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WORD 文档可编辑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第一章科学入门
第一节科学并不神秘
1. 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的学科。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协调人与自然关
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3、科学技术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也给人类带来负面影响。
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
1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
的 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 1/3 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 450,
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2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
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
盖灭法。
3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4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
管口上方约 0.5 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第三节科学观察
1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2 在很多情况下,单凭我们的感官进行观察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的判断。因此我们经常要借
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帮助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
3 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 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
试管:做化学反应的容器;
试管夹:夹持试管;
试管架:放置试管;
酒精灯:加热;
显微镜:观察微小的物体;
停表:测量时间;
托盘天平:测量质量;
电流表:测量电路中的电流;
WORD 文档可编辑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电压表:测量电路两端的电压;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药匙:取粉末状固体;
烧杯:配制溶液。
第四节科学测量
1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2 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要忘记)
积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除以张数)、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3 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1) 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
和量程。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
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选对,放对,看对,读对,记对
A 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B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C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D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A 累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B 化直为曲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
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记下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 X 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测量内容 仪器 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长度 刻度尺 米(m) 1 千米=1000 米、1 米=100 厘米=1000 毫米 1
米=106 微米=10 9 纳米
体积
刻度尺
量筒
立方米(m3) 1 立方米=1000 升、1 升=1000 毫升
1 毫升=1 立方厘米
质量 天平 千克(kg) 1 千克=1000 克,1 吨=1000 千克
时间 钟、表 秒(s) 1 小时=60 分=3600 秒、1 分=60 秒
温度 温度计 开尔文( K ) 摄氏度(℃)
WORD 文档可编辑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C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柔软棉线一
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出终点
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D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
4 体积的测量 读数要看仔细,单位换算要仔细。
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3),还有较小的体
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立方毫米(mm3)等。
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看清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1)放正确: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
2)看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对于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则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
水物+水物 -= VVV
5)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 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5 面积的测量
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
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
方格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面积:
