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专题 09:近代时期的世界 1.(2021 年湖北省适应考)中世纪欧洲人曾绘图(如图)嘲笑“地球是圆形”的观点,彻底 改变嘲笑者看法的历史事件是 A.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B.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C.达.伽马远航至印度 D.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彻底改变嘲笑者看法,D 项 正确;ABC 项与主旨无关,排除。 2.(2021 年湖北省适应考)1689 年《权利法案》为英国国王接受后,经过几十年的实践, 在国王和议会之间建立起一套稳定运转的工作机制。这体现出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国王淡出政坛 C.议会两党制形成 D.内阁权力增强 【答案】A 【详解】 根据“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在国王和议会之间建立起一套稳定运转的工作机制”可得出,英 国在国王与议会之间形成了较稳定的关系,即国王已经逐步成为国家的象征而不处于统而不 治的状态,说明英国已经是一个典型的君主立宪制国家,A 正确;国王并没有淡出政坛,其 仍然是国家的象征,也是国家的元首,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到政党,排除 C;材料与内阁 无关,排除 D。 3.(2021 湖南省适应考)19 世纪末,美国工程师泰罗考察企业管理,认为工人不是简单的 机器,只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管理,资本家就有可能降低生产成本。这一主张 A.认为工人应该主动提高生产效率 B.强调资本家要直接参与企业管理 C.反映了当时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 D.适应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C 【详解】 根据“认为工人不是简单的机器,只要对他们进行科学管理,资本家就有可能降低生产成本” 可得出其主张科学管理工人,以适应工业化生产的需要,降低成本,说明这一主张体现出了 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C 正确;“主动”的说法错误,是要求资本家进行调整,排除 A;材 料没有体现资本家要直接参与企业管理,而是强调进行科学管理,排除 B 项;国家垄断资 本主义的发展是在二战后,排除 D。 4.(2021 年江苏省适应考)16 世纪中后期,西班牙开创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 尔科之间的大帆船贸易。如图为贸易路线示意图。该图可说明 A.世界贸易中心转移至亚洲 B.帆船贸易使美洲大为受益 C.世界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 D.西班牙主宰亚洲经济贸易 【答案】C 【详解】 依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当时西班牙开创了在菲律宾马尼拉和墨西哥阿卡普尔科之间的大帆船 贸易,这些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墨西哥的阿卡普 尔科,沟通了亚洲与美洲之间的经济联系,有利于世界经济联系的进一步加强,C 正确;新 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A 排除;当时的美洲墨西哥等地是 西班牙的殖民地,这种帆船贸易服务于西班牙的殖民利益,B 排除;仅凭亚洲与美洲之间的 贸易往来不足以说明作为欧洲国家的西班牙主宰亚洲经济贸易,D 排除。故选 C。 5.(2021 年江苏省适应考)1689 年英国议会与威廉国王和玛丽女王达成了一项财政协议。 根据协议,君主对财政收入的支配权非常有限,他们不得不经常召集议会来得到他们所需要 的资金。该协议 A.剥夺了君主财政权力 B.保障了议会的支配地位 C.赋予内阁财政控制权 D.形成君主统而不治局面 【答案】B 【详解】 根据“根据协议,君主对财政收入的支配权非常有限,他们不得不经常召集议会来得到他们 所需要的资金。”可以看出,国王对财政的支配权转移到了议会手中,议会的支配权得以保 证,而国王的支配权有限,但权力并没有被剥夺,故 B 项正确,排除 A;材料没有体现内 阁,排除 C;D 项是在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之后,排除 D。 6.(2021 年江苏省适应考)伏尔泰根据元杂剧改编的《中国孤儿》将中国描绘成一个宗教宽 容、君主贤明的理想国度,而孟德斯鸠则在言语间从方方面面抨击中国的各种弊端。他们研 究中国的共同目的是 A.促进对中国文化的全面了解 B.为各自的思想寻找依据和佐证 C.为建立民主共和制营造舆论 D.探寻推翻法国君主统治的对策 【答案】B 【详解】 伏尔泰和孟德斯鸠从各自的方面或正面赞扬中国,或反面抨击中国,他们这样做的目的都是 为各自的思想寻找依据和佐证,B 项正确;全面了解的说法错误,排除 A;孟德斯鸠并不主 张民主共和,排除 C;孟德斯鸠主张君主制,排除 D。 7.(2021 年辽宁省适应考)彼特拉克特别推崇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的作品,而伏尔泰对李维 作品的真实性表示怀疑,并且认为古典史家的很多记载都是“无稽之谈”。这种改变 A.反映了古典文化走向没落 B.表现了理性的批判精神 C.说明了人文精神遭到质疑 D.受到了宗教改革的影响 【答案】B 【详解】 伏尔泰对李维不是盲目推崇,而是怀疑其真实性,这是理性的批判精神,故选 B;伏尔泰是 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他的行为表现了启蒙运动中的理性精神,并不是古典文化走向没落, 排除 A;伏尔泰并不是在质疑人文精神,排除 C;伏尔泰的行为表现了理性精神,这是宗教 改革中没有出现的,不能说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排除 D。 8.(2021 年辽宁省适应考)1860 年以后,农业机械迅速在美国推广使用,粮食播种机、粮 食收割机、打谷机、谷捆搬运机、割草机等相继出现,主要农业作物产量大幅增加。到 19 世纪末,农业劳动人口已从世纪初的约占 80%降到约占 30%。这一结果 A.有利于工业化发展 B.削弱了农业基础地位 C.开启了城市化进程 D.导致工业品市场萎缩 【答案】A 【详解】 农业机械的推广有利于机械制造业和石油化工产业的发展,农作物产量的大幅增加也有利于 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农业机器使用让更多的劳动力从农业中得到解放,所以这一结果有 利于工业化的发展,故选 A;这一结果有利于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迈进,并不会削弱农业的基 础地位,排除 B;材料内容并不涉及城市化的内容,排除 C;这一结果实际上有利于工业品 市场的扩大,排除 D。 9.(2021 年浙江省等级考)一位启蒙思想家论证了人民的革命权,提出了“多数原则”,认 为社会大多数人的同意即可被视为全体人民的同意,政府可以根据大多数人的意见管理国家 一正是这些思想,奠定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基础。这位思想家 A.创立了自然神论 B.系统提出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C.