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必修一第一册第三章地球上的水【课程标准】1.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2.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和运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考点一水循环【知识回顾】1.水循环过程示意图。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3.影响水循环各环节的自然因素。4.利用水循环原理解释地理问题。5.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知识回顾答案】1.2.维持全球水量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塑造地表形态;成为联系海陆的纽带;吸收、转化和传输太阳辐射能。 3.影响蒸发的因素有光照、气温、风速、湿度和裸露的水域表面积;影响水汽输送的因素有风(季风,信风,西风等)、距海远近和地形等;影响地表径流的因素:自然因素有河流的补给方式(如雨水补给的河流考虑降水量)、流域面积和支流数量、植被覆盖状况、土壤质地(下渗)、蒸发;人为因素:生产生活用水;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水汽、上升大气运动(降温)、凝结核等;影响下渗的因素主要有地面性质(如硬化路面与沙质土壤)、坡度、植被、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4.沼泽的形成:来水多——降水多;河流湖泊多,地下水位高;去水少——气温低,蒸发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冻土或土质黏重,不易下渗城市内涝的成因:来水多——降水多;去水少——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地面硬化下渗减少。咸水湖的形成:来盐多——河流注入带来大量盐分;去盐少——无出湖河流带走盐分;去水多——水分蒸发。5.修建水库:改变地表径流的季节分配,同时由于水面面积扩大和下渗增大,使地下水位提高,可加大库区的蒸发量和降水量。跨流域调水:能够改变地表径流的空间分布,也可以使调入区蒸发量增加,大气中水汽增多,从而增加降水量。植树造林:十倍有涵养水源的作用,因此下渗会增多,地表径流会减少。滥伐森林:减少蒸腾空气中水汽,减少降水量减少;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减弱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多。围湖造田:减少湖泊的蓄水量,也就是减少地表径流环节。城市路面硬化:硬化的路面会减少下渗,从而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同时蒸发量减少。【典例解析】“城市干岛”是伴随城市化出现的一种现象,在城区空气的相对湿度(指在一定时间内,某地空气中所含水汽量与该气温条件下饱和水汽量的百分比。饱和水汽含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大)小于郊区时形成,一年四季都存在。云南C市是座人口超百万的大城市,其城市干岛强度的季节变化明显,近年来总体呈增强趋势。下图示意云南省C市城市干岛强度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云南省C市夏季干岛效应最强的主要原因是城区夏季()A.蒸发量较大B.近地面空气中水汽不足C.降水量较小D.土壤和植被吸收水分多2.近年来C市城市干岛效应呈增强趋势的根本原因是()A.建成区面积扩大B.城市化速度快C.植被覆盖率降低D.热岛效应增强【答案】1.B2.B【解析】1.夏季的气温最高,空气的饱和水汽含量最大。相较于其他季节,夏季虽然降水最多,但相对于郊区,由于城区的主体为连片的不透水下垫面,因此,降水大部分形成径流经管道迅速排走,缺乏郊区天然地面土壤和植被的吸收和保蓄能力,因此城区近地面的空气难以像郊区一样从土壤和植被的蒸发中获得持续的水汽补给,蒸发到空气中的水汽不足,加上热岛效应,相对湿度明显低于郊区,干岛效应最强,B正确;城市的蒸发量较小,A错误;城市与郊区的降水量基本一致,C错误;城市土壤和植被吸收的水分少,D错误。所以选B。2.受城乡间经济差异大的影响,大量人口迁入城市,城市化速度较快,导致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植被覆盖率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强,进而导致城区的气温明显高于郊区、饱和水汽含量增大,但空气中水分的实际含量相对较低,使城市干岛效应增强,ACD错误,B正确。所以选B。【专项检测】水面蒸发,指水面的水分从液态转化为气态逸出水面的过程。其影响气象条件,如太阳福射、气温、温度、风速等:另一类是水体自身的因素,如水体表面而积、水深、水质等。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气温升高时,水面蒸发量也相应增加。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世界不少地区水面蒸发量却出现持续下降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不少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其原因可能是这些地区()A.