1)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
2)数出不规则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 1 格,不到半格的舍去。
3)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
6.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37 摄氏度(37℃);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
水的温度为 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 0℃。
7 温度计
温 度 计 的 结
构
外壳、刻度、液柱、玻璃泡
温 度 计 的 原
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摄 氏 温 度 的
规定
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定为 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定为 0。
0 和 100 之间分为 100 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 1 摄氏度
正确使用 1)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2)选取合适的温度计
3)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4)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
5)把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
6)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并记录测量结果
WORD 文档可编辑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注意事项 A 被测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
B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C 测量液体温度时,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但不要接触容器的器
壁;
D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里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E 一般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物体中拿出来读数;
F 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平视
8 体温计——与常用温度计比较
常用温度计 体温计
最小刻度(分度
值)
一般为 1°C 0.1°C
刻度范围 一般为 0 ~ 100°C 35 ~ 42°C
结构 玻璃泡容积相对比较小,毛细管粗细
均匀
(1)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
(2)玻璃泡上方有一段很细的弯口
读数时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可以离开被测物体;用之前需要甩
9 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改变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位置的改变,物体的质量不会因此而发生改变。
第五节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验证方案、收集事实证据、检验假设、交
流。
第二章 观察生物知识要点
第一节 生物和非生物
1 观察蜗牛借助放大镜(放大正立的虚像)进行观察。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以植
物茎叶为食。
1. 蜗牛的身体结构包括 眼 , 口 , 足 ,壳 ,触角 ;它有视觉 , 味觉 , 触觉 , 嗅
觉等感觉,但没有 听觉 。
触角
2. 自然界的物体根据有无生命 ,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
生物的生命特征有:1 有应激性(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 2 能生长 3 能呼吸 4 能进化 5
能进行新城代谢(需要营养,需要排泄废物) 6 一般由细胞构成(除病毒) 7 能生殖和
发育 8 有遗传、变异的特性 9 能适应环境和影响环境等。
壳 眼
口
足
WORD 文档可编辑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3. 动物和植物最根本的区别是 能否进行光合作用。
第二节 细胞
1. 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 罗伯特•胡克 发现的,他发现的其实是细胞的细胞壁,布朗发现植物
细胞内有细胞核,德国科学家 施莱登 和 施旺提出细胞学说,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是:动物
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魏尔啸提出: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
细胞学说:所有的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机构和功能的单位,细胞是
由细胞分裂产生的。
细胞的大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需用显微镜观察(放大镜观察不到)
细胞的形态:蝌蚪状,椭圆形,梭形,扁平圆形,长方形等
2、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
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
细胞质: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膜:保护细胞并控制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相比,一般还多了
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其作用主要是保护和支持细胞,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液泡:里面的液体叫细胞液(内含有味道、气味相关的各种物质)
WORD 文档可编辑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2、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共同点是::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的不同点是:
(1)植物细胞的细胞中具有细胞壁和叶绿体,成熟的植物细胞一般还有大液泡,动
物细胞的细胞质中没有这两种细胞器;
(2)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的作用是保护细胞和控制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动物细胞的
细胞膜成为细胞质和外界环境之间唯一的屏障。
3、写出显微镜的各个结构:
(1)目镜:5×、10×或 15×;目镜长倍数
小
(2)镜筒:上端是安装目镜的地方
(3)物镜转换器:连有物镜(低倍物镜 10×,
高倍物镜 40×,油镜 100×);物镜长倍数大
(4)压片夹(也叫金属夹)
(5)载物台:中间有一个通光孔
