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 四 单 元 近 代 中 国 反 侵 略 、 求 民 主 的 潮 流 第 1 1 讲 近 代 中 国 反 侵 略 、 求 民 主 的 探 索 单元概览 农民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诞生 国民大革命 土地革命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 太平天国 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根据以下图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搜刮百姓的官吏 鸦片战争 鸦片走私船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根据以下图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拜上帝教灾后难民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根据以下图片,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1)腐朽的封建统治和沉重的剥削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2)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 (3)自然灾害严重,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4)洪秀全受西方宗教思想影响,创立了拜上帝教。 (外部原因) (直接原因)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 定都天京 全盛:北伐和西征 (1853-1856年) 转折:天京变乱(为什么) 后期防御战 1857—1863 发展:永安建制 兴起:金田起义 发展阶段 失败:天京陷落 时间 186418531851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1、《天朝田亩制度》 (1)时间:定都天京以后(1853年) (2)性质:太平天国的建国纲领。 (3)内容: ①土地分配:以户为单位,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原则:“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 ②产品分配: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原则:“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方法: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1、《天朝田亩制度》 (4)实质: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具有鲜明的反封建革命性。 (5)核心思想:绝对平均主义。 (6)目标: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 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理想社会。企图在小生产者的自然经 济基础上消灭私有制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1、《天朝田亩制度》 (7)评价: 材料:《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反映了农民千百年以来渴望得到自己一份土地的 根本要求,而且以磅礴的气魄,明确的主张规定下来,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空前的 第一次。所规定的关于农村主要生产资料的土地的分配法,是以户为单位,进行平 均分配。从其分田时“算其家口多寡”和“杂以九等”来看,这显然是分田到户, 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分配方案是错误的,空想的,指的就是它不可能实现,即使 短暂的实行了,也会昙花一现,迅即消逝。 根据材料,试从革命性、落后性、空想性等方面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1、《天朝田亩制度》 (7)评价: 革命性:表达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 落后性: 把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理想的目标,没超出封建主义经济范畴, 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 空想性: ①小农经济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实行生产资料、生活资料统归 圣库的公有制,实行绝对平均主义。 ②超越了农民作为小生产者的本性,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未实施的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2、《资政新篇》 (1)时间:1859年、洪仁干。 (2)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3)内容:①政治:向西方学习,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②经济: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开设新式学堂等。③文化: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 2、《资政新篇》 (4)评价: 进步性: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时代发展潮 流,符合摆脱封建制度的历史要求。 局限性:①不是农民阶级产物,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 ②缺乏一个安定的环境。 ③缺少必要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根本原因)。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天朝田亩制度》和 《资政新篇》的比较 《天朝田亩制度》1853 《资政新篇》1859 背景 经济主张 性质 群众基础 特点 评价 太平天国强盛时期 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绝对平均主 义为分配原则,企图消灭私有制 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 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 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方案 拥有群众基础 缺乏群众基础 具有鲜明的反封建色彩和绝 对平均主义思想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反映了先进 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 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反封建的革命性,直接推动革命的发展; 违背社会规律的空想性;本质上的落后 性(小生产者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否定封建制度的革命性;发展资本主义的 先进性;超越社会条件的空想性;对革命 没有起到积极作用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天朝田亩制度》和 《资政新篇》的比较 《天朝田亩制度》1853 《资政新篇》1859 本质区别 要求废除一切私有财产,建立以 小农经济为基础的社会,实行公 有共享和绝对平均主义。 允许私有财产存在,提倡建立资本主 义的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纲领 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纲领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天》有空想性 《资》不切实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治国方针 天京事变使领导核心垮台 根本原因 客观原因 利用宗教来发动和组织群众 思想上:没有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农 民 阶 级 局 限 性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进步性:①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战争。 ②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沉重打击了中外 反动势力,是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③第一次提出了向西方学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④是亚洲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局限性: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农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太平天国与西方关系的具体表现 ①吸收西方宗教理论并加以改造,为其所用。洪秀全受基督教“在上帝面前人人平 等”思想的影响,创立了拜上帝教用以反对清王朝及其封建统治。 ②向西方寻求真理,首先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洪仁玕在香港学习并 研究西方政治、经济、社会等学说。来到天京后,于1859年提出了《资政新篇》,它 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③反对外来侵略。太平天国坚持独立的外交政策,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不承认 《南京条约》;同时对外国侵略者开展了许多武装斗争,打击列强在华势力。 ④主张与西方国家平等贸易、自由通商,保护正当商业贸易,禁止吸食鸦片,执行独 立的关税政策。 1.下表是近代某部著作的内容概要,对其理解和认识正确的是( )D A.旨在满足农民追求财富平均的理想 B.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向何处去的问题 C.推动实现了农民阶级政权鼎故革新 D.标志农民阶级开始实践资本主义方案 一、用人察失,严禁朋奸 “治国必先立政”“因时制宜,审势而行”,反对 “结盟联党之事” 二、革除腐朽习俗 反对传统迷信;禁止饮酒及“一切生熟黄烟鸦片” 三、实行新的社会经济政策 造火车、轮船,以兴车马和舟楫之利,办理邮政等 四、采用新的刑法制度 以法制为先,以遵行为要,……有法制而后有国家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2.有学者评价近代某革命纲领:“交织着现实和幻梦,交织着彻底的 斗争性和不切实际的空想图画。既有由革命的烈火燃起来的大胆的想 象,又充分暴露了小生产者的狭隘的实际主义。”这一革命纲领( ) A.体现了农民反封建愿望 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D.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 A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3.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 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 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D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4.晚清时期,大部分“绅士”(乡绅和士人)都是在科举考试中未跻 身官僚阶层而“沉淀”于社会基层的读书人。据统计,白莲教起义时, 参与镇压起义的各地团练领袖中平民11人,占10.7%,绅士92人,占 89.3%。据此可知,晚清绅士起到的作用是( ) A.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 B.削弱了社会统治基础 C.分割了传统社会权力 D.