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历史 / 教学同步 / 广东省2018-2019学年高州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当前文件暂时不支持在线预览,请下载查看使用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州一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试卷 2019.1 本试卷共 6 页,22 题。全卷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 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3.本卷命题范围:岳麓版必修③。 第 I 卷(选择题 共 6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藏锋”一般用在笔划起笔时,有一定的讲究和说法:“欲右先左,欲下先上,不露笔尖,笔划较 浑圆......”这一“讲究”蕴含了 A.法家的变革思想 B.墨家的尚贤精神 C.道家的辩证思想 D.儒家的仁、和思想 2.“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 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材料意在 A.使儒家思想逐步成为正统思想 B.用政治上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 C.用三纲五常的思想来巩固统一 D.强调统治者治理国家要顺合天意 3.《后汉书・儒林列传》中说:“光武中兴,爱好经术,未及下车,而先访儒雅,采求阀文,补缀漏 逸。”形成了读书、存书、写书的风气。这一现象可用于解释 A.察举制形成的环境 B.造纸术发明的原因 C.书写材料革新的环境 D.独尊儒术的消极影响 4.“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气也者,形而下之器也,生物之具也。”其意在说明 A.“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B.万物生存与发展离不开气 C.“理”是道德价值的源泉 D.自然界有自己的发展规律 5.南宋赵汝适在《诸蕃志》中提到,“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惟谨,毫厘之差,胜似 系 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A.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 B.指南针已经用于航海 C.指南针军事意义突出 D.海外贸易迅速的发展 6.清初画家朱耷(八大山人)擅长画花鸟,夸张描绘对象的某一点,不囿于形似,有超尘绝俗之 感,爱憎分别。他画鸟眼和鱼眼,眼眶又方又大,眼珠又黑又圆,偏偏顶在眼眶上角。俗称“翻 白眼”。据此可见,八大山人的画 A.体现了通俗化的特点 B.重于真实描绘 C.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 D.善于表达意境 7.第一任广州府海防同知印光任因多次妥善处理涉外尤其是与英人事务,而被乾隆誉为“驭远 人深得大体”,其《澳门纪略》中记载:“贺兰:明曰和兰,又名红毛番。......今又析其名曰‘英 吉利’、曰‘瑞’、曰‘琏’”。这反映出 A.对英、荷两国了解深刻 B.国人国防意识的淡薄 C.国人对世界的了解有限 D.中国对外政策的改变 8.1898 年,康有为撰《强学会叙》一文。该文劈头写道:“俄北瞰,英西啖,法南瞬,日东耽,处四 强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其用意在于 A.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 B.希望得到列强对变法的支持 C.希望利用西方国家间的矛盾 D.要求协调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9.1920 年,孙中山曾在《在上海中国国民党本部会议的演说》中表示:“有人说:‘清室推翻以 后, 民族主义可以不要。’这话实在错了”,“现在清室虽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 所以我 们还要积极地抵制”。这体现出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的任务已经完成 B.新三民主义更具反帝性 C.民族主义思想进一步发展 D.民族主义思想开始出现 10.1936 年,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作家斯诺时说:“谁赢得了农民,谁就会赢得中国;谁解决土 地问题,谁就会赢得农民。”以下毛泽东言论与上述见解最为接近的是 A.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B.中国的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C.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D.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1.邓小平说:我们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知识 分子的数量和质量。下列与材料思想无关的是 A.倡导实行“两种教育制度” B.启动“希望工程” C.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 D.提出“三个面向” 12.“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同志在这一个时间,这一个条件,对某一个问题所讲的话是正确 的......但是在不同的时间、条件对同样的问题讲的话,有时分寸不同,着重点不同,甚至一些 提法也不同。所以我们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讲话意图是 A.批判右倾错误,重申实事求是 B.总结“文革”教训,完善民主法制 C.反对个人崇拜,推动思想解放 D.主张结束“文革”,正确对待伟人 13.21 世纪初期,中国只有气候、核武器、石油几个高端领域应用高性能计算机,核心的工业界 尚未掌握运用超级计算机的能力。而美国超级计算机的用户,大都是波音公司、福特汽车等 大型、一流的民用企业。这说明当时 A.中国工业总产量落后于美国 B.我国的高科技处于世界一流水平 C.高性能计算机加快了信息化发展 D.我国高性能计算机与生产的联系较弱 14.有学者推断:“苏格拉底可能认为善是一种技术,也就是善于行善。”其依据应是苏格拉底 A.主张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 B.