大气湿度逐渐降低B.水体面积逐渐变少C.大气云量逐渐减小D.大风天气逐渐增多2.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水面蒸发量呈下降趋势,这会使()A.区域水循环变活跃B.农作物收获期延后C.农业干旱得到缓解D.农作物收获期提前【答案】1.B2.C【解析】 1.大气湿度降低,蒸发能力增强,蒸发量会增加,A错误;水体面积减少,蒸发量会减少,B正确;云量减小,太阳辐射增强,蒸发量会增加,C错误;大风天气增多,蒸发量会增加,D错误;故选B。2.水面蒸发量下降会使土壤的水分得以保留增多,农业干旱得到缓解,C正确;蒸发量的下降会导致区域水循环减弱,A错误;农作物收获期主要受热量影响,蒸发量的下降对其影响不大,BD错误;故选C。黄河包头河段首场凌汛发生的时间受前期大气环流、来水条件等因素影响。下图示意1961~2019年11月首凌前期平均风速和水-气温差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下列时段中,黄河包头段首凌前期蒸发明显减弱的是()A.1965~1970年B.1980~1985年C.1996~2001年D.2010~2015年4.与2000~2010年相比,2010年之后黄河包头段首凌前期可能()A.冷空气侵袭少B.地热活动活跃C.河流流速加快D.上游来水量大5.一般情况下,首凌越早()①槽蓄水量越大②槽蓄水量越小③封冻期冰层越厚④开河时间越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3.B4.D5.A【解析】3.首先,蒸发明显减弱应体现在风速和水-气温差的规律性变化(风速大、水-气温差大,有利于蒸发)。1965~1970年间风速增大,且达最高值,有利于蒸发,A错,1980~1985年间,风速明显降低、水-气温差明显下降,蒸发量明显减弱,B正确,1996~2001年间风速减小,但水-气温差明显增加,蒸发量不一定减弱,C错,2010~2015年间风速加大、水--气温差先增后减,蒸发量不一定减弱,D错。故选B。 4.读图,与2000~2010年相比,2010年之后风速增大,水-气温差呈增大趋势,表明受冷空气侵袭增多,黄河包头段河道冰凌数量更多,河流水速减慢,AC错。与地热活动关系不大,且如果地热活动活跃,热量传递给河道,不会导致水-气温差呈增大趋势,B错。2010年之后黄河包头段受冷空气的影响增强,表明黄河包头段首凌出现时期推前,河道易冰封,而上游河段的纬度相对较低,上游河段尚未冰封,出现大量冰凌,冰凌向该处河段运动形成冰塞,使得冰盖过水能力急剧减少,上游的来水量大才会促使大量冰凌的运动,使得该处首凌出现时期推前(注意材料信息“黄河包头河段首场凌汛发生的时间受前期大气环流、来水条件等因素影响”),D正确,故选D。5.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首凌越早,凌汛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对上游来水的蓄积量越大,槽蓄水量越大,①正确,②错。首凌越早,受冷空气影响的时间越强,冷空气的影响的持续时间长,封冻期冰层越厚,③正确。开河时间的早晚主要与次年的气温条件相关,首凌越早并不能表明开河时间越早,④错。故选A。考点二海水的性质【知识回顾】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2.海水温度的主要影响因素。3.海水温度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4.影响水体结冰的因素。5.大洋表层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6.影响盐度的因素。7.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8.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9.盐场晒盐的自然条件。10.简述布袋盐场的形成条件。 11.简述红海盐度较高的原因。【知识回顾答案】1.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a从垂直方向看,海水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化,通常表层水温最高一千米以上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一千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b从水平方向来看,同一季节,不同海区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一海区不同季节,夏季表层水温高,冬季表层水温低;同一纬度不同海区一般情况下,水温大致相同但洋流流经会影响其水温。2.海水温度取决于海洋热量收支状况,太阳辐射是海洋的主要热量来源,海水蒸发消耗热量,是海洋热量支出的主要渠道。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主要有深度、纬度、季节、海水运动(洋流)等。3.影响海洋生物的分布(海水温度的季节变化会导致有些海洋生物发生季节性游动;不同纬度的海洋中,生活着不同类型的海洋生物,如鳕鱼为喜生活在中高纬度海域),影响海洋运输(纬度较高的海域,海水有结冰期,会影响通航时间),影响气候(海水对大气温度有调节作用)。4.影响水体结冰的因素气温、水域封闭程度、水量(面积大,水深大,热容量大,水体不易结冰)、盐度(盐度大,不易结冰)、流速(流速快,不易结冰)、地热。5.海水盐度的分布规律为副热带海域最高,由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逐渐降低。6.