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办公文档 / 演讲致辞 / 其他演讲 / 世界读书日“休闲时光话读书”专题讲座演讲稿

还剩 6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世界读书日“休闲时光话读书”专题讲座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这个讲座给我的题目是《红楼梦思想源流与文化传承》,这个题目听起来挺玄虚的,实际没有那么玄虚,我和大家简要解释一下这个题目。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就是两句话:第一句话叫做《红楼梦》从哪里来;第二句话是红学向哪里去。可能在座的多数人都会认为,这两个问题还成问题吗?《红楼梦》从哪里来?《红楼梦》从曹雪芹那里来,因为《红楼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红学向哪里去呢?红学就向着胡适先生指引的方向发展,因为他是新红学的开创者或者说开山鼻祖,曹雪芹作为《红楼梦》的作者,这一说法是胡适先生考证出来的。这种说法在中国的学界已经说了将近一百年,最初是从1927年胡适搞的《红楼梦考证》这篇文章开始,到现在接近一百年了。经过一百年的研究,现在红学怎么样了呢?非常令人失望,越来越处在非常艰难的阶段了。用我们国家一个红学大师、就是中国文学艺术研究院的院长刘梦溪的话说,百年红学走到今天,索隐派已经终结了,考证派也势微了,剩下的就是一个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谜团,滚来滚去又都变成了死结。换句话说,就是现在红学对《红楼梦》的解释其实是一项也解释不通。当初和胡适先生一起创建新红学的另一位大家叫俞平伯,也是新红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临去世的时候,老人家感慨地说:“我看红学这个东西始终是上了胡适的当,红学家说得越多,《红楼梦》越显其坏,红学愈昌,红楼愈隐。” 一门学问这样做下去,还有存在的必要吗?我们研究《红楼梦》的目的,不是为了要把它说得坏得不得了吧?我们大家读《红楼梦》小说,也没感觉到它很坏,为什么在专家们中间会出现了这种红学与《红楼梦》逆向而行的怪现象?说到底就是俞平伯老先生的一句话,“上了胡适的当”。上了胡适的什么当?就是开始我给大家讲的,胡适考证曹雪芹就是《红楼梦》的作者,然后一切都围绕着曹雪芹身边寻找《红楼梦》书中的创作素材和人物原型,找来找去找出了一大堆死结。所谓的土默热红学,就是我本人创立的一门红学新说。大家好像都感觉土默热这个名字怪怪的,实际没有什么奇怪,我是蒙古族,土默热是我的蒙古语名字,意思就是石头、钢铁、坚硬。土默热红学就是我本人在胡适红学之外另起炉灶,重新对《红楼梦》的作者身世、创造缘起、创作素材、人物原型、地理背景、思想来源、文化传承,评点传抄进行全方位的重新诠释,形成一个自成体系,自圆其说的红学十论,就是晚明气脉论,洪昇著书论,蕉园素材论,西溪背景论,钗盒情缘论,遗民思想论,芹溪托名论,脂砚评点论,假语村言论和浙西发源论。土默热红学本身是一个庞大的学术体系,十论之间互相印证,丝丝入扣。我今天短短一个半小时时间不太可能把土默热红学全给大家介绍,只好浓缩一下,以“《红楼梦》思想来源和文化传承”为题,给大家讲三个问题:一是《红楼梦》与末世思想,二是《红楼梦》与情本文化,三是《红楼梦》与女性文学,最后做一下小结。 首先我给大家讲第一个问题——《红楼梦》与末世思想。认真读过《红楼梦》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红楼梦》书中第一男主人公贾宝玉有好多奇谈怪论,咱们红学界就把贾宝玉的这些奇谈怪论叫做“异端思想”。归纳一下贾宝玉的奇谈怪论主要有三个大的方面:第一个方面说“男人是泥做的骨肉,女人是水做的骨肉,我见到男人就感觉到浊臭逼人,见到女人就感觉到清爽”。简要地说就是“女清男浊”说。第二个怪论叫做反对“文死谏武死战”。大家都知道中国封建社会忠君爱国有一个传统叫做“文死谏武死战”,文死谏就是文臣、朝臣到皇帝面前要据理力争,大家都见过海瑞罢官,海瑞骂皇帝,这就是文死谏;武死战就是武臣一定要战死在疆场上,金戈铁马,马革裹尸。但贾宝玉却反对“文死谏武死战”,他说如果这样做的话,你浊气上攻,拼个一死,将来置君父于何地?第三个怪论就是他认为除“明明德”外无书,“明明德”就是代指四书里面的《大学》,《大学》的第一句叫做“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所以“明明德”代表《大学》,代表四书。除“明明德”外无书,意思就是说除四书五经之外没有书,并且贾宝玉把其他的一些书都烧了。贾宝玉除了这三大怪论之外还有一些怪论,我就不说了,主要讲这三大怪论。《红楼梦》书中这三大怪论是从哪里来的呢?换句话说,作者的这种思想从哪里来的呢?过去红学界对三大怪论的解释是这样的。贾宝玉说“男人浊臭、女人清爽”,这是主张男女平等,反对男尊女卑,这是一种进步的观念。贾宝玉说“反对文死谏武死战”,就是反对愚忠愚孝的思想,就是反封建。他说“除明明德外无书”,这就是反对孔孟之道,反对程朱理学。贾宝玉的思想是谁的思想?当然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思想了,所以红学界就回过头来在曹雪芹身边找这个思想的来源,但是找不到。曹雪芹生活在中国的18世纪,也就是乾隆那个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相当正统的一个时代,文化统治、思想统治很严的,文字狱特别严酷,为了一个字就可以杀一家子几百口人,那个时候既不允许也不可能出现这种怪论,就好像文革期间喊反动口号似的,你敢?那么既然在曹雪芹身边,在他生活的那个环境、那个时代,找不到这些思想的来源,我们的红学家们又怎样自圆其说呢?他们说,这就是因为曹雪芹思想超前,曹雪芹是天才。天才就能创造出新的思想来?天才就能超前?这个话听着怎么感觉这么别扭呢?大家都知道,任何一种思想,任何一种文化,任何一种观念,都是时代的产物,你现在讲改革开放,那是现在这个时代的产物,要不信你在1978年之前讲讲试试,你敢吗?也不懂啊!同样道理,曹雪芹那个时代不可能产生《红楼梦》书中贾宝玉说的这三个思想。