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1章 科学入门
1.科学要研究各种__________________,并寻找它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现象
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
认识,使人类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逐渐提高。技术水平 生产能力
3.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________的发明
使人类进入工业化时代;________的创立使人类进入
了电气时代;___________的发明使人类跨入发达的
信息时代;科学家发现了______,为人类打开了遗传
科学的大门。但同时,__________的大量使用产生了
白色污染;汽车的大量使用使______污染严重……
蒸汽机
电磁学
计算机技术
DNA
塑料薄膜
大气
4.下列现象不属于自然现象的是( )
A.台风登陆
B.四川汶川发生的8.0级地震
C.嫦娥三号登陆月球
D.雨后出现的美丽的彩虹
C
5.小明很喜欢《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下列
说法和知识不正确的是( )
A.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
B.留心观察,认真思考
C.书本上的知识肯定是对的
D.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知识
C
6.科学家之所以有许多发明和创造,首要工作是( )
A.关注现象,提出问题
B.收集资料,发现规律
C.记录结果,分析论证
D.写论文报告,资源共享
A
7.学习科学的最基本方法是( )
A.阅读,做笔记和练习 B.观察,讨论和交流
C.观察,实验和思考 D.阅读,实践和应用
C
8.下列问题不属于科学研究的问题的是( )
A.火山和地震的发生有什么规律
B.汶川地震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C.我国怎样应对金融危机
D.为什么说“金星凌日”现象难得一见
【点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
发展的原因和规律。C中的怎样应对金融危机不属于科
学研究的问题。
C
9.你认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寻找原因和规律
的学科
B.只要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都
可以进入科学世界
C.每一个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D.科学研究是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因此不需要
很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D
10.下列属于科学发现的是( )
A.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
B.小明在池塘边发现池塘里有许多鱼
C.小冬发现夏天雨后天空有时会出现彩虹
D.小李来到初中就读的新学校发现校园环境很优美
A
11.在装修房子的过程中,下列做法不科学的是( )
A.安装太阳能热水器
B.选择节水型坐便器
C.使用清香型空气清新剂掩盖油漆味
D.使用隔音、隔热玻璃窗
C
12.关于科学技术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B.科学技术带给人们的只有坏处,没有好处
C.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好
处将占主导地位
D.既有好处,也有坏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坏
处将占主导地位
C
13.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社会造福的同时,也
给人类带来诸多的负面影响。下列属于科学技术带来
负面影响的是( )
A.用吸尘器吸尘
B.用空调降温
C.电冰箱、空调等大量使用氟利昂
D.用计算机上网
C
14.下列关于科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科学对人类是有用的,它能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B.科学对人类有用,没有任何不利之处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我们要学好科学,为人类社会服务
B
15.“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
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涵。
下列措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是( )
A.为了避免捕鱼的速度大于鱼类繁殖的速度,在海
洋渔场进行限量捕捞
B.为了确保一定的耕地资源,在占用耕地进行建设
时应开发荒地为耕地
C.为了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
入江河
D.为了充分利用农作物中的物质和能量,将农作物
秸秆用于沼气池发酵和培养食用菌
【点拨】将一次性塑料饭盒倒入江河,会引起水污染。
【答案】C
16.认识科学规律,掌握科学原理要通过( )
①观察 ②实验 ③分析 ④归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D
17.下列事物的变迁不能反映科学改变人们生活的是(
)
A.唐诗→宋词→元曲
B.电话→寻呼机→手机
C.留声机→随身听→MP3
D.煤炉→燃气灶→电磁炉
A
18.下列属于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的是( )
①洗碗机能让我们饭后不发愁
②可视电话改变了“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③网上购物不用再逛市场 ④神舟九号的成功发射
⑤嫦娥一号卫星的绕月飞行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点拨】①②③改变我们对生活的认识;④⑤改变了我
们对环境的认识。
【答案】A
19.互联网给人们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不
合理的使用也会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不利影响。青少年对
待网络的下列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①科学合理地安排上网时间,不沉溺于网络游戏、网上
聊天
②不进营业性网吧 ③遵守网络道德,遵守纪律和法律
④学习所有的困难只要上网就可以完全解决
⑤只要是网上的信息都是安全的,可以随意浏览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点拨】网络利用不当会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荒废学业,
甚至引发违法犯罪的发生。因此科学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自觉遵守未成年人不去网吧的规定;遵守网络道德;学习
上的困难不能完全依赖网络,要主动请教老师和同学;不
浏览网络上的不良信息。因此正确的做法为①②③。
【答案】D
20.科学家对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发展和变化的研究方
法是( )
A.科学家就在实验室里研究自然界的现象,得出科
学结论
B.科学家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把考察、实验结果
记录下来,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C.科学家就在野外考察得出结论
D.科学家就在图书馆里查阅资料得出科学结论
B
21.如图所示,用双手分别捏着两张纸条的一端,使它
们垂挂在胸前,猜测一下,如果沿两张纸条的中间向
下吹气,可能会发生什么现象?
操作一下,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对此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将它记
录在下面的横线上。
(1)你的猜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动手实验后你看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的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张纸条会吸引或者两张纸条会分开
两张纸条吸引了
为什么沿两张纸条的中间向下吹气,两张纸条并没
有分开(答案合理即可)
22.当今社会面临诸多问题,科学家希望从科学的角度,通
过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作出更大
的贡献。科学家所研究的课题很多,如:①新型药品的
开发;②高效化肥的合成;③研制人造器官;④寻找高
效催化剂在低消耗情况下分解水得到氢气;⑤研究快速
降解的塑料;⑥消除汽车有害尾气。请把有助于解决相
关问题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健康问题:____________。(2)粮食问题:____________。
(3)能源问题:____________。(4)环境问题:____________。
①③ ②
④ ⑤⑥
23.小楠同学所在的课外科学活动小组进行了一次“探究
教室内的温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
(1)在活动中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影响教室内温度的因素。
请你根据自己的体会,至少写出三种影响教室内温度
的因素。
影响教室内温度的因素
(例) 教室内人数的多少
1
2
3
(2)在你所写的因素中,请选一种,试猜想它与教室内温度的关系。
(例)因素:教室内人数的多少;它与教室内温度的关系可能是:教
室内人数越多,教室内的温度越高。
你猜想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与教室内温度的关系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室内电灯的多少;教室内电灯数量越多,教室内温度越高
(答案合理即可)
教室内电灯的多少;教室内电风扇的多少;
教室内窗户的多少(答案合理即可)
第1章 科学入门
1.请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D.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显微镜 胶头滴管 托盘天平
酒精灯 试管 量筒
2.固体药品通常存放在________中,粉末或小颗粒状的
药品一般用___________取用,块状药品用________
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只需
______________。液体药品通常存放在________中,
取用时试剂瓶盖________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
________,试剂瓶口紧贴容器口________倾倒。如果
没有说明用量,取最少量________mL。
广口瓶
药匙或纸槽 镊子
盖满试管底部 细口瓶
倒
手心 内壁
1~2
3.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液体体积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__________;加热试管时要使用试管夹,手握试管夹的
