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31.《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恐龙”、“凶猛”、“鸽子”、“欣喜若狂”、“描绘”、“形态各异”、“轻盈”、“敏捷”等词语。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兴趣的部分;有条理地复述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起学生热爱科学、探索求知的浓厚兴趣。教学重难点熟读课文,了解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共同讨论,树立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他们钻研科学的精神。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同学们,刚才我们观看了恐龙图片,下面,让我们来学习关于恐龙的课文。二、引导探究探究一:读课题质疑1.学生齐读课题。2.引导学生质疑:我们知道的恐龙没翅膀,怎么能飞向蓝天呢?3.初步释疑。(1)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哪些地方回答了你的疑问吗?(2)学生发言,教师小结:辽西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课文第4自然段回答了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3)过渡:这个问题放在第二节课去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先学习生字新词。探究二:学习生字新词1.课件出示生字新词,学生齐读。2.解释词意。迟钝:(感官、思想、行动等)反应慢,不灵活。本文指白门溪龙。 敏捷:动作等迅速灵敏。本文指一些猎食性的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行动迅速灵敏。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本文指鸟类可能是小型恐龙的子孙。演化:演变。本文指恐龙演变鸟类。繁衍:逐渐增多鸟翼:鸟类的飞行器官,由前肢演化而成,上有羽毛。凌空翱翔:在高高的空中回旋地飞。五彩斑斓:颜色灿烂多彩。亲缘关系:血缘关系。如:你和爸爸、妈妈或亲妹妹,有血缘关系。欣喜若狂:非常的欢喜快乐。本文指全世界研究者们发现了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能证明恐龙演化成鸟类,而非常欢喜快乐。茹毛饮血:指原始人不会用火,连毛带血地生吃禽兽。毋庸置疑:指无须怀疑。三、反馈强化自学第1、2自然段1.概括段意。提示:读懂每句话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这一段的主要意思。2.自读自悟,教师巡视引导。3.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小结。文章开篇即提出观点: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接着介绍了这一科学发现的大致过程。4.理解句子: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点睛之笔”是指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作者在这句话中,运用极其生动形象的语言,将古生物科学家们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科学家们根据恐龙与鸟类骨骼上呈现的许多相似之处,提出了鸟类由恐龙演变而来的假说,但始终缺少强有力的证据。直至20世纪末,在经历了百余年的不懈努力之后,终于有了辽西的重大发现,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这无疑为该项研究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加速了此项研究的进程,因此,说它是“点睛之笔”。四、巩固提升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一、创设情境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恐龙怎么会飞的疑问,同时也找到第4自然段是这个疑问的答案。下面,我们来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二、引导探究探究一:阅读第4自然段,理解恐龙演化成鸟类的过程1.恐龙飞向蓝天的演化过程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读一读课文,再用自己的话有条理地说一说。提示:要认真阅读弄清有几句话,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才能用自己的话有条理说。2.学生读课文,教师巡视引导。3.学生发言交流,教师小结。两亿三千万年前,第一种恐龙和狗一样大,它用两条后腿支撑身体。数千万年后,它的后代繁殖成了形态各异的庞大家族:有些两足奔跑,有些四足行走;有些身体庞大,有些小巧;有些凶猛,有些温顺。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身体逐渐变小,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脑颅膨大,身体轻盈,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拍打,体表长出了羽毛,没有鳞片或甲。有的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到树上去生存,在树上跳跃,降落,有了滑翔能力,后来能飞行了。地面上的有羽毛的恐龙奔跑,也学会了飞翔。所以一支恐龙就演化成鸟类,飞向蓝天了。4.再次齐读第4自然段,加深理解。探究二:学习第5自然段1.学生默读,概括段意。2.这一部分表达了科学家们的美好心愿:希望找到更多的、更充分的证据,重现恐龙飞向蓝天这一历史进程。3.理解句子:科学家们希望能够重现这一历史进程。“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史过程。这句话是说科学工作者十分希望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继续深入探索,搜集到更多的化石、更丰富的资料,力争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如标本复原、动画展示)将其演变的全过程形象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三、巩固提升学了本文后,你有些什么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即时点评。预设回答:热爱科学,乐于探究钻研。)学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各种恐龙图片、模型和信息。四、巩固提升1.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你喜欢的部分。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