(6)遮光器:遮光器上有大小不一的光圈
(7)反光镜:有平面镜和凹面镜
(8)粗准焦螺旋(粗调节轮)
(9)细准焦螺旋(细调节轮)
(10)镜臂
(11)镜柱
(12)镜座
4、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安放→对光→放片→ 调焦→观察
A. 安放: 左手托镜座, 右手握镜臂,镜筒在前,镜臂在后,放在左前方.
B. 对光: 转动物镜转换器, 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 转动遮光器, 让较大光圈对准
通光孔。左眼通过目镜观察,右眼同时睁开,同时调节反光镜(光线亮用平面镜,光线
暗用凹面镜)看到一个明亮的圆形视野;
C.放片:将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两端用压片夹压住,要观察的物体正对通光孔
D.调焦 1 眼睛盯住物镜,向前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物镜靠近载玻片时,
注意不要让物镜碰到载玻片 2 用左眼朝目镜内注视,同时要求右眼张开,慢慢向后调
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上升,直到看到物像,再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5、使用显微镜要注意的问题:
(1)显微镜里看到的像是倒像(上下左右全颠倒)注意:物像的移动方向与装片的移动方向
相反(反向原则)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左下方,要移动到视野中央,载玻片该往左下方移动。
如果装片中是个 7,则看到的图像是 L。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双倒”的,所以要想把视
野中看到的像移到视野中央,只要向看到的方向移动即可。
(2)向 后 旋转 粗 准焦螺旋,物镜会快速上升;
向 前 旋转 细 准焦螺旋,物镜会慢慢下降。
WORD 文档可编辑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一般先用 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使物象更清晰。
(3)使用粗准焦螺旋镜筒下降时,视线盯牢盖玻片。
(4)低倍镜换高倍镜。不能有的操作是“调节粗准焦螺旋”
(5)调整光线:1 光线弱,调成大光圈,用凹面镜。2 光线强,调成小光圈,平面镜
(6)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 * 物镜的放大倍数 。
(7)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
胞数目越少。
(8)显微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它的视野会变暗,细胞数目会变少,细胞的体积会变大,
细胞结构会变得更清晰。
(9)使用高倍物镜的方法:在低倍镜下,要把放大观察的部分移到视野正中心,然后转动转
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稍微调节细准焦螺旋,即可看到进一步放大的物像。
(10)低倍镜观察,视野亮,范围大,细胞数目多,高倍镜观察,视野暗,范围小,细胞数
目少
6、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的正确步骤是:1 用纱布把载玻片擦干净 2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
清水 3 用镊子撕下一小片洋葱内表皮 4 把洋葱内表皮浸入清水中展平 5 盖上盖玻
片(一边先接触水滴,另一边以 45°C 再慢慢盖上)防止气泡产生 6 在盖玻片一侧滴上 红
墨水(染色,便于观察),在盖玻片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
观察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发现
1)细胞有严重重叠现象,说明 洋葱表皮撕的太厚或没有在载玻片上展平。
2)视野中发现黑色圆圈,说明 装片中气泡太多,应该 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
7、 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注意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避免上皮细胞吸
水涨破)染色,滴加 亚甲基蓝溶液。
第三节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 人体复杂的结构是由一个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
3 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卵细胞受精后迅速分裂,逐渐形成一个由众
多细胞组成的细胞团
特点:在母细胞的细胞核内出现染色体,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结果:对于单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使得个体数目增加
对于多细胞生物,细胞数目增加但个体数目不变
4 细胞生长 刚分裂的子细胞大小一般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它们能吸收营养,合成自身的组
成物质,不断长大的过程。
结果:使细胞的体积增大 。
5、细胞分化是指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形成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的过程。
结果: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形成了生物体的各个结构,形成不同的组织。
一个细胞就这样经过分裂生长和分化,最后长成了一个生物个体。
6 组织是 形态相近,功能和结构相同的细胞群。
植物组织
名称 结构特点 分布 功能
保护组织 细胞排列整齐 表皮 保护作用
营养组织 细胞壁薄 叶肉(叶片中部) 制造和贮存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 细胞呈细长形,细胞壁较
厚
茎 支撑和保护植物
WORD 文档可编辑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分生组织 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
隙
根,茎等的顶端 分裂产生新细胞
输导组织 细胞呈管状 叶脉(导管,筛管) 输送水分,无机盐及
营养物质
动物组织
上皮组织 由排列密集的上皮细胞构
成
分布:皮肤,内脏器
官表面和体内各种
管腔的内表面
保护、吸收和分泌物
质
结缔组织 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
,形态多样,分布广 血液,软骨,肌腱等
运输,支持
肌肉组织 肌细胞构成,分三种:心
肌,骨骼肌,平滑肌
人体的四肢,躯体,
体内的心脏,胃肠等
器官
收缩和舒张,产生运
动
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构成 在神经,脑,脊髓中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
导兴奋
7 皮肤由外到内分 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皮肤是人体内最大的由多种组织构成的 器官 。
表皮位于皮肤外表,细胞排列紧密,主要起保护,防止细菌入侵的作用,由上皮组织构成。
8 真皮内有血管(血液由结缔组织构成)汗腺以及毛囊,立毛肌(由肌肉组织构成),触觉小体.
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触觉小体.热敏小体和冷敏小体能感受外界给予皮肤的触碰,挤压,冷
或热等刺激。它们是由神经组织构成的。另外,当人体遇到寒冷或某些刺激汗毛会竖起来,
