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
课题:复习《图形与几何》绪论课
课型:单元整体教学复习课
课时:第一课时(共 2 课时)
授课:饶胜强
2016 年 10 月 31 日
邓 秀 荫 名 师 工 作 室
汇 报 展 示 课
2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
其变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本节复习课引导学生通过三种语言的转化过程,建立符号意识;引导学生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的
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二)课时安排
根据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按整体——部分——整体三部分设计.
整体(绪论课):2 个课时;
(三)绪论课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围绕数学知识展开教学(明线).
1.知道《图形与几何》可分为八个模块的内容,并清楚每个模块的内容来自书本哪一册(培养归纳,
反思习惯).
2.知道《图形与几何》中的“点”、“线”、“面”、“体”四者之间的关系,并能熟练说出各自
所包含的主要知识点.如:点包含中点、端点…(发展抽象及思维能力).
3.会让图形“说话”,看到概念会画出图形,看到图形能说出是何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4.会用三种语言理解概念(性质、判定);如角平分线(建立符号意识).
5.会用书本及参考书.例如:忘记平行四边形的知识点则可查看八下的书本中找到相关的内容(学会
自主复习).
第二课时:围绕数学思想展开教学(暗线).
1.知道主要的数学思想,会从书中找到含有所列数学思想及数学方法的例子或习题.
2.学会勾画知识结构图.
(四)具体内容的说明
本节课为《图形与几何》总复习第一节课,时间跨度较大,知识点的概念纷繁复杂,内容多,学生
遗忘得比较多,中下学生知识点混淆严重,如中点、中线、中位线三个概念.学生对这些抽象的概念记忆
起来较为困难,若单纯以知识点的方式进行复习,学生势必会产生厌倦感,意义也不大.另外时间紧,想
让学生自觉去找书本上的概念很难做到,基于这些考虑,我在复习中运用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将知识点
按点、线、面、体的形式呈现,要求学生会用图形语言表示所给概念,或能根据所给图形说出这些概念
即可,避免学生死记硬背数学概念.让学生用数学独有的语言(图形及符号语言)去理解数学.通过三种
角度对“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分析,引导学生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
从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使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盘根错节,又浑然一体,而到后来,知识好
像在手心里,了如指掌,不再是一堆杂乱无章的瓦砾、一片望而生畏的戈壁滩.
二、教学分析
1.教法:“单元整体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能力为目的,突出学生是
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思想.
2.学法:“小组合作学习”
通过学生围绕导学案自学(独学)→自我发现问题(用红笔标出自己的学习困惑)→自主解决问题
→合作交流→归纳提升→整理导学案(对残缺知识修补)等活动来构建与此相关的知识经验,使学生掌
握知识,并达到知识的运用.让学生自己或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拓展问题.
3
三、教 学 设 计
复
习
目
标
知 识
与 技
能
1.会用图形语言表示对所给概念,或能根据所给图形说出这些概念.引导学生在比较、归
纳中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从而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
2.探索并理解三种语言对概念(性质、判定、定理)的表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建
立符号意识.
3.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能力和
形象思维的能力.
数 学
思考
1.在研究图形性质和运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借助图形思考问题的过程,初步建立几何直观.
问 题
解决
1.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
2.在与他人合作和交流过程中,能较好地理解他人的思考方法和结论.能针对他人所提的
问题进行反思,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获得复习《图形与几何》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
识.
情 感
与 态
度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通过三种语言的互相转化,发展理解记忆,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
奇心和求知欲.
2.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勇于质疑,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等学
习习惯.
复习重点
1.探索并掌握整理知识的过程及方法,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反思的习惯.
2. 会用图形语言表示对所给概念,或能根据所给图形说出这些概念.引导学生在比较、
归纳中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从而让学生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
3.探索并理解三种语言对概念(性质、判定、定理)的表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建
立符号意识.
4.认识点、线、面、体的几何特征,感受它们之间的关系.
复习难点
1.探索并掌握整理知识的过程及方法,学习使用书本及及参考书,逐步养成整理回顾和
反思的习惯.
2.在比较、归纳中把散落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从而形成清晰的整体知识
结构.
