战时期的青年,但在立 意上侧重点有所不同。《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主要是歌颂少男少女,歌颂他们热情奔放的 青春,歌颂他们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从而使“少男少女们”得到鼓舞;而《毕业歌》 则像是面对民族危亡的抗战形势,向青年们吹起的号角,激励和鞭策他们投身抗战,献身祖 国。 教学反思 本课的学习中学生的自主性体现得很充分,饱满的情感是这首诗的特点,有侧重的内容 呈现,有层次的写法呈现,在课堂上,同学们自己默读,同桌讨论,提问,互助,展示,呈现出良好的自主思考能力,诗歌从内容,写法到情感,都能自主读懂,互助补充,并同步笔 记,这样的课,老师赢得一份轻松,同学们获得一份自主学习能力。 第九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学写临别赠言,感受赠言 2.写临别赠言,明确赠言的主要目的及内容是: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 谢老师教导,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 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一起学习、生活的照片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 入 (3) 分钟 一、谈话导入,明确任务 经过六年的小学学习生活,同学们即将毕业。你们从一个幼小的孩 童成长为一个满怀豪情的少年。回顾成长过程,同学们结下了很多 深情厚谊,大家一起看看以往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的照片吧! 新 课 教 学 ( 36 ) 分钟 二、诵读赠言,交流写法 给少男少女 1.引入“毕业赠言”。 的确,每一张快乐的笑脸,每一个有趣的动作,每一次精彩的发言, 都深深地留在大家的记忆中了。这种友谊是多么珍贵呀!很快大家 就要分开了,一定有许多鼓励、祝愿的话要说,今天我们就给大家 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 2.吟诵《毕业赠言》,初步了解其写法。 ①《毕业赠言》中的两组赠言,一组是学生写给老师的;一组是学 生写给学生的。 ②体会感情:《毕业赠言》这篇课文包括两组赠言,感恩了老师的 综合性学习 重方法,重体 验。结合课本 提供的阅读 范例,通过学 生的体验、探 究以及教师 的点拨、示例 使学生认识 写赠言的基 本要求。教导,赞美了同学的情谊,展望了美好未来,表达了真诚祝愿,抒 发了惜别情怀,表达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真挚的情感。 ③交流其写法。 赠言的基本要求是短小精悍,情真意切,能根据同学和老师的特点 写。 赠言应尽量写得精练、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能给人以启 迪。 能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用比较生动、得体而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 的祝愿。 概括之:【出示课件 2】①运用以物喻人、排比等方法来抒情;②有真 情实感;③语言简练优美;④能抓住人物特点。(板书) 三、出示范例,辨别优劣 1.出示三句写得好的赠言,讨论明确:语言优美,针对性格特点, 有激励作用的赠言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积极力量,大家都会很喜欢。 2. 【出示课件 3】出示两句不大好的赠言: ①我送你一个 168,祝你财源滚滚,一路发!发!发! ②祝你早日找到梦中的王子,攀上高枝,早生贵子! ③祝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交流:第①②类赠言不适合学生特点;第③类赠言没有针对性。 讨论明确:商人味十足、成人味太浓、没有任何针对性的空话、套 话是不受欢迎的,要注意避免。 3.出示老师写给某位同学的赠言,让学生猜猜是给谁写的,进一步 明确写赠言一定要有针对性。 4.想想:在我们的赠言里选择用什么样的词语比较好? 综合性学习 突出学习目 标的综合。在 情感态度和 价值观方面, 通过交流赠 言活动,回顾 小学生活,抒 发惜别之情。 运用对比,能 直观明了地 让学生感受 更加恰当赠 言的写作方 式。 “猜一猜” 的方式一直 是学生喜欢 的。在游戏过 程中让学生 明白写赠言四、酝酿构思,撰写赠言 1.师:我们已临近毕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毕 业赠言”为他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机会,一个展示 个性、展现才情的平台。虽然毕业赠言人人都能写,但是由于其特 殊的纪念意义,毕业赠言应尽量写得精练、形象、富有时代感、饱 含感情,能给人以启迪。 2.学生动手写赠言,教师提供一些名言、俗语供同学选择使用。 3.交流赠言,相互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 ⒋将赠言写在同学录上。 五、老师赠言,升华感情 给全体学生送上几句赠言,愿大家友谊长存。 应该有针对 性。 课 堂 小 结 及 拓 展 延 伸( 1) 分钟 六、整体评价,教师总结 一转眼,我们这次综合性学习就接近尾声了,现在,让我们一起回 顾这次综合性学习的过程,运用自评、小组评的方式给自己在活动 中的表现打分吧。【出示课件 4】 学生自评表 项目 经常 有时 很少 你是否对本次活动一直很有兴趣? 你是否每次都准时参加了活动? 每次活动中,你是否每次积极参与,主动提 出建议或方法? 你是否掌握了研究性学习的方法? 你在这次活动中是否获益很多? 在这次活动 中,学生用多 种形式表达 对小学生活 的怀念。 重视自主评 价和小组评 价,并运用教 师的激励评 价、情境评价, 保护学生的 主动性、创造 性,帮助学生 逐步完善在同学互评表 互评内容 方式 小组成员合作是否愉快? 你们在活动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你们是如何解决的? 你们认为下次活动应该如何改进? 综合性学习 中进行有效 的小组合作 学习的方法、 策略。 板书 短小精悍 情真意切 精练形象 备课素材 《毕业赠言》中选登了两组赠言,一组是学生写给老师的;一组是老师给学生的。学生 临近毕业,有许多话要对同学、老师、母校说,“毕业赠言”为他们提供了一次表达情感、 交流思想的机会,一个展示个性、展现才情的平台。虽然毕业赠言人人都能写,但是由于其 特殊的纪念意义,毕业赠言应尽量写得精练、形象、富有时代感、饱含感情,能给人以启迪。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真挚的情感,指导学生能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 用比较生动、得体而简练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祝愿。 通过阅读,赠言的主要目的及内容是:回顾学习生活,抒发惜别之情;感谢老师教导, 赞美同学情谊;展望美好未来,表达真诚祝愿。赠言的基本要求是短小精悍,情真意切,能 根据同学和老师的特点写。写好的赠言可以在班内进行交流,评一评谁写的赠言最有个性, 谁写的赠言最风趣,谁写的赠言最幽默,谁写的赠言最有文采。在评议中要注意杜绝庸俗的 倾向,对一些比较消极的赠言,要及时予以引导。学生也会请老师写赠言。给学生题写赠言 是老师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会让学生终身难忘,受益匪浅。老师为学生题写毕业赠言 要重在鼓励,因人而“言”。 临别赠言可以写在同学录上,也可以写在自制的卡片上。无论是写在同学录上还是贺卡 上,教师要提醒学生不要追求豪华时尚,以简单朴素为宜,提倡自己动手制作。 毕业在即,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总免不了要互赠留言。我偶阅学生的留言册,一些灰色 赠言让人触目惊心:“人生如梦,梦永伴随着你!”“祝愿你发财时不要忘记哥们── 我……”“祝你笑口常开,笑死活该!”“将来能傍上大款,做上富婆,这是对你的最良好的祝愿。”如此格调低下、消沉悲观、庸俗无聊的赠言直接影响了赠言的价值,也给对方带 来负面影响。我觉得有必要帮助同学们分辨什么是健康积极的赠言,什么是低级庸俗的赠言, 并对学生创作的赠言作一定的指导。 1.主题健康。赠言要张扬积极向上的主旋律,要给对方以鼓励、鞭策或赞美,让赠言成为 他以后人生道路上的“促进剂”。常见的类型有: ①激励性赠言。如,“分别后的人生犹如一条街,让我们共同为长街增添美丽的景致。” ②祝愿性赠言。如,“生活如一条长河,愿你是一叶执著的小舟;生活如一叶小舟,愿你是 一名风雨无阻的水手。” ③褒扬性赠言。如,“你不张扬的个性,让我领略到宁静,感受到宁静里有一颗平静如水的 心。” ④怀念性赠言。如,“我把缕缕的情思拧成一股长长的红线,让你这即将远飞的风筝时时飞 翔在我蓝蓝的天空中。” ⑤鞭策性赠言。如,“你没有摘到的只是春天里的一朵花,而整个春天还是属于你,朋友, 别灰心!” 2.风格独特。开放热情的学生大都喜爱富有个性的赠言。对此,教师可教给他们一些有鲜 明风格的赠言形式。常见的有: ①诗歌式。如,“阳光会走/花儿会谢/唯有你我的友谊/才是永恒。” ②抒情式。如,“临行前,我赠你一个美好的理想,让他成为你坚韧的拐杖;我赠你一只智 慧的行囊,让他成为你人生的通行证。” ③格言式。如,“什么是路,路是从荆刺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从没有路的地方踩出来。” ④对偶式。如,“真诚的友谊无需承诺,永恒的情缘无需约定。” ⑤相等式。如,“你的美=严谨的工作作风+热心助人的精神+富有活力的创新能力。” 3.因人而宜。赠言要避免千篇一律,要根据同学的个性、兴趣、爱好、志向、特长、属相 以至长相的不同而创作出“这一个”。 