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第
1
课时
平均数
1
课堂讲解
平均数
加权平均数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据资料记载,位于意大利的比萨斜塔
1918-1958
这
41
年间,平均每年倾斜
1.10
毫米;
1959-1969
这
11
年
间,平均每年倾斜
1.26
毫米,
那么
1918-1969
这
52
年间,你
知道比萨斜塔平均每年倾斜
约多少毫米吗?(精确到
0.01
毫米).
1
知识点
平均数
问题
1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
.
对甲、乙两
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
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
.
知
1
-导
应试者
听
说
读
写
甲
85
78
85
73
乙
73
80
82
83
知
1
-导
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综合能力较强的翻译,计
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 成绩
(
百分制
)
从他们的成绩看,
应该录取谁?
对于上述问题,根据平均数公式,甲的平均成绩为
乙的平均成绩为
因为甲的平均成绩比乙高,所以应该录取甲
.
知
1
-讲
定义:
一般地,对于
n
个数
x
1
,
x
2
,
…
,
x
n
,我
们把
(
x
1
+
x
2
+
…
+
x
n
)
叫做这
n
个数的算术平
均数;
简称平均数;记为 ,读作:“
x
拔”.
例
1
〈
易错题
〉某次舞蹈大赛的记分规则为:从七位评委的打分
中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计算平均分作为最后得
分.以下是在该次比赛中七位评委对小菲与小岚的打分情
况
(
单位:分
)
:
请通过计算说明谁的最后得分高.
导引:
此题只需按照题中所给“记分规则”将两人的最后得分计算出
来,再进行大小比较即可.
解:
小菲去掉一个最高分
89
分,去掉一个最低分
75
分,最后得分
为
知
1
-讲
小菲
80
77
82
83
75
78
89
小岚
79
80
77
76
82
85
81
小岚去掉一个最高分
85
分,去掉一个最低分
76
分,
最后得分为
因为
80
分>
79.8
分,所以小菲的最后得分高.
知
1
-讲
总
结
知
1
-讲
当数据信息以表格或图象形式呈现时,要结合条
件读懂表格或图象,并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本题去
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数据的个数也发生了
变化,计算平均得分时不要忘记这一点.求平均数要
牢记是
数据总和
除以
数据总个数
.
例
2
在一次数学考试中,抽取了
20
名学生的试卷进行分析.这
20
名学生的数学成绩
(
单位:分
)
分别为
87
,
85
,
68
,
72
,
58
,
100
,
93
,
97
,
96
,
83
,
51
,
84
,
92
,
62
,
83
,
79
,
74
,
72
,
65
,
79[
注:这份试卷满分
100
分,
60
分以上
(
含
60
分
)
者为合
格
]
.求:
(1)
这
20
名学生的平均成绩;
(2)
这
20
名学生的合格率.
导引:
(1)
观察所给的
20
个数据可以发现,这些数据都在
80
上下浮动,
因此可将原数据都减去
80
,求得新数据的平均数,再加上
80
即
为原数据的平均数,这样便于计算;
(2)20
名学生的合格率=
知
1
-讲
解:
(1)
将原数据都减去
80
,得到新数据为
7
,
5
,-
12
,-
8
,
…
,-
15
,-
1.
所以新数据的平均数
(
-
15)
+
(
-
1)
]
÷20
=-
1(
分
)
.
所以原数据的平均数
即这
20
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
79
分.
(2)
这
20
名学生的合格率为
知
1
-讲
总
结
知
1
-讲
利用
新数据法
求平均数的关键是确定好新数,
计算时套用公式即可.
知
1
-练
【
中考
·
苏州
】
有一组数据:
2
,
5
,
5
,
6
,
7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
(
)
A
.
3 B
.
4 C
.
5 D
.
6
1
一组数据的和为
87
,平均数是
3
,则这组数据的个数为
(
)
A
.
87 B
.
3 C
.
29 D
.
90
2
C
C
知
1
-练
已知一组数据
a
1
,
a
2
,
a
3
,
a
4
,
a
5
的平均数为
8
,则另一组数据
a
1
+
10
,
a
2
-
10
,
a
3
+
10
,
a
4
-
10
,
a
5
+
10
的平均数为
(
)
A
.
6 B
.
8
C
.
10 D
.
12
3
C
知
1
-练
已知数据
x
1
,
x
2
,
x
3
,
…
,
x
n
的平均数为
m
,则数据
5
x
1
,
5
x
2
,
5
x
3
,
…
,
5
x
n
的平均数为
(
)
A
.
m
B
.
5
m
C. D
.
10
m
4
B
知
1
-练
已知一个班级有
40
人,数学老师第一次统计这个班的平均成绩为
85
分,在复查时发现漏记了一个学生的成绩
80
分,那么这个班的实际平均成绩应为
(
)
A
.
85
分
B
.
84.875
分
C
.
87
分
D
.
84.5
分
5
C
知
1
-练
【
中考
·
深圳
】已知一组数据
x
1
,
x
2
,
x
3
,
x
4
的平均数是
5
,则数据
x
1
+
3
,
x
2
+
3
,
x
3
+
3
,
x
4
+
3
的平均数是
________
.
6
8
知识点
用计算器平均数
知
1
-讲
计算方法:
(1)
定义法:
求平均数,只要把所有数据加起来求出
总和再除以数据的总个数即可,即:如果有
n
个数
x
1
,
x
2
,
…
,
x
n
,那么
x
=
(
x
1
+
x
2
+
…
+
x
n
)
;
知
1
-讲
(2)
新数据法:
当所给的数据较大,且所给数据大
部分都在某一常数
a
附近上、下波动时,可计算
各数据与
a
的差:
x
1
-
a
=
x
1
′
,
x
2
-
a
=
x
2
′
,
…
,
x
n
-
a
=
x
n
′
,则
x
=
a
+
(
x
1
′
+
x
2
′
+
…
+
x
n
′)
.
知
1
-练
利用计算器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时,一般步骤可分为三步:①选择统计模式,进入
________
状态;②依次输入各
________
;③显示
________
结果.
某同学使用计算器求
30
个数据的平均数时,错将其中的一个数据
105
输入为
15
,那么由此求出的平均数与实际平均数的差是
(
)
A
.-
3.5 B
.
3 C
.
0.5 D
.-
3
1
2
统计
数据
统计
D
知识点
算术平均数的应用
知
1
-讲
已知一组数据
a
1
,
a
2
,
a
3
,
a
4
,
a
5
的平均数为
8
,则另一组数据
a
1
+
10
,
a
2
-
10
,
a
3
+
10
,
a
4
-
10
,
a
5
+
10
的平均数为
(
)
A
.
6
B
.
8
C
.
10
D
.
12
例
3
C
知
1
-讲
因为数据
a
1
,
a
2
,
a
3
,
a
4
,
a
5
的平均数为
8
,所以
a
1
+
a
2
+
a
3
+
a
4
+
a
5
=
40.
又因为另一组数据
a
1
+
10
,
a
2
-
10
,
a
3
+
10
,
a
4
-
10
,
a
5
+
10
的平均数为
(
a
1
+
10
+
a
2
-
10
+
a
3
+
10
+
a
4
-
10
+
a
5
+
10)
=
×(
a
1
+
a
2
+
a
3
+
a
4
+
a
5
+
10)
=
×
(40
+
10)
=
10.
故应选
C.
导引:
总
结
知
1
-讲
本题看似无法求解,但通过运用平均数的定
义列出相关等式,进而利用整体思想,使问题简
捷获解.
知
1
-练
【
中考
·
金华
】
为监测某河道水质,进行了
6
次水质检测,绘制了如图的氨氮含量的折线统计图.若这
6
次水质检测氨氮含量平均数为
1.5 mg/L
,则第
3
次检测得到的氨氮含量是
________mg/L.
1
1
知
1
-练
【
中考
·
淄博
】
张老师买了一辆启辰
R50X
汽车,为了掌握车的油耗情况,在连续两次加油时做了如下工作:
①把油箱加满油;
②记录了两次加油时的累计里程
(
注:“累计里程”指汽车从出厂开始累计行驶的路程
)
,以下是张老师连续两次加油时的记录:
2
知
1
-练
则在这段时间内,该车每
100 km
的平均耗油量为
(
)
A
.