论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影响了英国等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 争 【答案】D 【详解】 材料是对社会契约论的描述,是英国霍布斯的主张,这一主张影响了英国等国家反对封建专 制暴政的斗争,D 正确;自然神论是 17 到 18 世纪的英国和 18 世纪的法国出现的一个哲学 观点,主要是回应牛顿力学对传统神学世界观的冲击,A 排除;B 是孟德斯鸠的成就,排除; C 是卢梭的成就,排除。故选 D。 10.(2021 年浙江省等级考)18 世纪后半期,韦奇伍德的陶瓷不仅迅速占据了英国市场,而 且不到 20 年就将中国瓷器逐渐挤出欧洲,其出口率达到总销量的 80%.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 原因是 A.通用部件标准化生产 B.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C.制陶业工厂制的建立 D.自由贸易成为英国国策 【答案】C 【详解】 18 世纪后半期开始英国进入工业革命时期,这一时期英国陶瓷逐渐将中国瓷器挤出欧洲主 要得益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工厂制度的建立,产品产量和效率方面有了明显提升,故选 C; 瓷器不需要进行组装,因此和通用部件标准化无关,排除 A;政治制度和经济政策为英国工 业革命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但并不是英国瓷器发展的主要原因,排除 BD。 11.(2021 年浙江省等级考)史载,拿破仑曾向政府力陈一项计划,“不但可夺英国人在地中 海中之商权,而且可断其东通印度之孔道”,实则拿破仑存心“仿古代亚历山大之东征”,若 政府陷于“无以自存之域,然后彼可树救国之帜幡然返国矣”。此计划是 A.远征意大利 B.对英国实施“大陆封锁” C.远征埃及 D.与英国争夺戈雷岛 【答案】C 【详解】 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远征埃及的目的是企图占领苏伊士地峡,切断英国通向印度的道路, 把埃及变为进一步东进的基地,符合材料“不但可夺英国人在地中海中之商权,而且可断其 东通印度之孔道”的说法,C 正确;ABD 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 C。 12.(2021 年浙江省等级考)下表为美国工业发展情况简表。结合所学与此表可知,这一时 期的美国 ①生产效率大大提高②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上升 ③形成了发达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④《全国工业复兴法》实施效果显著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答案】A 【详解】 由表格信息可以看出,从 1860 年到 1900 年,美国的生铁、钢、煤、石油等物资产量大幅上 升,说明生产效率大大提高,①正确;根据轻重工业比重的变化可以看出重工业比重不断上 升,②正确;根据表格信息无法看出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③错误;实施《全国工业复 兴法》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罗斯福新政中,④错误。故选 A,排除 BCD。 13.(2021 年浙江省等级考)19 世纪中叶,两位年轻德国思想家撰写了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 个战斗纲领,文中写道:“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 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们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则,用以塑造无产阶级的运 动。……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该纲领 ①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②批判了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 ③开创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④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唯物史观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B 【详解】 材料是对《共产党宣言》的描述,该纲领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开创了无产阶级 革命新时代,①③符合题意,B 正确;②是《神圣家族》的内容,不符合题意;④是《德意 志意识形态》的内容,不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 ACD 错误。故选 B。 14.(2021 重庆市适应考)从 16 世纪开始,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非洲、美洲、欧洲以及 亚洲的面貌。它取代了古老的丝绸贸易,并将日渐具有活力的世界经济中心向西推进到了大 西洋沿岸。这反映的主要历史现象是 A.亚洲经济在这一时期陷入衰退 B.种植园经济模式推广到了全球 C.丝绸贸易刺激了种植园经济发展 D.种植园经济推动近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答案】D 【详解】 根据“种植园经济的发展改变了非洲、美洲、欧洲以及亚洲的面貌”“并将日渐具有活力的 世界经济中心向西推进到了大西洋沿岸”可以看出种植园经济在新航路开辟后,影响到亚洲、 美洲等地区,并把它们纳入到世界市场之中,使世界的贸易中心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故 D 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亚洲的衰退,此时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世界前列,排除 A;B 项太绝对, 排除 B;丝绸之路与种植园经济间没有必然的关联,排除 C。 15.(2021 重庆市适应考)1774~1781 年间,詹姆斯·瓦特分别申请了“分离式冷凝蒸汽发 动机”和新型号“旋柄齿轮转动”的技术专利。这些技术给莫兹利发明的“螺丝切削”机床 提供了持久和稳定的新动力,使得批量生产机器零件具备了可能性。这反映了 A.动力革命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B.专利制度开启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C.机器零件生产是工业革命的主流 D.新能源的使用催生了新技术出现 【答案】A 【详解】 根据题干“这些技术给莫兹利发明的‘螺丝切削’机床提供了持久和稳定的新动力,使得批 量生产机器零件具备了可能性”可知,詹姆斯·瓦特关于蒸汽动力提高及转动技术专利为莫 兹利发明“螺丝切削”机床提供了保障,促进机器零件标准化生产,有力的推动了工业革命 进程,故 A 项正确;工业革命由棉纺织业领域的技术革新引发,并非专利制度开启工业革 命进程,排除 B 项;工业革命的主流是机器大生产的应用,并非机器零件生产,排除 C 项; 题干并未出现蒸汽动力之外新的能源动力,以推进新技术出现,排除 D 项。 16.