赠给意志坚强的朋友: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乃大丈夫也。”赠给真诚的朋友:如,“我们的情谊如大海,拥有天下最真诚的友谊,在茫茫的人际间拥有 无尽的广阔和宽容。” 赠给悲观的同学:如,“生活有时虽不像你所想的那样美好,但是也不会像你所想的如此糟 糕,愿你笑对人生,一路走好!” 赠给惰性较强的同学:如,“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天飞来。” 赠给心胸狭窄的同学:如,“宽容是豁达的人生态度,是和谐的人生色彩,让宽容永远亮丽 我们心灵的蓝天。” 赠给缺乏自信的同学:如,“有花自有香,不必大风扬,你的潜能等着你去开发。” 赠给不善言谈的同学:如,“沉默但不可沉没,沉默是金,但有时也会变成废铜。” 赠给意志脆弱的同学:如,“废铁之所以能成为有用的钢,是因为它经得起痛苦的磨炼。” 赠给属马的同学:如,“愿你成为一匹永不停息的千里马,奔向理想的草原。” 赠给班级上的“丑小鸭”:如,“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相逢又告 别,归帆又离岸,既是往日欢乐的终结,又是未来幸福的开端。”(曹茂盛) 教师写给学生的赠言举例 勤奋是一只蜜蜂,能帮助你酿造幸福之蜜。 拼搏的汗水,能浇开理想的花朵。 衡量一天,不看收获而看播种。 功夫自难处做去,学问从苦中得来。 把表扬看作“加油站”,把批评当成“保健箱”。 掉在地上的针,要拾起来,需要低头弯腰;挂在脖子上的饼子,需要用双手捧起,才能送到 嘴边;任何成果的获取,都需要辛勤的付出。 让我们学习蚯蚓的精神,不屈不挠、锲而不舍;让我们牢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格言, 踏踏实实,迎难而进。 读书造就未来,知识改变命运,态度决定一切!做人失败,任何成功都不算真正的成功;做人成功,任何失败都不算真正的失败。 当精神“渴”了,就听听音乐;当精神“饿”了,就读读书吧。 活到老,学到老。只有虚怀若谷,不断进取,才能成为“赢家”。 课堂作业新设计 基础知识大巩固★ 一、按要求改写句子。 1.桂花开了,人们离得很远都闻到了香气。(改为夸张句) 2.不仅张老师的课讲得生动,而且我们爱听。(改病句) 阅读能力大提升★★ 二、选择。 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在赞美青春,歌颂青春,祝福青春。下面的句子中表达了积极人生 追求的是 ( ) ①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②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③青春 易逝,人生易老,当及时行乐,潇洒走一回 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思维创新大拓展★★★ 三、你会写赠言吗?把下面几条言分别送给老师和几种不同性格的同学。 ①意志坚强 ②老实真诚 ③悲观低沉 ④心胸狭窄 ⑤感情深厚 ⑥懒惰 ⑦自由散漫 1.送给 的同学: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之中。 2.送给 的同学: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你乃大丈夫也。 3.送给 的同学:我们的情谊如大海,拥有天下最真挚的友谊。 4.送给 的同学:生活有时虽不像你所想的那样美好,但是也不像你所想的如此糟 糕,希望你笑对人生!5.送给 的同学: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燕子衔着春天飞来。 6.送给 的同学:废铁之所以能成为有用的钢,是因为它经得起痛苦。 7.送给 的同学:宽容是达的人生态度,是和谱的人生色彩,让宽容永驻我们心田。 答案 一、1.桂花开了,香飘十里。 2. 因为张老师的课讲得生动,所以我们爱听。 二、D 三、1.② 2.① 3.⑤ 4.③ 5.⑥ 6.⑦ 7.④ 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是学生的的合作者,给他们出主意、提意见。一方面通过成果的展 示和交流来体现写赠言的价值,产生辐射的作用;另一方面为学生再次提供创造的机会和学 会欣赏别人的机会;再一方面是汇报的同学从精心准备到展示,大大得到了提高其实践能力。 在他们对赠言的自评和互评的同时,也逐渐看到自己写作的优势和不足,并在今后的实践中 得以保持和修正。 古诗词诵读 教 学 目 标 知识目标: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背诵诗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再造想象、创新思维的能力。 情感目标: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 学 重 点 1. 把握诗意,背诵诗词。 2. 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 学 难 点 1.想象诗歌意境。 2.具有再造想象和创新思维能力。 第一课时 教 学 目 标 1.学习五首诗歌,背诵。2.体会诗人情感,想象意境。 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 入 ( 2 ) 分钟 1.激情导入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 的明珠。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已经有两千多年诗歌的历史了。 根据内容不同,《诗经》可以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出示课件 2】“风”“雅”“颂”。 导语充满激 情,激发孩子 们学习中国 古典诗词的 兴趣和热情。 新 课 教 学 ( 36 ) 分钟 1 采薇(节选) 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诗经·采薇》(板书课题)的节选内容。 知道“薇”是什么吗?(提示学生从偏旁猜)见过“薇”吗?【出示 课件 3】图片,释题。 2.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①自由读古诗。 ②正音。【出示课件 3】 雨:多音字,按解释(下雨,落下:~雪。)应该读:[yù] ③齐读。提示节奏。【出示课件 3】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诗歌教学 , 语文教学内 容之一,领会 诗的意境,把 握诗的思想 内容,理解诗 精练优美的 语言,具有对 诗歌的鉴赏 能力。 学习古典诗 词要咬文爵 字、一个字一 个字地读,才 能品味出其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3.创设情境,加深感悟。 ①理解“杨柳依依”。怎样的“杨柳”会让人感到“依依”?【出 示课件 4】柳树图片。这四个字会让你想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想 象,进行口语表达。) ②理解“昔我往矣”。诗中人是一位即将出征的战士。在这如诗如 画的景色中,“我”却要——(离开家乡)。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值 得留恋,但出征的“我”眼中却只看到了依依的杨柳。这是为什么? 补充介绍:“柳”与“留”谐音,既表示挽留之意,又表达思乡之情。 这哪里是依依的杨柳啊,这分明是双依依挽留的手啊。但是“我” 能回家吗?为什么?本是两年的兵役却仿佛没有尽头……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啊。终于盼到了战争结束。引读“今我来思”。 ③理解“雨雪霏霏”。【出示课件 4】要回去了,大雪纷飞,天寒路 滑,又饥又渴,“我”艰难地缓缓走在归乡的路上。透过苍茫的大 地,“我”仿佛看到了(劫后余生、归家情急、近乡情怯等复杂情 感)。生读。 ④【出示课件 4】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 薇》中后四句,最能体现“我”此时的心情。短短 16 字就讲述了一 位远征战士归来,在回乡途中抚今忆昔,描写了两幅画面“杨柳依 依”“雨雪霏霏”。我们从中感悟到了他复杂的心境及沧桑心声。 4.你能试着背一背吗?【出示课件 5】指名试背。全班试背。 2《春夜喜雨》 1.一说到“诗”你会想起哪个朝代?对唐朝。唐朝是中国诗歌 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其间最有名的诗人非“李杜”莫属。“李”是 (李白),“杜”是(杜甫)。【出示课件 6】对,杜甫(712~ 中的韵味,所 以,读准字音, 读好节奏 理解诗词背 景才能理解 文字背后的 深意。 想象画面,从 诗中悟情。 不断诵读,增 强理解与记 忆,更深地体 会诗歌情感。 理解作者生 平才能更好 理解作者写 作意图,对于770)唐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 北襄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 南)。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 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与李白齐名,世称“李 杜”。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 响。《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三吏” “三别”等诗,皆为人传诵。有《杜工部集》。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杜甫的《春夜喜雨》。