强调人有知识才能达到善 C.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 D.在哲学上追求认识人自己 15.路德强调对现存一切的非理性怀疑,其在《论基督徒的自由》中就诉诸情感和直觉,强调人 与 上帝之间神秘的心灵交通。这一认识的宣传在客观上 A.不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B.推动人们放弃宗教信仰 C.有助于否认教皇的权威 D 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16.英国古代民主制残余和中世纪议会制度不断延续,为资产阶级所借鉴。正如霍布斯所说: “没有哪个人能凭他的头脑构想未来,因为此时未来还不存在。然而,我们是从我们过去的 概念中来猜想未来。”材料揭示了启蒙运动在英国兴起的原因是 A.历史传统中的合理因素得以传承 B.英国圣公会的统治异常黑暗 C.仁人志士对民主追求的天才设想 D.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17.对某一理论,反对者说其“裹读圣灵”,触犯“君权神授天理”,“有失人类尊严”;认同 者则说其 “轰开了人们的思想禁锢”。这一理论 A.否定了牛顿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B.揭示了微观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C.宣扬“适者生存,优胜劣汰” D.概括了宏观物体低速运动的规律 18.柴可夫斯基曾写道:“至于我对音乐里俄罗斯元素的关注,是由于我常年生活在异国。在 我 年幼的时候,俄罗斯民族音乐无法描述的美丽就已经充满了我的生命。”这说明了 A.俄国音乐在柴可夫斯基时期走向巅峰 B.俄国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C.柴可夫斯基的作品有强烈的民族风格 D.其音乐充满了感伤色彩 19.“其小说确乎历史的摘要…一片光怪陆离的幻景,由金钱、科学、艺术、光荣和权利所 缔造 的梦境,一场广阔无垠、惊心动魄的噩梦。他写文章的习惯是和我们的生活的习惯相 吻合的。”下列作家写作风格与材料中所述的文学风格相同的是 A.雪莱 B.巴尔扎克 C.贝克特 D.雨果 20.个人移动数据终端是指可联网的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和手机等。对下表理解正确的是 A.现代科学颠覆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B.互联网是传统工业的基础 C.互联网正在取代传统工业经济 D.网络对人们的影响越来越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40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2 小题,第 21 题 20 分,第 22 题 20 分,共计 40 分) 21.(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体西用”思想,出现于 19 世纪 60 年代初,冯桂芬在《校那庐杭议》中说:“以 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薛福成说:“今诚取西人气数之学,以卫 吾 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之道。”王韬在七八十年代涉及“中体西用”这个宗旨的 话甚多。如 “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把中西两方纳入中国传统的哲学范畴内以阐 明它们的主从 关系,对那时的士大夫具有诱导作用。 ——《论“中体西用”思想》 材料二 孙中山:“余所治者乃革命之学问也。凡一切学术,有可以助革命之知识及能 力者,余皆用以研究之资料,而组成余之,革命学’也。” 材料三真正从理论上合理、科学、成熟地总结出处理中西文化的关系问题的集大成者 当属毛泽东,“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 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 ——材料二、三均整理自王韵秋《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几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历史反思》 (1)“中体西用”思想提出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在封建主义文化充斥的时代,这一思想的形成 有何积极意义? (6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的文化价值判断标准是什么? 据此,概括孙中山“革命学”的特 点。(6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毛泽东处理中西文化关系问题的态度,说明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意 义。(8 分) 22.(2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希腊神话中众神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他们与人一样,具有人 的形象、人的优点和弱点。他们表现出来的正是人的千姿百态、喜怒哀乐、气质性情,甚至 于 人类的癖好。他们表现出的不仅仅是人性善的一面,也有人性恶的一面。他们不过是大 写的 “人”而已 ——《外国文学史》 材料二 哈根在 1841-1843 年第一次使用“Humanismus”来特指 14 世纪和 15 世纪那 些拒绝中世纪文化传统而向往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传统的人的思想,并进一步泛指 14 世纪 以来一种强调以人为本的智识运动,以之来反对中世纪社会以神为本的思想,这种界定充满 了一定的启蒙理性主义和人性色彩。 材料三 政府之所以存在并拥有权力,只是因为人民造就了它并赋予了它权力,如果政 府辜负了人民的信任,人民拥有当然的权利来建立一个新政府,他们有造反的权利。 ——「美]罗伯特・ C ・拉姆《西方人文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文学中诸神形象所反映的特征及古希腊这种文 学表现形式的目的。(6 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Humanismus”的中文翻译及其主要内容。(8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运动时期人文精神的基本内容。(6 分)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