(2021 江苏适应考)意大利历史学家卡洛·奇波拉提出,17 世纪对西班牙、意大利和德 意志而言,是一个黑暗的世纪,对法国至少也是灰暗的,但对荷兰来说却是黄金时代。该学 者区分“黑暗的世纪”和“黄金时代”的标准是 A.自治城市的数量 B.工厂制度的普及程度 C.海外殖民的程度 D.商业贸易的发展水平 【答案】D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7 世纪的荷兰通过强大的海上贸易成为了“海上马车夫”,成为了作者所说 的“黄金时代”,因此可以看出,其判断的标准是商业贸易的发展水平的高低,而同时期的 西班牙、意大利和德意志等国在这方面明显落后于荷兰,故 D 项正确;荷兰在自治城市、 海外殖民的程度上并不比西班牙高,故排除 AC 项;当时没有开始工业革命,排除 B 项。 17.(2021 广东省适应考)13.在整个 19 世纪,来自美洲的白糖简直变成了一种英国穷人的 食品。它是除茶叶外唯一一种对英国大众的饮食习惯产生重大影响的进口商品,“在英国人 均卡路里摄入量中所占比例从 2%提高到 14%”。这则材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用来探究 A.对外扩张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 B.工业革命与社会结构转型 C.种植园经济与美洲的独立运动 D.世界市场与民众日常生活 【答案】D 【详解】 从材料信息可知,随着世界市场的不断扩展,像茶叶、白糖等输入到欧洲的数量不断增加, 已经成为欧洲民众生活中较普遍的食品,因此可以看出,世界市场不断影响着欧洲民众的日 常生活,故 D 项正确;材料主要涉及的是英国民众生活的变化,而不是资本主义的发展, 排除 A;材料涉及的是美洲白糖对英国的影响,没有体现工业革命,排除 B;材料与美洲独 立无关,排除 C。 1.(2019·上海高考·7)今拉美国家官方语言多为西班牙、葡萄牙语,与这一现象有关的 是( ) 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答案】A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早期的殖民扩张,拉美国家沦为其殖民地,因此官方语言 多为西班牙、葡萄牙语,故选 A 项;文艺复兴仅限于欧洲,与拉美国家官方语言的变化无 关,排除 B 项;宗教改革仅限于欧洲,与拉美国家官方语言的变化无关,排除 C 项;启蒙 运动推动拉美地区民族解放,但与拉美国家官方语言的变化无关,排除 D 项。 2.(2019·全国Ⅰ卷高考·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 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 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 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结合所学分析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 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 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北美的 快速发展,故选 D 项;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受到奴役,排除 A 项;材料”推翻了殖民统治, 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说明殖民统治不是原因,排 除 B 项;北美也有非洲和欧洲移民,排除 C 项。 3.(2020·全国Ⅰ卷高考·33)16 世纪的思想家蒙田从教育要培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 发,强调要注重培养身心和谐发展的“完整的人”,即不仅体魄强健、知识渊博,而且具有 良好的判断力和爱国、坚韧、勇敢、关心公益等优秀品质。蒙田的教育主张 A.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 B.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高涨 C.反映了启蒙运动生而平等的理念 D.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 【答案】A 【解析】蒙田的教育主张是注重培养“完整的人”,特别是具有良好的判断力和优秀品质,体 现了对人的重视,结合“16 世纪”可知梦田的教育主张体现了文艺复兴思想对人的认识,故 选 A;蒙田的教育主张是人文主义的体现,没有体现政治要求,不能推动资产阶级革命的高 涨,排除 B;启蒙运动开始于 17 世纪,与题意时间不符,排除 C;蒙田的教育主张是从培 养“完全的绅士”理念出发,不能体现摆脱宗教观念的束缚,排除 D。故选 A。 4.(2020·全国Ⅱ卷高考·33)15 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 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 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 A.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 C.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D.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复兴是发生在 14 世纪到 16 世纪的一场反映新兴资产阶级 要求的欧洲思想文化运动,其核心是人文主义。因此根据材料关键信息“15 世纪中叶”、“通 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可以判断 出是西尔维乌斯这一主张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A 正确;启蒙运动发生时间是 17、 18 世纪,B 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人文主义思想对教育的影响,未涉及信仰对教育的作用,C 排除;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是马丁·路德的因信称义和与上帝直接对话的主张,D 排除。故 选 A。 5.(2020.1·浙江高考·16)右为欧洲文艺复兴地图。图中某地被誉为“鲜花之城”,布鲁 内列斯奇在此创造了大圆顶设计建设的奇迹。这里也哺育了认为“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 标准”的文学大家和创作出“神秘的微笑”等传世名作的艺术巨匠。该地位于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鲜花之城”指的是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布鲁内列斯奇在此创 造了大圆顶设计建设的奇迹。薄伽丘、达芬奇都是此地人。由地图信息可知,该地位于①, 故选 A 项;②是罗马,排除 B 项;③是德国的科隆,排除 C 项;④是法国的巴黎,排除 D 项。 6.(2020·全国Ⅲ卷高考·32)1549~1560 年,约 4776 名法国逃难者进入加尔文派控制下 的日内瓦,其中 1536 人是工匠。他们将技术和资金由奢侈品行业投入普通的钟表业,日内 瓦逐步发展成为世界钟表业的摇篮。这反映出,当时 A.人文主义传播缓和了社会矛盾 B.经济发展不平衡促进技术转移 C.工匠精神决定了城市生活面貌 D.