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17课 与妻书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基础知识,背诵文中名句。2.理清文章的脉络,学习革命者“为天下人谋永福”的光辉思想及高尚情操。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1)使之肖我(  )    (2)相和(  )(3)一恸(  )(4)称心(  )(5)能彀(  )(6)不能禁(  )答案 (1)xiào (2)hè (3)tònɡ (4)chèn (5)ɡòu (6)jīn二、识记文中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1)婉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卿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率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婉转解释 (2)古代夫妇间的爱称,多用于女方 (3)依本性而行,勇敢 (4)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意是自己尽可能完善自己的操守,文中是只顾自己、苟且偷生的意思2.写出下列通假字及意义17 (1)几家能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念六夜四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同“够” (2)通“廿”,二十3.写出下列加点词的古义(1)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生活上的利益,特指对职工生活(食、宿、医疗等)的照顾;使生活上得到利益。(2)汝可以模拟得之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模仿。答案 (1)幸福。(2)想象。4.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1)至(2)语(3)书(4)身(5)以(6)其答案 (1)副词,极、最/副词,到了极点 (2)动词,告诉/动词,告诉/动词,说 (3)名词,信/动词,写 (4)代词,自身/名词,身孕 (5)介词,表凭借,可译为“用”/连词,并且/介词,可与“为”组成“以……为”的形式,译为“把……作为”/介词,表凭借,可译为“凭”/介词,“以”后省略“之”,可译为“把”,表对象/介词,可译为“把”,表对象/连词,因为 (6)句中语气词,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句中语气词,加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代词,第三人称,她,指“腹中之物”/代词,它,指“鬼”/代词,代自己/代词,第二人称,你/代词,第三人称,她们,指“诸母”5.掌握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并写出其含义(1)汝幸而偶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汝泣告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瓜分之日可以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不能竟书而欲搁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卒不忍独善其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 答案 (1)名词用作动词,嫁 (2)名词作状语,哭着 (3)名词作状语,像瓜一样 (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完毕 (5)形容词用作动词,完善 (6)形容词用作动词,老,尊敬、敬重;幼,疼爱、爱护 (7)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意动用法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这种谓语与宾语的关系是,主语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有谓语自身所代表的性状,或者把宾语当作谓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去看待、评价。意动用法是古汉语中的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包括名词的意动用法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如“侣鱼虾而友麋鹿”(《赤壁赋》),“侣”和“友”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意为“以……为侣”、“以……为友”。这句话意为“把鱼虾当作友伴,把麋鹿当作朋友”。(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如本课中的“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乐”本为形容词,这里为意动用法,意为“以……为乐”。6.写出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必以告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当哭相和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天灾可以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钟情如我辈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省略句 (2)省略句 (3)省略句 (4)省略句(5)判断句 (6)状语后置句7.翻译下列文中的句子(1)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厅旁有一间房,那是我和你共同居住的地方。