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第
1
课时
勾股定理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勾股定理
勾股定理与图形的面积
相传
2500
年前,一次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作客,
发现朋友家用砖铺成的地
面反映直角三角形三边的
某种数量关系,同学们,
我们也来观察下面的图案,
看看你能发现什么?
A
、
B
、
C
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直角三角形三边有什么关系?
A
B
C
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个古老的定理吧!
1
知识点
勾股定理
知
1
-导
我国古代把直角三角形中较短的直角边称为
勾
,较长的
直角边称为
股
,斜边称为
弦
.
图
1
称为“弦图”,最早是由
三国时期的数学家赵爽在为
《
周髀算经
》
作法时给出的
.
弦
股
勾
图
1
知
1
-导
A
B
C
A
B
C
(
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
图
2-1
图
2-2
(1)
观察图
2-1
正方形
A
中含有
个
小方格,即
A
的面积
是
个单位面积
.
正方形
B
的面积是
个单位面积
.
正方形
C
的面积是
个单位面积
.
9
9
9
18
知
1
-导
A
B
C
A
B
C
(
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
图
2-1
图
2-2
分“割”成若干个直角边为整数的三角形
=18(
单位面积
)
S
正方形
c
知
1
-导
A
B
C
A
B
C
(
图中每个小方格代表一个单位面积
)
图
2-1
图
2-2
(2)
在图
2-2
中,正方形
A
,
B
,
C
中各含有多少个小方格?
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3)
你能发现图
2-1
中
三个正方
形
A
,
B
,
C
的面积之间有
什么关系吗?
S
A
+
S
B
=
S
C
即:两条直角边上的正方形面积之和等于 斜边上的正方形的面积
.
知
1
-导
A
B
C
a
c
b
S
a
+S
b
=S
c
观察所得到的各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猜想
:
两直角边
a
、
b
与斜边
c
之间的关系?
a
2
+b
2
=c
2
知
1
-讲
┏
a
2
+b
2
=c
2
a
c
b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
勾
股
弦
勾股定理
(
毕达哥拉斯定理
)
知
1
-讲
定义: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如果用
a
,
b
和
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
和斜边,那么
a
2
+
b
2
=
c
2
.
数学表达式:
在
Rt△
ABC
中,
∠
C
=
90°
,
AB
=
c
,
AC
=
b
,
BC
=
a
,则
a
2
+
b
2
=
c
2
.
分清斜边和直角边.因为在
Rt△
ABC
中,
a
,
b
,
c
是三边,所以可以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例
1
在
Rt△
ABC
中,∠
C
=
90°
,
∠
A
,
∠
B
,
∠
C
的
对边分别是
a
,
b
,
c
.
(1)
已知
a
=
b
=
6
,求
c
;
(2)
已知
c
=
3
,
b
=
2
,求
a
;
(3)
已知
a
∶
b
=
2∶1
,
c
=
5
,求
b
.
知
1
-讲
导引:
(1)∵∠
C
=
90°
,
a
=
b
=
6
,
∴
由勾股定理,得
(2)∵∠
C
=
90°
,
c
=
3
,
b
=
2
,
∴
由勾股定理,得
(3)∵∠
C
=
90°
,
a
∶
b
=
2∶1
,
∴
a
=
2
b
.
又
c
=
5
,由勾股定理,得
(2
b
)
2
+
b
2
=
5
2
,
解得
b
=
知
1
-讲
解:
总
结
知
1
-讲
利用勾股定理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的方法:
一般
都要经过
“
一分二代三化简
”
这
“
三步曲
”
,即一分:分
清哪条边是斜边,哪些是直角边;二代:将已知边长
及两边之间的关系式代入
a
2
+
b
2
=
c
2
(
假设
c
是斜边
)
;
三化简.
1
设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
a
和
b
,斜边
长为
c
.
(1)
已知
a
=6,
c
=10,
求
b
;
(2)
已知
a
=5,
b
=12
,
求
c
;
(3)
已知
c
=25,
b
=15,求
a
.
知
1
-练
(来自
《
教材
》
)
(1)
(2)
(3)
解
:
知
1
-练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已知
a
,
b
,
c
是三角形的三边长,则
a
2
+
b
2
=
c
2
B
.在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第三边的
平方
C
.在
Rt△
ABC
中,
∠
C
=
90°
,所以
a
2
+
b
2
=
c
2
D
.在
Rt△
ABC
中,
∠
B
=
90°
,所以
a
2
+
b
2
=
c
2
C
2
知
1
-练
3
若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
a
,
b
,
斜边长为
c
,则下列关于
a
,
b
,
c
的关系式中不正确的是
(
)
A
.
b
2
=
c
2
-
a
2
B
.
a
2
=
c
2
-
b
2
C
.
b
2
=
a
2
-
c
2
D
.
c
2
=
a
2
+
b
2
C
知
1
-练
【
中考
·
东营
】
在△
ABC
中,
AB
=
10
,
AC
=
2
,
BC
边上的高
AD
=
6
,则另一边
BC
等
于
(
)
A
.