________,不要把拇指按在________上,而且应该从试管的
________往上套,固定在离试管口的_________处;加热时,
试管倾斜跟桌面成______角,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
管里的液体部位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________试管;为了
避免伤人,加热时,切记不可使试管口对着____________。
三分之一
长柄 短柄
底部 三分之一
45°
移动
自己或旁人
4.如图所示滴管使用或放置正确的是( )C
5.实验室加热25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
①烧杯 ②试管 ③酒精灯 ④石棉网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③ D.②③
B
6.下列实验操作符合操作规范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
可以对着实验者
B.为了操作方便,对于没有毒性和腐蚀性的药品,
可以直接用手去拿
C.为了节约药品,用剩药品应倒回原试剂瓶
D.为了防止试剂污染,滴管应悬在试管正上方滴加
液体,不要直接接触试管
D
7.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发现试管炸裂,可
能原因有:①用酒精灯的外焰给试管加热;②加热前
试管外壁的水没擦干;③加热时试管底部触及灯芯;
④被加热的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 ;⑤加热时没
有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⑥没有进行预热,直接集中
加热试管里液体的中下部。题中与之相关的是( )
A.①③⑤⑥ B.②④ C.②③⑥ D.③④⑤
C
8.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D
9.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取得成功的关键,下列行为没
有违背实验室安全守则的是( )
A.在实验室吃零食
B.把实验后的剩余药品带出实验室
C.把反应后的药品倒入老师指定的废液缸中
D.将固体垃圾或者有毒有害溶液直接倒入水槽
C
10.下列标志是一些常用危险品的警告标志,装运酒精
的包装箱应贴的图标是( )C
11.化学药品的保存讲究科学性,下列化学药品的保存
方法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
A.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B.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必须单独存放
C.易挥发、易潮解药品应密封保存
D.药品只需分类摆放,不需要做出特别规定
D
12.既能用来给少量固体药品加热,又能用来给少量液
体药品加热的仪器是( )
A.试管 B.烧杯
C.集气瓶 D.量筒
A
13.如果在实验室发生意外伤害事故,下列处理不正确
的是( )
A.被火烧伤,用大量清水冲洗受伤处
B.酒精洒在桌面上燃烧起来,立即用湿抹布或沙子
扑灭
C.被化学试剂灼伤,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D.实验器材不慎打碎,继续实验,完成后处理
【点拨】实验器材不慎打碎,首先进行清理,再进行实
验。选项A、B、C处理方法正确。
【答案】D
14.下列仪器中,能直接用酒精灯加热的是( )
①试管 ②量筒 ③蒸发皿 ④烧杯
⑤集气瓶 ⑥试剂瓶
A.①③ B.②④⑤⑥
C.①③④ D.④⑥
A
15.实验结束后,图中所示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A
16.执行下列正确操作的原因解释合理的是( )
A.拿试剂瓶时标签向着手心,便于背诵和记忆物质
名称和符号
B.倾倒液体时,瓶口紧挨着试管口,便于观察液体
颜色
C.取过液体后立即盖紧瓶塞,并把瓶子放回原处,
是为了不让别人知道取了什么液体
D.瓶塞倒放,是为了防止沾上杂物,污染瓶内药品
D
17.实验中,不小心将酒精灯碰倒在桌子上并燃烧起来,
最简单的灭火方法是( )
A.用水浇灭 B.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用嘴吹灭 D.用湿抹布盖灭
D
18.下列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有( )
A.①②
B.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要用镊子夹住将其放入平放的试管
口,再将试管慢慢竖立,使块状物缓缓滑落至试管底部,
故④错。用细口瓶向试管中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标签要
向着手心,瓶塞要倒过来放在桌面上,两个容器口要紧靠,
试管要倾斜,并缓缓倒入,故⑤错。
【答案】D
19.做科学实验时你一定留心观察过,在下列仪器中盛
放固体药品的仪器是( )
【点拨】A是广口瓶,盛放固体药品用;B是细口瓶盛
放液体药品用;C是烧杯,用于较多量溶液的配制、反
应和加热;D是集气瓶,用于收集气体;故选A。
【答案】A
20.下列仪器中,作为热源用来加热的是________,取
用少量固体药品的是________,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________,用作少量物体反应的容器的是________,
常用来搅拌的是________(填序号)。
③
⑤
② ⑥
④
21.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的热源。某课题组对酒精灯火
焰部分的温度进行探究,如图所示为他们利用实验数
据绘制成的图像。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中曲线可知,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点出现在
________(填“焰心”“内焰”或“外焰”)部分。内焰
(2)使用酒精灯时,有下列四点注意事项,其中三项是为
了防止发生火灾,剩余一项是为了防止酒精挥发,这
一项是________(填字母)。
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B.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
C.酒精灯不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D.熄灭酒精灯时不可用嘴吹灭,必须用灯帽盖灭
C
(3)结合温度曲线图,下列加热方法中(试管夹未画出),最
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A
【点拨】(1)根据上面的曲线图可知,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
点出现在内焰部分;(2)A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
酒精,是为防止失火;B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容
易引起火灾;C用完酒精灯后,要盖上灯帽,是防止酒精蒸
发,不是防止引起火灾,故符合题意;熄灭酒精灯时不可
用嘴吹灭,容易使火焰沿着灯颈进入酒精灯,引起火灾;(3)
由图可知,酒精灯火焰高度约3厘米以外部分温度较高,应
用此部分火焰给试管加热,且试管应倾斜45°角,故选A。
22.如图所示放大镜的正确使用:
(1)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让放
大镜__________观察的物体,
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2)方法二:放大镜尽量________眼睛,放大镜不动,移
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用放大镜观察一些较小
的物体时,适当地将放大镜________物体,可以获得
大而清晰的图像。
适当远离
靠近
远离
【点拨】放大镜是凸透镜成虚像时的应用,当物体落在
凸透镜的焦点附近时像最大。
第1章 科学入门
1.著名科学家牛顿从苹果落地的现象出发,发现了万有
引力定律。他的发现最初来源于( )
A.调查 B.实验
C.观察 D.阅读
C
2.在科学研究中借助仪器是为了( )
A.扩大观察范围
B.完成观察任务
C.得到观察结果
D.延长观察过程
A
3.下列科学研究能直接用感官观察到的是( )
A.用电子显微镜观察病毒
B.用鼻子闻气体的气味
C.用B超诊断病人的病情
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太空
B
4.下列实践活动中不属于科学观察的是( )
A.仔细观察蜗牛的活动
B.用体温计测量一名同学的体温
C.一名同学在校园里无目的地东张西望
D.用秒表测量某同学跑100 m所用的时间
C
5.下列科学观察属于定量观察的是( )
A.科学课本长度为25.80 cm
B.100 m赛跑中,张华比李兴跑得快
C.烧杯是圆柱形的
D.夏天比冬天热
A
6.下列关于观察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观察时要集中注意力,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
B.人观察事物有时要借助仪器才行
C.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D.人的感觉有很大的局限性,哪怕眼睛看到的也未
必是真的
【点拨】观察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认识事物的行为,
不仅包括“观”,更主要的是“察”,即用脑去思考。人的感
觉有很大的局限性,哪怕眼睛看到的也未必是真实的,所
以人观察事物有时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来做出准确
的判断。故在生活中耳听可能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
【答案】C
7.在科学观察中,当感觉器官不能对事物作出可靠判断
时,必须采用( )
A.问老师,获得结果
B.等其他同学说出答案
C.查阅资料及参考答案,获得结果
D.通过实验,获得结果
D
8.不借助仪器仅凭眼睛观察,有一定的局限性,下列有
关观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显微镜可扩大观察范围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天体能获得更准确的数据
C.用放大镜观察指纹更清晰
D.使用工具后的观察结果肯定正确
D
9.小菁同学借助于显微镜观察了三种不同生物的细胞,把
观察结果绘制如下,则小菁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
A.文字描述法 B.表格记录法
C.图形记录法 D.以上都不是
C
10.“观察鸡蛋的沉浮”实验中没有用到的器材是( )
A.烧杯 B.表面皿
C.药匙 D.酒精
【点拨】在观察鸡蛋沉浮实验中,所需的实验器材有
烧杯、玻璃棒、表面皿、药匙。用来溶解食盐的是水
不是酒精。
D
11.观察是学习科学的基本方法之一,在观察校园生物
时,以下同学的做法中正确的是( )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
出来,带回家研究
B.小明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不记录
C.小梅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很快蹦到校
园外面去了,小梅把它记录下来
D.小伟的观察记录中有蚰蜒,其他同学都没有,小
伟决定把它删掉
【点拨】记录现象时应认真、仔细、客观、有效。小军
对不认识的植物应进行形态结构上的记录,不能拔出来,
带回家研究。小明和小伟违反了记录的客观性。小梅如
实记录了发生的现象。
【答案】C
12.如图是指纹的一些图片。指纹具有________和稳定
性,人们往往用指纹识别系统来辨别人的身份。为了
更清晰地观察和研究指纹,我们可以借助________。
(填写一种仪器名称)
放大镜
唯一性
13.观察如图所示中甲环的外圈与乙环的内圈哪个大?