那么这三个思想从哪里来的呢?我这里告诉大家,这三种思想在清朝初年,也就是顺治、康熙年间是整个士大夫阶层,包括整个文人群体一种共同的思想和约定俗成的观念。比如贾宝玉说的“男人浊臭,女人清爽”,这个思想从哪里来的?它来自于清朝初年的剃发易服政策。当时满族进关了,下令天下男人一律把头发剃掉,把服装换成清朝的服装。中国历史上非常讲究这个东西,名不正则言不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剃头跟杀头一样,当时男人是非常难以接受的。最近电影电视上清朝辫子戏比较多,大家一看清朝人脑袋剃得像半拉瓢似的,前面剃溜光,后面梳个大辫子,把它叫猪尾巴。实际上康熙雍正时期的打扮根本就不是这样,这个半拉瓢式的猪尾巴辫子是清朝晚期道光、咸丰以后才出现的,清军刚入关的时候,梳的辫子叫做金钱鼠尾式,就是把头发一圈全剃光,脑袋中间留一撮头发,然后在顶上编个小辫。头发留多大面积呢?你们看过过去的铜钱没有?就留大钱那么大一块,梳个小辫能有多粗呢?就像耗子尾巴似的。当时的政策叫“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不仅不剃头要杀头,不如式也要杀头。到清朝中期,乾隆和嘉庆年间稍稍放宽一点了,留的面积比大钱大一点了,大概像小烧饼那么大,这个时期人们把辫子叫蛇尾式,直到到清朝晚期才出现这种猪尾式。所以清朝的头发叫三段论,开始叫鼠尾阶段,中间叫蛇尾阶段,最后叫猪尾阶段。《红楼梦》那个时代是金钱鼠尾式,你们在书中看没看?宝玉给他的小戏子芳官剃头,怎么剃的?把四周头发都剃去,露出碧青的头皮,中间扎个小辫,然后打扮成一个小土蕃的模样,这就是金钱鼠尾式。这种情况下中国男人,主要是汉族男人抵触情绪特别大。明朝服装是宽袍大袖,留头发盘在头顶插钗子戴冠子,突然换成清朝的马蹄袖,头发整成怪怪的耗子尾巴形状,你说男人之间见面之后,互相瞧瞧感不感觉非常浊臭?当时还有一个政策叫“男降女不降”,女人不用剃发换装,服装打扮照旧,所以男人们见了女人就感觉很清爽啊。这种思想不是清朝中期的,中期没有这个思想,因为对梳耗子尾巴辫子已经习惯了。到了晚期,谁让他剪辫子简直像杀他的头,把辫子当成了祖传的国粹。所以,清朝中晚期都不会有这种思想。再说反对“文死谏武死战”,能说是贾宝玉反对忠君吗?不是,这种思想也是产生于清朝前期。为什么清朝前期有这种思想呢?大家想想大明王朝是怎么灭亡的?明朝是298年,号称三百年基业啊,为什么一朝灰飞烟灭?当时的文人也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得出一个结论:大明王朝就亡于“文死谏武死战”!为什么呢?“文死谏”就是当时的文臣在朝廷中党争非常厉害,互相之间形不成一种统一的意志,有的文臣为了在朝廷上对皇帝进谏,都达到了什么样的疯狂程度?《海瑞罢官》你们都看过,抬着棺材上殿,很多“文死谏”的案子比那还严重。当时东林党有一个姓杨的大官,在朝廷上被廷杖,就是大臣被按倒在那儿,当众把裤子扒下来打屁股,打到什么程度呢?把肉全打烂了。回到家之后他告诉儿孙们,把腐烂的肉一块一块剃下来,然后搁外面晒干了,再供到祖宗牌位前面,这代表了我的气节。大家互相之间都这么讲气节,互相内斗,斗来斗去,最后把大明王朝斗亡了。“武死战”是什么意思?当时明朝军队既对着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当时叫流寇,还对着关外咱们这个地方的满人,大明军队两面作战,当时很多武将都是想上去猛战,战死沙场拉倒,今天丢一城,明天失一地,部队伤亡动辄几十万,最后把大好江山战没了。这就是清朝初期士大夫阶层反对“文死谏武死战”思想的来源。除“明明德”外无书也是这一时期的思想,为什么这么说呢?在清朝初年有一个思想运动叫做“疑经辨伪”运动。当时文人有一种类似“怀疑一切”的习惯,把古代流传下来这些书一个个去考证,说这些书都是假的。《红楼梦》也不过是按照当时的认识说了点实话,但说得很客气,还不否定四书五经。当时文人说得比这还不客气,连四书五经都认为是假的,四书五经是哪来的?不是从山东孔府“鲁壁藏书”来的嘛,“鲁壁藏书”本身的真伪就说不清楚,当时包括《左传》等等,统统都认为是假的,伪书。到乾隆时期那种正统统治下,孔孟之道大行其道,程朱理学大行其道的时候,不会有这种除“明明德”外无书的怪异思想。那么由此看来,《红楼梦》贾宝玉口中所表达的三大怪论,根本就不是什么异端思想,而是清朝初年士大夫阶层的正常思想,当时大家都这么想,这么说,《红楼梦》不过是如实地表达了这一时期的思想而已。大家可能要说,你光说这三种思想是清朝初年的思想,这也不够,你有什么证据能证明《红楼梦》写的是清朝初期的事呢?有没有证据?大家可能都没注意,确实有啊,就在书中。《红楼梦》虽然是一部把时间、地点都隐去了的小说,但是书中可明确交代了一个时间概念,就是“末世”。贾雨村演说荣国府的时候说现在正处于末世,王熙凤的判词说“凡鸟偏从末世来”,探春的判词说“生于末世运偏消”,整个是个末世。曹雪芹生活的那个乾隆年间,大家都知道是乾隆盛世,没人叫末世,什么时候是末世?是清朝初期,当时的文人士大夫全叫做末世,要不信大家现在找那些清初江南三大家的作品,把当时社会都叫做末世。这个时期的特征在《红楼梦》书中也表现得很清楚,甄士隐有一个《好了歌解》,《红楼梦》十二支曲子有一个《好事终》,“为官的家业凋零,富贵的金银散尽,有恩的死里逃生,无情的分明报应,欠债的债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一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大家想想这是什么时期的情景啊?这正是改朝换代、天翻地覆时期骤贵骤贱、骤富骤贫这样一种社会场景的生动写照。1911年大清王朝垮台的时候,那些王公贵族八旗子弟什么样?是不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 。1949年国民党逃台的时期什么样?是不是“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所以《红楼梦》写的这个“末世”,恰恰是明清改朝换代后的初期。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推论,《红楼梦》作者不可能是十八世纪盛世的曹雪芹,应当是十七世纪末世的产物。这就是我讲的第一个问题。 