这是立毛肌在起作用。立毛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
9 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冲撞击,储藏能量。
10 器官是由许多种 组织 按照一定次序组合在一起,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11 被子植物的六大器官:1(营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12 人体的器官:如眼.耳.鼻等,胃.肠.肝胰等,肺.心脏.血管等
13 系统是功能相近的器官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能共同完成一种或多种生理功能的多个
器官,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一起构成系统。
14 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 、食道、胃、小肠、大肠、
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
A 消化道 1 口腔:牙齿:咀嚼功能,把食物磨碎。 舌:搅拌食物,品尝味道
2 咽
3 食道:把吞下来的食物向下推进入胃
4 胃:把食物变成糊状,并与胃腺分泌的消化液混合
5 小肠: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
6 大肠:从未被消化的食物的残渣中吸收水分
7 肛门:把食物残渣-----粪便排除体外
B 消化腺 1 唾液腺分泌:唾液 2 胃腺:分泌消化液 3 肝脏:分泌胆汁 4 胰腺:分泌胰液
5 肠腺:分泌肠液
15 人体有八大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
经系统、生殖系统。人体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是小肠。这八大系统是通过神经系统和内分
泌系统的协调下而协同工作的。各个系统相互联系,使得人体形成一个整体,并能及时对环
境作出反应。如跑步时,运动系统需要更多的氧气,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呼
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活动就会加强,使呼吸变急,心跳加快并加强。
16 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是 细胞
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 → 组织 → 器官 → 系统 → 人体。
WORD 文档可编辑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 细胞 → 组织 → 器官 →植物体。
第四节 常见的动物
1 地球上现存的动物大约有 125 万多种。
2 科学分类的方法是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
3 林耐的生物学分类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 界、门、纲、 目、科、属、种,其中 种 是生物
分类最基本的单位。随着分类等级由大到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来越多,亲缘关系越来越近,
生物的种类越来越少。(特点:1 分类等级越高,所包含的生物个体越多,共同特征越少。2
分类等级越低,所包含的生物个体越少,共同特征越多)
4 动物根据体内有无脊椎骨 ,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5 脊椎动物根据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分为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哺乳类。
鱼的共同特征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体温不恒定,生殖方式为
卵生。(鲢鱼,青鱼,草鱼,黄鱼,带鱼,鲨鱼)
两栖动物的共同
特征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用肺呼
吸兼用皮肤,无尾有四肢,体温不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青蛙,大鲵,)
爬行动物 贴地爬行,体表有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鳄
鱼,蜥蜴,蛇,龟,鳖)
鸟的共同特征
身体呈纺锥形,前肢特化为翼,体表有羽毛,胸肌发达,骨骼愈合,薄,中
空,脑较发达,适于飞行,没有牙齿,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生殖方式为卵
生(鸽子,鸡,鸭,鹅,鸵鸟,猫头鹰,鹦鹉)
哺乳动物 全身被毛,用肺呼吸,体温恒定,生殖方式为胎生,幼体用母乳喂养(大熊
猫,袋鼠,蝙蝠,鲸)
6 无脊椎动物包括:
原生动物 ,单细胞,如 草履虫,变形虫
腔肠动物 ,摄食和排泄不分口,身体辐射对称,如 水母 ,海蜇,海葵,珊瑚,水螅
扁形动物 ,摄食和排泄不分口,身体背腹扁平,如 涡虫 ,血吸虫
线形动物 ,长而薄的体型,身体线形,不分节,如 蛔虫 ,钩虫,
环节动物 ,长而薄的体型,身体有许多体节,如蚯蚓,蚂蟥
软体动物 ,身体柔软,大多数有贝壳,如 蛤 ,蜗牛,螺,蚌,
节肢动物 ,身体,足分节,有外骨骼,如 蚱蜢,虾,蜘蛛,蜈蚣,蝴蝶,蝗虫
棘皮动物 ,体具棘皮,如 海星,海参,海胆
7 整个动物界,分布最广,功能最完善,最高等的是哺乳动物,最低等的是原生动物,种类和
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
8 昆虫属于节肢动物,它是动物成员中最多的家族,其身体结构特点是体内没有骨骼,而在体
表有一层外骨骼,它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胸部一般有两对翅,
有三对足
9 林耐:双名制。常用的检索表是二岐分类检索表。
10 生物进化的顺序:水生→陆生 低等→ 高等 简单 → 复杂
第五节 常见的植物
1. 植物根据能否产生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A 无种子植物中:(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靠孢子繁殖)
蕨类 有根、茎、叶 代表植物:蕨、胎生狗脊
苔鲜类 有茎、叶但无根 代表植物:葫芦藓、地钱
藻类 无根、茎、叶分化, 代表植物:水绵、紫菜、海带,发菜,团藻
WORD 文档可编辑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B 种子植物中种子植物根据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是自然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裸子植物分布广,大多数植株高大,根系发达,
抗寒能力强。)
被子植物 种子外有果皮包被 代表植物:苹果,梨,橘子
裸子植物 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代表植物:松,杉,银杏,铁树,柏树
2 探究:“是什么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可能的假设有 香味、颜色 、大小、着生位置、 形
状等因素将蝴蝶吸引到花上去的。
第六节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1 生物体一般由细胞构成,根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可将生物分为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
物。
2 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完成,一般生活在水中。
