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课题一认识人民币(方案 A)
课题一 认识人民币(方案 A)
教学目标
1.认识人民币,了解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模拟购物等活动,使学生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的功能和作用,感悟数学知识
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从小懂得,合理使用零花钱,并知道如何爱护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46~49 页。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模拟人民币、卡片。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小明长大了)
师:今天是小明 7 岁生日,妈妈要带小明乘车去买生日蛋糕和礼物,小明说:“我长
大了,能让我自己试试吗?”于是妈妈把钱交给小明,由小明买车票,买蛋糕和礼物,你们
看小明多高兴啊!(教师边讲,电脑边出示买东西的画面)。
“同学们,你们都用过人民币吗?谁能说说你在什么时候用的?”
学生自由发言。
力图从学生身边的事例导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从而缩短了学生与学习内容之间
的距离,使之产生亲近感,可以激发学生内在的情感体验,引发学习兴趣,从而能主动的去
学习新知。
师:“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
见过的人民币。
生:①纸币、硬币。②几元的、几角的、几分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来认识人民币。”(板书: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
a.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师:“同学们都见过什么面值的人民币?”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不同面值人民币。
生 1 直接说出几元,几角,几分,教师板书。
生 2 说几分,几毛,几块。教师引导:平时说的几分,几毛,几块在数学上还
可以说成什么?如果学生回答不准确教师边说边板书。
师:“元、角、分就是人民币的常用单位。”
b.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师:(出示 1 元人民币)“谁认识这张人民币?”
师:“你可以给同学们介绍一下这张人民币吗?”
学生从字样、颜色、人物等不同方面,谈自己对人民币认识。
师:“在人民币上,国徽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
大的祖国。”
小组合作:拿出其他面值的人民币,组内互相交流。
通过小组合作,互相交流,让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培
养学生注意观察、细心观察的好习惯。
师:(电脑出示 2 元、10 元、5 元、5 角、1 角)。
“谁能给同学介绍一下这几种人民币?”
c.归纳整理。
师:“同学们把学具人民币拿出来,在小组内摆一摆,说一说。”
师:“你能把人民币分类吗?”
学生可能按材料分为纸币、硬币;可能按面值分为元、角、分;也可能把元、
角、分再细分。
师:“老师想知道以元为单位有几种,以角为单位有几种,以分为单位有几种。
谁可以帮助老师?”
学生进行介绍。
2.人民币兑换。
这次活动中,引导学生由动手而动脑,进而形成积极主动的探索,注意在参与
过程中掌握方法,并逐步脱离操作,进行归纳总结。
师:“同学们学的很好,小明也认识这些人民币。妈妈想考验一下小明,于是
说‘小明,东西买完了我们还有些零钱(课件同时出示一分一分硬币),你去买一
块橡皮吧!’小明来到商店一看,橡皮上只写着‘1 角’,他为难了。谁能帮帮他?”
生:“拿 10 个 1 分就可以买一块橡皮。”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 角是 10 分,10 分就是 1 角。”
师:板书 1 角=10 分
师:“如果老师这里有许多 1 角 1 角的人民币,我想买一把一元的小刀,应怎
样付钱?”
生:“拿 10 个 1 角就可以了。”
师:“你是怎么想的?”
生:“1 元是 10 角,10 角也就是 1 元。”(板书 1 元=10 角)
师:“这有几个问题,谁能回答呀?”(出示卡片)
3 角等于几分 5 元等于几角
10 角等于几元 80 分等于几角
3.大额人民币的换算。
在这一环节中,尊重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原则,使静态的内容成为动态的过
程,让学生高高兴兴的进入数学世界。
师:“小明和妈妈买完东西乘车回家,车票 1 元,可是妈妈的钱包里只有这些
钱(出示大额人民币)。没有 1 元,怎么办?”
生:“可以换成 1 元 1 元的。”
师:“谁可以帮小明换一下?”生用学具人民币边摆边说。
电脑出示:一张 5 元可以换______张 1 元。
一张 10 元可以换______张 1 元。
学生口答。
师:“同学们,平时买东西时,我们还可能用到 10 元,下面的问题谁会?”
电脑出示:一张 20 元可以换______张 10 元。
一张 50 元可以换______张 10 元。
一张 100 元可以换______张 10 元。
师:“如果要把 100 元换成 50 元,可以换几张?换成 20 元换几张?”
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经验探求新知,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
识。
三、应用
1.兑换游戏。
在这一应用环节中,教师充分创设情境,在活动中激起学生的兴趣,从发现中
寻求快乐,主动的获取知识,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做”
中学,“做”中得到巩固,“做”中学会应用,“做”中学会创造,“做”中得到
发展。
a.1 元换成零钱,怎样换?思考后,指名回答。(多种答案,略)
b.小组合作。把零钱换成整钱,或把整钱换成零钱。
2.模拟购物。
师:“拿你们换好的钱,到无人售货玩具商店去买玩具,同学们一定要诚实,
既不能多给也不能少给。”
教师出示货架,上面摆好几种标价不同的玩具。
师:“同学们准备好钱可以来买,说清买什么?是怎样准备的钱。”
学生分组参与到购物活动中,有的当收银员,有的当顾客。
师:“没买到玩具或买玩具剩下的钱,你们打算怎么办?”
生 1 交学费,生 2 买文具,生 3 捐给希望工程等。
师:“老师想给灾区小朋友写信,要 8 角钱买邮票,谁能帮我拿出 8 角钱?”
教师出示一些人民币,指名取 8 角钱。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人民币,你学会了什么?你认为谁表现的好?
专家评析
有关人民币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在生活中经常接触,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在这节
课中,教师充分利用了这一点,以小朋友购物的情节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已有
的经验,促使学生主动探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紧密结合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的设计,注意遵循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如利用课件创设小明买礼物的情境,使学生
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提出:你们用过人民币吗?引起学生
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为后面的学习探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重视小组学习,促进合作交流。
实践证明,小组讨论有利于全体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信
息交流,有利于不同思维的碰撞。认识人民币的知识比较适合运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
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让学生说一说,结合情境摆一摆,通过小组合作进
行探究活动,既鼓励学生独立尝试,又重视学生间的合作互助,给学生提供了多向交往的机
会,提高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如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都见过什么样的人民币,说一说
是怎样记住各种人民币的,摆一摆,把人民币进行整理等。学生在学习中互相交流,提高了
观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联系实际用数学,提高探究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主张: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也就是说,在教学中
要结合实际给学生创设实践的机会。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提供有趣的、与儿童生活背
景有关的素材,题材宜多样化,呈现方式也应丰富多彩。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很好的做
到了这一点。如“妈妈给小明一些 1 分的人民币,去买一块 1 角的橡皮,谁帮一帮他呀?”
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 1 角等于 10 分;“小明和妈妈乘车回家,车票 1 元,可是妈妈只有 5
元、10 元面值的,怎么办呢?”使学生意识到兑换人民币的意义;模拟购物活动,使学生
体会做数学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不仅增强了学习积极性,
而且进一步感悟到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提高了探究实践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