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主动性的研究开题报告
韩丽英 左安国
一、课题研究背景、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1、背景:新的教育质量观确立了新的教育目标,自然也就赋予我们了有利达到新目标的新手段。旧的传统模式是“教师演戏,学生看戏”、“教师垄断并满堂灌”、“教师目中无人学生参与少见”。我们要从这样一种旧的传统模式中解脱出来,就要大胆的尝试学生自制、自主、自觉、自强、自学等一系列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导作用的新方法,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新思想,要让学生自己学习、自主学习,即会学习、会求知。在素质教育下的今天,自主学习它将赋予新的内涵,也将是跨世纪合格人才的必备素质。
2、 理论意义: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就是推进素质教育,它将是提高全民素质的一种奠基工程。而主体教育是素质教育思想的一种体现,是素质教育的一种模式。主体教育的根本特征是,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发展学生的主体人格和主体能力。生物课堂教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关键就是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这就要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与训练,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主体精神和参与意识。
3、实践意义:现代教育不再是就业教育,而是终身教育,为了使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而进行的生存教育。中学阶段正是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头脑活跃,思想敏捷,接受能力强,独立自主意识已从萌芽期进入到发展期,随着独立自主意识的扩大,并进入到第二个发展期,所以对中学生强化训练主体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 课题研究目标、立项依据(理论依据、研究假设)
1、目标:
在学校教育环境中创建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率,并且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立项依据
(1).教育心理学依据:马克思说:“主体是人,客体是自然”,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而不是知识的存储器,他的主题则表现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主动性、选择性、需要性和意志性,可以依靠自己的独立思考主导自己的行为,由此可见,学生能够够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形成实现自我的学习动机,并在自主的学习中找到属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为自己将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心理素质基础。
(2.) 哲学依据:毛泽东曾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内因通过外因而起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弱,而主体意识的强弱又受外部条件的影响,因此而言,培养学生主体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是内外辨证关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3.)素质教育依据:教育的五大原则之一:是主体性教育,而素质教育的十大特点之一:是素质教育的主体性,学生是素质的承担者与体现者,强调学生是教育过程中的惟一主体,要求教育者必须以人为本,一贯尊重、关心、理解与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学生表现出强烈的主体意识。
三、研究假设:
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教学模式、树立主体教育的新思想,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本研究项目的实施中,突出学生是教学的惟一主体,逐渐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之主体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
四、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
学生的求知及对学习的兴趣是在情景交融中唤起的,对生物学的热爱是在师生互动中产生的。学生在课堂学习时的主动性是不可代替的自主行为,教师的责任在于提供各种学习条件给予点拔,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让他们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
1、主要内容:
(1). 完善课堂教学内容、改善知识结构
1)了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
整合知识结构进行科学史及现代技术教育。
2)引导学生以自学为主、教师给予点拔
(2).改变传统的“传授结论式”教学模式强化过程教学
1)精心设计教学过程、遵循过程式教学原则
提出问题——创设问题情景——发现问题——观察、假设、实验、获取资料 ——讨论、分析——归纳——结论——应用
2)选编录象、多媒体课件、精心设计、引发思维、化难为易、提高效率
(3).加强“任务式”教学、实现学生能力的转变
1) 给学生下达任务,经过学生自主活动,用观察、思考、分析、阅读、实验、运 用
学科知识和综合知识及一定的科学方法完成任务,来实现学生能力的转变。
2) 学生多参与、把一切权力交给学生
课堂预习权、问题提出权、讨论交流权、实验、演示操作权等,都交给学生,让他们想一想、看一看、动一动、问一问,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成为学习的主人。
3) 开拓求异又创新
在自主学习中,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靠自己发展的,所以在自主学习中要敢于怀疑一切,包括怀疑教师、怀疑教材,要勇于、敢于提出异议,不要被教师、教材的权威所束缚,要体现其创新意识。
4)革新评估标准、方法、手段,力求体现自主学习的实际结果
2、 研究方法:
(1). 研究对像:高二年级四个理科班及高三四个理科
实验班:采用自主学习模式,根据立项依据以及研究内容进行为期一年的教学。
导学—自学—讨论—练习—答疑—导评—自评—自我补救或复习 。
对比班:采用传统的授课模式进行教学。
(2)研究方法:
1) 观察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状态、情绪、兴趣、回答问题等方面进行观察了解。
2) 问卷调查法:根据课题要求设计问卷,了解学生对课题实验目的反映。
3) 测试法:对测试班和对比班进行小规模大面积的测试,用课堂随机提问、口答、笔试、实验操作能力等方法进行测试。
4) 对比分析法:对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测试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5)统计学法:把对比分析的结果进行统计,得出结论。
自变量:新的教学模式
教师的主导及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变量: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变量控制:(1)实验班和对比班随机编制,分别为四个理科班
(2)同一教师、统一教材(人教版新教材)、进度、课时及测试模式
(3) 实验班:为自主学习模式教学
对比班: 为传统模式教学
五、研究进度及预期成果形式
实验周期:2006年9月——2007年8月
(一)准备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
1. 确定研究方向、搜集资料
2. 确立课题 、撰写开题报告
3. 论证开题报告
4. 调查研究、问卷、座谈等
(二)实验阶段:(2006年9月——2007年8月)
1. 根据课题计划全面实施实验方案
2. 根据阶段研究进度及时进行反馈
(三)总结阶段:(2007年8月)
1. 对实验阶段所获得的全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撰写课题 结论实验报告。
2. 形成一篇科研性的论文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