(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7】 二、初读 1.生自由读诗,读正确通顺。 2.按节奏读诗。【出示课件 8】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3.指名读诗,评价。师: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这是古诗学习的第 一步,仅仅这样是远远不够的。古诗的语言是高度凝练,高度浓缩 的,虽然只有寥寥数字,但其中的丰富内涵却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 说清楚的。诗人的内心世界更不是我们轻易可以触摸得到的。所以, 我们还要沉下心来,静静地读,细细地品。我们可以借助注释,赏 析和工具书认真地品读理解,相信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4.生自主理解诗句。 作者介绍必 不可少。 小学语文教 学是学习语 文的启蒙阶 段,要为学生 打好识字、阅 读和作文的 基础。初读诗 歌要求做到 读正确,然后 读流畅,才能 掌握诗歌的 内涵,扎扎实 实进行语言 文字的训练。 问题层层推 进,让学生借 助问题理解 诗句,产生丰 富的想象。三、品析 1.大家能读懂诗人笔下的这场雨吗?你读出了怎样的雨?(及时的 雨) ①理解“及时”:懂事、知心、善解人意。 ②从哪儿看出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③为什么说它及时呢?(知时节,播种的时节) ④指导朗读此句。 2.除了这是一场及时的雨,你还读出了这是一场怎样的雨?(默默 无闻,无私奉献的雨) ①你从哪儿看出来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讨论:为什么用“潜”?能换成别的词吗?(偷偷地,悄悄地不 让别人知道) ③为什么要悄悄地来呢?看来,春雨有心滋润万物,却无心让人发 现呀!你喜欢这样的雨吗? 3.现在我们来看下面两句,它们和这场雨有关系吗? ①理解“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指名说说看。 ②天上乌云密布,野外一片漆黑。这时诗人在想什么呢?现在大家 已经开始慢慢地走进诗人的心里去了。【出示课件 9】课件出示背景 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诗人当时对春雨的企盼。 (杜甫离开长安回陕西蒲城探亲,却不料爆发了安史之乱,杜甫与 家人从此开始流亡生活。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的浣花 溪畔搭建草堂安身。这首诗作于杜甫居于此处两年后,当时那儿发 生了大旱灾。老百姓刚经历安史之乱,又遭遇旱灾,生活更是雪上 加霜。)③指名反馈作者当时会想些什么? 通过学生的 情境体验和 对重点词语 的理解,扎扎 实实地进行 语言文字的 训练,体会作 者对春天的 喜爱、对春雨 的企盼。 在反复吟诵 的过程中,让 孩子们加深 对诗歌的理4.是呀,好一场及时的雨呀!下吧,下吧!多下会儿吧!把干涸的 土地彻底滋润。想象一下,经过一夜的春雨,明天早晨的锦官城会 是什么样子呢?(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读着这句诗,我们仿佛看见了(图片欣赏)万紫千红、娇艳欲 滴、花团锦簇。你喜欢这场春雨吗?让我们一起来读: 大地干 旱,人们生活贫困,他们盼望——(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悄悄地来了,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下雨时——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盼望着——(晓看红湿处,花重锦 官城。) 5. 我们刚刚读懂的雨,在诗中浓缩成一个字——(好)。刚才我们 读懂的诗人的内心,在诗中也浓缩成一个字——(喜)。让我们感 受诗人的喜悦,再来读读这首诗吧!背诵。【出示课件 10】 3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一、揭题,知背景。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伟大诗人, 他与李白齐名,被称为“诗圣”,认识吗?(杜甫)你对大诗人杜 甫了解多少?学生介绍。 2.揭题。杜甫的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五百余首。他 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今天 要学习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11】齐读课题。 3.解题。谁能说说诗题目的意思?重点提示“闻”是听到的意思, 不同于现在的“用鼻子嗅”,这是古今词义上的变化。 “河南河北” 指的是河南省与河北省吗?(指的是黄河的南北两岸,那里是安史叛 军的根据地。) 解,产生丰富 的想象力。 根据学生储 备的已有知 识,结合诗歌 的创作背景, 理解诗题的 意思,从而引 导学生把握 诗歌的情感 基调,为体验 诗情奠定基 础。4.了解背景,再次读题。 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是什么事件吗? 【出示课件 12】“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 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 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 的胜利喜讯,诗人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 的心情读课题。 二、初读,读通顺。 1.指名读诗,检查易错读音。蓟北 涕泪 妻子(zǐ)(读轻声 表示什么?) 2.再读古诗,注意压韵。“裳、狂、乡、阳” 3.齐读,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三、再读,明诗意。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遇到不懂 的地方,可以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记号。 2.质疑问难。说说古诗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师生协同解决。 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四、细读,悟诗情。 1.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含着一种心情!你 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喜欲狂) 2.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诗,细细 地品味。     3.集体交流。 A、对比感悟“悲喜交集”。 在读通读顺 的基础上,引 导学生亲近 文本,与文本 对话,读懂诗 的意思。 深入挖掘文 本内涵,学生 既理解“泪” 的含义,为理 解诗人劫后 狂喜做情感 铺垫。(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 【出示课件 13:杜甫《春望》】请生朗读。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鸟的鸣叫也 感到揪心,你们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破家亡的泪;战火 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 泪,仇恨的泪……) (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了胜利的喜 讯,“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是喜悦的泪、激动 的泪、感慨的泪……) 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 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 (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他还要做 什么?读五六句。指名读。 (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有 做伴, 有 做伴,还有 做伴,此时,诗人喜到极致,忘乎所以。让 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 全班读。 D、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1)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 (2)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趟?请生读最后一句(评:还在 巴峡流连),小组读(评:到了巫峡),大组读(评:到了襄阳), 利用课文插 图,引导学生 展开想象,感 受诗人欣喜 若狂的喜悦 之情。 此环节,结合 学生日常生 活实际,创设 有效的教学 情境,能很好 地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 充分调动学 生学习的内 驱力,为深入全班读(评:洛阳到了!) (3)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 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而出巫峡 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里迢迢。