(2)这是我敢于勇敢去死而不顾及你的原因。三、名言警句课内名句1.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17 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3.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4.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一、作者简介林觉民(1887—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福建福州人。1905年,林觉民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读了许多革命书报,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1911年,林觉民参加广州起义,不幸因中弹负伤而被俘,英勇就义,牺牲时年仅二十五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著有《禀父书》、《与妻书》。二、背景展示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后因起义死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故又名之曰“黄花岗起义”。本文作者林觉民是黄花岗有名的七十二烈士之一,这封信就是林觉民在起义前三天(4月24日即夏历三月二十六日夜四更)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一封绝笔信。三、文化常识1.如晤:古代书信用语,如同面对面。2.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大意是敬重自己家的老辈,从而推及他人的老人;爱护自己家的小辈,从而推及他人的小辈。3.破镜重圆:据唐孟棨《本事诗》载,南朝陈代将亡之际,驸马徐德言把一面铜镜破开,与妻子乐昌公主各藏一半,备作失散后团聚的信物,失散多年后果然由此而使夫妻团聚。后比喻夫妻分离后重新团聚。课堂导语“夜冷清,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思国心情。灯欲尽,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诀别吾妻。烽火泪,滴尽相思意,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只愿天下情侣,不再有泪如你……”一曲如泣如诉的《诀别》,感动了多少热血男儿。英雄的背影渐渐远去,那段惊心动魄的历史已渐渐发黄,但先烈们的浩然正气依然充塞于天地之间,激励后人。17 下面是课文的情感结构思维导图,请阅读课文后将空缺处填写完整。答案 ①爱国 ②爱妻 ③献身救国 ④“就死”之理 ⑤悲痛 ⑥“爱汝”1.全文共6段,可分为三个部分,请根据文意概括各部分的大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第一部分(第1段),作为遗书的开端,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和悲痛的心情。第二部分(2~4段),是遗书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第三部分(第5、6段),作为遗书的结尾,再一次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2.文章第3、4段中,作者用“汝忆否”“回忆”“又回忆”引出三件夫妻间的往事,请概括这三件事,并分析作者追忆这三件事的目的。三 忆三 事目 的汝忆否回忆又回忆答案 三 忆三 事目 的汝忆否夫妻谁先死的谈话对妻子眷念之深,为妻子着想“无所不至”,用事实说明自己绝不是一个无情的人回忆新婚的甜蜜生活情景又回忆两次离家未能将实情告诉妻子的原因和心情论说“吾至爱汝”17 3.这封绝笔书中用了许多典故,其中“司马青衫”、“骨化石”、“独善其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作者用“司马青衫”的典故,表达了对“天下人”的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用“骨化石”的典故,意在说明在当时的社会现实下,夫妻离散,相见无期;用“独善其身”的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不忍独善其身”,表明自己心系国家,“为天下人谋永福”的伟大胸怀。有人认为,林觉民明知“此举必败”,却义无反顾地投身光复事业,是为天下人谋福;但也有人认为,他置父亲的期望于不顾,抛下妻儿,连自己的家人都不能感受幸福,何谈天下人!对此,你怎么看?结合文本,说说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观点一)林觉民为天下人谋福,无私无畏,令人崇敬,他的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心怀天下,自然无法全面顾及自己的亲人。他把一腔柔情倾注到《禀父书》和《与妻书》中,投身光复事业正是为了父亲和妻儿这样的全天下的人;正是无数革命先烈的这种献身精神,推动了反封建的进程。没有个体的牺牲,就没有整个民族的进步,林觉民是在为天下人谋幸福。(观点二)林觉民的斗争方式值得商榷。他才华横溢,心怀治国理想,年纪轻轻就献出生命,实在令人惋惜,父亲对他寄予厚望,妻子对他一往情深,他执着于事业却让亲人蒙受痛苦,的确令人叹息,如果他能改变斗争方式,应该可以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用 典用典,是诗词曲赋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其主要特点是借助一些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愿望或情感。典故用得适当,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辞效果。能显得既典雅风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语言更加精练,言简意赅,辞近旨远。《与妻书》一文中的“眼成穿而骨化石”“独善其身”“司马青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语句都是用典,却毫无生涩之感。