下面我给大家讲第二个问题,《红楼梦》与情本文化。《红楼梦》是一本言情小说,书中作者自己交代,此书大旨言情。正如《红楼梦》曲子所说:“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悲金悼玉的《红楼梦》。” 《红楼梦》写的“情”主要是男女之情,是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男女恋情,当然不光是男女之情,它还包括亲情友情,比如宝玉和他的姐妹迎春、探春之间的兄妹之情或者叫姐弟之情。还有一种情叫万物有情,你们注意到没有,《红楼梦》中说贾宝玉见到鸟和鸟说话,见到虫和虫说话,见到花草也在那儿叨叨咕咕的,这是什么?这也是一种情,叫做泛情论。《红楼梦》写的这个“情”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出来的呢?是用梦幻方法表现的。书中故事里梦中有梦,梦外有梦,梦幻交织,大大小小写了有一百多个梦,可以说《红楼梦》是一个言情主旨和梦幻手法结合的一部小说。那么这种小说它应该产生于什么时代呢?大家都知道文学作品的时代性特别明显,一个时期有一个时期的作品,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学作品都必然打着创作它的那个时期深深的社会烙印。比如说《水浒传》,表现的是宋朝时候的事,但《水浒传》是明朝人写的,那么会不会打着明朝时期的烙印?肯定有,我告诉你,《水浒传》108将中有个轰天雷凌震,大家知道吧,宋朝时期可没有轰天雷,轰天雷是明朝时期,所以必然打着它那个时代的烙印。再比如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张恨水、巴金、老舍、曹禺,包括鲁迅那一大批大作家,他们那些作品你不用看是谁写的,只要看那些作品就肯定知道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作品。再看今天的小说,《林海雪原》、《红日》等肯定是五十年代写的,伤痕文学肯定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即文革结束后写的,那《红楼梦》应该是什么时代的小说?这种言情主旨和梦幻手法相结合的小说,什么时代流行?我这里明确告诉大家,这就是明末清初流行的文学创作手法。中国文学史上有一个叫百年言情狂潮的时期,大约就是整个十七世纪的一百年。从中国的“莎士比亚”汤显祖写《牡丹亭》开始,一直到中国的“南洪北孔”写《长生殿》和《桃花扇》结束,前后延续百年。这百年时间内几乎所有的文学作品,包括小说、戏剧、诗歌等等叫做“非情不传”,就是你不写情就没人演,更没人看。同时这一时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写梦、写幻,言情主旨和梦幻手法相结合。可能咱们在座有些是搞小说、戏剧创作的,我不知道有没有搞戏剧研究的,你们注意到没有?始作俑者汤显祖的代表作《临川四梦》,写四个梦,还都是写情的。明末清初很多大作家,都善于写情写梦,比如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写鬼狐故事的,可是《聊斋志异》的故事80%以上都是写情的。所以,《红楼梦》恰恰应该是这一时期的作品,是这一创作流行思想下的产物,是《聊斋志异》的姊妹花。那么说你有没有直接证据呢?有。《红楼梦》书上你们注意看脂批了吗?好多脂砚斋批语都说“近时”“近日”流行之才子佳人小说如何如何,“近时”、“近日”是啥意思?就是《红楼梦》创作的当时或者稍前一点吧?才子佳人小说流行是什么时期?你们都知道那是明朝末期和清朝初期,顺治和康熙年间还在流行,后来就不行了。脂砚斋早就给你点了,《红楼梦》就是这个时期写的,和才子佳人小说大致是同一时期或者稍晚一点的小说。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昆曲特别流行,大家都看过京剧,可能很少有人看过昆曲,昆曲在舞台上咿咿呀呀地演,唱腔动作非常拖沓,但是非常抒情。昆曲属于雅部剧种,这种剧种流行于明末清初,也就是流行于十七世纪,十八世纪便逐步被花部剧种的京剧、秦腔、梆子所取代,曹雪芹那时代昆曲就已经不行了。但你们注意了没有?《红楼梦》书中描写这个昆曲特别多,贾府好唱戏,贾母过生日唱戏,薛宝钗过生日唱戏,王熙凤过生日也唱戏,元妃省亲还要唱戏,你们注意书中唱的那些戏都是啥戏?书中写荣国府唱的戏都是昆曲,宁国府唱的戏全部是弋阳腔,这就是当时所谓的“昆弋两腔”。《红楼梦》书中也用了很多戏剧的台词来表现故事,比如在宝玉和黛玉爱情描写上,两个人谈话过程中就经常使用戏词,这里面用过《西厢记》的戏词,也使过《牡丹亭》的戏词, 像宝玉去逗黛玉的丫鬟紫鹃:“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这就是《西厢记》的唱词。宝玉让芳官唱的“袅晴丝”,乃是《牡丹亭》中的著名唱腔。现在真正研究《红楼梦》中这些戏的专家也不多,但你要仔细研究却很有意思。《西厢记》这个戏原来是元朝人王实甫写的,是元杂剧或者叫北杂剧,到了明朝有一个叫李日华的,又把它改编成一种南戏,叫《南西厢》,也就是改编成昆曲了。再到明末清初还有一个著名文人金圣叹,又在北杂剧的基础上改编评点了一部《西厢记》,后人把它叫《金批西厢》。《金批西厢》和北杂剧、南西厢最大的不同之点,是个断尾巴蜻蜓,就是砍去了后半部分的《西厢》。元《西厢记》一共是20出,金圣叹把后面的4出全砍去了,把大团圆结局那块砍掉了,结于“草桥惊梦”,就是张生上京赶考,崔莺莺赶到草桥店相送,晚上做了个梦,梦中两个人婚姻没成,是以悲剧收场的。金圣叹这个人很有意思,一辈子干了两件大事,叫腰斩《水浒传》,腰斩《西厢记》。《水浒传》原书120回,金圣叹把后50回征辽征方腊全砍下去了,只剩下前70回,最后结于卢俊义惊噩梦,写卢俊义做了一个梦,梦中这些梁山好汉一个个都被擒、被杀了。你们注意到没有?金圣叹的草桥惊梦,卢俊义噩梦和《红楼梦》的宝玉之梦有什么联系?《红楼梦》第五回写宝玉的太虚幻境之梦,宝玉之梦怎么结束的?他手里领着兼美女士正在原野上高兴地游玩呢,突然跳出一帮夜叉鬼,把他们俩扯到迷津里面去了,宝玉大叫一声“可卿救我!”一惊而醒。咱们把这叫做“宝玉惊梦”吧。草桥惊梦、梁山惊梦、宝玉惊梦,这种耦合是偶然的吗?更何况《红楼梦》中出现的《西厢记》唱词,全部是《金批西厢》中的唱词,它和其他两个《西厢》的唱词不完全一样。