3 单细胞植物:衣藻,蓝藻。细胞内有叶绿体,靠光合作用制造养料。衣藻:眼点(感光),
鞭毛(运动),伸缩泡(排泄),有叶绿体,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 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无叶绿体,靠口沟摄取现成的养料。草履虫:纤毛(运动),
口沟(摄食),食物泡(消化),伸缩泡(排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 衣藻与草履虫的对比:
衣藻 草履虫
相同点 都是单细胞生物(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完成)
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不同点 有细胞壁,属于植物,有叶绿体,能进
行光合作用
属于动物,靠口沟摄取食物
5 在多种多样的多细胞生物中,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是苔藓植物,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
最高等的动物是哺乳动物,最简单的多细胞动物是海绵动物,种类最多的动物是昆虫。
6 在地球上,生物物种多样性复杂程度较高的区域都位于温暖地带,如热带雨林,珊瑚礁,大
型热带湖泊。
7 大多数生物灭绝的原因是因为丧失了栖息地,其中人类的砍伐森林 、开荒 和 排放垃圾等
活动都会使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
8 仙人掌能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主要是因为它有 肉质 的茎,可以储存 水分 ;叶片退化成 刺
状 ,可以减少 水分的散失 ;还有很发达的根,可以吸收沙漠深层土壤中的水分 。
9 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有 警戒色 ,保护色, 拟态 。
其主要目的是 逃避天敌 和 有利于捕食 。
10 为了保护资源,特别是为了保护珍稀生物资源和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一定
的保护区域,这样的地区叫做自然保护区,如我国广东省的鼎湖山,吉林省的长白山,四川
的 卧龙山,贵州省的梵净山。
11 珍稀动物与植物的代表
动物:熊猫----国宝 朱鹮-----东方瑰宝 扬子鳄----活化石
植物:珙桐----我国特有 银杉----植物中的大熊猫 银杉,银杏,水杉称为活化石
WORD 文档可编辑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1.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地球的赤道半径是 6378 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即
极半径)是 6357 千米,赤道长约 4 万千米。
2.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地球仪上的基本元素:
(1)地轴:地球自转的旋转轴,穿过地心;
(2)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指向北极星附近的一点叫北极;与北极相反的一点
叫南极。
(3)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
(4)赤道: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
(5)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同经线垂直相交的线。赤道是最长的纬线。
3. 经度和纬度:
经线(经度) 纬线(纬度 0)
形状特征 半圆 圆
位置关系 相交于南北两极点 相互平行
长短 等长 赤道最长
指示的方向 南北方向 东西方向
最大度数值 180° 90°
0°的确定 本初子午线(格林尼治天文台) 赤道
度数的变化规律 向西向东各 180° 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 90°
分布规律
无数条,除 0°和 180°外,其余
的都有 2 条
无数条,除 0°外,其余度数的
纬线有 2 条
从两极看的形状 辐射状 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
划分半球的界线 20°W、160 ° E 赤道(0° 纬线)
4. 东半球包括:0°~160° E 和 0°~20° W;西半球包括:160° E~180° E 和 20° W~180° W
5. 160° E 的东侧是西半球,西侧是东半球;20° W 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
6. 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WORD 文档可编辑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0° ~30° 30° ~60° 60° ~90°
7. 地图是以各种图式符号,将地球的地理事物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形。
8.地图的类型:政区图、旅游图、平面示意图等。
9.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表示方法(形式):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
表示方向的三种方法:(1)指向标定向法:用一个指向北的方向标表示北方。
(2)经纬网定向法:经线表示南北方向,纬线表示东西方向。
(3)一般的表示方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地图图幅大小一样,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描述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描述的内容越简略。
比例尺的类型:
大比例尺 小比例尺 中比例尺
大于或等于 10 万分之一 小于或等于 100 万分之一 10 万分之一至 100 万分之一
10. 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与地球的平均距离是 1.5 亿千米。 植物的向光性、光合作用
和叶镶嵌等都与太阳光有密切的关系。
11. 太阳是一颗气体星球。太阳大气层由里到外可分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我们通常看到的是光球层,在日全食时可观察到日冕层。
12. 太阳活动:太阳黑子(光球层)、耀斑、日珥(色球层)和太阳风(日冕层)
13. 太阳黑子:(1)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
(2)周期约为 11 年,发生在光球层。
(3)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往往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4)太阳黑子最多的那一年,成为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为
太阳活动谷年。
14. 太阳活动的影响:
①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②干扰地磁场,发生“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③影响地球上的气候、地质,及人类的健康和生活,造成洪涝、旱灾
④南北极地区形成“极光”⑤危及星际航行 ……
WORD 文档可编辑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15. 天文望远镜的使用:注意: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测太
阳,否则对眼睛造成永久的损伤!