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有:降水量与蒸发量(降水量越大,蒸发量越小,盐度越低)、入海径流、洋流(同一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盐度高,寒流流经盐度低)、结冰和融冰(结冰盐度高,融冰盐度低)、海域的封闭程度(海域封闭性越强,盐度会越或越低)7.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建造盐场;晒制海盐;利用海水制碱;从海水中提取镁、溴等;海水养殖。海洋水资源的利用:工业冷却水,海水淡化等8.分布规律:从水平方向看,大洋表层海水密度随纬度的增高而增大,同纬度海域的海水密度大致相同;从垂直方向来看,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海水盐度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域向赤道和两极递减。影响因素:海水温度(海水温度越高,密度越小)、海水盐度(海水盐度越高,溶解物质越多,密度越大)、深度(海水密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其中,表层海水密度与温度的关系最为密切)9.盐场晒盐的自然条件:气候条件: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强蒸发旺盛,风速大,有利于海盐晒制。地形条件: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海盐晒制。海滩条件:泥质海滩有大面积的滩涂,有利于海水上漫,在广阔地带进行自然蒸发;泥质海滩不易渗水;泥质海滩利于盐的收集,不易掺入沙粒。 10.背风坡降水较少,风力较大,日照充足,蒸发旺盛;海水盐度较高,水质较好;地势平坦开阔,有利于晒盐。11.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纬度较低,气温较高,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沿岸多为沙漠,几乎无淡水注入;海域较为封闭,与大洋海水交换较少。【典例解析】渤海是我国海冰多发区,每年12月~次年2月为海冰集中发生时间。研究者以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三处基准点为起点(图a),绘制了各海湾2001~2011年海冰外缘线离岸(距离基准点)距离最大值(L值)变化折线图(图b)。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各海湾的海冰面积()A.2001年冬季均较2002年冬季大B.10年间渤海湾年际变化最大C.2002年冬季渤海湾与莱州湾相同D.随时间变化有明显的增大趋势2.影响莱州湾L值整体大于渤海湾的主要因素有()①太阳辐射②海水深度③海水盐度④人类活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1.A2.C【解析】1.读图可知,2001年冬季,各海湾L值均大于2002年,因此海冰面积2001年大于2002年,A正确。10年间辽东湾L值年际变化最大(约150千米),因此辽东湾海冰面积年际变化最大,B错误。2002年冬季渤海湾与莱州湾L值相等,但渤海湾整体面积较莱州湾更大,因此渤海湾海冰面积应大于莱州湾,C错误。随时间变化各海湾L值有增有减,海冰面积也是有增有减,D错误。故选A。2.由图示信息可知,莱州湾为黄河直接汇入的海湾,较之于渤海湾、辽东湾的海河、辽河等河流汇入,黄河流量更大,汇入海湾后海水盐度很可能更小,盐度越小越易结冰,③正确;并且黄河含沙量较之于海河、辽河更大,入海湾之后堆积使得海湾更浅,海湾水深浅,海洋性弱,更易结冰,② 正确。与太阳辐射、人类活动无关,①④错误。故选C【专项检测】暖池一般指热带西太平洋多年平均水温28℃以上的海区,其水温比同纬度东太平洋海区高3~9℃。暖池的面积变化可影响亚洲、太平洋乃至全球的气候。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暖池水温比同纬度东太平洋海区高的主导因素是()A.太阳辐射B.洋流运动C.海陆分布D.海水深度2.与西太平洋暖池中心位置相近的高值中心是()A.降水量B.海水密度C.大气压强D.海洋生物量3.暖池面积增大的年份()A.西太平洋国家旱灾频发B.东亚冬季风势力减弱C.秘鲁渔场的渔获量减少D.登陆我国的台风增多【答案】1.B2.A3.D【解析】1.纬度相同的海域受到的太阳辐射基本相同,A错误;据材料可知,暖池位于热带西太平洋,位于信风带,当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时,为向岸风,形成暖流,而同纬度的东太平洋海区为离岸风,形成寒流,所以导致暖池水温比同纬度东太平洋高的主要因素是洋流运动,B正确;海陆分布和海水深度对海水表层温度影响不大,C、D错误。故选B。2.暖池中心由于水温高,气温高,所以暖气流上升强烈,气压降低,形成低压中心,以上升气流为主,降水量多,A正确、C错误;海水温度升高,密度降低,B错误;影响渔业资源的因素有许多,但并不是水温越高,渔业资源越丰富,D错误。所以选A。3.暖池面积异常较大的年份,即西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西太平洋海域降水增多,A错误;西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气压降低,与亚洲高压之间的气压差增大,更容易吸引冷空气南下,所以东亚冬季风势力会增强,B错误;西太平洋水温异常升高,东太平洋水温异常降低,秘鲁寒流势力增强,海水上泛剧烈,饵料更加丰富,所以秘鲁渔场的渔获量增多,C错误;暖池面积异常增大,水温越高,气流上升越强烈,容易形成强烈的低压,则生成台风的数量增多,进而登陆我国的台风增多,D正确。