17 技巧点拨 用典从形式上看,常用和常见的主要有引用历史故事和化用前人诗句两种。引用历史故事,也叫“用事”,即把典故浓缩为诗句,借以抒怀言志或影射时事。化用前人诗句,也叫“用句”。用句也分两种,一种是直接引用前人现成诗句,另一种是在原句基础上改动一字或数字,或是只借用其中的某些词语。用典具有以下作用:(1)使立论有根据。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2)使表意委婉。文中有不便直接说的话,可借典故暗示,婉转道出作者的心声。(3)使语言精练。典故有高度概括性,用典可避免语言啰嗦。迁移运用运用典故和古诗词写一个富有文采的片段。150字左右。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示例一)在悠久的人文历史上,潇洒的高人雅士不可胜数。他们的潇洒各有千秋,有庄子“鲲鹏展翅九万里”的潇洒,有曹孟德“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潇洒,有陶渊明“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的潇洒,有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有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潇洒……他们的潇洒,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显露了非凡的个性,早已超越了表面的行为举止。(示例二)屈原在其“联齐抗秦”的政治主张未被采纳却“忠而被谤”的苦难中,仍能“哀怨托离骚,孤忠报楚国”;司马迁因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而遭受腐刑,却能“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杜甫虽“长夜沾湿”“布衾似铁”却依然“民间疾苦,笔底波澜”,吟诵出“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千古绝唱。他们不是在时光的流逝中淡化苦难,而是用全部的热情和才智与命运进行了不屈的抗争,升华了自己也点缀了历史。(示例三)在苦难来临之际,拥有自信也是关键的。因为自信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自信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是“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自信是“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自信是“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自信使心情如花,使人生美丽,自信让个性张扬,让生命多娇。自信拉近人与苦难的尺寸,自信缩短人与成功的距离。一、课本素材点击文本以天下人为念17 写《与妻书》时,林觉民满怀悲壮,已下定慷慨赴死的决心,义无反顾,在信的第一句,他就毅然决然地告诉妻子“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写信时,他“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心中滋味无以言表。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为天下人谋永福”,他置生死于度外,抛却与爱妻的儿女情长而“勇于就死”,大义凛然、无所畏惧地积极投身到推翻清政府的黑暗腐朽统治的武装起义中。运用示例 林觉民为造福天下,放弃了自己的幸福和生命,与心爱的人洒泪相别,是因为他心中装有天下人。古人云:“死生亦大矣。”人生于世,当“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为天下人而死,虽死犹生;只为自身利益而祸害他人,虽生犹死。无数革命烈士、仁人志士,为了民族的利益,为了人民的安宁,抛头颅、洒热血,浩浩的历史长河中,镌刻着他们鲜活的形象,传颂着他们不屈的精神。二、课外素材消防员抗震救灾过家门而不入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在得知家乡发生大地震后,什邡市消防大队金河路中队战士何伟十分牵挂,特别是在接到总队赴雅安增援抗震救援命令后,他主动请缨,要求前往灾区一线与家乡父老并肩战斗。尽管心忧父母、亲人的安全,但是何伟并未向部队提出回家看看的想法,而是毅然与战友们马不停蹄地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到达救援现场后,何伟顾不上休息,立刻便投入到抢险救援战斗中。4月21日上午,何伟在忙碌的抢险救援中接到了家中父亲的一条短信:“小伟啊,我是爸爸,你现在在雅安吗?我在收音机内听到德阳消防部队在雅安救援的新闻了,如果你在你不必担心我们,我和妈妈、爷爷、奶奶一切安好,只有部分擦伤,无生命危险,你要好好听部队领导的话,安心去帮助其他更需要帮助的人吧!”战友们得知何伟家人受伤的消息后,都劝他向带队领导说说,回家去看看,但何伟说:“我知道家中父母、亲人安全就可以了,我在这里参加救援也是一样的,家那边肯定有其他战友在帮助他们。”选材感言 何伟“过家门而不入”不是因为不想家,不挂念家里的亲人,而是作为人民子弟兵,他深知,在地震灾情面前,时间就是责任,时间就是生命,让时间与死神赛跑,无疑是对生命最大的敬畏。作为奋战在灾区的千千万万消防官兵中的一员,何伟只是反映这支抢险救援部队的一个缩影。每当祖国有需要,每当人民有召唤,我们的子弟兵总是冲锋在最前线。他们舍小我为人民、舍小家顾大家,如此大公无私、忘我奉献的精神境界,彰显出当代军人的英雄本色。铁血柔情林觉民萧 萧17 林觉民,字意洞,号天外生。从小便被父亲过继给了他的叔父林孝颖。叔父对林觉民寄予厚望,希望他可以在仕途上达到自己无法企及的人生高度,为林家光宗耀祖。林觉民13岁那年,望子成龙的林孝颖把他送去参加科举童子试,厌恶科举的叛逆少年林觉民进了考场,竟在试卷上写下“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字后便转身大步离开了。男儿有志不在年高。青涩年纪的林觉民早早就立下了“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志向,大量阅读进步书刊,还给自己取了“抖飞”、“天外生”的号,从字义上可以看出,林觉民渴望做展翅高飞、打拼出一方天地的热血男儿。