________。再动动脑想一想,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证明
你的判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人的直觉有时是不可靠的,
要借助工具等的帮助来进行正
确的判断
一样大
可以用刻度尺测量
14.某同学在两个同样的花盆中种下大豆种子,经过科
学观察得到下列数据,从表中数据可知:影响大豆发
芽的因素是( )
A.阳光 B.空气 C.温度 D.水分
花盆 光线情况 温度 水 是否发芽
甲 向阳处 20 ℃ 充足 发芽
乙 向阳处 20 ℃ 不充足 不发芽
【点拨】从对
比实验中可以
看出唯一不同
的因素是水分。
故选D。
D
15.我国著名的科学家竺可桢为研究中国气候变迁,在
长达50年的时间里坚持每天观察气候与生物的关系。
下列观察不属于竺可桢观察范围的是( )
A.观察候鸟迁徙,蛇、蛙出洞等动物的生活习性
B.观察自然界植物的发芽、开花、落叶等现象
C.观察天气现象
D.用天文望远镜观察遥远的星系
【点拨】A是观察动物;B是观察植物;C是观察天气,
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现象的综合;而用天文望远
镜观察遥远的星系与气候无关。故选D。
【答案】D
16.蚂蚁过的是群居生活,它们都有自己的“家”。科学
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蚂蚁开展了有关探究:同学们对一
窝蚂蚁做了三天的观察,统计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
每次观察五分钟,其结果如表。
时间 各观察时段离开蚁窝的蚂蚁数目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第一天 8 27 98 101 104 66 4
第二天 1 4 17 21 27 15 2
第三天 9 26 110 118 107 60 7
通过分析观察结果,小明作出了下列推论,你认为最
合理的是( )
A.第一天觅食活动最旺盛
B.这窝蚂蚁的蚂蚁数量为437只
C.上午6:00前蚂蚁并不活动
D.中午前后蚂蚁活动较为频繁
D
17.仔细观察并判断,如图方框下方的斜线中,与方框
上方的斜线属于同一直线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B
18.如图各个格子中不同形态脸部的排列是有一定规律的。
通过细致观察,你认为空格中的脸部形态应是( )C
19.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好奇苹果落地而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好奇水的沸腾顶起壶盖而发明了蒸汽机……在讨论
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时,4名同学分别发表了自己
的看法。甲说:“小小的疑问都有可能引发科学的发现。”
乙说:“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
丙说:“科学的发现有赖于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实
验。”丁说:“科学的发现都是从偶然的科学观察中得到
的。”根据你的观点,其中你最不同意的是( )
A.甲的看法 B.乙的看法
C.丙的看法 D.丁的看法
【点拨】本题应用了史料法,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
发明蒸汽机等,这都是他们仔细观察身边的一些小现象
而引发的,因此,科学的发现很多都是从我们日常生活
中观察得到的。
【答案】D
20.现有下列科学观察:
①用体温计测量体温②用手摸病人的额头,判断发热程度
③用眼观看叶片的形状和构造④用耳朵辨别是哪种乐器发音
⑤用红外线测温仪快速测量旅客的体温
⑥用刻度尺测量科学课本的长度 ⑦用显微镜观察细菌
属于直接观察的是_________;属于间接观察的是___________;
属于定性观察的是_________;属于定量观察的是___________。②③④⑦
②③④ ①⑤⑥⑦
①⑤⑥
21.早在1685年,意大利科学家波雷里正式提出了:“鱼
用改变鳔中气体多少来控制自身在水中自由沉浮”的
论断。这一论断一直被普遍认可。2008年下半年,上
海的5名中学生在向明中学黄曾新老师的指导下,通
过大量观察和实验,推翻了鱼鳔功能的传统说法。研
究中他们收集了大量事实依据。下列各种事实依据对
传统观点支持的是( )
A.实验观察发现:几乎没有一条鱼在向下游时先用
嘴向外吐气
B.生活经验是:我们经常可以看到鱼在水中吐出的
泡泡冒出水面
C.解剖取出的鱼鳔没有出气孔,用手压不会瘪,也
没有气管通入鱼口中
D.鲨鱼没有鳔,但它也能自由沉浮
【点拨】A表明鱼下游不会改变鳔中气体的多少;C可
从现象上推测鱼鳔体积是不变的;D反映的是鱼的上下
游与鱼鳔无关。故B与传统的观点一致。
【答案】B
第1章 科学入门
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________进行比较的
过程。要测量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
__________。长度的国际主单位是“________”,符号
用“________”表示。
标准
长度单位 米
m
2.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1)选正确:根据被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的刻度尺。主
要看刻度尺的________和__________。
(2)放正确:0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________,刻度线要
尽量________被测物体。
(3)看正确:视线与刻度________。
(4)读记正确:先读________,再读一位________,数值
后一定要写明________。
量程 最小刻度
一端
紧贴
垂直
准确值 估计值
单位
3.测量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经过测量《科学》教科书长度约为24厘米,那么,在
此测量的过程中“公认的标准量”是指( )
A.书 B.所用的尺
C.24厘米 D.1米
D
4.长度的单位众多,在常用的长度单位中,由小到大排
列正确的是( )
A.毫米、厘米、微米、分米、米、千米
B.纳米、微米、毫米、厘米、分米、米
C.毫米、分米、厘米、微米、米、千米
D.千米、米、分米、毫米、微米、纳米
B
5.下列各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
是( )B
6.下列有关长度单位换算的式子,其中正确的是( )
A.4.2米=4.2米×100厘米=420厘米
B.4.2米=4.2米×100=420厘米
C.4.2米=4.2×100=420厘米
D.4.2米=4.2×100厘米=420厘米
D
7.长度测量所能达到的准确程度是由( )
A.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决定的
B.刻度尺的测量范围决定的
C.测量者的估计能力决定的
D.测量时所选用的长度单位决定的
A
8.有一把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起始端因磨损短缺
0.2 cm,若用此尺对准起始端量得某物体的长度为
28.54 cm,则该物体的实际长度是( )
A.28.54 cm B.28.74 cm
C.28.34 cm D.28.56 cm
C
9.有一棵参天大树,我们班三位同学手拉手,刚好能把
树围起来,那么这棵大树的周长可能是( )
A.10厘米 B.42分米
C.36 000毫米 D.0.45米
【点拨】因为人的身高与双手张开时二个中指间的
距离基本相等,而初中生的身高为1.4米左右,故三
位同学手拉手的距离在4.2米左右。
B
10.小刚同学在科学课上正确测得科学课本的长为2.572
分米,那么他测量时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A.1分米 B.1厘米
C.1毫米 D.1微米
【点拨】2.572分米就是25.72厘米或者257.2毫米,准
确值为257毫米,估计值为0.2毫米。所以刻度尺的
分度值为1毫米。
C
11.如图,被测物体的长度在______毫米到________毫
米之间。按精确测量的读数要求,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___________。
31 32
3.15厘米
12.某同学在记录测量数据时忘记书写单位,请你帮助
他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1)一支铅笔的直径是7________。
(2)茶杯的高度是10________。
(3)他自己的身高是1.67________。
毫米
厘米
米
13.测量长度时常用到卷尺、皮尺、声呐、雷达、激光、
游标卡尺等,选择合适的工具(方法)填入下列空格中。
(1)建筑工人常用________测长度。
(2)潜水艇常用________测潜水艇与障碍物间的距离。
(3)飞机用________测距离。
卷尺
声呐
雷达
14.测量是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测量的真实性和精确程度直
接决定了研究的成败。在下列关于测量的几种说法中,选出
你认为最优的一项( )
A.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量程,以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测量前要观察测量工具的分度值,以满足测量精度的要求
