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成语:中国文化的微缩景观
导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形式简便而意思精辟的、定型的词语。它具有言简意赅,表现力强的特点,是祖国语言的宝贵财富。成语既是语言的精华,也是文化的精华。中华文化的内涵有多丰富,成语的内涵就有多丰富。我们这节课就来一起了解下成语的来源和与文化的关系。
明确目标:自读课本筛选关键信息,了解成语的来源。了解成语与文化的关系
预习课文1.划出成语五种来源,并举出例子。2.说说成语与文化的关系
点拨引导:(一)成语的来源1、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2、寓言故事。如“叶公好龙”“愚公移山”;3、历史事件。如“负荆请罪”“草木皆兵”;4、文人作品。如“动辄得咎”“行云流水”;5、外来文化。如“火中取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语出《圣经·旧约》摩西受上帝之命,成为以色列人奴隶的领袖。他发布法令:要以命偿命,以眼还眼,以牙还牙,以手还手,以脚还脚。"。表示"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唐·韩愈《进学解》:“跋前踬后,动辄得咎。”宋·苏轼《答谢民师书》:“所示书教及诗赋杂文,观之熟矣;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不可不止。”
小组讨论:1.写出表现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诚实守信、不畏强暴、勇于创新的成语至少五个。2.从天文、地理、动物、植物、文学、教育、爱情,选择一类,梳理出若干成语小组交流。
成语与教育:春风化雨良师益友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教学相长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名落孙山青出于蓝断机择邻言传身教一傅众咻
成语与植物:岁寒三友雨后春笋藕断丝连桃红柳绿如火如荼指桑骂槐枯木逢春良莠不齐势如破竹姚黄魏紫春兰秋菊披荆斩棘
教师总结拓展:成语与文化联系紧密1.体现民族精神。2.反映古人日常生活。 如“衣冠楚楚”,“衣”在古代指上衣;下衣叫“裳”,是裙不是裤子,现在衣、裳合在一起,泛指衣服。“冠”是帽子。贵族才有帽子,庶人只有头巾。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楚楚”是整齐漂亮的意思。“后来用“衣冠楚楚”形容穿戴得十分整齐漂亮。
3.反映古代科技发展水平。(1)冶炼: “炉火纯青”,原指古代道士炼丹成功的火候,但古代炼铜远早于炼丹,故“炉火纯青”最早是指古代冶炼青铜的火候。后演变用以比喻技艺或学问、修养达到精粹完美的境界。(2)医学:“吐故纳新”“起死回生”“对症下药”“病入膏肓”“以毒攻毒”“杏林春满”等。(3)地理学:“沧海桑田”“经天纬地”;(4)气象学:“雷霆万钧”“蜀犬吠日”“迅雷不及掩耳”等;(5)天文学:“斗转星移”“杞人忧天”“日上三竿”“月满则亏”
课堂练习1、请把以下成语填完整(所填必是有关植物的)成()在胸望()止渴()暗花明百步穿()雨后春()()()一现出水()()投()报()()()满天下
2.成语接龙以“大庭广众”“石破天惊”和“鲜为人知”的最后一个字为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接龙众所周知——知难而进——进退两难——难解难分——分秒必争——争先恐后——后发制人——人才辈出——出人意料——料事如神——神通广大石破天惊——惊弓之鸟——鸟尽弓藏——藏龙卧虎——虎口余生——生离死别——别有天地——地大物博——博古通今——今非昔比__比翼双飞__飞沙走石鲜为人知知书达理理直气壮壮志凌云云泥之别别有洞天天真无邪邪不胜正正经八百百折不屈屈指可数数见不鲜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