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 ‎【教学目标】1、能通过对作品的研读、探讨,了解人物的心灵世界和他们在战争中的遭遇,对战争与人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能说出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和人类文化的毁灭作用。‎ ‎2、通过对本文的学习,了解不同作家不同的叙述风格,了解小说中人物性格发展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链接与巩固】‎ 一、作者简介 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年),出生于德国科隆市,诞生在一战期间,二战爆发,伯尔被征入法西斯军队服役,先后在法国前苏联、罗马尼亚作战,1945年被浮,同年12月获释,返回科隆。1947年开始发表短篇小说,1951年开始成为专业作家,他希望通过小说使人们从恐怖的战争中认识过去,清算历史,在痛苦的回忆中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他的成名作是出版于1949年的中篇小说《火车正点》伯尔认为“战争是无聊的”,不管什么样的战争,它只能给人们带来死亡,因此他把战争归结为一种可怕的自然现象,人类失去理智的产物。他的作品另有短篇小说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950),长篇小说《亚当,你到哪里去了?》等。它们揭露和批判法西斯侵略战争,以被迫充当炮灰的普遍德国士兵的遭遇,反映了德国人民的苦难。这些作品的基调灰暗、抑郁,把战争渲染成一场抽象的人与命运的搏斗,结果是人的毁灭。20世纪70年代,伯尔的创作出现了新的高峰。中篇小说《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1974)为其赢得了世界声誉。‎ 二、文题解读 ‎ “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典故原指希腊斯巴达人为保卫祖国而英勇战死的事迹;这里揭示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年盲从,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 ‎【自主学习】‎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 搪瓷(      )    甲胄(      )       窗帷(     )   啐掉烟头(       )       吞噬(      )  ‎ 倒坍 (      )   惬意(      )  烟熏火燎(     )( ) ‎ ‎2、解释下列词语。 ‎ ‎(1)管制:‎ ‎(2)惬意:‎ ‎(3)惟妙惟肖:‎ ‎(4)蹒跚:‎ 3‎ ‎(5)襁褓:‎ ‎(6)赫然:‎ ‎【合作探究】‎ ‎1、读课文,弄清故事的基本要素以及小说的情节结构。 (1)基本要素: 时间:‎ 地点: 场景: 情节: (2)情节结构 开端:‎ 发展:‎ 高潮、结局: ‎ ‎2、认真阅读全文,思考回答:‎ ‎(1)文中的“我”一般处于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文中“我”的叙述给人造成怎样的悬念?悬念的设置在小说中起什么作用? ‎ ‎(2)找出有关学校环境布置的描写,说明作者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布置? ‎ ‎(3)小说中主人公对于战争的认识是什么?作者通过塑造这个人物表达了对战争怎样的看法?请结合文中的具体描写说说你的理解。(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你自己的想法,可各抒己见) ‎ 3‎ ‎(4)从人物的叙述中,你能感受到“我”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 ‎【课堂小结】 ‎ ‎     一个未成年的学生在三个月前参加战斗,而后受伤竟然又回到了自己的母校,学生成了伤员,学校成了战地医院,而昔日所受的军国主义教育竟然成了血淋淋的欺骗,让年轻的“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失去了双臂和右腿。而在精神上遭受的痛苦更是无可名状,心理上遭受了极大的心理创痛。而这一切表现了作者对于战争本身所作的反思与抗争:战争不仅是一场民族的灾难,也是个人不幸的根源所在。 ‎ ‎【比较阅读】‎ ‎《一个人的遭遇》与《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比较阅读 ‎ ‎1、两篇小说都以二战为题材,主人公分属敌对阵营,一个为国而战,一个为法西斯卖命,研读作品,说说作者试图告诉读者的是什么,它们各自是从什么角度表现主题的? ‎ ‎2、两篇小说中的两个人物同样遭遇了不幸,但有所不同,请作比较。 ‎ ‎ ‎ ‎3、两篇小说都用了“自白”的形式,但又有不同,试作比较。 ‎ 3‎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