在这里诗 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 (5)诗人归心似箭,千里迢迢算什么,千山万水算什么,在诗人的 眼里,洛阳就在眼前,故乡就在眼前。让我们一同感受诗人轻快愉 悦的心情。齐读。 4.这是诗人杜甫的心声,更是唐朝千千万万苦难子民的共同心声。 让我们与欣喜若狂的诗人一同放歌,与千千万万欣喜若狂的人民一 起放歌吧! 齐读全诗。 五、诵读。 4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一年这计在于春,一年之景始于春”,春的诗歌很多,今天我 们再来学一首描写早春的诗歌。(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14】 2.作者及写作背景介绍。【出示课件 15】 3.范读,指导朗读。【出示课件 16】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 理解诗歌内 容做好铺垫。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 4.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5.理解注释:【出示课件 16】 ①这首小诗是写给水部员外郎张籍的。古人经常用排行或官职来称 呼对方,张籍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 “张十八”,也称“张水 部”。 呈:恭敬地送上。 ②天街:京城街道。 ③酥:酥油。 ④处:时。 ⑤绝胜:远远胜过。 6.译文:【出示课件 17】京城大道上空雨丝纷纷,它像酥酪般细密 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早春正 是一年春光的大好时节,远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暮春。 7.赏析 ①“天街小雨润如酥”写出了春雨哪些惹人喜爱之处? 明确:春雨细密润泽万物,带来生机,空气清新,使人倍感舒适。 ②前两句先写“小雨”、再写“草色”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经过春雨 的润泽,小草才会显得青翠。 ③哪一句最能体现“早春”特色? 明确:“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 掌握学习诗 歌的根本:积 累。同时也要 注重对学生 发散思维的 培养及写作 能力的提高。④“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可以表达出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喜悦之情。 ⑤哪句诗句能体现作者的情感?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最是一年春好处 ,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对早春的喜爱之 情。 ⑥诗人为什么会说早春要胜过“烟柳满皇都”? 明确:这是对早春美景的品评和抒情。可以体现出早春草芽初萌时景 色的可爱,及作者对这种景色的惊喜和喜爱之情。 ⑦这首诗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什么? 明确:抓住了早春的景色特点,将初春草色与满城“烟柳”做对比, 以突出春色的特征。 8.生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出示课件 18】 五、江上渔者 1.导入。【出示课件 19】提到范仲淹,就会想起他《岳阳楼记》里 的一句流传至今的大气名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它的意思就是:范仲淹忧国忧民,特别关心当时老百姓,总把老百 姓的安危放第一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千古名句(师生齐读) 今天,让我们来学习他的《江上渔者》(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20】 从诗题看,范仲淹关心谁?(江上渔者、渔民)“渔者”是什么意 思?(明确:指打鱼的人) 2.初读诗歌。 江上/渔者 宋 范仲淹 创设情境,渗 透教育,是学 习语文的最 终目的。即利 用文章对学 生进行必要 的思想教育。 本环节的实 践,不仅让学 生领悟了诗 歌的内涵,更 帮助学生树江上/往来/人, 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 出没/风波/里。 3.理解词语。【出示课件 21】 (1)渔者:捕鱼的人。 (2)但:只。 (3)爱:喜欢。 (4)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5)君:你。 (6)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 (7)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8)风波:波浪。 4.理解整句诗的意思。【出示课件 22】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欢鲈鱼的味道鲜美。你看江中那只小小的 渔船,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多惊险啊! 5.读了这首古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当往来的客人们不停地称赞鲈鱼的美味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 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却想到了捕鱼的人,他站起身来,看到在波涛 汹涌的江面上,渔民冒着生命危险乘舟出海捕鱼,“情动而辞发”, 即兴创作了这首《江上渔者》。师生齐读(配乐) 6.短短 20 个字,却把范仲淹那种关心渔民,同情渔民,担心渔民的 立了正确的 人生观、价值 观。真实感受表现出来了。让我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把这些感受都读出 来吧。(生自由读)【出示课件 23】 课 堂 小 结 及 拓 展 延 伸( 2) 分钟 六、小结全文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五首诗歌,我们能感受诗歌形象,品味精 彩的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了自己的 情感体验和思考。希望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能不断学习。俗话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有了量的积累,才会有质 的突变,热爱中华文化,就让我们从吟诵古典诗文开始吧。 对学生的肯 定是激发他 们学习的动 力,对学生提 出要求,他们 有了目标,才 会更加努力。 板书 江上渔者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6 《泊船瓜洲》 教 学 目 标 1.学习这首诗歌,背诵。 2.体会诗人情感,想象意境。 教 具 准 备 多媒体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 入 (3) 分钟 1. 谈话导入,知诗人,奔主题。 在中国璀璨的历史长河中,古代诗人多如繁星,而北宋王安石 就是耀眼的一颗星,谁知道他的个人资料?【出示课件 24】(王安 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 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神宗时任宰相,实行 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 家” 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文集今 简明的提问 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和求 知欲望。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板书课题)【出示课 件 25】 新 课 教 学 ( 36 ) 分钟 2.读课题,正音:泊(bó)、间(jiān)、数(shù)、重(chóng)、还 (huán) 3.初读古诗。 理解:诗人的家乡在哪儿呢?默读古诗前两行,用“一”画出表示 地点的名词,大胆猜一猜? 京口、瓜洲、钟山,结合注释这三个地点名词的地理位置是怎 么样的? 理解:王安石出生于江西临川,小时候跟在南京做地方官的父亲长 大,因此在钟山他度过了天真浪漫的童年时代和风华正茂的青年时 代,被诗人看作是魂牵梦萦的第二故乡。接下来,请同学们一起来 读一读这首诗。【出示课件 26】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读诗歌,要明白字里行间的意思,你对这首诗哪些地方不太明 白呢?大家可以借助看注释、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进行理 解。【出示课件 27】这首诗的大意是: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 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 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 4.