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消化和吸收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描述食物在胃中发生的变化
2、描述食物在小肠中发生的变化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胃、小肠的结构,培养学生对直观教具的观察能力。
2、通过对“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实验的设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合理的饮食习惯,增强学生讲究卫生的意识,促进其身心的健康发展。
学情分析:
初一的学生对外界事物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而且消化系统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学生平时接触也较多,都比较感兴趣。但由于消化涉及复杂的化学反应,对没有化学基础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无法解释。所以本节课的难点就是食物在胃和小肠的哪些变化是物理性消化,哪些是化学性消化,两者的区别是什么?本节课的重点就是胃和小肠是如何消化食物的,他们各有什么特殊的结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 10 -
复习提问
3分钟
1. 依次说出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经过的消化器官的名称?
2. 人体的消化腺有哪些?都分泌什么消化液?
3.仔细回顾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完成以下问题:(1)取唾液前,必须漱口的目的?(2)水的温度为什么要37℃ ?(3)实验中为什么要滴加碘液 ?(4)有的人吃饭细嚼慢咽,而有的人吃饭狼吞虎咽,你认为哪种进食方式比较科学?为什么?
学生根据课本8页彩图回答问题
复习这一知识点即可强化旧知识又可以为新授课的学习做准备。
创设情景
激发兴趣
5分钟
激趣引入:
小明吃苹果时,不小心将苹果的种子咽了下去。这粒苹果种子在小明的消化道内,经历了一次历险记。它先遇到像轧钢机似的上、下尖硬的怪物,差点儿将它压的粉身碎骨;刚躲过一劫,又遇“酸雨”;后来它钻进一条又长又窄的迷宫,它在这里走了很久,身边的许多物质都神秘地消失了,走出迷宫,它又差点儿钻研进死胡同,幸亏及时改变方向;后来不知怎地,它与一些臭的东西混在一起;最后。它们在小明上厕所时,一起离开了小明。请你帮这粒苹果种子分析一下他都经过了消化道什么部位(红色字体标记的地方)?
同学们掌握的很好,那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怎样被人体利用的?是不是所有的营养物质都必须经过消化才会被人体吸收呢?这就是本节所要和大家一起探讨的消化和吸收。
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总结问题答案。
口腔、胃、小肠、大肠、肛门
结合故事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也能培养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 10 -
引导探究
层层推进
18分钟
1.食物在胃里的消化
(多媒体出示胃的结构)
(1)指出胃的位置、形状、结构
(2)总结出胃的功能。
总结:胃能对食物中的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同时把食物搅拌磨碎
成为食糜,食糜再分批送入小肠。
2.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
演示胆汁乳化作用
教师课堂演示胆汁乳化作用实验,
目的要求:了解胆汁对脂肪的作用
材料用具:试管,滴管,植物油,清水,猪或鸡的新鲜胆汁。
方法步骤:
①取两支试管,分别编为1号和2号,然后各注入2毫升植物油。
②在1号试管里加入6滴清水。
③
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作出判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阅读斯帕兰札尼研究胃的消化作用的实验,然后推测肉块消失原因
学生观看画面讨论分析。
学生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加入胆汁的试管中,花生油变成了大量细小的油滴,稳定地分散在水中;而加入清水的试管中,花生油则没有变成细小的油滴。
学生:油和水本来是不相容的,但加入胆汁振动之后变成浑浊的乳状液。
可以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玩”中学习抽象的知识,这样的教学层次符合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宏观到微观的认知规律。
教师可以让学生
- 10 -
将两支试管充分摇动,静置后观察试管内植物油的变化。
同学们细心观看。请同学讲讲看到了什么?用课堂知识讲讲为什么?
大家观察到了什么实验现象?
教师补充:胆汁乳化的概念。
教师补充:胆汁不含消化酶,但能将脂肪乳化成脂肪颗粒,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思考讨论:有句成语叫“肝胆相照”,从本节的学习中你知道这句话的生物学基础原理吗?为什么患有肝炎的病人不能吃油腻的食物
唾液腺
胰
胃
胃腺
肠腺
肝
胆
口腔
咽
食道
小肠
大肠
消化系统
5、多媒体课件展示:食物在小肠内的消化全过程。
学生得出实验结论:油脂在胆汁的作用下发生了变化,变成了乳状液。
学生思考:肝胆在人体位置比较近。
学生总结:肝脏分泌的胆汁要贮存在胆囊里,在生理作用上相互照应。胆汁作用下脂肪变成脂肪微粒,在小肠液、胰液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别分解。若得了肝炎,对于脂肪的消化效果不好。因此得了肝炎的人不能吃油腻的食物。
分组讨论,共同探讨:
学生分组讨论小肠是如何消化各种营养物质的。看哪一个小组问题思考的全面,又符合客观实际。
参与到演示实验中去,并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叙述,学生的叙述对他自己来说会比听老师讲述后的印象深刻十倍!这样的教学过程才能比较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积极地思考问题,
老师的话要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 10 -
思考讨论:
(1) 人体消化道内除了唾液、胆汁,还有哪些消化液?
(2) 为什么说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联系生活
为什么患了肠胃病的人怕吃硬、冷的食物?我们应怎样保护我们的肠胃呢?