10 B
.
8
C
.
6
或
10 D
.
8
或
10
C
4
知
1
-练
【
中考
·
陕西
】
如图,将两个大小、形状完全相同的△
ABC
和△
A′B′C
′
拼在一起,其中点
A
′
与点
A
重合,点
C
′
落在边
AB
上,连接
B′C
.
若∠
ACB
=∠
AC′B
′
=
90°
,
AC
=
BC
=
3
,则
B′C
的长为
(
)
A
.
3
B
.
6
C
.
3
D.
A
5
知
1
-练
【
中考
·
漳州
】
如图,在△
ABC
中,
AB
=
AC
=
5
,
BC
=
8
,
D
是线段
BC
上的动点
(
不含端点
B
,
C
)
,若线段
AD
长为正整数,则点
D
的个数共有
(
)
A
.
5
个
B
.
4
个
C
.
3
个
D
.
2
个
C
6
知
1
-练
如图,在
Rt△
ABC
中,∠
A
=
90°
,
BD
平分∠
ABC
,交
AC
于点
D
,且
AB
=
4
,
BD
=
5
,则点
D
到
BC
的距离是
(
)
A
.
3
B
.
4
C
.
5
D
.
6
A
7
2
知识点
勾股定理与面积的关系
知
2
-导
在一张纸上画
4
个与图所示的全等的直角三边形,
并把它们剪下来.如图所示,用这四个直角三角形进
行拼摆,将得到一个以
a
+
b
为边长的大正方形和以直
角形斜边
c
为边长的小正方形.
归 纳
知
2
-导
观察图形,容易得到大正方形的边长为
a
+
b
,所以
大正方形的面积是
(
a
+
b
)
2
.又因为大正方形是由
4
个全等
的直角三角形和中间的正方形拼成的,所以大正方形的
面积又可表示成
ab
×
4+
c
2
. 因此有
(
a
+
b
)
2
=
ab
×
4+
c
2
.整理得
a
2
+
b
2
=
c
2
,即
a
、
b
、
c
为边的直角三角形满足
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知
2
-讲
例
2
观察如图所示的图形,回答问题:
(1)
如图
①
,
△
DEF
为直角三角形,正方形
P
的面积
为
9
,正方形
Q
的面积为
15
,则正方形
M
的面积
为
________
;
(2)
如图
②
,分别以直角
三角形
ABC
的三边长为直径向三角形外作三个半圆,
则这三个半圆形的面积之间的关系式是
________
;
(
用图中字母表示
)
(3)
如图
③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为
3
和
4
,分别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为直径作半圆,请你
利用
(2)
中得出的结论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知
2
-讲
(1)
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结合勾股定理可得
DF
2
=
DE
2
+
EF
2
,即正方形
M
的面积=
9
+
15
=
24
;
(2)
另外由勾股定理可知
AC
2
+
BC
2
=
AB
2
,所以
S
1
+
S
2
=
S
3
;
(3)
阴影部分的面积=两个小半圆形的面积和+直角三角
形的面积-大半圆形的面积,由
(2)
可知两个小半圆形
的面积和=大半圆形的面积,所以阴影部分的面积=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
导引:
知
2
-讲
(1)24
(2)
S
1
+
S
2
=
S
3
(3)
设两个小半圆形的面积分别为
S
1
,
S
2
,大半圆
形的面积为
S
3
,三角形的面积为
S
△
,
则
S
阴影
=
S
1
+
S
2
+
S
△
-
S
3
=
S
△
=
×3×4
=
6.
解:
总
结
知
2
-讲
与直角三角形三边相连的正方形、半圆及正多边形、
圆都具有相同的结论:两直角边上图形面积的和等于斜
边上的图形面积.本例考查了勾股定理及正方形的面积
公式,半圆形面积的求法,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仔细
观察所给图形,面积与边长、直径有平方关系,就很容
易联想到勾股定理.
1
如图,图中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四边
形都是正方形
.
已知正方形
A
,
B
,
C
,
D
的边长分
别是12,16,9,12,求最大正方形
E
的面积
.
知
2
-练
(来自
《
教材
》
)
S
E
=
(12
2
+
16
2
)
+
(9
2
+
12
2
)
=
400
+
225
=
625.
解:
2
(
中考
·
株洲
)
如图,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
a
,
b
,
c
为
边或直径,分别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半圆,等腰直
角三角形和正方形,上述四种情况的面积关系满足
S
1
+
S
2
=
S
3
的图形个数是
(
)
A
.
1 B
.
2 C
.
3 D
.
4
知
2
-练
D
知
2
-练
3
如图,直线
l
上有三个正方形
a
,
b
,
c
,若
a
,
c
的面
积分别为
3
和
4
,则
b
的面积为
(
)
A
.
3
B
.
4
C
.
5
D
.
7
D
知
2
-练
如图,已知
△
ABC
为直角三角形,分别以直角边
AC
,
BC
为直径作半圆
AmC
和
BnC
,以
AB
为直径作半圆
ACB
,记两个月牙形阴影部分的面积之和为
S
1
,
△
ABC
的面积为
S
2
,则
S
1
与
S
2
的大小关系为
(
)
A
.