知诗情、悟诗境。 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那么熟悉,作者的第二故乡南 诗歌的节奏、 韵律要通过 读来感受。诗 歌所蕴藏的 感情内涵也 要通过读来 体会。读,不 仅是信息领 悟所必需,也 是感染他人 产生共鸣之 所需。所以对 诗歌不仅要 求朗读,还要 能朗诵,读出 情和意。因此, 本环节的教 学,采用划节 奏朗读及结 合古诗解读, 让学生对古 诗有更深一 层的认识,以 利于更好地 在读中理解 古诗,感悟内京,属于我国的江南地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这里都怀着 深深的赞叹之情。而人们都说这首《泊船瓜洲》里诗人最美的江南, 聪明的你,觉得哪一句把江南写的美呢?(“春风又绿江南岸”) 那你觉得哪个字,让你眼睛一亮呢?(“绿”)。 5.知背景,入诗境。 【出示课件 28】简介背景资料。 公元 1042 年王安石曾入朝做官,后升任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的宰相,他一心想为天下苍生、黎民百姓谋福,他大刀阔斧地推行改 革变法,可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所以遭到了朝廷内外保 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而当时的宋 神宗也缺乏杀罚果断的能力,摇摆不定,最后皇帝对王安石失去了 信任,万般无奈之下,王安石只能辞官隐退,回到南京的家中寄情 山水,一年后的春天,摇摆不定的皇帝又召他回京赴任,公元 1075 年,55 岁的王安石又背上了沉重的行囊,拖着早已疲惫的身子从钟 山出发去京赴任。 5. 读全诗,背全诗。【出示课件 29】 7 游园不值 1. 知诗人,解诗题。 同学们,你们一般怎样学习古诗?(根据汇报小结学古诗的方 法: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晓诗理。)今天我们来学 习叶绍翁的一首诗《游园不值》(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30】 你了解叶绍翁吗?【出示课件 31】“游园不值”是什么意思呢? (“园”,宋代宦官、文人、雅士栽植名花异草的庄园。“值”, 遇到。“游园不值”,游园未遇到主人,不能进去观赏。)生汇报 涵。 “温故而知 新”。由复习 导入新课,既 帮助学生巩 固了已学的 知识,又引起 学生的积极 思考,利于学 生将新旧知 识间的点衔 接起来,从而 很自然地投 入到新课的 学习活动中。交流。 2.读诗句,明节奏。【出示课件 32】 游园不值 宋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3.再读诗,悟诗情。【出示课件 32】 “应”“怜”分别解释成什么? 辨析“怜”的字义,为什么用“怜”字?得出“联系上下文” 的方法。(应该;怜惜、爱惜)。 “屐齿”的意思:古代一种木质的鞋,鞋底有横木齿。底下锯 齿,可以防滑。 “柴扉”,柴门。重点理解“小扣”之意,(教师引导动作, 学生学着用手轻轻敲) 学生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出示课件 33】也许是园主担心我 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 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 外来了。 4.悟诗境,反复读。 诗人满心欢喜,游园心切,可久扣柴扉而不开,该是多么失望! 如果是你,你会怀着怎样的心情读这句诗?(指导朗读:应怜/屐齿/ 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就在诗人失落之际却突然发现一枝红杏出墙来,这时候诗人是 什么样的心情呢?如果你是诗人,会怎样读这两句?(指导朗读: 引导学生通 过不同语气 朗读的比较, 再结合学生 的生活经验, 创设情境,朗 读品味作者 的语言,感受 作者对游园 心切的满心 欢喜、久扣柴 门不开的失 落和看到一 枝红杏的惊 喜。 因地制宜,既 进行了语言 文字训练,又 能让学生通 过朗读充分 感悟诗人看 到一枝红杏 后那种由希 望到失望,再 到惊喜的心 情变化。写作 也是如此。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5.读古诗,晓诗理。 诗人仅仅是为一枝红杏兴奋吗?(春天到了,高高的围墙却把 这些名人雅士的私人花园挡得严严实实的,诗人在失望之余却突然 发现了一枝红杏伸出围墙来。) 他突然感悟出了一个道理,这是什么哲理呢?(任何新生事物 都是不可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碍向前发展。 原来诗人在为无意中 发现的哲理而高兴啊!) 你由红杏想到了哪些类似的事物?(小草掀翻石块冲破阻挠长 出绿芽等) 这苍苔将我们的眼睛染绿了,这红杏将我们的心肺滋润了,此时无 声胜有声啊!隔墙观花,神游园中,这么美的意境,让我们一起美 美地读出来吧。 6.齐读、背诵。【出示课件 34】 8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1.导入。 古人在送别朋友时写的诗,我们都称之为——送别诗,今天, 我们就来学习北宋王观写的一首送别词。你对王观有哪些了解? 【出示课件 35】王观(1035~1100),字通叟,如皋(现属江苏南 通如皋)人,宋代词人,与高邮的秦观并称二观。 代表作有《临江仙·离杯》《高阳台》等。 齐读课题。【出示课件 36】(板书课题)理解课题(“卜算子” 是词牌名,“送鲍浩然之浙东”是这首词的题目。) 在理解诗句 的基础上指 导学生学会 提出问题,其 目的是开拓 学生的思路, 在轻松的气 氛中解决问 题,享受成功 的喜悦。此外, 教师还要为 学生搭建展 示自己的平 台,抓住“教 机”让学生 相互学习,取 人之长,补己 之短,敢于创 新,追求更大2.初读诗,通词句。 ①注意读出节奏,断句,押韵,诵读的形式。【出示课件 37】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②正音:“那”同“哪”【出示】,这是一个古代汉语里特有的语 言现象,叫做“通假字”。意思是“通用、借代”,注意,这种用 字现象只能在古代汉语中,如果现在再用的话,就是错别字! 【出示课件 38】3.理诗意,悟情感 ①字里行间让我们看到的就是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我们仿佛看(听) 到了——(那里的水像美人的眼波,山像美人皱起的眉毛。) “水 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生读。 ②这美丽的景色到底在哪里呢?(诗人运用了巧妙的比喻把自然山 水化为有情之物。让我们感受到了江南美丽的景色。)“欲问行人 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③美丽的景色令人心情愉悦,而好友就要离去,作者的心中会是怎 样一番滋味呢?(我们的感情是美好的,就像这美丽的春天,但是 深厚的友情也是要分离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指导 感情朗读。 ④尽管内心不舍,但是朋友回家是和家人团聚,这是人之常情(引 导理解一家人其乐融融,共享天伦。这不就是人生的春天吗?)想 到朋友将要享受幸福。作者的心里还会难过吗?还有什么离别之苦 的成功。 学生是课堂 的主体,采用 自主、合作、 探究的学习 方式,使学生 充分发挥主 体作用,促进 学生思维发 展,提升学生 语感,让学生 在合作与交 流中逐渐掌 握语文的学 习方法。 将文本的学 习与背景介 绍有机地结 合在一起,使 学生很容易 理解作者的 写作意图。呢。于是作者写到——生接读:“若到江南遇上春,千万和春住。” 4.配乐读文,背诵诗歌。【出示课件 39】 原来这是对朋友真诚的祝愿,希望朋友永远享受幸福和快乐, 成人之美,替代了离别的依惜之情,忧愁伤悲荡然无存。让我们感 情朗读地来读读这首别具一格的词。。 9 浣溪沙 1.导入: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 的青春年华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令古今中外无数文人墨客为 之感叹。大文豪苏轼是以怎样的精神来面对生活中的变故呢?让我 们一起走进《浣溪沙》去寻找答案。(板书课题)【出示课件 40】 全班齐读诗歌。你对苏轼有哪些了解?【出示课件 41】苏轼(1037~ 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文汪洋 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 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 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 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与辛弃疾并称“苏 辛”。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 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文有《东坡七集》 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2.初读词,通词句。【出示课件 42】 ①读准字音。浣(huàn)苏轼(shì)蕲水(qí) ②读准节奏。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 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在指导朗读 中,不直接给 学生以朗读 技巧上的指 导,而是通过 正音、划分节 奏等诵读要 领,并在不断 朗诵中引发 学生对词的 思考,将朗读 的主动权交 给学生,效果 更加明显。 