3 L B
.
5 L C
.
7.5 L D
.
9 L
加油时间
加油量
/L
加油时的累计里程
/km
2016
年
4
月
28
日
18
6 200
2016
年
5
月
16
日
30
6 600
C
知
1
-练
已知某组
10
名学生的平均成绩为
x
分,如果另外
5
名学生每人得
84
分,那么整个组的平均成绩是
(
)
A.
分
B.
分
C.
分
D.
分
3
B
知
2
-讲
2
知识点
加权平均数
定义:
(1)
若
n
个数
x
1
,
x
2
,
…
,
x
n
的权分别是
w
1
,
w
2
,
…
,
w
n
,则
叫做这
n
个数的加
权平均数;
知
2
-讲
(2)
在求
n
个数的平均数时,如果
x
1
出现
f
1
次,
x
2
出现
f
2
次,
…
,
x
k
出现
f
k
次
(
这里
f
1
+
f
2
+
…
+
f
k
=
n
)
,那么这
n
个
数的平均数
也叫做
x
1
,
x
2
,
…
,
x
k
这
k
个数的加权平均数,其中
f
1
,
f
2
,
…
,
f
k
分
别叫做
x
1
,
x
2
,
…
,
x
k
的权.
小王参加某企业招聘测试,他的笔试、面试、技能操作得分分别为
85
分,
80
分,
90
分,若依次按照
2∶3∶5
的比例确定成绩,则小王的成绩是
(
)
A
.
255
分
B
.
84
分
C
.
84.5
分
D
.
86
分
知
2
-讲
例
4
D
知
2
-讲
导引:
把
2
,
3
,
5
分别看作是
85
分,
80
分和
90
分的权,按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公式计算即可.
∵
∴小王的成绩为
86
分.
答案:
D
总
结
知
2
-讲
权的形式有几种(比例、百分数、频(次)数),若以比例的形式为权,可
直接将比例中的份数作为每个数的权进行计算.
知
2
-练
【
中考
·
呼伦贝尔
】
从一组数据中取出
a
个
x
1
,
b
个
x
2
,
c
个
x
3
,组成一个样本,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是
(
)
A. B.
C. D.
1
B
知
2
-练
已知一组数据,其中有
4
个数的平均数为
20
,另有
16
个数的平均数为
15
,则这
20
个数的平均数是
(
)
A
.
16 B
.
17.5
C
.
18 D
.
20
2
A
平均数的特点:
(1)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是唯一的,它不一定是数据
中的某个数据;
(2)
平均数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个统计量,是
反映数据的平均水平的一个特征量;
(3)
一般情况下,平均数能体现一组数据的整体性
质.
1
知识小结
某汽车从甲地以速度
v
1
匀速行驶至乙地后,又从乙地以速度
v
2
匀速返回甲地,则汽车在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
)
A. B. C. D.
D
2
易错小结
易错点:
对平均数的概念理解不透彻而致错
.
因为从甲地到乙地的速度为
v
1
,从乙地返回甲地的速度为
v
2
,所以有的同学会误认为来回的平均
速度是
.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对平均数的意义理解不透彻.根据平均数的定义,来回的平均
速度应为
.
C
错解:
误区诊断: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第
2
课时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1
课堂讲解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
知识点
加权平均数的应用
知
1
-导
问题
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
.
对甲、乙两
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
他们的各项成绩(百分制)如下表所示
.
应试者
听
说
读
写
甲
85
78
85
73
乙
73
80
82
83
知
1
-导
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
2 : 1 : 3 : 4
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
(
百分制
).
从他们的成 绩看,应该录取谁?
对于上述问题,听、说、读、写成绩按照
2 : 1 : 3 : 4
的
比确定,这说明各项成绩的“重要程度”有所不同,
读、写的成绩比听、说的成绩更加“重 要”因此,甲
的平均成绩为
乙的平均成绩为
因为乙的平均成绩比甲高,所以应该录取乙
.
知
1
-导
对于上述
问题
是根据实际需要对不同类型的数
据赋予与其重要程度相应的比重,其中的
2
,
1
,
3
,
4
分别称为听、说、读、写四项成绩的权 ,相应的
平均数
79. 5
,
80. 4
分别称为甲和乙的听、说、读、
写四项成绩的
加权平均数
.
某跳水队为了解运动员的年龄情况,作了一次年龄调查,结果如 下:
13
岁
8
人,
14
岁
16
人,
15
岁
24
人,
16
岁
2
人
.
求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 平均年龄
(
结果取整数
).
知
1
-讲
(来自
《
教材
》
)
例
2
解:
这个跳水队运动员的平均年龄为
总
结
知
1
-讲
平均成绩应该等于总年龄数除以总人数,由于
各个年龄段的人数不相同,因此它们的“权”不相
同,所以应该用加权平均数公式求解
.
知
1
-讲
某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
.
各项成绩均按百分制计,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
50%
、演讲能力占
40%
、演讲效果占
10%
,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
(
百分制
) .
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请确定两人的名次
.
例
3
知
1
-讲
这个问题可以看成是求两名选手三项成绩的加权
平均数,
50%, 40%, 10%
说明演讲内容、演讲能
力、演讲效果三项成绩在总成绩中的重要程 度,
是三项成绩的权
.
分析:
选手
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
A
85
95
95
B
95
85
95
知
1
-讲
选手
A
的最后得分是
选手
B
的最后得分是
由上可知选手
B
获得第一名,选手
A
获得第二名
.
解:
总
结
知
1
-讲
用权重解决决策问题的方法:
不同的权重,直接影响最后决策的结果,在
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类问题,当需要
在某个方面要求比较高的时候,往往可以加大这
方面的权重,以达到预想的结果.
知
1
-练
(来自
《
教材
》
)
某公司欲招聘一名公关人员
.
对甲、乙两位应试者进行了面试和笔试,他们的 成绩
(
百分制
)
如下表所示
.
如果公司认为面试和笔试成绩同等重要,从他们
的成绩看,谁将被录取?
如果公司认为,作为公关人员面试成绩应该比笔
试成绩更重要,并分别赋 予它们
6
和
4
的权,计算
甲、乙两人各自的平均成绩,谁将被录取?
1
应试者
面试
笔试
甲
86
90
乙
92
83
知
1
-练
(来自
《
教材
》
)
(1)
甲的平均成绩为
(
分
)
,乙的平均成
绩为
(
分
)
,因为甲的平均成绩高
于乙的平均成绩,所以候选人甲将被录取.
(2)
甲的平均成绩为
(
分
)
,乙的
平均成绩为
(
分
)
,因为甲的
平均成绩低于乙的平均成绩,所以候选人乙将
被录取.
解:
知
1
-练
(来自
《
教材
》
)
晨光中学规定学生的学期体育成绩满分为
100
,其中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占
20%
,期中考试成绩占
30%
,期末考试成绩占
50% .
小桐的三项成绩
(
百分制
)
依次是
95
,
90
,
85.
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2
根据题意,
得
95×20%
+
90×30%
+
85×50%
=
88.5(
分
)
.
所以小桐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
88.5
分.
解:
知
1
-练
【
中考
·
潍坊
】
超市决定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某应聘者三项素质测试的成绩如下表:
3
应用
1
用比例表示的“权”
将创新能力、综合知识和语言表达三项测试成绩按
5
:
3
:
2
的比例计入总成绩,则该应聘者的总成绩是
________
分.
