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注:压缩包层级关系提取自源文件,您看到的所有资料结构都和您下载的源文件一致

资料简介

第六课   语言的艺术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 —— 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 1. 认识、理解修辞的特点和类别 。 2 . 学会正确使用修辞格 。 探究 · 体验区     探究疑难   体验“语”“文”魅力 考点 · 对练区    在演练中巩固   在运用中提升 内容索引 探究 · 体验区 思考:引子引用钱钟书的婉言拒绝说明了什么? 解引子 1 语言中恰当地运用修辞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它可以让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让单调乏味的陈述变得异常吸引人,它可以让抽象的事理形象化,甚至可以以恰当的修辞来解决人际交往中存在的棘手问题。 答案 阅读 “ 广告修辞大擂台 ” ,思考以下问题: 1. 修辞在广告中有何作用? 析活动 2 答案 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广告成了各种传媒中最常见的宣传形式,其自身也逐渐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广告语之所以丰富多彩,能够引起受众的注意,修辞手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由广告语看修辞: 当你看到 “ 晶晶亮,透心凉 ”“ 万家乐,乐万家 ” 等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时,是否感到很亲切呢?想必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亲切而难忘,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广告语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修辞格。它能修饰、调整语言,提高语言表达效果。运用了修辞格的广告语形象、生动,让人过目、过耳均不忘。 广告语主要采用的修辞格有:双关、顶真、比喻、对偶、排比、夸张等。 2. 在广告中运用修辞应注意什么? 答案 在写广告语时,一定要注意创新,不能总是生搬硬套,人云亦云,这样的广告只会使人产生厌恶之感,而不会留下好的印象。广告中的修辞运用得恰如其分,广告便会脍炙人口,反之,则会成为 “ 败笔 ” 。因此,我们要学会使用修辞。 写广告时,在认识到修辞的有效性的同时,也要了解修辞运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 修辞的目的是更有效地传达和沟通。因此,不能违反广告语言真实、生动、简洁、准确的要求, “ 过度 ” 运用修辞,会导致沟通的障碍。前些年,在我国广告界就出现过这种现象,有一则运用夸张的广告,竟达到虚假的程度: “ 某某某,五十亿人的家庭医生。 ” (2) 谐音广告的泛滥,不但破坏了汉语的规范性和严谨性,而且引起了不必要的反感情绪。 (3) 广告要简洁,要尽可能地使句子缩短,千万不要用长句子和复杂句子。 有人曾经说过: “ 最高级的形容词该归市场使用,在广告中没有它的位置 。否则,它将会导致读者对你自我介绍的怀疑。除了给人以自吹自擂的印象外,不会有什么积极作用。 ” 1. 偏重于语句意义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类型、特点和作用? 答案 知要点 3 包括比喻、借代、比拟、夸张、双关等。 (1) 比喻,就是用一个事物给另一个事物打比方。比喻的特点有两个:第一, 比喻要有被比喻的事物和用来做比喻的事物两部分;第二,比喻的本体与喻体性质不同,但又要有某些相像之处。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复杂的道理变得较浅显,使抽象的事物变得较具体。 (2) 借代,就是用一个事物给另一个事物 “ 做代表 ” 。借代有几种情况:一 是以部分代整体,二是以特征代本体,三是以专称代通称,四是以具体代抽象。借代在语言表达上的作用是简洁形象,生动有趣。 (3) 比 拟,就是把一种事物当成另一种事物加以描绘说明。比拟有两种情况 :一是把物当作人来描绘说明,即拟人;一是把人或物当作另一物体来描绘说明 ,即拟物。比拟的作用主要是使情感表现多样化,使事物描绘形象化 。 2. 偏重于语句形式变化和特色的修辞格有哪些?它们分别有什么类型、特点和作用? 答案 包括对偶、排比、反复、回环、顶真、拈连、镶嵌等。 (1) 对偶,就是将两个短语或句子成对排列起来。其特点是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使用对偶可以使句子在形式上协调匀称、语音上圆润动听。 (2) 排比,就是把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其作用是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节奏鲜明,长于抒情。 (3) 反复,就是有意重复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以达到突出某种感情、强调某个意思、加深读者印象的目的。可分为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 ① 连续反复 连续出现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中间没有间隔叫连续反复。 例: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 ② 间隔反复 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不连续出现,有其他词语或句子间隔在中间叫间隔反复。 例:我们还在这样的世上活着;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离三月十八日也已有两星期,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 《记念刘和珍君》 ) (4) 拈连是在叙述甲乙两个关联的事物时,把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临时用于乙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如 “ 你别看我耳朵聋,可我的心不聋 ”“ 思想这个东西,用绳子是捆不住的 ” 。它使语言生动形象、寓意深刻、富于表现力。同时又巧妙地连接上下文,完成语义的跳跃,具有简洁、明快、使语句连贯的功效。拈连的运用大都是为了发人深思。 (5) 顶真,是指把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为后一句起头的词语的一种修辞手法。 例: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竹根 。 3. “ 比喻 ” 和 “ 借代 ” 应如何区别? 比喻中的借喻和借代都有 “ 借 ” ,但是借喻是用跟本体相似的另一个事物来打比方,借代则是用本体的特征或一部分来做代表。比喻中本体和喻体之间可以用 “ 像、是 ” 等连接,而借代虽然也有被代表的事物和用来做代 表的事物两部分,但本体通常不出现。所以看起来差不多的 “ 喉舌、手足 ” 是借喻用法, “ 口齿、手脚 ” 就是借代用法。歇后语中的语义双关, 比如 “ 兔子的尾巴 ( 长不了 ) ”“ 秃子头上的虱子 ( 明摆着 ) ” ,也多是通过比喻形成的,不是借代 。 答案 4. “ 比喻 ” 和 “ 比拟 ” 应如何区别? 比喻和比拟中都有 “ 比 ” ,但是从意义上看,比喻是打比方,把一个事物比作另一个相似的事物;而比拟则是 “ 变脸模仿 ” ,把人写成物或把物写成人。而从形式上看,比喻可出现 “ 本体+连接词+喻体 ” ,也可只出现 “ 连接词+喻体 ” ,而比拟则只出现 “ 被模仿的拟体 ” ,即人或物的动作或状态,既不出现本体,也没有连接词。所以可以这样来检验,如果能将某个 “ 连接词+喻体 ” 的结构插在相应的拟体之前,原句就是比拟。例如 “ 战犯们在狂吠 ” 可以说成 “ 战犯们像疯狗一样狂吠 ” ,所以原句就是比拟,后句就是比拟加比喻。 答案 5. “ 借代 ”“ 借喻 ” 和 “ 象征 ” 应如何区别? 答案 象征是指用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事理。比如 “ 东方红,太阳升 ” 就是一种象征。有时候象征跟借代和借喻不容易区别,因为三者都 是只出现征体、借体和喻体,不能或不必出现被征、被代、被喻的本体。 象征和借代的区别主要在于:借代所代的事物确定;而象征相对隐晦、含蓄,需要琢磨才能体会;借代的本体和借体之间只有表面的联系,象征的本体和征体之间是一种深层次的联系;借代是名词性的,只限于句中,而象征的范围可以扩大到整个句子,甚至全段和全篇 。 象征和借喻的区别主要在于:借喻一般都可以补出省略的本体和连接词,但象征的征体和象征物之间的关系却比较复杂,也很难补出被象征物。例如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 当天空出现乌云的时候,我们就指出:这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头。 ”“ 乌云 ” 象征着反动势力, “ 黑暗 ” 象征着腐朽的旧社会, “ 曙光 ” 象征着中国人民革命即将胜利的希望。这些被象征物都没有办法用比喻的形式补出 。 测基础 4 1. 对下列各广告词运用的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 说地地道道中国话,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②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 ③ 雕牌洗洁精:我家的盘子会唱歌。 ④ 义务献血广告:血,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 A. ① 对偶  ② 拟人  ③ 比喻  ④ 双关 B. ① 对偶  ② 双关  ③ 拟人  ④ 比喻 C. ① 反复  ② 拟人  ③ 双关  ④ 比喻 D. ① 反复  ② 双关  ③ 比喻  ④ 拟人 答案 解析 √ ① 属于对偶,工整,有文采 。 ② 属于双关, “ 联想 ” 一是指人类的思维能力,二是指 “ 联想 ” 这一电脑品牌 。 ③ 属于拟人, “ 盘子唱歌 ” 让人倍感亲切 。 ④ 属于比喻,把 “ 血 ” 比喻为 “ 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 ” 。 2.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生命就像一架有梦想的梯子,可以延伸到梦想成真的那一刻。 B. 理想的北斗在指引生命的征程。 C. 经过刻苦的钻研,十多年后,小王画的马真的很像徐悲鸿大师的作品了。 D. 祖国是一座花园,北方就是园中的腊梅。 答案 解析 √ A 项是明喻。 B 项是暗喻,把 “ 理想 ” 比作 “ 北斗 ” 。 C 项 “ 小王画的马 ” 与 “ 徐悲鸿大师的作品 ” 属于同类事物 。 D 项属于暗喻,比喻词是 “ 是 ” ,本体是 “ 祖国 ” ,喻体是 “ 花园 ” 。 3. 下列句子没有运用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A. 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 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 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 带着金色光辉的太阳,依依不舍地告别了村庄。 答案 解析 √ 用的是比喻手法。 4. 对下列古诗词中画线部分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 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诗人爱山的深厚情感。 B. 试问闲情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 运用比喻和排比,以景物喻愁思,烘托出闲愁之多。 C. 螟虫喧暮色,默思坐西林。 听雨寒更尽,开门落叶深。 —— 运用对比手法,以彻夜听雨反衬叶落之多。 D.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无晴却有晴。 —— 运用双关, “ 晴 ” 既指雨 “ 晴 ” ,也暗指恋 “ 情 ” 。 答案 解析 √ 不是对比,也不能说是 “ 彻夜听雨 ” ,因为诗中只是表明一夜未眠。 5.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 使用语言,不仅要用得对,在语法上不出毛病,而且要力求用得好,要 有 艺术性 ,有感染力,这就要讲究运用语言的艺术,也就是要讲究一点修辞。 ② 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取得某种修辞效果是许可的,然而这 只是 偶一为之 ,并且要有些特定的条件。 ③ 如果语言不符合语法,说都说不通,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④ 语言是用来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 ⑤ 好的修辞,必然是符合语法规律的。 A. ④①⑤③② B . ④③⑤①② C. ⑤②①④③ D . ⑤③④①② 答案 解析 √ ④ 句是点明说明对象 “ 语言 ” ,是句段的总起句,放在开头 ; ① 句紧承 ④ 句,说明语言的运用需要 “ 讲究一点修辞 ” ; ⑤ 句承接前句说明 “ 好的修辞 ” 的条件是 “ 符合语法规律的 ” ; ③ 句从反面说明 “ 语言不符合语法 ”“ 就没有什么好的修辞可言 ” ; ② 句补充说明,针对 “ 有意用不符合语法常规的办法 ” 的特例,指出这种情况是有条件的 。 因此 ,正确的顺序为 ④①⑤③② 。 考点 · 对练 区 题型一 运用修辞仿写 例题 1   (2013· 大纲全国 ) 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和犹如绿叶,春天衬万紫千红却无妒意,秋天托累累硕果而不张扬。 明考点 1 ( 示例 ) 从容犹如松柏,冬天点缀皑皑雪山却不争宠,夏天展现苍翠欲滴却不夺目。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本题示例以 “ 平和 ” 为话题 ,写 了一个比喻句,再用 “ 春天 ” 与 “ 秋天 ” 对比,写出各自的特点,从而突出 “ 平和 ” 的内涵与作用。可就近联想话题,如 “ 淡泊 ”“ 从容 ”“ 宁静 ” 等 。 答案 解析 例题 2   (2010· 浙江 ) 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美丽的中文不老。 许多汉字自身的构成就能诠释含义、激发联想。 请仿照示例拆拼汉字,并用富有文采的语言描述它。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例 1 墨:大地滋养出一个黑色的精灵,在古朴的宣纸上翩翩起舞。 例 2 鸿:江边盘旋的那只孤独的鸟啊,每一声哀鸣都在诉说游子的心曲。 (1) 尘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舒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人世间无处不在、到处飞舞的小小的土屑,却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它 在向人们诉说 着,只有懂得舍弃和给予的人 ,才会活得从容畅快,精神豪迈。 答案 解析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所给出的两个例句在句式上并没有特殊要求,这一点要注意到。因此我们在按要求拆字组句时可灵活选用句式,但拆字要合理,描写语言要优美,修辞手法可自由选择。 解题技巧 做好仿写题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形似:试题往往给出一个句式,这样,句式的一致性成了首先要达到的要求。 (2) 神似:仿写,不是僵化的模仿,除了 “ 形似 ” 之外,更要注意内在的一致性。 ① 修辞手法一致。 ② 内在逻辑一致。 ③ 感情风格一致。 (3) 合理:要充分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调动自己的人文积累和生活积累。同时,所写内容要符合事物的个性特征,要符合人之常情,要遵循生活的逻辑。 (4) 优美: 语言要反复推敲,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题型二 运用修辞扩展语句 例题 1   (2010· 四川 )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 中的 “ 南山 ” 是陶渊明不经意间所见。请对诗中 “ 南山 ” 之景展开合理想象,进行生动描写,表达诗人的 “ 悠然 ” 之情。 (100 字内 ) 答案 解析 ( 示例 ) 南山苍莽绵延,直到天边。山之巅,几缕如丝带般优柔的轻云飘荡着,给山增添了几许灵动与绰约。山腰上,一片苍翠中隐约透出几点秋叶的暗红。山脚下,田园里劳作了一天的农人正荷锄沿秋草满径的小道悠然归来。 本题考查扩展词语的能力。注意几个要求:描写景物,生动,表达悠然之情, 100 字内。扩写语句的目的是使简单的、抽象的、概括的句子尽量丰富、形象、具体起来,其做题思路除了合理的想象、生动细致的描写外,还可以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如排比、比喻、拟人等。 例题 2   (2012· 浙江 ) 使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 不超过 60 字 ) 银杏树  初冬  疾风骤雨  凋零 答案 解析 ( 示例 ) 曾经在 春夏时节欢唱、摇曳的银杏树在初冬疾风骤雨的 侵袭下,枝叶凋零,如同干瘪的老妇人。 本题以组词成句的形式考查扩展语句、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本题,应首先确定扩展的中心对象是 “ 银杏树 ” ,然后,把其他的几个词语糅合进以 “ 银杏树 ” 为描写对象的句子中。同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描写性,不要写成议论性质或说明性质的文字;二是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三是注意字数上的限制。 解题技巧 ① 看清要求,领悟情景。要全面领悟材料所提供的信息,把握材料所明示或暗示的情景,确定扩展内容。 ② 明确方向,描写渲染。认真审题从中挖掘信息,明确扩展方向。 ③ 把握句式,前瞻后顾。 ④ 借助修辞,增强意蕴。要充分挖掘题目中的信息,寻找可供运用的修辞手法。 此题考查辨析比喻句与比较句的能力。构成比喻的本体与喻体应是性质不同的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不同类 事物, C 项能构成比喻 。 A 项的 “ 这几天 ” 与 “ 过节 ” ; B 项的 “ 蔬菜 ” 与 “ 水果 ” ; D 项 “ 老鼠 ” 与 “ 猫 ” 是同样性质的东西,句中的 “ 一样 ” 只是它们的价格, 属比较。所以,答案为 C 。 1. 下列句子在修辞运用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这几天跟过节一样热闹 。 B . 那里的蔬菜跟水果一样贵。 C. 他的脸色跟纸一样白 。 D . 这里的老鼠跟猫一样大。 练考题 2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 对下面句子所采用的修辞手法和它的表达作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A. 用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光一泻而下的自然美。 B. 用夸张的手法,极力表现荷塘上月色的清朗纯洁。 C. 用比喻的手法,描绘荷塘上月光的清纯柔和。 D. 用拟人的手法,描写月夜的寂静安宁。 答案 解析 √ 原文中没有使用夸张和拟人这两种修辞手法,而是比喻,但 A 项的理解没有抓住喻体 “ 流水 ” 的特征,而 C 项都抓住了,故 C 项为最佳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3. 