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一框 社会历史的本质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2)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3)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认同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正确理解和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科学精神】
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通过事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分析问题。
1.教学重点:理解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2.教学难点: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一)引入新课
人类社会不同于自然界,在自然界中起作用的是盲目的、自发的力量,社会历史则是由有意识、有目
的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什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什么关系?社会历史发展有什
么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什么?探讨和回答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历史的本质、社会历史发展
的规律和总趋势,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点。
本节课我们学习社会历史的本质。
(二)讲授新课
社会历史的本质(板书)
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板书)
阅读与思考
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谈到劳动的重要性。
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而且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我们在某种意义上不得不说:劳
动创造了人本身。
首先是劳动,然后是语言和劳动一起,成了两个最主要的推动力,在它们的影响下,猿脑就逐渐地过
渡到人脑;后者和前者虽然十分相似,但是要大得多和完善得多。随着脑的进一步的发育,脑的最密切的
工具,即感觉器官,也进一步发育起来。正如语言的逐渐发展必然伴随有听觉器官的相应的完善化一样,
脑的发育也总是伴随有所有感觉器官的完善化。
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简单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作出的改变
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这便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终的本质的差别,而造成这一差
别的又是劳动。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劳动在人类产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劳动是人类产生的决定因素,是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以制造工具为特征的劳动,是人
类形成的标志。生产劳动对人类生存的意义还在于它贯穿于人类社会的始终。生产劳动不断创造人们所需
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提供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没有生产劳动就没有人类的延续和发展。生产
劳动是人的生命存在的基础,人类的产生、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劳动,离不开物质资料的生产。
为什么说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学生: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劳动发展史是理
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教师:如何理解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学生:人类历史是由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构成的历史,研究人类历史的规律,也就是研究人的社会实践
活动的运动规律。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也就是把社会生活“当做实践去理解”。人类进行物质生产的实践构
成了社会生活的经济领域,人类调整、改革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人类创造科学文
化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精神文化领域。实践生成了社会生活的全部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推动
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板书)
阅读与思考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早在古代社会就有了关于自然界的丰富的唯物主义思想,但是,在马克思主义哲
学产生以前,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总体上说来并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研究领域中去。即便像费尔巴哈这样在
自然观上相当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一旦进入社会领域,总是不可避免地陷入唯心主义。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为什么人们可以唯物主义地解释自然界,却不能唯物主义地解释人类社
会?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没有意识,它们的变发展完全是自发进行的。社会历史是人们活动的结
果,而人的活动是有自觉意识和目的的。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
没有进一步追溯到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社会存在,从而陷入唯心主义。
因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还很落后,使当时的人们认识社会受到了限制.马克思处在第一和第二次工业革
命之间,那时的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为马克思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创造了条件。马克思能够从实际
出发,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识人的本质,认识社会发展的运行规律。实践观是打开
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教师: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学生:全部社会生活领域由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两部分构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
观的基本问题,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两
种基本的历史观。
教师: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是什么?
学生: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
会生活的物质方面。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
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阅读与思考
古希腊哲学家色诺芬尼说:“假如牛、马和狮有手,并且能够像人一样用手作画和塑像的话,它们就会
各自照着自己的模样,马画出、塑出马形的神像,狮子画出、塑出狮形的神像了。”
费尔巴哈曾对各国信仰的神进行认真的考察,发现各国的神,无论其形象、衣着、使用的语言,还是
发号施令的方式,都同那个国家的现实生活极为相像,几乎是该民族现实生活的翻版。于是,他发现了一
条隐藏在神圣光环背后的真理:“自然神不是别的,就是自然本身;人神不是别的,就是人本身。”并非神
按照他的形象造人……而是人按照他的形象造神。”
马克思说:“宗教里的苦难既是现实的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现实的苦难的抗议。宗教是被压迫生灵
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情感,正像它是无精神活力的制度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
恩格斯说:“宗教按它的本质来说就是抽掉人和大自然的整个内容,把它转给彼岸之神的幻影,然后彼
岸之神大发慈悲,又反过来使人和大自然从它的丰富宝库中得到一点东西。”
宗教所描绘的世界与现实世界之间有什么关系?
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与实际生活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宗教所描绘的世界是对现实世界的歪曲的虚幻的反映,其内容来源于现实世界。在现实世
界中都能找到宗教所描绘的事物的原型,宗教所描绘的事物是对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事物的加工和再创造。
人的许多不切实际的念头、思想都来源于实际生活,是对实际生活超脱、虚幻的反映。没有具体的实
际生活就不会产生相关的不切实际的念头与思想。
教师:如何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学生:(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①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阅读与思考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落后的、腐朽的思想,贪污腐败、拜金主义、
好逸恶劳、贪图享受等现象还时有发生。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为什么仍然还存在落后的和腐朽的思想?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它有时
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