测试项目
创新能力
综合知识
语言表达
测试成绩
/
分
70
80
92
77.4
知
1
-练
某校广播站要招聘
1
名记者,小亮和小丽报名参加了
3
项素质测试,成绩如下:
4
写作能力
普通话水平
计算机水平
小亮
90
分
75
分
51
分
小丽
60
分
84
分
72
分
将写作能力、普通话水平、计算机水平这三项的总分由原来按
3
:
5
:
2
计算,变成按
5
:
3
:
2
计算,总分变化情况是
(
)
A
.小丽增加得多
B
.小亮增加得多
C
.两人成绩不变化
D
.变化情况无法确定
B
知
1
-练
【
中考
·
南宁
】
某校规定学生的学期数学成绩满分为
100
分,其中研究性学习成绩占
40%
,期末卷面成绩占
60%
,小明的两项成绩
(
百分制
)
依次是
80
分,
90
分,则小明这学期的数学成绩是
(
)
A
.
80
分
B
.
82
分
C
.
84
分
D
.
86
分
5
应用
2
用百分数表示的“权”
D
知
1
-练
【
中考
·
聊城
】
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某商场将
5 kg
奶糖,
3 kg
酥心糖和
2 kg
水果糖混合成什锦糖出售.已知奶糖的售价为每千克
40
元,酥心糖为每千克
20
元,水果糖为每千克
15
元,混合后什锦糖的售价应为每千克
(
)
A
.
25
元
B
.
28.5
元
C
.
29
元
D
.
34.5
元
6
应用
3
用频
(
次
)
数表示的“权”
C
知
1
-练
【
2016·
临沂
】
某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周末学习时间的情况,在所任班级中随机调查了
10
名学生,绘成了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则这
10
名学生周末学习的平均时间是
(
)
A
.
4
小时
B
.
3
小时
C
.
2
小时
D
.
1
小时
7
B
知
1
-练
下列各组数据中,组中值不是
10
的是
(
)
A
.
0≤
x
<
20 B
.
8≤
x
<
12
C
.
7≤
x
<
13 D
.
3≤
x
<
7
8
应用
4
用组中值表示的“权”
D
知
1
-练
对一组数据进行了整理,结果如下表:
9
分组
0≤
x
<
10
10≤
x
<
20
频数
8
12
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约是
(
)
A
.
10 B
.
11
C
.
12 D
.
16
B
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与区别:
联系:
若各个数据的权相同,则加权平均数就是算术平
均数,因而可看出算术平均数实质上是加权平均
数的一种特例.
区别:
算术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的和除以数据个数,加
权平均数是指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的“重要
程度”未必相同,即各个数据的权未必相同,因
而在计算上与算术平均数有所不同.
1
知识小结
宾馆客房的标价影响入住百分率.下表是某宾馆在近几年旅游周统计的平均数据.在旅游周,要使宾馆客房收入最大,客房标价应选
(
)
A.160
元
B
.
140
元
C
.
120
元
D
.
100
元
B
2
易错小结
客房标价
/
元
160
140
120
100
入住百分率
63.8%
74.3%
84.1%
95%
易错点:
求加权平均数时,忽视数据与权的关系
导致出错
.
本题不但要考虑客房标价,还要考虑入住百分率.
第
1
节
数据的集中趋势
第
3
课时
用样本平均数
估
计总体平均数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1
2
3
4
5
1
知识点
用样本估计总体
返回
1
.总体中所有个体的
________
叫做总体平均数,所给出的样本的总和除以样本
________
得出的值叫做样本平均数;用样本平均数的大小
________
地表示总体平均数的大小,叫做用样本平均数估计总体的平均数.
平均数
容量
近似
返回
2
.
(
中考
·
黄石
)
黄石农科所在相同条件下经试验发现蚕豆种子的发芽率为
97.1%
,请估计黄石地区
1 000
斤蚕豆种子中不能发芽的大约有
(
)
A
.
971
斤
B
.
129
斤
C
.
97.1
斤
D
.
29
斤
D
返回
3
.
(
中考
·
镇江
)
有
4
万个不小于
70
的两位数,从中随机抽取
3 000
个数据,统计如下
:
请根据表格中的信息,估计这
4
万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
)
A
.
92.16
B
.
85.23
C
.
84.73
D
.
77.97
B
4
.
为提高居民的节水意识,向阳小区开展了以
“
建设节水型社区,保障用水安全
”
为主题的节水宣传活动.小莹同学积极参与小区的宣传活动,并对小区
300
户家庭用水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她在
300
户家庭
中,随机
调查了
50
户
家庭
5
月份
的
用水量
情况,结果如图所示.
1
题型
用样本估计总体在生活中的应用
(1)
试估计该小区
5
月份的用水量不高于
12 t
的户数占小区总户数的百分比;
(2)
把图中每组用水量的值用该组的组中值
(
如
0
~
6
的组中值为
3)
来代替,估计该小区
5
月份的用水量.
(1)
该小区
5
月份的用水量不高于
12 t
的户数占小区总户数的百分比约为
52%.
(2)
估计该小区
5
月份的用水量约为
3 960 t.
解:
返回
5
.
(
中考
·
武汉
)
某校七年级共有
500
名学生,在
“
世界读书日
”
前夕,开展了
“
阅读助我成长
”
的读书活动.为了解该年级学生在此次活动中课外阅读情况,从中随机抽取
m
名学生,调查他们课外
阅读
书籍
的数量,将收集的数据整理
成
如下
统计表和扇形图
(
如图
)
:
学生读书数量统计表
(1)
直接写出
m
,
a
,
b
的值;
(2)
估计该年级全体学生在这次活动中
课
外
阅读书籍的总量大约是多少本?
(1)
m
的值是
50
,
a
的值是
10
,
b
的值是
20.
(
2
)
(
本
)
.
答:估计该年级全体学生在这次活动中课外阅读书籍的总量大约是
1 150
本.
解:
返回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第
4
课时
中位数和众数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1
课堂讲解
中位数
众数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某公司员工的月工资如下
:
员工
经理
副经理
职员
A
职员
B
职员
C
职员
D
职员
E
职员
F
杂工
G
月工资
/
元
7 000
4 400
2 400
2 000
1 900
1 800
1 800
1 800
1 200
我公司员工收入很高,月平均工资为
2 700
元
.
经理
我的工资是
1 900
元,在公司算中等收入
.
职员
C
应聘者
你怎样看待该公司员工的收入
?
职员
D
这个公司员工收入到底怎样呢?
我们好几个人工资都是
1 800
元
.
1
知识点
中 位 数
知
1
-讲
定义:
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
(
或由大到小
)
的
顺序排列,如果数据的个数是奇数,则称处于中
间位置的数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如果数据的个
数是偶数,则称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这组数
据的中位数.
知
1
-讲
2.
求中位数的步骤:
(1)
将数据由小到大
(
或由大到小
)
排列;
(2)
数清数据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数据个数
为奇数,则取中间的数作为中位数;如果数据
个数为偶数,则取中间两数的平均数作为中位
数.
在一次男子马拉松长跑比赛中,抽得
12
名选手
所用的时间(单位
: min)
如下:
136 140 129 180 124 154
146 145 158 175 165 148
(1)
样本数据
(12
名选手的成绩
)
的中位数是多少?
(2)
—
名选手的成绩是
142 min
,他的成绩如何?
知
1
-讲
(来自
《
教材
》
)
例
1
124 129 136 140 145 146
148 154 158 165 175 180
知
1
-讲
(来自
《
教材
》
)
解:
(1)
先将样本数据按照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处于中间的两个数
146,
148
的平均数,即
因此样本数据的中位数是
147.
知
1
-讲
(来自
《
教材
》
)
(2)
根据
(1)
中得到的样本数据的中位数, 可以估
计,在这次马拉松比赛中,大约有一半选手
的成绩快于
147 min
,有一半选手的成绩慢于
147 min.
这名选手的成绩是
142 min
,快于中
位数
147 min
,可以推测他的成绩比一半以上
选手的成绩好
.