16.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山脉和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
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17. 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没有空气和水
18. 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19. 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20. 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 88 个区域,命名为 88 个星座。
21. 星空的方向: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22. 北极星是北半球上最好的指北参照物。
23. 寻找北极星的方法:先找北斗七星;再把北斗七星斗口前两星连起来并朝斗口方向延伸
约 5 倍距离处即可找到北极星。
24. 星等越小,表示越亮;6 等星是肉眼可见的最小的星。
25.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看到的星空不一样;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看到的星空不一样
26. 北斗七星斗柄四季朝向:春夏秋冬对应东南西北
27. 著名的星座:
北极星——小熊座;北斗七星——大熊座;天狼星——大犬座
牛郎星——天鹰座;织女星——天琴座;
28. 星图可以简明的表示出星座和恒星在天空中的位置。
29. 活动星图的第一面“窗口”是指观测点的地平圈(纬度);第二面“窗口”所显示的星图是指在
观测点某一时刻所能观测的星空
30. 在赤道地区可以观测到全部的星座,是建天文台的理想地点,在极点永远只能看到半个
WORD 文档可编辑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天空。
31. 活动星图的使用——“一反两对”
(1)“一反”是指在使用是要把它反过来举过头顶。
(2)“两对”一是指要对准方向,即图上北方要对准实际的北方;
二是指要对准日期和时间(星图上的日期和时刻要与观察的日期和时刻对准)
32. 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的变化。
33. 月相成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不透明;(2)日、地、月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的变化。
34. 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为一个月相周期。这个周期平均为 29.53 天,称为朔望月。
35. 月相变化的规律:(牢记口诀: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月相 农历时间 日、地、月位置关系 视觉形状
新月 初一(朔日) 大致在一条直线上,月居中。 不可见
上弦月
初七、初八 大致成直角,月在地以西
半圆。上半夜见于西部天空,月
面朝西
满月 十五、十六(望日) 大致在一条直线上,地居中 通宵可见,一轮明月
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 大致成直角,月球在地球以东
半圆。下半夜见于东半部天空,
月面朝东
36. 日食与月食不是每个月都会发生的原因:月球绕地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地球绕太阳的公
转轨道有一个 5° 的左右的夹角。
37. 日食与月食
日食 月食
概念 太阳表面全部和部分被遮掩的现象 月球表面全部和部分变暗的现象
三者的位置 月亮位于太阳、地球的中间 地球位于月亮、太阳的中间
发生时间 农历初一 农历十五
类 型 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黑) 月全食、月偏食(古铜色)
过程 亏损于西(右)面,复圆于东(左)面 亏损于东(左)面,复圆于西(右)面
持续时间 几分钟 一般 1-2 小时
形成原因 月球挡住了太阳光 地球挡住了太阳光
WORD 文档可编辑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38. 月球始终以同一面孔对着地球的原因:月球的自转周期(或速度)与绕地球公转周期(或
速度)是相同的。
39.太阳系
40. 行星之最:
(1)水星:离太阳最近的行星,貌似月球
(2)海王星: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3)木星:体积最大的行星,有光环,最显著的特点:南半球有一个眼色鲜艳的大红斑
(4)土星:体积第二,质量最小的行星,卫星最多的行星,有光环
(5)金星: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太白金星、“启明星” “长庚星”
(6)火星: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星球”,最引人注目的地形特征是干涸的河床。
41.土星的光环主要由小石块和小冰块组成。
42. 彗星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大冰球。
43. 最著名的彗星——哈雷彗星的周期是 76 年。
44. 银河系是由众多恒星及星际物质组成的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
45. 银河系的形状:侧视银河系像个中间厚、四周薄的铁饼;俯视银河系像一个大漩涡
46. 在繁星点点的夜空中,人们看到的大多数天体属于恒星。
47 宇宙的结构层次:
河外星系
已知的宇宙 其他恒星世界
银河系 太阳
太阳系 地月系:地球、月球
其他七大行星和卫星等
太阳:太阳系的中心
水、金、地、火 类地行星
太 八大行星 木、土 巨行星
天、海 远日行星
阳 小行星: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卫星:绕各大行星运转的天体
系 彗星:彗尾的朝向始终背向太阳,离太阳越近彗尾就越长
流星:降落到地面的叫陨星,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其它星际物质
WORD 文档可编辑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第四章 物质的特性知识要点
一、物态变化
1.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
定义: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奈、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
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熔化特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②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③凝固:定义: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非晶体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④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同种物质的熔点凝固点相同。
凝固的条件:⑴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2.汽化和液化:
①汽化:定义: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发定义: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因素:⑴液体的温度;⑵液体的表面积;⑶液体表面空气的流动。
作用: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
②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③液化:定义: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方法:⑴降低温度;⑵压缩体积。
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作用:液化放热
3.升华和凝华:
①升华: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②凝华:定义: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
WORD 文档可编辑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二、分子运动: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分子又是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分子间
的空隙和分子的运动是物质发生扩散的原因,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的现象, 但在气
体中扩散的最快. 分子的扩散快慢还跟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扩散得越快.