3.探索并理解三种语言对概念(性质、判定、定理)的表示,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方法 单元整体教学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教具准备 班班通等
4
教 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 前
准备
1.课前先设计好导学案.
2.布置导学案中的作业,并
提出要求.
1. 在 课 前 完 成 导 学
案.对于不懂得的问
题先求助于书本,确
实还不懂得的问题用
红笔做上记号,便于
上课交流,讨论.
2.明确本节课的复习
要点.熟读知识链接.
1.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复习的目标有个整
体把握,引导学生初步把散落的知识点串
成“线”,连成“片”,从而让学生形成
清晰的整体知识结构.
2.通过围绕导学案自学(独学)→自我发
现问题(用红笔标出自己的学习困惑)→
自主解决问题,为上课合作交流打下基
础.
知识
链接
1.引 导 学 生 学 会 使 用 书
本 .
2.出示课件:《图形与几何》
所包含八大模块的内容.
3.出示课件:讲授“点动成
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
的内涵.
1.齐读《图形与几何》
所包含八大模块的内
容,并记住模块内容.
2.了解“点”、“线”、
“面”、“体”四者
之间的关系;体验解
决 问 题 方 法 的 多 样
性,发展创新意识.
3.完成复习目标中的
1、2、5 中的任务.
1.对《图形与几何》的内容重新组合成八
大模块的内容,为下阶段采用单元整体教
学打下基础.
2.让学生从不从角度认识点、线、面、体
之间的关系.为学生构建清晰的整体知识
结构打下基础.
自 主
学习
1.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
的自主学习部分及合作探
究(一)内容,要求学生用
红笔进行更正.
2.巡视,收集学生共性的问
题.
3.关注基础较薄弱的学生.
4.出示课件展示、点拨.
1.学生分组讨论.组
内没法解决的问题举
手由老师协同完成.
2.错误问题及时用红
笔进行更正.
3. 回答问题.
4.完成复习目标中的
3、5 中的任务.
1.由教师的讲变为由学生在自学的基础
上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合作的
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
团体合作精神,并发挥学生“小老师”的
作用.
2.教师在巡视过程发现问题,及时掌握哪
些问题是学生自学讨论后还不懂的问题,
为点拨打下基础.
3.让学生于课前先通过图形对所给概念
进行回顾,远离死记硬背,激发学生对数
学学习的兴趣.
5
教 学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合 作
探究
1.出示课件:完成 《合作探
究》(一)三线八角的内容.
2.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评价及
激励.
3.和学生共同完成角平分线
概念、性质、判定知识点的
回顾,引导学生三种语言的
转化.
1.学生个别回答,其它
同学补充.
2.师生合作完成(一)
中内容.
3.完成复习目标中的 4、
5 中的任务.
1.让学生明白图形与几何知识点的复
习方法.
2.让学生的合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
展.
课 堂
训练
1.指导学生先独立完成导学
案中当堂训练的问题.
2.关注学困生的完成情况,
并了解、收集答题情况.
3.组织小组讨论,并对共性
问题或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
进行解疑.
1.按要求先独立完成练
习.
2.通过小组合作及时解
决对 训练中 存在 的问
题.
3.已掌握的同学帮助还
没掌握的同学.
1.通过练习,让学生用类比思想学会平
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的构建.
2.通过练习,让学生在不断的质疑、解
疑过程中完善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
能力.
3.通过讨论,让学生体会对成功的喜
悦,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将学习进一
步延伸.
归 纳
提升
1.提问:通过本课的学习,
大家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引导学生对所学的主要内
容进行梳理、概括.
3.教师点拨和补充.
1.积极参与知识梳理和
知识网络的构建.
2.对本节课进行反思,
做到知已知彼,课后补
漏.
1、构建知识网络,梳理、概括所学知
识.
2.及时反馈有助于记忆,让学生在练习
中加深对《图形与几何》知识的理解,
构建知识网络.
3.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综合的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布 置
作业
1.要求学生完成导学案末完
成的任务(上课穿插布置).
2.要求按导学案的要求完成
下节课的预习作业(见导学
案).
1.复习、巩固本节课未
掌握的内容,对残缺知
识修补.
2.复习并完成下节课的
导学内容.
1.对课堂反馈的信息进行复习巩固.
2.让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进行复习、自
学.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