稳定了社会基层结构 D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1899-1900) ——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请结合材料一思考: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 “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神助拳,义 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民族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中国人民与外国教会势力矛盾激化。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1899-1900) ——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材料二: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一概鬼子都杀尽,大 清一统庆升平。 义和团提出的口号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评价? 口号: 评价:①体现了朴素的爱国主义精神; ②但有一定的盲目排外性,且容易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 扶清灭洋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 二、义和团运动(1899-1900) ——农民阶级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影响: ①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帝的力量。 ②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 ③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之四分之一,故 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瓦德西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一、戊戌变法(1898年) 1、背景: ③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 ①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加紧对中国的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②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一、戊戌变法(1898年) 2、代表人物: 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④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3、变法内容: 康有为、梁启超 ⑤训练新式陆军海军。 ⑥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康有为 梁启超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一、戊戌变法(1898年) 4、结果: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 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 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一、戊戌变法(1898年) 4、结果: ①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 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③促进了思想解放,并且对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 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 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 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5、评价: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二、辛亥革命(1911年) 1、革命的酝酿——背景和条件 (1)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 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 (2)经济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清 末 新 政 ( 1 9 0 1 - 1 9 0 4 ) 目的: 措施: ①改革官制:增设新机构,裁撤冗官、冗衙。 ②改革兵制:编练新军。 ③改革学制:废科举,颁行新学制和设立各式新学堂、派遣留学生。 ④奖励工商业 对外取媚洋人,适应列强侵略中国的需要;对内笼络人心(尤其是拉拢 资产阶级的上层), 挽救清朝危局,维持专制统治。 结果: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变革’没有跳出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实施过程中,清 政府大量增加捐税,促使人民不断反抗,革命运动高涨。 二、辛亥革命(1911年) 1、革命的酝酿——背景和条件 (1)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 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 (2)经济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预 备 立 宪 ( 1 9 0 5 - 1 9 1 1 ) 原因: 历程: ①1905五大臣考察宪政。 ②1906宣布预备立宪。 ③1907设资政院、谘议局。 ④1908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⑤1911皇族内阁出台 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 实质:君主立宪形式下的君主专制,是一场骗局,极力维护的是君主专制权力。 后果: 清政府空前孤立 立宪派分化 汉族官僚离心 影响: 革命党趁势而起,辛亥革命爆发。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二、辛亥革命(1911年) 1、革命的酝酿——背景和条件 (1)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 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 (2)经济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代表人物:章炳麟、邹容、陈天华 思想: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二、辛亥革命(1911年) 1、革命的酝酿——背景和条件 (1)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 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 (2)经济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二、辛亥革命(1911年) 1、革命的酝酿——背景和条件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成立时间 名称 主要成员 领导人 1894年 兴中会 华侨和会党 孙中山 1904年 华兴会 留学生和学界 黄兴、宋教仁 1904年 光复会 留学生和学界 蔡元培 1906年 日知会 学界和新军 刘静庵 兴中会(1894年):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的兴起。 宗旨:“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二、辛亥革命(1911年) 1、革命的酝酿——背景和条件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总理为孙中山;这是第一个全 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时间:1905年; 地点:日本东京; 领导人:孙中山、黄兴 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机关刊物:《民报》 性质: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 二、辛亥革命(1911年) 1、革命的酝酿——背景和条件 (1)社会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成为” 洋人的朝廷”,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成为大势所。 (2)经济和阶级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3)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5)军事基础: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 (6)时机: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 必 要 性 可 能 性 (7)根本原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二、辛亥革命(1911年) 2、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2日占领武汉三镇。随后,成 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旧军官黎元洪为都督,宣布废除宣统年号, 改为黄帝纪元,国号为“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到11月 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脱离清廷宣布独立。 二、辛亥革命(1911年) 3、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时间:1912年元旦 领导人: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国旗:五色旗 纪元:民国纪年 都城:南京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五 色 旗 南 京 临 时 政 府 二、辛亥革命(1911年) 3、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 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参议院对于临时 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3/4以上之出席,出席员2/3以上可决弹劾之。总统由参 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颁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 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 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院以 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体现了哪些基本原则? 二、辛亥革命(1911年) 3、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 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参议院对于临时 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3/4以上之出席,出席员2/3以上可决弹劾之。总统由参 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颁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 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 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院以 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临时大总统的权力作了哪些限制?其目的是什么? 二、辛亥革命(1911年) 3、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 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参议院对于临时 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3/4以上之出席,出席员2/3以上可决弹劾之。