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选自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属于选修内容。尽管新课改已经过去多年,但关于选修教材如何教如何考,江西省目前仍无定论。于是教师也许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更多的老师则是把它当做一般的文言文来处理。其实不然。我以为,《先秦诸子选读》尽管选文皆为文言文,但由于其作者皆为光耀千秋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因此决不能按照一般文言文的套路来上。《先秦诸子选读》课程应该承担着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陶冶身心、涵养德行,并提高学生对我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的认识的重要任务。我的这一篇《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教学设计正是在这一理念下产生的。在教学设计中,除了帮助学生梳理重要文言现象外,更重要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所赋予的思想——面对同样无道的天下,儒家与道家分别选择了不同的处世之道;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孔子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改变天下的人生目标,并且不惧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目标走下去。我以为后者才是本课的精华所在。为了上好《先秦诸子选读》第一课,我苦苦求索,认真准备,寻找了与课文相关的许多资料。相关链接便是本教学设计的一大特色,教学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孔子时代的社会背景,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现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分析人物言行,揣摩人物思想。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正确领会和评价孔子勇担社会道义的精神。教学重难点1、了解孔子时代的社会背景,掌握文中重要文言现象。2、分析人物言行,揣摩人物思想。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孔子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最深远影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在中国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中,他又是对世界历史和文化产生过最深远影响的一个。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谁能像他这样有着如此深远的国内和国外影响,没有谁能像他这样带领中国文化走得如此之久、如此之远。他的思想智慧结晶直到今天还闪烁着耀眼的光芒。有趣的是,孔子在当时虽然赢得了众多弟子的推尊,并且得到了社会上部分人士的支持,可是不解、讥讽和困厄一直伴随着他。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来看看他是怎样抉择人生的吧。二、自主学习——梳理重要文言现象(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长沮(jǜ)           桀溺(jié)         耦而耕(ǒu)          怃然(wǚ)耰(yōu)            辍(chuò)         荷蓧(diào)          食之(sì)(二)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封人:镇守边界的官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无道:没有德政  耦而耕:两人并耕             津:渡口                   易:改变怃然:怅然若失的样子         谏:挽回                   趋:快步走荷:背负                     食:拿东西给别人吃(三)掌握下列通假字仪封人请见:见通现,引见之意。   而谁以易之:而,通尔。  使子路反见之:反通返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辟通避。   植其杖而芸:芸通耘。(四)思考与练习第三题(略)三、合作研讨——解读文本1、阅读课文第一、二、三、四则,找出直接(或间接)反映当时社会形势的语句,并概括当时社会的特点。明确:(1)天下之无道也久矣;(2)滔滔者天下皆是也;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3)凤兮凤兮!何德之衰?今之从政者殆而!(4)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相关链接1:   (1)今国之与国相攻,家之与家相篡,人之与人相 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墨子·兼爱》(2)《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  ——《史记·太史公自序》2、面对无道动荡的社会,孔子和长沮、桀溺等人分别选择了怎样的处世态度?(用第二则中原文作答)明确:(1)与易:孔子。(2)辟世:长沮、桀溺,楚狂接舆,荷蓧丈人,晨门。相关链接2:(1)隐士是士的另类。什么人可以做隐士?有本事的人。有本事的人当中,什么人是隐士?不做事的人。所谓“不做事”,也不是什么都不做。耕田、种菜、砍柴、钓鱼之类,还是要做的,否则他们吃什么?他们的“不做事”,其实是“不做官”。不做官也不是“不会做”或者“做不了”,而是“不愿意”。能做,会做,做得了,却偏不做,才叫“隐士”。——易中天(2)大隐住朝市,小隐入丘樊。丘樊太冷落,朝市太嚣喧。不如作中隐,隐在留司官。似出复似处,非忙亦非闲。唯此中隐士,致身吉且安。——白居易《中隐》3、认真阅读课文每一则,从言行处找出长沮、桀溺等人对孔子处世态度评价的语句,并概括其态度特点?明确:尊重,嘲讽,挖苦,逃避,劝诫。相关链接3: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sǎng额)似尧,其项类皋陶(Gāo yáo),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léi léi不得志貌)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史记·孔子世家》四、深入探究面对无道动荡、礼崩乐坏的社会,孔子勇担道义,投身社会变革,不但不被人理解,反遭人嘲讽挖苦。此情此景,孔子内心会如何感想?请你试作合理地推断和想象。明确:内心孤独但意志坚定,理想抱负决不动摇。相关链接4:(1)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2)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3)总有一天我会如愿以偿。这将是很远的一天,我不能亲眼看到了。那时候人们会打开我的书,我会有读者。我应该为他们写作。——尼采五、课文小结一个栩栩如生的孔子从历史中走来,和我们那样的近。我们仿佛看到了他的伟岸,听到了他的心跳。当国家和民族处在危难之时,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些明知不可为而为的人,我们民族的航船才冲过一道道险关,才有今天国家的繁荣和昌盛。灵魂纯洁高尚的孔子忧国忧民、积极进取、勇于担当。他的文化人格是我们乃至世界的榜样,它曾经激励了无数代的仁人志士,它也必将永远传承下去。    如何把握人生,真的是一个大题目,相信同学们学过本课后,对此一定会有深刻领悟。六、作业布置请以“我看孔子‘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处世态度”为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要求:(1)观点鲜明,运用对比和举例两种论证方法;(2)不少于200字。作业示例:面对礼崩乐坏、天下无道的现实社会,贤者选择避世隐居;而你,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却毅然决然地选择了“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什么让你做出了这样的选择?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感,是救民于水火的社会责任感,是追求礼乐治国理想的崇高感。既然不被鲁国所用,便去周游列国,茫茫中原,总能听到辘辘的车轮声。那是你在驾车前行,仪封人赞扬你,你没有沾沾自喜;接舆唱凤歌劝你,你不为所动;长沮、桀溺嘲讽你,你在伤感中更加坚定。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历史最终告诉我们:谁终将声震人间!七、板书设计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