C.测量前要观察零刻度线,以确定是否从零刻度开始测量
D.测量前上述三种做法都是必要的
D
15.小红和小明各自用刻度尺测量同一张课桌桌面的长
度。小红测量的结果是122.9厘米,小明测量的结果
是1.228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红的读数比小明的准确
B.小明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1毫米
C.两人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相同的
D.两人中至少有一个测量结果是错误的
【点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难免有误差,他们俩
使用的都是最小刻度是1厘米的刻度尺。故应选C。
16.某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测得四次数
据是2.12厘米、2.13厘米、2.13厘米、2.24厘米,其中
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测量结果应是( )
A.2.12 cm B.2.127 cm
C.2.13 cm D.2.15 cm
【点拨】跟其他三个数据相差大的那个数据是错误
的,计算平均值时应该排除在外。
C
17.用一把刻度尺测某一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测三次或
更多次,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减小观察刻度时,由于视线不垂直而产生的误差
B.减小由于刻度尺不精密而产生的误差
C.减小由于读数时,估计偏大或偏小而产生的误差
D.避免测量中可能出现的错误
【点拨】A视线不垂直是错误的操作,B测量前要求选
择合适分度值的刻度尺,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是为了减小
误差。
【答案】C
18.在下列长度的测量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应选1 mm的
是( )
A.量身高 B.服装裁剪
C.安装玻璃 D.量教室的长度
【点拨】刻度尺的分度值选1 mm的时候,说明需要
的测量是比较精确的。安装玻璃时,对玻璃的厚度
要求比较精确,故分度值应选择比较小的,而量身
高、服装裁剪、量教室的长度精确到厘米就够了。
C
19.要测量1枚1分硬币的厚度,使测量结果的误差较小,
下列方法中最佳的选项是( )
A.用刻度尺仔细地测量1枚1分硬币的厚度
B.用刻度尺多次测量1枚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C.用刻度尺分别测出10枚1分硬币的厚度,求平均值
D.用刻度尺测出10枚1分硬币叠加起来的总厚度,再
除以10,求得1枚1分硬币的厚度
【点拨】本题考查累积法测量物体尺度。被测物体的长
度小于或接近刻度尺的分度值,需要用累积法。A、B、
C选项,均未使用累积法,而是直接测量单个硬币的厚
度,测量误差较大,故A、B、C错误。D选项将多枚硬
币叠加起来测量总厚度,再除以硬币数量得到单枚硬币
厚度,是累积法的应用,故D正确。
【答案】D
20.下列几种测量金属球直径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
21.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中仪器的读
数是必不可少的。如图所示,用A、B刻度尺测同一
块木块的长度,就分度值而言,用________刻度尺测
量更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_______刻度尺使用不
正确。该木块的长度
是________cm。
A
B
2.20
22.某同学用一把如图所示的刻度尺,
测量一物体的长,他的测量方法如
图所示,图中A是他观察读数时眼
睛的位置,请指出这位同学测量中的四个错误之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刻度尺没有放正确(放斜了)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
刻度尺的刻度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视线没有与刻度尺垂直
23.某同学欲用密绕法测量一根长为L的细铜丝的直径,他的实
验步骤如下:
A.将细铜丝拉直,用刻度尺测出细铜丝的长度L;
B.用刻度尺测出圆铅笔杆上铜丝绕成线圈的总宽度L1;
C.用细铜丝的长度L除以铜丝的圈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圆铅笔杆上;
E.数出排绕在圆铅笔杆上的细铜丝的圈数n。
(1)以上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步骤是________,错误的步骤
是 _ _ _ _ _ _ _ _ , 将 错 误 的 步 骤 修 改 正 确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 将 错 误 的 步 骤 改 正 后 , 实 验 步 骤 的 合 理 顺 序 应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C
用铜丝在铅笔杆上绕成线圈的总宽度L1除以铜丝的圈
数n。即得细铜丝的直径d
DBEC
(3)某同学在测量过程中,共测三次,而每次都将铜丝重新绕
过,并放在刻度尺上不同部位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
相同,下列情况属于误差的是________。
A.每次排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铜丝本身粗细不均匀
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
ABC
第1章 科学入门
1.单位换算:
(1)196毫升=________厘米3=________升。
(2)0.9米3=________分米3=________厘米3。
(3)400厘米3=________米3=________升。
196 0.196
900 9×105
4×10-4 0.4
2.使用量筒时首先要观察其________和__________。使
用时量筒必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读数时视
线要与______________相平。
量程 最小刻度
放在水平桌面上
凹液面最低处
3.给下列物体的体积填上适当的单位。
(1)一个标准集装箱的体积为32.69________。
(2)一瓶生理盐水为500________。
(3)一个人的体积约为50___________。
立方米
毫升
立方分米
4.设计制作量筒时做得细而高,而不做成粗而矮的形状,
主要原因是( )
A.细高的量筒便于操作
B.细高的量筒能制作出相对较大的底座,增加稳度
C.细高的量筒与粗矮的相比,相应的刻度间隔较大,
能较准确地读数
D.细高的量筒可以测量长度较长物体的体积
C
5.可乐是有些同学平时喜欢喝的饮料,不知你是否知道
一罐普通易拉罐可乐的体积最接近( )
A.3.5毫升 B.350毫升
C.35升 D.350升
B
6.关于量筒和量杯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量筒刻度比较精确,所以实验室基本上用量筒
B.量筒刻度均匀,量杯刻度不均匀
C.量筒的量程比量杯的量程大
D.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时,不能用量杯
B
7.测量水的体积时,视线必须与( )
A.量筒凹液面的任意处相平
B.量筒凹液面的最高处相平
C.量筒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
D.取最高处读数与最低处读数的平均值
C
8.测量不规则的石蜡块的体积时,不需要的是( )
A.刻度尺 B.量筒
C.细铁丝 D.水
A
9.甲、乙两个量筒的最小刻度分别是1毫升和2毫升,用它们来
测量等质量的煤油的体积,液面情况如图所示。某同学的读
数分别是13.8毫升和13.9毫升。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甲量筒的最小刻度是1毫升
B.两次读数不同是因为煤油体积不同
C.两量筒的最小刻度不同,不影响误差大小
D.乙量筒的最小刻度小,因此精确度更高
【点拨】甲量筒的最小刻度为2毫升,乙量筒的最小刻
度为1毫升。相同质量的煤油体积相同,由于量筒不同
而导致精确度不同。
【答案】D
10.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础,下列是用量筒量取液
体的一些操作,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当量筒放置在较低的桌面上,不便于观察读数时,
应把量筒举起,与视线平行后读数
B.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C.向量筒内倾倒液体,当液体接近刻度时,改用滴
管向量筒内滴加液体
D.首先要选一个量程合适的量筒,把其放在平稳的
桌面上,并使量筒的刻度线正对自己
A
11.一次国王故意要为难阿凡提,他在众臣面前一定要让阿凡提
说出眼前的一个池塘里的水有多少桶。阿凡提略思索后回答:
若桶像池塘一样大的话,池塘里就只有一桶水;若桶像池塘
的十分之一大的话,池塘里就有十桶水……这则故事说明了(
)
A.测量总是有误差的
B.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C.测量工具的大小决定了待测物体的大小