宗教改革助推日内瓦经济发展 【答案】D 【解析】加尔文教派主张发财致富,支持商业,受到加尔文在瑞士宗教改革的影响,法国的 逃难者涌向日内瓦,其中这些人将技术和资金投入到日内瓦的钟表业,促进了瑞士钟表业的 繁荣,这说明当时的宗教改革促进了日内瓦的经济发展,D 正确;宗教改革虽然促进了人文 主义传播,但是材料未涉及对社会矛盾的缓和,A 排除;材料未涉及经济发展和技术转移之 间的关系,B 排除;C 说法过于绝对,城市的生活面貌主要和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排除。 故选 D。 7.(2020.1·浙江高考·17)1753 年,法国第戎学院举行题为“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起源 为何?其是否为自然律所认可?”的征文比赛。受到该题目的刺激和启发,有思想家说:“学 院竟然有此胆量提出”,“我即刻着手探讨了”。据此判断,这位思想家及其撰写的作品是 A.伏尔泰《哲学通信》 B.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C.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D.赫背黎《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起源为何?其是否为自然律所认可?”,依据所 学知识可知,这位思想家是撰写《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作者卢梭,故选 B 项;A 项未涉及人与人不平等的起源,排除 A 项;C 项未涉及人与人不平等的起源,排除 C 项; 赫胥黎是生物学家,该书出版于 1863 年,排除 D 项。 8.(2020·天津高考·11)1751~1780 年,法国学者狄德罗等主持编撰的《百科全书》陆 续出版。该书编撰的经济来源,不是通常的资助人出资,而是约 4000 位订购者的预付款。 到 1789 年,该书售出两万多册,创造了上百万里弗的利润。由此可以看出 A.启蒙思想家得到了全社会的追崇 B.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发挥重要作用 C.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革即将开始 D.资本主义剩余价值学说深入人心 【答案】B 【解析】据材料“不是通常的资助人出资,而是约 4000 位订购者的预付款”可知,该书的 编撰采取了不同于以往的方式,生产经营方式发生变革,故选 B 项;A 选项“全社会的追 崇”表述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 A 项;据所学启蒙运动的知识可知,思想文化领域 的大变革即启蒙运动,其兴起于 17 世纪,18 世纪已在法国达到高潮,排除 C 项;资本主义 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容,诞生于 19 世纪,排除 D 项。 9.(2020·山东高考·11)启蒙运动中,一些思想家提出,“世界可以根除一切邪恶,因为 任何邪恶的存在……仅仅是不良环境的产物,而这种环境是人类创造的,人类也可以改变 它”。这反映出他们已经理性地思考 A.宗教改革运动的缺陷 B.社会的改造问题 C.科学的价值与作用 D.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邪恶是人造不良环境导致的,因此人类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来根除邪 恶,结合启蒙运动相关知识可知,这里的邪恶指的是专制、迷信等,而人类环境的改造指的 是对社会的改造,B 正确;题干中并未指出宗教改革的缺陷,排除 A;题干主旨强调的是人 类改造社会的能力,即人本身的主动性,而非科学的价值和作用,排除 C;D 中的环境指的 是客观的自然环境,非人造所成,排除。 10.(2020.7·浙江高考·17)历经多次流血和动荡后,“政治上成熟的英国人决意尝试一下 新政体的实验”。托利党和辉格党议员联合起来,进行了一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政治选择”。 詹姆士二世的女婿、捍卫欧洲新教思想的荷兰的威廉亲王受邀前往英国,经过“一场几乎未 流血的战斗,信仰天主教的詹姆士二世不得不放弃王国”。从英国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 这个“选择”更大的意义在于 A.推翻了君主制度 B.促进了君主立宪制度的形成 C.催生了民主共和政体 D.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主张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英国的“光荣革命”,1689 年 1 月议会宣布由威 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同时议会向威廉提出《权利宣言》,《权利宣言》于当年 10 月经议 会批准正式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因此“光荣革命”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故选择 B 项;“光荣革命”并未结束英国的君主 制度,排除 A 项;英国实行的不是共和政体,排除 C 项;宗教改革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 主张,排除 D 项。 11.(2020·全国Ⅲ卷高考·33)美国建国初期,制宪会议的参加者麦迪逊认为,新宪法授 予联邦政府的权力很少,并有明确的规定;各州所保留的权力很多,却没有明确规定。在第 一届国会上,麦迪逊提出宪法修正案: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其余的权力由各 州自行保留。这一主张 A.赋予各州主权 B.恢复邦联制度 C.体现了分权与制衡原则 D.旨在扩大联邦政府权力 【答案】C 【解析】新宪法未对诸州的权力做出明确的界定,而联邦政府权力却较小,反映出当时没有 形成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制衡。而在宪法修正案中提出“除了明确授予中央政府的权力以外, 其余的权力由各州自行保留”这明确了中央与地方的权力界定,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制 衡,故选择 C 项;各州保留的权力主要是决定和处理本州本州范围内公共事务的权力,没 有“主权”,排除 A 项;麦迪逊反对邦联制度,主张实行联邦制,排除 B 项;扩大联邦政府 的同权力同时,还要限制地方的权力,因此 D 项表述不全面,排除 D 项。 12.(2020·江苏高考·15)美国 1787 年宪法对最高法院权限的规定笼统,也没有明确它对 国会立法的司法审查权。联邦最高法院第一位首席大法官约翰·杰伊(1789—1795 年在任) 情愿回纽约去当州长,也不愿意继续留任。据此判断,当时美国 A.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 B.最高法院未获得各州认可 C.联邦政府处于无权地位 D.权力部门间存在尖锐矛盾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787 年宪法刚颁布时,对司法权的界定并不清晰,以致大法 官不愿留任,这说明当时美国的三权制衡机制尚未健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故 A 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法院与各州间的关系,排除 B 项;宪法颁布后,联邦政府的权力得以加强, 并不是处于无权的地位,排除 C 项;材料没有体现各权力部门间的关系,排除 D 项。 13.(2020.7·浙江高考·20)1870 年法兰西第二帝国被推翻后,法国政体之争异常激烈。 