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专题 12:综合性试题
1.(2021 广东适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数字源于印度,起源时间相当于中国汉代,之后流传于印度周边国家,唐时随着
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入亚洲、非洲、欧洲部分地区。阿拉伯数字包括东、西两种形式,亚
洲用东式,非洲、欧洲用西式。“至北宋则西式字渐传于欧罗巴洲诸国,于是名阿拉伯数目
字也。历世微加变体,于今犹未废坠,故市井及数学中咸重之,其法与中华算术字码同类。”
——据《中西闻见录》
材料二
下图为 1957 年陕西西安出土的元代安西王府铁板幻方及上面的数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两种形式的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的路径,并说明原因和结果。
(2)以上两则史料的类型分别是什么?若探究阿拉伯西式字何时传入中国,还需收集哪
些材料?
【答案】本卷所有答案仅供参考,请等待官方正式答案
(1)路径一:陆上丝绸之路。原因: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结果:东式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
路径二:海上丝绸之路。原因:东西方海上贸易的繁荣,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结果:西式阿
拉播数字传入中国,成为世俗使用的重要数字符号。
(2)类型:史籍史料、实物史料。采用西式阿拉伯数字的相关记载、实物等。
【详解】
(1)根据“唐时随着阿拉伯帝国的扩张,传入亚洲、非洲、欧洲部分地区”可知阿拉伯数字
传入中国的路径一应该是陆上丝绸之路。主要原因是阿拉伯帝国的扩张。结果是东式阿拉伯
数字传入中国。根据“至北宋则西式字渐传于欧罗巴洲诸国,于是名阿拉伯数目字也。历世
微加变体,于今犹未废坠”可知西式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应该是在北宋以后,所以路径二应
该是海上丝绸之路。原因主要是东西方海上贸易的繁荣,中西文化交流频繁。结果是西式阿
拉播数字传入中国,成为世俗使用的重要数字符号。
(2)类型: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的是史籍史料,材料二中的是实物史料。要探究阿拉伯
西式字何时传入中国,还应该收集我国开始使用西式阿拉伯数字的相关记载或实物等。
2.(2021 广东适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7 年 10 月,毛泽东进攻长沙失败后,准备向井冈山进发。他发现部队中有许多来自
旧式军队的官兵打骂老百姓,有的战士还拿群众地里的红薯。这引起了毛泽东的忧虑,几天
后他颁布了三条纪律:“行动听指挥,不拿群众一个红薯,打土豪要归公。”后来毛泽东又提
出了“上门板、捆铺草、说话和气、买卖公平”等“六项注意”。1929 年后,修改补充为“八项
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基本形成。
1947 年 10 月 10 日,毛泽东为解放军总部起草了一份《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
意的训令》。该训令提到,这部纪律规定“实行多年,其内容各地各军略有出入”,故作统一
规定。朱德当时也说,必须要把红军的优良传统恢复起来。1949 年 5 月下旬,第三野战军
占领上海后,执行党的城市政策,严格遵守入城纪律。有市民回忆:“无数解放军战士日日
夜夜风餐露宿、不入民宅的情景,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摘编自《毛泽东选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颁布“三
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意义。
【答案】(1)土地革命时期:规范军纪,改造军队中的旧习气。解放战争时期:纠正和明确
军纪,恢复红军的优良传统。
(2)确立了人民军队的纪律,是党和军队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鲜明体现;增强了革命军
队的纪律意识和组织观念,培育了优良传统和作风,对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都有着深刻
的影响。
【详解】
(1)根据“部队中有许多来自旧式军队的官兵打骂老百姓,有的战士还拿群众地里的红薯”
可知,土地革命时期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原因主要是为了规范军纪,改造军队中存在
的旧军队习气。根据“实行多年,其内容各地各军略有出入”、“实行多年,其内容各地各军
略有出入”可知解放战争时期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纠正和明确军纪,
恢复红军的优良传统。
(2)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颁布有助于确立人民军队的纪律,成为党
和军队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鲜明体现;同时还有利于增强了革命军队的纪律意识和组织观
念,培育优良传统和作风,对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3.(2021 湖北适应考)(儒家思想的演变)