某班七个合作学习小组人数如下:
4
,
5
,
5
,
x
,
6
,
7
,
8
,已知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6
,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
A
.
5
B
.
5.5
C
.
6
D
.
7
根据平均数的定义得,
4
+
5
+
5
+
x
+
6
+
7
+
8
=
6×7
,解得
x
=
7.
从小到大排列这组数据为
4
,
5
,
5
,
6
,
7
,
7
,
8
,所以中位数是
6.
知
1
-讲
C
例
2
导引:
总
结
知
1
-讲
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
先将数据按照从小到大
(
或从大到小
)
的顺序进行
排列,然后根据数据的个数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
的个数是
奇数
,则处于中间位置的数为中位数;如
果数据的个数是
偶数
,则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中位数,注意,中位数不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数.
知
1
-练
(来自
《
教材
》
)
下面的条形图描述了某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
的情况
.
请找出这些工
人日加工零件数的中
位数,并说明这个中
位数的意义
.
1
解:
因为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处于中间的两个数据
6
,
6
的平均数,所以这些工人日加工零件的中位数是
6.
意义略.
知
1
-练
【
中考
·
黄冈
】
某校
10
名篮球运动员的年龄情况,统计如下表:
2
则这
10
名篮球运动员年龄的中位数为
(
)
A
.
12 B
.
13
C
.
13.5 D
.
14
年龄
(
岁
)
12
13
14
15
人数
(
名
)
2
4
3
1
B
知
1
-练
【
中考
·
福州
】
若一组数据
1
,
2
,
3
,
4
,
x
的平均数与中位数相同,则实数
x
的值不可能是
(
)
A
.
0 B
.
2.5
C
.
3 D
.
5
3
C
知
1
-练
【
中考
·
镇江
】
根据下表中的信息解决问题:
4
若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不大于
38
,则符合条件的正整数
a
的取值共有
(
)
A
.
3
个
B
.
4
个
C
.
5
个
D
.
6
个
数据
37
38
39
40
41
频数
8
4
5
a
1
C
2
知识点
众 数
知
2
-讲
某商店有
200L
,
215L
,
185L
,
180L
四种型号
的冰箱,一段时间内共销售
58
台,其中四个型号分
别售
6
台,
30
台,
14
台,
8
台,在研究电冰箱出售情
况时,商店经理关心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吗?他关心
的是什么?
知
2
-讲
销售量的多少是商店经理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因
此在这个问题中平均数不再是考察的主要对象,这组
数据的中出现最多的数是
215L
,说明这种型号的电冰
箱销量最好,这才是商店经理最为关心的.
商店经理关心的数
215L
在这组数据中出现的次数
最多,我们把他关心的叫众数,也就是哪种型号的电
冰箱销量最好.
知
2
-讲
1
.
定义:
一组数据中出现
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
叫做这组数
据的众数.
2.
要点精析:
(1)
一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出现在这组数据中;
(2)
一组数据的众数可能
不止一个
;
(3)
一组数据也可能
没有
众数;因为有可能数据出现的频
数相同;
(4)
众数可以在某种意义上代表这组数据的
整体情况
.
知
2
-讲
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
30
双,各
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表所示
.
你能根据表中的数
据为这家鞋店提供进货建议吗?
(来自
《
教材
》
)
例
3
尺码
/cm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销售量
/
双
1
2
5
11
7
3
1
知
2
-讲
一般来讲,鞋店比较关心哪种尺码的鞋销售量最
大,也就是关心卖出的鞋的尺码组成的一组数据
的众数
.
一段时间内卖出的
30
双女鞋的尺码组成
一个样本数据,通过分析样本数据可以找出样本
数据的众数
.
进而可以估计这家鞋店销售哪种尺
码的鞋最多
.
(来自
《
教材
》
)
分析:
知
2
-讲
由表可以看出,在鞋的尺码组成的数据中,
23.5
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即
23. 5 cm
的鞋销售
量最大
.
因此可以建议鞋店多进
23.5 cm
的鞋
.
(来自
《
教材
》
)
解:
知
2
-讲
每年的
4
月
23
日是“世界读书日”
.
某中学为了了解
八年级学生的读书情况,随机调查了
50
名学生的读
书册数,统计数据如下表:
则这
50
名学生读书册数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
A
.
3
,
3
B
.
3
,
2
C
.
2
,
3
D
.
2
,
2
册数
0
1
2
3
4
人数
3
13
16
17
1
B
例
4
知
2
-讲
∵在这组样本数据中,
3
出现了
17
次,出现的
次数最多,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3.
∵
将这组样本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的两个数都是
2
,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为
2.
导引:
总
结
知
2
-讲
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的方法:
找一组数据的众数,
可用
观察法
;当不易观察时,可用列表的形式把各数
据出现的次数全部计算出来,即可得出众数.
知
2
-练
【
中考
·
成都
】
学习全等三角形时,数学兴趣小组设计并组织了“生活中的全等”的比赛,全班同学的比赛结果统计如下表:
1
则得分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为
(
)
A
.
70
分,
70
分
B
.
80
分,
80
分
C
.
70
分,
80
分
D
.
80
分,
70
分
得分
(
分
)
60
70
80
90
100
人数
(
人
)
7
12
10
8
3
C
知
2
-练
【
中考
·
安顺
】
如图是根据某班
40
名同学一周的体育锻炼情况绘制的条形统计图.那么该班
40
名同学一周参加体育锻炼时间的众数、中位数分别是
(
)
A
.
16
,
10.5
B
.
8
,
9
C
.
16
,
8.5
D
.
8
,
8.5
2
B
中位数:
1.
在计算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时,其步骤为
(1)
将这组数据按从小到大
(
或从大到小
)
的顺序排列;
(2)
找到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或最中间的两个数
的平均数即为中位数.
1
知识小结
众数:
1.
若几个数据出现的次数相同,并且比其他数据出
现的次数都多,那么这几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
众数;当所有的数出现的次数一样多时,无众数.
2.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的某个或几个数据,其单位与
数据的单位相同.
3.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而不是该
数据出现的次数.
给出一组数据:
5
,
2
,
1
,
5
,
3
,
5
,
2
,
2
,则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________
.
5
和
2
2
易错小结
易错点:
误以为众数是唯一的,造成漏解
.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如果一组数据有几个数据重复出现的次数相同,并且次数是最多的,那么这几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即一组数据的众数不一定唯一.
易错总结:
20.1
数据的集中趋势
第
5
课时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数”的综合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1
课堂讲解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数”的综合应用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复习回顾
如何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
1
知识点
“三数”的综合应用
为了检查面包的质量是
否达标,随机抽取了同种规
格的面包
10
个,这
10
个面包
的质量如图所示
.
这
10
个面包质量的众数
是多少?你能估计出一个这
样的面包的平均质量吗?你
是怎么估计的?
知
1
-导
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数据信息
知
1
-讲
因为折线统计图具有能够显示数据的变化趋
势,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的特点,所以利用折线
统计图比较容易看出数据的众数,也比较容易求
出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
.
例
1
如图
(1)
是某市
6
月上旬一周的天气情况,图
(2)
是根据这一周
中每天的最高气温绘制的折线统计图.
请你根据两幅图提供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知
1
-讲
(1)
这一周中温差最大的一天是星期
________
;
(2)
这一周中每天最高气温的众数是
______℃
,中位数是
______℃
,
平均数是
________℃
;
(3)
这两幅图各有特点,而关于折线统计图的优点,下列四句话中描
述
最贴切
的一句是
________
.
(
填序号
)
①
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每天天气情况;②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各
部分数量占总量的百分比的情况;③可以直观地告诉我们这一周
每天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④可以清楚地告诉我们这一周每天气
温的总体情况.
知
1
-讲
三
25
26
26
③
知
1
-练
【
中考
·
邵阳
】
在学校演讲比赛中,
10
名选手的成绩统计图如图所示,则这
10
名选手成绩的众数是
(
)
A
.
