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下册 / 古诗词诵读 / 登岳阳楼 /杜甫 / 登岳阳楼教学方案

登岳阳楼教学方案

  • 2022-02-23
  • 11页
  • 49 K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和简要实录124395柯金蕊【课程分析】:《登岳阳楼》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晚年的一首诗歌,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暮年漂泊的孤苦,国家飘摇,百姓罹难的深刻忧思。对于诗歌鉴赏来说,让学生在注意诗歌情感的基础上,更细致的鉴赏诗人用词的准确性很重要;同时,作为杜甫的诗歌,更要让学生真正的贴近诗人心境,理解杜甫深沉博大的爱国情怀是困难的,每次教学时,杜甫的忧国忧民之心对学生来说也只是说说而已,并未真正触及到学生稚嫩的心灵。因此我将诗文的重点放在诗歌用词的精炼老到,难点设计为理解杜甫深沉博大的爱国情怀上。【学情分析】:我所带的班级为基础较差的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不强,好的学习习惯未能养成,在语言的组织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上都不是很理想,因此在平时备课的时候,我需要将问题设计的尽量简单一些,尤其是在一些相对难度大一点的问题,在引导上,在衔接上,都必须下功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达到真正的自主思考。在分组讨论的时候,我尽量将表达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很差的同学分开,让一些程度稍好的学生来带着他们思考问题。同时,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有不同的鉴赏点,我在评价时尽量不去限制同学的思路,只是以不断的更深入的问题一步步引导或让他自己发现矛盾与问题。范文. .【设计思路】严格按照诱思探究教学论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以情激情,以学生为主导,引导学生自觉地思考,积极地讨论,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中来。我认为本课主要突破口应该在“读”“思”和“探”。因为语文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作为杜甫晚年诗歌的代表,我们必须通过诵读来仔细体味其中所蕴藏的那种凄凉与悲伤的心境,在读的过程中注意恰当的引导学生,真正做到“以诱达思”,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和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去思考,在思考与交流中学会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品德。在此基础上,设计具有开放性的问题,让每个学生都能各有所感,各抒己见。教师要少讲,相机诱导,将学生理解引向深入。【课程目标】:1、知识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诗意,初步从诗句的字里行间把握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感。2、过程方法:通过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杜甫《登岳阳楼》颔联中“撼”“坼”“浮”的比较鉴赏,感受杜诗雄浑壮阔的笔力。提升学生对于炼字型诗歌鉴赏方法的能力。3、情感态度:旁征博引,引用大量杜甫诗词,在学生的探究中感受杜甫博大深刻的仁者的博大情怀,真正贴近杜甫。【设计理念】:范文. .根据课程改革目标,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语文教学观,并根据诱思探究学科教学论,改变传统教学过于注重传授知识的倾向,让学生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但鉴于学生基础,将设计改为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用大量材料文献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思考。【教学媒体设计】多媒体课件,以引入的诗文为主要材料,引发学生思考。【教学流程】课前:杜诗看似简单,但诗作的理解尤其是诗人情感上的理解很难说到说透,本学期将杜甫诗歌按照单元形式进行鉴赏,学生之前已经收集过关于杜甫的相关资料,并学习了杜甫《蜀相》、《旅夜书怀》、《阁夜》三首诗歌,可以在单元收尾《登岳阳楼》诗上更深刻和扩大化。以满足学生更深层次对杜甫本人情怀的理解。(点评:学生能利用多种渠道有目的、有系统的进行收集知识)实录:学生对杜甫的生平及诗歌创作背景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在学习诗歌之前省去了原有的介绍诗人、背景的环节。学生对于本诗也有了自己最初的理解。一、朗诵诗歌,初步感知。(一)【导入】:【课件投影】情境导入,洞庭湖日落空阔的背景图片。(以景带情,渲染诗歌悲壮气氛)同时课件展示杜甫及孟浩然两首吟诵洞庭湖的诗歌,一首《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首《登岳阳楼》。此二诗均为吟诵洞庭湖之名篇,宋末元初的方回说:“予登岳阳楼,此诗(孟诗)大书于左序毬门壁间,右书杜诗,后人自不敢复题也。”可见二诗皆美,且同中有异,各有千秋。