S
1
>
S
2
B
.
S
1
<
S
2
C
.
S
1
=
S
2
D
.不能确定
4
C
知
2
-练
【
中考
·
温州
】
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按如图所示方式围成正方形
ABCD
,过各较长直角边的中点作垂线,围成面积为
S
的小正方形
EFGH
,已知
AM
为
Rt△
ABM
较长直角边,
AM
=
2
EF
,则正方形
ABCD
的面积为
(
)
A
.
12
S
B
.
10
S
C
.
9
S
D
.
8
S
5
C
1.
勾股定理的适用条件:
直角三角形;它反映了直角
三角形三边关系.
2
.
由勾股定理的基本关系式:
a
2
+
b
2
=
c
2
可得到一些
变形关系式:
c
2
=
a
2
+
b
2
=
(
a
+
b
)
2
-
2
ab
=
(
a
-
b
)
2
+
2
ab
;
a
2
=
c
2
-
b
2
=
(
c
+
b
)(
c
-
b
)
等.
1
知识小结
在
△
ABC
中,边
AB
=
15
,
AC
=
13
,高
AD
=
12
,则
△
ABC
的周长是
(
)
A
.
42 B
.
32
C
.
42
或
32 D
.不能确定
C
2
易错小结
本题应分
△
ABC
为锐角三角形和
△
ABC
为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讨论.解本题时常常容易忽略其中一种情况而出错.
易错点:
考虑问题不全面而漏解
.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第
2
课时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求实际中长(高)度的应用
求实际中的
最
短距离
的
应用
如图所示,一棱长为
3 cm
的正方体.把所有的面都分
成
3
×
3
个小正方形,假若一只蚂蚁每秒爬
2 cm
,则它从下
底面
A
点,沿表面爬行至右侧的
B
点,最少要花几秒
?
1
知识点
求实际中长(高)度的应用
问 题
如图所示,从电线杆离地面
8 m
处向地面拉一条钢索,
若这条钢索在地面的固定点距离电线
杆底部
6 m
,那么需要多长的钢索
?
知
1
-导
归 纳
知
1
-导
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首先需要构造直角
三角形,把问题转化为已知两边求直角三角形中第三
边的问题
.
然后确定好直角边和斜边,根据勾股定理
a
2
+
b
2
=
c
2
求出待求的线段长度,即三角形的边长
.
勾股
定理在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例如长度,高度,距离,
面积,体积等问题都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解答
.
可以看出,木板横着或竖着都不能从门
框内通过,只能试试斜着能否通过
.
门框
对角线
AC
的长度是斜着能通过的最大长度
.
求出
AC
,
再与木板的宽比较,就能知道木板能否通过.
在
Rt
△
ABC
中,根据勾股定理,
AC
2
=
AB
2
+
BC
2
=1
2
+
2
2
=5.
AC
= ≈2. 24.
因为
AC
大于木板的宽
2. 2 m
,所
以木板能从门框内通过.
例
1
一
个门框的尺寸如图所
示
,
一
块长
3 m
,
宽
2.2 m
的长方形薄木板能否从门框内通
过?为什么?
知
1
-讲
(来自
《
教材
》
)
分析:
解:
总
结
知
1
-讲
实际问题经常转化为数学问题,也就是建立
直角三角形模型,利用勾股定理来解答
.
解:
可以看出,
BD
=
OD
-
OB
.
在Rt
△
AOB
中,根据勾股定理,
OB
2
=
AB
2
-
OA
2
=2.
6
2
-
2.4
2
= 1.
OB
= =1.
在
Rt
△
COD
中,根据勾股定理,
OD
2
=
CD
2
-
OC
2
=2.6
2
-
(2.4
-
0.5)
2
=3.15.
OD
=
≈1. 77,
BD
=
OD
-
OB≈
l.77
-
1=0.77.
所以梯子的顶端沿墙下滑
0.5m
时,梯子底端并不是也外
移
0.5 m,
而是外移约
0.77 m.
例
2
如图
,
一架
2. 6 m
长的梯子
AB
斜靠在一竖直的
墙
AO
上,这时
AO
为
2. 4 m.
如果梯子的顶端
A
沿
墙下滑
0.5 m,
那么梯子底端
B
也外移
0.5 m
吗?
知
1
-讲
(来自
《
教材
》
)
总
结
知
1
-讲
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常常通过构建数学模型
(
直
角三角形
)
来求解,勾股定理在生活中应用面广,建立
的模型有时并不是已知两边求第三边,而只是告诉了
其中的一些关系,一般可设未知数,用未知数表示它
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勾股定理列方程解决问题.
1
如图,池塘边有两点
A
,
B
,点
C
是与
BA
方向成
直角的
AC
方向上一点,测得
BC
=60 m
,
AC
=20
m.
求
A
,
B
两点间的距离
(
结果取整数
).