95
分
B
.
90
分
C
.
85
分
D
.
80
分
1
B
知
1
-练
端午节期间,某市一周每天最高气温
(
单位:℃
)
情况如图所示,则这组表示最高气温数据的中位数是
(
)
A
.
22
B
.
24
C
.
25
D
.
27
2
B
知
1
-导
甲、乙、丙三支青年排球队各有
12
名队员,三队队员的年龄
情况如图
.
(
1
)观察图
,
你能从图中分别看出三支球队队员年龄的众数吗?
中位数呢?
(
2
)根据图
,
你能大致估计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哪个大、
哪个小吗?你是怎么估计的?
(
3
)计算出三支球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看看你的估计是否准确
.
从条形统计图
(
频数直方图
)
中获取数据信息
知
1
-讲
因为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所以利用条形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数据的众数、中位
数,利用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可以求出数据的平均数
.
知
1
-讲
某商场服装部为了调动营业员的积极性,决定实
行目标管理,根据目标完成的情况对营业员进行
适当的奖励
.
为了确定一个适当的月销售目标,
商场服装部统计了每位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
(单位:万元),数据如下:
17 18 16 13 24 15 28 26 18 19
22 17 16 19 32 30 16 14 15 26
15 32 23 17 15 15 28 28 16 19
(来自
《
教材
》
)
例
2
知
1
-讲
月销售额在哪个值的人数最多?中间的月销售
额是多少?平均月销售额是多少?
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你认 为月销
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
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都能达到销售目标,
你认为月销售额定为多少合适?说明理由
.
(来自
《
教材
》
)
知
1
-讲
商场服装部统计的每位营业员在某月的销售额组
成一个样本,通过 分析样本数据的平均数、中位
数、众数来估计总体的情况,从而解决问题
.
(来自
《
教材
》
)
分析:
知
1
-讲
整理上面的数据得到下表和下图
.
(来自
《
教材
》
)
解:
销售额
/
万元
13
14
15
16
17
18
19
22
23
24
26
28
30
32
人数
1
1
5
4
3
2
3
1
1
1
2
3
1
2
知
1
-讲
从上表或上图可以看出,样本数据的众数是
15
,
中位数是
18,
利用计算器求得这组数据的平均
数约是
20.
可以推测,这个服装部营业员的月
销售额为
15
万元的人数最多,中间的月销售额
是
18
万元,平均月销售额 大约是
20
万元
.
(来自
《
教材
》
)
知
1
-讲
如果想确定一个较高的销售目标,这个目标可以
定为每月
20
万元
(
平均数
).
因为从样本数据看,在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中,平均数最大
.
可以估
计,月销售额定为每月
20
万元是一个较高目标,
大约会有
的营业员获得奖励
.
(来自
《
教材
》
)
知
1
-讲
如果想让一半左右的营业员能够达到销售目标,
月销售额可以定为每月
18
万元
(
中位数
).
因为从
样本情况看,月销售额在
18
万元以上(含
18
万
元)的有
16
人,占总人数的一半左右
.
可以估
计,如果月销售额定为
18
万 元,将有一半左右
的营业员获得奖励
.
(来自
《
教材
》
)
总
结
知
1
-讲
选择具有代表一组数据特点的数据的方法:
对于一组数据,当没有极端值时,用平均数作
为这组数据的代表值;当有极端值时,用中位数或
众数作为这组数据的代表值.
知
1
-练
【
中考
·
宜昌
】
在
6
月
26
日“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华明中学围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主题,组织师生到当地戒毒所开展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活动,其中“初次吸毒时的年龄”在
17
至
21
岁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则这些年龄的众数是
(
)
A
.
18
岁
B
.
19
岁
C
.
20
岁
D
.
21
岁
1
C
知
1
-练
如图是某班
45
名同学爱心捐款额的频数直方图
(
每组含前一个边界值,不含后一个边界值
)
,
则捐款人数最多的一组是
(
)
A
.
5
~
10
元
B
.
10
~
15
元
C
.
15
~
20
元
D
.
20
~
25
元
2
C
从扇形统计图获取数据信息
知
1
-导
做一做
小明调查了班级里
20
名同学本学期计划购买课
外书的花费情况,并将结
果绘制成了右图
.
(1)
在这
20
名同学中,本学
期计划购买课外书的花
费的众数是多少?
(2)
计算这
20
名同学计划购买课外书的平均花费
.
你是怎么计算的
?
知
1
-导
想一想
在上面的问题中,如果不知道调查的总人数,
你还能求平均数吗
?
知
1
-讲
因为扇形统计图能看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
比,所以利用扇形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数据的众数;利
用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可以求出数据的平均数.
知
1
-讲
例
3
某地连续统计了
10
天日
最高气温,并绘制成如
图所示的扇形统计图
.
(
1
)这
10
天中,日最高
气温的众数是多少?
(
2
)计算这
10
天日最高
气温的平均值
.
解:
(
1
)根据扇形统计图,
35℃
占的比例最大,因此日平均气温的
众数是
35℃;
(
2
)这
10
天日最高气温的平均值是:
32
×
10%+33
×
20%+34
×
20%+35
×
30%+36
×
20%=34.3
(℃)
.
总
结
知
1
-讲
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获取有用的数据信息,通过
计算可以得到这组数据的平均数;通过数各个数据出
现的次数可以确定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是把这组
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后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
知
1
-练
【
中考
·
泰安
】
某学校将为七年级学生开设
A
,
B
,
C
,
D
,
E
,
F
共
6
门选修课,现选取若干学生进行了“我最喜欢的一门选修课”调查,将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和如下统计表
(
不完整
)
:
1
选修课
A
B
C
D
E
F
人数
/
人
40
60
100
知
1
-练
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
A
.这次被调查的学生人数为
400
人
B
.扇形统计图中
E
部分扇形的圆心角为
72°
C
.被调查的学生中喜欢选修课
E
,
F
的人数分
别为
80
人,
70
人
D
.喜欢选修课
C
的人数最少
D
知
1
-练
比较
5
月份两组家庭用水量的中位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甲组比乙组大
B
.甲、乙两组相同
C
.乙组比甲组大
D
.无法判断
B
三种统计图的优缺点:
(1)
因为
折线统计图
具有能够显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的特点,所以利用折线统
计图比较容易看出数据的众数,也比较容易求
出数据的中位数和平均数;
1
知识小结
(2)
因为
条形统计图
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所
以利用条形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数据的众数、中位
数,利用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可以求出数据的平均
数;
(3)
因为
扇形统计图
能看出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
比,所以利用扇形统计图更容易看出数据的众数;
利用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可以求出数据的平均数.
某校八年级
(3)
班
50
名学生自发组织献爱心捐款活动.班长将捐款情况进行了统计,并绘制成了统计图
(
如
图
)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捐款金额的众数是
(
)
A
.
20
元
B
.
30
元
C
.
50
元
D
.
100
元
B
2
易错小结
易错点:
对众数的概念认识模糊
.
在求众数时,将众数出现的次数误认为是众数.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容易混淆的是
“
次数
”
和
“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
.本题中,条形统计图的高度表示捐款人数,是相对应的捐款金额出现的次数,易知本题捐款金额的众数是
30
元.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2
数据的波动程度
第
1
课时 方差
1
课堂讲解
方差及其求法
方差
的应用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在统计学中,除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这类
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量以外,还有一类刻画数据波
动
(
离散
)
程度的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方差
.
本节我
们将在实际问题情境中,了解方差的统计意义并运
用方差解决问题
.
1
知识点
方差及其求法
知
1
-讲
问题
农科院计划为某地选择合适的甜玉米种子
.
选择
种子时,甜玉米的产量和产量的稳定性是农科院所关
心的问题
.
为了解甲、乙两种甜玉米种子的相关情况,
农科院各用
10
块自然条件相同的试验田进行试验,得
到各试验田每公顷的产量
(
单位:
t)
如下表所示
.
