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
八年级下册 复习
现代文
一、字音、字形
1.字音
①不逊( ) ②佃户( ) ③发髻( )④芦荟( ) ⑤马鬃( ) ⑥胡髭 ( )
⑦侏儒( ) ⑧秫米面( ) ⑨甲胄( ) ⑩入鞘( ) ○11 盎然( )
○12 搓捻( )○13 枝桠( ) ○14 诘责( ) ○15 庶祖母( ) ○16 吃笙( )
○17 眼翳( ) ○18 磬口( ) ○19 脂粉奁( ) ○20 睥睨( ) ○21 稽首( )
○22 污秽( ) ○23 旸谷( ) ○24 啮齿( ) ○25 雾霭( ) ○26 缄默( )
○27 收敛( )○28 挑衅( ) ○29 幼崽( ) ○30 狩猎( ) ○31 蹼( ) ○32 晒笑( )
○33 棘手( )○34 铆钉( ) ○35 履行( ) ○36 风哕( )○37 柞木林( )
○38 枸杞( ) ○39 招徕( ) ○40 铁铉( ) ○41 囿( ) ○42 璀璨( )
2.多音字
解:解除( ) 押解( ) 浑身解数( ) 哄:哄笑( ) ②哄骗( ) 起哄( )
咽:咽喉( ) 咽菜( ) 呜咽( ) 拗:拗口( ) 拗断( )执拗( )
泊:湖泊( ) 停泊( )⑥切:亲切( ) 切除( ) 稽:稽首( )
滑稽( ) 角:角落( ) 角色( ) 差:差劲( ) 差别( )差使( )
参差( ) 和:和平( ) 和诗( ) 和面( ) 和了( )
3.字形
(1)填字
①烂 (màn) ②解 (pōu) ③ (piē) 见 ④ (nì)名 ⑤(chuò) 号⑥
(wǔ)辱 ⑦ (péi)罪 ⑧竹 (lán) ⑨困(huò) ⑩迁 (xǐ)
○11 (tuì) 尽 ○12 目光 (zhuó ) ○13 驰 (chěng) ○14 (nuè)待 ○15 (tiào) 望
○16 (qí)途 ○17 (chān)和 ○18 粗 (cāo) ○19 磨 (cèng) ○20 (xī)利
○21 (càn)然 ○22 (juàn)恋○23 (hàn)悔 ○24 鞭 (tà)○25 罪 (niè) ○26
祈 (dǎo)○27 (fěi)翠 ○28 真 (dì)○29 (chì)热 ○30 心 (fēi)
○31 (kuì) 赠 ○32 (zhǐ)尺 ○33 (yǎo) 无消息 ○34 刀 (qiào)
○35 (qiáo)悴 ○36 混 (xiáo) ○37 (wěi)缩 广阔无 (yín)
○39 干 (hé) ○40 和 (xù) ○41 (kuī)探 ○42 (chéng)罚
○43 贪 (1án) ○44 (móu)取 ○45 (pì)喻 ○46 (xī)微
○47 忌 (hui) ○48 (xiàn)菜 ○49 隔 (hé) ○50 吹 (xū)○51 (gè)牙
○52 家——(pēi) ○53 挑 (tī) ○54 (tuān)急
(2)改错字
①物以稀为贵( ) ②凄残( ) ③不可明状( ) ④迁徒( )⑤凛洌( )⑥真缔( )
⑦搏识( ) ⑧脱泥带水( ) ⑨明锣开道( ) ⑩相形见拙( ) ○11 篷蒿( )
○12 顾疾( ) ○13 迷罔( ) ○14 焦燥( ) ○15 蹲据( ) ○16 游悠自在( )
○17 莫明其妙( ) ○18 兴高彩烈( ) ○19 精妙绝沦( ) ○20 顾名思议( )
4.形近宇组词
①蔼 ;霭 ②揍 ;凑 ③戳 ;戮 ④骋 聘
⑤稚 ;雅 ⑥惶 ;徨 ⑦诘 ;洁 ;拮
⑧遐 ;暇 ;瑕 ⑨惋 ;婉 ;蜿 ⑩绮 ;崎 ;
2
畸
二、词语积累
1.油光可(jiàn) :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2.不(xùn) :无礼。逊,谦逊。
3.(ni) 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匿,隐藏。
4.(qī) 然:形容慧锈滩过的样子。
5.文(zhōu zhōu) :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6.禁(gù) :束缚,限制。
7.(hè) 立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
8.正(jīn) 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坐着。形容严肃庄重的样子。
9.(xuān) 昂:形容精神饱满,气度不凡。
10.(hān) 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
11.广(mào) 无垠:广阔无边。古代以东西长度为“广”,南北长度为“袤”。
12.莫(zhōng) 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
13.众目(kuí kuí) :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睽睽,睁大眼睛注视着。
14.(shěn) 笑:讥笑。
15.即物起(xìng) :开头先咏他物起兴抒情。起兴,指
先言他物以触发联想,诱发文思。
16.曾经(cāng) 海难为水:唐代诗人元稹《离思》中的诗句,意思是经历过沧海,对别处
的水就难以看上眼了。
17.与有荣(yān) :因而也感到荣幸。
18.(náng) 萤映雪:囊萤和映雪分别指晋朝车胤和孙康利用萤火虫的光和雪的反光刻苦读
书的故事。囊萤,用口袋装萤火虫。映雪,用雪的反光。
19.招(1ái) :招揽。 20.合(zhé) 押韵:这里指押韵。
21.家(pēi) :自家酿的酒。醅,这里泛指酒。
22.冥思(xiá) 想:深沉地思索,遥远她想象。23.繁花似(jǐn) :各种各样的花像
锦绣一样的美丽。 24.盛气(1íng) 人:傲慢的气势逼人。
25,(xiāo) 遥法外:指犯了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仍旧自由自在。
26 前(pū) 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27.(sù) 然起敬:十分恭敬的样子。
28.如法(páo) 制:依照一定的方法炮制药剂,泛指照现成的方法办事。
文言文
一、词语释义
1.直视无碍( ) 2.望峰息心( ) 3.经纶世务者( )
4.横柯上蔽( ) 5.因以为号焉( ) 6.性嗜酒( )
7.每有会意( ) 8.造饮辄尽( ) 9.期在必醉( )
10.衔觞赋诗( ) 11.环堵萧然( )1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13.骈死于槽枥之间( ) 14.一食或尽粟一石( ) 15.无从致书以观( )