1875 年 1 月,温和共和派议员巧妙提出宪法修正案,以承认“共和国总统”职衔的方式, 避开了明确的“共和国”字样,使议案以一票多数通过,共和制最终以迂回方式被议会承认。 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对这部“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宪法表述错误的 是 A.赋予参议院很大的权力 B.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 C.总统权力受到极大限制 D.“政府的共和国形式”永远不得动摇 【答案】C 【解析】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极大的权力,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有 任命文武官员、缔结条约等大权,可连选连任,故 C 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选 C;宪法 赋予参议院很大权力,总统和内阁对参议院负责,参议院授权组成高等法院行使司法权,可 以审判总统,参议院有权同意解散众议院,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1884 年议会把“共和 国形式不得动摇”和“凡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共和国总统”写入宪法,从法律上阻 断了保皇派的复辟之路,因此 B 项和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4.(2020·全国Ⅱ卷高考·34)19 世纪末,德皇威廉一世去世,威廉二世继任,支持俾斯 麦的政党联盟在帝国议会选举中失败,与威廉二世意见相左的俾斯麦辞职。这一系列事件表 明德国 A.议会加强对政府的监督 B.皇帝个人权力强大 C.对外政策发生根本变化 D.分权制衡体制成熟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国的政体是二元君主立宪制,其中皇帝 是国家的中心,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因此当帝国宰相俾斯麦与德皇威廉二世 意见相左时,俾斯麦被迫辞职,此事件反映的是皇帝个人权力的强大,B 正确;德意志帝国 议会受到政府控制,且材料未涉及议会对政府的监督,A 排除;俾斯麦和威廉二世在对外政 策虽然不一致,但是这仅是材料的表象,材料强调的是皇帝个人权力过大,C 排除;德意志 帝国的民主政治并不完善,因此分权制衡体制成熟的说法错误,D 排除。故选 B。 15.(2020·天津卷)美国总统胡佛为应对经济危机,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 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 休假”。上述做法与罗斯福“新政”措施的差异主要在于 A. 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 B. 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 C. 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 D. 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胡佛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在经济危机过程中,有适度的进行 干预,但是效果有限。而罗斯福新政则是全面干预经济,有利于缓解美国的经济危机。因此 二者的主要差别在于干预的力度不一样,故 A 项正确;二者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资本 主义制度,排除 B 项;二者都要遵守美国的宪法,排除 C 项;从胡佛以及罗斯福新政的措 施来看,二者都关注失业问题、公共工程等方面,因此关注的社会问题基本一致,排除 D 项。 16.(2019·天津高考·5)“光荣革命”后直到 1832 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 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答案】D 【解析】由材料“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可知,英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 善,故选 D。“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律的颁布,英国的最高 权力归属于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A 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普选权是选举权的 延伸,就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无论他的性别、年龄、种族、信仰、社会状况,都有参政选 举的权利,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英国并未推行普选权,排除 B;议会是民主政治的立法机 构,尽管是国家的权力中心,但不能将其等同于专制独裁,排除 C。 17.(2019·江苏高考·16)1787 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 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右图。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 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 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 【答案】A 【解析】材料“1787 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体 现的是在宪法确立过程中矛盾和分歧较大,这也说明联邦体制经历艰难历程,A 项符合题意。 1787 年宪法并未解决自由州和蓄奴州之间的矛盾,最后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 B 项排除。1787 年宪法的制定初步解决了南方与北方对立的局面,C 项排除。1787 年宪法 确立了联邦体制,D 项排除。 18.(2019·海南高考·16)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 3 条宪法修正案,禁止各州 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合众国的所有合法居住者都是美国公民,各州不得剥夺公民生命、 自由和财产的权利。这些修正案( ) A.取消了各州的立法权力 B.赋予了国会修改联邦宪法的权力 C.破坏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D.反映出《1787 年宪法》存在缺陷 【答案】D 【解析】据材料“19 世纪 60 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 3 条宪法修正案”说明 1787 宪法存在 局限性,故选 D 项;据材料“禁止各州实行奴隶制和强制服役”说明不是禁止立法,排除 A 项;国会掌握立法权,1787 宪法赋予立法权,而不是修正案,排除 B 项;国会掌握立法 权是三权分立的体现,不是破坏三权分立原则,排除 C 项。 