知
1
-讲
根据这些数据估计,农科院应该选择哪种甜玉米种子呢
?
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分别是
甲
7.65
7.50
7.62
7.59
7.65
7.64
7.50
7.40
7.41
7.41
乙
7.55
7.56
7.53
7.44
7.49
7.52
7.58
7.46
7.53
7.49
说明在试验田中,甲、乙两种甜玉米的平均产量
相差不大
.
由此可以估计出这个地区种植这两种甜玉米,
它们的平均产量相差不大
.
知
1
-讲
为了直观地看出甲、乙两种甜玉米产量的情况,我们把
这两组数据画成下面的图
20.2-1
和图
20.2-2.
知
1
-讲
比较上面的两幅图可以看出,甲种甜玉米在各
试验田的产量波动较大
,
乙 种甜玉米在各试验田的
产量较集中地分布在平均产量附近
.
从图中看出的
结果能否用一个量来刻画呢?
知
1
-讲
为了刻画一组数据波动的大小,可以采用很多
方法
.
统计中常采用下面的 做法:设有
n
个数据
x
1
,
x
2
,
…
,x
n
,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
的差的平方
分别是
…
,
我们用这些值的平均数,即用
来衡量这组数据波动的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
的方差,记作
s
2
.
知
1
-讲
人数相同的八年级甲、乙两班学生在同一次数学单元测试中,班级平均分和方差如下:
=80
,
s
2
甲
=240
,
s
2
乙
=180
,则成绩较为稳定的班级是
( )
A
.甲班
B
.乙班
C
.两班成绩一样稳定
D
.无法确定
例
1
B
知
1
-讲
在本题中,给出平均分和方差两种数据,那么平
均分要考查的是甲、乙两班的成绩的优劣,而成
绩的稳定性就要看两班成绩的方差了.那么所谓
的稳定性,也就是指成绩的波动.成绩波动越小,
成绩越稳定.根据“方差越大,数据的波动越大:
方差越小,数据的波动越小,我们很容易发现乙
班的方差比甲班的小,所以乙班的成绩较稳定.
分析:
总
结
知
1
-讲
在利用方差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情况时,一定要先
计算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一般说来,平均数可能反映数
据的优劣程度,如果在平均数上已经能够区分几组数据
的优劣,那么就不用再考虑方差的大小了.但在实际的
习题中,往往都是平均值相同,那么此时就要考虑数据
的方差情况了.由此可得到:在解决问题时,要先算平
均数,当平均值不同时,择优选取;当平均数相同时,
比较方差,选择波动较小的一组数据.
知
1
-讲
在一次芭蕾舞比赛中,甲、乙两个芭蕾舞团都表演了舞剧
《
天鹅 湖
》,
参加表演的女演员的身高
(
单位:
cm)
如表所示
.
哪个芭蕾舞团女演员的身高更整齐?
例
2
甲
163
164
164
165
165
166
166
167
乙
163
165
165
166
166
167
168
168
知
1
-讲
甲、乙两团演员的身高平均数分别是
(来自
《
教材
》
)
解:
方差分别是
由
s
甲
2
<
s
乙
2
可知,甲芭蕾舞团女演员的身高
更整齐
.
总
结
知
1
-讲
一般地,设
n
个数据
x
1
,
x
2
,
…
,
x
n
的平均数为
,则方差
s
2
=
它反映了一组数据的波动大小,方差越大,波动性
越大,反之也成立.
知
1
-练
【
中考
·
自贡
】
对于一组统计数据
3
,
3
,
6
,
5
,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众数是
3 B
.平均数是
4
C
.方差是
1.6 D
.中位数是
6
1
D
知
1
-练
设数据
x
1
,
x
2
,
…
,
x
n
的平均数为
x
,方差为
s
2
,若
s
2
=
0
,则
(
)
A
.
x
=
0
B
.
x
1
+
x
2
+
…
+
x
n
=
0
C
.
x
1
=
x
2
=
…
=
x
n
=
0
D
.
x
1
=
x
2
=
…
=
x
n
2
D
知
1
-练
【
中考
·
通辽
】
若数据
10
,
9
,
a
,
12
,
9
的平均数是
10
,则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
)
A
.
1 B
.
1.2
C
.
0.9 D
.
1.4
3
B
知
1
-练
【
中考
·
南京
】
若一组数据
2
,
3
,
4
,
5
,
x
的方
差与另一组数据
5
,
6
,
7
,
8
,
9
的方差相等,
则
x
的值为
(
)
A
.
1 B
.
6
C
.
1
或
6 D
.
5
或
6
4
C
知
1
-练
【
中考
·
遵义
】如果一组数据
x
1
,
x
2
,
…
,
x
n
的
方差是
4
,则另一组数据
x
1
+
3
,
x
2
+
3
,
…
,
x
n
+
3
的方差是
(
)
A
.
4 B
.
7
C
.
8 D
.
19
5
A
知
1
-练
已知:一组数据
x
1
,
x
2
,
x
3
,
x
4
,
x
5
的平均数是
2
,方差是
,那么另一组数据
3
x
1
-
2
,
3
x
2
-
2
,
3
x
3
-
2
,
3
x
4
-
2
,
3
x
5
-
2
的平均数和方差分别是
(
)
A
.
2
,
B
.
2
,
1
C
.
4
,
D
.
4
,
3
6
D
知
2
-讲
2
知识点
方差的应用
某快餐公司的香辣鸡腿很受消费者欢迎
.
现有甲、乙两家农副产品 加工厂到快餐公司推销鸡腿,两家鸡腿的价格相同,品质相近
.
快餐公司决定 通过检查鸡腿的质量来确定选购哪家的鸡腿
.
检查人员从两家的鸡腿中各随机 抽取
15
个,记录它们的质量
(
单位:
g)
如表所示
.
根据表中数据,你 认为快餐公司应该选购哪家加工厂的鸡腿?
例
3
知
2
-讲
检查人员从甲、乙两家农副产品加工厂各随机抽取的
15
个鸡腿分别组成一个样本,样本数据的平均数分别是
甲
74
74
75
74
76
73
76
73
76
75
78
77
74
72
73
乙
75
73
79
72
76
71
73
72
78
74
77
78
80
71
75
解:
知
2
-讲
样本数据的方差分别是
由 可知,两家加工厂的鸡腿质量大致相
等;由
s
甲
2
<
s
乙
2
可知,甲加工厂的鸡腿质量更稳定,
大小更均匀
.
因此,快餐公司应该选购甲加工厂生
产的鸡腿
.
总
结
知
2
-讲
在比较两组数据时,一般先看平均数,在平均
数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再分析稳定性问题,而方
差是反映数据的波动大小的量,通过比较方差的大
小来解决问题.
知
2
-练
(来自
《
教材
》
)
某跳远队准备从甲、乙两名运动员中选取成绩稳
定的一名参加比赛
.
下表是这两名运动员
10
次测
验成绩
(
单位:
m)
你认为应该选择哪名运动员参赛?为什么?
1
甲
5.85
5.93
6.07
5.91
5.99
6.13
5.98
6.05
6.00
6.19
乙
6.11
6.08
5.83
5.92
5.84
5.81
6.18
6.17
5.85
6.21
知
2
-练
(来自
《
教材
》
)
x
甲
=
×(5.85
+
5.93
+
…
+
6.19)
=
6.01(m)
,
s
甲
2
=
×[(5.85
-
6.01)
2
+
(5.93
-
6.01)
2
+
…
+
(6.19
-
6.01)
2
]
=
0.009 54(m
2
)
,
x
乙
=
×(6.11
+
6.08
+
…
+
6.21)
=
6(m)
,
s
乙
2
=
×[(6.11
-
6)
2
+
(6.08
-
6)
2
+
…
+
(6.21
-
6)
2
]
=
0.024 34(m
2
)
.