1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7.援疑质理( )18.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19.暂凭杯酒长精神( )20.自将磨洗认前朝( )21.留取丹心照汗青( )
22.高处不胜寒( ) 23.隶而从者( ) 24.俶尔远逝( )
25.四面竹树环合( ) 26.增其旧制( ) 27.巴陵胜状( )
3
28.横无际涯( ) 29.浊浪排空( )30.薄暮冥冥( )
31.春和景明( ) 3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 33.或异二者之为( )
34.醉翁之意( ) 35.云归而岩穴瞑( ) 36.山肴野蔌( )
37.非丝非竹( ) 38.冻风时作( ) 39.偕数友出东直( )
40.柔梢披风( ) 41.恶能无纪( ) 42.结庐在人境( )
43.问君何能尔( ) 44.直挂云帆济沧海( )45.高者挂胃长林梢( )
46.秋天漠漠向昏黑( ) 47.将军角弓不得控( )
二、通假字(找出通假字,写出所通的字,并释义)
1.蝉则千转不穷 ( ) 2.窥谷忘反 ( )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4.才美不外见 ( ) 5.食之不能尽其材 ( ) 6.其真无马邪? ( )
7.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 ) 8.同舍生皆被绮绣 ( ) 9.百废具兴 ( )
10.属予作文以记之( ) 11.玉盘珍羞直万钱 ( ) 12.恶能无纪 ( )
1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
三、古今异义
1.造饮辄尽 古义: 今义: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古义: 今义:
3.日再食 古义: 今义: 4.尝趋百里外 古义: 今义:
5.横无际涯 古义: 今义: 6.南极潇湘 古义: 今义:
7.恶能无纪 古义: 今义: 8.每有会意 古义: 今义:
9.亲旧知其如此 古义: 今义: 10.崔氏二小生 今义:
四、一词多义
1.策:策之不以其道 ( ) 执策而临之( )
2.足:以中有足乐者( ) 足肤皲裂而不知 ( )
3.至:色愈恭,礼愈至( ) 至舍 ( )
4 上:负势竞上 ( ) 横柯上蔽 ( )
5.言:闲静少言( )黔娄之妻有言 ( )
6.清:水尤清冽( ) 以其境过清( )
7.和:春和景明 ( ) 政通人和( )
8.乍:波色乍明 ( ) 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 )
9.安:安得广厦千万间 ( ) 风雨不动安如山 ( ) 今安在 ( )
10.可:潭中鱼可百许头 ( ) 不可久居( )
11.开:连月不开 ( ) 开我东阁门( ) 旁开小窗( ),
12.许:潭中鱼可百许头( )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 )
13.之;或置酒招之 ( ) 无怀氏之民欤 ( ) 策之不以其道 ( )鸣之不能通其
意 ( ) 倩女之碛面 ( ) 郊田之外 ( )
14 而:执策而临之 ( ) 可以出而仕矣(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隶而从者
( )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15.以:全石以为底 ( ) 卷石底以出 ( ) 以其境过清 ( ) 属予作文以记之
( ) 以衾拥覆 ( )
16.国:去国怀乡( )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17.其:亲旧知其如此( ) 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 安求其能千里也 ( )
18.临:执策而临之( ) 翼然临于泉上者( )
五、词类活用 、
1.从流漂荡,任意东西( ) 2.互相轩邈 ( ) 3.亲旧知其如此( )
4
4.腰白玉之环 ( ) 5.主人日再食( ) 6.猛浪若奔 ( )
7.以乐其志 ( ) 8.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9.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 10.心乐之( ) 11.斗折蛇行( )
12.凄神寒骨( ) 13.百废具兴( ) 14.或异二者之为 ( )
15.名之者谁? ( ) 16.至于负者歌于途( ) 17.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
而蹇者 ( ) 18.犬牙差互 ( ) 19.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
2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
六、成语探源
1. :政令推行顺畅,人民团结;形容国泰民安的景象。语出《岳阳楼记》:“越明
年, ,百废具兴。”
2. :许多被废置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 。”
3. :心境开阔,精神愉快。《岳阳楼记》:“登斯楼也,则有 ,宠辱偕忘,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4. :指另有用意或别有用心。《醉翁亭记》:“ ,在乎山水之间也。”
5. :指野味野菜。《醉翁亭记》“…… ,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6. :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醉翁亭记》:“宴酣之乐,
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起坐而喧哗者……”
7. :只求知道大概,不求彻底了解。常指学习或研究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五柳
先生传》:“不慕荣利,好读书,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8. :形容交界处参差不齐,象狗牙一样。泛指局面错综复杂。《小石潭记》:“其