总统由参 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颁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 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 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院以 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怎样的性质? 二、辛亥革命(1911年) 3、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 行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参议院对于临时 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3/4以上之出席,出席员2/3以上可决弹劾之。总统由参 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颁布法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 由最高法院全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 数党产生。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国务员辅助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院以 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4)如何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二、辛亥革命(1911年) 3、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政体形式:责任内阁制。 基本原则: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②临时大总统权力的限制: 参议院有权弹劾总统;最高法院有权审判总统;总统颁布法令必须由国 务总理副署。 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直接),维护共和制度(根本)。 ③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二、辛亥革命(1911年) 3、革命的高潮——中华民国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评价: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 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 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进步性: 局限性: A.没有具体规定人民的权利以及实现人民权利的保障; B.没有涉及反帝、反封建的民主纲领; C.也没有具体涉及关系到“民生”的土地问题 D.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仅凭一纸约法就要捆住袁世凯手脚的想法过于 理想化,以至于约法最后成了一纸空文。 二、辛亥革命(1911年) 4、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过程: 对清王朝――威逼清廷退位,1912年2月宣统退位,清朝结束。 对革命党――通电共和,孙中山辞职,经过南京参议院选举的形式,袁 世凯由清朝内阁总理大臣摇身一变而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 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二、辛亥革命(1911年) 4、革命的结局——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原因: ①列强对革命政权的施压(外因) ②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向革命派进攻(内因) ③孙中山被迫妥协退让(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妥协性和 软弱性——根本原因) ④袁世凯采取的两面手法使其阴谋得逞。 ①没有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 革命纲领 ②脱离人民群众 ③同盟会软弱无力 ④没有自己的武装 二、辛亥革命(1911年) 5、革命的历史意义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探究: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辛亥革命 史料一: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 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也有人认为它 不是一场意外,而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 外吗?为什么? 不是一场意外。辛亥革命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辛亥革命爆发的原 因包括:19世纪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的兴起与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壮大;中国 民众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二、辛亥革命(1911年) 5、革命的历史意义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探究: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辛亥革命 史料二:辛亥革命的喜与悲 图一:《望风而起》 图二:《共和》 根据史料二,说明其反映的历史信息。 图一反映了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图二反映了民主共和观 念激荡全国;资产阶级革命脱离群众;革命顺利发展中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二、辛亥革命(1911年) 5、革命的历史意义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探究:社会转型过程中的辛亥革命 史料三:肯定与否定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 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 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 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 国之上的。——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根据史料三,说明两人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 前者认为“民国”的建立是中国社会发生的重大变化,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 远影响;后者认为“民国”在中国缺乏根基,失败是必然的。 二、辛亥革命(1911年) 5、革命的历史意义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多元史观理解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转型的影响 ①革命史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和地位) ②近代化史观:是一场深刻的近代化运动,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政治:政体变化。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 国;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 经济: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 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文明史观: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 ④社会史观:使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都发生重大变化。 ⑤全球史观: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亚洲觉 醒的典型代表。 二、辛亥革命(1911年) 6、革命的局限性和教训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1)局限性: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2)教训: ①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②民族资产阶级受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无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③必须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彻底推翻封建势力,实行土地制度改革。 ④不能幻想帝国主义的支持。 ⑤不能对封建势力妥协。 二、辛亥革命(1911年) 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你怎样认为?为什么?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成功: ①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②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④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 阶段性任务完成 失败: ①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②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 ③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④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篡夺 没有完成反帝 反封建的任务 1.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 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 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 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A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1905年7月,孙中山与华兴会领导人商讨时指出:“现今大势及革 命方法,大概不外联络人才一义。中国现在不必忧各国之瓜分,但忧 自己之内讧,此一省欲起事,彼一省亦欲起事,不相联络,各自号召, 终必成秦末二十余国之争,元末朱、陈、张、明之乱,此时各国乘而 干涉之,则中国必亡无疑矣。”孙中山旨在( ) A.批判旧式农民起义的落后性 B.强调联合革命力量的必要性 C.说明培养革命人才的重要性 D.阐述反抗列强瓜分的紧迫性 B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3.1911年,革命党人创办的《神州日报》刊登了一组漫画,表现出对 中国未来命运的深切担忧。画中的老虎代表中国,人物代表西方国家。 四幅画名为“康乾时之中国”“咸(丰)同(治)时之中国”“现在 之中国”和“将来之中国”。下列四幅画的序号与上述名称对应正确 的是( )C A.③①②④ B.②④①③ 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4.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之, 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 ) 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历史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B 资产阶级: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