知
1
-练
(来自
《
教材
》
)
在
Rt△
BAC
中,
BC
=
60 m
,
AC
=
20 m
,
由勾股定理,
得
AB
=
=
≈57(m)
.
答:
A
,
B
两点间的距离约为
57 m.
解:
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两点
A
(5
,
0)
和
B
(0
,
4).
求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知
1
-练
(来自
《
教材
》
)
由点
A
(5
,
0)
,
B
(0
,
4)
可知
OA
=
5
,
OB
=
4
,
又因为∠
BOA
=
90°
,
所以根据勾股定理,
得
AB
=
=
解:
3 (
中考
·
安顺
)
如图,有两棵树,一棵高
10
米,另一
棵高
4
米,两树相距
8
米,一只小鸟从一棵树的树
顶飞到另一棵树的树顶,小鸟至少飞行
(
)
A
.
8
米
B
.
10
米
C
.
12
米
D
.
14
米
知
1
-练
B
【
中考
·
绍兴
】
如图,小巷左右两侧是竖直的墙,一架梯子斜靠在左墙时,梯子底端到左墙脚的距离为
0.7
米,顶端距离地面
2.4
米,如果保持梯子底端位置不动,将梯子斜靠在右墙时,顶端距离地面
2
米,则小巷的宽度为
(
)
A
.
0.7
米
B
.
1.5
米
C
.
2.2
米
D
.
2.4
米
知
1
-练
4
C
【
中考
·
黄冈
】
在黄冈长江大桥的东端一处空地上,有一块矩形的标语牌
ABCD
(
如图所示
)
,已知标语牌的高
AB
=
5 m
,在地面的点
E
处,测得标语牌点
A
的仰角
(
即∠
AEB
)
为
30°
,在地面的点
F
处,测得标语牌点
A
的仰角
(
即∠
AFB
)
为
75°
,且点
E
,
F
,
B
,
C
在同一直线上,求点
E
与点
F
之间的距离.
(
计算结果精确到
0.1 m
,参考数据:
≈1.41
,
≈1.73)
知
1
-练
5
知
1
-练
如图,作
FH
⊥
AE
于
H
.
由题意可知∠
HAF
=∠
HFA
=
45°
,
∴
AH
=
HF
,
设
AH
=
HF
=
x
m
,则
EF
=
2
x
m
,
EH
=
x
m
,
在
Rt△
AEB
中,∵∠
E
=
30°
,
AB
=
5 m
,
∴
AE
=
2
AB
=
10 m
,
∴
x
+
x
=
10
,∴
x
=
5
-
5
,
∴
EF
=
10
-
10≈7.3(m)
,
答:
点
E
与点
F
之间的距离约为
7.3 m.
解:
2
知识点
求实际中的最短距离的应用
知
2
-导
如图
1
所示,有一个圆柱,它的高等于
12 cm
,底面上圆的周长等于
18 cm.
在圆柱
下底面的点
A
处有一只蚂蚁,它想吃到上底
面与点
A
相对的点
B
处的食物,沿圆柱侧面
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1)
自己做一个圆柱,尝试从点
A
到点
B
沿圆柱侧面
画出几条路线,你觉得哪条路线最短呢?
问 题
图
1
知
2
-导
(2)
如图
2
所示,将圆柱侧
面剪开展成一个长方形,从点
A
到点
B
的最短路线是什么?你
画对了吗?
(3)
蚂蚁从点
A
出发,想吃到点
B
处的食物,它沿圆柱
侧面爬行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4)
若蚂蚁先从点
A
直接爬到点
C
,然后再从点
C
沿地
面直径爬到点
B
,这样爬的总路程与沿圆柱侧面爬行的最
短路程比较,哪一条更短些?
图
2
归 纳
知
2
-导
最短路径问题要转化到平面图形上,建
立直角三角形模型,利用勾股定理解答
.
知
2
-讲
例
3
如图所示的长方体的高为
4 cm
,底面是长为
5 cm
,宽
为
3 cm
的长方形.一只蚂蚁从顶点
A
出
发沿长方体的表面爬到顶点
B
.
求:
(1)
蚂蚁经过的最短路程;
(2)
蚂蚁沿着棱爬行
(
不能重复爬行同一
条棱
)
的最长路程.
(1)
蚂蚁爬行的最短路线可放在平面内,根据
“
两点之间,
线段最短
”
去探求,而与顶点
A
,
B
相关的两个面展开共
有三种方式,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每一种方式下蚂蚁
爬行的最短路程,从而可知蚂蚁经过的最短路程.
(2)
最长路线应该是依次经过长为
5 cm
,
4 cm
,
5 cm
,
4 cm
,
3 cm
,
4 cm
,
5 cm
的棱.
导引:
知
2
-讲
(1)
将长方体与顶点
A
,
B
相关的两个面展开,共有三
种方式,如图所示.若蚂蚁沿侧面爬行,如图
①
,
则爬行的最短路程为
若蚂蚁沿侧面和上面爬行,如图
②③
,
解:
知
2
-讲
则爬行的最短路程分别为
因为
<
4
<
3
,
所以蚂蚁经过的最短路程是
cm.