材料一 汉朝建立后,先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皆有儒生弟子传
承。汉武帝时期,“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
丞相封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政府设立五经博士,博士虽不参加实际政务,但常得预闻
政务会议,因此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此外,为博士设立弟子员。自此渐有文学入仕之正途。
——据《汉书·儒林传》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的权威性被严重削弱。隋文帝从巩
固中央集权出发,推行以儒学为本、三教并用的政策,“超擢奇隽,厚赏诸儒,京邑达乎四
方,皆启黉校”。“中州儒雅之盛,自汉、魏以来,一时而已”。儒学思想的主导地位得以复
苏。
——据《隋书.儒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与隋确立儒学正统地位的历史背景之异同。
【答案】本卷所有答案仅供参考,请等待官方正式答案
(1)途径:传承先秦儒家经典;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府设立五经博士,
参与政务,教授儒生;中央设太学,地方建立郡国学校,儒学教育官方化;汉武帝重用儒生,
表彰六经。
(2)异 :外部环境不同:汉代儒学面临道家等学说的压力,隋朝儒学面临佛教、道教的挑
战;方式不同:汉代排斥其他家思想,而隋朝吸纳了佛教、道教思想的合理因素。
同:儒学都面临困境;都是为加强统治的需要;都重用儒生、重视儒学教育。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汉朝建立后,先秦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皆有儒生弟子
传承”,可得出,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是:传承先秦儒家经典;根据材料一“汉
武帝时期,‘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以百数,而公孙弘以治《春秋》为丞相封
侯,天下学士靡然向风’”,可得出,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是:汉武帝时期,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根据材料一“政府设立五经博士,博士虽不参加实际政务,但常得预闻
政务会议,因此对政治发生重大影响。此外,为博士设立弟子员。自此渐有文学入仕之正途”,
可得出,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是:政府设立五经博士,参与政务,教授儒生;
结合所学可知,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还有“中央设太学、地方建立郡国学校,
儒学教育官方化;汉武帝重用儒生,表彰六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外部环境不同、方式等角度分析汉与隋确立儒学正统地
位的历史背景的不同之处;从儒学都面临困境、为加强统治的需要、重视程度等角度分析汉
与隋确立儒学正统地位的历史背景的相同之处。
4.(2021 湖北适应考)(新中国的教育事业)
材料一 1949 年 12 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确定了国家教育工作的总方针,其中
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教育,它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
养国家建设人才,肃清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教育必须
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会议认为,必须对旧教育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的改
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教育性质的根本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新中国成立后任一时段,概括该时段的教育成就并分
析其原因。
【答案】(1)根本变化: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转变。
(2)成就及原因:
1949-1952 年:成就:彻底改造了旧教育。原因:新中国成立;《共同纲领》的保障;国家
政策支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1953-1956 年:成就:人民教育事业确立发展。原因:经济的恢复发展;人民政权的巩固;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1954 年宪法的
保障;苏联的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1956-1965 年:成就: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原因:社会主义
制度基本确立;“一五计划”的成就;教育方针的制定;“两种教育制度”的推动;“双百”方针
的提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教育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