故选D。长江河口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水与较为清澈的海水相遇,并伴有水色差异,形成泾渭分明的“河口锋”。下图示意长江6月份“河口锋”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影响“河口锋”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密度B.温度C.深度D.盐度5.长江河口处“河口锋”()A.锋面垂直于洋面B.锋线附近盐度差异小C.涨湖时色差最大D.锋线位置季节变化大【答案】4.A5.D【解析】4.根据材料信息,长江河口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水与较为清澈的海水相遇,并伴有水色差异,形成泾渭分明的“河口锋”,说明“河口锋”为河水及海水泾渭分明,原因主要是淡水的密度较小,较轻,而海水因含盐量高而密度较大,较重,所以海水与河水之间泾渭分明,从而形成“河口锋”,主要因素是海水与河水的密度不同,A正确;温度和盐度主要通过影响密度,从而影响“河口锋”形成,因此密度才是主要因素,BD错误;海水深度并不会导致河水与海水泾渭分明,C错误。故选A。5.根据材料信息,长江河口携带大量泥沙的河水与较为清澈的海水相遇,并伴有水色差异,形成泾渭分明的“河口锋”。可知,夏季河流流量大,锋线距离河口远,冬季河流水量小,锋线距离河口近,锋线位置季节变化大,D正确;因河水密度较小,海水密度较大,所以会出现河水在海水之上的情况,锋面应该是有坡度,使锋线凸向海洋方向,不可能垂直于洋面,A错误;锋线附近为河水与海水的分界处,盐度差异大,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河流洪水期含沙量最大,色差最大,而不是涨湖时色差最大,C错误。故选D。考点三海水的运动【知识回顾】1.海浪的主要形式及成因。2.海浪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3.潮汐的概念和规律。4.简述钱塘江大潮的成因。5.洋流的概念和分类。6.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7.洋流与海雾的关系。8.海洋渔业资源的分析思路。9.我国舟山渔场的成因。【知识回顾答案】1.海啸(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水下滑坡坍塌引起的海水运动)、风浪(带风的直接作用下形成)、风暴潮(在强风的作用下,近岸地区海面水位急剧升降形成)。2.海浪会影响人们在海滨和海上的活动,如冲浪运动,捕捞,勘探和航行等;海啸和风暴潮能量巨大,会给沿岸地区带来灾害。3.概念: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称为潮汐。规律:一天两次潮涨潮落;一月两次大潮(农历初1和15前后,日地月三者在同一直线上)和小潮(农历初8和23前后,日地连线与月地连线成直角)。4.钱塘江大潮的成因:每年中秋节前后,钱塘江水量丰富,江水、海水相互顶托;太阳、月球、地球几乎处在同一直线上,地月之间距离最小,海水受到的引力最大;浙江沿海一带夏秋季盛行东南风,风向与潮水前进方向大体一致,潮水与东流江水相遇形成滔天浪潮;杭州湾至钱塘江口外宽内窄,口大肚小,是典型的喇叭状海湾,涨潮时,大量海水涌入狭窄的河道,水体涌积,后浪与前浪层层相叠,水位暴涨5.概念: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的,沿着一定方向作大规模的流动叫做洋流。分类:按照海水温度可分为寒流和暖流。按成因可分为风,海流和密度流。6.气候:调节高低纬间的热量和水分平衡,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海洋生物资源:寒暖流交汇处和上升补偿流处会形成渔场。海洋污染: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水污染范围海洋航运:顺洋流航行速度加快,泥阳刘航行速度减慢;寒暖流交汇处会形成海雾,影响航行;洋流从高纬带来的冰山会影响航行安全。7.寒暖流流经海域多海雾,尤其是冬季寒暖流交汇处;寒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低纬度,季节为夏季——纬度较低,气温较高,临近海洋水汽充足,沿岸寒流降温明显,水汽遇冷凝结后形成雾;暖流流经地区多,海雾主要在中高纬度,季节为冬季——暖流流经温度较高,海水蒸发较强,水汽较多,冬季受冷空气影响降温显著,水汽遇冷凝结形成雾。8.海洋渔业资源的分析思路生存空间:水域面积大小光照:大陆架海区海水潜阳光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饵料丰富水温:水温高,鱼类生长快,水温低,鱼类生长慢;寒流流经,水温低,适宜冷水性鱼类;结冰期长,鱼类存活率低饵料:温带海区水温季节变化明显,上下层海水交换频繁;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上升流使底层海水上泛;河流径流汇入)带来大量营养盐类,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鱼类饵料丰富盐度:冷水鱼类喜低盐水域,咸水鱼类喜高盐水域9.