金圣叹的作品流行于清朝初期,是当时文人案头必备的作品,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红楼梦》的创作时代。我下面重点给大家讲一下《红楼梦》与《长生殿》的关系。《长生殿》这部戏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现在大陆对昆曲感兴趣的人不多,台湾还不错,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就搞这个《长生殿》,并且很有成就。《长生殿》是我国历史上一部优秀的昆曲,它的作者是洪昇,创作完成于康熙27年,即1688年。《长生殿》在中国戏曲史文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当时人们以“南洪北孔”为中国戏剧文学史上的最高峰,南洪指洪昇,代表作是《长生殿》,北孔指孔尚任,代表作是《桃花扇》,这是中国戏剧史上的两座巍峨高峰。不知大家注意没有?《红楼梦》中多次出现《长生殿》的折子戏,元妃省亲时也演了《长生殿》中的一折《乞巧》,但是《红楼梦》中绝对没有出现过《桃花扇》的任何一折或者唱词,这个问题很值得深思。 按理说《桃花扇》里的内容和《红楼梦》里的内容更可以呼吸相通,作者怎么就不引用《桃花扇》呢?这是因为《红楼梦》创作时期,《长生殿》已经问世,《桃花扇》尚未出笼。《长生殿》的问世时间是康熙27年,《桃花扇》的出笼时间是康熙38年,《红楼梦》就是在这之间的十年中创作的,当然不会写到《桃花扇》。现在我们回到正题还说《红楼梦》和《长生殿》的关系。《红楼梦》和《长生殿》之间的联系太密切了,不仅仅是《红楼梦》中大量地引用了《长生殿》的内容和折子戏,你要细读《长生殿》,再读《红楼梦》,就会发现《红楼梦》是按照《长生殿》的架构、《长生殿》的风格、《长生殿》的手法,完全像扒下来的一样创作的。比如说故事架构,《长生殿》是一个什么架构呢?用作者洪昇自己的话说,就是专写“钗盒情缘”。钗就是金钗,盒就是玉盒,这是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定情物。书中以钗盒为经线,以李隆基和杨玉环“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长生殿的盟言为纬线,然后以天孙织女的机梭,就像那个织布的梭子一样,织成的一部《长生殿》,这是洪昇的老朋友、大文学家吴仪一说的。你们想想《红楼梦》的架构是什么?《红楼梦》不是也以金玉良缘为经线,以木石前盟为纬线,用警幻仙姑的梭子织成的嘛!金玉和金钗玉盒,盟言和木石前盟,警幻仙姑和天孙织女,简直就是照抄照搬。《红楼梦》有木石前盟,《长生殿》也有李杨前盟,李隆基、杨玉环生前的盟言,在杨玉环死后,也叫作“前盟”。这种结构上的相同是抄袭吗?是偶合吗?显然不能如此简单对待。再从人物性格上看,《长生殿》中的杨玉环或者叫杨贵妃,如果形容她的性格就是“娇、慧、妒”三个字,娇是娇美,慧是聪明,妒是嫉妒,以妒写情。《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是什么形象?也是“娇、慧、妒”,以妒写情,手法完全一样。《红楼梦》书里好多具体的词都是从《长生殿》中直接引用来的,我就不一一给大家列举了。第一个发现《红楼梦》和《长生殿》之间特殊关系的不是我,我不敢贪天之功为己有,而是我国著名红学家周汝昌老先生。周汝昌先生发现之后他就写了一篇文章,认为《红楼梦》和《长生殿》之间的关系绝不是一般的文字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远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深。但是到后来周汝昌老先生的结论结到哪去了呢?他说《长生殿》的作者洪昇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爷爷曹寅是朋友关系,所以曹雪芹受了洪昇的影响。曹寅和洪昇确实是朋友关系,洪昇还给曹寅的戏剧评点过,曹寅也请洪昇畅演三日《长生殿》。但有一次研讨会上我和一些专家发生争论了,我说这种解释是非常非常牵强的,首先曹寅去世的时候曹雪芹还没有出生,洪昇比曹寅还早死了十一年,曹雪芹从来就没见过他的爷爷,当然更没见过洪昇。那个时代也不像现在发达,网络一点啥都出来了,曹雪芹手中也应该不占有洪昇的任何生活资料,曹雪芹怎么能去写洪昇呢?曹寅对洪昇的印象以及对《长生殿》的偏好,还能通过遗传因子传给他的孙子吗?《红楼梦》和《长生殿》之间的关系,除掉结构语言完全相似之外,还有一层关系,《红楼梦》中隐写了《长生殿》案件,什么叫《长生殿》案件?我给大家简要解释一下,中国历史上有文字狱,《长生殿》是康熙27年写成的,康熙28年演出大受欢迎,轰动全国,戏剧班子非此剧不演,有的光制备行头一次就花三十万两纹银,不得了。但是在康熙28年也因此出了大事,当时京城有一个戏班子叫聚和班,演洪昇的《长生殿》发财了,说真得感谢感谢作者,就在中秋节前后,把洪昇和京城的一些名流都请来了,大家坐在戏台下边喝着酒看《长生殿》演出,尽兴而散。可不巧的是,演完之后马上被人告到康熙皇帝那里去了,告什么呢?说国丧期间聚演《长生殿》。什么国丧?就是康熙皇帝的第三任皇后孝懿佟皇后刚死,正是皇家的丧期。康熙皇帝知道后大怒,把这些官员全部免职的免职,处分的处分,把洪昇也革去了国子监生的身份,并且抓到监狱里给他关起来,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长生殿》案件。《红楼梦》里头有写《长生殿》案件的内容吗?秦可卿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前一段时间大作家刘心武为此还搞了一个秦学,说秦可卿是废太子的女儿,我倒没看出来秦可卿是废太子的女儿,但我在那里头看出了《长生殿》案件。《红楼梦》中整个秦可卿的故事,说到底写的就是两段故事,一段故事就是贾宝玉在秦可卿的卧室做梦,一段是秦可卿大出殡,四王八公都去路祭,贾宝玉也去送葬。第一个故事写的是啥啊?在秦可卿卧房里做梦,梦中警幻仙姑给贾宝玉介绍一个仙女兼美,说“其鲜艳妩媚,有似乎宝钗,风流袅娜,则又如黛玉”。这么一个漂亮女子,和宝玉之间正在卿卿我我、难解难分之际,两人携手出游,走到迷津边,夜叉鬼上来,把他们扯到迷津里面,宝玉大叫一声“可卿救我”,满身冷汗醒了。