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转变。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1952 年的教育成就是:彻底改造了旧教育。从新中
国成立、法律保障、国家政策支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等角度回答原因。1953-1956 年
的教育成就是:人民教育事业确立发展从经济的恢复发展、人政权的巩固、过渡时期总路线
的制定、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宪法的保障、苏联的影响、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等角度
回答原因。1956-1965 年的经验成就是:中国教育事业初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从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一五计划”的成就、教育方针的制定、“两种教育制度”的推动、
“双百”方针的提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努力等角度回答原因。
5.(2021 湖北适应考)(欧洲的兴与衰)
材料一 19 世纪以前,亚洲(除印度外)以及非洲的大部分地区还是独立的,与欧洲
几乎没有任何政治联系。然而,到 19 世纪晚期,整个非洲几乎都被欧洲列强瓜分殆尽,亚
洲的政治和经济也被欧洲所控制。到下个世纪时,欧洲的优势地位已经使全球经济联为一体。
——据(美)唐纳德.卡根等《西方的遗产》
材料二 1945 年结束的战争是一场全面战争,它切断了世界历史。欧洲最初挑动暴力,
后来又承受暴力,受到极大的创伤,战争从未造成如此惨重的伤亡。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崛
起表明曾经统治世界的欧洲正在走向没落。
——据(法)阿尔德伯特等《欧洲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优势地位形成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欧洲优势地位丧失的原因。
【答案】(1)历史条件:
主观: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确立;殖民扩张,以欧洲为中心的
世界市场形成;科技进步;思想解放等。
客观:亚非国家逐渐落伍。
(2)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广大第三世界的发展;世
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等。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主观、客观两方面概括欧洲优势地位形成的历史条件。
主观方面从经济、政治、市场、科技、思想等方面概括;客观方面主要是亚非国家逐渐落伍。
(2)根据材料二“1945 年结束的战争是一场全面战争,它切断了世界历史。欧洲最初挑动
暴力,后来又承受暴力,受到极大的创伤,战争从未造成如此惨重的伤亡……”,可得出,
欧洲优势地位丧失的原因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破坏;根据材料二“……美苏两个超级大国
的崛起表明曾经统治世界的欧洲正在走向没落”,可得出,欧洲优势地位丧失的原因是:美
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崛起;结合所学可知,欧洲优势地位丧失的原因还有“广大第三世界的发
展、世界多极化发展的趋势等”。
6.(2021 湖南适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 世纪,江南市镇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一个个人口稠密、商店林立、经济繁
华的市镇涌现。其中,专业市镇占绝大多数,如松江府的朱泾、枫泾。据清人记载,“前明
数百家布号,皆在松江枫泾、朱泾乐业,而染坊、路坊、商贯悉从之”。市镇是一个充满活
力的商业中心、工业中心,手工作坊主及其雇佣的工匠是其人口的重要部分。
——摘编自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强行进入的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上海等口岸城市的近代经济畸形发展,
其与西部地区的比较优势日渐突出。有的口岸城市甚至超越集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于一体的
传统城市。近代商办企业绝大多数集中于东部沿海,至 1949 年,东部沿海工业产值约占全
国的 70.2%。
——摘编自吴松弟主编《中国近代经济地理》等
材料三 1978 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对外开放,1980 年在广东、福建设立经济特区。
此后,对外开放逐步深化。90 年代初,在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中央依然决定进一步扩大
对外开放,做出了以上海开发为标志的一系列深化对外开放的决策。上海日益成为国际经济、
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新飞跃。