(2)5
+
4
+
5
+
4
+
3
+
4
+
5
=
30(cm)
,所以蚂蚁沿着棱
爬行的最长路程是
30 cm.
总
结
知
2
-讲
几何体的表面上两点间的最短路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是将几何体表面展开,即将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
然后利用
“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
去确定路线,最后利用
勾股定理计算.
知
2
-练
如图,圆柱的底面周长为
6 cm
,
AC
是底面圆的直径,高
BC
=
6 cm
,
P
是母线
BC
上一点,且
PC
=
BC
.
一只蚂蚁从点
A
出发沿着圆柱的侧面爬行到点
P
的最短距离是
(
)
A. cm
B
.
5 cm
C
.
3 cm
D
.
7 cm
1
B
知
2
-练
【
中考
·
营口
】
如图,在△
ABC
中,
AC
=
BC
,∠
ACB
=
90°
,点
D
在
BC
上,
BD
=
3
,
DC
=
1
,点
P
是
AB
上的动点,则
PC
+
PD
的最小值为
(
)
A
.
4
B
.
5
C
.
6
D
.
7
2
B
知
2
-练
【
中考
·
安徽
】如图,在长方形
ABCD
中,
AB
=
5
,
AD
=
3
,动点
P
满足
S
△
PAB
=
S
长方形
ABCD
,则点
P
到
A
、
B
两点距离之和
PA
+
PB
的最小值为
(
)
A.
B.
C
.
D.
3
D
1.
勾股定理从边的角度刻画了直角三角形的重要特征,
应用勾股定理可以求出直角三角形中的直角边或者
斜边的长度,在实际应用中要注意:
(1)
勾股定理的应用是以直角三角形存在
(
或容易构造
直角三角形
)
为基础;
(2)
表示直角三角形边长的
a
,
b
,
c
不是固定不变的,
c
不一定是斜边的长
.
1
知识小结
2.
在直线上找一点,使其到直线同侧的两点的距离之
和最短的方法:先找到其中一个点关于这条直线的
对称点,连接对称点与另一个点的线段与该直线的
交点即为所找的点,对称点与另一个点的线段长就
是最短距离之和.以连接对称点与另一个点的线段
为斜边,构造出一个两条直角边已知的直角三角形,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最短距离之和.
如
图,长方体的长为
15
,宽为
10
,高为
20
,点
B
离点
C
的
距离为
5
,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
A
爬
到点
B
,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
(
)
A
.
5
B
.
25
C
.
10
+
5
D
.
35
B
2
易错小结
易错点:
求最短路径时对立体图形展开情况考虑不全面
导致错解
.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第
3
课时
勾股定理
的
几何应用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表示实数
勾股定
在
几何问题
中的应用
某拍卖行贴出了如下的一个土地拍卖广告:
如下图,有面积为
560
英亩的土地拍卖,土地共分三
个正方形,面积分别为
74
英亩、
116
英亩、
370
英亩.三
个正方形恰好围着一个池塘,如果有人能计算出池塘的
准确面积.则池塘不计入土
地价钱白白奉送.英国数学
家巴尔教授曾经巧妙地解答
了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
1
知识点
用勾股定理在数轴上表示数
我们知道数轴上的点有的表示有理数,有的表示无理
数,你能在数轴 上画出表示
的点吗?
如果能画出长为
的线段,就能在数轴上画出表示
的点.容易知道,长为
的线段是两条直角边的长都
为1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的线段能是直角边的长
为正整数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吗?
知
1
-讲
知
1
-讲
利用勾股定理,可以发现,直角边的长为正整数2, 3
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
.由此,可以依照如下方法在
数轴上画出表示
的点.
如图,在数轴上找出表示3的点
A
, 则
OA
=3,
过点
A
作直
线
l
垂直于
OA
,在
l
上取点
B
,
使
AB
= 2,
以原点
O
为圆心,以
OB
为半径作弧,弧与数轴的交点
C
即为表示
的点.
总
结
知
1
-讲
类似地,利用勾股定理,可以作出长为
…
的线段
(
图
1).
按照同样方法,可以在数轴上画出
表示
…
的点 (图
2).
图
1
图
2
利用
a
=
可以作出.
如图
2
,先作出与已知线段
AB
垂直,
且与已知线段的端点
A
相交的直线
l
,
在直线
l
上以
A
为端点截取长为
2
a
的线
段
AC
,连接
BC
,则线段
BC
即为所求.
如图
2
,
BC
就是所求作的线段.
例
1
如图
1
,已知线段
AB
的长为
a
,请作出长为
a
的
段.
(
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
知
1
-讲
图
1
图
2
导引:
解:
总
结
知
1
-讲
这类问题要作的线段一般是直角三角形的斜
边,根据勾股定理由要作的线段确定两直角边的
长是解题的关键.
1
在数轴上做出表示 的点
.