这写的是啥啊?正是在暗写《长生殿》案件。《长生殿》的主人公是谁?是杨贵妃,杨贵妃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鲜艳妩媚,风流袅娜,正所谓“兼美”。洪昇正是因为痴迷于写《长生殿》,携手兼美而最后坠入了人生迷津,终生都毁掉了,可怜一曲《长生殿》,断送功名到白头,这就是当时的诗人说的。后面写秦可卿大出殡,写大出殡之前你注意到没有?丧板一敲响,贾宝玉当时就吐了一口鲜血,别人问咋样了?宝玉说没什么,血不归经。书中秦可卿不过是贾宝玉的一个侄媳妇,她死了,宝玉吐什么血?他还没成人呢。实际上《长生殿》案件发生之后,作为《长生殿》的作者洪昇怎么能不口吐鲜血?秦可卿整个大出殡的场面那么浩大,压地银山一般,一个小小的宁国府长孙媳妇,五品龙禁尉,应该有这样的场面吗?绝对不应该。那绝对是按照国葬的场面描写的,四王八公都得路祭,一般的贵族家庭哪有王和公亲自去给路祭的?按照封建礼教也不可以呀,只有皇后、皇贵妃出殡才能有这种的场面。大家仔细想一想,一个大出殡,一个坠迷津,你就知道《红楼梦》里秦可卿写的是啥了。实际上说到这里,我的推论都已经出来了,《红楼梦》和《长生殿》应该是同一作家的作品,或者说这两部作品是十七世纪言情文学狂潮中的两朵最璀璨浪花,是一个母亲生育的两个女儿,她们的母亲就是洪昇。这是我给大家讲的第二个问题。 下面我讲第三个问题,《红楼梦》与女性文学。女性文学包括女性本身的文学活动,女人创作的小说和其它文学作品,也包括以女性为题材的文学作品。因为这个题目太大,我这里把它缩小一点,讲讲《红楼梦》中写的女性的文学活动是根据什么创作的?书中的大观园诗社,姐妹们前面结成一个海棠社,咏白海棠,咏菊花;后面又结成一个桃花社,就是林黛玉重建的桃花社,咏桃花,还有柳絮。《红楼梦》中结成大观园诗社的这些姐妹一共多少人?十二个聪明漂亮的年轻女人,我们把她们叫做金陵十二钗。金陵十二钗有没有生活原型啊?能不能是凭空创作出来的啊?我不知道别人,反正我是没这能力。要是没有生活体验,绝对写不出来那十二个活生生的女人,并且写得活灵活现,如见如闻,你怎么编也编不那么圆。那么,我们接着上边的那个结论再讨论一下,上一个结论就是我们推测《长生殿》和《红楼梦》是同一作家的两部作品,《红楼梦》的作者应该是清朝初年的洪昇,那么在洪昇身边有这样十二个姐妹吗?朋友们,我告诉你们,不仅有,并且是活生生的“蕉园十二钗”!不仅仅是十二个女诗人,而且还和《红楼梦》描写的一样,前后结成了两期诗社!中国历史上女子结诗社的不多,真正超出家族范围结诗社的只有两个:一个叫蕉园诗社,成员是蕉园十二子,一个叫吴中诗社,成员是吴中十子。吴中十子活动期间是在乾隆中晚期了,这个时候《红楼梦》早已问世,所以吴中十子的生活不太可能作为《红楼梦》的创作素材。那么蕉园十二钗能否是《红楼梦》中大观园诗社的创作素材呢?我下面重点给大家辨析一下这件事情。清朝初期,当时杭州有“诗礼簪缨”的洪、顾、黄、钱四大家族,这就是《红楼梦》中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创作原型。《红楼梦》书中的贾氏家族原型就是洪昇的家族,也确实是国公出身,他的老祖宗洪皓是宋朝的魏国公,洪皓的儿子洪适封爵也是魏国公。书中的史家,就是贾母史太君的娘家,史家原型是杭州顾家,为什么顾家姓史呢?因为顾家的祖先是越王勾践的后裔“顾余侯”,顾余侯的后代方以顾为姓。《红楼梦》书中的王家,是杭州四大家族的黄家,杭州人讲话王黄不分,作者让他姓王也情有可原。《红楼梦》中交代,四大家族中当时都衰败了,就这个王家还在世当权,王子腾还升了大学士,这是真事。这个黄家出了个清初的太平良相黄机,黄机是洪昇的外祖父,洪昇的母亲是黄机的女儿,洪昇的妻子黄蕙是黄机的孙女,洪黄两家两代婚姻,与《红楼梦》书中贾王两家关系完全相同。书中的薛家就是钱家,你们注意“珍珠如土金如铁”,钱家是古越国钱王的后裔,不仅姓钱,而且有钱,确实是“珍珠如土金如铁”。清朝初期,在这四大家族中出了十二个年轻女诗人,她们前后组建了两期诗社,组建诗社的地点在蕉园,所以叫蕉园诗社,前期叫蕉园五子社,后期叫蕉园七子社。这十二个女诗人是谁呢?顾玉蕊、徐灿、柴静仪、林以宁、钱凤纶、钱静婉、顾启姬、毛安芳、张槎云、冯又令、李端芳、朱柔则,整整十二个美丽聪明的女孩子。《红楼梦》书中写第二期大观园诗社的时候,书中题目叫“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事实上蕉园诗社最著名的女诗人叫林以宁,林黛玉就是以这个林以宁为原型写成的。林以宁是前期蕉园五子社的重要成员,她又是重建蕉园七子社的那个领头人,可见大观园诗社沿革与蕉园诗社一丝不差。你们再注意,《红楼梦》那些姐妹们写诗赛诗这些活动,往往都离不开一个老态龙钟的老太太,这个老太太谁啊?就是那个慈祥的贾母,实际上蕉园诗社十二个年轻女子,也都围绕着这么一个老太太在转,这个老太太的原型就是顾若璞,她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文学家和诗人。她是明朝人,清朝初期的时候还活着,但是已经很老了。她在四大家族中培养了这十二个年轻女士,十二个女孩子也都围绕着这个老太太在转。一个鹤发童颜的老太太领着十二个年轻女诗人,这就是《红楼梦》大观园诗社生活原型的实情。请朋友们再注意,《红楼梦》开始写海棠社的时候,大家选一个诗社“祭酒”,就像国子监祭酒也就是校长一样,大观园诗社也有祭酒即社长。姐妹们选的谁啊?大嫂子李纨。事实上蕉园诗社的祭酒也是个大嫂子柴静仪,是大家公推柴静仪担任祭酒。柴静仪与李纨一样,也是个寡妇,孤儿寡母生活,是诗社中公认的德高望重的大嫂子。你们还注意到没有?《红楼梦》写的这些女诗人做诗的时候,都各自为自己取了个雅号,林黛玉叫潇湘妃子,薛宝钗叫蘅芜君,史湘云叫枕霞旧友,等等。蕉园诗社这些女子在结社的时候,也确确实实都为自己取了一个别号,比如说我刚才谈到的林以宁,她的别号叫凤潇楼,她的作品集就叫《凤潇楼集》,凤潇和潇湘妃子有意义上的联系,没问题吧。柴静仪的别号叫凝香室,钱凤纶的别号“古香楼”,她的妹妹钱静婉叫“天香楼”,她们也分别用自己的别号为名出版过作品集。这里我重点说一下这个林以宁。你记得《红楼梦》书中说林黛玉爸爸林如海是个两淮盐政,又叫巡盐御史,习称盐课林老爷。那么林以宁她爹真是盐课林老爷吗?真是,她爹叫林纶,是前明的进士,后来在清朝被选派到山西盐池做盐政,但不是两淮盐政。清朝那时候全国有四大盐政,一个是两淮盐政,一个是长芦盐政,一个是四川的井盐,还有一个山西的池盐,他是山西池盐的盐政。