下列各项中,运用了借喻手法的一项是 A.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 B. 几年来的文治武力,在我早如幼小时候所读过的 “ 子曰诗云 ” 一般 , 背 不上半句了。 C.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D. 恶意的批评家在嫩苗的地上驰骋,那当然是十分快意的事;然而 遭殃 的 是嫩苗 —— 平常的苗和天才的苗。 答案 解析 √ 其余均为借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4. 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这个手术我来给你做,希望你能配合。 ” 话语轻柔得像一团云,一团雾 。 不 ,像一团松软的棉球,轻轻地擦着疼痛的伤口。 —— “ 棉球 ” 这个喻体贴切,不仅符合医生职业的特点,而且切合 患者 当时 的心态。 B. 哦!我突然感觉到,我是看到了一个更是巴金的巴金。文静、温和、 诚挚 的 外表里,却有一颗无比坚强的心。 —— 后一个 “ 巴金 ” 指代巴金的风格和精神,突出了描述对象的特征 , 给 人印象鲜明而深刻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C. 目前,我正兴致勃勃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 “ 减肥 ” ,将可有可无的字 、 句 、段删去,绝不吝惜。 —— 将作品拟人化,把删削冗繁说成是 “ 减肥 ” ,生动幽默。 D. 小雪和妹妹常常不吃晚饭,就跑到海边,把自己焊在礁石上,听潮 起 潮 落 ,看日沉月升。 —— 用拟物的手法夸大听潮观海的痴迷程度,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答案 解析 后一个 “ 巴金 ” 是中心语,指的是人而不是什么 “ 风格和精神 ” 。 “ 风格和精神 ” 不能用 “ 一个 ” 来修饰。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脚步 “ 踩在棉花上 ” 应当是松软无力的感觉,无法与 “ 轻快 ” 作比较。 5. 下列各句中,比喻不恰当的一句是 A. 他提着两个包,气喘吁吁地走着,像踩在棉花上深一脚、浅一脚。 B. 小战士斜挎着冲锋枪,在崎岖的山路上猛冲,脚步像踩在棉花上般轻快。 C. 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D. 她突然瞥见路中央盘着一条大蛇,蛇头昂起,张着大口,她顿时感到 两脚 像 踩在棉花上似的。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6. 下列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 与其他三句不完全相同的一句是 A. 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从迤逦的大道旁 , 从 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 B . 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 这些 大块 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末。 C. 海面像一面明镜,它把正在晚妆的夕阳的脸庞映照得更加红艳可爱。 D. 骤雨没有停,太阳又嬉戏地从云隙里投下一道微光,就像悬在半空的一 匹 薄 纱。 答案 解析 √ A 项运用了排比和拟人两种修辞手法, B 、 C 、 D 三项运用了拟人和比喻两种修辞手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7. 下列对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 打印社广告: “ 不打不相识。 ” ② 裘皮大衣厂广告: “ 该大衣唯一的缺点是,将使您不得不忍痛扔掉以前购买的毛线衣。 ” ③ 皮鞋油广告: “×× 牌皮鞋油,为足下添光。 ” ④ 儿 童牙膏广告: “ 我叫小白兔,小朋友们喜欢我,请到百货商店来找我。 ” A. 反复 反衬 拟人  夸张 B . 双关 反语 双关 拟人 C. 双关 拟人 比喻  比喻 D . 反复 反衬 拟人 比喻 答案 解析 注意双关在广告中的广泛应用。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8. 从修辞角度看,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苦瓜苗就像一个 ① 一样,自生自长,蔫蔫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然而,它却努力地活了下来,便渐渐地长大。它似乎满是敌意,一天比一天不规矩,或绕着南瓜藤,或在冬瓜架上 ② 。我不得不找来一根棍子,把它绑在棍上, ③ 。 A. ① 病儿  ② 胡搅蛮缠  ③ 限制它的生长 B. ① 弃儿  ② 胡搅蛮缠  ③ 约束它的行为 C. ① 病儿  ② 胡乱缠绕  ③ 约束它的行为 D. ① 弃儿  ② 胡乱缠绕  ③ 限制它的生长 ① 从下文 “ 自生自长 ” 可得, ②③ 用拟人手法更形象生动。 