因为
s
甲
2
<
s
乙
2
,所以甲的成绩更稳定,应该选择运动员甲参赛.
解:
知
2
-练
【
中考
·
岳阳
】现有甲、乙两个合唱队,队员的平
均身高为
170 cm
,方差分别是
s
甲
2
,
s
乙
2
,且
s
甲
2
>
s
乙
2
,则两个队的队员的身高较整齐的是
(
)
A
.甲队
B
.乙队
C
.两队一样整齐
D
.不能确定
2
B
知
2
-练
【
中考
·
宁德
】
某创意工作室
6
位员工的月工资如图所示,因业务需要,现决定招聘一名新员工,若新员工的月工资为
4 500
元,则下列关于现在
7
位员工月工资的平均数和方差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大
B
.平均数不变,方差变小
C
.平均数不变,方差不变
D
.平均数变小,方差不变
3
B
知
2
-练
【
中考
·
随州
】
为了响应学校“书香校园”建设,阳光班的同学们积极捐书,其中宏志学习小组的同学捐书本数分别是:
5
,
7
,
x
,
3
,
4
,
6.
已知他们平均每人捐
5
本,则这组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和方差分别是
(
)
A
.
5
,
5
,
B
.
5
,
5
,
10
C
.
6
,
5.5
,
D
.
5
,
5
,
4
D
知
2
-练
【
中考
·
南充
】
某校数学兴趣小组在一次数学课外活动中,随机抽查该校
10
名同学参加今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体育成绩,得到结果如下表所示:
5
成绩
/
分
36
37
38
39
40
人数
/
人
1
2
1
4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这
10
名同学体育成绩的中位数为
38
分
B
.这
10
名同学体育成绩的平均数为
38
分
C
.这
10
名同学体育成绩的众数为
39
分
D
.这
10
名同学体育成绩的方差为
2
C
知
2
-练
【
中考
·
枣庄
】
下表记录了甲、乙、丙、丁四名跳高运动员最近几次选拔赛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
6
根据表中数据,要从中选择一名成绩好且发挥稳定的运动员参加比赛,应该选择
(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甲
乙
丙
丁
平均数
/cm
185
180
185
180
方差
3.6
3.6
7.4
8.1
A
1.
方差是用来衡量一组数据波动大小的重要统计量,反映
的是数据在平均数附近波动的情况,对于同类问题的两
组数据,方差越大,数据波动就越大,方差越小,数据
波动就越小;在统计中常用样本方差去估计总体方差.
2.
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常数,所得
新数据的方差与原数据的方差相等.
3.
一组数据的每一个数据都变为原数据的
k
倍,则所得新数
据的方差变为原数据方差的
k
2
倍.
1
知识小结
小明等五位同学以他们的年龄为一组数据,计算出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0.5
,则
10
年后小明等五位同学年龄的方差
(
)
A
.增大
B
.不变
C
.减小
D
.无法确定
B
2
易错小结
易错点:
对方差的意义理解不透导致出错
.
第
2
节
数据
的波动程度
第
2
课时
数据分析的
应用类型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1
2
3
1
类型
平均数、方差的应用
1
.
(
中考
·
乐山
)
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进行射击比赛,两人在相同条件下各射击
10
次,射击的成绩如图所示.
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
甲的平均数是
________
,乙的中位数是
________
;
(2)
分别计算甲、乙成绩的方差,并从计算结果来分析,你认为哪名运动员的射击成绩更稳定?
8
环
7.5
环
(
2)
s
甲
2
=
×[(
6
-
8)
2
+
(10
-
8)
2
+
…
+
(7
-
8)
2
]
=
1.6.
∵
=
×(
7
+
10
+
…
+
7)
=
8(
环
)
,
∴
s
乙
2
=
×[(
7
-
8)
2
+
(10
-
8)
2
+
…
+
(7
-
8)
2
]
=
1.2.
∵
s
乙
2
<
s
甲
2
,
∴
乙运动员的射击成绩更稳定.
返回
2
.
(
中考
·
河北
)
某厂生产
A
,
B
两种产品
,其
单价随市场变化而做相应调整
.营销
人员
根据前三次
单价
变化
的情况
,绘制了
如下
统计表及不
完整
的
折线图:
2
类型
中位数、方差的应用
并求得了
A
产品三次单价数据
的平均数
和方差:
x
A
=
5.9
;
s
A
2
=
[(
6
-
5.9)
2
+
(5.2
-
5.9)
2
+
(6.5
-
5.9)
2
]
=
(
1)
补全图中
B
产品单价变化的折线图
,
B
产品第三次的单价比上一次的
单
价
降低了
________%
;
25
(2)
求
B
产品三次单价数据的方差,并比较哪种产品的单价波动小;
(3)
该厂决定第四次调价,
A
产品的单价仍为
6.5
元
/
件,
B
产品的单价比
3
元
/
件上调
m
%(
m
>
0)
,使得
A
产品这四次单价的中位数是
B
产品四次单价中位数的
2
倍少
1
,求
m
的值.
(
2)
,
∵ <
,
∴B
产品的单价波动小.
(3)
第四次调价后,对于
A
产品,这四次单价数据的中位数
为
;
对于
B
产品,
∵
m
>0
,
∴
第四次单价大于
3
元
/
件.
又
∵ ×
2
-
1
=
>
,
∴
第四次单价小于
4
元
/
件.
∴
∴
m
=
25.
返回
3
类型
平均数
、中位数、方差与统计图的
应用
3
.某校积极开展国防知识教育,九年级甲、乙两班分别选
5
名同学参加
“
国防知识
”
比赛,其预赛成绩如图所示.
(1)
根据上图填写下表
:
(2)
根据上表数据,分别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的角度分析哪个班的成绩较好.
8.5
0.7
8
(2)
从平均数看,两班平均数相同,则甲、乙两班的成绩一样好;
从中位数看,甲班的中位数大,所以甲班的成绩较好;
从众数看,乙班的众数大,所以乙班的成绩较好;
从方差看,甲班的方差小,所以甲班的成绩更稳定.
返回
第二十章 数据的分析
20.3
课题学习 体质健康测
试中的数据分析
1
课堂讲解
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与方法
描述数据
的方法
用适当方法分析数据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为促进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养 成经常锻炼身体的
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和体质健康水平,全国各学校每年
(或两年)都要从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等方面对
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进行一次综合评定
.
上节课,我们留下过一个作业;请同学们分组合作完成
下面的调查活动:收集近两年我校八年级部分学生的
《
体质
健康登记表
》
,分析登记表中的数据,对我校八年级学生的
体质健康情况进行评定,提出增强学生 体质健康的建议
.
哪
位同学说一下你收集的结果呢?
1
知识点
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与方法
知
1
-讲
一、收集数据
1.
确定样本
从全校七年级的各班分别抽取
5
名男生和
5
名女生,
组成一个容量为
40
的样本
.
2.
确定抽取样本的方法
按照各班的学号,分别在每个班抽取学号排在最
前面的
5
名男生和
5
名女生
.
知
1
-讲
二、整理数据
整理体质健康登记表中的各项数据
.
例如,计算每个个体的最后得分,按评
^
标准整理样本数据,得到下表
.
知
1
-讲
1
.
收集数据:
当所要考察的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数很多
时,我们收集数据的方法则需从总体中抽取一个样
本.
2
.
整理数据:
获取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组
制成频数分布表,其步骤如下:
(1)
找出所有数据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算出它们的差;
(2)
决定组距和组数
(
一般
5
~
10
组
)
;
(3)
确定分点;
(4)
列出频数分布表.
知
1
-讲
要
了解全校学生的课外作业负担情况,你认为以下收集数据的方法中比较合理的是
(
)
A
.调查全体女生
B
.调查全体男生
C
.调查九年级全体学生
D
.调查七、八、九年级各
50
名学生
选项
A
,
B
,
C
不符合抽样调查的随机性和代表性
;
D
选项符合抽样调查的条件.故选
D.
