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科技前沿(学科前沿)
真题再研析·提升审题力
情境素材1 科技前沿
(2020·全国卷Ⅰ)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
建在地下的现象。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械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
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米以下。据此完成1~3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 )
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
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少地面振动影响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 )
A.防渗水 B.防噪声
C.防坍塌 D.防地震
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 )
A.增强保密程度 B.保证产品品质
C.满足战备需要 D.集约利用土地
【深度解读】
试题情景 以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械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
控机床加工企业为背景考查工业区位及区域认知
学科应用 通过地下工厂案例,展示了我国和世界科技前沿发展趋
势
学科素养 主要考查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1.C 2.D 3.B
情境素材2 学科前沿
(2020·全国卷Ⅰ·T9-11)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岳桦林带
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
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
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
但近年趋于稳定。据此完成1~3题。
1.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 )
A.幼树 B.中龄结实树
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
2.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 )
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
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
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
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
3.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 )
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
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
【深度解读】
试题情景 以长白山岳桦林带为背景,考查岳桦林的生长条件及
其变化
学科应用
通过对长白山岳桦林带的分布进行分析,考查全球气
候变化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从学科前沿发展的地
理视角来发现问题、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
解决问题
学科素养 主要考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和区域认知
1.A 2.C 3.D
高考演兵场·检验考试力
【科技前沿】
M公司是我国一家为信息交互提供智慧端口产品(显示器、传感器等)的领军
企业。近年来,随着我国康养产业快速发展,该公司开始生产移动健康产品,发展
康养产业。如图为该公司康养产业规划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M公司发展康养产业的主要目的是( )
A.降低产品营销成本 B.促进企业多元发展
C.拓宽产品销售渠道 D.提高产品技术含量
2.目前,M公司发展康养产业的突出优势是( )
A.雄厚资金实力 B.强大品牌影响力
C.专业医疗团队 D.精准个性化服务
1.B 2.D 第1题,M公司是为信息交互提供智慧端口产品的企业,因此其发展康
养产业无法降低产品营销成本;其选择与原产业不相同但有联系的行业可以促进
企业的多元化发展;对于M企业而言,康养产业无法为智慧端口产品拓宽销售渠道;
康养产业与原产业并不相同,无法提高原产品的技术含量。第2题,M公司是为信
息交互提供智慧端口的企业,因此其拥有端口和数据优势,发展康养产业的突出
优势即可以利用这些端口和数据进行个性化推送和服务。
导光通风系统由自然通风系统与光导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自然通风系统
利用室内外空气流动产生的不同空气压力,将自然风吸入室内,排出室内空气,达
到通风效果。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罩聚集室外自然光线,经光导管传输到室内,
由漫射器完成天然光照明。左图为导光通风系统示意图,右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
地导光通风系统景观图。据此完成3~5题。
3.景观图中通风效果最好的季节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为地方时( )
A.5-8点 B.8-11点
C.11-13点 D.13-15点
5.下列场所最适宜推广导光通风系统的是( )
A.高层写字楼 B.地下车库
C.电梯公寓 D.独栋别墅
3.D 4.C 5.B 第3题,根据材料“自然通风系统利用室内外空气流动产生的不
同空气压力,将自然风吸入室内,排出室内空气,达到通风效果”,室内外温差越
大,室内外压强差越大,通风效果越好,华北地区冬季室内外温差最大,所以通风
效果最好。第4题,根据材料“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罩聚集室外自然光线,经光
导管传输到室内,由漫射器完成天然光照明”可知,漫射器照明效果最好的时段,
应为当日太阳辐射最强的时段,即地方时12点。第5题,由“导光通风系统由自然