D.测量前应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B
12.测量液体体积时的常用工具是( )
①量杯 ②量筒 ③试管 ④滴管
⑤刻度尺 ⑥烧杯
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④⑤⑥
C
13.在溶液配制过程中,若要用量筒量取40 mL的水,当
液面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下列示意图中,
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点拨】这是测量一定量的液体的体积,量筒读数时,
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答案】C
14.观察如图的家用自来水表的刻度,其刻度表示测量
的科学量是______,其读数是__________。体积 242.44米3
15.某同学准备用量筒量取80毫升的水,读数时仰视观
察,结果量得的体积( )
A.偏大 B.偏小
C.不受影响 D.很难确定
【点拨】由于仰视观察,读数虽然是80毫升,实际量得
的体积大于80毫升。
【答案】A
16.有甲、乙、丙三种量杯,它们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
度分别是:500毫升,10毫升;100毫升,1毫升;50
毫升,2毫升。现要测量体积约为40厘米3的石块体积,
应选择上述量杯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三种都可以
【点拨】测量体积约为40厘米3的石块体积,需要用水
浸没石块,故测量范围为50毫升的量杯不够大,测量范
围为500毫升的量杯太大,并且所选的最小刻度应尽量
小。故选乙量杯。
【答案】B
17.一支量筒内有50毫升水,当里面放入一木块时,该
木块三分之一浸入水中,此时量筒的读数是56毫升,
则这块木块的体积是( )
A.6厘米3 B.0.018分米3
C.0.024分米3 D.12厘米3
B
18.在一次盐水体积测量的实验中,坐在座位上的小良
同学按实验要求,对放在课桌上的量筒中的盐水进行
了读数,站在他身后的小鸣同学也同时进行了读数,
他们记录的数据分别是40 mL和42 mL,那么盐水的
体积应该是( )
A.42 mL B.41 mL
C.40 mL D.38 mL
【点拨】因为小鸣同学是俯视,读数偏大,小良同学按
实验要求读数是正确的。
【答案】B
19.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
处保持水平,读数为15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
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9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
的溶液体积( )
A.小于6毫升 B.大于6毫升
C.等于6毫升 D.无法确定范围
【点拨】读数为15毫升是准确的,读数为9毫升偏大,
量筒里实际没有9毫升液体,故倒出的溶液体积大于6
毫升。
【答案】B
20.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小芳利用一只烧杯,
按如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体积,图中量筒内剩余水
的体积是________mL,矿石体积为______cm3,用这
种方法测出的矿石体积会________。
100 70
偏大
21.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多大?小明进行了探究,他能
用的器材有烧杯、足量的水、细线、一元硬币若干、
量筒(都能放入一元硬币,量筒A测量范围为200 mL、
最小刻度为5 mL,量筒B测量范围为100 mL、最小
刻度为1 mL)。实验过程如下:
(1)估计所选硬币的体积,观察测量工具的测量范围、最
小刻度,选择量筒________测量。B
(2)将量筒放在________的工作台上。
(3)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水。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计算一枚一元硬币的体积,其体积表达式V硬币=
_____________。
水平
用细线拴住20枚一元硬币浸没在量筒中读数为V总
(V总-V水)/20
22.如图所示,某同学用量筒、足够多的水、一定重的
铁球和细线,测量某一木块的体积,步骤如下。
A.往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并记录下水的体积V1;
B .用细线拴住铁球,轻轻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并使之
全部浸没,记下铁球和水的总体积V2;
C .取出铁球,用细线把铁球和木块捆在一起浸没在量
筒内的水中,记下此时的总体积
V3;(以上细线体积忽略不计)
D .计算出木块的体积。
(1)以上步骤中可以省去不做的是______(填序号)。
(2)根据图中量筒的具体读数,得出木块体积V为
________cm3。(取整数)
(3)事实上木块在水中具有一定的吸水能力。考虑此因素
你认为上述测量值比真实值应________。
A
20
偏小
23.如图是小明用量筒和水测量铁块体积的实验,小明
将铁块匀速提起,直至完全露出水面一定高度的过程
中,如图中能反映液面高度h和铁块被提起的时间的
关系的是( )
【点拨】铁块在上提过程中未露出水面前由于排开水的
体积不变,所以液面高度不变,露出水面后由于排开水
的体积减少,液面高度下降,当铁块离开水面后,液面
保持不变。
【答案】B
24.【2018·衢州】实验室用排水法测量物体排开水的体
积时,老师总是强调先要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
“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
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能使液
面上升到量程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
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的水量。
恰好浸没或刚好漂浮
(1)现有一块小石块(体积为15厘米3)、两个100毫升的量筒、
胶头滴管、烧杯、细线、水等。请选上述材料,设计
用排水法粗略测量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的实验方
案,并完成实验。
解:方法一: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1底部,在量筒2内
倒入一部分水读出水的体积V0,把量筒2内的水缓缓倒入量
筒1内,当水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停止倒水,读出量筒2内剩
余水的体积V1,此时量筒1内的水量V2即为最少水量,求出
最少水量V2=V0-V1。(水面接近恰好浸没小石块时用胶头滴
管加水更准确)
方法二:用细线系住小石块放入量筒底部,然后将水慢慢倒
入量筒中,当量筒中水面恰好浸没小石块时,取出小石块,
此时量筒里水的体积,就是测量该小石块体积的最少水量。
(2)利用100毫升的量筒,用排水法能测出上题中小石块体
积的“适量的水”可能有( )
A.5毫升 B.50毫升
C.80毫升 D.95毫升
ABC
第1章 科学入门
1.如图所示分别为家庭用温度计和体温计的一部
分,其中甲图为____________(填“家庭用温度
计”或“体温计”),其示数为________。若用这
支未经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
(约37 ℃),则体温计的示数为________。若另
一支温度计指示的是当时的气温,则当时的气
温为______,读作____________。
体温计
38.2 ℃
38.2 ℃
13 ℃ 13摄氏度
2.房间里的一块冰温度由-12 ℃升高到-5 ℃,则我们
说冰的温度升高了________℃;若冰的温度由0 ℃降
低10 ℃,则此时冰的温度是________℃。
7
-10
3.把手指伸入一杯水中,感觉不冷不热,则这杯水的温
度很可能是( )
A.75 ℃ B.55 ℃
C.35 ℃ D.15 ℃
C
4.观察图中温度计甲和温度计乙(只画出一部分),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都可直接测沸水的温度
B.都可离开被测物体读数
C.两支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一样
D.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点拨】由图可知,甲为体温计,乙为普通温度计。体温计
的测量范围为35~42 ℃,不能放入沸水中。体温计由于有一
段很细的弯曲管子,使水银膨胀时可以通过而遇冷收缩时不
能通过,所以可以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但普通温度计不可以。
体温计的最小刻度为0.1 ℃,普通温度计的最小刻度为1 ℃。
但两者都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答案】D
5.常见普通温度计的横截面是圆形,而体温计的横截面
近似于一个三角形,如图所示。体温计做成这种形状
的主要作用是( )
A.使表面粗糙,便于握紧向下甩
B.把示数刻在较平的面上,刻度更精确
C.节约材料,美观好看
D.对液柱有放大作用,便于读数
D
6.如图所示,体温计里有一段很细的弯曲管子,它
