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必修2《兰亭集序》同步辅导及同步练习一.教学内容:二、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精炼的笔法2、感悟作者文中所表现出的思想三、课文知识分析1、王羲之(公元303年—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身长七尺有余(约为1.83米),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他的儿子王献之书法也很好,人们称他俩为“二王”,另一个儿子王凝之官至左将军。因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兰亭集序》等。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冶于一炉,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被后人誉为“书圣”。其中,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称作“天下第一行书”。其字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2、魏晋时期文人的思想气象3、朗诵诗歌,品味意境下面为同学们播放诗歌的诵读音频,请大家在下面一起有感情地共同朗读。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1)阅读时关注动词(2)作者乐在何处?(3)作者的人生观是怎样的?四、帮你总结面对匆匆流逝的光阴,人们除了感慨人生的无常之外,又还能做些什么呢?也许我们唯一能做的……五、课外拓展:  王羲之是东晋著名文士,为人率直、洒脱。他虽出身高门,却淡泊宦情,好隐居,与清谈名士交游,以山水吟咏为乐。《东晋·王羲之传》说他:“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至。会嵇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王羲之与朋友们倘佯于会稽的明山秀水之间,诗酒风流,逍遥度日。其中最有名的一次聚会,便是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的兰亭之会。聚会的起因源于“修禊”5用心爱心专心 这一习俗。古人于三月上旬的巳日,在东流水上洗濯,祓除不祥。后来发展为暮春之初在水边宴饮嬉游,祓除不祥的意义反而退居其次,兰亭之会就是如此。此次聚会名流荟萃,规模宏大,与会者多达四十余人。聚会的目的主要是欣赏山水,饮酒赋诗。为了增加趣味,采取流觞赋诗的方法,流觞所至,即席赋诗。作诗的规矩当是每人作四、五言诗各一首。此次聚会,王羲之、谢安、孙绰等11人成四、五言诗各一首;郗昙等15人各成诗一首;谢瑰、卞迪等16人诗不成,罚酒三巨觥。共成诗37首,编为《兰亭集》。  兰亭之会在后世享有盛名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王羲之写了一篇《兰亭集序》。其文曰: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此序的前半部分记述这次盛会概况,写山水之美,饮酒吟咏之乐,后半部分由眼前之乐想到人生短促,以感慨作结,令人遐思无限。  兰亭诗的内容,或抒写山水游赏之乐,表现山水审美的情趣;或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写游赏的乐趣,包括山水之美、饮酒之乐、临流赋诗之雅兴,其中心内容是在美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中得到的审美愉悦。如王羲之:“欣此暮春,和气载柔。咏彼舞雩,异世同流。”“虽无丝与竹,玄泉有清声。虽无啸与歌,咏言有馀馨。”孙统:“时禽吟长涧,万籁吹连峰。”还有一些诗是写在山水陶冶中忘记忧愁。如王玄之:“松竹挺岩崖,幽涧激清流。萧散肆情志,酣畅豁滞忧。”王徽之:“散怀山水,萧然忘羁。”王蕴之:“散豁情志畅,尘缨忽已捐。”这一部分内容,大致相当于王羲之《兰亭集序》前半部分的意思。在山水游览中体悟玄理的作品,如王羲之:“仰望碧天际,俯磐绿水滨。寥朗无厓观,寓目理自陈。……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亲。”这是从山水游赏中体悟到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力量。谢安:“万殊混一理,安复觉彭殇。”则是抒发万物浑一、不辨彭殇的玄理。  兰亭诗无论是写山水还是写玄理,艺术水平都不高,但标志着诗人已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这种尝试预示着山水诗将要兴起。兰亭雅集对中国文人生活情趣有重大影响,同时对诗歌流派的形成也有推动作用。六、新课导学著名作家余秋雨在《苏东坡突围》一文中这样写道: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900多年前的一天,苏轼从监狱里走出来,被人押着,远离亲眷,带着疲惫屈辱,带着累累伤痕,来到了当时偏僻、荒凉的黄州,来到了赤壁,展开了与赤壁的一场继往开来的壮丽对话,完成了他精神上的涅槃,走向了思想上的成熟。下节课,我们将一起走进赤壁,走进苏轼的心灵世界,与苏轼进行一场超越时空的对话。