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一、导入同学们,我知道大家在初中的时候学过一首词《江城子-密州出猎》,它的作者?------。现在,我想请大家一起背一下这首词------说到这里我们就要谈到苏轼了,他是开豪放词先河之人,那么我们能不能说苏轼的所有作品都是豪放风格的那?------今天,我们来研讨苏轼的另一篇词《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体会苏轼性格中的另一面------多情。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北宋*苏轼
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A层:设置情景,请学生体悟词的情感基调。B层:诵读,感悟苏轼对亡妻的真挚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C层:掌握鉴赏本词抒写悼亡之情的手法。2、过程与方法诵读:讨论整理展示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苏轼对亡妻的真挚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三、学习重难点学习重点:诵读,感悟苏轼对亡妻的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学习难点:掌握鉴赏诗词思想内容的方法。
【诗歌鉴赏的研究要素】①三调:A:描图景;B:释意境;C:品感情。②五步法:A:看题目;B:知作者;C:查注释;D:炼提干;E:品正文。
【知人论世】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到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的地方官。那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妻子亡故十年。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他感伤至极……正月二十日这天夜里,他梦见爱妻王弗,便写下了这首悼亡词。
四、【整体感知】(一)熟读本词,初步感知。1、播放音乐,教师范读。2、学生听,跟读,学生代表朗读,集体范读。渐融于此境。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理清思路:上片:下片:时间线索:死别之痛和相思之苦——写景、记事、抒情,以白描取胜。梦见亡妻和相见之喜——写人、写事、写情,无声胜有声。梦前梦中梦后
(1)如何理解“两茫茫”?传达了怎样的情感?提示:①该字在词中的含义;②对主旨所起的作用;③在词的结构上的作用及其手法。答案:“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诗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
(2)“不思量,自难忘”可是为什么在“自难忘”之上加了“不思量”?这不显得有点矛盾吗?答案: “不思量”即不敢思量,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但作者对亡妻的感情又是深挚的,故思念之情不知不觉间就会涌上心头。此句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的更深一层的情怀。
(3)品析“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在词中的具体含义。提示:①寻象取意;②串联意境;③体悟感情。答案:阐明“自难忘”的实际内容。在这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又怎能不倍增“无处话凄凉”的感叹呢?为“记梦”作好了铺垫。
(4)上片末句“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思路:所写意象+意象特征+艺术效果+诗人情感。答案:这三句是一种绝望的假设,深沉、悲痛,而又无奈,表现了作者对亡妻的深切怀念,从想象中的死者的反映方面,来衬托作者十年来所遭遇的不幸(包括反对新法而乞求外调出京的三年生活在内)和世事的巨大变化。【小结】上片八句写梦前的忆念及感情上的起伏。
(5)、下阕首五句记梦。请以第一人称苏轼的口吻进行描绘,加入想象,越细腻逼真越好。学生活动:还是那个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那亲切而又熟悉的小窗,终于见到魂牵梦萦的你,那个娇小温柔的你,你还在对镜梳妆,还没有看见我呢?我是该悄悄蒙上你的眼睛让你看看我是谁,还是给你一个甜蜜的拥抱呢?可是作者与妻子相见,却没有卿卿我我,也没有共诉衷肠,而是“相顾无言,泪流满面”!
教师补充:“梦”是“幽梦”,一“幽”字写出梦境之缥缈朦胧。“忽还乡”的“忽”字也值得玩味。梦可以超越时空,也可以大破明明是介于人间社会的幽隔。“忽”字写出千里归乡之快速,也写出与亡妻相见之迫切。“小轩窗,正梳妆”,看似梦境记事,实际是恩爱夫妻平素居住的生动写照。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十年死别,思念至苦,一旦相见,该有千种哀愁,万种凄凉要向对方倾诉,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胜过有言,万千思绪尽在其中了。
这五句生动细致地描绘梦境情状,就更使人酸楚。因为这一切只是梦啊,如果能执手相看泪眼,也是好的啊,哪怕就是这样站成两尊塑像,然而,这一切只是梦啊。(2)梦醒了,作者脑海中还浮现着什么情景那?答案:“明月夜,短松冈”,营造了悲凉肠断的环境氛围。诗人的思绪又回到了上片得“千里孤坟”处。短松冈,即是指王弗的墓地。诗人推想妻子的亡灵在年年的明月之夜,在遍植松树的坟地上,该是何等地伤心断肠!
五、课堂练习。1、师生背诵全词。2、请用一句诗,总结梦前、梦中、梦后的情感特征。示范:梦前梦中梦后此情无计可消除此时无声胜有声此恨绵绵无绝期
3、阅读下面的诗词,回答问题。江城子五代·欧阳炯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1)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喻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1)这首诗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喻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答题思路:①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有时也要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②抒发了什么感情,暗喻了、象征了什么?分析诗歌主旨题我们也可用这样的表述程序:这首诗采用了(某种)表达方式(或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绘出了(某个)意象的(某种)特点,表现了(或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晖中金陵城外江水浩荡东去的景色(步骤一),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的淘汰,他们荒淫豪侈的生活一去不复返(步骤二);“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步骤一)暗喻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步骤二)
小结:学生展示,教师明确。这是苏轼为悼念原配妻子王弗而写的一首悼亡词。用词写悼亡之情,为苏轼首创。该词表现了绵绵不尽的哀伤和思念。上片写诗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是写实。下片记述梦境,抒写了诗人对亡妻执着不舍的深情。全词情意缠绵,字字血泪。既写了王弗,又写了诗人自己。词中采用白描手法,出语如话家常,却字字从肺腑镂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着真淳。这首词思致委婉,境界层出,情调凄凉哀婉,为脍炙人口的名作。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十年之思千里之思梦中之思梦醒之思梦前-此情无计可消梦中-此时无声胜有梦后-此恨绵绵无绝哀伤思念
(六)课后作业A层:整理本课导学案B层:课后查阅有关资料,研究此词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文学特色?C层:深入品味悼亡词的思想情感,写一篇随感。
东坡诗文赞才高八斗贯乾坤,放旷随缘天自真。千古东坡今尚在,苏潮不忘塞中门。
谢谢再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