知
1
-练
(来自
《
教材
》
)
如图所示.作法:
(1)
在数轴上找出表示
4
的点
A
,则
OA
=
4
;
(2)
过
A
作直线
l
垂直于
OA
;
(3)
在直线
l
上取点
B
,使
AB
=
1
;
(4)
以原点
O
为圆心,以
OB
为半径作弧,弧与
数轴的交点
C
即为表示
的点.
解:
2
如图,点
C
表示的数是
(
)
A
.
1 B. C
.
1.5 D.
知
1
-练
D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P
的坐标为
(
-
2
,
3)
,以点
O
为圆心,以
OP
的长为半径画弧,交
x
轴的负半轴于点
A
,则点
A
的横坐标介于
(
)
A
.-
4
和-
3
之间
B
.
3
和
4
之间
C
.-
5
和-
4
之间
D
.
4
和
5
之间
知
1
-练
3
A
2
知识点
勾股定在几何问题中的应用
知
2
-讲
例
2
如图,在
△
ABC
中,
∠
C
=
60°
,
AB
=
14
,
AC
=
10.
求
BC
的长.
导引:
题中没有直角三角形,可以通
过作高构建直角三角形;过点
A
作
AD
⊥
BC
于
D
,图中会出现
两个直角三角形
——
Rt△
ACD
和
Rt△
ABD
,这两
个直角三角形有一条公共边
AD
,借助这条公共边,
可建立起直角三角形之间的联系.
知
2
-讲
解
:
如图,过点
A
作
AD
⊥
BC
于
D
.
∵∠
ADC
=
90°
,
∠
C
=
60°
,
∴
CD
=
AC
=
5.
在
Rt△
ACD
中,
AD
在
Rt△
ABD
中,
BD
∴
BC
=
BD
+
CD
=
11
+
5
=
16.
总
结
知
2
-讲
利用勾股定理求非直角三角形中线段的长的方法:
作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将其转化为两个直角三角形,然
后利用勾股定理并结合已知条件,采用推理或列方程的
方法解决问题.
1
如图,等边三角形的边长是6
.求:
(1)
高
AD
的长;
(2)
这个三角形的面积.
知
2
-练
(来自
《
教材
》
)
(1)
由题意可知,在
Rt△
ADB
中,
AB
=
6
,
BD
=
BC
=
3
,
∠
ADB
=
90°.
由勾股定理,
得
AD
=
(2)
S
△
ABC
=
BC
·
AD
=
×6×3
=
解:
如图是由
4
个边长为
1
的正方形构成的“田字格”,只用没有刻度的直尺在这个“田字格”中最多可以作出长度为
的线段
________
条.
知
2
-练
2
8
知
2
-练
3
如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
1
,则
△
ABC
中,
长为无理数的边有
(
)
A
.
0
条
B
.
1
条
C
.
2
条
D
.
3
条
C
知
2
-练
4
如图是一张直角三角形的纸片,两直角边
AC
=
6 cm
,
BC
=
8 cm
,现将△
ABC
折叠,使点
B
与点
A
重合,折痕为
DE
,则
BE
的长为
(
)
A
.
4 cm
B
.
5 cm
C
.
6 cm
D
.
10 cm
B
【
2017·
宜宾
】
如图,在矩形
ABCD
中,
BC
=
8
,
CD
=
6
,将△
ABE
沿
BE
折叠,使点
A
恰好落在对角线
BD
上
F
处,则
DE
的长是
(
)
A
.
3
B.
C
.
5
D.
知
2
-练
5
C
如图,在等腰三角形
ABC
中,
AB
=
AC
,
BC
边上的高
AD
=
6 cm
,腰
AB
上的高
CE
=
8 cm
,则△
ABC
的周长等于
________cm.
知
1
-练
6
1
.勾股定理与三角形三边平方关系的综合应用:
单一应用:
先由三角形三边平方关系得出直角三角形后,
再求这个直角三角形的角度和面积:
综合应用:
先用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边长,再由三角形
平方关系确定三角形的形状,进而解决其他问题;
逆向应用:
如果一个三角形两条较小边长的平方和不等于
最大边长的平方,那么这个三角形就不是直角三角形
.
1
知识小结
2
.
应用勾股定理解题的方法:
(1)
添线应用
,即题中无直角三角形,可以通过作垂线,构
造直角三角形,应用勾股定理求解;
(2)
借助方程应用
,即题中虽有直角三角形,但已知线段的
长不完全是直角三角形的边长,可通过设未知数,构建
方程,解答计算问题;
(3)
建模应用
,即将实际问题建立直角三角形模型,通过勾
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如图,把长方形纸条
ABCD
沿
EF
,
GH
同时折叠,
B
,
C
两点恰好落在
AD
边的
P
点处,若
∠
FPH
=
90°
,
PF
=
8
,
PH
=
6
,则长方形
ABCD
的面积为
________
.
115.2
2
易错小结
在
Rt△
PFH
中,
FH
=
=
10
,
∴
BC
=
BF
+
FH
+
CH
=
PF
+
FH
+
PH
=
8
+
10
+
6
=
24.