【模拟试题】(答题时间:45分钟)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5用心爱心专心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列坐其次③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④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⑤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⑥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2、以下各组句子,加点字意思分别相同的一组是①A、群贤毕至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B、少长咸集当今之时,世咸嘉生而死C、茂林修竹务耕织,修守战之具D、畅叙幽情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②A、俯察品类之盛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B、信可乐也宁信度,无自信也C、夫人之相与玉斗一双,欲与亚父D、不能喻之于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③A、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B、极视听之娱初极狭,才通人C、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D、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④A、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每览昔人兴感之由B、若合一契若入前卫寿C、列坐其次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D、未尝不临文嗟悼先帝……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指出下列加点的代词指代的具体内容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其:②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其:③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之: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之:4、“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与“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中的两个“其”所指的内容是否一样?从原文中找出它们的具体内容。答:5、根据课文填空。全文分两层意思,第一层叙事写景,第二层议论抒情。第一层中,作者用“,”来写人;用“,,,”来写兰亭的地理位置及景色;用“,,,”写出兰亭之会的高雅。6、原文中,作者写江南三月浓艳之物又不见其妖冶,用“”绘竹,只言其而弃其;用“,”来写水的而弃其。写山不见山,“竹”与“水”给山以无限生机,耐人寻味。7、细读课文,品味作者在文中所体现的思想感情,分析作者对死生意义的论述。8、熟读课文,背诵全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0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5用心爱心专心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9、课文第一段作者写相聚之乐,这里选的两段则写筵散之。原文第一段是实写,这两段则是写。10、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写本文心境的一句话。[拓展创新]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1-15题。梁①大夫有宋就者,尝为边县令,与楚邻界。梁之边亭,与楚之边亭,皆种瓜,各有数。梁之边亭人,劬②力数灌其瓜,瓜美。楚人窳③而稀灌其瓜,瓜恶。楚令因以梁瓜之美,怒其亭瓜之恶也。楚亭人心恶梁亭之贤己,因往夜窃搔梁亭之瓜,皆有死焦者矣。梁亭觉之,因请其尉,亦欲窃往报搔楚亭之瓜,尉以请宋就。就曰:“恶是何可构怨祸之道也,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若我教子,必每暮令人往,窃为楚亭夜善灌其瓜,勿令知也。”于是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楚亭旦而行瓜,则又皆以灌矣,瓜日以美,楚亭怪而察之,则乃梁亭之为也。楚令闻之大悦,因具以闻楚王,楚王闻之,惄④然愧以意自闵也,告吏曰:“微搔瓜者,得无有他罪乎?此梁之阴让也。”乃谢以重币,而请交于梁王,楚王时则称说,梁王以为信,故梁楚之欢,由宋就始。语曰:“转败而为功,因祸而为福。”老子曰:“报怨以德。”此之谓也。夫人既不善,胡足效哉!(注)①梁,即战国时的魏国。②劬(qú):勤劳。③窳(yǔ):懒惰。④惄(nì):忧思。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①因往夜窃搔梁亭之瓜窃:②楚亭怪而察之怪:③因具以闻楚王闻:④梁王以为信信:1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A、两个“其”相同,两个“以”不同B、两个“其”相同,两个“以”相同C、两个“其”不同,两个“以”相同D、两个“其”不同,两个“以”不同13、“楚令闻之”一句中“之”指代的内容是14、翻译下列语句①人恶亦恶,何褊之甚也译文:②此梁之阴让也译文:③楚王时则称说译文:15、用简洁的话语概括本文段的中心思想。(30字以内)□□□□□□□□□□□□□□□□□□□□□□□□□□□□□□□【试题答案】1、①聚会②排列③实在④不同,差别⑤造化⑥一一列举2、①B②D③A④C3、①曲水②“趣舍万殊,静躁不同”的人们③“已为陈迹”的“向之所欣”④古人对死生发出感慨的文章4、一样,指人,即文中的两个“或”(有的人)5、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一觞一咏,畅叙幽情5用心爱心专心 6、茂林修竹修绿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清碧7、(略)8、(略)9、悲虚10、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11、①偷偷地②感到奇怪③禀告④确实12、B13、梁亭乃每暮夜窃灌楚亭之瓜14、①人家做可恶的事,你也跟着做可恶的事,为什么心胸狭窄得这样厉害呢②这是梁人暗中对我们的礼让啊③楚王时常称道这件事15、通过梁人浇灌楚瓜的故事,赞美了以德报怨的美好情操。5用心爱心专心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