拓展学生思 维,启发学生 创造性思维。 不但要走进 诗歌,还要从 诗歌中走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3.理诗意,悟情感。【出示课件 43】 理解:词上阙写(景),下阙写(情)。 理解:《浣溪沙》描绘了哪些画面?画面有何特点?(学生自 主思考,回答,老师引导出:山下小溪边,生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 山上松间沙路洁净无尘,黄昏时流涕细雨中杜鹃在啼叫。画面清新 优美,淡雅宁静。) 理解:《浣溪沙》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由西流的溪水,联想到人生可以再少,青春可以永驻,大可不必为 日月变迁,人生衰老而叹息。表现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理解:作者写此词时,正是在政治上失意,生活处于逆境之时, 能有如此积极的人生观,豁达的胸怀,实在难能可贵。【出示课件 44】 《浣溪沙》是苏轼元丰五年(1082 年)被贬黄州期间所作。词 的上阕写景,同时也烘托了自己被贬黄州的凄凉环境和悲凉心情。 暮雨萧萧,子规哀鸣,均是实写。从苏轼一生坎坷经历来看,他是 一位“奋厉有当世志”(唐圭璋主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的人物。 他从眼前的“溪水西流”悟出:溪水尚能西流,难道人生就不能再 重来吗?于是下阕转入抒怀,集中表现了他虽处困境,仍力求振作精 神,即景抒慨,感悟人生哲理。千百年来,这首词像他积极进取的 人生观一样,不知给了多少身受挫折的人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继续 前行的信心,就是在今天,读了也让人倍受鼓舞。 3.齐读、背诵。【出示课件 45】 10 清平乐 1. 时光如流水,一去不复返,在词人黄庭坚的眼里,春是什么样的 来,使学生在 语文实践过 程中提高语 文能力,沟通 语文与生活, 与其他学科 间的联系。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清平乐》(板书课题)【出示课 件 46】 2. 了解作者。【出示课件 47】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 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所选是一首悼春词。词人少年得意,中 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受知于苏 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 保守,晚年屡遭贬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 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3.初读词,通词句。【出示课件 48】 ①自由读词。正音:啭(zhuàn) ②读准节奏 清平乐•春归/何处 北宋 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 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 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4.理诗意,悟情感。【出示课件 49】 ①理解:“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词人因春天的消逝而感到寂 寞,感到无处觅得安慰。) ②理解:“寂寞无行路”(春天消失得无影无踪,惜春伤春之情寄 寓其间。)③理解:“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表达词人强烈的 留春情感,多么希望再回到往日春风得意之时,因此千呼万唤地招 唤春天“归来”与词人“同住”。 这里作者以人格化的手法,赋春 天以生命。) ④理解:“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这说得更明白、更令 人失望。“留春,春不住”,春天无影无踪、无声无息地消逝了, 它的踪迹谁又知晓呢?这多么令人惆怅、伤感啊!但作者情绪马上一 转,因为人虽不知春去了哪里,但整天在空中飞来飞去的黄鹂倒像 是知道呢。) ⑤理解:“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黄鹂用清脆圆转的 歌声回答,可谁能听懂它唱的是什么? 黄鹂趁着风势飞过蔷薇花丛。 蔷薇花开,说明夏已来临。词人终于无奈地认识到:春天,确实回不 来了。留给词人自己的,只是满腹的惆怅。至此,方明白作者并非 不知春去了哪里,只是惜春深情使他不忍心说破而已。) 5.读诗词,晓词理。 作者就是用如此平淡朴实 ,委婉含蓄的语言巧妙构思,多转折 而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伤春之情。 春归无行路( 寂寞伤春) →若有人知( 假设希望) →春无踪迹( 更 加失望)→问取黄鹂(最后希望)→无人能解(彻底绝望)。觅春思春伤 春之情层层深化。 6.熟读、背诵。【出示课件 51】 7.结束语:同学们,在浩如烟海的古诗园中畅游,同学们采摘到了 最美的花朵,腹有诗书气自华,只要同学们以书为友,与诗同行, 博学强记,善于积累,相信同学们会有更多的收获。 板书 清平乐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换取归来同住。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教材分析: 《采薇》 注释 薇:豆科野豌豆属的一种。 昔:从前,指出征时。 依依:形容柳丝轻柔、随风摇曳的样子。 思:句末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雨:音同玉,为 “下” 的意思。 霏(fēi)霏:雪花纷落的样子。 迟迟:迟缓的样子。 往:指当初去从军。 译文 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道路泥泞难行 走,又渴又饥真劳累。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 赏析 出自《诗经·小雅》,为先秦时代的汉族诗歌。全诗六章,每章八句。是一首戎卒返乡 诗。诗歌表现了将征之人的思家忍苦之情,并将这种感情放在对景物的描写及对军旅生活的 述说中表现。 全诗六节(每八句为一节),模仿一个戍卒的口吻,以采薇起兴,前五节着重写戍边征战 生活的艰苦、强烈的思乡情绪以及久久未能回家的原因,从中透露出士兵既有御敌胜利的喜 悦,也深感征战之苦,流露出期望和平的心绪;第六节以痛定思痛的抒情结束全诗,感人至 深。 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末章头四句, 抒写当年出征和此日生还这两种特定时刻的景物和情怀,言浅意深,情景交融,历来被认为 是《诗经》中有名的诗句之一。《诗经》是汉族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对后代诗歌发展 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春夜喜雨》 注释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 发生:使植物萌发、生长。 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晓:天刚亮的时候。 红湿处:被雨水打湿的花丛。 花重: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 重:读作 zhòng,沉重。 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译文 好雨知道下雨的节气,正是在春天植物萌发生长的时侯。 随着春风在夜里悄悄落下,无声地滋润着春天万物。 雨夜中田间小路黑茫茫一片,只有江船上的灯火独自闪烁。 天刚亮时看着那雨水润湿的花丛,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花盛开的世界。 赏析 这首诗作于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这时已经在成都草堂居住了两年。从上年的冬 天到这年的二月间,成都一带发生了旱灾。经历过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温暖;经历过旱 灾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贵。所以当春雨来临之际,杜甫非常欣喜,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 诗中描绘了春夜雨景,讴歌了春雨滋润万物之功。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诗人。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祖籍襄阳(今湖北襄 阳市襄州区),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西南)。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 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 与李白齐 名,世称“李杜”。宋以后被尊为“诗圣”,对历代诗歌创作产生巨大影响。 