设
△
PFH
的边
FH
上的高为
h
,
则
h
=
=
4.8
,
∴
S
长方形
ABCD
=
24×4.8
=
115.2.
易错点:
忽视题目中条件而求不出答案
.
解此题时要灵活运用折叠前后对应线段相等,从而求出
BC
的长,然后再运用面积法求出
△
PFH
中
FH
边上的高,本题容易因忽视条件而求不出答案.
易错总结: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第
1
课时
勾股定理的
逆定理
1
课堂讲解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逆命题、逆定理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勾股数
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
a
,
b
,
斜边为
c
,那么
a
2
+
b
2
=
c
2
1
知识点
逆命题、逆定理
如果两个命题的题设、结论正好相反,那么这
两个命题称为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
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知
1
-导
2
.如果一个定理的逆命题经过证明是正确的,那
么它也是一个定理,称其为原定理的逆定理,
这两个定理称为互逆定理.
知
1
-讲
导引:
根据题目要求,先判断原命题的真假,再将原命题
的题设和结论互换,写出原命题的逆命题,最后判
断逆命题的真假.
例
1
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写出逆命题,并判断逆命题
的真假:
(1)
如果两条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只有一个交点;
(2)
如果
a
>
b
,那么
a
2
>
b
2
;
(3)
如果两个数互为相反数,那么它们的和为零;
(4)
如果
ab
<
0
,那么
a
>
0
,
b
<
0.
知
1
-讲
解:
(1)
原命题是真命题.逆命题为:如果两条直线只有
一个交点,那么它们相交.逆命题是真命题.
(2)
原命题是假命题.逆命题为:如果
a
2
>
b
2
,那么
a
>
b
.
逆命题是假命题.
(3)
原命题是真命题.逆命题为:如果两个数的和为
零,那么它们互为相反数.逆命题是真命题.
(4)
原命题是假命题.逆命题为:如果
a
>
0
,
b
<
0
,
那么
ab
<
0.
逆命题是真命题.
知
1
-讲
总
结
知
1
-讲
写出逆命题的关键是分清楚原命题的题设和结论,
然后将它的题设和结论交换位置就得到这个命题的逆
命题.判断一个命题是真命题需要进行逻辑推理,判
断一个命题是假命题只需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了.
1
说出下列命题的逆命题.这些逆命题成立吗?
(1)
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2)
如果两个实数相等,那么它们的绝对值相等;
(3)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4)
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
的平分线上.
知
1
-练
(来自
《
教材
》
)
知
1
-练
(来自
《
教材
》
)
(1)
逆命题: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逆命题
成立.
(2)
逆命题:如果两个实数的绝对值相等,那么这
两个实数相等.逆命题不成立.
(3)
逆命题:三个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逆命题不成立.
(4)
逆命题: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
等.逆命题成立.
解:
已知下列命题:
①
若
a
>
b
,则
ac
>
bc
;
②
若
a
=
1
,则
=
a
;
③
内错角相等.其中原命题与逆命题均为真命题的个数是
(
)
A
.
0 B
.
1
C
.
2 D
.
3
知
1
-练
2
A
下列定理中,没有逆定理的是
(
)
A
.直角三角形的两锐角互余
B
.若三角形三边长
a
,
b
,
c
(
其中
a
<
c
,
b
<
c
)
满足
a
2
+
b
2
=
c
2
,则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D
.互为相反数的两数之和为
0
知
1
-练
3
C
2
知识点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知
2
-导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
a
,
b
,斜边为
c
,那么
a
2
+
b
2
=
c
2
勾股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
a
、
b
、
c
满足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
a
2
+
b
2
=
c
2
互逆定理
知
2
-讲
例
2
判断由线段
a
,
b
,
c
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
:
(1)
a
=15,
b
=8,
c
=17;
(2)
a
=13,
b
=14
,
c
=15.
分析:
根据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
角三角形,只要看两条较小边长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
大边长的平方
.
解
:
(1)
因为 15
2
+8
2
=225+64=289,17
2
= 289,所以15
2
+8
2
=17
2
,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2)
因为13
2
+14
2
=169+196=365,15
2
=225,所以13
2
+14
2
≠
15
2
,
根据勾股定理,这个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
(来自
《
教材
》
)
总
结
知
2
-讲
判断一个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有两种方法:
(1)
利用定义,即如果已知条件与角度有关,可借助三角
形的内角和定理判断;
(2)
利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即若已知条件与边有关,
一般通过计算得出三边的数量关系
(
即
a
2
+
b
2
=
c
2
)
来判
断,看是否符合较短两边的平方和等于最长边的平方.
知
2
-讲
例
3
如图
,
某港口
P
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
.“
远航”
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
一
固
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
16 n mile
,
“海天
”
号
每小时航行
12 n mile.
它们离开港口一个
半小时后分别位于点
Q
,
R
处,且相距30
n mile.
如
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
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
沿哪个方向航行吗?
知
2
-讲
分析:
在图中可以看到,由于“远航”号的航向已知,
如果求出两艘轮船的航向所成的角,就能知道
“海天”号的航向了.