范文. .(设计意图:我们可以欣赏图片的同时仔细地品味两首诗歌的异同,通过对比鉴赏初步把握《登岳阳楼》的语言特色。)实录:学生在对比鉴赏时,对《望》诗与《登》诗均有不同的认识,在底下小声议论。(二)学生自由朗读,结合课下注释初步感知。要求:在读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读准字音,体味词中的情感,找出最能打动自己的诗句。(设计意图:通过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文本,理解这首词中所蕴含的多种情感,找到最能打动自己的诗句是为了让学生初步把握诗人情感,以方便老师点拨)(实录:教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体味其中情感,了解学生的朗读状况。)二、自主探究,把握主旨。要求:分组讨论,讨论后有本组选出代表来回答【课件展示】(一)孟杜二诗均为写洞庭湖之名篇,试着对比鉴赏此二诗写洞庭湖之名句:“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哪几个字用的好?(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发挥学生“学”的主导作用,讨论得出的结论印象深刻,而且能够调动他们情绪,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简要实录:学生讨论热烈,进行了独立思考,而且同学们能踊跃发言,谈出了自己的观点,效果非常的好。)范文. .张占才(5组):“撼”“坼”用的好,写出了洞庭湖水的力度。柳永红(6组):“蒸”用的好,写出了洞庭湖特有的时节景象,因为是八月,天气还热,因此才有水汽蒸腾,很形象。周毛什吉力:“浮”字用的好,用夸张的方式写出了洞庭湖之大,仿佛天地都在水面漂浮,同时给人一种动荡不安感。……【课件】孟诗写实,杜诗虚写,一实一虚,各有千秋。孟诗极言洞庭水势之大;杜诗则以夸张想象写出洞庭湖之阔大。“撼”字炼字意味很浓,而“坼”“浮”则更加贴合,不见炼字痕迹。(点评:学生对于诗歌的炼字很敏感,能很快的把握住诗歌的内容和重点字词。炼字很到位,我几乎可以不用补充,学生自己就可以很好的做到。)(二)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哪个字用的好,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杜甫何种情感?(设计意图:对上一联的延续,让学生在炼字的基础上,规范答题。并调动课前自己准备的资料,进行自主探究。)(简要实录:学生一开始并不是很准确的找到关键词,通过教师引导,很快的反应过来,并进行分析。)王成祥(2组):对比的方法。“无”和“有”的对比。山成秀(2组):补充回答。“无”突出了杜甫的孤苦伶仃。陈天元(1组):我认为“有”更能说明杜甫的孤苦伶仃,因为这时候他只有孤舟和一个病体,这比没有还凄凉。范文. .……【课件】“无”,没有。亲朋无一字,因为战火未息;因为至交好友相继离世;因为自身老而穷困,穷而亲朋散。“有”言下之意,除了孤舟一只和病体一幅,什么都没有,这比“无”更加凸显杜甫身世孤独,飘零之苦痛。(点评: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一步步的得到用字上的深刻韵味,虽然细节不够深入,比如对“无”“有”内容的再探究,但对“有”的理解却让我出乎意料。)(三)与上联相比,此一联似乎太过突兀,一阔一狭,你怎么看?(点拨:可联系《旅夜书怀》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进行鉴赏。)(设计意图:不仅仅是让学生思考颔联与颈联的情感联系,更要让学生在分析中对诗歌结构的“起、承、转、合”做一个了解。)(简要实录:学生通过交流讨论,得到更为完善的答案)董守玲(1组):不矛盾,诗歌颔联写天地的广阔,结合诗人这时候的背景,不难想象诗人这时是渺小的、孤独的。才让洁(3组):我们有的时候站在草原上,并不是感觉到心情很舒畅,而是觉得很难过。这种感觉和诗人是一样的,诗人看到这样的景象,自然觉得自己很渺小。宇宙那么大,自己那么小。一反衬,更小了。……范文. .【课件】并不矛盾。古代文人常有见天地、宇宙之无穷永恒而感怀自身生命之渺小与短暂之感。更何况杜甫此时所处时代及身体状况,更加容易产生天高地阔,自身渺小之身世之悲。(点评:学生的理解能够结合自身实际,将自己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四)让我们回到首联,清人仇兆鳌说:一“昔”一“今”,道出了杜甫终于得偿所愿,登上名楼,心情是愉悦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点拨:让学生结合诗歌背景、诗人背景、时代背景去综合分析。)补充材料:杜甫《忆昔》(设计意图:复习以前学过的“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方法,让学生更好的将自身融入于诗歌情感的体悟中,如果我是杜甫,我经历了这样的变迁,我会怎么样。)(简要实录:这里补充了杜甫诗歌《忆昔》,并且提示学生思考方向,以便于学生在展开讨论时更加全面。)董守玲(1组):诗人不是高兴的,要不然也不会有凭轩涕泗流了。诗人这时候在漂泊的旅途之中,而且身体残疾,再加上理想不能达成,所以站在岳阳楼上,更多的是感慨与悲伤。张晓霞(4组):他并不开心,这时候他自己在漂泊,居无定所,而且国家也在打仗,他担心国家百姓。谈梅(2组):这里有个“今”“昔”,根据老师补充的《忆昔》诗歌我们可以看到,诗人于漂泊之中登上岳阳楼,这“今”“昔”里饱含世事变迁,年轻的杜甫可能会高兴,但如今的杜甫,如今的唐王朝是不可能让杜甫感到高兴的。范文. .……【课件】“今”“昔”的对比,既是杜甫自身的对比,也是唐王朝的对比,此时的杜甫不再是“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少年,他是“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恶疾缠身的孤独老者;唐朝也不再是“粟米流脂”的开元盛世,而是战火不断、民不聊生的衰败之象。