19.(2019·上海高考·10)近代俄国工业化所需雇佣劳动力,主要来自( ) A.彼得一世改革 B.农奴制改革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 【答案】B 【解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为俄国工业化提供雇佣劳动力,故选 B 项;彼 得一世改革强化了农奴制,使得工业化缺少雇佣劳动力,排除 A 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 要是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与解决工业化所需雇佣劳动力无关,排除 C 项;新经济政策主 要是为了恢复发展经济,与解决工业化所需雇佣劳动力无关,排除 D 项。 20.(2019·北京高考·21)图 8 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 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 图 8 “如此自由” 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如此自由”可知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故选 B 项;改革后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只有使用权的土地,也并未获得权力和财富,排 除 A 项;农奴制改革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排除 C 项;农奴制改革并没有受到“社会 各阶层反对”,各阶层太过绝对化了,排除 D 项。 21.(2019·北京高考·22)1924 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 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 ) A.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 B.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C.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 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执政党内阁一旦受到不信任案,或者提请辞职,或者要求解散议会 重新进行选举,故 B 项正确;执政党政府否决谴责动议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 A 项; 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无权进行裁决,故排除 C 项;不信任案是针对执政党政府,并没有违 宪一说,所以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 D 项。 22.(2019 新课标全国卷Ⅱ,34,4 分)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 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有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人民主权说、 三权分立等,体现的是以社会平等为主要目标,D 项符合题意。美国也采用了民主共和政体, 无法体现法国革命的特色,A 项排除。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不符合材料主旨,美国也是暴 力革命,B 项排除。法国大革命后曾出现多次封建王朝复辟,C 项排除。 23.(2019 浙江选考,19,2 分)有学者指出,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打破王 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这次革命也因此获得 了自己的正当性乃至神圣性。这种“新的思想”是 A.三权分立 B.君主立宪 C.人民主权 D.君主制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主权体现的是当人民的权力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 役人民时,人民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根据材料“法国大革命的根本目的,无非就是要 打破王公贵族的政治垄断,要在一种新的思想基础上重建政治统治的合法性”可知体现的是 主权在民,C 项符合题意。三权分立强调的是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与材料无关,A 项排除。 君主立宪强调的是对君主权力的限制,与材料无关,B 项排除。法国大革命的目标是封建专 制制度和君主制,D 项排除。 24.(2019 新课标全国卷Ⅲ,32,4 分)16 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 英国国教教 会唯一的首脑。17 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 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 统一进而达到强化君主专制,C 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信仰自由说法错误, A 项排除。君主立宪制是在 1689 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B、D 项排除。 25.(2020.1·浙江高考·18)曾有评论谓:“毛纺已无影无踪,麻纺也差不多;普遍使用的 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棉花成了传说中吃光所有羊的“披着羊皮的狼’。”下列 项中,与之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飞梭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B.珍妮纺纱机的出现确立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 C.棉纺织技术革新推动了工业的发展 D.水力纺纱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 【答案】C 【解析】材料“普遍使用的原料都变成棉花,棉花,还是棉花”,说明棉花成为普遍的纺织 原料,这和棉纺织技术的进步有关,而棉纺织技术的革新又推动了工业的发展,故选 C 项; 珍妮机的发明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排除 A 项;阿克莱特建立的第一座水力纺纱厂确立 了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排除 B 项;骡机的发明解决了棉纱产量与质量的冲突,排除 D 项。 26.(2020·江苏高考·18)1873 年 12 月,英国伦敦出现了持续一周的大雾,许多人有强 烈的窒息感,约有 1150 人在此次毒雾中丧生。当时来到伦敦的一位作家在给友人的信中抱 怨:“我本应继续在伦敦演讲,但雾快要捏碎我的心脏。”这位作家的抱怨 A.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 B.