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统编版(2019) / 必修下册 / 第三单元 / 9 说“木叶”/ 林庚 / 说“木叶” 课件

说“木叶” 课件

  • 2022-02-23
  • 19页
  • 151.5 K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朗读杜甫《登高》一诗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落木:落叶 说“木叶”林庚 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文中的古诗词名句,弄清文章由“木叶”所阐释的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理论。过程与方法:①借鉴课文分析诗歌的方法。②品味诗句,领会本文深入浅出的说理议论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体会古代诗歌的博大精深,培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品味文中诗句意蕴,比较“木”与“树”的不同,从而把握“木”的艺术特征。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的特点,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意象品味练习。 题目解释“说”属于议论文体,本文是文化随笔(文艺短评);“木叶”是文章论题,本文是就古诗中“木叶”意象进行分析说理。 作者简介林庚,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在唐诗和楚辞的研究中卓有建树,提出了著名的“盛唐气象”。著有《唐诗综论》《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和《中国文学简史》等多部著作。 一、课前自学1、注音陆厥(jué)王褒(bāo)橘颂(jú)招徕(lái)迢远(tiáo)东皋(gāo)庾信(yǔ)沈佺期(quán)涔阳(cén)柳恽(yùn)窸窣(xīsū)万应锭(dìng) 2、解释词义: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找到窍门,形容非常熟练。一言难尽: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用在不好的事)。相去无几:指二者距离不远或差别不大。不落于言筌:不在语言运用上留下用工的痕迹。 3、整体感知(1)本文是一篇文艺随笔,也是“咬文嚼字”的典范。在文章中作者通过“木叶”阐述了一种文学现象,即中国诗歌的语言具暗示性。 (2)本文采用了句首标义法,即每段开头都用一句话领起下文。请结合此点,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3)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即“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上。第二部分(4~6)说明了“木”具有含有落叶的因素和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的艺术特征。而其原因则是诗歌语言具有暗示性。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木叶”与“树叶”一字之差,到了艺术领域却差别极大。 二、课中探究1、第5自然段中的“暗示性”指的是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2、为了阐述“木叶”这一诗歌形象的艺术特征,作者引用了大量的诗句和理论说明,请从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来完成表格。3、在我国诗歌中,“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试举例说明。 1、第5自然段中的“暗示性”指的是什么?(用课文原句回答)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木树或叶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落叶何翩翩雨中黄叶树特征意味2、为了阐述“木叶”这一诗歌形象的艺术特征,作者引用了大量的诗句和理论说明,请从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来完成表格。透着黄色干燥褐绿色碧绿柔软微黄湿润干燥漂泊疏朗的清秋气息湿润繁密春夏之交阴沉绵密 3、在我国诗歌中,“柳”“草”等,都具有暗示性,能引起联想。试举例说明。柳:①姿态婀娜,摇曳多姿→美人身段苗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②音同“留”→送别,依依惜别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草:①离恨,离别的愁绪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②希望,生生不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课堂小结:说“木叶”一文,可以说是咬文嚼字的范例。作者由诗人们钟爱的“木叶”入手,对“木”、“树”、“叶”所造成的诗的意境的差别,作出了极为精细的美学辨析,进一步强调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 三、反馈达标1、请同学们为下列词语“速配”春秋菊月梅萧瑟高洁生机勃勃傲然惆怅 2、欣赏以下两首咏梅词:卜算子·咏梅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注意两首词中的不同意象,比较两首词中梅的不同生长环境,试分析梅的两种不同形象,并说说诗人对自己笔下的梅分别赋予了哪些情感。 陆词:①描绘了梅花在驿外、黄昏、风雨中独自开放惨遭蹂躏依然保持自我“芳香”的形象。②比喻了高士脱俗高洁的情操。毛词:①在严寒困苦的环境中,梅花以美人般的姿态争取和迎接“春天”的到来。②比喻乐观旷达、积极向上的情怀。 布置作业:体味下列古诗中“月亮”这个意象被赋予的不同情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