林孝颖看着爱子从懵懂少年成长为进步青年,不免喜忧参半,甚至可以说忧大于喜。他担心儿子在这条路上走得太决绝,更担心有朝一日白发人送黑发人……当这样的担心越来越多的时候,他作出了一个决定——让林觉民娶妻成家。1905年,18岁的林觉民迎娶了比他小一岁的陈意映。陈意映出身名门,不仅知书达理,还通晓文墨。林觉民与陈意映可谓“一见钟情,爱由心生”,当时,他们的家非常清贫,只有一张床、一张桌和两把椅子。但是陈意映并不在意,有林觉民这样英俊潇洒、才志冲天的男子做夫君,她心满意足。1907年,林觉民与陈意映婚后仅两年,甜蜜的日子刚开个头,但为了实现革命理想,他毅然前往日本自费留学去了。林觉民到日本后不久,就加入了同盟会。林觉民对远离陈意映一直心怀歉意。留学日本后,他曾写有一篇记录两人缱绻情感生活的文章《原爱》,文中写道:“吾妻性癖好尚,与君绝同,天真浪漫真女子也。”从中可以看出林觉民对妻子的怜爱之情。1911年春天,当林觉民以学校正在放樱花假为名,风尘仆仆地从日本归来时,陈意映又惊又喜。关于丈夫此行的目的,陈意映是后来才知道的——当时黄兴在香港筹划广州起义,对林觉民委以重任。那些日子,林觉民异常忙碌,根本不能如陈意映所期望的那样朝夕相对。陈意映虽有不悦,可是并无怨言。对她来说,有理想有追求的林觉民才是她最爱的丈夫。革命起义需要武器弹药,没有财政补贴,如何是好?林觉民就在西禅寺召集人马自己动手制造炸药,炸药准备妥当的时候,运输又成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林觉民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把炸药装进棺材,然后找一个女人装成寡妇护送棺材去香港。林觉民本想要自己的妻子来完成这一任务,可是当时陈意映已怀着他们的第二个孩子,无法前行。1911年4月的一天,林觉民对妻子说:“我去趟香港就回来。”陈意映料想不到,这一次的分离竟成永别。广州起义的前三天,即1911年4月24日深夜17 ,万籁俱寂。在临近江边的一栋小楼里,林觉民想到尚未成功的革命,想到家中牵挂自己的妻儿和父亲,眼泪突然落了下来。他不是贪生怕死之人,但是他有太多的不舍和难过,于是提笔在两块方巾上写下了著名的《禀父书》和《与妻书》。林觉民写写停停,伤情处,曾几次“不能竟书而欲搁笔”,方巾上的字眼便越来越小,都小到蝇头了,林觉民还是不想停下来,他满腔的爱此时已浓稠到了极点。那一刻,林觉民非常希望手里的方巾大得没边儿,让他能够淋漓尽致地向陈意映表达他绵延不绝的爱。24岁的林觉民在月光下辗转难眠,不知不觉写到天已破晓,他把方巾折叠包好交给朋友,郑重嘱托道:“我死,幸为转达。”广州起义失败后,两广总督张鸣岐与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惊见一个剪了短发的美少年“侃侃而谈,畅论世界大势”并表示“只要革除暴政,建立共和,能使国家安强,则吾死瞑目矣”,这个美少年就是林觉民。林觉民说到痛处,难以遏制激动的情绪,把身上的镣铐挥得哐哐作响。李准被打动了,命人把镣铐解开,允以纸笔。在林觉民口含血痰却含而不吐之时,李准更是亲手拿了痰钵,走到他身边。两广总督张鸣岐亦很动容,他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真算得上奇男子。”当时有人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鸣岐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死亡来临时,林觉民面容平静,甚至没有多眨一下眼睛,“吾辈此举,事必败、身必死,然吾辈身死之日距光复期必不远矣”。他用坚定的信念为革命殉情,豪气干云。读后启悟 本文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林觉民的革命经历及情感生活。标题中的“铁血柔情”四个字很好地概括了林觉民的性格特点。“铁血”是指他为了革命抱负而显得刚毅决绝的一面,“柔情”是指他对妻子家人温柔而深沉的爱意,这本来矛盾的一对却集合在传主林觉民身上。本文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感情丰沛饱满,语言生动形象,极富文学性,让一个铁血柔情、豪气干云的革命英雄形象穿越时空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不老于历史长河之中。《论语》经典章节赏析之十七——阳货篇《阳货》包括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唯上知与下愚不移”;“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等。这一章中,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的问题,也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1.[名句]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译文] 孔子说:“人的本性是相近的,由于习染不同才相互有了差别。”[赏析] 孔子说人的原始天性差不多都一样,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十分重要。孟母重视环境和教育,于是成就了亚圣;我们也要注重后天的学习,居善地,选良师,择良友,使自己和后代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2.[名句] 子曰:“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译文] 孔子说:“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去传播,这是道德所唾弃的。”[赏析] 道听途说是一种背离道德准则的行为,而这种行为自古以来就存在。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不仅是道听途说,而且还四处打听别人的隐私,然后到处传说,以此作为生活的乐趣,这种行为实在是让人唾弃的。17 3.[名句]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译文] 孔子说:“庸俗浅薄的人能跟他一起事奉君主吗?当他未得到的时候,生怕得不到;得到以后,又生怕失掉。如果生怕失掉,那就没有什么坏事做不出来了。”[赏析] 孔子将那些一心想当官的人斥为鄙夫,这种人在没有得到官位时总担心得不到,一旦得到了又怕失去。