答案 解析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9.(2013· 浙江 ) 仿照下面示例,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要求合乎事理,句式和结构与示例相似,不得选择 “ 青天 ”“ 月亮 ”“ 芭蕉叶 ”“ 露珠 ” 作为描述对象。 示例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 示例 ) 心灵,是一片夜空,烦恼是一颗流星。眼睛,微微一眨,它就灭了。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的能力。解答仿写类题目,要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入手。本题例句前两句运用了比喻中的暗喻,采用 “…… 是 ……” 的形式,而且两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都有内在联系;最后要承第二个比喻写一个哲理性句子。仿写的句子要符合上述要求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0. 根据语境,仿照下面的句子中本体 ( 画线部分 ) 的句式,补写出两个恰当的喻体。 作诗填词,本来是为了传情达意。如果 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 ,这就有如 ,又如 ,还有什么用呢? 答案 解析 ( 示例一 ) 做出的饭不能吃 缝好的衣服不能穿 ( 示例二 ) 盖的房子无法居住 修建的高速路不能通车 本题考查运用比喻修辞的能力。题目要求填写喻体,一定要紧扣给出的本体 “ 写出的诗词不能传情达意 ” ,喻体要贴切表达出本体内容,同时还要与下文 “ 还有什么用呢 ” 衔接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1.(2013· 四川 ) 请从曹雪芹、贝多芬以及文学形象大卫 · 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续写下面的话。要求: ① 紧扣首句观点,符合所选人物境遇; ② 运用排比和反问修辞手法; ③ 语意连贯,内容充实; ④ 60 ~ 100 字。 即使在最恶劣的境遇中,人仍然拥有一种不可剥夺的精神力量,这就是苦难带给人生的意义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示例一 ) 曹雪芹家道巨变,却磨炼出傲岸的风骨;备受冷遇,却迸发出创作的激情;绳床瓦灶,却熔铸成生命的华章。 “ 十年辛苦不寻常 ” 终换来彪炳千秋的文学巨著,这难道不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 示例二 ) 贝多芬童年不幸,却不曾破灭人生的梦想;恋人远离,却不曾消逝心中的激情;耳疾侵扰,却不曾消泯对音乐的执著。即使在最恶劣的境 遇中,他也把痛苦转换为精神的欢乐。这不就是苦难带给他的人生意义吗? ( 示例三 ) 大卫 · 科波菲尔受尽继父的毒打与折磨,饱尝童工的劳苦与屈辱,历经世俗的狡诈与险恶,但这些不都没有改变他 “ 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 ” 的人生信念吗 ?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题从续写的角度综合考查了语言表达的多种能力。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只能从曹雪芹、贝多芬、大卫 · 科波菲尔中任选一人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和反问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注意字数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2. 在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面对生活,人们有着种种思考:生活像一首乐曲,有快板也有慢板 ; , ; , ; 生活像行船,有顺流也有逆流。乐曲不断变奏, , _______ ,行船需要胆识。生活使强者充满自信,使弱者望而却步。 了解排比句式的特点,会运用比喻手法。 答案 解析 生活像一坛陈酿 有醇香也有 苦味 生活像登山 有胜景也有险境 陈酿值得品味 登山 凭 借毅力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重点把握反问句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的特点。 13. 将下面的句子变为反问句。 过着一年年空白日子的人将要实实在在地为他自己伤心,因为他活着犹如没有活着。 答案 解析 ( 示例 ) 过着一年年空白日子的人将要实实在在地为他自己伤心,因为他活着犹如没有活着,难道不是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4. 