6、引导学生总结:食物进入小肠后,进行彻底的消化。小肠里的胰液和小肠液中也含有能消化蛋白质和淀粉的酶,在这些消化酶的作用下,进入小肠的蛋白质和淀粉被进一步分解成氨基酸和葡萄糖。胆汁作用下脂肪变成脂肪微粒,这就是乳化作用,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接触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在胰液和肠液的作用下,脂肪被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小组同学们思考非常积极,并且把问题探讨的非常深刻。通过小组间的竞赛以及“你的问题我来解”等形式多样的学习和探究模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得古板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这部分属于情感教育,通过对食物在人体中被消化与吸收的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加强学生对饮食与身体健康关系的重视程度。
- 10 -
组织交流
点拨建构
9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归纳三种有机物的化学性消化过程。
下图表示食物通过人体消化道时,糖类、蛋白质、脂肪被化学性消化的程度,字母表示组成消化道顺序的各个器官,试根据图回答:
1、代表胃的字母是 原因是 。
2 曲线丙代表 被消化的情况,理由是 。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体内主要的消化场所是( ) ,其中所含的消化液有 。
点拨建构:
总结出顺口溜帮助学生理解记忆:
学生对知识回顾总结,并完成图表
学生思考
小组讨论
1、C开始消化蛋白质 2、蛋白质在胃内被消化 3、D小肠 胆汁、胰液、肠液
通过对分类方法的学习和使用,体验科学的方法在实际生活中的指导意义
学会分析曲线图及绘曲线图这也是对学生技能的训练。
- 10 -
淀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肠胰葡萄糖;蛋白消化从胃始, 胃胰肠液变氨基; 脂肪消化在小肠,胆汁乳化先帮忙,颗粒混进胰和肠, 化成甘油脂肪酸。
三大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吃力,所以把这节内容编成了顺口溜,便于学生记忆
课堂达标检测题及课下作业
10分钟
课堂达标检测题:
A类基础性题目
1、胃位于腹部 ,呈 状,是消化道中最 的部位,胃壁有发达的 ,具有较大的 ,成年人的胃能容纳 升左右食物。
2、胃壁内有很多 ,能分泌大量的 ,胃液呈 性,其中的 酶对 有初步消化作用。
3、胃壁有发达的 层,收缩时引起胃的 ,胃蠕动可以 和 食物,形成粥状的 ,并将食糜慢慢地推送进入 。
4、小肠内有多种消化液:有肝脏分泌的 、胰腺分泌的 、肠腺分泌的 等。
5、胆汁中不含消化酶,但可以将脂肪 成 ,增加脂肪与消化酶的消化面积,有利于脂肪的消化。
B类理解应用题
学生学生自主回顾本节所学所得独立自主完成,课堂检测要及时互纠。
通过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答题速度和规范,将学习延伸到课下。
- 10 -
上图表示消化系统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号①、④、⑥所示器官属于消化系统的 。
2、人每天吃进的食物主要在图中标号 所示结构内被消化和吸收,然后随血液循环运往全身。
3、标号④所示器官分泌的消化液称为 ,它消化脂肪的方式属于 。
4、人在进食时,若狼吞虎咽、暴饮暴食会增加图中标号 所示器官的消化负担,容易使人患肠胃病。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明确的完成目标。
板书设计:
一、 食物在胃的消化
二、 食物在小肠的消化
胰液和肠液
唾液和肠液
三、 糖类、脂肪、蛋白质的消化
小肠
口腔、小肠
淀粉 麦芽糖 葡萄糖
胰液和肠液
胆汁
小肠
小肠
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和脂肪酸
胰液和肠液
胃液
胃
小肠
蛋白质 初步消化 氨基酸
- 10 -
教学反思: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且好动,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望,想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他们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但食物在消化系统内怎样消化和吸收的知识比较缺乏。而这部分知识又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尽可能运用多种手段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化。
(1)讲胃的结构及其作用时,可以利用胃结构图,让学生结合经验识图,讨论胃的的作用。这样从学生自身出发,可以激发学生了解自己的热情。学生识图和已有知识有时衔接不上,还需在教学过程中加强训练。
(2)三大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学生记忆起来比较吃力,所以把这节内容编成了顺口溜,便于学生记忆。淀粉消化始口腔,唾液肠胰葡萄糖;蛋白消化从胃始, 胃胰肠液变氨基; 脂肪消化在小肠,胆汁乳化先帮忙,颗粒混进胰和肠, 化成甘油脂肪酸。
(3)在演示胆汁对脂肪的乳化作用时,如果完全按照教材上的方法,比较麻烦,所以我在讲课时候进行了实验改进。
上完这堂课后,我也发现了本堂课的许多不足之处,对于本节课活动的组织还欠到位,虽然进行活动的同学在积极参与,但是坐在下面的部分学生在看热闹,没有起到面向全体学生的作用;在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可以再细致到位一点,不要像蜻蜓点水般,否则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此外,在设计思考题时,应留给学生充分的余地思考,而不是急于提醒和引导。
(1)学生对知识的概括、总结不到位。在概括“糖类、蛋白质、脂肪都是在那些酶的作用下、在那里分解的”思维混乱。
(2)学生对演示实验兴趣很浓,也乐于动手操作,现象描述也很准确,但只停留在观察的层面,还不会分析,如“胆汁乳化花生油”这一实验,学生分析不够到位。今后教师还应在“导”上下功夫,既不强加结论给学生,又让学生合理得出结论。
在经历课堂的检验后,我将继续反思、不断进步、充实自我。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灵活,更加丰富多彩。
- 10 -
- 10 -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