——摘编自郭大钩主编《中国当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江南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代以来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变化及原因。
【答案】(1)特点:商品经济繁荣;专业市镇出现。
(2)变化,传统经济内部产生新经济因素;近代口岸经济畸形发展;沿海地区走向外向型经
济.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对外开放政策的推动。
【详解】
(1)特点:根据材料“16 世纪,江南市镇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可知,工商业市镇发展迅速;
根据材料“一个个人口稠密、商店林立、经济繁华的市镇涌现”可知,商品经济发展迅速,人
口增加;根据材料“专业市镇占绝大多数,如松江府的朱泾、枫泾”可知,专业市镇出现;根
据材料“市镇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商业中心、工业中心,手工作坊主及其雇佣的工匠是其人口
的重要部分”可知,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变化:根据材料“畸形发展”“有的口岸城市甚至超越集行政中心与经济中心于一体的传
统城市……至 1949 年,东部沿海工业产值约占全国的 70.2%”可知,近代东部地区口岸城市
兴起,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但半殖民地化色彩突出。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
中国民族危机的加深背景下,东部地区是列强侵略最深地方,因此呈现出半殖民地化色彩;
根据材料“在强行进入的外国资本主义冲击下”可知,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根据材料“近代
商办企业绝大多数集中于东部沿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推动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通商口岸多在东部,这推动了口岸城
市的发展。根据材料“上海日益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带动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的
新飞跃”可知,改革开放后,以上海为中心的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原因:根据材料“1978
年,中共中央决定实行对外开放,1980 年在广东、福建设立经济特区。此后,对外开放逐
步深化”可知,改革开放的推动;根据材料“中央依然决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做出了以上
海开发为标志的一系列深化对外开放的决策”可知,国家政策支持下,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带动了上海等地的进一步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部地区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较为明
显;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九十年代,我国提出并逐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7.(2021 湖南适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 世纪法国思想家从中国文化中看到了许多他们正在试图证明或正在热切期
望的东西。狄德罗赞美儒学“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霍尔巴赫认为“(中国
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伏尔泰也认为中国没
有宗教专制,人们享有充分的信仰自由。可以说,在当时的法国出现了“中国热”。那么,何
以中国文化会在启蒙时代饱受法国人的青睐?这显然是因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当时西
欧的精神气候之间产生了某种不期然的契合。
材料二 中国的 20 世纪就是从对法国革命思想文化的大力张扬开始的。1901 年,《国
民报》第一、二期即连续发表文章宣传法国大革命,并公开鼓吹在中国推行法国式的革命,
其他进步报刊纷纷效法,中国舆论界刮起强劲的“法国风”。1906 年 12 月,湖南醴陵一带发
生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反清起义,被普遍比附为“攻打巴士底狱”的壮举,湖南省也因此得到了
一个“小法兰西”的雅号。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何芳川主编《中外文化交流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文化的独特气质和当时西欧的精神气候之间有
哪些契合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 20 世纪初中国刮起强劲“法国风”的原因。
【答案】(1)契合点:重视理性;推崇道德;宗教宽容。
(2)原因∶维新变法失败;清政府腐败,民族危机加深;法国大革命的示范。
【详解】
(1)根据材料“狄德罗赞美儒学‘只须以理性或真理,便可治国平天下’;霍尔巴赫认为‘(中