例
1
D
导引:
总
结
知
1
-讲
抽取的样本必须符合广泛性、随机性和代表
性;不局限于某些特定的个体,这样收集的数据
才是合理的.
知
1
-练
调查活动一般分为收集数据、
__________
、
描述数据、
___________
、撰写调查报告与
交流六个步骤.
1
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
知
1
-练
某学习小组将要进行一次统计活动,下面是四位同学分别设计的活动序号,其中正确的是
(
)
A
.实际问题→收集数据→表示数据→整理数据→统计分
析合理决策
B
.实际问题→表示数据→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统计分
析合理决策
C
.实际问题→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表示数据→统计分
析合理决策
D
.实际问题→整理数据→收集数据→表示数据→统计分
析合理决策
2
C
2
知识点
描述数据的方法
知
2
-讲
三、描述数据
根据整理的各种表格,画出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直方图等,使得数 据分布的信息更清楚地显现出来
.
例如,
根据上表
,
可以画出
条形图和
扇形
图
.
知
2
-讲
描述数据:
根据实际问题的不同需要,选择适当的
统计图:
(1)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反映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2)
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反映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
的百分比;
(3)
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反映事物的变化趋势;
(4)
频数分布直方图:能清晰、直观地反映数据的
整体分布情况.
知
2
-讲
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共
450
人,其中男生
250
人,女生
200
人.该校对七年级所有学生进行了一次体育测试,并随机抽取了
50
名男生和
40
名女生的测试成绩作为样本进行分析,绘制成如下的统计表:
例
2
成绩
划记
频数
百分比
不及格
正
9
10%
及格
正正正
18
20%
良好
正正正正正正正
36
40%
优秀
正正正正正
27
30%
合计
90
100%
知
2
-讲
(1)
请解释“随机抽取了
50
名男生和
40
名女生”的合
理性;
(2)
从上表的“频数”“百分比”两列数据中选择一
列,用适当的统计图表示;
(3)
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不及格的人数.
知
2
-讲
(1)
七年级学生共
450
人,抽取的比例
为
分
别
按比例计算出应该抽取的男、女
学生数做
出
解释
;
(
2)
答案不唯一,选“频数”这一列数据时用
条
形
统计图,选“百分比”这一列数据时用
扇
形
统计图
;
(
3)
抽取的学生中不及格的百分比为
10%
,
于是
可以
估计七年级学生中体育测试成绩不
及格
的
人数约为
450×10%
=
45(
人
)
.
导引:
知
2
-讲
(1)
因为
250×
=
50(
人
)
,
200×
=
40(
人
)
,
所以该校从七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的
90
名学生
中,应当抽取
50
名男生和
40
名女生.
(2)
答案不唯一,下列解法供参考.
选择“频数”这一列数据可用图
①
表示;
选择“百分比”这一列数据可用图
②
表示.
(来自
《
教材
》
)
解:
知
2
-讲
(3)450×10%
=
45(
人
)
.
答
:
估计该校七年级学生体育测试成绩不
及格
的人数
约为
45
人.
总
结
知
2
-讲
制作扇形统计图时,每组所对应的扇形圆心
角的度数等于该组百分比乘
360°.
知
2
-练
【
中考
·
大庆
】
某射击小组有
20
人,教练根据他们某次射击的数据绘制如图所示的统计图,则这组数据的众数和中位数分别是
(
)
A
.
7
,
7
B
.
8
,
7.5
C
.
7
,
7.5
D
.
8
,
6
1
C
知
2
-练
记录一个人的体温变化情况,最好选用
(
)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D
.统计表
2
B
知
2
-练
能清楚地看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量的统计图是
(
)
A
.扇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条形统计图
D
.以上三种均可
3
C
知
2
-练
要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应选择
(
)
A
.条形统计图
B
.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D
.上述三种都可以
4
C
知
3
-讲
3
知识点
用适当方法分析数据
四、分析数据
根据原始数据或上面的各种统计图表,计算各组
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 众数、方差等,通过分析图
表和计算结果得出结论
.
例如,根据表、条形图、统计图可知,样本的体
质健康成绩 达到良好的最多,有
17
人,良好及以上的
有
29
人,约占统计人数的
70%
左右
.
由此可以估计全校
七年级学生的体质健康成绩有类似的结果
.
知
3
-讲
分析数据:
(1)
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反
映的是:平均数为平均水平,中位数为中等水平,
众数为多数水平;
(2)
方差、极差、标准差表示的是数据的波动幅度,反
映的是数据的稳定程度;
①
方差、标准差都是表示这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程
度;方差、标准差越大,表明这组数据偏离平均
数越大,数据越不稳定;
知
3
-讲
②
方差的性质:若
x
1
,
x
2
,
…
,
x
n
的方差为
s
2
,则:
x
1
+
b
,
x
2
+
b
,
…
,
x
n
+
b
的方差为
s
2
,即一组
数据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非零的常数,其方差
不变;
ax
1
,
ax
2
,
…
,
ax
n
的方差为
a
2
s
2
,即一组
数据都扩大或缩小同样的倍数,该组新数据的
方差等于原数据方差乘扩大或缩小倍数的平方.
知
3
-讲
甲、乙两名选手在相同条件下各射靶
10
次,每次射靶的成绩如
图所
示.
例
3
知
3
-讲
(1)
请填写下表:
选手
平均数
方差
中位数
命中
9
环以上
(
包
括
9
环
)
的次数
甲
7
1.2
1
乙
5.4
知
3
-讲
(2)
请从下列三个不同的角度对这次测试结果进行分析.
①
从平均数和方差相结合看,分析谁的成绩好些;
②
从中位数和命中
9
环以上
(
包括
9
环
)
的次数相
结合
看
,分析谁的成绩好些;
③
从折线图上两人射击命中的环数的走势看,
分析
谁
更有潜力
.
知
3
-讲
(1)
从折线图上读取数据通过计算来填表;
(2)
由第
(1)
问中的数据进行相互比较来得出结论,
注意由于分析数据的角度不同,可能得出不同
的结论.
导引:
(1)
解:
选手
平均数
方差
中位数
命中
9
环以上
(
包
括
9
环
)
的次数
甲
7
1.2
7
1
乙
7
5.4
7.5
3
知
3
-讲
(2)①
从平均数上看,甲、乙射击的平均水平相同,而
s
甲
2
<
s
乙
2
,故甲射击环数的波动比乙射击环数的
波动小,所以甲的成绩好些;
②
由于甲、乙平均水平相同,而乙的中位数比甲大,
命中
9
环以上
(
包括
9
环
)
的次数比甲多,所以乙的
成绩好些;
③
从折线图上看,乙的成绩基本上呈上升趋势,而
甲的成绩仍在平均数附近上下波动,说明乙的竞
技状态越来越好,而甲无明显提高,所以乙更有
潜力.
知
3
-练
【
中考
·
嘉兴
】
嘉兴市
2010
~
2014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速统计图如图所示:
1
知
3
-练
请根据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
求嘉兴市
2010
~
2014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
嘉兴市
2010
~
2014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这
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14.2%.
解:
知
3
-练
(2)
求嘉兴市近三年
(2012
~
2014
年
)
的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2)∵
∴嘉兴市近三年
(2012
~
2014
年
)
的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1 209.2.
解:
知
3
-练
(3)
用适当的方法预测嘉兴市
2015
年社会消费品零
售总额
(
只要求列出算式,不必计算出结果
)
.
(3)
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例如:从该市
2010
~
2014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增速这组数据的中位数分析:
预测嘉兴市
2015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为
1 347.0×(1
+
14.2%)
亿元.
解:
1.
调查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一般分为收集数据、整
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交流六个步骤.
2.
描述数据一般可以画条形图、扇形图、折线图、
直方图等.
3.
分析数据一般要计算各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
众数、方差等,通过分析图表和计算结果得出结
论.
1
知识小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