2、一切物体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①扩散:不同种类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分子空隙中
②扩散现象说明:A 分子中有空隙 。B 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3、用分子观点解释:
蒸发是一种缓慢进行的的汽化现象,从分子运动角度看,蒸发实际上是处于 液体表面的分子,由
于运动离开液面的过程.
沸腾是从分子运动角度看,一方面处于液体表面的分子要离开液体,另一方面,液体内部气
泡壁上 的分子也要离开液体。
沸腾比蒸发剧烈得多的汽化现象,同时也认识到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注意点: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
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三、物质的溶解性
1. 物质在液体中的溶解_能力是有限的, 不同的物质其溶解能力强弱不同, 物质溶解性的强弱
由物质的_种类__决定的, 还会随_温度__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有些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如 蔗糖 , 有些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
而减弱如 熟石灰,有些物质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不大如 食盐 。
3、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内部因素是 物质的种类 ,外界因素主要是 温度
气体(如二氧化碳)物质还有 与气压有关 ,气压越大,溶解性 越大 。
4、物质溶解时,有的温度会升高,如 氢氧化钠 有的温度会下降如 硝酸铵
有的温度变化不大如 食盐 。
5、影响食盐溶解快慢的因素有 1、 温度 2、 是否搅拌 3、 颗粒大小
四、物质的酸碱性
1. 物质的酸碱性是物质的_特性__之一, 不同的物质酸碱性的__强弱___也不同.
用_石蕊试液__可以测定酸性_物质和___碱性_物质;
用_PH 试纸__可以测定物质酸碱性的强弱.
PH 值的范围是_0—14__, PH 值越_小__, 物质的酸性越强; PH 值越小, 物质的碱性_越弱_.
测定的方法是: 用洁净的_玻璃棒____蘸取被测的溶液,滴在___PH 试纸____上, 将试纸显示的
颜色与__标准比色卡____对照, 从最接近的颜色来确定被测溶液的___PH 值_________.
2、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 值
说明:(1)PH 值=7,溶液呈 中性 ;PH 值7,溶液呈碱性。
(2)PH 值越接近 0 酸性 越强;PH 值越接近 14,碱性越强;PH 值越接近 7,溶液的酸、
碱性就 越弱 ,越接近 中性 。
3、常见的强酸性物质有 盐酸 硫酸 硝酸
WORD 文档可编辑
技术资料 专业分享
常见的强碱性物质有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钾 氢氧化钡
常见的弱酸性物质有 醋酸 碳酸 果汁
常见的弱碱性物质有 氨水 小苏打 家用洗涤剂
举几个呈中性物质的例子 如 蒸馏水 酒精 食盐水
举一例说明酸性物质对生活的危害性 酸雨
举一例说明碱性物质在生活的利用 家用洗涤剂
五、物质的变化
1. 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两种变化的区别在于变化过程中有无 新物质生
成
化学变化中伴随着物理变化的发生.
物质具有的性质分为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表现出来.
2、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 导电性 、 导热性 、 延展性 等)
3、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