揭露了垄断资本主义罪恶 C.表现出西方社会精神危机 D.是由于汽车尾气污染环境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出现的大雾与工业革命所导致的环境污染有关,因此其抱怨 源于机器大工业生产活动,A 项正确;垄断产生于 19 世纪末,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 B 项;材料与精神危机无关,而是环境污染问题,排除 C 项;此时汽车还没有出现,排除 D 项。 27.(2020.7·浙江高考·21)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1870—1900 年的铁路里程(单位: 千公里) 年份 全世界 欧洲 美洲 亚洲 非洲 澳洲 1870 年 210 105 93 8 2 2 1880 年 373 169 175 16 5 8 1890 年 617 224 331 34 9 19 1900 年 790 284 402 60 20 24 ①铁路成为欧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 ②密切了国际间的经济交流 ③初步形成了遍布各洲的铁路网 ④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D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铁路里程的增长,促进经济的发展,材料反映不出铁路成为欧 美国家准入市场的必备要件,故①错误;铁路里程的增长是陆路运输发展的表现,密切了国 际间的经济交流,故②正确;到 1900 年,各大洲铁路里程均有大幅度增长,表明各大洲的 铁路运输网络初步形成,故③正确;各大洲的铁路里程的增长,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 推动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故④正确,选择 D 项符合题意。 28.(2019·全国Ⅰ卷高考·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1765 年,修 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 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 明创造( ) A.源自于劳动实践 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 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瓦特参与过修理唧筒这一劳动实践,从而为其发明改进蒸汽机提供了宝贵 经验,故选 A。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主要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排除 B;C 夸大资金对 工业革命的发明创造的作用,排除 C;材料并没有揭示社会各阶级广泛参与发明创造,排除 D。 29.(2019.4·浙江高考·20)阅读下列示意图表,结合所学判断,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生铁产量的增加与蒸汽机的广泛应用密不可分 B.生铁产量的不断增加催生了大工厂制度 C.电力的广泛使用推动了生铁产量的增加 D.生铁产量的变化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 【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是在 18 世纪中叶到 19 世纪四十年代。根 据材料可知,英国的生铁产量从 1825 年之后迅速增加,这主要和工业革命的进行有关,A 选项符合题意。机械化生产催生了大工厂制度的出现,B 选项排除。电力的广泛应用是在第 二次工业革命期间,C 选项排除。工业革命的进行改变了英国产业结构和世界市场格局,D 选项排除。 30.(2019.4·浙江高考·21)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一位发明家偶然发现,簧片在带铁芯 线圈附近的振动可以导致圈内电流的强弱变化,反过来,同样的电流变化可以导致磁铁线圈 附近簧片的振动。根据这一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 具。这位发明家是( ) A.爱迪生 B.莫尔斯 C.贝尔 D.马可尼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贝尔发明了电话。由材料“根据这物理原理,他发明了通过电 流传播人的声音和语言的重要通讯工具”可知是电话,C 选项符合题意。爱迪生的发明有电 灯、留声机、电影等,A 选项排除。莫尔斯发明的是有线电报,B 选项排除。马可尼发明了 实用电报,D 选项排除。 31.(2020.7·浙江高考·18)面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暴露的种种弊端,圣西门主张 一切人都要劳动,废除一切特权,实现人的完全平等;傅立叶抨击商业是资本主义罪恶和灾 难的集中表现,主张妇女解放;欧文提出建立公社劳动联合体,消除城乡对立。空想社会主 义者的上述主张旨在 A.改造现实,勾画未来理想社会 B.解释世界,科学指导工人运动 C.完善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 D.宣扬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 【答案】A 【解析】圣西门反对现实生活中的“特权”现象,希望未来社会人人“完全平等”;傅立叶 抨击现实生活中资本主义罪恶,主张妇女解放;欧文希望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组织,消除现实 生活中的城乡对立,因此他们提出的主张改造现实,勾画未来理想社会,故选 A 项;马克 思主义是工人运动的科学理论指导,排除 B 项;空想社会主义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同属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排除 C 项;启蒙运动的理性主义是指否定一切外在权威,把反封 建反宗教神学的斗争推进到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的高度,排除 D 项。 32.(2020·江苏高考·16)马克思说:“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 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而且还给他们创造了一种和过去完全不同的地位——他们已成 为一种公认的力量。”在马克思看来 A.资产阶级统治具有其合法性 B.无产阶级斗争缺乏科学理论指导 C.无产阶级革命必然取得胜利 D.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 【答案】C 【解析】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获得了“崭新的武器”即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并且“已成为 一种公认的力量”,表明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是必然,故选 C 项;“资产阶级 的统治不仅使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表明无产阶级要推翻 资产阶级统治,没有认为资产阶级统治具有合法性,排除 A 项;“资产阶级的统治不仅使无 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本身的斗争中得到崭新的武器”表明无产阶级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 导,排除 B 项;材料强调马克思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是必然,没有涉及建立无产阶 级专政的条件已成熟,排除 D 项。 