《兵车行》《春望》《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皆为人传诵。 有《杜工部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注释 闻:听说。 官军:指唐朝军队。 剑外: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当时作者正在此地。 蓟北:泛指唐代蓟州北部地区,在今河北省东北部一带,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译文 在剑南忽然传说,收复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回头看看妻子 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情歌 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程还乡。我仿佛觉得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便到了襄阳, 旋即又奔向洛阳。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元年(762)冬季,唐 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 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 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四川三台),过着漂 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赏析 这首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万 斛泉源,出自胸臆,奔涌直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注释   ①呈:恭敬地送上。   ②天街:京城街道。   ③酥(sū):酥油。   ④最是:正是。   ⑤绝胜:远远胜过   ⑥皇都:长安城(唐朝京都)。 译文 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 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早春美景的七言绝句。第一句写初春的小雨,以“润如酥”来形容 它的细滑润泽,十分准确地写出了它的特点,遣词用句十分优美。与杜甫的“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有异曲同工之妙。   第二句紧承首句,写草沾雨后的景色。以远看似青 ,近看却无 ,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 雨后的朦胧景象。可与王维的“青霭入看无”“山色有无中”相媲美。   三、四两句对初春景色大加赞美:“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这两句意思 是说:早春的小雨和草色是一年春光中最美的东西,远远超过了烟柳满城的衰落的晚春景色。 写春景的诗,在唐诗中,多取明媚的晚春,这首诗却取早春咏叹,认为早春比晚春景色优胜, 别出新意。   这首诗咏早春,能摄早春之魂,给读者以无穷的美感趣味,甚至是绘画所不能及的。诗 人没有彩笔,但他用诗的语言描绘出极难描摹的色彩——一种淡素的、似有却无的色彩。如 果没有锐利深细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诗笔,便不可能把早春的自然美提炼为艺术美。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 ),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当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河南河阳(今 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韩 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 公,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 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 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 《江上渔者》 注释 渔者:捕鱼的人。 但:只 爱:喜欢 鲈鱼:一种头大口大、体扁鳞细、背青腹白、 味道鲜美的鱼。 生长快,体大味美。 君:你。 一叶舟:像漂浮在水上的一片树叶似的小船。出没:若隐若现。指一会儿看得见,一会儿看不见。 风波:波浪。 译文 江上来来往往的人只喜爱鲈鱼的味道鲜美。看看那些可怜的打鱼人吧,正驾着小船在大 风大浪里上下颠簸,飘摇不定。 赏析 宋朝大诗人范仲淹在饮酒品鱼、观赏风景的时候,看到风浪中起伏的小船,由此联想到 渔民打鱼的艰辛和危险,情动而辞发,创作出言浅意深的《江上渔者》。范仲淹想从自己以 上的描述,让那些“但爱鲈鱼美”的人得到启发、受到教育。 作者简介 范仲淹,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诗词散文都写得很好,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等八人 被称为“唐宋八大家”。著作有《范文正公集》。他写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 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江上渔者》是一篇关于古诗创作的小故事,根 据《江上渔者》的诗意及当时的时代背景创作而成。 《泊船瓜洲》 注释 泊船:停船。泊,停泊。指停泊靠岸。 绿:吹绿。 京口:古城名。故址在江苏镇江市。 瓜洲:镇名,在长江北岸,扬州南郊,即今扬州市南部长江边,京杭运河分支入江处。 一水:一条河。古人除将黄河特称为“河”,长江特称为“江”之外,大多数情况下称 河流为“水”,如汝水、汉水、浙水、湘水、澧水等等。这里的“一水”指长江。一水间指 一水相隔之间。 钟山:在江苏省南京市区东。 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赏析   这首七绝触景生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此番出来做官的无奈和欲急切 回归江宁的愿望。头两句记叙北上的行程。诗人前往京城,却偏偏回首江宁,表现不愿赴任的复杂心理。后两句以景写心,既有变法给自己带来的欣慰,也有及早功成身退的想法。诗 人回首江南,大地一片翠绿,这固然是春风吹绿的,但是那葱绿的禾苗难道不是青苗法等变 法措施产生的实效吗?但是官场是险象环生的,诗人望着这照着瓜洲渡口,也照着钟山的明 月,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慨叹,诗人想早点离开是是非非的官场,很有余韵。这首 诗不仅借景抒情,情寓于景,而且叙事也富有情致,境界开阔,格调清新。 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还是修辞上的锤炼。据洪迈《容斋随笔》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原 稿“春风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 ‘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真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 境地。其实诗人不仅仅在炼字,也是在炼意,这才符合诗的情境。 创作背景 公元 1042 年王安石曾入朝做官,后升任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他一心想为天 下苍生,黎民百姓谋福,他“积贫扶弱”大刀阔斧地推行改革变法,可因触犯了大地主大官 僚的利益,所以遭到了朝廷内外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他们千方百计地排斥他、打击他,而 当时的宋神宗也缺乏杀罚果断的能力,摇摆不定,最后皇帝对王安石失去了信任,万般无奈 之下,王安石只能辞官隐退,回到南京的家中寄情山水,一年后的春天,皇帝又召他回京赴 任,公元 1075 年,55 岁的王安石又背上了沉重的行囊,拖着早已疲惫的身子从钟山出发去 京赴任。 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字介甫,号半山。 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神宗时任宰相,实行变法,史称“王安石变法”。 散文雄健峭拔,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 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 《游园不值》 注释 游园不值:想游园没能进门儿。值,遇到;不值,没有遇到。 应怜:概是感到心疼吧。应,大概,表示猜测;怜,怜惜。 屐(jī)齿:屐是木鞋,指木屐鞋底下突出的部分。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fēi):用木柴、树枝编成的门。 译文 也许是园主担心我的木屐踩坏他那爱惜的青苔,我轻轻地敲打柴门久久不开。满园子的春色是关不住的,开得正旺的红杏有一枝枝条伸到墙外来了。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春日游园所见所感,写的十分形象而又富有理趣。这首诗情景交融,千 古传诵。