国的)悠久历史使一切统治者都明了,要使国家繁荣,必须仰赖道德’;伏尔泰也认为中国
没有宗教专制,人们享有充分的信仰自由”,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儒家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
在对待理性、道德、自然等方面有契合点。
(2)根据材料“1906 年 12 月,湖南醴陵一带发生了一场颇具规模的反清起义,被普遍比附
为‘攻打巴士底狱’的壮举”可知,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阶级矛盾激化,人们要
求推翻反动统治;根据材料“中国的 20 世纪就是从对法国革命思想文化的大力张扬开始的。
1901 年,《国民报》第一、二期即连续发表文章宣传法国大革命,并公开鼓吹在中国推行法
国式的革命,其他进步报刊纷纷效法”可知,西方启蒙思想不断传播,人们思想进一步解放。
此外,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救亡图存的急切需要;资产阶级要求民族独立和实行民主政
治、戊戌变法失败后的反思和探索等方面进行回答。
8.(2021 湖南适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的新式邮电始于清朝末年,到民国时期,国家才逐步独立办理邮件及电信
传递业务,但仍比较落后。1927 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在交通部下设邮电总局,管理全
国邮政事务,统一邮权。1931 年后,邮政总局局长、副局长均由中国人担任。此后,在全
国邮政系统中虽然还保留着大批洋员,但不掌握大权。交通部在内地及边远省区增设邮局。
至 1937 年,全国邮政局所共增加 3.1015 万所,全国邮路共增加 12.6755 万公里。
1934 年 10 月开办“平快”邮件业务,凡邮件于普通资费外,加付平常快递资费,邮局即
按格外迅速手续办理。1935 年 5 月,将新疆、蒙古邮资与内地划归一律。
——摘编自李新总主编《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概括南京国民政府邮政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邮政改革的影响。
【答案】(1)措施∶成立邮政管理机构,统一邮权;拓展邮路,发展邮政业务。
(2)影响∶促进了邮政主权部分收回;提高了邮政系统效率;加强了内地与边远地区的联系。
【详解】
(1)措施:根据材料中“在交通部下设邮电总局,管理全国邮政事务,统一邮权”可知,设
立邮电总局,统一管理全国邮政事务;根据“邮政总局局长、副局长均由中国人担任”可知,
由中国人取代洋员主管国家邮政;根据“在内地及边远省区增设邮局”可知,在全国各地普遍
建立邮局;根据“开办‘平快’邮件业务,凡邮件于普通资费外,加付平常快递资费”可知,开
办快递业务。
(2)影响:根据“在全国邮政系统中虽然还保留着大批洋员,但不掌握大权”,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改变了洋员支配中国邮政的局面,中国的邮政管理权基本上被收回;根据“全国邮
政局所共增加 3.1015 万所,全国邮路共增加 12.6755 万公里”可知,促进了中国邮政事业的
发展;根据“新疆、蒙古邮资与内地划归一律”可知,拓展了边疆邮政事务;根据“邮电总局,
管理全国邮政事务,统一邮权”“1935 年 5 月,将新疆、蒙古邮资与内地划归一律”,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使全国邮政得到发展和规范,为抗战时期乃至新中国邮政事业的稳定与发展奠
定了基础。
9.(2021 年江苏适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9 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提出要举办万国博览会(首
届世界博览会),以向世人展现时代的荣耀。博览会要展示每个国家的产品,应有尽有。等
到一切打算都有了头绪,他召集了一个委员会,公布其计划大纲,得到委员们的赞成。大厂
家热烈拥护,殖民地和东印度公司表示赞同,各大国踊跃送来展品。议会经过讨论后,通过
了将博览会设在伦敦海德公园的议案。1851 年 5 月,在灿烂夺目的场景与欢欣鼓舞的气氛
中,万国博览会由女王主持了开幕典礼。
——摘编自(英)里敦.斯特莱切《维多利亚女王传》
材料二 1906 年,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端方决定在中国举办博览会。自 1908 年春起,
他几乎一直把筹备南洋劝业会作为其工作重点,任命江苏绅商张謇为南洋劝业会“总理”,具
体负责筹备事宜。端方要求所属各部门认真落实,又直接给上海、苏州等地商会去函,请求
认购商股,共襄盛举。随后他又电函张之洞、袁世凯,希望他们在北京斡旋以使之成。1909
年 7 月,端方调任直隶总督后仍在为南洋劝业会操心费力。1910 年 6 月,中国历史上的第
一次商品博览会如期在南京隆重开幕。南洋劝业会的展览持续了 6 个月。当年获奖的一些产
品后来大都成了饮誉海内外的名优特产。南洋劝业会吸引了中外客商十万多人与会,周边地
区前来参观游玩的市民更是不计其数。
——摘编自张海林《端方与清末新政》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万国博览会筹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举办博览会的历
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端方筹建南洋劝业会的措施。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英两国举办博览会共同的积极作用。