通风系统与光导照明系统两部分组成”。最适宜推广导光通风系统的场所应为
阴暗、不易透风的地方,而地下车库具备这种条件。
水培蔬菜(下左图)是指蔬菜大部分根系生长在营养液中,通过营养液(在管
道中循环)提供养分等进行栽培的蔬菜;气雾式栽培(下右图)是将混合了营养液
的水进行高压雾化后直接喷到作物的根系上的一种新型栽培方式,作物的根系直
接悬挂于栽培容器的空间内部,通过根部接触气雾来满足生长所需的条件。据此
完成6、7题。
6.与传统的土壤栽培相比,水培和气雾式栽培的优势是( )
①技术难度小 ②节约土地资源
③水肥流失少 ④生产成本低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水培蔬菜与气雾式栽培蔬菜相比( )
A.易传播根系病害 B.农药使用量更小
C.更加节水节肥 D.种植环境的局限小
6.B 7.A 第6题,根据材料可知,水培蔬菜大部分根系生长在营养液中,气雾式
栽培作物的根系直接悬挂于栽培容器的空间内部,则相对于传统的栽种方式更节
约土地资源;根据材料可知,水培蔬菜的营养液在管道中循环,气雾式栽培是将混
合了营养液的水进行高压雾化后直接喷到作物的根系上,因此相对于传统的栽培
方式水肥流失更少;根据材料可知,两种栽培方式比传统栽培方式技术难度大,生
产成本高。第7题,根据材料可知,水培蔬菜的营养液在管道中循环,气雾式栽培
是将混合了营养液的水进行高压雾化后直接喷到作物的根系上,则水培蔬菜与气
雾式栽培蔬菜相比,易传播根系病害;从题中看,水培蔬菜易传播根系病害,则可
能施用的农药更多;根据两者营养的提供方式,气雾式栽培采用高压喷雾的方法
更有利于节水节肥,种植环境的局限更小。
【学科前沿】
约一万年前,北冰洋被完整的冰原覆盖,形成“气候性陆地”,有的学者称之
为北极洲。北极洲的冰层上面覆盖着黄土层,进而演化成为一片辽阔的草原,生
活着身披厚密长毛的猛犸象等大型食草动物。随着环境巨变,这些史前动物逐渐
灭绝。据此完成8~10题。
8.北极洲的黄土层形成于 ( )
A.洋底泥沙上涌固结 B.当地岩石的风化物
C.草原腐殖质的堆积 D.风力的搬运和沉积
9.北极洲草原所需的水分主要来自 ( )
A.暖季雨水 B.积雪融水
C.冰层融水 D.上涌的海水
10.猛犸象灭绝的原因最可能是( )
A.气候变冷 B.冰原消融
C.降水锐减 D.古人类捕杀
8.D 9.C 10.B 第8题,根据材料可知,北极洲被完整的冰原覆盖,因此冰层上
的黄土层不可能来源于洋底泥沙上涌固结;冰原覆盖,该地也无诸多岩石,黄土不
可能为风化物;黄土不是本地形成,最可能来源于亚欧大陆北部,黄土经风力搬运
后再次沉积;先有黄土才有草原,且草原腐殖质不会形成黄土。第9题,北极受反
气旋影响,多晴朗天气,夏季会有极昼现象,日照时间长;温度上升后,黄土层吸收
太阳辐射增温。因土层下便是冰层,受热融化的冰可以为土壤提供较为充足的水
分,从而为草的繁茂生长创造有利条件。第10题,猛犸象出现在“约一万年前”,
属于史前动物;而北极洲环境恶劣,古人类极少,不可能是古人类捕杀导致其灭绝。
猛犸象身披厚密长毛,适应寒冷干燥的气候,灭绝不是因为气候变冷。当地草原
水分来源于冰层融水,因此与降水无关,而是与冰原消融有关。冰原完全消融后,
其上不再有草原,使得猛犸象缺少食物和栖息地而灭绝。
南岭是中国南部最大的山脉,其东西向分布着走向各异、互不连续的5座标志
性山岭,主峰海拔为1 600~2 200 m,学术界对南岭是否具有鲜明的自然或人文
分界作用尚存异议。下图是南岭对气温和降水的影响力随季节变化图(数值越大,
影响力越明显)。据此完成11~13题。
11.学术界对南岭是否具有鲜明的自然或人文分界作用存在异议的原因可能是南
岭( )
A.南北部气温降水分异不显著
B.南北部地形类型差异比较大
C.对南北部联系具有促进作用
D.对南北部联系的阻隔不够强
12.据图可知,冬季南岭对气温分界的影响力很明显,是由于( )
A.暖空气势力强 B.冷空气活动频繁
C.南部升温更快 D.南部干燥降水少
13.南岭对降水的屏障作用呈现季节性变化的特点,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大气环流 B.海陆位置
C.植被分布 D.地形
11.D 12.B 13.A 第11题,南岭主要分隔广东、湖南与江西地区,而两侧联系
较为紧密,如语言、民系等差异不大。第12题,冬季南岭对气温分界的影响力较
明显,主要原因是南岭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冬季风到此已经较弱而受地形的阻挡
几乎无法影响广东地区,因此分隔的影响较为明显。第13题,南岭对降水的屏障
作用夏季影响大于冬季,主要原因在于我国降水主要来自夏季风,而夏季风在翻
越南岭的过程中,会受到南岭的阻隔导致降水差异;当受冬季风影响时,南岭虽也
有阻隔,但冬季风多寒冷干燥,受其影响降水差异并不大。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冰川累积面积比率(AAR)是指冰川处于稳定状态时,非消融区的冰川面积与
冰川总面积之比。冰川累积面积比率(AAR)的世界最大值在青藏高原内陆地区,
最小值在天山伊犁河谷地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30年
间,青藏高原及其相邻地区的冰川面积退缩幅度达15%,冰川融化强度在过去2
500年间达到最强。
(1)说明伊犁河谷地区冰川累积面积比率偏低的原因。
(2)分析祁连山与喜马拉雅山冰川分布差异产生的原因。
(3)说明近代以来青藏高原冰川消融速度加快的原因。
(4)推断青藏高原冰川加速消融初期和末期对当地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14.(1)深入的盛行西风受地形抬升,导致伊犁河谷冬季降水较多,雪线偏低;伊犁
河谷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大,雪线高度季节变化大,冰川消融区面
积大。
(2)喜马拉雅山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冰川分布的海拔更低(或祁连山受夏季风
影响小,降水少,冰川分布的海拔较高);喜马拉雅山海拔更高,冰川发育规模更大
(或祁连山海拔较低,冰川发育规模较小);喜马拉雅山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形抬
升作用显著,山体坡度更大,各海拔冰川面积占比较小(或祁连山形成时间相对较
长,外力作用显著,山体坡度更小,各海拔冰川面积占比较大)。
(3)化石燃料的使用导致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全球变暖;人类大量使用氟氯
品等物质导致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强;人类的不合理活动导致植
被破坏严重,全球变暖加剧;青藏高原冰川消融,地面反射率下降,区域增温迅速。
(4)冰川加速消融初期:融水增加导致洪水、泥石流以及滑坡等自然灾害发生。
冰川加速消融末期:河流水补给减少,导致流域内水资源短缺;青藏高原植被减少,
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加剧;生态环境变差,生物多样性减少。
查看更多