请用 “ 风 ”“ 帆 ”“ 船 ” 三物,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为你的朋友发一条祝贺生日快乐的手机祝福短信。 (60 字以内 ) 祝福语要感情诚挚,真切自然,运用修辞手法恰切。 答案 解析 ( 示例 ) 心愿是风,快乐是帆,祝福是船,让心愿的风吹着快乐的帆,送着祝福的船,漂向永远幸福的你,轻轻地道一声:生日快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5. 仿照下面的句式,运用拟人的形式,另写一组句子。要求选择新的描写对象,意思完整。 ( 不要求与原句字数相同 ) 火,闪烁、跳跃、滑动、游移,只要有足够的氧,在任何时空中都能爆裂出辐射状的光芒,不断模拟自我,再现自我。 本题考查修辞运用及仿写能力。仿写的句子要与例句句式一致,修 辞相同。语句要通畅贴切,协调一致。 答案 解析 ( 示例 ) 雪,飘舞、旋转、坠落、聚积,只要有适宜的低温,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凝结出原驰蜡象的壮景,不断强化自我,扩展自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 示例一 ) 《论语》中既有 “ 礼之用,和为贵 ” 的行事准则,也有 “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 的谆谆告诫,还有 “ 和无寡,安无倾 ” 的社会理想,这部儒家经典蕴含了仁爱和谐的尚和精神。 ( 示例二 ) 诸侯割据,群雄逐鹿,三国鼎立。生灵涂炭渴盼休养生息,社会动荡期望和平安宁,战乱频仍祈求国家大治,宏伟的三国长卷蕴含了人们对天下归一的追求 。 16.(2014· 四川 ) 请紧扣下面画线句的观点,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的有关内容,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续写一段意思完整的话,不少于 60 字。 “ 和 ” 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不少名著都蕴含有尚和精神 。 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 答案 解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题从续写的角度综合考查语言表达的多种能力。首先,要围绕中心写这一段话,中心就是第一句话;其次,要结合《论语》或《三国演义》 来写;再次,要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最后,语言要连贯、生动、鲜明, 注意字数要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7. 仿照例句的修辞手法和句式,以自己任选的一个名词为开头写一段话,要求与例句语意连贯。 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诗人一般。那声音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句描绘了一种诗一般的和谐优美的意境,仿写句要保持这种特点。例句第一句用了拟人和比喻,第二句用了两个比喻。仿写时要先想到恰当的描 写话题,再想贴切的喻体。要注意展开相似联想。 “ 海 ” 如此, “ 风、雨 、水、叶、花 ” 都是我们可以选择的词。 答案 解析 风 在我们的脸颊上轻拂着,慈母一般 。那感觉柔柔的,暖暖的,像春雨滋润大地,像甘露洒上心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8.(2013· 安徽 )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题目。 秋斋独宿 [ 唐 ] 韦应物 山月皎如烛,霜风时动竹。 夜半鸟惊栖,窗间人独宿。 和韦苏州 ① 《秋斋独宿》 [ 金 ] 赵秉文 冷晕侵残烛,雨声在深竹。 惊鸟时一鸣,寒枝不成宿 。 注   ① 韦苏州:即韦应物,因其曾任苏州刺史,故称 “ 韦苏州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请分别指出两首诗第一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并加以赏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的修辞手法。韦诗第一句 “ 皎如烛 ” 运用了比喻的 修辞手法。赵诗第一句中 “ 侵残烛 ” 的应是 “ 月 ” ,此句以 “ 晕 ” 替代 。赏析修辞手法时要结合诗歌表达的作者的感情。 答案 解析 韦诗:比喻,以烛喻月。山月皎洁,宛如夜烛相伴,照人无眠。赵诗:借代,借 “ 晕 ” 代月。 “ 晕 ” 配以 “ 冷 ” ,突出月夜寒意侵人; “ 晕 ” 又预示天气变化,引出下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本课结束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