岸势 ,不可知其源。”
七、句子翻译
1.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译文: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译文: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问。
译文: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译文;
5.其真元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
6.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译文:
7.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译文:
8.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
9.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
10.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1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译文:
5
1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译文: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译文:
14.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译文:
15.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译文:
16.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译文:
17.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
18.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译文:
19.山峦为晴雪所洗。
译文:
九、名句默写
1.《与朱元思书》中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人生的思
想感情的句子是
译文:
2.黔娄之妻有言:“ , 。”
译文:
3.《水调歌头》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
译文:
4.《马说》中写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是 。表现全文主旨的句子
是 。
5.以中有足乐者, 。译文:
6 .《 送 杜 少 府 之 任 蜀 州 》 中 表 达 朋 友 虽 然 相 距 遥 远 却 如 在 身 边 的 深 厚 感 情 的 诗 句
是 , 。
7.东风不与周郎便, 。8.山河破碎风飘絮, 。
9. ,病树前头万木春。
10.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也有
类似的生死观: 。
11.《山坡羊·潼关怀古》中表达作者对老百姓同情的句子懑 i 。
12.登斯楼也,则有 ,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文:
13.范仲淹借写《岳阳楼记》之机,称赞好友不以个人沉浮为意,一心系情于民的高尚情怀,
并以 的远大抱负与好友共勉。
译文:
14.《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季景色的句子是
译文:
15.《醉翁亭记》借醉翁亭来抒情,道出的千古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译文:
16.《饮酒》中反映“晋陶渊明独爱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17.《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将诗人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抒写到了极致的句子是
18 .《 行 路 难 》 中 运 用 典 故 写 出 诗 人 对 从 政 仍 有 所 期 待 的 句 子 是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19.《己亥杂诗》中,作者以落花为喻,表明心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 茅 屋 为 秋 风 所 破 歌 》 中 写 诗 人 推 己 及 人 的 博 大 胸 怀 和 他 的 美 好 理 想 的 诗 句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关检测
一、基础过关(22 分)
1.下列加划线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 分)( )
A.天山共色(一样的颜色) 猛浪若奔(奔跑) B.鸢飞戾天(至) 曾不吝情去留(去,离开)
C.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策之不以其道(驱使) D.把酒问青天(端起) 何许人也(表处所)剖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 分)
绝:天下独绝( ) 百叫无绝( ) 好:好鸟相鸣( ) 好读书 求甚解( )
一:一碧万顷 ( ) 长烟一空 ( ) 极:感极而悲者( )此乐何极( )
3.下列各组句子中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组是(2 分) ( )
A.蝉则千转不穷窥谷忘反 B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才美不外见
C.无从致书以观弗之怠 D.同舍生皆被绮绣其真无马邪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义。(4 分)