【答案】(1)特点:亲王主导推动;目的明确;成立专门机构;过程精心策划、有序推进;
得到各国、各企业及英国议会等广泛支持。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基本完成,英国成为“世界
工厂”,影响力扩大;英国议会改革推动代议制完善,促进社会稳定发展;工业革命深入开
展,成果丰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国际关系相对缓和;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各国经济联系
加强。
(2)措施:列为工作重点,命专人负责;要求各部门认真落实;请求各地商会支持;谋求
各地官员及中央支持;亲自督促、持续关注。
(3)展示了工业发展的成就;扩大了产品影响力;开拓了商品市场;加强了各地交流与联
系;扩大了主办方的影响力;提升了主办方自信心、自豪感。
【详解】
(1)据“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提出要举办万国博览会”可得出由英国提出
并主持承办;据“各大国踊跃送来展品”可得出参与国家数量众多;据“博览会要展示每个国
家的产品”可得出目的在于展示各国文明成果。历史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完成工
业革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世界各国联系加强。
(2)据“任命江苏绅商张謇为南洋劝业会“总理””可得出任命专门官员负责筹办;据“又直接
给上海、苏州等地商会去函,请求认购商股”可得出从多方面筹集资金;据“后他又电函张之
洞、袁世凯,希望他们在北京斡旋以使之成”可得出协调各方关系,保障南洋劝业会的筹建。
(3)其积极作用可从国际影响力、世界贸易和市场的发展、促进文化科技交流等角度回答。
10.(2021 年江苏适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从 19 世纪 60 年代开始,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举起探索“西洋文明”的旗帜。他先
后发表了《西洋事情》《劝学篇》《文明论概述》三部论著,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经济、文
化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勾画了文明社会的几大主题:独立自由、信仰自由、奖励技术、普及
教育、健全法制和社会设施。他认为要使日本民族文明开化,就必须掌握“有形的自然科学”
和“无形的独立精神”。1885 年福泽谕吉又发表《脱亚入欧论》,鼓吹日本虽位于亚洲之东,
但其国民精神已经脱离了亚洲的陋习,转入西洋文明之中。他还贬低中朝两国,认为两国眷
恋古风旧俗,不知个人或国家的改进之道,得出脱离亚洲,跻身欧美列强的结论。
——摘编自赵德宇等《日本近现代文化史》
(1)据材料概括福泽谕吉对西方文明的认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福泽谕吉对西方文明的认识。
【答案】(1)肯定西方文明,认为西方文明优于亚洲文明;主张学习西方文明,日本应融入
西方文明;提出日本学习西方文明的途径与方法。
(2)切合了日本摆脱民族危机、追求民族独立自主需要;对西方的认识较为全面、深刻;
影响力大,推动日本思想近代化,推动了明治维新改革;“脱亚入欧”理论体现其认识的局限
性,认识过于极端,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性。
【详解】
(1)认识:根据材料“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具体勾画了文明社
会的几大主题:独立自由、信仰自由、奖励技术、普及教育、健全法制和社会设施”可知,
福泽谕吉对西方的认识较为全面;根据材料“他认为要使日本民族文明开化,就必须掌握‘有
形的自然科学’和‘无形的独立精神’”可知,福泽谕吉对西方的认识建立在改造日本基础之上;
根据材料可知,福泽谕吉强调西方文明在精神方面对日本的影响,说明其较为注重西方思想
精神方面的价值;根据材料“1885 年福泽谕吉又发表《脱亚入欧论》,鼓吹日本虽位于亚洲
之东,但其国民精神已经脱离了亚洲的陋习,转入西洋文明之中”可知,福泽谕吉对西方的
文明认识较为极端,认为西方文明优于亚洲文明。
(2)评价:根据材料“他先后发表了《西洋事情》《劝学篇》《文明论概述》三部论著,介绍
西方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可知,福泽谕吉对西方思想的传播引介推动了
日本思想的近代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福泽谕吉的思想促进明治维新的发展;根据材料“他
还贬低中朝两国,认为两国眷恋古风旧俗,不知个人或国家的改进之道,得出脱离亚洲,跻
身欧美列强的结论”可知,福泽谕吉的脱亚入欧理论助长了日本的对外扩张情绪。
11.(2021 年江苏适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 212 年,秦始皇在北方修建了“直道”这一古代军事“高速公路”。直道起于
首都咸阳附近的云阳,直达长城最北端的九原郡,全长 1800 秦里。秦王朝的骑兵从云阳出
发,在直道上急行三天三夜,即可驰骋在阴山脚下,北击匈奴。近年来,有学者对直道进行
了调查。他们认为,《史记》“堑山堙谷”的记载实际是“将山体斜面的土石削平,填入低洼的
山谷”。直道平均宽 30 米,最宽处可达 50 米。修建者为了避免道路沿着黄土高原特有的纵
横交错的侵蚀沟谷迂回,选择了在笔直延伸的山脊上修建,极大地缩短了修建时间。对秦始
皇来说,直道是他实现中华帝国梦的重大工程。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