为此,他就会不择手段地去做任何事情,以至于不惜危害群体,危害他人。这种人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司空见惯的。当然,这种人最终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局。17 一、基础知识检测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竟书:写完B.必不能禁失吾之悲禁:禁止C.使之肖我肖:相像,类似D.汝幸而偶我偶:配偶,嫁答案 B解析 禁:经受。2.对下列加点词语的活用类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卒不忍独善其身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③汝幸而偶我 ④瓜分之日可以死 ⑤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答案 B解析 ①②都是形容词用作动词,③是名词用作动词,④是名词作状语,⑤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且以汝之有身也A.亦以天下人为念B.汝可以模拟得之C.汝不必以无侣悲D.以今日事势观之答案 C解析 C项与例句中的“以”都是连词,因为。A项介词,可与“为”组成“以……为”的形式,译为“把……作为”。B项介词,凭。D项介词,拿。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与妻书》中,作者引用了《孟子》中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说明自己不顾妻儿而勇于牺牲的原因。(2)《与妻书》中,作者用八个字概括了没有几家可以过上称心快意生活的原因,这八个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2)遍地腥云 满街狼犬17 5.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不超过25个字。《与妻书》的感人,最重要的在于它情真意切,字字泣血,到处都是浓得化不开的真情,缠绵悱恻而又充满激情,为国捐躯的激情与对爱妻的深情两相交融,相互辉映,叫人断肠落泪,而又撼人魂魄,令人感奋。虽然已时隔百年,但文章的魅力依然,作者对爱妻的那份真情、那种“以天下人为念”、舍生取义的革命者的气度风范,依然令人动容,而且将流芳百世、名垂千古。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与妻书》以对妻子的深情和为国捐躯的激情感动世人。6.将下面这个句子用几个单句的形式表达出来。由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导演吴晓江执导,著名编剧龚应恬执笔,广东话剧院倾力演绎的大型话剧《与妻书》于2月5日晚,在广州黄花岗剧院揭开神秘面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①《与妻书》于2月5日晚,在广州黄花岗剧院揭开神秘面纱。②话剧《与妻书》由中央戏剧学院客座教授、国家一级导演吴晓江执导,著名编剧龚应恬执笔。③这部话剧由广东话剧院倾力演绎。二、课内阅读强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吾真真不能忘汝也!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及今思之,空余泪痕。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吾亦既许汝矣。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唯日日呼酒买醉。嗟夫!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禁:经受B.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卒:最终C.吾亦既许汝矣许:答应D.更恐不胜悲更:更加答案 D解析 更:又。                   17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B.C.D.答案 D解析 A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项助词,的;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介词,把;介词,用。D项都是判断词“是”。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表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文体上看,是一封写给妻子的书信,表面上写的是对妻子的眷顾,实际上是写自己慷慨赴义的决心。B.节选部分回忆了与妻子共同生活中的三件小事,这些事虽然都是只言片语,却都能表现作者对妻子的爱。C.特别是第二件事,作者回忆婚后生活,夫妻恩爱,携手并肩,窃窃私语,这更加增加了作者离别妻子时的万分悲痛。D.第三件小事是作者在赴义之前回家面对妻子的情景,这种欲言又止、呼酒买醉的悲痛心情,实则是出于对妻子的关爱。答案 A解析 A项表述错误,文章既有离别妻子的无限的悲痛,又有为国家百姓牺牲“小家”顾“大家”的悲壮。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我的意思是说凭你瘦弱的身体,一定经受不住失去我的悲痛。(2)当时我内心的悲痛,是不能用笔墨来形容的。三、课外阅读拓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黄花岗烈士事略》序孙中山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巇,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17 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吾党菁华,付之一炬,其损失可谓大矣。