(1)去国怀乡 古义: 今义:
(2)负势竞上 古义: 今义:
(3)每有会意 古义: 今义:
(4)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古义: 今义:
5.下列各项中“之”字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 分) ( )
A.黔娄之妻有言 B.食之不能尽其材 C.执策而临之 D.录毕,走送之 ,
6.对下列诗句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B.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C.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D.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
/乔。
7.下面句子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一项是(2 分) ( )
A.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B.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衔远山,吞长江
8.古诗文名句默写。(4 分)一
(1)欲济无舟楫, 。
(2)停杯投箸不能食, 。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边塞风狂雪扫的诗句是
(4)最能体现杜甫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的诗句是
(5)人们常引用龚自珍的来赠送刚离开工作岗位却雄心未老的同志 ,
二、阅读演练
(一)(2008 年内江中考)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 9~10 题。(4 分)
西江月(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呜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
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7
9.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2 分)
10.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 字内)。(2 分)
( 二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6 题。(11 分)
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
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
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
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
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
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1.本文的作者是 , 初文学家。(1 分)
1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 分)
(1)走送之( ) (2)硕师( ) (3)援疑质理( ) (4)卒获有所闻 ( )
13.选文第一段着重叙述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写自己创造条件读书的?(2 分)
14.据你看,作者“虽愚,卒获有所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 分)
15.作者“缊袍敝衣”处在“被绮绣……烨然若神人”的同学中间,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
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对此你有何评价。(2 分)
16.读了此段文字,对你有何启示,请写在下面。(2 分)
(三)(2008 年绍兴中考)阅读下文,完成 17~20 题。(13 分)
罴①说(柳宗元)
鹿畏貙②,畏虎,虎畏罴。罴之状,被发人立,绝有力而甚害人焉。
楚之南有猎者,能吹竹为百兽之音。寂寂③。持弓矢罂火④,而即之山。为鹿鸣以感其类,
伺其至,发火而射之。貙闻其鹿也,趋而至。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疆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
虎亦亡去。罴闻而求其类,至则人也,捽⑤搏⑥挽⑦裂而食之。
今夫不善内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注:①罴;兽名,又名马熊或人熊。②貙(chū):兽名,形状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一种虎属
猛兽。③寂寂:悄悄地。④罂火:用瓶子装着火。罂,一种腹大口小的瓶子。⑤捽(zuó):揪住。
⑥搏;搏击。⑦挽:拿来。
17.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断 3 处)。(3 分)
貙走而虎至愈恐则又为罴虎亦亡去。
18.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 分)( )
A.罴之状,被发人立( )
B.为鹿鸣以感其类( )
8
C.伺其至,发火而射之( )
D.貙闻其鹿也,趋而至(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3 分)
其人恐,因为虎而骇之。
译文:
20.这篇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 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