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1 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 10 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主备: 审核: 日期: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概况,中华民国的性质,掌握《临时约法》的内容、性质, 体现的民主思想,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2、提高学生的民主、法制意识、公民素养,学习革命先驱将个人理想与国家民族命 运紧密结合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3、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重点:中华民国的建立 难点: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 导学流程(定向导学:教材 46 页至 49 页) 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 一、目标导学( 分钟) (一)课前抽测 1、 年 10 月 10 日晚, 城内新军工程营 的革命党人首先起义,武昌全城被起义军占领,随后汉阳 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革命在 三镇取 得 胜 利 , 10 月 11 日 起 义 军 成 立 , 为都督。 2、辛亥革命推翻了 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 国两千多年 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 近 代 革 命 , 极 大 地 推 动 了 中 华 民 族 的 ,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二)新课导入:情境导入 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 千处之多。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 物,被尊称为“国父”。这里的国指的是什么呢?中华民 国 (三)学习目标 1、我能知道中华民国创建的史实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的内容、意义。 2、我能理解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原因和辛亥革命对中 国社会的影响。 3、我能认识到中国民主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 快速进行抽测默写,同学之 间相互阅卷,及时通报情况 并处理。学生相互督促为主、 老师抽查为辅。 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完 成。 2 3 二、新知探究 (一)自学自研( 分钟) 1、中华民国创建的背景、时间、地点、领导机构。 2、袁世凯是如何窃取革命果实的,其原因是什么?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与意义。 (二)合作共研( 分钟) 1、为什么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国家性质、人民权利和 政治体制等方面做了细致规定。它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 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它用法律形式否定了独裁 专制的君权赋予国民自由的权利。它的基本精神,是按照 西方资产阶级三权分立的原则,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 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自由的精神。它还规定:“中 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宪法未实施以前,本约法之 效力与宪法等。”这表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具有国家 根本大法的性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 宪法。 2、辛亥革命对当时社会有何影响? 3、1925 年 3 月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 59 岁,世人 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蔡元培的挽联是:是 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 修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依据教 材,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有何历 史意义?还有什么遗憾? 初步识记重要的知识点,在 书上把重点标记出来。 学生讨论,老师点拨共同得 出答案,进一步理解本课的 知识点。 三、课堂小结( 分钟) 中华民国的创建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和社会 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中国历史进入北洋军 阀的黑暗统治时期,我们下一节课学习,我们今天都学到 了些什么呢? 背景 中华民国的建立 经过 意义 先由学生独立思考回答,学 生回答后补充,亦可分组回 答。 4 内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意义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2 四、巩固提升( 分钟) (一)当堂演练 1、中华民国成立于( ) A、1912.1.1 B、1919.5 C、1949 D、1978 2、20 世纪初,有一首歌曲迅速成为时代新声,歌曲唱道 “亚东开 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歌 词中的“旧 邦新造”是指( ) A、维新法令的颁布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D、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3、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的意义在于“结束了‘朝代国 家’而代 之以‘共和国家’”。他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对中国政 治体制的 贡献是( ) A、推翻清朝统治 B、建立共和制 C、推翻封建制度 D、建立君主立宪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 件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共同纲领》 (二)课后达标 完成《学法》第 10 课的有关练习 五、教后反思 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