的作用是( )
A.阻碍水银受热膨胀
B.阻碍水银遇冷收缩
C.水银受热膨胀能通过它,遇冷收缩通不过它
D.无论膨胀还是收缩,液泡和直管中的水银都
能通过它
C
7.使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为防止胀破玻璃管,必
须注意( )
A.温度计的长度
B.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低温度
C.温度计所能测量的最高温度
D.温度计的最小刻度
C
8.体温计的准确程度比一般温度计高,这是因为( )
A.体温计的玻璃泡和玻璃管之间有一段特别细的弯
曲的玻璃管
B.体温计内装的是水银
C.体温计的玻璃泡容积大而玻璃管又很细
D.体温计的测量范围小,最小刻度大
C
9.关于0 ℃的水和0 ℃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 ℃的冰比0 ℃的水温度低
B.0 ℃的冰比0 ℃的水温度高
C.0 ℃的冰与0 ℃的水温度一样高
D.状态不同,无法比较
C
10.量程都是100 ℃的甲、乙、丙三支酒精温度计,分度
值都是1 ℃,甲玻璃泡的容积大些,乙、丙相同,甲、
乙玻璃管的内径相同,丙粗一些,由此可判断这三支
温度计相邻的两条刻度线间的距离( )
A.甲最长,丙最短
B.甲最短,丙最长
C.乙最长,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D.乙最短,但不能比较甲与丙的长度
A
1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
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处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
升高时液柱向________
(填“左”或“右”)移动。
(2)若将瓶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在A处,B、C是与A点相
差2 ℃的两点,则A处的温度是________℃;如图所示,
B处温度比C处温度________(填“高”或“低”)________℃。
左
0
低 4
12.下面是某同学用温度计测量热水温度的实验步骤。
A.选取适当的温度计,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最小刻度;
B.估计被测液体的温度;
C.让玻璃泡和被测液体充分接触;
D.取出温度计;
E.观察温度计的读数;
F.整理仪器,检查实验结果,与估计值比较。
请在横线上将这些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起来:_________。BACEDF
13.在气温是25 ℃的房间里,小明用水银温度计测沸水
的温度,由于立即读数,造成读数是50 ℃。那么50
℃表示( )
A.房间里空气的温度 B.沸水的温度
C.温度计中水银的温度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点拨】由于温度计显示的读数始终是玻璃泡里水银的
温度,只有当外界温度与玻璃泡里水银的温度平衡时,
才表示外界温度。
【答案】C
14.甲、乙两支体温计的示数均为38.0 ℃,若没有将水
银柱往下甩,就去测量两位就诊者的体温,甲体温计
测得的示数为38.0 ℃,乙体温计测得的示数为38.5 ℃,
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支体温计均不能反映就诊者的体温
B.甲、乙两支体温计均能反映就诊者的体温
C.甲体温计的示数可能反映就诊者的体温
D.乙体温计的示数不能反映就诊者的体温
C
15.同一个物体的温度可以利用摄氏温标表示为20 ℃,
用热力学温标表示为293 K。那么,当自来水的温度
升高1 ℃时,用热力学温标表示这一温度的升高,下
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温度升高大于1 K
B.温度升高等于1 K
C.温度升高小于1 K
D.无法确定升高的值与1 K大小的关系
【点拨】热力学温标T=273+C,所以摄氏温标升高1
℃,热力学温标也升高1 K。
【答案】C
16.有一支温度计,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
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3厘米,当它的玻璃泡浸没
在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28
厘米,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某一杯水的实际温度为
60 ℃,这时温度计内水银面位置在________厘米处(
)
A.15 B.18 C.24 D.30
【点拨】水银柱3厘米时温度为0 ℃,28厘米时温度为
100 ℃,即100 ℃对应的水银柱长度为25厘米,所以1厘
米水银柱表示的温度为4 ℃,当温度为60 ℃时,水银柱
长度为15厘米,因此温度计内水银面的位置在18厘米处。
【答案】B
17.严冬,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但冰下面的鱼儿仍在
游动。为了测出冰下水的温度,徐强同学在冰上打了
一个洞,拿来一支温度计,用下列四种方法测出水温,
正确的做法是( )
A.用线将温度计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待较长时
间后,从水中提出,读出示数
B.取一个塑料饮水瓶,将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里,
水灌满后取出,再用温度计测出瓶中水的温度
C.取一个塑料饮水瓶,将温度计悬吊在瓶中,再将
瓶拴住从洞中放入水中,水灌满后待较长时间,
然后将瓶提出,立即从瓶外观察温度计的示数
D.手拿温度计,从洞中将温度计插入水中,待较长
时间后取出,立即读出示数
【点拨】A、D两种方法温度计读数时玻璃泡都离开了
被测物体,都是错误的;B方法水取出后再用温度计测,
水的温度已经发生了变化。 【答案】C
18.陈园测量烧杯中热水温度时,将很少的热水倒入另一烧
杯中,然后像如图所示那样去测量和读数,他这样做被
东芳找出了一些错误,但有一条找得
有点问题,请你把它挑出来( )
A.不应该倒入另一烧杯,这会使温度降低
B.水倒得太少,温度计玻璃泡不能完全浸没
C.读数时,视线应该与刻度线相平,而不应斜视
D.应该将温度计取出读数,而不应该放在水中读数
D
19.如图所示为小红利用小瓶、橡皮塞和玻璃管自制的
液体温度计。该温度计是根据液体__________
的性质工作的。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
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
对此,请你提出两条改进建议: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热胀冷缩
小瓶的容积尽量大一些
玻璃管的内径尽量细一些
【点拨】温度计的灵敏程度与温度计的玻璃泡大小、玻
璃管的内径大小有关,玻璃泡越大,内径越细,灵敏度
越高。
20.某校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温度计进行专题研究。他们在校
图书馆查阅资料得知,伽利略曾设计过这样一个温度计:一
麦秆粗细的玻璃管,一端与一鸡蛋大小的玻璃泡相连,另一
端竖直插在水中,并使玻璃管内吸入一段水柱,
根据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可测出周围环境的相
应温度。为了研究“伽利略温度计”,兴趣小组
的同学按照资料的描述,自制了如图所示的测
温装置,图中A为一小塑料瓶,B为一透明细吸
管,通过橡皮塞与A连通,管的下端竖直插在大水槽中,使管内
外水面有一高度差h,然后进行实验探究。改变装置所处的环境
温度,分别测出不同温度下所对应的水柱高度h,记录的实验数
据如下表所示:
测量次序 1 2 3 4 5 6
温度t/℃ 17 19 21 23 25 27
水柱高度h/cm 30.2 25 19.8 14.6 9.4 4.2
根据表中数据可推得:
(1)当环境温度升高时,管内水柱高度h将________(填“变
大”“变小”或“不变”)。
(2)通过以上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发现用“伽利略温度计”
来测温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你认为它的不足之
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范围过小
变小
【点拨】(1)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柱高度随温度升高
而下降。(2)从表中数据发现温度从17 ℃上升到27 ℃只
变化了10 ℃,水柱高度已从30.2 cm下降到4.2 cm,快
接近于0了,所以温度的测量范围较小。
第1章 科学入门
1.下列仪器有“0”刻度线的是( )
A.体温计 B.量筒
C.刻度尺 D.量杯
C
2.用下列哪组工具可以测量一片形状不规则叶片的表面
积( )
A.量筒和水
B.细线和刻度尺
C.细线和方格纸
D.方格纸和刻度尺
【点拨】用方格纸可以
近似的测出叶片的面积。
D
3.在长度测量中,估计值一般是指( )
A.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
B.毫米
C.测量工具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D.毫米的下一位
C