然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顾自民国肇造,变乱纷乘,黄花岗上一抔土,犹湮没于荒烟蔓草间,延至七年,始有墓碣之建修,十年始有事略之编纂;而七十二烈士者,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或仅存姓名而无事迹,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如史载田横事,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滋可痛已!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岗烈士事略》丐序于予。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环顾国内,贼氛方炽,杌陧之象,视清季有加;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诸先烈所不惜牺牲生命以争者,其不获实行也如故,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尤倍重于三十年前。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B.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C.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D.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答案 D解析 原文标点:倘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助予完成此重大之责任,实现吾人理想之真正中华民国,则此一部开国血史,可传世而不朽。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直可惊天地、泣鬼神A.后人哀之而不鉴之B.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C.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D.泣孤舟之嫠妇答案 A解析 例句与B、C、D三项均为使动用法,A项为意动用法。如何区分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17 使动和意动在结构形式上基本相同,这就有必要区分这两种用法。区别的主要方法是依靠上下文,从语义上进行分析。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怎么样,意动用法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这可以分别用以下格式表示:使动用法的格式:使+宾语+使动词意动用法的格式:认为+宾语+意动词(形容词),把+宾语+当作+意动词(名词)步骤:先把各个词在现代汉语中的意义对应着写出来,找出难以理解的地方,然后用活用为动词或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的格式来理解,用哪种活用来理解句子的意思通顺,就说明是属于哪种词类活用。13.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运用对偶、排比、比喻、夸张手法高度评价黄花岗起义,认为它与武昌起义一样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进程。B.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事迹十年之后才有比较完整的记载,这主要因为当时国内政局动荡,革命党人中也没有司马迁那样的大手笔。C.作者有感于当时的形势,奋笔直书,痛斥黑暗势力腐朽无能,呼吁后来人继承先烈遗志。D.有鉴于黄花岗起义失败,作者深感必须发动民众,说明了作者思想的转变和进步。答案 D解析 A项没有运用排比手法。B项文中运用司马迁没有为五百壮士立传的典故,意在表现有必要宣传黄花岗烈士的事迹。C项作者痛斥黑暗势力气焰嚣张。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余为斯序,既痛逝者,并以为国人之读兹编者勖。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不然就不能够继承先烈的遗志,并将它发扬光大,而只能仅仅对他们的英勇事迹发表感慨,这实在是我们后死之人的羞耻啊!(2)我写这篇序文,既为沉痛地悼念先烈,也用它来作为对国人中阅读这本书的人的勉励。参考译文清朝末年,革命党人历尽艰难险阻,凭着坚强刚毅不屈不挠的精神,跟人民的敌人交锋搏斗,所受的挫折不止一次,牺牲情形的悲壮,以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包围攻打两广总督衙门的战役最为突出。我党的精华,付于一把大火,损失可以说是太大了!然而这场战役,碧血到处飞溅,浩然正气充满四方,草木因他们满含悲伤,风云因他们变了颜色,全中国人民长期隐藏抑制的情绪,这才大大振作奋发起来,(对清统治者)长期积聚的怨恨和愤怒,像汹涌的波涛冲击山沟一样,无法遏止抑制,不到半年武昌起义的大革命就因17 此成功。(如此看来,)这次战役的价值,简直可使天地惊骇、鬼神哭泣,和武昌革命的战役一同长存而为后人所纪念。但是自从民国开始建立,变乱纷纷而来,使得黄花岗上的烈士坟墓,还埋没在荒野杂草之间。自烈士们牺牲以后拖延了七年之久,才有烈士坟墓墓碑的修建;拖延到十年之久,才有烈士事迹的编辑。而七十二烈士中,又有的虽有事迹记载却记述得不够详细具体,有的只留存姓名而没有(记下)事迹,更严重的是有的连姓名都不可查考,就好像历史记载的田横的事迹,即使凭着司马迁的善于为游侠作传(的手笔),也不能够给五百个壮士一个个立传,更是可痛心的了!邹海滨拿他所编辑的《黄花岗烈士事略》这本书请求我为它写个序言。那时候,我正为了准备北上讨伐敌人,在桂林统帅军队。看看国内,敌人的气焰正嚣张,(国家)倾危不安的迹象,比清朝末年还要厉害。而我在三十年前所倡导的三民主义、五权宪法,为许多烈士不惜牺牲生命而争取的主张,还和过去一样不能实现。那么我这次行动所肩负的责任,更比三十年前加倍重大。假如全国的人都以这些先烈的牺牲精神为我们的国家而努力奋斗,帮助我完成这个重大的责任,实现我们建立真正的中华民国的理想,那么这一部创建民国的用鲜血写成的历史,就可以流传后世而永垂不朽!不然就不能够继承先烈的遗志,并将它发扬光大,而只能仅仅对他们的英勇事迹发表感慨,这实在是我们后死之人的羞耻啊!我写这篇序文,既为沉痛地悼念先烈,也用它来作为对国人中阅读这本书的人的勉励。17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