33.(2020·全国Ⅰ卷高考·34)有人描写 19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巴黎:人们在巴黎内部建立 了两座截然不同、彼此敌对的城市,一座是“奢靡之城”,另一座是“悲惨之城”,前者被后 者包围。当时“悲惨之城”的形成,主要是因为 A.波旁王朝的苛政 B.资产阶级的贪婪 C.贸易中心的转移 D.教会统治的腐朽 【答案】B 【解析】19 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资产阶级对财富的贪婪,及对工人的 剥削,使得巴黎城内的贫富分化和阶级对立日益明显,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日益激化, 这是导致“悲惨之城”形成的主因,故选 B 项;波旁王朝在 1830 年七月革命中被推翻,排 除 A 项;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是 16 世纪前后新航路开辟的结果,不符合时间限制,排除 C 项;经历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17—18 世纪的启蒙运动等思想解放运动,教会统治已经衰落, 排除 D 项。 34.(2019·江苏高考·18)马克思说:“新思潮的优点就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式地预料未 来,而只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 ) A.新旧理论的杂糅相济 B.在否定传统中预知未来 C.在批判中继承和创新 D.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 【答案】C 【解析】“而是希望在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继承和创新中 诞生的,故 C 项正确;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是在批判、继承和创新中诞生的,不是新旧理 论的杂糅相济,故 A 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无法预知未来,故 B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批判 中进行创新,新旧世界的渐进式结合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故 D 项错误。 35.(2019·海南高考·17)1889 年 7 月 14 日是法国大革命 100 周年纪念日,22 个国家的 代表在巴黎召开大会并通过决议:“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剥夺资本家阶级的生产资料并 把它变为公有财产之后,劳动和人类才能获得解放。”这反映出( ) A.法国大革命精神是大会指导思想 B.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C.无产阶级确立了夺取政权的目标 D.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只有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剥夺资本家阶级的生产资料并把它变为公有财 产之后,劳动和人类才能获得解放”结合所学可知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传播 的体现,故选 B 项;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不是“推翻资产阶级”,排除 A 项;1848 年《共产党宣言》就确立了夺取政权的目标,排除 C 项;工人阶级在 19 世纪上半期就已经 登上了历史舞台,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 D 项。 36.(2019·全国Ⅰ卷高考·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 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 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 )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 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 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据材料“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 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结合所学分析拉丁美洲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当 时西班牙和葡萄牙是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其落后的生产方式传播到拉丁美洲,成了拉丁美 洲发展滞后的历史包袱,而北美地区被英国殖民统治,英国工场手工业发达,推动了北美的 快速发展,故选 D 项;北美的印第安人也受到奴役,排除 A 项;材料”推翻了殖民统治, 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说明殖民统治不是原因,排 除 B 项;北美也有非洲和欧洲移民,排除 C 项。 37.(2019·天津高考·7)《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 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 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 ) 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 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 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 【答案】B 【解析】通过题干中“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 权利”,可知湖北革命军的革命目标非常明确,故选 B 项;通过题干可知,该公告的针对对 象是士兵,并且,辛亥革命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其依靠对象仅是军队,排除 A 项;题 干中并没有提及其他国家对辛亥革命的态度,排除 C 项;根据题干中“任何对外国人或商 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知辛亥革命并没有反帝,排除 D 项。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