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一框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理解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3)理解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4)理解文化的功能。
2.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
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科学精神】
科学把握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公共参与】
积极主动参与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
1.教学重点:理解文化的内涵。
2.教学难点:理解文化的功能。
(一)引入新课
走进社会,我们可以感受到文化需求日益强烈,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文化产品日盖多样,文化生活精
彩纷呈。你是否认真思考过:什么是文化?中华传统文化包括哪些合理内容?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学习和理解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弘扬民族精神,增
强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发展。
本节课我们学习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二)讲授新课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板书)
一.什么是文化(板书)
阅读与思考
“文化”在拉丁语中是“耕作”“栽培”的意思,属于物质生产的范畴。后来,文化的内涵由对禾苗的培植和
化有,逐步延伸到对人的心灵和道德情操的培植和化育,从而成为集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于一体的概念。
中国人所说的“文化”一词最早属于精神生产的范畴,主要是指人的教化与培养。《周易》中说:“观乎天
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通过观察天象,来了解时序的变化;通过观察人类社会
的各种现象,用教育感化的手段来治理天下。西汉刘向将“文”与“化”两个字联为一词,他在《说苑》中写道:
“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西方的文化概念传入中国,文化概念不断被赋予新的含义,使得人们对文化概念有了诸多不同的理解。
天山、三江源、滇池等自然景观引人入胜,令人心驰神往,这些自然景观能不能称为文化?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内涵的理解。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这些自然景观是不可以称为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
文化。
教师:文化的内涵是什么?
学生:一般来说,文化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
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教师:文化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教师:文化经济、政治是什么?
学生:在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不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决定了不同时代的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
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
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
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教师:文化与文明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物质方面
的进步称为物质文明,精神方面的进步称为精神文明,制度方面的进步称为制度文明,生态方面的进步称
为生态文明。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反映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
成了先进文化,反映腐朽落后的经济和政治的文化形成了落后文化。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
主体都是人。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教师:文化与文化载体的关系是什么?
学生: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
形式。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
载体。
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活动及其结果都不是文化本身,其体现和传导出来的思想、价值观、审美、意
境和精神追求等才是文化。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而不是文化本身。
二.文化的功能(板书)
阅读与思考
“文”字的本义,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周易》中说:“物相杂,故曰文。”《礼记》中说:“五色成文而不
乱。”《说文解字》中说:“文,错画也,象交文。”“化”,甲骨文写作“,左边为头朝下倒立的人,右边为头
朝上站立的人,其义为变化。《说文解字》释为:“化,教行也。”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文化有什么功能?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化”,甲骨文左边为头朝下倒立的人,右边为头朝上站立的人,其意为变化,即寓意为正立的人帮
助倒立的人正过来,即让不正归于正。因此文化的功能为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
(1)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有助于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2)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4)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
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
的伟大复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