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人教版《加减法估算》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册第 31 页百以内的加减法估算 教学目标: 1,学生体验估算在某些情境中的便捷性. 2,学生初步体验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并初步学会加减法估算的基本方法. 3,学生用所学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材分析: 估算是指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数 学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本课时是在学生学习了百以 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通过 "100 元买 3 种生活用品够吗 "的情境让学 生讨论,意图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增加数感,并通过学生之间 的交流,体会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学生分析 :本课教学前,学生接触的都是口算和笔算,不仅习惯于精确计算,而且口算 100 以内的加减法达到了比较熟练的程度,因此对 100 以内的加减法不容易产生估算的需要,估算 意识的培养比较难.另外,学生在这之前没有接触过"近似数",同时还未形成"整十数相加比较 方便"的认识,也影响了学生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设计思路: 1,调整教学目标,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改为"体验估算在某些情境中的便捷性".在日 常生活中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人们往往用估算的方式进行大数目的计算.而 100 以内的 加减法位数少,学生习惯于精确计算,不容易产生估算的需要,更不要说"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了.所以调整教学目标,将本节课的重点定为学生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上. 2,体现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的思想.通过买笔的情境,让学生讨论"两只笔大约多少钱"这一 问题,充分展现他们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在比较中进行优化,从而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 方法. 教学重难点: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预设计: 一,切入生活,体验"近似数" 告诉学生老师的年龄大约是 30 岁 猜一猜:老师可能有多少岁. 试一试:将老师提供的数说成最接近的整十数. 让学生体会估计结果的不确定性及范围,并练习"近似数",为后面的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 握做好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索方法 1,引出估算 师:老师到了笔庄之后,遇到了很多数学问题,你们能不能帮助老师解决 问题一:我有 100 元钱,把这些笔都买下,够吗 你是怎么想的 2,估算的基本方法 问题二:买 19 元和 52 元这两枝笔大约需要多少钱 你是怎样想的 这几种算法,你最喜欢哪种 为什么 这种方法是怎样的 (板书:最接近的整十数) 3,试一试 问题三:52 元的笔比 19 元的笔大约贵多少 问题四:100 元买三枝笔够吗 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问题五:100 元还够买什么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估算,初步感受估算的便捷. 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和优化的过程,从中理解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体验 估算的便捷性. 试一试中有些估算的方法可以多样,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算法多样化.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看来估算还真比较方便,除了买东西可以用估算,还有什么时候可以用到估算 在练习中 体会: 1,快速判断:哪条路最近 2,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预计结果 练习既是对本节课知识技能的巩固,又进一步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 四,课堂总结 在讲《加减法估算》前,我反复琢磨这节课怎么讲,就能让学生有估算的意识,体会到估 算的好处。 课的一开始,我首先问学生:你们在什么情况下用到“大约”这个词?学生回想前面学过 的知识,作出如下回答:有的学生说,一年级在学时间时,学过“大约几时”;有的学生说, 二年级第一单元在学习长度单位时,量出的长度不够整厘米的,要看成整厘米,这时用“大 约几厘米”来说明。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大约”这个词的意思,我又设计了猜一猜的游 戏。我向学生提出:老师的年龄接近 40 岁。猜猜老师可能是多少岁?学生说出了以下答案: 37 岁、38 岁、39 岁、41 岁、42 岁、43 岁。最后我告诉了学生准确的年龄。老师的年龄接 近 40 岁,我们也可以说成大约 40 岁。在猜一猜的活动中,学生又进一步体会了“大约”和 “可能”、“大概”、“估计”一些词的意思一样,准确值也许比估算值小,也许比估算值 大,但是准确值必须离估算值很近很近,差距不大,可以用“差不多”来描述。猜测准确值 时,必须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超出了这个范围就会出错。学生初步理解了“大约”的意义, 我趁热打铁又出了一题:呼啦圈的价格大约是 20 元,猜一猜呼啦圈的价格是多少钱?学生 根据估计值 20 元,说出了一些数,这些数都在要求的范围内,所以很快就猜对啦。 试一试:将老师提供的数说成最接近的整十数.让学生体会估计结果的不确 定性及范围,并练习"近似数",为后面的估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做好铺垫. 出示例题:要买下面的玩具,大约需花多少钱?小轿车 32 元,自行车 28 元,飞机 59 元,电话机 12 元,小卡车 21 元,轮船 37 元。在出示题之前,我提出在老 师写完题,谁能很快的告诉老师答案。等我把题写完,有的学生很快说出大约花 190 元。我 惊讶的问学生,你怎么算的这么快呀?这位学生介绍了自己的方法,原来是把题中的每个数 都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计算,这样算起来速度快,比较简便。接着让学生理解 “190 元”是准确值吗?不是。那么这个值就是估算下的数值,不是准确值,所以不能用 “=”,要用“≈”,教学生学会写 “≈”。书写格式如下:32+28+59+12+21+37≈190(元) 接着要求学生把准确值 30 30 60 10 20 40 也求出来。32+28+59+12+21+37=189(元) 让学生明显的感知准确值与估算值的区别,感知它们的差距不大。 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 程,从中理解什么是估算,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进一步体验估算的便捷性. 如果买的东西 越多,越能体会到估算的好处所在。 为了让学生掌握估算的方法与书写格式,我出示以下题目:买 19 元和 52 元这两枝笔大约需要多少钱?首先审题,问题中有“大约”这个词,说明要求用估算的方法 解题,也就是把题中的数看成整十数计算。然后要求学生齐练,一人板演,老师集体纠正。 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估算。例如:从家到学校大约有多 少米?写作业大约用了几分钟?…… 其实估算在生活中经常用到,让学生在说中体会到估 算的价值所在。 在做题时,要看要求,把估算和精确计算结合起来,学会把知识综合应用, 这样才能做到正确解题。例如:本节课最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一套水杯 24 元,一个热 水壶 28 元,问带 50 元够吗?如果估算的话是 50 元,精确计算的话是 52 元。如果按照估算 下的结果,有的学生就会误认为带 50 元够,学生的思维达不到一定的层次 ,很容易造成 这样的错误。所以生活中我们带的钱要比估算下的多一些,就不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学生 在解题时,根据题意把两者结合起来考虑比较合适,在对比中加深理解。 课堂结束时,完成书上 31 页的“做一做”。练习既是对本节课知识技能的 巩固,又进一步体验估算在生活中的运用.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