书中林如海做盐政,他女儿却啥也没有,挺穷的,吃点燕窝还得薛宝钗送给她,可见林纶这个盐政当得挺寒碜,很窝囊。那个时候他家在杭州,他本人在山西,整个清朝前期是战乱频繁,交通基本中断了,所以他的家根本就得不到任何接济,很困难。林以宁这个人,她的性格和《红楼梦》书中林黛玉是一模一样,柴静仪在一首诗中说她“诗怀偏与药囊亲”,把诗和药组合在一个人身上,这个人只能是林黛玉。再比如书中说林黛玉经常仿照卫夫人帖写簪花小楷,在灯下读陶渊明诗,林以宁的生活用蕉园姐妹的话说,确实就是“半壁青灯临卫帖,一窗寒雨读陶诗。”《红楼梦》中这些女性的下场都很悲惨,“千红一哭,万艳同悲。”事实上蕉园十二钗的下场也确实如此。比如张槎云叫肠断而亡,这个人吟诗吟得很苦啊,她丈夫也早死了,生活很艰难,有一天正在窗户前面正吟诗呢,突然说“我肠断了”,随后倒下就死了。毛安芳长期患病,一生中没生孩子,她的小姑子曾经送她一支“宜男草”,就是一种草花,传说把这个佩戴上就能生男孩子。她说:不用了,我以诗为子。多么潇洒悲凉的女诗人啊!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最有意思的故事,就是《红楼梦》书中出现的宝姐姐薛宝钗,你们注意宝姐姐有啥特点?她得了一个很怪的“热毒症”,据说在娘胎里带下来的。治这个病要吃要吃“冷香丸”,冷香丸怎么配制的呢?是用十二个月的白花蕊炮制成的。这个描写很奇怪,天下有如此怪病、如此怪药吗?没有。书中写的薛宝钗他们家是做什么的啊?是“皇商”,但是怎么看他家也不像商人啊!我刚才说了,《红楼梦》书中的薛家的原型就是钱家。书中写的薛姨妈一个老寡妇领着儿子、女儿千里迢迢来投奔亲戚,却一个字没提薛姨爹哪里去了,是死是活都没说,反正就是没有薛姨爹。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清初顺治年间发生了一次丁酉科场案,是在江南科场,不是北京科场。丁酉科场的主考叫方猷,副主考钱开宗,考试过后被人告发了,说这两个主考受贿。当时有一个举子,这个人历史上赫赫有名,叫尤侗,号西堂,是这场的举子。考试后尤侗忿忿之下写了一个剧本,叫做《万金记》。什么叫“万金”呢?方字去了一点为“万”,钱字保留偏旁是“金”。剧中就写主考受贿,就把一些无才无德的人都取中了,有才有德的人都落第了。剧中有一首著名的曲牌子叫《黄莺儿》,写的是“诗曰子云全无用,全靠孔方兄。”顺治皇帝看了这个剧本之后龙颜大怒,批道这是“货殖家风”!什么叫“货殖家风”?大家看过《史记货殖列传》吗?货殖就是做买卖的,皇帝亲自封的“货殖家风”,你说他家是不是“皇商”啊?当时顺治皇帝把方猷和钱开宗全都砍了脑袋,把全家老少主仆200多口人,一根绳拴着三千里长途带到北京,全部发卖给旗人为奴。你们注意《红楼梦》书中有一处莫名其妙的描写吗,说薛宝钗到京里来待选来了,待选就是选妃,但最后无影无踪了,书中也没交待什么原因。实际上是把他家年轻的女孩子都发卖给王公贵族,伺候这些公子小姐去了,你以为真是给皇帝当妃子啊?后来顺治皇帝发现处分重了,把他们又放了。一位老寡妇妈,领着儿女回到杭州,投奔亲戚洪昇家,洪昇的继母钱氏就是钱凤纶的姑妈。《红楼梦》书中写薛宝钗有一个丫鬟,名叫莺儿,莺儿姓啥?姓黄。你们注意到尤侗那个曲子叫啥?叫《黄莺儿》。《红楼梦》作者这是偷着写,暗中写,不敢明写。   综上我们是否可以这样推论:《红楼梦》是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性文学团体蕉园诗社为素材的传记性文学作品,是洪昇为使姐妹们“闺阁昭传”创作的小说。上次我在吉大讲的时候有的同学问我,“那他为什么不写蕉园十二钗,怎么写金陵十二钗呢?为什么要把故事拿到南京去呢?”我告诉你,他之所以把故事安到南京去,是因为在清朝初期,具有民族主义情绪的文人,都有一种强烈的民族气节,这在当时叫做金陵情结,典出南宋大诗人刘须溪的作品。大明王朝“兴也金陵,亡也金陵”,朱元璋是在金陵打的江山、坐的江山吧,最后南明小朝廷是在金陵覆亡的吧,所以金陵代表着当时遗民思想文人的一种情绪,“金陵情结”并非真是写南京。《红楼梦》中一笔都没写南京,南京的景物一句没提,但《红楼梦》中写的却全部是杭州的景色。我这里面给大家提供几幅图片,上面这个图叫西溪山庄,下面这个图叫蕉园,实际蕉园是西溪山庄的一部分,是西溪山庄中的园中园,蕉园诗社就是在下面这个院子中结成的。这个蕉园的原型就是柴静仪的老爹柴云倩的一个园子。柴云倩穷啊,他就把园子卖给当时的大官僚叫高士奇,这个高士奇和洪昇是同学,并且和洪昇是同年,后来做的官很大,也很有钱,当时是很有名的贪官,叫做“万国金珠供澹人”。高士奇把这个蕉园扩建成西溪山庄,然后用这个西溪山庄做什么呢?接待康熙皇帝。1689年康熙皇帝第二次南巡到了西溪山庄,在西溪山庄还做了一首五律:“十里清溪曲,修篁入望深”,然后又为西溪山庄题写了一个匾额叫“竹窗”。我们联想到《红楼梦》中借元妃省亲写南巡,为元妃省亲建的大观园,也是姐妹们结社做诗的大观园,实际上它们的原型就是一个园子西溪山庄。天底下这么巧合的事不会有第二个吧?《红楼梦》中写的林黛玉住的地方叫潇湘馆,也叫有凤来仪,景色是“窗前也有千竿竹”,“龙吟细细,凤尾森森”,联想到想到康熙皇帝题写的“竹窗”,诗中说的“修篁”,一切都清楚了吧?还有秋雪庵。《红楼梦》中姐妹们有一次在芦雪庵结社做诗,烤鹿肉吃,这个地方的原型就是杭州西溪的秋雪庵。为啥叫秋雪庵?因为这个地方历史上芦苇丛生,秋季芦花如雪,所以才题名为“秋雪庵”,《红楼梦》中只是换了一个字叫“芦雪庵”,意思还是秋季芦花如雪。归纳一下,《红楼梦》中的这个大观园,第一它是元妃省亲的地方,就是康熙南巡巡幸过的地方;第二它是姐妹们结社做诗的地方,就是蕉园诗社结社之处;第三它是宝玉和姐妹们的故园,也是洪昇和姐妹们的故园。总的来说,大观园的原型就是明末清初杭州西溪的蕉园,洪园等等这一组园林建筑。《红楼梦》大观园不是以一个园子为原型创作的,而是以流香溪畔一组园林建筑为原型的,这里头包括蘅芜苑。蘅芜苑的原型就是杭州的花坞,这是钱家的产业。蘅芜本意是指鲜花香草,苑就是园子,蘅芜苑顾名思义就是种植鲜花鲜草的园林。钱家种植鲜花香草的园子在西溪花坞,这里千年来一直就是给杭州供应花草的地方,又叫马塍花窠。再举一个例子,《红楼梦》中大嫂子李纨住在稻香村。宝玉题咏大观园的时候,众清客说这地方叫杏花村好,贾政说不好,“犯了正名”,宝玉说应该叫“稻香村”,再题个匾额叫“杏帘在望”,大家都轰然叫妙。“杏花村”犯了谁的正名啊?