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4—4鸟的天堂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纠正、逼近、做巢、树梢、静寂、应接不暇。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3.默读课文,理解内容,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4.领悟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动态描写和寄情于景的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1.了解大榕树的特点。2.了解作者怎样描写景物、表达感情的。3.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3课时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引题、创设情境。1.(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 2.说一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啊!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鸟的天堂》(板书)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 2.自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②标出自然段序号。 ③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3.检查。 ①标出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读一读。 ②组成小组、轮读课文,互相检查读音。
③课文写了什么景象?(相机板书:榕树鸟) 三、再读课文,细细体会,把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榕树”、“鸟”这两部分,喜欢哪部分就认真读读直接描写它的段落。 2.你特别喜欢的语句用“——”画出,想一想你为什么喜欢它? 3.自读相关段落、语句,圈圈画画。 四、按照学生意见,选择学习内容,随机学下任一方面: ★重点学习第七、八自然段,体会榕树静态美。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找出作者描写榕树的句子勾画体会,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 2.交流自学情况,发表自己的见解。 ①在学生谈体会的过程中,利用简笔画板书让学生了解“绿叶的多”、“枝上生根”等特点。 ②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平时的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重点体会:“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教师对学生各自的见解均给予肯定。 ③通过教师参与的反复朗读,表达自己对课文重点部分的理解、感受。 ④通过自己对这段描写的体会和感悟,由衷地赞叹“这美丽的南园的树。” ★重点学习第12、13自然段,体会“群鸟纷飞”的动态美。1.播放“群鸟纷飞”的课件,让学生形象感受这部分动态美的描写。 2.教师引导:让我们走进课文,欣赏热闹的场面,尽情地感受这部分语言文字描绘的美。(学生可站、可坐、可请老师、可找小伙伴) 3.利用学生美术课上画的小鸟,并把它们“放飞”到大榕树上(配上欢快的音乐) 4.引导学生想象小鸟在榕树上生活的情景,交流感受:你想到了什么? 5.再读课文,共同感悟:这“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拓展思维,深化主题。 1.播放“小画眉”。 2.提示:假如你是小画眉,你想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可写一段文字,读一读;可写一首小歌,唱一唱;可用五彩的笔,画一画……)让学生
自主选择其中一种,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学习的感受。 3.交流感受,教师相机评价,指导。第二课时一、整体感知,激发情感1.同学们,昨天我们同巴金老先生一同去了鸟的天堂,谁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2.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了怎样的感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有感而发的呢?谁能与作者心通,有感的读出作者的心声。3.“鸟的天堂”到底指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这棵神奇的树。(设计意图:通过抓住作者去了“鸟的天堂”发出的感慨导入新课,并通过有感情地品读作者的心声,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热情,拉近了学生、作者、文本之间的距离,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础。)二、品词读句,感悟这美丽的南国的树1.指名读5-9自然段,思考这棵有什么特点?2.默读思考:作者是怎样写出这棵大榕树的特点的?把你感触最深的句段多读两遍,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3.交流:(1)预设学生可能会首先读第7自然段,并会强调“大”字。师:你强调了“大”字,想用朗读突出榕树的特点大,有没有不同的看法。老师认为应该强调“一”,谁能帮老师说说理由。是啊,这句话是承接前面的争论而来的,让我们先去看看他们是怎么争论的,谁能读一读5、6自然段。从他们的争论能看出榕树的特点吗?这两段该用什么语气读呢?指导朗读。(2)到底是怎样的一株大榕树,让我们如此的争论,让我们再来看一看第7自然段,指名说一说。“不可计数”什么意思?指导看第一幅插图。谁能用一个词语表示大榕树的大(独木成林)。一个“卧”字让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了什么?再引导看第二幅插图。谁能用朗读来展示大榕树的“大”。
师:人常说“独木不成林”,但这棵却覆盖整个小岛,形成独木成林的奇观,她是那样安详、优雅、自然、宛若一个隔离尘世的人间天堂,难怪作者这样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齐读)(3)学生引出第8自然段,闭目听老师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颤动”什么意思?换成“抖动”行吗?想像“颤动”和“抖动”的样子,引导学生联系整个句子,理解颤动表现了新的生命虽是弱小的,但生命力是旺盛的。师:多么旺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啊!难怪作者如此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回读)让我们一起齐读这一段。(4)如果你是一只小鸟,你愿意来这棵南国的树上安居乐业吗?可是作者却没有看见一只鸟的影儿。“鸟的天堂”里没有一只鸟,对吗?让我们再次走进鸟的天堂。(设计意图:语文是基础工具性学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段进行朗读、思考、想像、感悟,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做到了扎扎实实学语文。)三、品读想像,渗透写法1.闭目听老师读11-13自然段,想像。2.说说你看见了什么?3.从中我们发现鸟的天堂有什么特点?4.谁能用朗读表现鸟儿的多和自由快乐?5.“应接不暇”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理解词语的方法很多,你可以查字典、工具书,也可以联系上下文。6.“鸟的天堂”里有许多鸟,可作者为什么只具体写一只画眉鸟呢?这就是我们曾经说过的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这只画眉鸟就是这里的点,许许多多的鸟就形成了面。以一只画眉鸟展示鸟儿们的自由快乐,让我们感受到了群鸟欢腾的壮观景象,这又叫动态描写。那么前面的大榕树就属于(静态描写)。动静结合是本文的又一表达方法,在今后的写作中,同学们要善于运用这两种表达方法。(设计意图:语言文字的感悟中轻松自然地渗透表达方法的学习,学生既学文又学作文,发挥了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作用。)四、引导质疑,感悟“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默读第14自然段,谁能火眼精睛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前面一个“鸟的天堂“加了引号,而后一个没有?(设计意图: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本环节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质疑能力。)五、深化中心,迁移教育1.学完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2.除了大榕树的大和茂盛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人类的保护,大自然的恩赐。)3.是啊,大自然多么的神奇、美丽,我们应该学习这里的人们,保护鸟类、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地球母亲成为人间的天堂。(设计意图:“这里为什么成了“鸟的天堂”呢?”精心一问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巧妙地引人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立足文本,超越文本,深化了中心。真正做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统一。)六、拓展延伸、激情写作作业:如果你是鸟的天堂里的一只小鸟,你会怎样向别人介绍你的家园呢?以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一篇导游词。(设计意图:以自己是榕树上一只小鸟的身份写导游词,激起了学生的自豪感,这样的作业设计充分调动了学生习作热情。)板书设计鸟的天堂树:大、茂盛、勃勃生机——美丽的南国的树(傍晚)[静]鸟:多、自由、快乐——的确是(早晨)[动]画眉鸟(点面结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