不但表现了春天有着不能压抑的生机,而且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描写出 田园风光的幽静安逸、舒适惬意。这首诗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一切美好、充满生命的新鲜 事物,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发展,任何外力都无法阻挡。 作者简介 叶绍翁,南宋中期诗人,字嗣宗,号靖逸,处州龙泉人。祖籍建安(今福建建瓯),本 姓李,后嗣于龙泉(今属浙江丽水)叶氏。生卒年不详。曾任朝廷小官。其学出自叶适,长期 隐居钱塘西湖之滨。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注释 卜算子:词牌名。北宋时盛行此曲。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山水交汇的地方。盈盈,形容仪态美好。 才始:方才。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这首 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 深情祝愿。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 写词人的离愁幽情。“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 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既饱含惜春之情, 又寓之祝福之意。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这首词构思别致。词人把送春与送别交织在一起来写,充分表现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春 天的留恋。 这首词比喻新颖。词人以眼波和眉峰来比喻浙东的山山水水,仿佛这位美人正期待着他 的到来,贴切、自然,富有真情实感,轻松活泼,耐人寻味,新而不俗,雅而不谑。 创作背景 春末时节,词人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即将回家乡(浙东)的好友鲍浩然。表达了词人送 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衷心祝福好友,望好友能与春光同住。 作者简介 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王安石为开封府 试官时,他得中科举及第。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 年),考中进士。其后,历任大理寺丞、 江都知县等职,在任时作《扬州赋》,宋神宗阅后大喜,大加褒赏;又撰《扬州芍药谱》一 卷,遂被重用为翰林学士净土。 《浣溪沙》 注释 蕲 qí水:县名,今湖北浠水县。 浸:泡在水中。 萧萧:形容雨声。 子规:杜鹃鸟。 无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时代。 白发:老年。 唱黄鸡:感慨时光的流逝。因黄鸡可以报晓,借以表示时光的流逝。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 山脚下兰草新抽的幼芽浸润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时分, 细雨萧萧,布谷声声。 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 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 光的飞逝啊!鉴赏   东坡为人胸襟坦荡旷达,善于因缘自适。他因诗中有所谓“讥讽朝廷”语,被罗织罪名 入狱,“乌台诗案”过后,于公元 1080 年(元丰三年)二月贬到黄州。这在苏轼的政治生 涯中,是一个重大的打击,然而这首词却在逆境中表现出一种乐观向上的精神。   上阕写清泉寺幽雅的风光和环境。山下小溪潺湲,岸边的兰草刚刚萌生娇嫩的幼芽。松 林间的沙路,洁净无泥。傍晚细雨潇潇,寺外传来了布谷的叫声。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 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唤起内心对大自然的喜爱及 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诗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 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摅写有关人生的哲理。“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 借喻回答。“人生长恨水长东”,光阴犹如昼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东奔驶,一去不可复返, 青春对于人生来说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说:“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这是不可抗拒 的自然规律。然而,在某种意义上讲,人未始不可以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焕 发生命的光彩。因此词人发出令人振奋的议论:“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   “白发”“黄鸡”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白居易当年在《醉歌》中唱道:“谁道使 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 颜看已失。”此处作者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应该说,这是不服 衰老的宣言,这是对生活、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这是对青春活力的召唤。在贬谪生活中, 能一反感伤迟暮的低沉之调,唱出如此催人自强的歌曲,这体现出苏轼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的性格。   这首词,上片以淡疏的笔墨写景,景色自然明丽,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语言抒情, 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启人心智,令人振奋。词人以顺处逆的豪迈情怀,政治上失意后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催人奋进,激动人心。 创作背景 公元 1082 年(宋神宗元丰五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任 团练副使。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写下此诗。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擅长行书、楷书,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诗文 有《东坡七集》等。词集有《东坡乐府》。 《清平乐》 注释寂寞:清静,寂静。 无行路:没有留下春去的行踪。 唤取:换来。 谁知:有谁知道春的踪迹。 问取:呼唤,询问。取,语助词。 黄鹂(lí):黄鹂:又叫黄莺、黄鸟。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啼声 非常悦耳,食森林中的害虫。益鸟。 百啭:形容黄鹂宛转的鸣声。啭,鸟鸣。 解:懂得,理解。 因风:借着风势。 蔷薇(qiáng wēi):花木名。品类甚多,花色不一,有单瓣重瓣,开时连春接夏,有芳香, 果实入药。 译文 春天回到了哪里?寻不见它的踪迹只感苦闷寂寞。如果有人知道春天的消息,定要帮我 呼唤它回来与我同住。 谁也不知道春天的踪迹,只好去问一问黄鹂。然而黄鹂的婉转鸣声,谁又能懂呢?一阵 风起它便随风飞过了盛开的蔷薇。 写作背景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又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所 选是一首悼春词。词人少年得意,中进士,任校书郎,修撰神宗皇帝的“实录”,又以诗文 受知于苏轼,并为江西诗派开山大师。后因新党重新执政,作者政见偏于保守,晚年屡遭贬 谪,死于西南荒僻的贬所。这首词写于被贬之时,词人借伤春悼春来抒写暮年无为的感慨。 作者简介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豫章、 洪州为南昌旧称)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的开山三宗之一。 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早年受知于苏轼,与张耒、晁补之、 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有《山谷词》又名《山谷琴趣外篇》。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哲宗立,召为校书郎、 《神宗实录》 检讨官。后擢起居舍人。绍圣初,新党谓其修史“多诬”,贬涪州别驾,安 置黔州等地。徽宗初,羁管宜州卒。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