位于浅海大陆架附近,水浅光照充足,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鱼类饵料丰富;长江钱塘江入海带来丰富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饵料丰富;北上暖流与南下的黄海冷海水在此交汇,海水搅动,营养物质上饭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饵料丰富;冬季冷海水上泛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繁殖,饵料丰富。【典例解析】白沙口湾位于山东省乳山市,形成了沙坝、潟湖、潮流通道和潮流水下三角洲等地貌。在潮流通道两端形成了两个水下三角洲。下图示意白沙口湾海岸地貌。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区域地理事物的描述正确的是()A.潟湖最先积水形成B.地壳下陷潟湖形成C.沙坝产生潟湖形成D.气候变化沙坝出露2.潮流通道两端水下的三角洲大小不同,主要因为()A.潮流通道B.海洋水泥沙含量的差异C.涨潮与落潮速度的差异D.沿岸海底地形的差异3.上世纪70年代该区域曾建有潮汐电站,最可能位于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答案】1.C2.C3.B【解析】1.由所学知识可知,潟湖是指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材料中白沙滩沙坝向西延伸,围出潟湖,C正确。潟湖形成之后,形成湖区积水,A错误。地壳下陷不利于潟湖的形成,B错误。沙坝的形成与河流携带的泥沙及潮流的携带、海水的顶托作用有关,D错误。故选C。2.水下三角洲的大小与潮流运动产生的作用力有关。涨潮与落潮速度的差异,导致水下作用力差异,从而在潮流通道两端水下所形成的三角洲大小不同,C正确。泥沙在水下运动,潮流通道的地形束缚及沿岸海底地形影响较小,AD错。泥沙的主要来源是陆地,B错误。故选C。3.由所学知识可知,潮汐发电的原理是利用潮差,因此要将发电站设置在形成高潮水位的库区通道口,潟湖就是很好的库区,在乙处建设潮汐电站,工程量小,B正确。ACD错误。故选B。【专项检测】 2021年4月2日,北京绿色交易所举行了国内首次油轮“碳中和”认证仪式,某油轮在青岛一巴士拉一青岛航程中(1月26日-3月25日)固定源排放所产生的8583吨CO2温室气体,通过购买等量华能风电场产生的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进行抵消,实现碳中和。读青岛-巴士拉航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1.该油轮返程时CO2排放量明显不同,主要影响因素是()①顺流(北印度洋)②盛行风③载货量④逆流(北印度洋)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2.国内首例油轮碳中和成功实践的直接影响是()A.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B.改变能源消费结构C.提高油轮的经济效益D.促使人们节约能源【答案】1.D2.A【解析】1.据材料可知,油轮在青岛一巴士拉一青岛航程中(1月26日-3月25日)主要是冬半年,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流向为逆时针不变,青岛一巴士拉是顺流,返程是逆流,航速不同,从而影响碳排放,①不符合,④符合,AC错误;沿途盛行风发生变化,去返程受盛行风的影响差异较小,②不符合,B错误;该油轮返程时CO2排放量明显不同,还可能与载货量大小有关,影响影响碳排放,③符合;综上D正确,故选D。2.碳中和是指一定时期内,二氧化碳的消除量=排放量,反映节能减排的重要性;国内首例油轮碳中和成功实践有利于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A正确;改变能源消费结构是今后的趋势,不能直接影响,B错误;提高油轮的经济效益不是碳中和的主要目标,C错误;一定程度上能促使人们节约能源,但不是直接影响,D错误;故选A。波浪能是指海洋表面波浪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受海上盛行风、洋面、地形等因素影响。我国所属海域波浪能的理论存储量为7000万kW左右。下图示意我国沿海局部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图示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特征是()A.南部沿海小于北部沿海B.近海地区小于远海地区C.南部沿海空间差异小D.北部沿海空间差异大4.导致沿海海域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海域面积B.海岸走向C.海水温度D.海水深度【答案】3.B4.D【解析】3.根据图中波浪能密度等值线分布可知,图示海域波浪能密度的分布是南部沿海大于北部沿海,A错误;由图可知,近海地区小于远海地区,B正确;南部沿海等值线密集,空间差异大,C错误;北部沿海等值线稀疏,空间差异小,D错误。故选B。4.读图可知,沿海海域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是北部密度较小,南部密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北部海域大陆架宽浅,海底摩擦作用大,波浪能密度较小;南部海域水深,海底摩擦作用小,波浪能密度较大。故主导因素是海水深度,D正确。图示区域是边缘海区域,与外洋相连通,所以海域波浪能密度南北差异与海域面积关系不大,A错误;图示区域沿海纬度差异小,温度差异小,海水温度差异不是主导因素,C错误;海岸走向基本相似,主导因素也不是海岸走向,B错误。故选D。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