4.实验前,小明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马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
差。”
B.小明说:“我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
C.小灵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
就不会有误差了。”
D.小高说:“你们这样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
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
【点拨】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误差是不
可避免的,但可以减小误差,可以采用改进测量方法、
选用精确度高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方法来
减小误差。所以小高的说法正确,其他人的说法不正确。
【答案】D
5.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地图上两点间铁路的长度,较好
的方法是( )
A.用直尺直接测量
B.用准确度较高的刻度尺去测量
C.用弹性不大的棉线与曲线重合,拉直后测出棉线
的长度
D.不能测量
C
6.现有量筒、水和刻度尺,要想比较精确地测量1枚1元硬币
的体积,那么应选用的方法是( )
A.用刻度尺测出1元硬币的直径和厚度,再用圆柱体体积
公式计算
B.将15枚1元硬币投入盛有水的量筒中,测出15枚1元硬币
的总体积,然后除以15,得出1枚1元硬币的体积
C.将1枚1元硬币投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观察量筒液面的
变化
D.以上方法都不行
B
7.下列测量方法中正确的是( )
【点拨】A中刻度尺零刻度线未对准被测物体的一
端,C中温度计玻璃泡碰到烧杯底部,测圆柱体的
直径D正确。
D
8.用“小方格法”测不规则物体的面积,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若不占有整个小方格就不算入该物体的面积
B.只要占有小方格就应算入该物体的面积
C.用这种方法可以测出叶片的真实面积
D.方格越小测出的面积越接近真实值
D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因测量工具不精确而
产生的误差
B.测量时选用的工具越精密越好
C.学生用的钢尺的最大测量长度为15厘米,因此无
法用它来测量长度约为50厘米的课桌的宽度
D.测量长度时,也可以使用零刻度线磨损的尺子
D
10.下面是几位同学的课堂记录,其中有一位同学记录
错误的是( )
A.小明:用皮尺测量球场的宽度,记录数据是25.36
米,这个皮尺的最小刻度值是1分米
B.小红:用刻度尺测得科学书的宽是16.80厘米,准
确值是0.168米
C.小洁:下列是几个物理量的国际制主单位:长度:
米;体积:米3;温度:摄氏度
D.小王:衢州市区2003年冬天最低气温是-6 ℃,
读作零下六摄氏度或负六摄氏度
【点拨】温度在国际单位制中的主单位是开尔文。
【答案】C
11.小明在使用量筒时发现,有的液体在量筒中液面向下
凹,有的液体在量筒中液面向上凸,针对这一现象,请
你提出一个有探究价值且易于探究的物理问题( )
A.容器中的液面为什么有时下凹、有时上凸?
B.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哪些因素有关?
C.量筒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液体的
种类和量筒的材料有何关系?
D.容器中的液面下凹或上凸与液体的
种类和容器的材料有何关系?
D
12.在测金属丝直径时,采用
了如图所示的方法进行测量。
根据图示情况,回答问题:
(1)图中紧密排绕的细金属丝的圈数是________圈。
(2)图中细金属丝紧密排绕而成的长度是________毫米。
(3)细金属丝的直径约是________毫米(精确到0.01毫米)。
本题的实验用到了“特殊”的测量方法,这种方法叫
________,你认为它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
16
25.0
1.56
累积法 减少误差
13.某同学用刻度尺量出一本书的厚度为1.30厘米,这本
书共有260页。则每张纸的厚度是( )
A.0.05毫米 B.0.005厘米
C.0.1厘米 D.0.1毫米
D
14.某同学出于好奇,将示数为37 ℃的体温计插入冰水
混合物中测量温度,测得的结果( )
A.体温计的示数降到35 ℃
B.体温计的示数仍为37 ℃
C.体温计的示数降到0 ℃以下,无法读数
D.温度太低,超出测量范围,体温计易损坏
B
D
16.某同学在测量圆柱体底面周长时,把一张矩形纸条紧紧包
在圆柱体外面,纸条的边没有与圆柱体的轴垂直(如图),
然后在纸的重叠处用针扎个孔,把纸条展开,再用刻度尺
测两孔之间的距离,如此测出的圆柱体底面周长( )
A.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大
B.因实验方法错误,一定偏小
C.因实验方法错误,偏大或偏小都有可能
D.实验方法没有错误
D
17.在运动会上的铅球比赛中,裁判员没有用皮卷尺测
量比赛的成绩,而是用一根米尺来测量,则测量值将
会比真实值( )
A.偏大 B.偏小
C.真实值 D.都有可能
【点拨】用米尺来测量远大于量程的长度,存在着
不确定因素。
D
18.如图所示为寒暑表,40 ℃与10 ℃两条刻度线相距AB
=6厘米,刻度线C与刻度线B相距BC=3厘米。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
A.C处应该刻上5 ℃
B.C处应该刻上-5 ℃
C.20 ℃刻度线距A处2厘米
D.20 ℃刻度线距B处3厘米
【点拨】先计算每
厘米表示多少摄氏
度,再进行推算。
B
19.李明身高165厘米,针对他的身体条件,下列估测最
接近实际的是( )
A.他的脚长约为40厘米
B.他的正常步幅约为2米(步幅:走路时,两脚尖之
间的距离)
C.他的“1拃”约为40厘米(拃:念zhǎ,张开手,拇指
尖到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他的“1庹”约为1.65米(庹:念tuǒ,两臂左右平伸
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
D
20.科学课上老师给大家讲解量筒的做法:找一个空瓶子,然后
在空瓶上贴一个纸条(瓶上贴纸条部分粗细均匀),用量筒测
量出100毫升水一次倒入空瓶子内,在水面处做上标记,标上
刻度,然后用刻度尺从瓶底到标记处的距离分成10等份,分
别做上标记,标上刻度,则每份为10毫升。
再将每份10等分,这样就制作出最小刻度为
1毫升的量筒了。小科按照老师的说法做了
两个量筒如图甲、乙(图中再将每份10等分
未标出),则________量筒更精确,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
当横截面积越小时,相同刻度间的距离越大
21.在用温度计测热水的温度时,当把温度计插入热水
中时,可以观察到水银柱先是稍微下降然后再上升。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玻璃泡__________的缘故。受热膨胀
【点拨】将温度计插入热水中时,温度计的玻璃
泡首先接触热水受热膨胀,玻璃泡的容积增大,
使得温度计的水银柱先稍微下降,然后水银受热
膨胀使得水银柱再上升。
22.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测量时温
度计的示数(T)与实际准确温度(t)关系的图像,如图
所示。若用这支温度计测出教室里的温度为23 ℃,
则实际温度是________。20 ℃
23.有一支示数不准确但刻度线均匀的温度计甲,把它
与一支标准的温度计乙对比后发现,当乙的示数为20
℃时,甲的示数为15 ℃;当乙的示数为80 ℃时,甲
的示数为95 ℃。问:当甲的示数为-1 ℃时,乙的示
数为________;是否存在这样一个温度,使甲与乙的
示数正好相同?如果存在,那么该温度是________。
【点拨】第二空的解答:(80 ℃-20 ℃)÷(95 ℃-15
℃)×(x-15 ℃)+20 ℃=x,x=35 ℃。
8 ℃
35 ℃
第1章 科学入门
1.科学探究最重要的方法是( )
A.观察和实验 B.预习和练习
C.讨论和交流 D.提出问题
A
2.科学探究的起点是( )
A.建立猜测和假设 B.获取事实与证据
C.提出问题 D.制订计划
C
3.当你感冒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问你是否头痛、咳
嗽、鼻塞,然后给你测量体温。医生采取这种方法的
目的是( )
A.提出问题 B.提出猜想
C.获取事实与证据 D.交流
C
4.进行科学探究时,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那么
应该( )
A.修改假设,重新实验
B.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C.修改实验过程,使结果与假设相符
D.自行依实验结果下结论
【点拨】如果实验结果与假设不相符,不应该修改实验
过程,也不应该修改结果,使结果与假设相符,更不应
该随便下结论;而是应该修改假设重新实验;故选A。
【答案】A
5.自2013年4月,上海发现第一起H7N9禽流感的病例以
来,多个省市的科学工作者联合研究多月,找到了克
制该病毒的方法。科学工作者这种联合研究说明科学
探究过程需要( )
A.提出问题 B.合作与交流
C.制订计划 D.检验与评价
B
6.学会科学探究是为了( )
A.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B.当科学家
C.提高解题能力,得到好成绩
