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小学数学 / 教学同步 / 北京版 / 三年级上册 / 八 数学百花园 / 1 等量代换 /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 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 109 页的“等量代换”即例 2,及 第 109 页的“做一做”,并完成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画一画、摆一摆、说一说和算一 算等活动,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 中常见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实践、观察、思考、猜 想、分析等过程,从中认识到“换”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解 决问题时应找出这个代换的规则。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 思想,帮助学生了解等量代换的方法,会解决类似问题,提 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给人们 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和现实价值,并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合 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难点与关键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理解等 量代换的原则与算理,掌握解决等量代换问题的基本方法, 能正确解决实际问题,为以后学习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清各数量之间的 关系,并利用每两个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建立可传递的多个 等式,从而解决等量代换问题。 教学关键:通过图文并茂、动画演示、动手操作等实 践活动帮助学生理解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性贴片苹果若干个,一个西瓜,砝码 若干个等。 课前活动 师:在上课之前,我带来了几道智力测试题,考考我 们班的小朋友们!1、小智和甜甜同岁,甜甜和小平同岁, 小智和小平谁大? 2、红红和小亮同岁,小亮比思思大,红红和思思谁大? 生:口答。师:你们真是爱动脑筋的聪明小朋友。 师:待会课堂上,你们也要这样积极思考,大胆发言, 表现好的都为自己的组夺取智慧星。最后可用智慧星换小礼 物哟,咱们来比比,哪组同学最棒。同学们,有信心吗?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有效性的环节----智力测试,激发 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促使全体学生在回答活动中初步体 会生活中存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 观看片段,情景导入 1、 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听 过)我们一起来看看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的。(出示课件:《曹冲称象》的片段) 2、 师:为什么曹冲称出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 象的重量? 3、 生:因为石头和大象的重量是相等的。 4、 师:是呀!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秤能直接称出 大象的重量,所以聪明的曹冲就用称石头重量的方法来代换 大象的重量,这里蕴含着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叫着等量代 换(板书课题),我们在“代换”的过程中要注意到相等关系的 量!等量代换的例子在生活中有很多,比如说:一个一元的 硬币可以换两个五角的硬币,一盒 3 元牛奶可换 3 瓶一元矿 泉水等等。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等量代换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借助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建构了数学模 型,使等量代换这个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变为学生自己可 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感知等量代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 的价值。] 二、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师:我这儿有几个问题,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开动脑 筋,帮帮我,可以吗? 1、教学例 2,初步感知 课件出示例 2,引导学生看图理解题意。从图中你了解 到什么信息?(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 个西瓜的重量=4 千克砝码的重量,1 千克的砝码的重量=4 个苹果的重量) 师:根据以上信息,一个西瓜的重量等于几个苹果的 重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互相说一说。 小组汇报:怎么想的?(板书演示:西瓜换苹果的思 考过程。) 生 1:一个西瓜 4 千克(等于 4 个砝码), 1 千克(1 个砝码)等于 4 个苹果,我们把一个 1 千克(1 个砝码)换 成 4 个苹果。西瓜重 4 千克(4 个砝码),总共要换 4 次,因 此是 16 个。 生 2:因为 1 千克(1 个砝码)和 4 个苹果的重量相等, 4 个砝码就和 16 个苹果一样重,把 4 个砝码换成 16 个苹果, 一个西瓜和 16 个苹果的重量相等。 师小结:根据重量相等曹冲用石头的重量代换了大象 的重量,我们借助砝码作为中间量,从而得出一个西瓜的重 量等于 16 个苹果的重量。在生活中借助中间量进行等量代 换的思想一直应用到现在。 [设计意图:直接出示立体例题,让学生根据水果之间 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推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放手让他们 自己观察,充分地与小伙伴交流,并让学生说一说换的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探究等量代换的具体策略。 从而初步感受简单的等量代换的思想。] 2、尝试运用,解决问题 师:森林王国里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体重大比拼, 非常热闹!快坐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仔细看,谁先上场 较量呢?