杏花村代指酒店,杏帘在望不也是指酒幌子吗?一个意思嘛,为什么宝玉说的又不犯正名了呢?我告诉你,柴静仪夫家沈氏家族住的地方,原先确实是一家酒店,叫九间楼酒家,也叫杏花村。这个杏花村从南宋开始就有了,还是宋高宗封的。宋高宗在这里喝酒龙颜大悦,御笔给这里题个名,叫做“不为酒税处”,意思是你家祖祖辈辈在这里卖酒不用纳税。这个地方就在柴静仪丈夫家的杏花村。到了明朝末年,有一个僧人兼诗人释大善,他写的诗集《西溪百咏》中,就曾说这里“杏花村里酒帘摇”。因为这里本来就叫杏花村,所以清客们的题名犯了正名,宝玉说的“杏帘在望”,即指明了酒家,又不犯本名,所以的确很妙。总的说在杭州西溪,作者故园、姐妹做诗的园子和皇帝南巡的园子,结合在一起了,天下不会有第二处,只有这么一处天衣无缝的《红楼梦》大观园原型。     最后做几句小结:第一,《红楼梦》是洪昇于康熙三十一年至四十三年之间创作的断臂维纳斯。康熙三十一年是他经历了《长生殿》案件之后返回家乡的时候,四十三年是洪昇去世的时候,洪昇是酒醉以后不幸坠水而死的,,所以《红楼梦》没写完,成了断臂维纳斯。《红楼梦》是洪昇晚年回顾自己之罪、姐妹之情、家族不幸而“编述一记”的纪实性质小说,是以情本观念和戏剧手法创作的文学作品。第二,《红楼梦》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是十七世纪言情文学狂潮中的一朵璀璨浪花,是小说化的水磨腔和故事化的梅村体,是晚明言情文化气脉在高潮中谢幕的标志。只有在晚明文学气脉气脉之中,才需要并催生了《红楼梦》。第三,土默热红学,首先是从特定思想文化入手判别小说之时代,然后从比较文学切入推断小说的作者,最后从作者生平、故园、姐妹着眼考证小说的创作素材。所以,应该说土默热红学证明了《红楼梦》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一部现实主义题材小说。最后,我们研究这个干什么?是为了正确判断《红楼梦》的思想源流和文化传承,是正确解读《红楼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红学摆脱阶级斗争学说的臀部印迹,在浮躁与无奈交织的没落阶段得以凤凰涅磐浴火重生的必由之路。只有按照晚明情本文化和清初遗民文化去解读《红楼梦》,才能真正读懂《红楼梦》,按照乾隆时期曹雪芹那个时代去读《红楼梦》,《红楼梦》只会越读越坏,如此而已,岂有他哉?!   谢谢大家。   各位有什么问题可以互动一下。     提问1:我第一次接触土默热红学,我想问两个问题,第一就是您的红学在目前红学界处于什么位置和地位?或者说在红学界里得到多大认可?第二在您研究红学或者在反对现在红学的过程中,有没有目前还解释不了的硬伤?   土默热:看来你真的注意到土默热红学在网上的一些表现了。我今天讲的这些是我本人35年时间内研究出的一个学说体系,这个学说体系和传统的红学完全无关,它纯属另起炉灶搞的一套全新的学说。传统的红学主要有这么两大派,一派是索隐派,把一大堆正史和稗史的史料与《红楼梦》统统加以附会,也就是在清宫秘史中寻找《红楼梦》的真谛;另一派是考证派,也就是现在的以曹雪芹为作者的正统红学或主流红学。大家可以想一下,中国《红楼梦》学会从会长到所有的会员几乎都是“胡适的徒子徒孙”,都是曹雪芹的忠实信徒,这是新红学创始人之一俞平伯的原话,不是我诬蔑他们,所以他们是绝不会承认土默热红学的,我也从来不希望得到官方的承认。为什么呢?他们一辈子安身立命的就是曹雪芹说,你把“胡家庄”、“曹家店”挑了,就等于把中国红学学会的祖坟也挖了,怎么还能希冀在他们中间获得承认和地位?那么土默热红学什么时候能得到社会承认呢?我想由时间去决定好了,真理毕竟不是靠权利和垄断所能长期抗衡的,历史是公正的,最终会给《红楼梦》研究提供一个正确的答案,不会让《红楼梦》永远被红学家们说得越来越坏的。至于你刚才说到的我有什么硬伤,有啊。我在研究过程中自我修正的东西很多,我研究了35年了,早期研究的东西我自己感觉不太合适的或者拿捏不准的我都把它删掉了,这在任何一个研究者的研究过程中也是不可避免的。我告诉你,胡适一开始也并不是考证派,胡适开始是地地道道的索隐派,曽断言《红楼梦》作者是“胡老明公”,绝对不是曹雪芹,但后来胡适却把曹雪芹肯定了,把索隐派骂了,也包括骂他自己嘛。这说明学术本身都是在不断发展和修正过程中。好了,谢谢。     提问2:我看了《红楼梦》,就觉得刘姥姥三进大观园,最后贾府已经没落了,她这个人物究竟要展现出什么样的形象?是真善美还是一种中国的最底层人的心声?我想请老师给我指正指正。   土默热:这个事,我不够权威,因为在这方面就是关于人性方面我研究不多。我的解释还是从文学的角度,我想从刘姥姥身上能看到两种东西,一种东西就是社会底层人的善良、憨厚、知恩图报这样一种具有良知的老太婆形象,另外我在刘姥姥身上也看到了清朝初年那些个所谓“山人打秋风”的形象。明末清初有一大批文人,他们自称为“山人”,靠打秋风为生,到这里去溜达溜达,到那里去凑凑热闹,挣点钱,蹭点东西,生活倒也很潇洒自在。在这些山人中,大文豪陈眉公,大作家李笠翁,都是打秋风的高手。《红楼梦》中的刘姥姥,某种程度上也是作者对这些山人形象的生动刻画。你不要认为刘姥姥很笨啊,刘姥姥可不笨啊,她对牌点时说的那些酒令你听起来挺土,仔细想想实在是贴切无比,别看我念书比她多多了,还弄不上来呢。     提问3:前两天我听了刘心武老师关于《红楼梦》的揭秘,他的结论说《红楼梦》是曹雪芹写完了,是部完整的作品,只不过后面丢失了,就是说《红楼梦》没有完,我想您研究过程中也一定会注意到他的看法,您对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看法?谢谢。   土默热:如果你想研究这个问题,得认真看一看书中的脂砚斋批语,别人云亦云。我是很尊重刘心武的,大作家,很谦和,很有表达能力,但是我决不同意刘心武的学说,更不同意他对《红楼梦》的一些说法。至于他对脂砚斋和曹雪芹关系的解读,与我的解释根本就不是一回事。脂批中出现的作者“芹溪”,刘心武认为是曹雪芹,我则认为是洪昇的笔名,他用这个笔名还校对过《天宝曲史》,这个我做过专门研究。康熙二年出版的一部重要的戏剧作品《天宝曲史》,署名作者是苏门啸侣,评点者是芹溪处士,这个“芹溪处士”绝无可能是曹雪芹,那个时候曹雪芹他爷爷还穿开裆裤呢。至于你说到《红楼梦》已经写完的说法,我也不赞成,我认为洪昇的作品是没写完,你注意《红楼梦》前80回、后40回绝对不是一个作家写的,从语言风格上就可以看出来。