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短歌行》教案 【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背诵、默写2、理解诗歌中的感情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理解感情2、学习诗歌比兴、用典等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曹操思贤若渴,一统天下的雄心和自强不息的精神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学,检查了解预习情况1、预习展示,指名朗读或背诵2、《三国演义》“宴长江曹操赋诗”3、“忧”在诗中多次出现,你认为作者“忧”的是什么?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二、研习与交流4、从诗中找出集中反映诗人感情的句子。5、用几个词语概括曹操对人才的态度。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爱才如命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6、从内容与手法两方面赏析这首诗。结构图解忧——人生短暂功业未就比兴短歌行思——思慕贤才求贤若渴用典知识卡片①比兴:②用典内容——引用历史故事、引用前人诗句方法——明用、暗用,正用、反用三、问题探究有人说,曹操《短歌行》道出了“后汉文人的嗟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四、答疑解难五、小结:在“二代”横行,工作难找的当代,我们期盼像曹操这样渴望人才的伯乐,我们也期望自己成为能负重任的贤才。希望大家胸怀大志,认真学习,早日成为栋梁之才。今天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雄才大略,求贤若渴的曹操,让我们再次背诵
他的《短歌行》,表达对他的仰慕之情。一、布置作业1、默写《短歌行》2、自学《长歌行》,从句式和感情两方面比较二者的不同。长歌行 无名氏:汉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少教多学,创设学习型课堂——《短歌行》教学反思夸美纽斯说过:“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而学生却能多学;使学校因此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独具闲暇、快乐及坚实的进步。”我们认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最关键的是要适合自己教学实际。我校班额大,每班都达到70人以上,杜郎口模式难以施行,因此我们选择了“少教多学”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就是要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何让学生全身心的投入,经过探讨设计了一个框架————PETALS(花瓣)框架,如图所示:投入学习教学法教学内容学习体验学习环境评价花心是“投入学习”
,五个花瓣分别是教学法、学习内容、学习体验、学习环境的氛围、评价,当这五个方面都做好时,学生是没有理由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的,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学生才会快乐地多学。我想在语文教学中一是要教给方法,而是要培养热情。《短歌行》教学设计就是基于这种思路设计的。学习目标设定为:知识与技能:1、背诵、默写2、理解诗歌中的感情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理解感情2、学习诗歌用典等手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曹操思贤若渴,一统天下的雄心和自强不息的精神1、教学法,用最熟悉的一句话来说就是“备学生”,对症下药,知彼知己百战百胜!根据本班学生思维活跃但欠深入的特点,从他们已知知识出发,引导他们,就可以因势利导。2、学习内容,一旦学习内容不仅实用,而且更有趣更新颖更灵活时,学生又怎能会不愿意投入地学习呢?本节课其实就是按照“写什么——怎么写——什么效果”的基本套路设计的,但套上一个解开曹操之谜的外衣,对学生而言,它就有了吸引了,就显得灵活新颖。
3、学习体验,不只是让学生的眼与脑投入学习,同时也要让学生得到开心与快乐。但创设的学习体验必须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间的相互合作能力。这就要求通过一些有梯度的问题,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各有所得。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应该适时给与帮助,给他们方法,让他们规范思路,掌握方法,培养能力,进而尝到成功的喜悦。诗歌赏析能力培养是难点,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我们通过“写什么——怎么写——什么效果”的三步走,可以让他们的思维清晰。探究题,在他们的讨论有了一定成果之后适时给与思路,可以帮助他们快速整理。我认为,在探索的道路上,有个向导一定可以提高效率,我们提倡自主学习,绝不是一味肯定,绝不是放任不管,只不过我们换了个方式,更注重方法而已。4、学习环境氛围,良好的课堂气氛和老师的亲和力有密切关系。想有亲和力就要先真正地尊重学生,做到师生平等;通过眼神、肢体语言与提问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知道老师非常关注他们;语言当然不仅流利还要充满鼓励性和富有激情;给不同学生以发言和表现的机会。教师要知道哪些问题适合哪些学生回答,要让不同学生都找到信心。5、评价,对于课堂教学而言,重要的不是终结评价的数值,而是形成性评价——促进学习的评价,让学生能更好地继续投入到学习之中。同时明确了评价标准也就让学生了解了学习的目标,认清了努力的方向。做好了以上几点,学生就没理由不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衡量学生是否投入学习了有三个标准:情感投入、行为投入、认知投入。从本节课学习过程看,大多数学生还是很投入的,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与交流中,较好地完成了每个环节的学习任务。我校每节课是40分钟,公开课上我力求保存“赏析”
这一内容。事实上,古诗赏析在高三都是难点,但从高一开始训练,最少可以让学生答题有个思路,所以这块占用时间多。同时,探究题作为这节课的亮点,目的在于让学生比较辨析,进一步体会作者崇高的人生境界,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这样赏析和探究两个环节就较多的挤占了阅读文本的时间,这是这节课处理不够完善的地方。由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学习习惯养成不够,预习任务没落到实处,课堂表现一片茫然,在很大程度上依然被动。这也是我今后组织学习中应该设法克服的问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