因此,这里登楼是沧海桑田的变迁感,是往事不堪回首的悲痛。(点评:在同学的一次又一次的补充中,思路变得更清晰,分析也更头头是道,诗歌主旨把握到位。)二、再次探究,延伸主题。 再读导入中的两首诗歌,分析杜诗在情感上更胜一筹的原因。   要求:要找出具体的例证,小组推选代表回答,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可以向老师提出,共同研究。(设计意图:这首诗歌的主旨已经清楚,难点在于让学生实实在在地理解杜甫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他的伟大,而是在于他的勇敢面对与诗歌中善于推己及人的仁者博爱情怀。)(简要实录:这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翻阅相关材料,同学们也存在着一些争议,老师在巡走的过程中与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张占才(5组):孟浩然的诗歌写洞庭湖的景抒发的是自己想求官的思想。杜甫的诗歌写洞庭湖的景除了抒发自己的境况,还抒发了对国家的、人民的忧心。张成德(6组):孟诗和张占才一样。我认为杜诗在写的过程中,并没有过多的写自己,他哭是因为“戎马关山北”范文. .,所以感情都是为了国家人民。才让卓玛(3组):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里写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他关心的不是自身,而是更多的受苦的人。党莲蓉(3组):根据收集的视频介绍中,杜甫人生的三个阶段都活的极其艰苦,但是他并不放弃自己的理想,还是时时刻刻把国家、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三吏三别就是最好的例子。……【课件】杜甫首先是勇士,鲁迅先生说过:“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杜甫历经波折,残年病体,家国破碎,但不能改变他用诗写史的决心。他并没有放弃,并没有逃避,不论多么苦难,他都在面对。他有“穷年忧黎元”“济时敢杀身”的思想。其次,他是仁爱的。他的伟大不在于因为他伟大而伟大,而是因为他的诗歌最大的特点在于推己及人。《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他的境已是不易,但他更关心的是千万如他一般的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正如此诗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所写,他痛哭非为自己,而是想到战事未平,国家黎民仍在受苦。(点评:学生的资料收集为诗歌的鉴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鉴赏中能更全面的分析。)请怀着对杜甫深挚的情感,再次朗诵这首诗歌。四、课后作业,能力迁移。范文. .根据所学,以“我眼中的杜甫”为话题,写一篇小论文。(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深刻理解杜甫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所学及收集资料,以论文形式进行更具个性化的杜甫解读。)五、共同小结,诗歌鉴赏方法。(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在运用鉴赏方法解决鉴赏诗歌内容,在此基础上,将方法具体化,更易为学生所接纳与吸收。)【课件】1、缘景明情;2、知人论世;3炼字型。(点评:学生此时总结很到位,能根据诗歌鉴赏的过程中的实例进行总结,有理有据,更加深了方法的理解。不再是单纯的方法介绍,而是融合了自身体验的经验总结。)六、课后反思这节课很轻松,同学们积极参与,小组活动很有成效。学好一首诗,必须充分发挥“读”的作用,让学生在“读”中体味诗词的情感,在“读”中将“词”的感情变化把握住。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但最好不要限制学生的思路,以免打击学生的思考热情,要善于以诱导为手段,一步步的深入问题的核心探索。对于偏离的思路,也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循循善诱,在疑问中看到矛盾或问题。在鉴赏诗歌时,有时并不仅仅只用了一种方法,而是多种手段连用。结合高三复习班中诗歌鉴赏对某种方法的过度强调,反而束缚了学生的思路这一弊端,我倡导学生以读为基础,一步步深入诗歌理解。范文. .课堂中,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由于时间关系,学生的交流时间不够充分,并不能使每位同学都得到回答问题的机会。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进一步以“诱思探究教学论”为指导,不断改进课堂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在语文课堂上尽情的发挥自己的主体性。(点评:每节课,及时的进行反思很重要。课堂上学生的新鲜想法,师生之间碰撞出来的思想火花都会成为今后教学的一个曲径。这样的课堂才能更贴近学生的实际,而不是成为教师的一言堂。)欢迎您的光临,wdrd文档下载后可以修改编辑。双击可以删除页眉页脚。谢谢!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范文.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