后40回我倒怀疑是曹雪芹补的,你看书中最后怎么写的?说空空道人找了一些“收缘结果”的话头,又重新抄录了一遍,然后找到了一个悼红轩,悼红轩里头果然有个曹雪芹,空空道人把这个“收缘结果”话头交给曹雪芹,曹雪芹跟空空道人说了一句笑话,说你空空果然空空,然后什么荒唐尤可悲。这一段你读了吗?我建议你读一读,你读到这里,就会看到曹雪芹在后40回中已经赤膊上阵了。     提问4:我想问一下,《红楼梦》有脂砚斋和畸笏叟这两个人物,他们是一个人物吗?   土默热:现在红学界做学问做得最糟糕或者最不令人佩服的就是在脂砚斋的研究上。陈维昭教授的《中国红学史》上曾经说过,在红学家笔下曹雪芹在创作过程中有两个智囊集团,对作者经常指指点点,一个集团就是敦诚敦敏兄弟,有他们纪念曹雪芹的诗为证,另一个集团就是脂砚斋畸笏叟这些人。这两个评点集团在持续十几年时间内与曹雪芹都有密切交往,但互相之间又都不认识,从来没见过面。曹雪芹就好像地下工作者似的,这边接待国民党的军统头子戴笠,那边招呼共产党的地下首领李克农,在同一个茅屋檐下,怎么还能不让他们两人见面呢,这怎么可能呢?实际上所有那些咏曹雪芹的诗中从来就没谈到《红楼梦》,而把脂砚斋说成是曹雪芹时代的人或曹雪芹身边的人,完全是红学家根据曹雪芹反推回来的。书中的作者芹溪如果不是曹雪芹的话,那脂砚斋自然也不是乾隆年代曹雪芹身边的人。比如《红楼梦》的作者叫芹溪,书中大观园的建造者叫山子野,你知道他们的出处吗?就是南宋时期朱熹的表兄,著名的儒士“芹溪处士邱子野”,邱原作丘,丘也是山,山丘同义。山子野就是邱子野,就是芹溪处士。《红楼梦》说大观园的建造者叫山子野,你能说《红楼梦》是南宋人写的吗?不是,是洪昇写的,是借邱子野的名号,这个我都做过考证。所以脂砚斋本身也是洪昇身边的人,我曾经对脂砚斋批语中所透露的那些个具体的生活和具体的人物逐一做过考证,全部与洪昇有关,比如说脂砚斋批语中说到《女仙外史》和《隋唐演义》,其作者吕熊和褚人获都是洪昇的同时代人,互相之间有密切交往,洪昇还曾为两部作品写过序言。当然脂砚斋所说的这些东西都是脂砚斋和洪昇共同经历过的人和事,这个人就是洪昇的妻子黄蕙。黄蕙是谁?是康熙朝大学士也就是宰相黄机的孙女,也是洪昇他母亲的娘家侄女,洪黄两家两代结亲,你知道《红楼梦》中王熙凤和姑姑王夫人与贾家也是两代联姻,绝非偶合。至于畸笏叟,应该是康熙23年昇纳的一个戏子出身的小妾,姓邓,名不详,因其善歌,故称雪儿。洪家的好多生活也是他们妻妾共同经历的,但这个妾文化水平不高,所以批语也有点半通不通的。她为什么叫畸笏叟呢?洪昇有个二弟洪昌,在他们家发生家难的时候与哥哥一起被赶出家,后来在漂泊过程中死了,《红楼梦》中处处表现出哀悼二爷,是因为他们家的二爷年轻轻就惨死了。洪昇晚年创作过程中,为了纪念这个二弟,把小妾生的儿子过继到二弟名下,并且写了述怀八首:“哭弟悲无已,重经两妹亡,为兄年老大,叠稠遇悲伤。”儿子过继给老二去做承继香烟的人,他的妈妈是不是“继户嫂”,谐音畸笏叟呢?     提问5:我想问一下,可不可以理解《红楼梦》就是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缩影?第二个问题是脂砚斋是不是曹雪芹的父亲?第三个问题是您怎么看红学家陈林和他现有的研究成果,也就是20万字的破译红楼。谢谢。   土默热:你这三个问题都是我所不愿意回答的。因为你的第一个问题是现在中国红学会所主张的,有政治红学、阶级斗争红学的色彩,我不愿意评价。第二个关于曹雪芹作者身份这个问题,我从来就不承认,我今天讲的都是洪昇。第三个关于陈林的作品,我看过,但是我不太愿意评。虽然他和我谈的风马牛不相及,但我不愿意搞文人相轻,为抬高自己而贬低别人,这不好。对不起,谢谢。     提问6:今天听了土教授的报告,感觉对《红楼梦》作者曹雪芹从根本上给否了,另外土教授的理论说得非常有根据,证据很清楚,明末清初的时代江南那些文人对清朝攻进来确实不服,这咱们非常理解,这是第一。第二我非常不明白,不知道土教授研究没研究,为什么这个名落到曹雪芹身上?文学讲坛上有人讲上海一些研究人员说《西游记》的作者也不是吴承恩,但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吴承恩写过在西方旅游的记,出版名就按这个来了。如果这个是洪昇写的,为什么安在曹雪芹头上呢?   土默热:你说的这个问题我今天限于时间关系没有讲,前几天我在吉林大学讲的时候,讲过这个内容。简单地说就叫做“此红楼非彼红楼”,曹雪芹确实搞过一部《红楼梦》,这部《红楼梦》见于清朝中期大诗人袁枚的记载和永忠明义二首诗,从那个记载中可以看出曹雪芹那部《红楼梦》的具体内容,和现在这部《红楼梦》根本不是一回事。当时记载就说那部《红楼梦》是写妓女的书,篇幅短小首尾完整,并且早已经失传了。这两部书又重名,结果是百年红学混乱的根源就在于混淆了两部《红楼梦》。     提问7:您说《红楼梦》是洪昇所写,您讲这些的根据是什么呢?您是怎么知道这些秘密的呢?土默热:你问的这个题目太大了,我要回答的话就告诉你一句话,说到底我是根据唯物史观去研究《红楼梦》的。因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品,我相信《红楼梦》身上必然打着它那个时代的印记,所以我从《红楼梦》思想和文化分析入手,推断它是清朝初年的作品,晚明文化的产物。然后在《红楼梦》中所反映的这些生活中,我再考证它的创作素材,我方才已经解释了,就是这么来的。如果再加两句话,我们过去所说的曹雪芹又是怎么来的?用胡适的话说,是“大胆假设,小心考证”出来的,前提是大胆假设,然后是通过小心考证去印证这个假设是否成立。如果当初假设错了的话,考证得越小心,离真相就越远,因为南辕北辙嘛。我这一切不是从大胆假设入手,而是按照唯物史观,从思想、文化分析入手,去层层递进,去推理分析,最后再用严密的证据构成十论,所以从方法上说我和胡适的研究根本不是一个路子。他是假设曹雪芹是作者,其他的都不是,然后就开始围绕曹雪芹凑材料,材料不够,就用《红楼梦》来反证曹雪芹,曹贾互证,这是伪科学。当今正统红学界几乎什么证据都没有,就说曹雪芹诗才很高,用什么证明呢?他说《红楼梦》的诗写得多好啊!这是用《红楼梦》反证曹雪芹。如果这么求证也可以成立的话,那就不用证曹雪芹了,你说《红楼梦》是猪八戒写的也行,用《红楼梦》中的诗去反证任何人效力都是一样,这是做学问吗?这是伪学问。还有什么?没有了。好,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