D.提高智商
A
7.不同物体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不同,张辉认为它可能
与物体的颜色有关。于是,他将几个完全相同的物体
涂上不同颜色放在太阳底下,测出相同时间内物体升
高的温度。就“张辉认为它可能与物体的颜色有关”这
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假设
C.进行实验 D.分析论证
B
8.1元硬币的外观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
它可能是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我们
可以先拿磁铁来吸一下”,这时,有位同学手拿一块
磁铁吸了一下硬币。就“有位同学手拿一块磁铁吸了
一下硬币”这一环节而言,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论证 B.猜想
C.实验 D.分析
C
9.“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能够提出
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是科
学探究成功的前提,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
A.大雁为什么要南飞
B.鼠兔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中
C.为什么不同品种的土豆品质不一样
D.哪种月饼好吃
D
10.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①合作与交流;②制订计
划;③建立猜想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⑤检验与评价;
⑥获取事实与证据。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⑥⑤③②①
C.④③②⑥⑤① D.③④⑥①②⑤
C
11.科学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时,实验组与对照组( )
A.所有条件必须完全相同
B.所有条件必须完全不同
C.除可控因素外,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D.除可控因素外,其他条件必须不同
【点拨】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
一个变量,且只能以所研究的条件为变量,其他条件应
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
C
12.请阅读下列短文,回答问题。
一天,小科在炉子旁边,将手中的铁钩在炉子中烧
得通红,他突然想到,如果将磁铁放在火中烧,会有什
么现象出现呢?磁性是变强还是变弱?
小科猜想,可能会变强。那么究竟怎样呢?小科设
计并做了如下的实验:
将一块条形磁铁的一端固定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吸
着一些小铁钉,现在用酒精灯给磁铁加热,经过一段时
间后,当磁铁被烧红时,小科发现小铁钉纷纷落下。
(1)根据短文的内容,你可得出什么初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科在探究这一问题时,整个过程运用了怎样的探究程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研究方案、获取分析证据
磁铁的温度升高磁性减弱
13.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
老师要求同学们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一个问题。下面是四
位同学的发言,其中较有价值且可探究的问题是( )
A.“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吗?”
B.“热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
关系?”
C.“为什么热水在室温低时比室温高时冷却得快呢?”
D.“为什么热水的质量越大冷却得越慢?”
【点拨】此题现象是同样的一杯热水,室温高时冷却得
慢,室温低时冷却得快;所以可以提出的问题是:“热
水冷却的快慢与它的质量、它与环境的温差有什么关
系?”;ACD三位同学的发言都不够全面,B选项较有
价值。
【答案】B
14.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
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设计实验检验
猜想。以下设计方案最佳的是( )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
比较用力情况
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
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
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
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点拨】要探究“东倒西歪”的锯齿对锯木头时阻力的
影响,应采取控制变量法,只改变锯齿的形状,控制其
他的可变因素相同,如同一把锯子、同一块硬木头等;
然后比较用力情况;分析比较四个选项可知:只有B选
项是只改变锯齿的形状,控制其他的可变因素相同,来
比较用力情况;符合题意。
【答案】B
15.乒乓球的直径加大后,国际乒联又改变了制作乒乓球的材料,
目的是提高乒乓球的比赛的观赏性,小柯认为乒乓球材料的
改变,是为了减弱乒乓球的弹性,他用材料不同,其他条件
相同的乒乓球设计了以下验证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用不同的力将乒乓球挪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B.把乒乓球沿不同方向抛向地面,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C.把乒乓球从不同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D.把乒乓球从同一高度静止释放,比较落地后反弹的高度
【点拨】对于多因素(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
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
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
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
要想比较两只乒乓球的弹性大小,必须使用控制变量法
进行探究。
【答案】D
16.豆浆和油条是我国北方居民的传统套餐。众所周知,热
豆浆在夏天冷却得较慢,而冬天冷却得较快。提出一个
有科学探究意义并且易于操作的问题( )
A.液体冷却的快慢跟季节、室温及其质量有什么关系?
B.液体冷却的快慢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
C.液体冷却的时间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
D.液体冷却的速度跟它和环境间的温度差有什么关系?
C
17.一天晚饭后,孙青同学在帮妈妈收拾桌上的碗筷时
不小心将一杯水碰倒。他忙拿干抹布去擦,却很难将
水擦干。妈妈见状拿了另一块干抹布擦,很快就将桌
上的水擦干了。孙青感到有些奇怪,忙问妈妈是怎么
回事?妈妈只是告诉他,我拿的抹布和你手里的抹布
的材料是不同的。孙青不禁想到了一个问题并进行了
如下的探究,请你和他一起完成以下问题:
(1)提出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猜想与假设:抹布的吸水能力可能跟布料的种类有关。
(3)所需的器材:三个形状和大小相同的烧杯,各种规格
相同的棉布、麻布和涤纶布各一块,足够的水。
(4)主要步骤:先向三个烧杯中分别倒入_________的水,
再将三块布分别放入各个烧杯中让水浸透,一段时间
后将三块布分别取出。
抹布的吸水能力跟布料的种类有关吗
相同质量
(5)孙青将现象记入下表,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吸水能力最
强的是________布料。
布料种类 涤纶 麻 棉
杯中所剩水量 最多 较少 最少
棉
18.为了研究铝对鱼类的毒性及解毒方法,有人设计了以下5组
实验:第①组将鱼放在正常的池水中,其余四组分别将鱼放
在含铝的池水中,其中在②③④组中分别加入从不同树叶中
提取出的汁液。定时观察,结果如图所示,依据图示得出的
结论正确的是( )
A.叶的汁液加速了鱼的死亡
B.三种叶的汁液对鱼都有毒性,
且不同的汁液的毒性不同
C.三种叶的汁液均能不同程度
地降低铝对鱼类的毒性
D.松的汁液解毒效果最好
【点拨】这是一道图像题,首先应该看清楚横坐标和纵
坐标分别表示什么,从图像中可知,对照组是清水,对
鱼没有毒害,而含铝的池水中的鱼20天后大部分死亡,
反而加了从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后比含铝的池水20
天后死亡的鱼减少了,所以不同树叶中提取出的汁液有
解毒作用,松的汁液效果最差,故应选C。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