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点击下载:本课课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对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及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各项措施;知道幕府统治面临的各方面危机和明治维新的具体内容及历史作用。通过思考: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培养学生辨证分析问题和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用“练-学*讲-学*讲-练”的串珠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性。 2.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俄国与日本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通过思考讨论提高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本课,引导学生认识两次改革的资本主义性质,以及改革对俄日两国社会发展的进步作用,培养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与时俱进精神。 教学重点 俄国、日本两国改革的内容和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却打败清政府并强迫请政府签定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那么曾经弱小的日本是怎样摆脱民族危机并发展强大起来的?强大起来后对周边近邻产生了什么影响?让我们今天在本课中寻找答案吧! [课件展示]《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美国人登上日本土地》和《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让学生思考:19世纪中期日本遇到哪些危机? 学生回答:日本遇到幕府统治危机和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民族危机。 教师点拨:谁能根据教材内容和课前预习为大家介绍幕府遇到哪些具体危机? 学生根据《日本封建社会等级示意图》分别介绍各阶层的情况,由此说明幕府统治的危机。 教师补充: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封建社会末期,天皇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实权掌握在德川幕府手中,幕府首领称将军,将军以下的封建领主称大名,将军和大名的家臣是武士,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社会的统治阶级。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和城市手工业者、商人都属于封建等级的下层,受到统治阶级的歧视和压迫,日本农民起义不断发生。同时日本的封建经济开始瓦解,封建经济的衰败打击了大名和武士,为维持生计,他们开始经商。幕府的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大名和武士由原来封建统治的支柱变成推翻幕府统治的主要力量,以上是幕府统治遇到的“内忧”。 教师进一步点拨:使日本面临的“外患”表现在哪个方面? 学生观察《美国军人登上日本土地》图片总结出:19世纪中期欧美列强打开了日本大门,日本主权受到破坏,日本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这是日本遇到的“外患”。 过渡:面临内忧外患的日本幕府统治岌岌可危,为解决危机日本涌现出哪些新兴力量? 课件展示:《明治维新的日本》地图,找一名学生介绍倒幕情况。 教师点拨:成为资产阶级的长州、萨摩、土佐、肥前的一些有见识的中下级武士和新兴地主成为倒幕力量的核心。1868年幕府统治被推翻,明治天皇政府实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史称“明治维新”。 课件出示: 1.改革从哪些方面着手?具体措施是什么? 2.这些改革措施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3.明治维新使日本社会产生了哪些深刻的变化? 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1、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了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2、这些改革措施的作用是:“废藩置县”打破了藩地界限,废除藩主对领地和人民的统治权,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统一控制和管理;允许土地买卖保护了新兴地主的权益;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推动日本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使日本经济力量迅速增强。提倡“文明开化”倡导学习欧美资产阶级文明,接受西方思想文化观念,打破了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促进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形成。3、改革之后,日本的封建等级不存在了人民可以自由择业。在政府鼓励下,工厂铁路迅速发展起来。明治政府普及初等教育,民间兴起盖楼房、吃西餐、穿西服等风潮。 情境问题导入:这场改革引起日本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那么该如何评价这场改革呢?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评价。 教师点拨: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是这次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过渡导入:同处在19世纪中期的俄国面临的社会问题是什么?又是通过什么手段解决的?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讨论交流,由代表总结发言:19世纪中期,俄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是农奴制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克服农奴制危机巩固自己的统治,1861年,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为首的俄国政府被迫进行改革。[出示亚历山大二世画像] 教师补充讲解:19世纪中期在欧洲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俄国资本主义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受到农奴制的严重阻碍。农奴没有人身自由,工厂中缺少大量的自由的劳动力;同时,农奴收入微薄购买力极低,资本主义发展缺少广阔的国内市场。残酷的封建剥削导致农奴起义连绵不断,因此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迫于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设疑:1861年改革措施内容是什么?改革内容如何解决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课件展示[农奴制改革图片] 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归纳:(1)法令内容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2)农奴获得人身自由为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农奴获得份地时支付的巨额赎金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教师补充:因此说,1861年改革客观上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大转折。 启发学生思考角度:从改革的目的、改革的实施者、及改革结果的不彻底性等方面探究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局限性是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得出自己的结论:实施改革的沙皇代表统治阶级利益,改革措施也是为了维护他这个阶级而颁布的,因此改革结果一定对他们有利。 教师补充学生认识上的不足:1861年改革是由沙皇自上而下推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目的是为了摆脱农奴制危机,巩固贵族地主统治。所以,改革后沙皇代表的贵族地主统治没有动摇,因此,这次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课堂练习:[动脑筋]观点一:“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观点二:那些获得自由的农奴,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对他们而言,这次改革没有多少好处。 问题:你认为应当怎样认识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交流举手发言。教师适当讲解:他们的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全面。评价一件历史事件要看它对历史发展产生的客观影响,观点一强调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观点二强调农奴制改革的消极作用。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 过渡导入:我们该怎样评价这次改革呢?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适当点拨,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改变了社会性质.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这次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