出示“做一做”图 1(2 头羊和 1 头猪) 师: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2 头羊的重量=1 头猪的重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翘翘板是平衡的。 师:图示“做一做”图 2,并问:这幅图又告诉我们什么 呢?(4 头猪的重量=1 头牛的重量) 师:牛儿有一个问题请大家帮忙,有信心帮它解决吗? 2 头牛的重量=( )头羊的重量? 生 1: 1 头猪的重量=2 头羊的重量,4 头猪的重量=8 头羊的重量, 8 头羊的重量=1 头牛的重量,16 头羊的重量=2 头牛的 重量。 生 2: 4 头猪的重量=1 头牛的重量,8 头猪的重量=2 头牛的重量, 1 头猪的重量=2 头羊的重量,二八十六,所以 16 头羊 的重量=2 头牛的重量。 师小结:根据学生的汇报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是从 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往下走,一种是从问题入手,一步一步 往回走,同学们分析的都很有道理,你们在做题的时候可以 选择你认为简捷的方法来算。 [设计意图:这个题比上一题多了一步,学生会出现多 种思维过程,老师都给予简单的介绍,但我没有作出评价, 让学生有不定势中产生定势。从学生的心理年龄出发,创设 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学生尝试运用初步体会的等量代换的数 学思想,帮助小动物解决体重大比拼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分 析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辨析交流,深化提高(第 111 页第 4 题) 师:出示左图并问从这幅图上知道了什么信息?(2 只 鸭的重量=1 只鹅的重量) 师:出示右图并问从这幅图上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 (4 只鸡的重量比 2 只鹅的重量轻一些)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翘翘板倾斜了重的一边会 更低)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1 只鸡和 1 只鸭,谁重一 些?(学生互相交流后回答) 师:谁先来说一说讨论的结果?(请学生汇报并说明 想法) 生 1:2 只鸭=1 只鹅,2 只鸡 4 只鸡的重量,所以 1 只鸭比 1 只鸡重。 (提示:直接比较 1 只鸡和 1 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 可以转化为 2 只鸡和 2 只鸭,或 4 只鸡和 4 只鸭的比较。) 师: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 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鸡、鸭、鹅体重的比拼练习,进一步 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解题思路,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灵活 应用的解题能力。] 4、提升练习:换礼品。 师:先请各组汇报自己得星的数量。第一组……哪一 组得星最多呀? 2 颗星可以换 4 面旗,1 面旗就可以换 3 个神秘小礼物。 每个小组的同学,在你的草稿本上画一画或算一算,看你们 能得几个小礼物。 学生活动。 师:谁来汇报你算的结果,说说你的想法。 展示学生的结果。 [设计意图:引入了竞争机制,开展了“夺智慧星”数学 大擂台活动,并将之贯穿于整节课中.再结合各项活动的评价 结果,巧妙地运用了本节课所学的等量代换的数学知识,进行 代换星,旗和小礼物,充分利用课堂学的生成资源进行教学,也 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三、应用新知,自主练习 1、换一换,你真行。 △ +□=240 △ =□+□+□ △ =( ) □=( ) 2、古代的等量代换。 甲有 1 个花瓶,乙有 2 个茶壶,经过协商,2 人自愿交换, 后来甲又用一个茶壶换回 3 个杯子,这样就产生了一个花瓶 相当于 2 个茶壶,一个茶壶相当于 3 个杯子的数量关系.为什 么要协商呢?就是要双方都觉得不吃亏,交换的物品用现在的 话说就是价钱相等,才自愿交换.(出示课件)提出问题:一个花 瓶能换几个杯子?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他们真正的运用数学知识解 决生活中的问题,体验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 四、归纳小结,集体评价 1、通过上面的一些活动,我们发现重量相等、价钱相等 等等,这些相等的量之间都能进行代换,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了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帮了老师 很多忙,谢谢小朋友们! 2、那么,这节课我们班哪些小朋友表现最出色呢? [设计意图:在课堂教学的最后设计了一个集体评价的 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堂表现的集体评价,使学生收获成功的 喜悦。] 板书设计: 等量代换 相等的量 进行代换 1 个西瓜的重量=4 千克的砝码 1 千克的砝码=4 个苹果 的重量 ﹨ ∕ 中间量 16 个苹果的重量=4 千克的砝码→ 4×4=16(个)〉1 个西瓜的重量=16 个苹果的重量 4 千克的砝码=1 个西瓜的重量 → 教学反思: 本课时是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内容中等量代换知识, 其目的是向学生渗透一些初步的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并用这 些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和数学问题。鉴于 此,这节课在设计和教学中始终体现了: 1、教学设计注意由创设情景,激发探究内需入手。整 节课有一个鲜明的探究主线和层次,如引新课主线是从设计 西瓜如何换苹果,在互换中由重量相等的互换,到学生自身 认知需要激发出的价值互换,由羊、猪、牛在跷跷板上的互 换平衡,寻求出等量代换问题的解决规律。教学全过程是以 问题为核心组织开展学习活动,并把问题隐含于具体的教学 目标完成之中,激发了学生对问题探究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2、充分挖掘了教材的内在因素。一是考虑到了学生初 次接触等量代换思想,在运用教材中,用“换”字入手,化解 学生对等量代换的陌生感觉,同时又充满了趣味。二是发挥 了教材编排作用,不论是新课的引入到巩固练习中的习题选 择,教师都注意发挥文本优势,既尊重教材,又灵活运用驾 驭教材。例:重量相等到价值相等的代换。 3、唯一感到不足的是练习的层次、梯度略显不够,这 也是此节教材安排上需探讨的地方。学生对“等量代换”思想 的理解本身较难,而教材展现的“做一做”、练习中的鸡、鸭、 鹅和大萝卜、大白菜、胡萝卜等图例练习,尽管各有所要求, 但练习平行性较大,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练习,使学生 和教师感受到处处是难点和坡坎,教学承受量较大。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