解:
根据题意,
PQ
=16×1.
5 = 24
,
PR
=12×1.5 = 18
,
QR=
30.
因为
24
2
+18
2
=30
2
,即
PQ
2
+
PR
2
=
QR
2
,
所以
∠
QPR
=
90°
.
由“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可知
,
∠
1=45°.
因此
∠
2=45°
,即“海天”号沿西北方向航行.
(来自
《
教材
》
)
总
结
知
2
-讲
用数学几何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关键是:
建模
思想
,即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这里要特别注意
弄清实际语言与数学语言间的关系;如本例中:“点与
点之间的最短路线”就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点
与直线的最短距离”就是“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
1
如果三条线段长
a
,
b
,
c
满足
a
2
=
c
2
–
b
2
,这三
条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是不是直角三角形?为
什么?
知
2
-练
(来自
《
教材
》
)
这三条线段组成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因为三条线段长
a
,
b
,
c
满足
a
2
=
c
2
-
b
2
,即
a
2
+
b
2
=
c
2
,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解:
知
2
-练
2
在
△
ABC
中,
∠
A
,
∠
B
,
∠
C
的对边分别为
a
,
b
,
c
,且
(
a
+
b
)(
a
-
b
)
=
c
2
,则
(
)
A
.
∠
A
为直角
B
.
∠
B
为直角
C
.
∠
C
为直角
D
.
△
ABC
不是直角三角形
A
3
五根小木棒,其长度
(
单位:
cm)
分别为
7
,
15
,
20
,
24
,
25
,现将它们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
其中正确的是
(
)
知
2
-练
C
如图,△
ABC
的顶点在正方形网格的格点,若小方格的边长为
1
,则△
ABC
是
(
)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以上都不对
知
2
-练
4
B
△
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
a
,
b
,
c
,下列条件:
①∠
A
=
∠
B
-
∠
C
;
②∠
A
:
∠
B
:
∠
C
=
3
:
4
:
5
;
③
a
2
=
(
b
+
c
)(
b
-
c
)
;
④
a
:
b
:
c
=
5
:
12
:
13.
其中能判定
△
ABC
是直角三角形的有
(
)
A
.
1
个
B
.
2
个
C
.
3
个
D
.
4
个
知
2
-练
5
C
3
知识点
勾 股 数
知
3
-导
勾股数:
能够成为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三个
正整数.
常见的勾股数有:
3
,
4
,
5
;
5
,
12
,
13
;
8
,
15
,
17
;
7
,
24
,
25
;
9
,
40
,
41
;
….
知
3
-讲
2
.判断勾股数的方法:
(1)
确定是否是三个正整数;
(2)
确定最大数;
(3)
计算:看较小两数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数的
平方.
知
3
-讲
导引:
根据勾股数的定义:满足
a
2
+
b
2
=
c
2
的三个正整数
a
,
b
,
c
称为勾股数.
A.6
2
+
7
2
≠
8
2
,不能构成勾
股数,故错误;
B.5
2
+
8
2
≠13
2
,不能构成勾股数,
故错误;
C.1.5
和
2.5
不是整数,所以不能构成勾股
数,故错误;
D.21
2
+
28
2
=
35
2
,能构成勾股数,故
正确.故选
D.
例
4
下面四组数中是勾股数的一组是
(
)
A
.
6
,
7
,
8
B
.
5
,
8
,
13
C
.
1.5
,
2
,
2.5
D
.
21
,
28
,
35
D
总
结
知
3
-讲
确定勾股数的方法:
首先看这三个数是否是正整
数;然后看较小两个数的平方和是否等于最大数的平
方,记住常见的勾股数
(3
,
4
,
5
;
5
,
12
,
13
;
8
,
15
,
17
;
7
,
24
,
25)
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1
下面几组数中,为勾股数的一组是
(
)
A
.
4
,
5
,
6 B
.
12
,
16
,
20
C
.-
10
,
24
,
26 D
.
2.4
,
4.5
,
5.1
知
3
-练
B
给出下列命题:
①
如果
a
,
b
,
c
为一组勾股数,那么
4
a
,
4
b
,
4
c
仍是一组勾股数;
②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3
和
4
,那么另一边长的平方必为
25
;
③
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12
,
25
,
21
,那么此三角形必是直角三角形;
④
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
a
,
b
,
c
,其中
a
是斜边长,那么
a
2
∶
b
2
∶
c
2
=
2∶1∶1.
其中正确的是
(
)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④ D
.
②④
知
3
-练
2
C
逆定理
三角形两直角边分
别为
a
,
b
,斜边为
c
,那么
a
2
+
b
2
=
c
2
定理
直角三角形
!
1
知识小结
下列
各组数能构成勾股数的是
________
.
(
填序号
)
①
6
,
8
,
10
;
② 7
,
8
,
10
;
③
①
2
易错小结
易错点:
忽视勾股数是正整数这一条件
.
首先要注意到勾股数必须是一组正整数,其次要满足两个较小数的平方和等于最大数的平方.本题易误认为
③
也是勾股数.
易错总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